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了解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程。
方法突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难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能想、敢说,在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教法与学法导航: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法、讲述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资料,并加以整理。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并利用网络等有效途径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信息,丰富和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今天,我们就来采撷夏商西周时期的故事,听故事,学历史。
一、听故事,学历史
故事一:在我国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禹去治水。禹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疏导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
问题:大禹治水造福黎民。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大禹的重要事件?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归纳。
明确: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接受朝贡。②划九州,筑九鼎。③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故事二:我们知道,禹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并最终称王建立夏朝的。禹在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皋陶(Gāo Yáo)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后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
问题:
(1)启是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的吗? 明确:不是禅让制,而是世袭制。(2)启为什么能够世袭王位? 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禹年老的时候,虽然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禹死后,当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时。启继承王位,接着通过武力降服不服的伯益等其他部落,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引申探究:启继承王位果真是自己争取的吗?
明确:不是。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所以历史上称“禹传子”。由于启不是按照禅让制由各部落选出来的首领,所以,我们说禅让制被破坏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从此禹的家族世世代代统治着夏,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3)禅让制是一种原始的民主的推荐,而世袭制是一种特权专制的继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不是一种发展的倒退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巡视,可适当的参与到学生小组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探究思路,倾听学生的探究见地。)
明确:注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渗透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禅让制”到“世袭制”,“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事三:国家的建立,世袭制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夏朝,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传,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他命人挖了一个可供三千人饮酒的大酒池,让臣下喝酒,醉了的就倒在酒池里淹死。他还把人当作坐骑,并自比为太阳:“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老百姓咒骂他: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与你同归于尽!
问题:夏桀这颗“太阳”是谁“射落”的?由此步入了什么朝代?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明确:公元前1600年,汤起兵大败了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从此步入商朝。
故事四:商朝建立后几度迁都稳定下来,经济发展很快,统治地域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商朝后期纣王统治国家。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戏。发明“炮烙之刑”,命人把铜柱子放在炽热的炭火上,令反对他的人在柱子上面行走,行走者站不住,就掉进火里被活活烧死。他还将屡次进谏劝言的叔叔比干挖心处死。
问题:多行不义必自毙。商纣的暴政得到了怎样的下场?取而代之的又是怎样一个生机的朝代?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
明确:周武王伐纣,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简要归纳西周的状况)
故事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滨,莫非王臣。”西周之王统治着众多的诸侯封地,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为了防备犬戎侵犯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如果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邻近的诸侯瞧见,就会出兵来救周天子。周幽王时,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王妃,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各地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王妃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拍手大笑。隔了没多久,犬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
问题: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王妃一笑。犬戎真的打到京城,烽火再次点燃,诸侯会来解救吗?西周的命运回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失信于诸侯,诸侯会以为是幽王的闹剧,不再出兵,西周灭亡。小结:故事讲完了,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下面就让我们整理出夏商西周朝代更迭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知识图示。
学生:整理。(教师板书知识图示)
二、学历史,谈感悟
探究活动1:日升日落,朝亡朝建。夏商西周的更迭,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想一想,三个朝代的亡国之因,有哪些相同之处呢?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呢?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相同之处:多角度分析问题,教材比较明显的体现是统治者奢糜残暴、不理朝政、贪图享乐、搜刮百姓,造成政权腐败、国力衰落、国内矛盾重重;从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犬戎灭亡西周的成功的角度分析,我们还会获得:统治者失去人心,其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重学生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示例:统治阶级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成理即可)
探究活动2:作为胜利者,商汤、周武王能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方法思路的指导、点拨:分方面整理回答使答案条理清晰,一目了然。①抓住有利的时机。夏桀与商纣暴政,失去民心,国内矛盾尖锐。商汤和周武王深得人心,顺应了民意,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如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阵前倒戈。②商汤和周武王方法得当,注意联合周边小国、部落,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如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
启示示例:要善于抓住机遇;要搞好团结;做事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加强合作等等(谈启迪,鼓励学生立足历史,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活动3: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有人说:“奴隶制度是一个非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你能举出所学的历史事例加以说明吗?想一想,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事例:纣驾人车、炮烙酷刑、比干挖心
探究进步性: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进入奴隶制,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探究活动4:在不同的时代,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着、推动着历史的前行。考古发掘使我们今天有幸开展一次夏商西周文物图片展。看到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片(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石人和玉人玉器;陕西临潼出土的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西周时期的铜铲、铜斧等),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思考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重引导:我们要珍惜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认识到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言之有理即可。)
三、公元推算、学以致用
学习本课内容,同学们也许还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历史事件的时间前都有“公元前”?如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阅读教材“每课一得”的资料:“怎样推算公元纪年?” 方法指导:
1、图示分解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
公元前世纪初公元世纪年代公元前40年世纪末公元10年元年20年90年100年
2、换算法:(实践运算,加深理解。)设计实例进行换算,例如: ①公元前1046年属于 世纪 年代 ②2010年属于 世纪(初或末)③20世纪70年代指 年至 年
④商朝建立距今 年;2009年是国庆 周年。
3、记忆小窍门:(学生探究规律,整理积累。)点拨:
(1)、世纪与年代:年代在1-99间,是1世纪(或公元前);年代是3位数,世纪为第一位数加1;年代是4位数,世纪为前两位数加1。
(2)、公元前距今 == 公元前年数 + 当今的年数
公元后距今 == 当今年数 — 公元后的年数
(3)、年代远近规律:公元前年代数由大到小,数越大距今就越早;公元后年代数由小到大,数越小距今越早。
4、知识拓展:你还知道什么纪年的方法?
