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

时间:2019-05-15 06: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

第一篇: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法律,正义,公平

《威尼斯商人》一剧中法律贯穿始终,当时各阶层的普通民众对法律深信不疑,夏洛克试图通过法律主张权利,报复一直欺压他的基督徒;而鲍西娅装扮的法官最终也是通过法律以及法律解释来实现基督徒眼中的正义,可见法律至上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是西方法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剧本的第四幕中,夏洛克依据契约把安东尼奥起诉至法庭,要求强制执行那“割一磅肉”的约定。虽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该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双方在契约中已有明文约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约的内容做出判决。幸好安东尼奥友人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法律学者来到法庭,宣布“这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

在《威尼斯商人》所叙说的那个时代,合同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项普遍的原则。按照古罗马的法谚“合意创立法律”的意思,只要是立约人当时是自己做出承诺的,无论是多么不合理的合同,就只能自认倒霉。即使是像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这样的无理合同依旧被认为和法律一样具有强制力。法庭只能严格依照当事人原先约定的合同文字字面意义进行判决。因此在《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的前半部分,虽然公爵也知道那个“割一磅肉”的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的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产生重大的怀疑。”,如果不准许夏洛克的请求,威尼斯的宪章就会失去效力,城邦也将不成其为自由邦。威尼斯的法令只是一纸空文。

在第四幕的前半部分,莎翁让我们看到了西方人的法治信念,尽管书中所提到的“威尼斯的法治精神”本身还带着人治的色彩,但西方人们对法律的重视已表露无疑,同时莎翁也让我们看到人们心目中的正义与法律有时是会发生冲突的。如果没有鲍西娅的出现,法庭可能就会严格按约执行,会剥夺安东尼奥的生命,可见,法律的执行很可能会牺牲个案的实体正义。

鲍西娅的出现是情势发生了改变,她巧妙地运用了法律解释,使得夏洛克不得不撤诉。后又进一步指出夏洛克撤诉就说明他原来的本意只是想谋害安东尼奥,使得夏洛克被没收财产,并被迫改信基督教。

鲍西娅刚开始并无直接与夏洛克交锋,还是委婉地劝导夏洛克更改合同,接受违约金,因此我们也可看出,尽管鲍西娅的目的是为了解救安东尼奥,但她仍不会选择突破制度限制来实现仁慈正义,因为如果法律因人情而变动,法律就失去权威,人情就可以借法律的名义或者越过法律来行使统治。就象鲍西娅所说的:“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的。”这一情节又一次向我们展现西方法治观念的普及。

正如鲍西娅所言,“执法者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但“神力”与“权力”毕竟是有区别的,权利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我们必须承认永恒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存在着距离,正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获得相对的实现。因此,鲍西娅巧妙的对合同进行解释以实现正义,使夏洛克所得到的公正比他所想的公正更加公正,从表面上看,鲍西娅似乎是处处为夏洛克打算,而实际上把夏洛克一步步地逼向绝路,最终使得夏洛克撤诉。同时通过其撤诉指出夏洛克的本意只是想谋害安东尼奥,最终使其反受其害,受到威尼斯法律的严惩。

莎士比亚借鲍西娅之口提出的通过合理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实现法律与正义的平衡,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法谚有云“法是善良公正之术”,但也如书中所说“魔鬼也会引证《圣经》来替自己辩护”,法律如果被滥用,即便是如神法一样的法律也无法实现正义。英国学者拉兹曾经指出:“每一个法律制度必然有规范作用,一总会有社会的作用。把规范作用归于法的根据法的规范性。把社会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所具有或预期的社会效果。”

最后还想讨论的问题是就是在这场审判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我个人觉得并没有,这是当时的法治思想仍带着一定的人治思想所造成的。夏洛克作为身在威尼斯的犹太人,属于异邦异教的弱势群体,在剧本中也讲述了安东尼奥因各自教义的不同经常对夏洛克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羞辱,因此夏洛克的怨恨是可以别理解,正如他所控诉的:“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虽然说为割下安东尼身上的一磅肉而驱使夏洛克走上法庭的是憎恶和复仇心,但在当时的法律来说,这也是他的权利,他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即便在众人的唾骂之中,在法官和鲍西娅的不断劝说中他还是要求法律,不肯屈服,敢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而斗争,在一点上夏洛克所表现出来的不可不算是一种勇气,同时也是对当时对当时威尼斯的宗教偏见的一种反抗。

