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6: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

第一篇: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

初一语文《散步》教学案例

所属专题:教学案例范文

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

要点:初一语文教学案例

收藏

评论砸彩蛋!超级好玩!什么?你不是注册用户,可惜呀!本文相关应用 鼠标划词关闭划词 收藏 评论 打印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评析】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等。本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通过饱含深情的话语,建立一个情感磁场,触发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学生:唉,怎么又是《散步》!

(这是一次县级教学定级达标课,该班已经是本天第四堂讲授《散步》的课了,学生厌烦的情绪已经暴露了。)

教师镇定地微笑着:嘿嘿,确实难为同学们了!可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散步,而且乐此不疲的哟,或许今天大家跟张老师一起去散步会有不同的滋味呢?

学生和听课教师一起开心大笑。

【评析】高超的教育机智。对教学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灵活处理,因势利导。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师:老师以充满温情的语气给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这分亲情,看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评析】紧扣文本“亲情”,以“充满温情的语气”暗示了朗读的感情基调和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此为一读。

三、自主合作探究主题:(读一读,说一说,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评析】二读。自主初步感悟文本。

带问题朗读课文。(提示质疑)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2.“分歧”是怎么解决的?

【评析】二读。感知文

本内容,紧扣“分歧”,教师善于抓住牵动文本情感内容的一“发”。

(过度)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评析】文本和学生情感的初次对话,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呈递进性由浅入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入。3.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

爸爸,孝顺、有责任。奶奶,慈爱,体谅。妈妈,温柔、孝顺。我,乖巧、懂事。

生:学生答案丰富,甚至穿插出了感人情节。

【评析】设定的情景中评价人物,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融自己的情感于学习过程中。将会超越简单的静态的对人物实施归纳,使教学效果精彩纷呈。

4.体悟写法。象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评析】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是怎么写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分歧”的解决说明的道理后,非常自然的上升到写法,为写作打下了一个基础。“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发掘和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给学生充分说的时间。

【评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汲取学生亲身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富于真情实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

四、质疑、体悟。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是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涵着真挚的感情。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对提交的问题进行讨论:

1.题目改为《三代》行不行?

2.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不可以将顺序调换?

3.课文写一家人散步为什么还要描写景物?[探讨品读](景色美)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情感美)

5.找出对称句,有感情地朗读,以“母爱”为话题学习用对称句说一句话。[学生的说话充满着激情的诗意](形式美)

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时相机归结出文章的“三美”。

【评析】充满创新活力。本案例环节体现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任务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深入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凭自己的经验,谈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研究中读懂了作者匠心安排的“散步”。因此探究有利于创新。

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评析】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学生由于有了教师的引导、对文本情感的感染,自身情感的激发,此环节犹如溢满的江河之水,滔滔注入学生心田。

【总评】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情感勃发的感悟课,也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大气”充满课堂:

1.教者灵活的教育机智。教学过程过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是检验教者自身素质的舞台,处理不好,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抗情绪,影响课堂,也有损于教者自身形象。如学生面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发出“唉,怎么又是《散步》!”的厌烦情绪,教者镇定而微笑的“难为同学们”、“不同的滋味哦”,巧妙高明!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案例关照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讲述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感人的生活小事,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使思维活动多元化。

3.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4.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者组织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体悟到的“三美”,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成功。

第二篇:《散步》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馨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文章语言平易朴实、简洁,但内涵丰富,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农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缺乏用语言表达体验的能力,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更能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思路

通过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进一步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实录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

生甲:会心 生乙:高兴

其他答案有:欣慰 灿烂 愉悦 天真 “ 傻傻” …… 师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

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生: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生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生

2、祖孙三代人

3、老年人,中年人,小孩……

2、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生

1、“母亲”——温和慈爱;

2、“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 生

3、“我”——稳重,孝顺,温和。

“妻子”——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师: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1、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

2、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3、讨论

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生

1、“尊老爱幼” 生

2、“对家人的爱” 生

3、“体谅”“尊重”“信任”

4、“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

4、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用浓淡的田野来预示生命的珍贵,看着满树的嫩芽,我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3、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

4、“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

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5、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几句话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四)感悟体验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

师:这正是中年一代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

使命感

承前

启后 生

2、“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画面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 的感觉。生齐读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生

1、每天回家,母亲做好饭等候。

2、每个家人过生日,大家都互送礼物和祝福。围在一起唱生日歌。

3、奶奶过八十大寿,热闹,人多,全家照相等等。

(五)拓展延伸

1、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生

1、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永远的栖息地,永远的暖巢。生

2、家是温暖的,是亲切的,是可靠的,生

3、家是我们所离不开的,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欢乐……

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我们应该牢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

