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品社

时间:2019-05-15 06: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生活学品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生活学品社》。

第一篇:走进生活学品社

走进生活学品社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某些思品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方法,力求使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社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的找秋天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稻子成熟了;水果多了;农民忙绿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如在《珍爱生命遵守规则》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环境的交通情况及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的情况,我组织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视频》让他们从一些鲜活的事例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即: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品社课堂,让儿童走进社会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第二篇:学品社教学论文

学品社教学论文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正文】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小学品社课教学。

一、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 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课,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品德与社会》课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

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坚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课内外结合,使《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严格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必将使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走进小学。

第三篇:四年级品社 生活需要消费

生活需要消费

第一课时 我问爸爸妈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消费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初步培养理财能力。

2、体验劳动的甘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

3、培养调查访问及简单的数据整理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激趣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穿得可真漂亮,知道这衣服是怎样来的吗? 生:是爸爸妈妈买来的。

师:这种买来的东西然后使用的过程就是消费,我们的生活需要消费。(师板题)面对这个课题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

生按原来的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提出问题,汇报后,老师归纳板书。

1、我们的家庭收入从哪里来?

2、我们家的收入情况是怎样的?

3、父母的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二)探寻研究方法

师:大家所提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应怎样研究呢?(生小组讨论)生汇报:

1、询问父母亲,调查家庭收入情况,做好访问记录。

2、记录一周的家庭和自己日常支出情况,建立家庭记帐薄。

生进一步探讨具体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制定出计划。生汇报后师归纳小结具体步骤。

1、个人先分头行动,并分别做好记录,以下是我们设计的访问计划: 我的计划 访问目的 访问对象 访问时间 访问人 访问内容记录

2、把本组成员的调查、访问记录收集起来,进行整理。

师:大家想得很周到,我相信你们完成得会同样出色,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大家可以请教父母,更欢迎来请教老师,我全天候地等着你们。

3、课后体验作业

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一次劳动体验,自己通过劳动,如卖报,卖酒瓶等,去获得两元钱的收入。

第二课时 我来算算账

(一)谈话导课:

师:上节课我们各组在认真讨论、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了活动内容,制定出了活动计划,并按计划一直努力着,在这期间各组不时与我联系,我们共同探讨,进展顺利,这节课我们交流一下,看还有什么疑问,共同讨论解决。哪个组先汇报?

生:我们三组人按计划分头行动,都做了记录,然后我们把这些记录集合起来,进行整理,这是整理后的统计表。(生实物投影展示)

四年级3月1日——3月7日家庭收入与支出对照统计表:

生:我们在整理数据时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我们自己的消费占了家庭总消费的近一半,我们平时怎么就没感觉出来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师:老师为你们骄傲,没想到你们能做出这么科学的统计表,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吧? 生:是的,我们还请教了杨杨的妈妈,她帮了我们不少忙呢!

师:我们就应该这样,遇到困难时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生:老师,我们二组在数据整理时遇到困难,有的同学家收入特别低,他们不好意思公开自己家的收支情况。所以我们组没有把小组成员的访问调查表作比较,但我们组在调查访问后展开了交流,感触都很深,平时我们并没觉得多么铺张,一周下来竟花去这么多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话说得真对!

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权。的确,许多孩子家庭不富裕,但是家长却尽最大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我们应对他们说什么? 生齐:谢谢爸爸妈妈。

生:我们一组在整理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每家都有节余。于是我们组增设了一个访问项目:访问父母家里节余的钱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的统计表: 项目 家数 捐资助学 1 教育储蓄 8 买保险 6 存银行 8 炒股票 6 师: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适时对增设研究的小课题,调整策略,有头脑!

生:我们四组同三组差不多,也列出了收支统计表,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家庭收入的差距这么大,有的家庭一周收入上千,有的却享受低保,是家长的能力差距造成的吗?我们想深入研究,老师您觉得我们应从哪里入手呢?

师: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值得探讨。造成收入不均的原因很复杂,老师也很难讲清楚,我们课下一起上网查资料,请教专家好吗?

师:听了四个组的记录,老师觉得大家做事情有计划、有行动、有总结,敢想、敢问、敢说,很了不起。我有一个想法:假设让你当一周的家,你能合理安排你家的消费吗?