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鲍西娅虽然不断地劝导夏洛克要慈悲要怜悯,可是她却并无赋予夏洛克一丝慈悲怜悯,她剥夺了夏洛克认为比生命还重要的财产。而安东尼奥表面上似乎给予了夏洛克慈悲怜悯,可是却强迫夏洛克放弃他信仰了50多年的犹太教,成为他自己最仇恨的基督教徒,虽然安东尼奥可能出于一片好心,但这对于夏洛克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所谓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仔细思量,这样的判决定对于一个在异乡长期受人欺辱,唯一的女儿私奔并带走了他大部分的财产的老人来说会不会有失公正?既然鲍西娅用如此精彩绝伦的怜悯词去劝说夏洛克,为什么就不能讲“慈悲像上天的甘霖”那样将在夏洛克身上呢?可见,在这场诉讼之中,双方当事人并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这是由于当时的宗教的差异导致在法官在使用自由裁量权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体现了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差距。

《威尼斯商人》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实际上蕴涵着辛辣的讽刺。被压迫阶级在法律面前的无助发人深省。莎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法治社会的法律应当平等地保护和保障每一个主体的权利,而法官作为法律和正义的化身,更应当公正司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参考文献:

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魏宏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法律之内的正义 郑成良著 法律出版社2002

第二篇:电影中的法律

(电影中的法律)

观看电影《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有感

院系:信管

姓名:陈亚

学号:2010508161 日期:2011/11/7

电影改编自Brad Cohen的真实故事。Brad Cohen是一位有妥瑞氏症的年轻人,他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如愿成为人们眼里妥瑞症不可能从事的职业—教师。

电影的开头,主人公的父亲和老师一直把患有妥瑞症的布莱德视为一个无法安静的顽劣小孩,无论在教室、棒球场、父亲讲话时莱德总都会无法控制的发出像狗一样的怪声,父亲如此,更何况周围人的眼光,布莱德总是要被迫接受别人向他投去的异样目光,常常被老师误解为故意发出怪声,影响课堂学习;还常常被赶出一些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等等。但最让他伤心的是他的爸爸不能接受这一切,对他总是恶言相向。每当这时,我能看见布莱德眼底那即将涌出的晶莹泪水,我仿佛能听见他内心的哭泣声…为此,布莱德的母亲不停的要跟新的校方交涉关于儿子在课时影响他人的举动是否需要休课的问题,带着儿子与其他的妥瑞症患者交流,结果总是非常的消极,但是即使这一切发生了,但他从未放弃,他那温柔慈爱的母亲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他如冬日阳光般温暖的鼓励和无尽的爱。乃至他的父亲在最后也终于明白原来他是带着深深的自责去面对布莱德的怪声和怪动作。父母之爱永远能让你感受到温暖,即使是在你受伤时。

12岁的他就与母亲达成共识,懂得了要正常生活追求梦想的人生哲学。布莱德身上所展现的达观主动、决心、不抛弃精力与仔细、尽责的态度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一切都让我为之动容。我曾试想过,若我如他一般,估计会受不了这些折磨,可能就一辈子躲在家

中,不敢面对这一切,但布莱德没有,他一直在为他的梦想而努力,他层面试过多达25间学校,虽然失败但从未放弃。上帝还是公平的,让他在不懈努力之后梦想成真,终于成为一位受到四周人尊重,钟爱,扶持的科恩老师!

