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含五篇)

时间:2019-05-15 06:4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篇: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

一、对美术高考的现象调查与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张曙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张曙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学校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与一般美术教育是“和而不同”的观点;②对国内中学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的梳理,将国内中学阶段的设计教育沿革概括为五个阶段:追求实用的开端、理想化的成长阶段、渐趋边缘化的沉寂阶段、恢复成长的阶段和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的阶段;③根据对中学教育发展史的考察,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传统文化剖析和师资状况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出现代学校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方向;④以综合创新、情感慰藉、设计伦理和持久兴趣等为代表的几个关键目标指向作出了较为详细的状况分析、规划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建议等。并从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角度对全文作出了总结和展望。

五、总结

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美术高考培训的研究现状已十分清楚。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亟需今人开垦。为数不多的文献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的基础,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论证详实有力,各有创新,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美术高考培训的现象调查与分析方面都在大而空的谈一些现实,并没有从历史根源和问题本质上的供需关系去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培训的关系方面大多数又过于理想,没能更好地把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在现实和理想的维度中做到行为适度。

第二篇:美术高考培训班协议书

美术高考培训班协议书

甲方 【辛秋美术教室】:

联系电话:

乙方 【受培训学生或家长】: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现经甲乙双方同意,就高考美术培训事宜,订协议如下:

第一条:协议培训方向:过 2011年江苏省高考美术专

业公办本科线。

注:(如2010年江苏省美术专业公办本科线为180分)

第二条:在本协议有效时间内,甲方向乙方保证:

如乙方遵从甲方管理安排,并且自身学习态度端正的前提下参加2011 年江苏省美术统考考试成绩达不到当年专业公办本科线,则由甲方向乙方在江苏省高考美术专业统考成绩 1

公办本科线公布后退还50%学费或来年免除部分学费培训。统考成绩达不到合格线的将退还全部学费或来年免费再学。

第四条:乙方需在本协议签订当日交付全额学费合计人民币(大写):叁仟元¥:3000(元)

第五条:如乙方在本协议有效时间内违反《辛秋美术教室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或未服从甲方老师安排,将开除画室,费用概不退还。

第六条:乙方必须在甲方受培训至少三个月。如乙方在学习过程中缺席超过20次算自动退学,培训费用概不退还。学习过程中由于乙方造成中途退学,培训费概不退还。

第七条:本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双方签字后即时生效

甲方(章):乙方(签字):

签字日期:签字日期:

第三篇: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礼貌原则принцип вежливости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李奇于1983年在格莱斯“合作原则”принцип кооперации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李奇效法格莱斯划分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其中每条准则都包含两条次准则: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Tact maxim a)使他人受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Generosity maxim 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原则(用于表情和表述)Approbation maxim 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力扩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原则(用于表情和表述)Modesty maxim 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尽力扩大对自身的贬损 5.赞同准则(用于表述)Agreement maxim a)尽力缩小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分歧;b)尽力夸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原则(用于表述)Sympathy maxim a)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礼貌原则”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首都师范大学,崔国鑫)在国外对“礼貌研究”还有布朗和; Brown&Levinson 的面子观

他们认为面子的概念来自Goffman的面子行为理论和英国民间词语,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self-image)。面子与尴尬,难堪,或“丢脸”相联系(1987:61)。他们认为,说话人应该尊重听话人的自我形象,避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FTAs)。

面子威胁程度的计算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会权力(social power)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Brown &Levinson将面子的划分为负面面子(NegativeFace)和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负面面子反映了一个人不希望被人强加观点,或者做出自由选择的愿望。正面面子反映了一个人被人喜欢,赞同,尊重或者欣赏的愿望(1987:61)。与之相应,面子管理的策略也划分为两类:负面面子策略和正面面子策略。负面面子策略强调听话人的自由权利,所以它是一种尊重策略(deference strategy)。正面面子语用策略强调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它是一种亲近策略(solidarity strategy)。

1.负面面子策略

对于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说,负面面子是最合适和最为规约性的语言策略(1987:130)。负面面子礼貌策略即尊重策略涉及人际交流过程中的“正式”礼貌形式。在实施负面面子策略的时候,说话人考虑听话人的负面面子需求,应表示自己不愿意强迫对方,侵犯对方,尊重听话人的自主自由,现列举在本段邀请行为中涉及到的负面面子策略加以分析:

1)利用规约性间接手段(Beconventionally indirect)(1987:132)。以规约性的间接手段表示请求等,可以避免损害到受话人的负面面子。在文中的邀请行为中,赖大家的说到:“不是接他老人家,倒是打听打听奶奶姑娘们赏脸不赏脸?”语言转弯抹角,用“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赖大家的要邀请贾府的主子们赴宴,取代了直接言语行为,另一方面又让听话人一听就明白,表达尊重听话人的自主自由。

2)闪烁其词(Hedge)(1987:145)。正如正面面子策略中的“留有余地”一样,负面面子通过一些“不明确的话”来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目的。在王熙凤回答赖大家的邀请时说到:“别人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这个“别人不知道”就是一种闪烁其词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没有涉及到其他人,避免威胁其他听话人的负面面子。

3)表示悲观(Be pessimistic)(1987:173)。不强迫受话人作出行动反映,表示说话人对于自己说的话不抱太大的希望,听话人不必受说话人话语影响。赖大家的说:“择了十四的日子,只看我们奶奶的老脸罢了。”赖大家的发出邀请,但是话语中表示了悲观,虽然定了日子,但是请不请得来贾家的主子们还得看自己婆婆赖嬷嬷的面子,对自己邀请这一行为表示了悲观。博士论文,面子观。

4)尊重(Give deference)(1987:178)。博士论文,面子观。尊重策略的实施是通过使用一些明确表达对于听话人的社会地位给与尊重的称谓语,也可以通过自贬(downgrade)的方式加以实施。文中多处体现到这种策略。赖嬷嬷对贾家主子的称呼“主子”、“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老爷、爷们”、赖大家的对王熙凤称呼“奶奶”,这些都是通过称谓语体现出了尊重策略。称在自己家的花园摆酒为“在我们破花园子摆几席酒”,通过自贬方式实施了对听话人的尊重。赖嬷嬷说:“我才去请老太太,老太太也说去,可算我这脸还好。”赖嬷嬷的言外之意是由于自己请到了老太太去赴宴才证明自己有面子,突现了对老太太的尊重。

5)给受话人提供某种补偿(Redress other wants of H’s)(1987:209)。发话人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补偿,如承认蒙受恩惠,承认欠债等。文中赖嬷嬷两次提到“托主子的洪福”,认为自己儿子被选上是托了贾家主子的福,能够摆酒席好好热闹上三天也是托勒贾家主子的福,承认蒙受了贾家人的恩惠,照顾了听话人的负面面子。

2.正面面子策略

正面面子礼貌策略与“亲近”(intimacy)紧密相关。正面面子策略隐含着寻找共同点和申明愿意和对方合作来尽可能缩短双方之间距离。它用礼貌形式强调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它是一种亲近策略(solidarity strategy)(1987:101-117)。仅列举文中涉及到的正面面子策略加以分析:

1)声称具有共同点(Claim common ground)(1987:103)。说话人表明与听话人是一类人,具有相同的目标,价值观或者爱好等。通常的做法有表明具有同样的团体身份,这可以通过称呼的选择,方言,行话的运用来显明。博士论文,面子观。文中赖大家的称呼“奶奶姑娘们”和赖嬷嬷的称呼“主子,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一方面表示对贾家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是一个团体的身份。

这个策略也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来强调双方又共同分享的背景,可以让受话人自在轻松,同时维护受话人的正面面子。如王熙凤说道:“先说下,我是没有贺礼的,也不知道放赏,吃完了一走,可别笑话。”这是句玩笑话,实际上她是肯定要带着贺礼的,赖大家的笑道:“奶奶说哪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这句玩笑话作为回应,能表现出她们的关系融洽,是亲近策略的很好体现。

2)传达发话人与受话人合作的信息(Claim that S and H are cooperators)(1987:125)。这可以通过提供需诺等来补救对受话人的面子威胁。文中李纨王熙凤笑道:“多早晚的日子?我们必去,只怕老太太高兴要去也定不得。”对于赖大家嬷嬷和赖大媳妇提出的邀请,她们承诺赴约,本身就是一种维护发话人面子的行为,有说老太太高兴得兴许也去,更强调出她们对赴约的愉悦之情。