生分小组讨论后,确定理财策略,然后各自取出“家庭记帐薄”做参考适当调整消费项目与数额,预算出支出和节余的钱数,然后汇报,并说明理财理念

师:大家计划得很好,有信心实施它们吗?好!这作为一项实践作业,我们把它叫做“本周我当家”好吗?

师:下面我也做一个调查,我们班有挣过钱的同学吗? 生:有,今年过年我就挣了300元压岁钱。师:这是凭劳动增加的收入吗?

生(小声地):我送过牛奶,每送一袋挣5分钱,我每天送20袋。(听说他父母双双下岗后,揽了送牛奶的活,这样懂事!)

师(激动地):多了不起!我为你自豪,大家鼓掌。你能为大家讲讲劳动的感受吗? 生(红着脸):感受不好讲,亲自干了才体会得到。

师:讲得好,只有干了才有感受,我想我们应该再加上一项实践作业:“体验劳动”,即利用周未,通过劳动去获得至少2元钱的收入。下节课我们再共同谈劳动的感受好吗?

第三课时 合理消费,不浪费

a)活动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消费的意义,提高自己适应社会消费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b)活动重点:

1. 揭示并评论目前中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及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c)活动形式:

1. 讨论、发言、设计。2. 表演情景剧。d)活动准备:

1. 分别找三组同学演出三个不同的情景剧。课前要排练好。2. 每小组准备一张大纸、彩笔,做生日活动设计。3. 搜集有关小学生消费的材料。e)活动过程:

1.大家围绕消费这个主题讨论:我们都在哪些场合消费?为什么消费?用于生活性的消费有哪些?用于发展性的消费有哪些? 2. 观看三个情景剧。

(1)几个好友一同郊游,看到其他同学大手大脚的花钱,小王心里很矛盾,他怕买东西会浪费太多钱,但更怕不买东西会被同学们瞧不起,小王该怎么做呢?

(2)小明和妈妈到百货公司去购物,看到一件十分称心,价格也十分让人心动的T恤,小明吵着要买,但妈妈已经下岗,经济条件不好。如果你是小明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呢?(3)今天是阿敏的生日,他大方的请了几位好友,要到麦当劳好好的吃一顿,这时阿正正好路过,阿敏请阿正一起去,如果你是阿正,会怎么做呢?

3.同学们分组给三个情景剧设计结尾,并派代表表演。要讲明这样设计的理由。4. 请大家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盲目消费现象和攀比消费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5. 设计生日活动的形式。

(1)分组座谈:你认为生日聚会的形式应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之间是否应送礼物?如果赠送,应该是什么样的礼物呢?(2)各组派代表发言。

(3)以小组为单位为某同学设计生日聚会(4)展示各个组的设计

2、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四课时 去哪儿买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2.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3.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

一、联系生活,问题引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要购买需要的用品应该怎么办? 2.照片展示,让学生观看一些周围熟悉的购物场所。3.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购物场所的特点。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购物场所的特点。

5.游戏: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个购物场所是哪个商店。

二、模拟商品买卖活动

1.多媒体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让学生置身于购物环境中。2.任选三名同学到大门口当“导购员”。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个“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就把“导购员”免职,由自选的助手承担“导购员”的任务。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

三、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

1.先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介绍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选购、付款方式。2.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3.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与电脑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为什么?

4.指导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四、扩展训练

1.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 2.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3.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当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懂得选择最佳的购物场所,选择价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购物方式。

2.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3.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宣布购物活动圆满结束!

第五课时 超市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活动重点: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及他们的特点,你发现大多数人喜欢去哪儿买东西呢? 大部分学生说“超市”

师:我们猜想的对不对呢?请看课本14页不同场所人数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提出疑问,制定调查计划

师:在城市里,许多人喜欢到超市里购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1、超市里的东西质量好。2、价格比较便宜。

3、可以直接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4、种类齐全,品种多。5、交通方便。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列出调查计划表。————组调查计划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教师说明:1、调查时要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式。2、调查时还要注意讲礼貌。

3、对自己观察或采访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记录。

4、小组内整理探秘后获得的数据和有关内容,以供课上交流。

(三)分小组到超市探秘(课后进行)

(四)小组内分工,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整理,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各小组调查、采访的基本情况。