但我们知道感人不一定就正确,在电影中主人公多次提到了他和别人一样都是正常的,所以他也应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权力,比如在电影院中看电影,在音乐厅中听音乐会,在高尔夫球场打球等等,但因为他无法控制的发出怪声,所以他总是会被人赶出去。电影中有很多这种场景,这也是我想讨论的,因为如杲主人公拥有了这些权力那他就会影响到别人,也就是说他也会影响到别人的利益比如说在电影院和在音乐会现场你不会认为有人发出怪叫是对的,既使他有苦衷,因为你也一样享有在这样的场合安静的欣赏表演的权利。

所以我想讨论电影中的主人公是否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利,如杲他拥有了这种权利那又会不会间接的影响到别人的权益。当然了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希望患有这种病的人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权益不管是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

对于这种陌生的症状,我们有可能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因为在美国这种病至少超过10万例在中国就更多了,当然了大部分人群都选择在家庭的庇护之下养老,因为既使是家人也认为总比让他们在各种场所影响他人要强。当然了抛开法律不讲故事最强有力的是证明了只要你努力,社会接受你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当然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乐观面对总是一件好事,要不然当布莱德站在台上领取教师荣誉

奖杯的那一段发言,也不可能引起他台下学生的连续举手发言(这一段让我有点情绪失控,激动得不行。),乐观影响的不光是自己,还有你身边的人。

法律不外乎人情,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我感触最深的是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你努力去做了,不断的去追足自己的梦想生活就会有希望。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我们是多么的幸运,但为何要因为一些小事而自怨自艾,何不学学布莱德笑对生活,热爱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为何还未尝试就已摇头逃避,何不学学布莱德,乐观面对一切,将自己的梦想进行到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名,只要你愿意。

第三篇:《电影中的法律世界》教学大纲

《电影中的法律世界》教学大纲

制定依据: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学分数:1学分

学时数:16 学时

开课学期:2012年-2013年第2学期

适用专业: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主要以中外经典法律题材电影为素材,通过对电影故事的分解来探讨法律及法治的精髓,理解部分重要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并展开反思,引导学生培养尊重法律、热爱法律并崇尚法治的道德情操,学会透过社会现象分析法律问题。

二、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法理学

三、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主要采用影视赏析、边播边评的方式开展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讨论等实践教学活动,其重点和难点是透过中外影视作品向学生讲清楚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以及中外法律文化的差异等基本问题。

四、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导论从《秋菊打官司》看法与社会2课时

第一章从《建国大业》看宪法的问题2课时

第二章从《雨人》看民法的种种元素2课时

第三章从《费城故事》了解民事诉讼2课时

第四章从《肖申克的救赎》了解刑法2课时

第五章从《东京审判》看国际法问题2课时

第六章从《永不妥协》看侵权与环保2课时

五、考核方式

学生自选一部与法律题材有关的电影作品,在仔细观看后就某一方面问题撰写读后感。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小4号黑体)

教材: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魏小军编著,《看电影,学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徐昕,《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万洪、程骞编著,《缤纷法影:美国电影中的法律》,法律出版社,2012年

(执笔人:屈振辉批准人:)

第四篇:法律电影观后感

篇一:法律电影观后感

金融131 1313315 宋新宇

《法官庭审行为规范、行政诉讼》观后感

这周思修课学习的是与法律有关的内容,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观看庭审现场的视频,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接触真正的司法实践。通过观看,我了解了一般的司法诉讼程序,也领略了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的风采,增长了许多法律知识。

第一个庭审案例讲述的是:两个从事文化管理相关工作的职员,甲方在相关文化部门工作,拥有一定职权。乙方在广告公司工作,熟悉营销制作。甲在工作单位有参与决策权,当他看到邀请相关企业参加学术交流性的会议可以收取许多费用时,就心生贪念,想通过自己的虚假策划来骗取钱财。于是,他就找到了有策划经验的乙方,二人假借国家某些协会的名义发布邀请函,伪造印章,诈骗钱财。