第四篇: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

(孙海鹏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现状、探索原因、分析影响及提出对策四个方面,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贫富差距 影响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甚至悬殊,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正确判断我国贫富差距的程度及影响,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的不平均。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根据经验数据,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在近日出版的《财经国家周刊》上,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发表文章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2009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在所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而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行业之间等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同我园大体相当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上是1.7倍左右。而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1985年为1.86倍,2004年公布的是3.28:1,2005年的数字是3.3:1,2007年为4.5:l[2]。有众多研究表明如果把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因素考虑在内,我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在6倍左右。南开大学的周云波认为,“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逐年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居民总体收入的比重超过50%,对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增加值占80%”[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是东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是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2003年为1.5倍,2007年为2.5倍。城镇居民纯收入东部地区1978年是西部地区的1.5部,2003年为3.5倍,2007年为4.8倍。

三是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1]。[2][1]我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一般表现为正面功能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

2.1 合理的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4]

(1)合理的收入差距,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2)合理的收人差距,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人民的劳动,有利于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益和合法的非劳动收益。《物权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

(3)私营企业主的剥削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于技术、专利、资本,如果你不准他获取收益,他就不会投入。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产生示范效应、劳动效应,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收入较高者为收入较低者起了示范带头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调动和激励了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2.2 收入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

适当的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收入差距过大使消费倾向下降,导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并且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贫富差距过大的影响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政治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社会心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影响人心所向,容易生成社会不稳定的心理温床。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关注度非常高,并且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大多数人会感到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不合理、不公平,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产生仇富心理,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彭文英(2010)认为贫富差距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因自卑而产生抑郁心理、仇富进而仇社会心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自闭心理等[7]。

(2)影响社会秩序,特别是会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从犯罪率上看。据统计,1981~2004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278迅速上升到0.462,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了66.2%。与此同时,以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犯罪案件为例,198l~2004年,全国犯罪率从89起/10万人上升到363起/10万人,增加了3倍,犯罪率以6.3%

[8]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快速上升。

(3)影响社会结构,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或畸形化发展,激化阶层矛盾,严重时会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橄榄型”社会结构是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均衡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即中产阶级占社会的大多数,而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之一就是产生“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激化底层人民的不满,这种不满往往会指向政府责任,尤其是非法致富、腐败贪污等,激化阶级矛盾,容易引发社会动荡[6]。[6]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贫富差距问题的形成与扩大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术界对于这一复杂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加上行业进入障碍、城乡二元制结构、劳动力流动受阻等因素,行业、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这些差距中既有资源禀赋的原因,也有后天不公平因素的影响。(2)政府财政分配作用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在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下,中低收入者承担了更多的税负;二是以货币收入作为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的做法,并不能保证对真正高收入者的征税达到切实的效果;三是以购买性支出为主的财政转移支出结构,有利于竞争能力强的高收入者;四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如用于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足,大量低收入者难以获

得政府补助,进而维持生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足,而且在决定转移支付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权重低于政治因素权重,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反而更低。(3)人情为表象、腐败为实质的非法正常收入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4)国企改制与国有

[10]资产流失。(5)农村土地征用中的财富转移。(6)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财富逆向转移。[9]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把握好”度”的问题。对于如何缩小中国现阶段过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学术界有如下一些观点:

4.1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再次,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最后,要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全面调整劳动力流动及户籍政策、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政策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此,要加快城镇化建设,使进城农民享有城镇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报酬;要尽快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限制农民进城的种种政策壁垒,以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财政、金融等方面落实给予中西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4.2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足的情况,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当向劳动方面倾斜,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另外,采取措施,鼓励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指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医疗、文化、教育和生存条件。三次分配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为富裕者进入社会救济领域开辟法律、社会、舆论通道。允许私人建立各种非营利性基金会,鼓励富裕者介入各种形式的慈善事业等。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调控手段。针对我国基尼系数不断上升,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国情,政府应加快完善税制改革,健全税收调节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力度。一是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

4.3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出台针对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参加的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民难以享受医保的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的行为处罚力度等等作明确规定,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5]。

4.4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9][5]

打破行业垄断,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缩小国家垄断行业的范围;二是审计、税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制止一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政策,把福利货币化,隐性收入显性化[11]。

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人,必须从源头抓起,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惩处侵吞国家财产和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一切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 夏业良.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J].财经国家周刊.2010(12)

[2] 中国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 周云波,覃晏.中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 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理论月刊[J].2010(2):128~130

[5] 王明华.论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7,195(11):233~236

[6] 胡联合,胡鞍钢.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J].江西社会科学,2007(9):142~151