(五)情感升华

师:在采访的过程中,你发现超市的工作人员都在干什么?学生讨论。

3、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六课时 我和妈妈去购物

活动目标:

1.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2.具有辨认“三无”产品的能力,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3.购物时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活动准备:学生

1.根据购物设计并填写好购物卡和友情提醒卡。2.自带一件商品,收集购物票具、商品标签和包装袋。教师

1.大头娃娃图(配解说词)。2.多媒体课件制作、录像资料。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老师在休息的时候,最喜欢逛街了,总喜欢到街上、商场到处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东西买。咱们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师一样喜欢逛街的同学呀?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的经验了,今天,就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的辨别物品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谈话导入,交流购物心得

1.谈话:上周末老师布置小朋友与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购物活动。你们都买到了哪些东西?教师随机板书: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具、衣物、家电等。2.小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购物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3.召开“家庭购物交流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来谈谈,你认为买东西该看什么?购物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看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后服务„„

4.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原来购物的学问可真多!买东西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便宜又实用的商品。

三、实践操作,了解“三无” 产品 1.出示“大头娃娃”的图片

师:在“家庭购物交流活动”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请听这则新闻(课件出示):大家看到的这名婴儿,是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导致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这些劣质婴儿奶粉曾一度泛滥在安徽阜阳农村市场,已残害婴儿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婴儿已经死亡,这给当地贫困的农民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2.联系生活实际让小朋友谈感想:你身边有谁受过这样的伤害?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开展“我是小小质检员”实践活动:(1)谁了解什么叫“三无”产品?(请小朋友自读课本)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拿出课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装袋和标签,仔细检验这些商品是否合格。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发现的“三无”产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拓展知识,辨认商标:除了辨认“三无”之外,从商标上你还懂得什么?还能看出什么?(请学生带着商品到台上说)(实物投影)

4.独立思考: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然后现场采访老师、同学,获取更多的好办法。5.小结:

A.我们购买物品,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商家购买。B.买东西时要仔细辨认是否为“三无”产品。

C.不小心买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D.开具发票。

四、情景导入,认识发票

1.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发票仔细认一认、说一说。2.创设情境:邀请小博士介绍发票的作用。3.联系实际,加强明理:

莫天宇小朋友与他们小组的同学在买完东西后,向售货员阿姨索要发票时,却发生这样一件事:售货员阿姨以收据代替发票给小明。

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一下:收据能代替发票吗?为什么?请先在小组里交流、全班汇报。

五、创设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体创设教科书P23看广告购物情境:听了小明和妈妈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过小明这样的故事吗?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是呀!广告里介绍的商品有些确实名不虚传,但也存在着一些虚假广告,只有我们亲自比较、选择,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坏。

3.创设教科书P24情境二,召开小小辩论会: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谁说的话有道理呢?让我们实话实说!

4.故事赠送,自悟自通。(课件播放李嘉诚教育子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5.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有哪些收获呢?小结:学会选择,学会比较,科学购物,买自己需要的,你就是聪明的消费者。

六、活动延伸,设计一张购物友情提醒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第四篇:品 社 教 学 反 思

品 社 教 学 反 思

我一直认为,品社的课堂是写意的课堂,何谓写意,在绘画中,写意是最能体现绘画者的灵魂及所表达的思想的。那么写意的课堂呢?尤其是品生(品社)的课堂,它既没有语文的课文牵绊,又没有数学定理公式的约束,它的目的在于在品社课堂中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

一、紧紧抓住生活这条主线

“教育即生活。”陶先生如是说,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原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与鲜活、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显得苍白无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如在教学三上第一单元《温暖的家》第2课《爸爸、妈妈抚育我》时,我便分发给学生一张家庭成员劳动记录表,让学生做个有心人,每天记录下父母等人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许多学生都记下了“妈妈每天起来就为我做早饭”;“爸爸要做晚饭、洗碗”;“妈妈每天要洗衣服”等等,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忙碌与辛苦,也试着分担一些小家务,如扫地,整理自己的书包,洗袜子等,虽然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体现出了他们已经懂得了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也表达了他们对父母的孝敬。又如本册第二单元第2课《生活中的安全》要求学生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识。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寻找校园中的安全隐患,寻找家中的安全隐患,收集来的时候,通过小组的讨论:怎么解决,制定成计划或方案。像我们学校的大门前能铺上减束带,有学生们的功劳。通过这样的课堂外延伸,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实实在在,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事实也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教学中,我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如《我们播种春天》这一课,在教学的课前,我让学生们去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且把种植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任务布置后,孩子们个个都很兴奋,每天的话题都是你的花怎样了,你的菜又长高了多少等等。等到上课时候,看到满教室的花花草草、蔬菜,甚至还有种甘蔗的,那情景,连老师都陶醉了。过后,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们变得不挑食了,也会珍惜粮食了。我问了学生,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欣慰不已,因为他们觉得,蔬菜、粮食来之不易。是呀!因为他们亲手种过。

