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课哈哈镜笑哈哈
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课例交流展示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第七课
《哈哈镜,笑哈哈》
教学理念:
哈哈镜不但是学生熟悉的物体,更由于它能使镜中人物“变形”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本课尝试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哈哈镜凹凸面能使物象“变形”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制作一张会变化的画,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A、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B、能用“点、线、色”装饰画面。2过程与方法:
A、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 B、能大胆地运用“点、线、色”装饰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对身边的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 B、大胆的表达所感所想。教学分析:
教材以“学生照哈哈镜”的情景导入,除激发学生记忆外,还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哈哈镜的镜面形状,进行比较分析:1.一般镜子的镜面是水平的,而哈哈镜有凹凸波浪形状的镜面;2.镜中人物随着镜面的凸起而变宽,镜面凹陷而变得细长。这些奇妙现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教材中小博士介绍的科学常识:“哈哈镜表面弯曲,照出来的样子就变形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2、教学难点:创新的折法;大胆地装饰与表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画纸,范画,勺子,平面镜,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知道哈哈镜:
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一种镜子,可以让我们变宽变窄,变高变矮,它是什么?
2、展示课件图片,观察哈哈镜可以让我们变成什么样?
3、引出课题《哈哈镜,笑哈哈》
(该环节设计:以生活体验导入,激发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课文,)
二、联系生活,了解哈哈镜:
1、照一照:
设疑:你们想不想照一照哈哈镜?
学生活动:把课前准备的道具勺子拿起来,用勺子的背面对着自己,分别左右、上下摇摆一下,跟同桌说说你们变成了什么样了?
(该环节设计:用勺子代替哈哈镜,让学生直观感受哈哈镜中的物象产生哪些变化,引起学生对探索哈哈镜令物象“变形”原因的兴趣)
2、找一找:
哈哈镜可以把我们照得变形,这里面一定有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把勺子拿起来平放,从左到右摸一摸,然后另外请一位同学出来摸一摸普通的镜子!
找出哈哈镜的秘密:镜面凹凸;普通镜:镜面平坦。(该环节设计:利用勺子与平常镜子的对比,通过触摸、观察,让学生从触觉与视觉上双重感受哈哈镜使得物象变形的原理)
3、生活中的哈哈镜: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当作哈哈镜来用?
只要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又能照到我们自己的都能当作哈哈镜来用!
(该环节设计:联系生活,激发记忆,加深学生对哈哈镜使物象变形的理解)
4、魔术表演:
邀请神秘嘉宾表演魔术,找出哈哈画变形的秘密。刚才我们找到了哈哈镜变形的秘密,同学们可以找出两位嘉宾变形的秘密吗?“折叠!”
(该环节设计: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作品展示与师生互动,一起找出哈哈画变形的秘密)
三、设计制作,利用哈哈镜:
1、折一折:
发现变形的秘密后,学生自己尝试折叠方法。选一个折好的同学出来尝试示范讲解,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再示范讲解一次,掌握折叠方法。
(该环节设计: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跟着老师一起折叠,本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尝试折叠,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与动力)
2、绘画步骤:
教师折叠后开始示范讲解绘画步骤。折叠——画头像——打开添画——上色
注意要点:先折后画,想变哪一分部就把那一部分画在折线上。
(该环节设计: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使学生体会不同折叠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如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的重点)
3、欣赏范画,提出作业要求:画出你心目中最新奇的变形小人或变形动物。
(该环节设计: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为学生提供制作的灵感)
4、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身边有趣的人、事和物都可以画。
四、欣赏评述:
1、指名做好的同学把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2、请全班同学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该环节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评,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哈哈镜和哈哈画的秘密,还学会了画一张让人笑哈哈的画,希望同学们可以把这份欢乐带回家,分享给爸爸妈妈,让我们的生活也充满哈哈笑!