[7] 彭文英.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625(12):88~89

[8] 王刚,张庆旭.论贫富差距对犯罪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34(2):123~125

[9] 程婷.财税政策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思考[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0]贺蕊莉.财政调节贫富差距作用的局限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5(7)

[11]张光年.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6):35~37

第五篇: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

保险研究 2010年第12期INSURANCE STUDIES No.12 2010

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

林 源(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医疗保险欺诈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此对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医疗保险欺诈的相关概念、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风险识别与度量及反欺诈等方面总结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医疗保险;欺诈风险;识别;度量;反欺诈

[中图分类号] F8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3306(2010)12-0115-08

一、引 言

美国司法部于2010年7月16日宣布破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联邦医疗保险诈骗案,对94名嫌犯提出起诉,其中包括医生、护士、诊所业主和管理人员等,涉及金额高达2.51亿美元。这是美国医疗改革方案通过后联邦当局第一次彻查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欺诈行为。美国联邦政府多次表示,打击医疗保险诈骗案,是医疗保险改革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NHCAA)估计每年欺诈造成的医疗费用损失至少3%或不少于600亿美元,而美国政府和其他执法机构估计该损失高达10%或1 700亿美元(NH-CAA, 2005)[2]。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统计数据,不过自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诈骗医保基金的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天津市医保结算中心仅2004累计拒付医疗机构不合理住院医疗费4 666.1万元,平均拒付率为4.01%,涉及欺诈金额共计211.79万元[3]。而新农合诈骗的现象更为严重,出现了一些非常重大的诈骗案件,如重庆秀山县一团伙一年半内欺诈450万元,陕西省洋县妇幼保健院通过资料造假骗取38万元,云南宣威市新农合管理办职工内外勾结骗取60余万元等。事实上,医疗保健欺诈和滥用在许多国家每年都有数亿计美元的损失((USGAO, 1992)[4];(M.Lasseyet a,l 1997)[5]),对医保基金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妨碍了各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因此,医疗保险欺诈已经成为各国非常重视的社会问题,学者们也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我国各界对医保欺诈问题研究的重视。

二、国外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

社会心理学界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关注欺诈问题。目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欺诈的理论主要有人际间欺诈理论、欺诈识别理论、欺诈三角形理论、白领犯罪理论及欺诈防范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医疗保险的欺诈问题。不过,针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和反欺诈措施等方面,而重点在欺诈识别与反欺诈的研究方面。

1.医疗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经济学分析

关于医疗保险欺诈,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NHCAA)的定义是:“个人或组织故意的欺骗或虚假的表述以使其本人或组织获得不法利益”。医疗滥用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与财政、商业及医疗实践不相一致,或者未能满足卫生保健行业内公认的标准,因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6]。欧洲医疗保健欺诈和腐败会议(2005)中指出,医疗保险欺诈是使用或提供虚假的、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陈述或文件,或者隐瞒了法律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以挪用或盗用他人的资金或财产,或指定用途以外的其他滥用的不法行为[7]。针对医疗保险欺诈,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其形成的微观机制。Arrow(1963)[8]指出:由于健康和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导致消费者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供给方缺少内在的成本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产生了诱导性需求,使得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必然得不到有效控制。Martin Feldstein(1970)[9]、EvansR.G(1974)[10]认为由于医疗服务供方(医院)具有信息优势,导致了供方道德风险-诱导需求,此时医院具有提供过量医疗服务的倾向,还会创造额外的需求(Fuchs, 1978)[11]。

2.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

医疗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修改或伪造医疗账单或其他相关资料;过度的或不必要的治疗;为没有提供的医疗服务支付费用;伪造或夸大医疗事故等[12]。医疗保险的欺诈主体:医疗保险索赔过程中医疗服务提供商、投保人和保险人都可能涉及欺诈[13]。进一步研究(Pflaum& Rivers, 1991[14];Health care fraud, 2002[15])表明: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和滥用占据的比例更大。医疗保险欺诈的原因。导致保险欺诈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道德观念的变化、贫困人口的增加、对中介人行为的限制(如医生)、保险人的态度等(Dionne,Gibbens and St-Miche,l 1993)[16]。