二、充分握住生活的脉搏

为了使说理更充分,明理和导行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应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唤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三年级上《邻里之间》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课后在调查:你家人与邻居的关系如何,一星期内邻居来你家的次数或你家人去邻居家的次数。当你家人遇到困难时(如电灯坏了),家里的蒜没了,会不会求助于邻居,等等让学生在一个时间内去调查。从而让学生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这个道理。又如《家乡我为你骄傲》这一单元的教学,孩子们从调查中了解了原来我们家乡有那么优美的皇帝井传说,也有那么久远的张辉墓这一古迹。这种教学使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既让书本知识得到了扩展、延伸,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获得知识的渠道有多种,而不仅仅是来自于课堂,使他们更走近了社会。正如一个孩子说:“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家乡原来有这么多古迹,这么让人自豪。”这种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得来的,比任何教材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而且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这一课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展示来体现家乡的美,学生有的画下自己新搬进的安置房,有的剪下家里开得正艳的三角梅做成了书签展示,还有的拿来让自家致富的大杨桃,等等不胜枚举。在生生、师生的活动中,学会了感受生活的地方美的方法,改变了原来灌输式的时空结构,让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教师应当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品德与社会(生活)。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写意并不随意,只要教师把握好,相信品社(品生)的课堂,一定是最美的课堂。

教 学 反 思

伊 吗 图 学 校

王 学 丽

让我们来寻根(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知道这两条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2.通过收集、交流有关长江、黄河的诗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3.通过调查了解母亲河的现状以及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措施,能尝试设计“保护母亲河”的方案,并能做到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母亲”:每当看到“母亲”时一词时,你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妈妈对我们很关心,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妈妈很 伟大„„)

2.(师在“母亲”后板书“河”):对于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

3.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什么河流吗?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自渎课本中对长江、黄河进行概述的部分。

2.在中国地形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长江、黄河的流径路线,想想这两条河流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1)的流径路线是否正确; 2)说说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3)说说长江、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4)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结合查找的资料说)。5)请学习小组上台汇报交流情况,集体评议。

三、比一比,夸一夸 师:长江、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应有尽有,这些都是

母亲河给予的,人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歌颂、赞美他们。你知道哪些赞颂母亲河的歌曲与诗词?分组比赛:

比赛规则:(1)分四组轮流赞颂;

(2)可以说古诗,必须能朗诵两句诗;说歌曲的必须能唱两句;

(3)朗诵正确,歌唱准确的小组加一个

1.对获胜小组进行表彰并总结。

四、看一看,说一说

1.师:那奔腾不息、无私奉献的母亲河现在是什么样?请学生读教材。2.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心理话)

3.师:长江、黄河的现状如此,我们家乡的河流情况又怎样呢?下面请小小调查员来说一说吧。

4.请学生将课前所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报,集体交流。结合实际,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谈谈自己将怎么做。

五、评一评,议一议

1.师:现在已有一些志愿者开始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当然,我们还要号召更多的人,让全社会都来保护母亲河。

2.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母亲河的方案。3.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并将卡纸贴在黑板上。

4.全班集体评议,哪些方案更加切实可行,并寄往环保部门。

六、小结

同学们,用我们对母亲的爱去爱长江、黄河。让每一颗爱心串联起来,去保护我们母亲河,奉献一片赤子之请,好吗?

【板书设计】

为什么是母亲河?