这个案例的两人犯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指非法制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所谓伪造,是指无权制作者制作假的公文、证件或印章,既包括根本不存在某一公文、证件或印章而非法制作出一种假的公文、证件和印章,又包括在存在某一公文、证件或印章的情况下而模仿其特征而复印、伪造另一假的公文、证件或印章。既包括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伪造或制作,又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而擅自制造。另外,模仿有权签发公文、证件的负责人的手迹签发公文、证件的,亦应以伪造论处。所谓变造,则是对真实的公文、证件或印章利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进行加工、改制,以改变其真实内容。所谓买卖,即对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者印章实行有偿转让,包括购买和销售两种行为。至于买卖的公文、证件或印章,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伪造或者变造的。根据相关法律条款,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个庭审案例:春节联欢晚会中剧本、音乐等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较多案例,如李丽霞诉李刚、陈红、蔡国庆侵犯邻接权、录音制作合同纠纷案,李丽霞认为她作为那一年春晚作品《常来常往》伴奏录音制品的共有人,对该伴奏录音制品的编曲享有相应的著作权和邻接权,曲作者李刚未经同意,将该伴奏录音制品转让给他人使用并从中牟利,陈红、蔡国庆明知该歌曲伴奏录音制品存在权利瑕疵,但仍使用和播放,侵犯了她的著作权和邻接权。法院最终认定李丽霞所主张的编曲权即是著作权法中的录音制作者权,虽然李丽霞确曾为伴奏带的制作投入资金,但该出资并不是获得制作者权利的对价,而是合作参选、分担投资的方式,法院最后判决李刚退还李丽霞制作费4千元,驳回了李丽霞的其他诉讼请求。

这个案例与著作权有关。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须兼顾文明之累积与知识之传播,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实质条件是指法律对作品的要求,大体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只要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被赋予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无论是作品的全部还是其中的局部,也不问该作品是否已经采取了一定物质形式被固定下来,都可以依法被认为是受保护的作品。另一种标准是,除了具备作为作品的一般条件,即表现为某种文学艺术形式外,还要求这种形式通过物质载体被固定下来,才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按照这种标准,口述作品以及一些即兴创作的舞蹈、音乐、曲艺作品,就可能被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我国著作权法采用第一种标准。口述作品等均可以成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当然,通过观看我也了解庭审的程序:首先,审判长询问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告知其有申请回避权、辩护权、最后陈述权等权利和如实陈述事实,遵守法庭纪律等义务。其次,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询问被告人是否认可。公诉人、辩护人、法官依次向被告人发问,对起诉书的内容逐项核实。再次,由公诉人出示证据,包括公安机关的抓获经过,证人证言,由被告人及律师逐一确认。被告人及律师出示证据,然后由公诉人确认证据。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指出犯罪事实应当承担刑事处罚,说明被告人主客观都有犯罪事实,构成犯罪要件,罪名成立。被告人及律师发表辩论意见,开脱罪责,力争无罪或降低惩罚。最后,由被告人做最后的陈述,审判长宣布休庭,择日宣判审判结果。

经过这次观看,我学到了不管是法官还是当事人应当注意的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要有严谨的逻辑,抓住关键点。同时我增长了相关法律知识,清楚了庭审的基本过程。我想这对增强个人的法律意识是大有益处的。

篇二:法律电影观后感

金融131 1313312 刘彤彤

《法官庭审行为规范、行政诉讼》观后感

今天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基础课,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法官庭审过程的视频,这些视频给我印象很深刻,我第一次了解到法官是如何执法、评判的。

一打开视频呈现的场面就给人一种严肃而庄重的感觉。一上来是法官上场,然后就是法庭审判,首先法官让罪犯自我介绍,接着问了罪犯有关案件的具体过程,当罪犯回答问题模棱两可时法官会及时提醒,让他们说关键问题,当一切问题询问清楚,各项证据齐全,经过公诉人与法官的商讨,最后依据我国法律对罪犯进行定罪。这一切说起来轻巧,但实施起来却不容易。