3.关于医疗保险欺诈识别的研究

欺诈识别是国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的重点。医疗保险欺诈的识别问题事实上就是索赔分类问题,即区分是欺诈索赔还是合法索赔。通常包括步骤[17]:(1)数据的搜集。数据信息包括索赔人信息、索赔信息、治疗情况等。(2)选择欺诈指示因子(fraud indicators,也称red flags)。欺诈指示因子是指能够刻画欺诈特征的一些可测信息点,在识别模型中充当解释变量。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欺诈指示因子,欺诈特征较多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降维,以有效地确定欺诈指示因子。(3)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欺诈识别模型。具体方法如模糊集聚类、logistic回归模型(Viaene, S., Derrig, Richard A.e.t a,l 2002)[18], PRIDIT主成分分析[19]、多元神经网络方法等。最后根据统计模型计算的结果即欺诈索赔的概率,决定直接赔付或是进一步调查。Marisa S.et al(1996)[20]提出了用数据挖掘方法来识别医疗保险行业的欺诈行为,并被美国医疗保健财务管理当局(Health Care FinancingAdministration)用于检测医疗索赔((L.Sokol et a,l 2001)[21];(L.Sokol eta,l 2001)[22])。Sokol et a.l(2001)[23]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欺诈识别模型,该模型能识别每一项医疗服务(比如放射流程、预防医疗服务等)的一系列特征,因而用于识别特定的医疗服务中的疑似欺诈索赔。Wan-ShiouYang a, San-YihHwang(2006)[24]研究了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和滥用问题,利用临床路径的概念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欺诈识别模型,并用台湾国民健康保险的数据对欺诈和滥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比手工识别模型更有效率和判别能力更强。Fen-May Liou et a.l(2008)[25]应用逻辑回归、神经网络和分类树(classification trees)等三种数据挖掘方法检测了台湾健康保险系统(Taiwan′sNationalHealth Insur-ance system)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行为,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方法优于神经网络法和分类树法。在数据挖掘方法中,神经网络因其独特优点被用于构建欺诈识别模型。为澳大利亚政府管理医疗保障计划的医疗保险委员会广泛采用BP神经网络识别医疗欺诈(Hubick, 1992)[26];HallC(1996)[27]应用神经网络识别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欺诈风险;He eta.l(1997)[28]等构建了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结构(28-15-4)用于识别医疗保险欺诈。Ortega(2006)[29]等为智利一家医疗保险公司构建了神经网络欺诈识别系统,用于识别医疗索赔、附属机构、医务人员、雇主的欺诈风险。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目前电子欺诈识别技术(Electronic Fraud Detection,简称EFD)也被用于识别医疗保险欺诈。该技术是基于启发式和机器学习的行为规则,用于检测大量的健康保险索赔中可能的欺诈行为(Major JA,RiedingerDR, 2002)[30]。Cox(1995)[31]的研究中指出,蓝十字和蓝盾组织(Blue Cross and Blue—116—Shield organizations)使用模糊逻辑法识别医疗服务商的索赔。此外,还有遗传算法(HeH et a.l, 2000)[32]、贝叶斯网络法(S.Viaene,A.Richard and D.G.Dedene, 2004)[33]、决策树法((Bonch,i 1999)[34])、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35]等。HongxingHe et a.l(2000)[36]应用遗传算法和K-近邻法来识别医疗欺诈问题。该方法把医生数据库中的问题分为两类:即诊疗(费用)恰当和不恰当。而病人数据库中的问题根据其在求医治疗过程中处方药物费用是否超出其实际治疗需要而分为5类。由于该法使分类进一步改进其精确性,被澳大利亚健康保险委员会(Health Insurance Commisson)用于识别医疗保险欺诈。

4.关于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度量分析的研究

对于欺诈风险的度量研究较少。VeraHernandez(2003)[37]提出了利用健康状态和治疗成本的方差来衡量道德风险。

5.关于医疗保险反欺诈研究

针对医疗保险需方道德风险-过度需求,Pauly.M.V(1968)[38]认为最优的医疗保险政策应该是建立一种由病人和政府共同付费以及设立保险免赔或保险起付标准的新机制。而针对供方道德风险-诱导需求,导致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可采用定额补偿方式(又称预付制)对供方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分为3种: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总额预付(pps)和按病种付费(DRGs)[39]。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 Pauly(2001)[40]考虑公共医疗保险中信息失灵问题,从供需双方来控制道德风险,提出要防止过度消费、改革支付制度、有效控制成本、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等。针对严重的道德风险-欺诈问题, Stefan Furlan等(2008)[41]提出在医疗保险