保护长江、黄河

教案(示范作用)

伊 吗 图 学 校

王 学 丽

学 科 培 训 总 结

3月份,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品社学科的培训,通过参加培训,我们对品社学科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如何上好复习课有了一个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收获甚丰,现将心得汇报如下。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就可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还可以补充,还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培训,我们对如何上好品社复习课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回顾与整理、巩固与应用和发展与提高是复习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复习课中应以双基为基础,进行有效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培训,结合其他先进乡镇及我们乡的一些复习经验,我们觉的在复习中做到以下有必要的1、单元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上单元复习课时注重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们可以用

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条理化,避免孤立的死记硬

2、复习课上,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复习课上,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学生去独立完成,我们诀不要包办代替,不满堂灌。

3、复习期间,要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对学生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加强指导。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还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4、复习期间要精心设计复习题。

复习课试题的选择我们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注重研究考点、知识点。我们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好题,从大量现成的考试复习题中选择好的试题为我们所用,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对试题进行修改、补充、创造,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

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5、复习期间要以课内为主。不要把复习任务放在课下。

复习期间,我们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好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6、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能力。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能力。可以故意把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题改动一下或换个说法,比如判断题改一两个字,再或者是一个简答题中提两个问题。让学生反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改掉了粗

心的毛病。

总之,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

片林可要花功夫啊!

以上是我们乡参加科学培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骨干教师传帮带工作

传帮带”工作主要是老教师对新踏上讲台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指导和带动。要做好这项工作,老教师要有精湛的教书的艺术自不待言,更要有育人的艺术、深厚的教育理论、前瞻性的教育眼光,对新教师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新教师迷惑时,指点他,拔云雾见青天;当新教师泄气时,鼓励他,去杂念树信 心。这对一个老教师来说,要求可谓高矣。

本学期,我作为执教几年的“老”教师,学校信任与委托,和张建老师结为帮教对子。自忖与上述要求相距甚远,本欲推辞,这也是工作的一项内容,实在无可推辞,且学校中教学相长的风气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所以我也愉快地接受

了,并把这当作工作中的一项新挑战。

我校多年来一直开展新老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活动。为帮助新教师尽快地掌握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在实践尝试应用中教育理念。新教师在本人的指导下,认真听课、备课,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本人对新教师的指导也是尽心竭力,言传身教。这一活动为刚到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

工作,提高业务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对李亚秋老师的指导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让李亚秋老师明确:教师的任务是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帮助她牢固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

人师表;

2、我主动帮助李亚秋老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制 定教学进度;

3、我帮助李亚秋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并查阅各章节的教案,提出 改

进意见,帮助她提高备课质量;

4、我尽量做到随堂听课,及时掌握李亚秋老师的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5、我指导李亚秋老师平时单元考试的命题,考后进行试题分析;

在这一年里,李亚秋老师能坚持做到虚心、认真请教,敢于创新,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在同年级同类班级中成绩名列前茅。

本学期获得的荣誉证书

2012年荣获校:优秀教师

2012年荣获:思想品德优秀奖

2012年荣获:县优秀案例

本学期获得的荣誉证书

伊吗图学校

王学丽

一.本学期做过两次课程辅导

二.在本校范围

1吃穿住话古今

2我国的宝库

较好,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动 材 料

吗图

王 学 丽

学伊

吗 科 培 训 总 结

王 学 丽

情 况

(纪

伊 吗 图 学 校

结)

王 学 丽

学习培 训 记 录

第一次

期:2012年3月15日

别: 镇 级

培训内容:学习杨思教学模式

主办单位:伊吗图学校

参加人员:骨干教师

点 :校会议室

第二次

期:2012年4月18日

别: 镇 级

培训内容:学习杜郎口学模式

主办单位:伊吗图学校

参加人员:骨干教师

点 :校会议室

第三次

期:2012年5月28日

别: 镇 级

培训内容:学习自主高效课堂学模式

主办单位:伊吗图学校

参加人员:骨干教师

点 :校会议室

伊 吗 图 学 校

王 学 丽

第五篇:《我学会了》品社教案

第一课 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立成长袋。

3、刻1-2年级学生成长光盘;

4、建立班级成长袋。

5、打印“周超明星”评比奖状。

四.课前活动

1、名言诵: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茅盾说: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2、规矩诵:

两手平放挺直背,两眼专注耳倾听,上课发言先举手,说话完整声音亮,说得好的鼓鼓掌,比比谁的思维快,说得不好没关系,你帮我来我帮你,书写做到三个一,作业对快又美观,读书要有精气神,读出味来我最棒!我最棒!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美好的回忆

1、展示成长光盘部分内容。说一说回忆时的感受。

建1

引:孩子们的课堂规矩诵特别有精神,老师就奖励每一个孩子看电影好吗?电影的主角是谁呢?等会就知道了,老师还特别允许看到什么可以自由地说出来。准备好了吗?