法官的高效办案,科学合理进行询问,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履行职责,不无故拖延时间、浪费资源,这种办事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清正廉洁,遵守各项廉政规定,没有利用法官职务和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他们一心为民,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做到了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坚持能动司法,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诉讼指导,风险提示,法律释明等便民服务,避免了“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他们严守纪律,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不泄露个人隐私,他们敬业奉献,热爱人们司法事业,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司法能力,无私奉献,他们遵守司法礼仪,执行着装规定,言语文明,举止得体等等,他们身上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今后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像法官一样,对待自己份内的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并且也要学会奉献,不要斤斤计较,并且也要有职业节操,不能利用自己的职位做一些损害集体利益的事,一定要严于律己,秉公办事。

在庭审过程中,罪犯主动交代了自己犯罪行为,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罪犯想要多赚一些钱使得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些,因此才动起了歪脑筋,他找到了一个同乡,说是有一个发财的好机会,那个人听了之后也心花怒放的,因此两个人决定获取不义之财。主犯利用自己的职位多次用低价采购商品,然后和同乡一起以高价卖出,以此来赚取差价来获得利润。两人一见钱来的如此容易,便一次又一次利用职位之便来获取更多钱财,不料,事情败漏了,两人相继被抓。

在法官审判过程中,两人如实的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过程,在最后的陈述中忏悔到:他们自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会努力改正,希望法官给他们这个机会,争取给他们宽大处理。虽然罪犯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罪行是多么的大,但这也于事无补,他们将要接受的是法律的审判,他们要为自己的罪行负责。虽然法官很同情他们,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要你犯错,你就要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应有的惩罚,因此,经过商议,法官按照国家宪法给他们定罪。

法官在审判过程里,一直严格遵守宪法纪律,将个人感情埋藏在心中,秉承着一颗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的心,对罪犯、对案件进行严格审理,不掺杂一点私人情感,最终做出了公正的审理,给罪犯,同时也是给受害人,更是给社会大众还原一个真实的真相,让大家了解事情的原委。

通过视频让我见识到法官的重要性。法官是评判一个片案件的关键人,如果法官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会给使得受害人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法官一定要秉公办事,收起自己的同情心,严格按照司法程序给大家一个交代。

法律是公正的,是严明的,同时也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任何社会行为都受着法律的约束,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法律,那么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锅粥?抢劫,杀人,绑架,防火……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遵纪守法,做一个讲道德,守法律的好公民,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第五篇:法律电影赏析

道德在法律面前的隐退

蛮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的,不仅给人欢欣愉悦,更从他大胆的夸张中看到了人间百态。看《天下无贼》也一样,反讽与调侃带给人愉悦轻松,但看完后却有种莫名的感动,在笑声中想流泪,故事太过无奈凄美。

故事情况很简单,王薄和王丽,一对恋人,也是作贼中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骗得一辆名车后,驱车驶上高原。也许曾经他们志同道合,刻骨铭心,但在这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王丽的心境已然不同。她厌倦了贼的生活,要决断往日的生涯,因为她已经怀孕,为了孩子不带着罪孽来到这个世界,她开始憧憬美丽而安宁的未来,并要为孩子积德行善。她的转变与王薄继续作贼的筹划截然相反,王薄的不知情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冲突。她在短暂离开王薄后的时间里,认识了傻根,一个怀有天下无贼梦想的半大孩子,并被傻根那种对人毫无戒备之心的天真深深打动。此后,他们与傻根乘上了同一列车,这似乎给了她期待的改恶从善的机会。王薄在知道王丽怀孕后,沉默良久,他知道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于是他开始改变,愿意成全傻根的梦,为了他的孩子,也为了爱人。曾经的盗贼成了天使,他们开始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傻根可以深信“天下无贼”,但世界绝非美好宁静,两个改恶从善的人要保护傻根,就必须应付车上以胡黎为首的盗窃团队,而这些人正对傻根六万元钱虎视眈眈。警察在故事中引退,叙述者给了我们另外的结局,为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王薄惨死在贼王黎叔的铁钩之下,王丽则必须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将来的痛苦之中生活。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王薄死亡这个结局颇为不解:一个改过自新的人,一个为了亲情爱情可以去捍卫傻根“天下无贼”梦想的人,为什么不给他一个重整河山的机会。如果他活下去,他可以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像平凡的丈夫一样陪伴妻子,像平凡的父亲一样照顾孩子,这难道不是对道德自救的一种鼓励吗?可是„„如果王薄没有死,作为一名惯偷,他将在监狱里呆至少十年。这更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局,所以,王薄是必须死去的,因为他并非从来善良,在实际中他没有生存的空间,惟有他的死才可以使故事凄美而荡气回肠,也惟有如此电影才会给我们美的感染和震撼。到这里,我们就必须审视一下决定故事里王薄必须死去的“法律”了。