中从“威慑、预防、识别、调查、制裁和赔偿、监控”等六方面构建欺诈管理系统。W illiam J.Rudmand等(2009)[42]在Stefan Furlan等[43](2008)的欺诈管理系统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解决医疗保健欺诈和滥用的办法:教育培训、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联邦政府对欺诈和滥用处罚的执法力度以及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识别欺诈与滥用等。

三、国内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 1.医疗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经济学的分析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2005)指出,医疗保险欺诈是指违反医疗保险管理法规和政策,采用虚构保险事故以及其他方法,向医保基金管理机构骗取医保基金或医保待遇的行为[44]。《临沧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指出,医疗保险欺诈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参加医疗保险、缴纳医疗保险费、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过程中,实施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等行为[45]。针对医疗保险欺诈的经济学分析,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角度分析。边文霞(2005)[46]对医疗保险欺诈基于博弈分析,提出了确定最优医疗保险合约的条件与依据;温小霓(2006)[47]构建了医疗保险中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传导机理模型。而张翼飞(2009)[48]则以现行的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对医疗保险相关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分析,探讨了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如何防范医疗保险欺诈行为。

2.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

(1)国内医疗保险欺诈表现形式。主要有:冒名顶替(即就医资格作假);病因作假(将非医保支付病种(如车祸、工伤、打架斗殴、自杀等)改成医保支付病种);夸大损失;票据作假;医疗文书作假;住院床位作假(即挂床住院);编造虚假住院、门诊特殊病等有关资料“骗保”[49]。

(2)欺诈的主体。在“第三方付费”的制度下,医务人员和被保险人可能合谋欺诈保险机构[50]。

(3)欺诈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毛瑛,李娇凤, 2005)[51],为欺诈提供动力;而医疗的专业性为其实施欺诈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贾娜, 2007)[52];管理机构不能及时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这为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提供了便利(吴传俭, 2005)[53]。而李连友等(2009)则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认为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收益大于欺诈成本导致欺诈产生[54]。

3.反欺诈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针对目前“医药合一”的体制,李珍(2007)[55]认为应切断医疗机构效益与医疗服务供给量之间的联系,社会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应该由后付制逐步向预付制改变;针对异地就医可能引起的欺诈问题,丁辉(2008)提出建立地区协查机制[56];针对冒名顶替的欺诈现象,王留女(2008)提出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57]。

(2)对社会医疗保险三方主体进行监管。方法有:可以在医疗机构间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采用预付制方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史文壁、黄丞, 2005)[58];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对参保患者的身份、病种、检查治疗及药品目录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尽可能杜绝挂名住院、冒名住院、变更住院病种、分解替换收费项目等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赵鹏, 2004)[59];对定点医院建立严格的信用等级档案,根据其信用等级,决定是否赋予或取消其定点医院的资格(林俊荣, 2006)[60],并通过加强对病案的管理来防范医疗保险欺诈(左晖, 2008年)[61];而陈鑫(2008)[62]认为可通过审核索赔单据寻找欺诈证据,加大惩罚力度,使各主体的欺诈成本大于其期望收益来防范欺诈。从实务角度研究欺诈防范的有:黄俊豪(台湾, 2005年)[63]从医疗保险的实务角度对台湾的社会医疗保险的欺诈状况进行研究,提出规范医院病历内容、病历保存和病历管控等措施反欺诈;丁辉(2009)[64]则从承德市查处医疗欺诈行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反医疗欺诈责任制;加强部门间合作,对医疗欺诈行为的监管形成合力;建立医疗保险反欺诈异地协查机制”等对策来反欺诈。

(3)完善相关法律体系。郭永松等(2004)[65]、游春等(2007)[66]、武力(2005)[67]等认为反欺诈是一项系统工程,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公众各司其职,加快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强化监管手段,建立监测预警分析和报告制度。夏宏等(2007)[68]则分析了医疗保险保费征缴、支付和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欺诈行为,也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反欺诈的措施。和前述研究的视角不同,胡继晔[69]借鉴国外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和执法的经验,根据我国民法、合同法、税法中相关反欺诈的内容,提出了未来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的原则及社会保险反欺诈机构的职责权限。从现实情况看,《临沧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70],《楚雄彝族自治州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71]中规定了:征缴环节中缴费单位和个人的欺诈行为;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医院、药店等医疗保险定点