师:伴随着美好的回忆,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吧。

2、评价激趣,引出课题

师:因为你学会了上课发言先举手,说话完整声音亮,老师奖励你一张1、2年级学习生活的成长光盘,希望这张成长光盘能带给你快乐,幸福。

师:这么珍贵的回忆,你会把这张光盘放在哪里呢?珍藏版——电子光盘就放在自己的成长袋里。

在过去的日子里,孩子们都学会了很多本领,对吗?你开心吗?开心地齐读课题:我学会了。这么开心,自豪吗?

活动二:我自豪,我学会了

看得见的收获

(1)师:好些收获是很多人都看见过的,是看得见的收获,看!小丽说——„„;小刚说——„„;小兰说——„„;小明说——„„;小强说——„„;小文说——„„。

(2)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会了什么,把成长袋里的资料和同学分享。

(3)开火车说收获。

(4)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证明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

师:成长袋里的收获真多呀!每一张奖状都是我们追寻梦想的最好证明。每一张奖状后面都有不少感人的故事。获奖版——追梦获奖就存进自己的成长袋里。

活动三:我自信!我学会了!

师:孩子们的奖状让我想起了老师小学时侯得到的夸奖: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我和姐姐们照例在山林空旷的地方搭凉板歇凉。仰望星空,耳旁尽是蛙声一片。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白天在学校学的一首歌,姐姐们特别高兴,直夸我唱得好,还都想学这首歌。我又开心又骄傲,就开始认真地教她们唱这首歌,那晚的歌声、笑声、嬉闹声,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姐姐们的夸奖我永远珍藏在心里,让我以后都特别有自信大声唱歌。现在我就为大家献上这首歌。

师:“2+2”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还记得二年级的周特长小队培训吗?出示培训表。每周每天都会有1-2支小队展示培训中的特长,多么快乐啊!现在也像付老师那样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1、哪个小队先来呢?红唱小队:来一曲?

歌声的确能让人轻松,让人振奋啊!希望你们小队继续努力,愿歌声让你我他,越来越快乐、自信!

2、有歌就会有舞,有请班级拉丁舞队展示,想跳就跳好,跳出快乐,跳出自信来吧!

(1)师采访观看的同学的感受,心情怎样?拉丁舞队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应该说什么?

(2)师采访跳舞者:

A、在学习拉丁舞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想学了的想法?为什么?(很苦)还遇到过哪些困难?(要学会一样本领真不容易)

B、刚才听到同学们说高兴,说谢谢,那是因为你们的舞蹈带给了大家快乐,现在,你们的心情怎样?比吃了糖和蜜还甜。

C、在冰冰的成长袋里,光拉丁舞的得奖就有30几次,你是父母的骄傲,又多次为学校争光,掌声感谢!冰冰现在是不是很甜蜜呢?板书:有苦有甜,先苦后甜,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D、可是昨天,龚杏财同学告诉我他想退出拉丁舞队,他说是自己不想学了,冰冰,你想对你的队友说点什么呢?龚杏财,队长这样说,你的选择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这就是走向成功的法宝。)

E、冰冰,你还会继续学习拉丁舞吗?为什么?你会幸福的孩子。(学无止境,精益求精,这就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 预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想学拉丁舞。请想学的站起来和老师一起现场跟着小老师学跳。]

3、二年级付老师送了一份语文乐园的礼物给每一个孩子,是什么?欢迎国学小队现场进行“成语接龙”赛,看谁接得又快又好?

(1)你会被多少个成语?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成语?谢谢你学会用老师教的方法记住了那么多成语。

(2)老师送给你的礼物还在吗?在哪里?在你的成长袋里竟然装着老师送给你的成语接龙礼物,我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很舒服。谢谢你!你用行动告诉了我,你学会了尊重。

师:孩子们把自己的特长训练感受都写进了日记,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努力,非常感动。有的孩子也把自己好的日记或笔记放进了成长袋。日记版——学习所得就记在自己的成长袋里!