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五、案例评析:

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内心感悟、情感教育。特别是在课堂的尾声,将学生的情感教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散步》的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都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感悟,品味,欣赏以及对自己体验的表达来展开。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

常言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素材,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是巨大的。当前农村教育是个难题题。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有效的挖掘文本的情感教育,将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在感悟体验和拓展延伸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同学们在感悟到文中亲情的美的基础上,又从自己生活中发现了美,各自的情感也肯定会有一个升华。

六、教学反思

在《散步》教学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在自主空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积极探究的实践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的愉快,也感受到了作为引导者的自豪和快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设计自主探究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表达兴趣。教师还应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为学生自主表达、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使学生想说、能说、敢说。

在本课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不是没有真切的体会感受,而是平时农村学生多数比较内向,不善表达,缺少激发表达欲望的气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锻炼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成为他们飞扬情思的平台,放飞理想的起点。

第三篇:《散步》教学案例

让思维的火花碰撞

——《散步》课堂教学案例

怀仁四中

赵国海

【案例背景】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美文要美读,这是我习惯的做法。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让一位学生美读文章中精彩的第七自然段,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读着读着,突然被冒出的一声“真笨”给打断了,师生的思想的火花由此而发生了碰撞„„ 【案例描述】

师:对于这篇优美的散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谁来?

学生:我来读。“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所打断)

生1:这个作者真笨!

师:哦?

(感到吃惊,犹豫了一下,心想这小子要么吃了豹子胆,竟敢怀疑一个大作家,要么就是在存心捣乱。不过我这一次没有责骂他而是打破常规,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一次机会,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生2:老师,我也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都想不出。

(于是教师顺水推舟)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难题吗?说来给大伙听听。

生1:太简单了,我可以让他们一家子既不拆散又可以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

(停顿片刻)

学生们:你快说呀!

师:请说。

生1:那就是,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兼得。

(全班鼓掌)

生3: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的时候大家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走大路。

生1:那还不是一样的吗?

生3:不,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小路的风景,所以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累了,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再走大路,这样才比较安全。

师:想得还真周到,我相信在家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儿子。

生2: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个的办法,因为它们既可以使一家人在一起散步,又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也不用走重复的路和看重复的风景,那不是很好吗?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好,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其他同学还要什么想法吗?

生4: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同学都想得到了,他一个大作家真的想不到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师:嗯,说得有道理,你们大家认为呢?

(把主动权再一次抛给学生)

生5:我不同意以上同学的看法,你们考虑的是大路与小路相通的情况,可事实上那两条路是不相通的。

学生:哦?

师:说得好,你何以见得两路是不相通的?

生5:我是从作者对两条路的选择上,他表现得很难做出决定。为什么呢?因为选择走大路就满足不了儿子愿望,选择小路也就委屈了老母亲,作者左右为难因此大路与小路是不相通的。

(学生们个个若有所思,似乎都理解作者选择走大路的原因。)

„„ „„ 【案例反思】

多有意义的一堂课,通过课堂,师生彼此走进对付的心灵。课堂的精彩展现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收起了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课堂上,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意味着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课堂上,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意味着孩子思维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标新立异的青睐。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充分肯定孩子们那可能是刚刚萌发的创新火花。学生的那一句:“这个作者真笨”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并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如果当时为了赶任务,而面对学生的“不逊之言”横加否定和指责。对于文中的作者“走大路还是小路”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学生也不理解而教师马上给出现成的标准答案,同时由于学生 3

也出于对老师所谓的“尊重”,因而他们想不出好办法也不敢去想。这样的话我们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可贵的是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了,这是一种不迷信文本,积极思考的表现。对于他们敢于、勇于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教师都给予赏识,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及时地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说实在的,作为一名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已经形成了太多的思维定势,以至于难以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这些主观、僵化、权威的条条框框,不仅约束着教师自己,还约束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僵化的、唯上、唯师、唯本的观念。在课堂上多动脑想想,多给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重视学生那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这样做,你会惊奇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多么巨大。这时的课堂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问题和“弦外之音”而变得精彩。

第四篇:《散步》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设计说明:本篇教学设计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情景导入,创设情境。第二部分为师生互动,学习新课。第三部分为学生表演,激发兴趣。第四部分为课外延伸,激发情感。第五部分为发挥想象,动手创作。本篇教学设计贯彻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互组、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和理念,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着力培养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通过教师的设计突出学生情感的培养。

《散步》 是一篇秀美隽永、内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文章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间亲情。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那么,怎样上好这堂课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案例描述

一、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和谐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家的温暖和舒适。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家人在一起都喜欢做哪些事情呢? 生1:一起去散步。生2:看电视。生3:去公园玩。生4:去逛市场。

生5: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放礼花,吃好东西„„ 生6:去看各地的名山奇水,感受自然之美。(笑)

师:哇,好惬意。看来你和家人在一起真是自由自在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投影出示课题并介绍作者)同学声朗读全文,带着问题思考:(1)“我”为什么要出来散步?(2)散步时谁和谁发生了什么矛盾?(3)这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提出散步的原因也就是我出于什么考虑? 生 1:为了年老体弱的母亲,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生2: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景色优美。比如课文中说“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在这里生命是什么意义呢?