医疗服务机构中的欺诈行为;防范欺诈的办法及欺诈行为人的处罚。

(4)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声誉机制,明晰以医术价值为核心内容的“医院声誉”和“医生个人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防范欺诈(赵曼, 2002)[72]。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2005)[73]也提出了应从法制、诚信等方面反欺诈。在此基础上,林俊荣(2006)引进信用分值制度,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生、参保者个人的信用评估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估档案[74]。

(5)利用技术手段反欺诈。顾晓峰(2004)[75]提出建立欺诈识别、调查、评估、反制、改进等不断循环优化的反欺诈管理体系,辅以强大的信息化反欺诈管理系统,就可达到防范欺诈风险。开发保险反欺诈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保险欺诈的识别、评估,通过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辅助反欺诈管理部门进行侦测、反制保险欺诈,是进行保险反欺诈管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4.新农合医疗保险欺诈理论

针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夏子坚(2007)[76]认为应当建立信息批露与评价机制,缓减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代理方道德风险行为的收益,弱化代理方道德风险行为的动力;健全监督机制,增大博弈成本,规范代理方的博弈行为,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刘卫斌等(2008)[77]认为信息不对称、医疗需求缺乏弹性、医疗消费和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通过优化支付方式、实行信息公开化改革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及在定点医疗机构选择中引入竞争机制等方法来控制供方道德风险。杨金侠(2008)[78]则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并提出:采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措施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以总额付费为核心的混合支付方式,把费用控制主体转移到定点医疗机构。针对欺诈,夏宏等(2007)[79]认为应该加强信息公示、推行及时补偿等防范欺诈;胡德宁(2008)[80]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诈骗类型,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补偿支付制度不合理和管理环节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规范经办机构、推行即时补偿、严格报销制度和加强教育监督等方面予以改进,从而防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诈骗案件的发生,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

四、研究趋势及展望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 1.国外关于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欺诈识别的研究,缺乏对欺诈风险损失分布规律的研究,即对欺诈风险的度量研究较少。

2.国内关于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更多的是进行定性分析,侧重研究欺诈的特点、类型和反欺诈的措施研究;关于欺诈识别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我国新农合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很少。

3.缺乏对医疗保险欺诈(含新农合)比较系统的研究。比如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研究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反欺诈措施等问题。

基于上述不足,笔者认为尚需研究的问题有: 1.对欺诈风险进行度量,研究欺诈风险损失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欺诈风险对筹资标准的影响,即研究欺诈风险保险定价问题;欺诈风险对医疗保险基金偿付能力的影响;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准备金的计提问题。当然,必须建立欺诈数据的收集机制。

2.欺诈风险的识别,即如何用统计方法或其他技术手段识别欺诈,采用多种方法构建医疗保险欺诈识别模型,分析其识别效果。

3.如何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研究医疗保险欺诈问题。即研究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欺诈风险防范及控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下载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敬老院老年人现状研究与分析

    敬老院老年人现状研究与分析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人们生育观念改变,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自然增长率逐渐趋近于零,同时,伴随人口......

    煤炭行业的现状 市场研究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是不争的事实,其结果是监管难以到位,资源浪费以及安全事故频发,行业整合将在结构调整大戏中唱主角。从长期来看,随着行业整合切实有效推进,煤炭行业将逐......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内部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在大家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

    办公家具市场现状研究分析[精选]

    回顾办公家具营销发展历程,纵观全国家具专卖模式,家具销售经历了从无营销到有营销,从无专卖店到有专卖店,从小店铺到大商场,从局部地区到遍布全国,从低档家具到高档家具,从家具产品......

    普陀山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分析

    普陀山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休闲知识的广泛普及,旅游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已经日益凸显。各种形式、目的的旅游在国......

    研究现状

    我国手机拥有量早在2002年便 已是世界第一位.至2007年11月 底,全国手机用户接近5亿户.普及率 高达38.5%,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100%的普及......

    2014年美术高考培训分析(共五则)

    2014年美术高考培训分析近年来,美术培训一直是个热门备受关注的行业,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因为文化课没有优势而选择美术培训为自己加分,从而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

    电影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模版)

    【内容提要】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研究得到了美国、中国内地多方面的关注。凭借着百年来形成的强大电影工业、上千部的作品,及其特殊的殖民地身份,香港电影本身有着很多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