4、师:孩子们的自信让老师感动,还想展示吗?谁愿意主动来?

(老师,我会背古诗。我会拉小提琴。我会画画。我会做手工。„„)

看到这么多孩子自信十足地想主动展示,老师非常高兴。看我怎么当导演让你们在此露一手。同时进行,耳听琴声和朗诵声,眼看绘画队和科妙队拿着

自己的作品走台步。下面的孩子欣赏不发出声音。

(1)师采访:观看者,你最想说什么?多么自信啊!因为你们学会了,希望你们继续学习,精益求精。

(2)采访背诵者:

A、你背过多少古诗呀?什么时候学的?(暑假在家里学的)太了不起了!“勤学章”非你莫属,同学们,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都要主动学习。

B暑假学了那么多,是不是寒假就不想学了,想学什么呢?敢于尝试新的学习,你会成为一个幸福的小博士的。(板书:博学)

5、师: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有第一次。有第一次成功的喜悦,也有做不好失败的烦恼。不过,当我们回想起来的时候,也很有意思。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师:瞧!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画国画。你们从认识毛笔、墨汁、毛毡到拿笔,调色,勾画,再到一次次不同事物的第一次练笔。其中的快乐、烦恼作为国画班的孩子应该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你们愿意把自己学习中的第一次告诉大家吗?

师:翻书29页,这是东东的成长手记,他介绍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种花生的酸甜苦辣。谁来说说第一次画国画的趣事。

师:老师相信,不同学习经历的第一次成长手记,一定会让你的成长袋更有意义。苦乐版——成长手记,让自己的成长袋更有意义!

活动四:我自强!我学会了!

在我们的收获中,还有许多收获是不容易看见的,像刚才有同学学会的尊重就是不容易看见的收获。而这些收获往往让我们比别人更强。

(1)多媒体出示班歌歌词:唱班歌。

(2)现在就颁发班歌中唱到的“周周超星”奖,第九周超级明星有14个,念到名字的请站起来。他们是——

[预设:奋进明星有21个,可念可不念]。

(3)采访超星:在不容易看到的收获中,你认为自己强于别人的是什么?怎么做到的?

师: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强大,不是为了学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父母师长而学习。虽然成长袋里不能真实地体现你学到的本领的高低,但是你的一言一行却天天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真实版——言行举止就是你成长袋最有力的证明。

师: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活动五:我又学会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自己回答,看板书回答)学无止境,祝愿你们学会更多的本领。你的成长袋里又会添什么东西呢?(多媒体引诵)

2、成长袋里记录着你学习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你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你将又学会什么呢?我们期待着见到你更丰富的成长足迹。

板书设计我学会了

有苦有甜

学习不怕困难

学无止境

先苦后甜坚持不懈 博学求精——乐趣 ——成功——幸福

下载走进生活学品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生活学品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品社《走进商场》教案(范文大全)

    11、走进商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商业服务人员劳动的情况,懂得要尊重商业服务人员的劳动。 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体验商业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走进健康 健康小调查

    课题:健康小调查(16) 授课时间:2012年3月 日 教案序号:16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方法和初步......

    让《品生.品社》教学融入生活

    让《品生.品社》教学融入生活 渠县望溪乡第二中心小学 代庆忠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生......

    品社教案

    3.小脊梁 大希望 一、教学目标: 1. 重温5.12汶川地震的惨烈,激起孩子们对汶川人民的同情和对地震中那些少年英雄的敬佩之情。 2. 学习抗震救灾中英雄少年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在......

    品社复习题

    第三课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一、填空 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不但是杰出的家,还是学家和( )学家。 3、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位,即3.1415926到3......

    品社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孙梦夏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送走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学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感悟与困惑共在,辛......

    品社论文

    让品生(品社)课堂沐浴生活的阳光 ——“立足生活 自主实践 回归生活”的思考 寿阳县北大街小学 吴丽荣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

    品社心理学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我今年承担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教学中,我边探索边学习,在教学工作中累计经验。我是从《品德与生活》过度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