生2:生命指“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这些都显示着春天所特有的勃勃生机,充满着希望和憧憬。师: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师:读得怎样?

生3:我认为还要突出“初春”、“浓”、“淡”“密”这些词,才能使人感到春天景色的美丽。

师:那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生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谢谢你的朗读,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能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春天当中的生机? 生(齐声):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身体不好,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同时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极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体绘奏优美的风光)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生1:妈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气多新鲜,让我们一起出去散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不想出去。

生1:妈妈,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才要出来走走,舒活舒活筋骨,对你的身体有好处的,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生2:妈妈,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池塘里的水满了,空气很清新,你这一个冬天身体都不好,也没出来走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去散散心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我们知道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它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南国初春美丽的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生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他认为小路有意思。

师:小路真的那么有意思?

生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趣味和有意思的那种语气来哟。(生1读)师: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要读出缓慢、抒情的语调。同桌生2:我来读读。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生2读)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呢,让我们一起照着这样的语调来抒情一下吧!(师生齐读)师: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生:没有,“我”选择走了大路。因为“我”担心母亲身体,担心小路不好走,她会摔倒。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生1:为难。因为文中说“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生2:为难,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文中说“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 到了责任的重大”。

师:你们能理解文中“作者”作出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不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1:我能理解,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先要考虑母亲。

生2:其实“我”也很爱儿子的,文中说“委屈”了儿子,可见他知道儿子的心情,也很心疼儿子。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而解决了吗?

生:不,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文中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生:慈祥和蔼。要突出“摸摸”这个词,还有奶奶的话要慢些并温和些。(学生朗读)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1:(朗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真的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关心母亲,妻子疼爱孩子。认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要读慢、轻、沉。

师:生2:(朗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给人以画面感,情景很感人。

师:那好,老师来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该怎么理解?

生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中可见母亲、我和妻子、儿子加起来是一个世界,我和妻子做的最多,承担的最多。

生2:“整个世界”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而文中的“我”觉得过去的,也就是母亲是很重要的。文章也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只看将来的。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三、学生表演、激发兴趣: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那么,假如有一束花的话,你想送给谁?为什么?

(学生互相说话,准备练习说话)

生1:我要送给文中的 “我”,因为他很孝顺,母亲身体虚,他为了让母亲锻炼一下身体,配着一起出去散步,散步时,儿子要走小路,觉得有意思些,但他为了母亲,选择了走大路,后来母亲见孙子很想走小路,就走了小路,在走小路时,一些地方很难走,他还背着母亲呢,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很难能可贵啊!

师:嗯!说的非常好!看来你以后也会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生2:我要献花给妻子,因为她贤惠善良!生3:我要献花给儿子,因为他天真活泼可爱!„„

师:看来大家都很有心,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做一个有心的人!

四、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师:文中的儿子“我”做了很多,承担的也很多。(你的感悟: 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生稍作考虑)

生1: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生意的。有时为了一个买卖,他出差好几天,没好好吃一顿饭,进货、运货、推销货,都是他一个人的事,回家还要辅导我学习,很忙很忙,特别辛苦。

生2: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小工的。每天他都要很早出去做工,很晚才回家,还要煮饭,洗地,洗衣服„„,我的衣服都是他洗的,晚上还帮我辅导功课,从不怕麻烦„„他太辛苦了,他的担子真的太重了。(小女孩眼睛里充满眼泪,其他学生叫起“你妈妈呢,妈妈哪里去了”)(这是一个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的小女孩)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生3:我认为我们家我的担子最重。我的学习压力很重,我一定要读好书,将来才能挣更多的钱养好我的爸爸妈妈,才能报答他们。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生3:他们都是老师。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生3:要把书教好;要照顾爷爷奶奶,还有照顾我。(声音越来越低)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想一想,谁的担子重? 生3:爸爸妈妈的担子要重些。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上有些困难,你改变一下学习方法,学起来会轻松些。