这里,我们会发现,法律是多么冷酷无情啊。面对一个改过自新的惯偷,我们观众尚且为之改变而感动,为之死去而悲伤。但为什么法律却不顾我们在感情上的感动和同情,非要用冰冷的手铐来终结一起啊!

思之良久,我认为法律的冷酷是必须的。在法律面前,道德必须隐退。在这样一个物竞天择的社会,道德的力量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王丽和王薄的确已变得善良,但有多少的人依然在实施着不符自己道德与良心的行当?王薄在转变之前所说话的似乎道明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欺骗就是大恶”,应该让傻根在教训中看清世界的真相,不再徘徊于“天下无贼”的痴梦之中。他的语言似乎强词夺理,但世界的真相终归如此,不会因你的痴梦和善良而改变,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天下无贼的期待诉诸道德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呢?“天下无贼”的梦是美丽的,但无论傻根是否会醒来,这也总归是一个梦,正如我们期待所有的人都善良一样,在盗贼横行的现实世界,法律的冷酷总是必须,没有制度保障的和平与安宁是不可期待的,也因此我们会为故事中黎叔的被抓而欢欣和庆幸。虽然法律是冷酷的,但是我们的道德仍是慈悲的。没有人能够永无过错,只要诚心改过,在道德上仍可以得到谅解,只是法律的惩罚是无法避免的。影片最后,王薄死后的五个月,身怀六甲的王丽在餐馆默默的吃着,曾经在列车上出现的警察再次出现,他郑重地告诉王丽,等孩子长大,一定要告诉他父亲是做什么的,不丢人。是的,无论他的父亲做过什么,但他终归变得勇敢而善良,为了他的孩子和爱人,去帮人实现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此处,法律在虚拟的情景中隐退了,避免了我们的道德情感在法律的冷酷中再次受伤。也许现实中我们不能期待如此的结局,但法律是冷酷的,人是有情的,故事对现实的少许背叛,至少可以淡化一些法律的冷酷,给我们的感情罩上一层淡淡的温馨。

下载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3部法律电影

    1、《死囚168小时》 Dead Man Walking (1995) :苏珊·萨兰登奥斯卡奖作品。西恩·潘演一个死囚,死前获得了宁静。而凶杀事实是渐渐呈现出来的,也并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变......

    电影中的法律文化(含五篇)

    电影中的法律文化 人文系 崔晓 手机:***法律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环境的总体......

    法律电影观后感(5篇)

    法律电影观后感在看了《法外情》 《一级恐惧》 《一级重罪》 《沉默的羔羊》···等几部精彩的电影之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以及对人性和理性的思考,还了......

    法律与电影论文

    《法律与电影》课之电影观后感 摘要:通过课堂上观看电影,我们了解到法律以其特有的方式简化了世界,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通常只需要关心法律所确立的事实和......

    法律电影赏析作业

    法律电影赏析结课作业——《一级恐惧》观后感班级:学号:姓名:课程时间:7到14周周日5、6节 日期:2013.11.28法律电影赏析——《一级恐惧》观后感《一级恐惧》是美国导演格雷戈里·......

    法律电影赏析作业

    法律电影赏析 ——相关影片观后感 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想要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中国人,然而由于两国文化和法律的差异,使得他在梦想和困惑之间徘徊。 ——《刮痧》 本部影片主......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商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口才吧,做一个有良心、务实的商人着实不易。在这个充满金钱的社会,有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金钱是最重要的,一味的拜金。殊不知失去了世上......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A Reading Report on The Merchant of VeniceAfter reading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 have a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Shakespeare and his works, especially The Me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