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样的保障。孩子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他们会常常不由自主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曾遇到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课堂教学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化。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有兴趣,课堂秩序就容易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化。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
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除了老师监管,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动学生参于课堂管理,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的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加强。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是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冷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之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候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的奖励、一味的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
我看咱们每个班级都有纪律评比栏,这个板块应该充分利用一下。我曾经听一些学生家长和我说,我家孩子今天得小红花了,回家可兴奋了。我也发现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些家长也会在光荣榜前面观看,看来这还是有些作用的。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结尾。
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的前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甚至牺牲一分钟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的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觉疲倦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运用与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他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期初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课堂行为计分表,表中有姓名、得分、周次等,得分又分成每课得分、一周得分和总得分。
(2)明确计分方法:每周5节数学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点名宣布加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或有进步的可适当加分;表现差的则适当减分;表现一般的则不加不减。加减分值视班级情况而定。
(3)期末,请学生自行算出总得分。将总分转换成一位小数,纳入期末笔试分。加的则在笔试分中加上,倒扣的则在笔试分中扣除。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当课上到中间,有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就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
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课后再采用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那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转)
小学课堂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小学课堂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2012-03-2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样的保障。孩子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他们会常常不由自主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曾遇到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课堂教学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化。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有兴趣,课堂秩序就容易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化.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
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除了老师监管,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动学生参于课堂管理,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的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加强。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是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冷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之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候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的奖励、一味的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
我看咱们每个班级都有纪律评比栏,这个板块应该充分利用一下。我曾经听一些学生家长和我说,我家孩子今天得小红花了,回家可兴奋了。我也发现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些家长也会在光荣榜前面观看,看来这还是有些作用的。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结尾。
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的前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甚至牺牲一分钟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的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觉疲倦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运用与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他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的很激烈,合作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到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的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轻重缓急。
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的小毛病,老师可以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的身边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中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同学上课,课后采取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的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特殊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该善于因势利导,正确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多分钟,学生如果感到老师的讲课枯燥无味,并且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灵活多样的教授方法会是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向往的知识乐园。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处了对学生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第四篇:巧用“实际”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巧用“实际”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在常规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运用”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关键词:实际 抓好 教学
在常规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运用”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促进知识迁移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
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运用”数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新课标》说的“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因此,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在评价学生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探讨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
3、《吉林教育》2012年18期
第五篇:低段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秩序控制点滴
一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秩序调控点滴
罗春燕高玲
《四川省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限制学生在校时间,同时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时间。这样,老师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机会必然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求会有所降低。因此,要在少花时间,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低段学生年龄小、好动、持续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短。加之一般学校都是大班额,一个班五六十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证是不行的。因此,怎样保证四十分钟内教学秩序的正常,是低段老师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优秀同行老师教学实录的观摩,和一年以来低段教学的经验,我发现以下措施有一定效果。
一、课前准备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大意说,不管做什么事,只有认真准备才会取得成功。因此,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形成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奠基石。一年级的数学课,有时一节课,不仅需要准备老师用的挂图、口算卡片、演示教具等,还要为学生准备学具。而且,使用这些用具有先有后,这就要求教师准备时,不能一把抓,要整齐、有序的摆放。这样既避免老师上课使用教具手忙脚乱,把东西撒一地,破坏学生注意力,又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出榜样。
刚入学的学生没有经过正规学习,课前准备的方法不太懂,更不用说养成好的习惯了。但拿破仑·希尔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因此,入学之初,老师一定要将你所教学科的常规课前准备教给学生,并经常进督促、表扬。比如课本、作业本、文具盒放在课桌的什么地方;学具怎么保管、怎么用„„并且,在刚入学的一个月里,每天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矫正,对做得好的予以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之后一段时间,再着重对那些少数准备不太好的,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都做好以后,也要经常表扬,使课前准备的行为得到强化,最终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这时,学生就养成了课前准备的习惯。
学生一旦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就赢得了课始组织教学的时间,老师可以很 1
快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组织
(一)运用儿歌,组织教学
儿歌——语言短小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运用儿歌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
上课铃响了,师生互致问候后,进行组织教学可说:“上课了,快坐端;用耳听,动脑想。”要是还有学生未坐好,老师一边示范身体坐直、双手放好的动作,一边重复一遍刚说的儿歌。时间长了,学生一听到儿歌,便会形成老师念出儿歌前半句,学生跟着念出儿歌后半句并自觉调整听课状态。
每到听老师提问的时候,我一定会提醒学生:“看谁耳朵灵,听清每句话,还要动脑想,你该怎样答?”要是同学在答问,我会说:“看谁耳朵灵,听清每句话,还要比一比,看谁答得对?” 要有观察内容时,可以激励学生:“比比谁的眼睛尖,上下前后都看清!”
学生答问准确、声音洪亮,教会同学用儿歌表扬:“真棒真棒你真棒,你是我的好榜样!”
„„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几乎可以用儿歌帮助组织教学,这儿歌就像润滑剂,既组织了学生注意力的转换,又提示了学生当前的学习任务,同时避免了简单枯燥的语言提示,使学生迅速而又愉快地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减少教学环节转换之间容易带来的纪律混乱的负面影响。
(二)课堂评价,以导为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务必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从评价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因此起到调控课堂秩序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难组织的要算合作学习时的课堂秩序。合作学习是课改以后应用较多的一种互动式、交流式学习方式。但是,合作学习的技能学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因此,一年级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因为不会合作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那是必然的。到这时,常见的控制局面的方法便是——教师声
音提高八度叫停,然后重新组织开始。更有甚者批评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其实,这样做更糟。殊不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越是想堵住那些表现不好的,经老师一批评,那些表现不好的行为反倒有了宣扬的效果,有可能刚才做得好的同学也被吸引了,去学这些不良行为,结果没有堵住“坏的”,反而把“好的”也“拉下水”了。
其实想想,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那就是禹吸取其父失败的教训,改堵为导,依据地势高低排除积水和疏浚滞淤,使原来的沼泽“渥地”改变成“桑土”良田。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及方法、如何遵守课堂纪律上等很多方面,还是白纸一张,要想堵住几十个学生的违纪行为,谈何容易?而在混乱的课堂秩序中,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引导学生向做得好的同学学习呢?老师只需轻轻的表扬:×××、×××同学在×方面很会想办法,他们是怎样怎样做的,真能干。对那些做的不好的根本不提。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正确的行为方式上,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调整,秩序混乱的局面顺势得到改观。调整得快的学生为了争取老师表扬,还可能很快开动脑筋,想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完全避免了老师批评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干扰,为教学赢得更多有效时间。
其实,在各个教学环节转换之际,课堂一时的骚乱是很常见的。这时,教师都可通过激励性评价:“×××、×××同学听得真专心!”“第×小组的同学传本子动作快又好!”“×××、×××同学做作业真安静,字也写得漂亮!”„„ 引导那些开小差的同学,调整自己的行为,向老师表扬的同学看齐。
坚持这种激励式评价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调整了当前学生的不良行为,调控了课堂秩序,也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不仅为目前,更为以后的有效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课外交流
有效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交流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沟通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课外与学生个体进行交流,有利于建立师生的感情、改善师生关系,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其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游戏等方方面面。教师渗透在交流中的关爱,学生会很容易感受到,学生认同了教师,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亲其师,信其道"嘛。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改善课堂秩序,从而拓展有效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几点认识,愿作为与同行切磋的起点,得到更多相关经验及方法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