师读:(荧幕出示:作为年幼的一代,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生1:我爸爸妈妈说了,我只有读书在社会上才能被别人看起,我要好好读书,考最好的高中、大学,考硕士、博士。(大家笑)生2: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担子。生3: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减轻父母的思想的压力。师:你看问题独特,你说说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3: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父母是否会生气,会担心,做任何事考虑他们的感受,一定要让他们开心,只要他们开心了,那么他们即使累些也会很愿意去做的。同时我们要把学习上的事做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五,发挥想象,动手创作: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关心人,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虽然我们同学还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无价的,请看视频。(投影出示: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同学们,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学生齐读,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所过的快乐事情,请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教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在于我能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努力做到了“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这八个字。最大的创新在于我对课文进行了精心剪辑,把课文最精彩的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朗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以下几点启示:

1、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意外,以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

2、学生的创造需要有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第五篇:《散步》教学案例

弦 外 之 音 ——《散步》教学案例

许霞

案例描述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美文要美读,这是语文教学最习惯、最常用的作法。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让一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美读文章中精彩的第七自然段,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读着读着,突然被冒出的一声“弦外之音”给打断了,师生的思想的火花由此而发生了碰撞„„

教学片断

师:对于这篇优美的散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谁来?

学生:我来读。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所打断)生1:这个作者真笨!师:哦?

(感到吃惊,犹豫了一下,心想这小子要么吃了豹子胆,竟敢怀疑一个大作家,要么就是在存心捣乱,要么是在胡说。不过我这一次没有责骂他而是打破常规,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一次机会,不妨听听他的意见。)生2:老师,我也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都想不出。(于是教师顺水推舟)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难题吗?说来给大伙听听。生1:太简单了,我可以让他们一家子既不拆散又可以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故作停顿片刻,吊人胃口)学生们:你快说呀!师:请说。

生1:那就是,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

(全班鼓掌)

生3: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的时候大家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走大路。

生1:那还不是一样的吗?

生3:不,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小路的风景,所以先 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累了,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再走大路,这样才比较安全。

师:想得还真周到,我相信在家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儿子。生2: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个的办法,因为它们既可以使一家人在一起散步,又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也不用走重复的路和看重复的风景,那不是很好吗?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好,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其他同学还要什么想法吗? 生4: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同学都想得到了,他一个大作家真的想不到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师:嗯,说得有道理,你们大家认为呢?(把绣球再一次抛给学生)

生5:我不同意以上同学的看法,你们考虑的是大路与小路相通的情况,可事实上那两条路是不相通的。学生:哦?

师:说得好,你何以见得两路是不相通的?

生5:我是从作者对两条路的选择上,他表现得很难做出决定。为什么呢?因为选择走大路就满足不了儿子愿望,选择小路也就委屈了老母亲,作者左右为难因此大路与小路是不相通的。

(学生们个个若有所思,似乎都理解作者选择走大路的原因。)

生1:老师,这么说来我们前面所讲的不都是没有用了,不都是废话了吗? 师:不能这么说,辩论出真知嘛!„„

课后反思:

课后,我反复琢磨着这个教学片断。这个教学片断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师生进行了一场无谓的对话但从这个片断中更反映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它之所以得以展现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在这堂课中收起了师德的尊严,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身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勾通。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学生那可能是刚刚萌发的创新火花。学生的那一句:“这个作者真笨”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并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如果当时为了赶任务,而面对学生的“不逊之言”横加否定和指责。对于文中的作者“走大路还是小路”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学生也不理解而教师马上给出现成的标准答案,同时由于学生也出于对 老师所谓的“尊重”,因而他们想不出好办法也不敢去想。这样的话我们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可贵的是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了,这是一种不迷信文本,积极思考的表现。对于他们敢于、勇于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教师都给予赏识,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及时地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说实在的,作为一名有若干年教龄的教师,已经形成了太多的思维定势,以至于难以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这些主观、僵化、权威的条条框框,不仅约束着教师自己,还约束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僵化的、唯上、唯师、唯本的观念。在课堂上多动脑想想,多给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重视学生那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这样做,你会惊奇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多么巨大。这时的课堂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问题和“弦外之音”而变得精彩。

下载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

    《散步》教学案例5篇

    人教七上第五单元《散步》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希凤 授课时间:2012.12.17 一、教案背景: 1.讲授年级:七年级 2.学科:语文 3.版本:人教版 4.课时:一课时 5.课题:《散步》(莫怀戚) 5.学生......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在朗读和编制......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 1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以前在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现在改到七年级语文第一篇。文章我讲过两三遍,总觉得没......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

    《散步》教学案例及反思

    《散步》教学案例及反思 康爱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 2、品味散文精妙的语言 3、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

    《牵着蜗牛散步》教学案例

    牵着蜗牛去散步 ——谈班级中后进生的转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