教学反思: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第七课《哈哈镜,笑哈哈》。哈哈镜是学生熟悉的物体,更是由于它能使镜中人物“变形”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本节课较顺利地按原教学设计进行,完成了该课的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都很注重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本课尝试以 “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哈哈镜凹凸面能使物体“变形”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制作一张会变化的画,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发现问题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探究和发现了哈哈镜的秘密;采用“创设情境、教师示范”等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美术教学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感知事物很直观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使用不锈钢勺子实物,多媒体课件,范画,示范用具等教具,演示“折叠和添加”的方法,达到直观的效果,使学生易于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整节课学生上得轻松、愉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课的PPT课件制作的较精美,学生非常喜欢。但本人感觉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是放得不开,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不够,应多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对于存在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当前教学新要求,要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篇:哈哈镜笑哈哈最新教案
《哈 哈 镜
笑 哈 哈》
佛山市同济小学花园校区
余素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装饰。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教学难点:创造新的“折法”如斜折法等并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范画、奖品、双面胶、磁铁。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勾线笔、白纸、铅笔、橡皮擦。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照镜子吗?我选俩位同学回答。我刚才听到一位同学回答说不喜欢。
师问:请问你为什么不喜欢照镜子? 生答:我照镜子不好看......师:“再请一位说喜欢的孩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答:我喜欢照镜子,因为会变漂亮......小结这里有一位姐姐和几个哥哥他(她)们也很喜欢照镜子。有一次,他(她)们发现了一面镜子,于是上前一照,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时他们拍下了这精彩的一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一这个哥哥的眼睛个眉毛拉长了 图二的哥哥嘴巴拉宽了 图三的哥哥的眼睛变大了
小结:“所以照了哈哈镜以后跟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更加夸张和变形
看了哥哥们的照的哈哈镜以后你们想不想笑呀?想,那你们再笑一次吧?
你们想不想自己体验一下哈哈镜的效果呢?
那请你们拿出不锈钢勺子出来照一照摸一摸勺子的外形和观察一下照出来的图形,同学们可以同桌之间互相研究讨论一下,照出来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生答:勺子凹进去照出来的人像是倒过来的。勺子凸出来的地方是可以放大的,变形的。
师答: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鼓掌。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如何把一张纸变成哈哈镜的效果呢? 首先我要把这张平面的纸
折叠--画出图形(注意图形画大一些)--再添加笔画--再加花纹(可以丰富一些)---上色(多彩一些)--完成 横画和竖画的不同效果
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画出很多其他图形,例如:动物-食物-交通工具等等
同学们想不想画了,想,请你们拿出桌面的彩色纸出来开始吧!评价:请一位学生回答构图饱满,添加的线条丰富。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范画,示范用具等教具,演示“折叠和添加“的方法,达到直观的效果,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引导审美。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感知事物很直观的特点,直观教学较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尝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折叠和添加“的方法,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这些要求和目标,还要把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和水平,
第三篇:《笑哈哈》教学反思
儿歌《笑哈哈》短小精悍,以宝宝认识的五官为主要内容,通过边朗诵边游戏让孩子学习指、摸、捏、拉这四个动词,体验游戏的快乐。由于这个活动为家长公开活动,因此,活动前我对孩子的座位、环节都认真设计,便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
一、调整活动座位、方便孩子活动。
我把孩子的作为做了调整,由原来的双半圆形变为一个大圆圈,这样每个孩子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孩子们做游戏也比较方便,同时家长一一对应坐在自己的孩子后面,既便于与孩子的互动游戏,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孩子寻找自己的家长而产生哭闹、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等情况。
二、合理设计活动环节,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1、导入环节加入游戏、难点前置。
活动一开始,我从认识五官导入,请孩子说说老师脸上有哪些宝贝,并请孩子在自己的脸上也找一找。找完五官,我又以捉迷藏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相关的四个动词,把难点前置,为后面的学习儿歌、游戏环节做好准备。我运用了一张抠有正方形小洞的纸板,和孩子玩捉迷藏,先把整个脸遮起来,接着按儿歌的顺序依次出现鼻子、耳朵、头发、眼睛、嘴巴,并根据儿歌的内容说说,做做相关的动词。捉迷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再加上道具的纸板的运用,孩子们觉得更新奇、更有趣,玩起来也更带劲,很快掌握了四个动词。
2、学习环节师幼、亲子尽情互动。
有了以上的铺垫,活动进入了学习儿歌、游戏的环节。我通过教师示范、教师说指令、幼儿边说边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孩子们掌握了游戏之后,我们请家长也加入游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在亲子互动中,或家长说、幼儿做,或幼儿说、家长做,或家长幼儿边说边做,其乐融融,非常地温馨快乐。
3、仿编环节体验快乐。
最后一环节为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的五官,仿编儿歌,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说出了自己身上的其他宝贝如小脚、小手等等,教师则把这些便编了儿歌,并和孩子们一起说说玩玩,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具设计简单而巧妙。
本次活动的教具就是一张抠有正方形小洞的纸板,虽然简单,但非常的巧妙,配合捉迷藏游戏,玩起来非常有趣,特别吸引孩子,而且在活动中配合动作化解了难点。因此在日常的教养活动中,教具设计不一定要多复杂、多华丽,只要能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就很棒。
附儿歌:笑哈哈
说鼻子,捏鼻子。
说耳朵,拉耳朵。
说头发,摸头发。
说眼睛,指眼睛。
说嘴巴,笑哈哈。
第四篇:中班科学: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感知平面镜和哈哈镜的特点与区别,知道哈哈镜是凸面镜、凹面镜。2.积极探索软镜镜面变化与人像之间的关系,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3.感受科学现象与探究操作的有趣。活动准备:
1.穿衣镜和哈哈镜若干。2.人手一面软镜。活动过程:
1.回忆照镜子的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我们每天在家里都会照镜子,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初步了解哈哈镜的主要特征。(1)照镜子,发现穿衣镜和哈哈镜照出的人像是不同的。 幼儿自由照镜子(穿衣镜一面、哈哈镜四面)。 集体交流:你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教师总结:1号镜子照出来的人像和本人是一样的(它是穿衣镜);2-5号镜子照出来的人像是变形的,它们都是哈哈镜。
(2)再次探索,发现哈哈镜的主要特征。
教师:为什么1号镜子照出的人像和我们是一样的,而哈哈镜照出的人像是变形的?我们再去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镜面(从上往下摸,一直摸到下面),看看1号镜子的镜面和2-5号哈哈镜的镜面有什么不同?。
幼儿再次照镜子,观察、比较镜面的不同。
集体交流:1号镜子的镜面和2-5号哈哈镜的镜面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发现,1号穿衣镜的镜面是平平的,照出来的人像和自己一样;哈哈镜的镜面有的地方凸,有的地方凹,照出来的人像就会变形。
3.自制哈哈镜——玩软镜,进一步感知平面镜与哈哈镜的不同。
教师:(出示软镜)我们可以把这面镜子变成哈哈镜吗?有什么办法呢? 自由探索软镜。
集体交流:你的镜子是怎么变的?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我们发现,把平平的软镜弯一弯,镜面就会变得凸出来或是凹进去,照出来的人像就会变形……
4.总结与延伸
(1)了解镜子的名称。
镜面平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照出来的人像和我们自己一模一样;
镜面凸出来的镜子叫凸面镜;镜面凹进去的镜子叫他凹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照出来的人像是变形的,人们把它做成哈哈镜,让大家照一照、玩一玩,很高兴。
(2)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镜子。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我们回去再找找,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第五篇:中班健康长大笑哈哈
中班上学期生活与健康教案嵩阳西关幼儿园2014年8月
活动内容:
生活与健康《长大笑哈哈》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长大的愉快,理解成长的初浅的含义。
2、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活动重点:体验自己长大的愉快,理解成长的初浅的含义。活动难点: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2、婴儿生活录像;
3、幼儿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4、小镜子若干;
5、纸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身体在长大
1、观看照片:辨认自己小时候。
(1)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放在桌子上,让大家去辨认。教师:“桌子上放着我们小时候的照片,你们去看一看,能认出是谁吗?”(2)教师可以指着几张比较难认的和易认的典型照片请大家辨认,教师:“有些认不出来了吧,怎么会认不出来呢?是啊,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不一样。请你拿上你的照片,给你的朋友看看。”(幼儿相互观赏照片)
2、我和身体长大了:交流自己发现自己的身体长大了。
(1)教师:“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不一样了,那么,我们和小时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桌上有一些我们小时候用过的东中班上学期生活与健康教案嵩阳西关幼儿园2014年8月
西,你可以用这些东西来比一比,试一试,看我们到底哪些地方与小时候不一样了?然后,用笔记在“纸娃娃”的身上,如发现手变大了,就在“纸娃娃”的手上做个记号。”
(2)幼儿操作完,便可来谈谈自己的发现。教师:“你和小时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怎么不一样呢?”这时幼儿可以说,教师记录在大纸娃娃上,还可以用小衣小鞋来示范以增加感性的兴趣。(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发现,我们的身体、手、脚、头都和小时候不一样了,都长高了、长大了。是啊,我们的身体在长大。
二、我的本领在变大。
1、看婴儿录像。
教师可以用“这是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你们看看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用奶瓶?”“为什么要妈妈帮?”来引导议论:小宝宝还小,他什么都不会。
2、招待小客人。
教师介绍:“我们这儿来了个小客人。”请妈妈介绍小弟弟的年龄,并通过给小弟弟吃饼干,请小弟弟说话,带小弟弟走路,了解“小弟弟的本领比小宝宝大了。”
3、说说“我的本领变大了”。
(1)教师:你的本领比小时候大了吗?你哪些本领比小时候大呢?(2)教师小结:瞧,我们和小时候相比,我们除了身体在长大,本领也在变大。
三、我们的本领还会变大。中班上学期生活与健康教案嵩阳西关幼儿园2014年8月
1、与老师比比。
(1)老师提问:你们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2)提问:你们会和老师一样吗?(3)小结:是的,你们还会长大。
2、延伸:记录我长大了。(教师可以出示小本子:以后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身体长大了,本领变大了,就在小本子上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