点拨: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近代的民国纪年法;我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等。
课堂小结:同学们,生动的故事能演绎历史,鲜活的知识能指导生活!只要我们多读、多思、积极探究,你就会发现,历史与生活一样是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板书设计:
夏 商西 周的 更迭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暴君:桀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商朝都城:亳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暴君:纣主要战役:牧野之战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邑
课堂作业:
1、下列历史史实与禹有关的事项是()
①治水成功,造福黎民。②涂山召见诸侯,接受朝贡。③划“九州”,铸造“九鼎”。④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⑤废除禅让制,施行世袭制。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商朝前期屡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3、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西周,下列现象不会见到的是()A.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可以自由的转让和买卖。B.农业耕种,遇到旱灾,可以进行人工灌溉。C.日常生活中,能够普遍用到瓷器。
D.都城镐京的一个贵族建造房屋开始使用瓦。
4、下列朝代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下列所列的事项关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禹——启 B.桀——汤 C.纣——周武王 D.周幽王——犬戎
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朝的一位国王把人当坐骑,还把自己比喻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才能灭亡„„
材料二 商朝的一位国王,在都城北边沙丘,养着各地进贡的珍禽异兽,还造了“酒池肉林”,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发明炮烙酷刑„„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国王”别是谁?
(2)他们的所作所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5 CCACA
6、(1)分别是夏桀和商纣。(2)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题意即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知识点明确。如果单纯的学习识记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记住几位暴君,这对于学生来说太枯燥无味了,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了探究的热情。鉴于此,我采用了“讲故事,学历史”的教学思路,迎合了初一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进行了问题的探究,这一切似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乐在其中,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如第一环节的学习成果为第二环节的探究感悟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第二阶段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此时的点拨指导就能发挥特效。指导方式方法多样,如第三阶段的图示分解法、换算法等方法,不仅有利于化解难点,还使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兴趣浓厚,这样,理解知识、归纳结论便水到渠成。
不足与改进措施:故事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这样省时高效,学生的探究学习可能会更充分深入一些,教学效果可能会更理想。故事间的过渡衔接还应进一步的斟酌完善,使故事与问题衔接更为流畅,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体系。教师的点拨引导有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放不开。教学中,教师也要学会倾听,相信学生,不要过多干涉、控制学生,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现探究成果,大胆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认识。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后反思:
第二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方面,本课是关于奴隶时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突出了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本单元的开篇章,对就本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的主题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它共由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结合教材的分析及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主要内容。
2、通过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对西周强盛和衰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解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分工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践检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本国统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关于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为本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块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面我来谈谈学情分析和教法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基本内容。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列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具方面因为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以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的教学构想分为导入,正体,尾声三个部分。
我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一概念,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新课学习部分,根据新课子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分三幕进行。第一幕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关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学习。我会提问:大家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对,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然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接着讲解: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找出相关答案。
接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即第二幕分封制与宗法制我之所以将这两块结合在一起讲是为了最后突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首先讲述分封制,我将会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我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接下来进行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由我来总结西周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宗、小宗的关系,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最后结合教材,对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果意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绘制表格说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及关系。最后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至于第三幕早期政治制度,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需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的多练。这部分实质是对前面几项政治制度特色的归纳与剖析,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知识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利用原始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一,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直观形象,重点突出。以实现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最后我再简要说一下我的教学预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读阅读自学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正确评价历史事件。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点与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及其灭亡的相同原因、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难点: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传说中的尧、舜、禹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 这种方式叫什么?
二、导入: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王位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三、新课:
(一)“家天下”的夏朝:
1、出示“大禹陵”的图片,提问: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说明了大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提问:大禹为什么威望这样高?
学生答:“大禹治水”。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学生归纳知识点:
时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学生回答。
总结: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
2、“禹传子,——家天下”
提问:“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讨论:“你认为禹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小结: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继承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二)、商汤灭夏: 1.商朝的建立:
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
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
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由此推断:商灭夏。商朝建立 学生归纳知识点:
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
观察《商朝形势图》,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2.盘庚迁殷:
时间: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学生识图,殷的地理位置。至此,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看课件《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三)、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纣王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课下给他画一幅像。
学生回答。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 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1.西周的建立: 归纳知识点: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识图。2.西周的发展:
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3.东周的建立:
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归纳知识点: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四、巩固练习
A、通过学习,大家对夏、商、西周都有所了解,你认为这三个朝代,有哪些不同于其它朝代的独特之处?
B.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能从本课中找到史实来充分验证这句话吗?
C.研究历史,以古鉴今,你认为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历史中,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
D.列出夏、商、西周的大事件表,并能熟练说出。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及他们的更迭过程,从三个朝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第四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东锦弘中学高一历史组 何善攀授课时间:8月15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 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 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 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生体会到研究无止境、历史无定论。
第五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些基础性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对基本史实不需讲解过多,重点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本课的课表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
⒉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⒊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㈡能力目标
⒈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⒉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㈢情感价值目标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重难点
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
五、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媒体
六、课型 复合课
七、课时 1-2课时
八、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㈡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⑵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⑶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占卜。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②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分封制
㈠ 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或实行分封制度? 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明白了周初分封制是因周武王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而建立,其分封的诸侯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那分封制包含哪些内容和特点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以临近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归纳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 ⑴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⑵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⑶被分封的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生:
特点:分封制的执行一般是天子分封诸侯,然后诸侯在分封卿大夫。再由卿大夫分封士,由高到低,严格的层层分封,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㈡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瓦解
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内容 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②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小宗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⒍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
提问:⑴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⑵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 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⑶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 诸侯的嫡长子
⑷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卿大夫。
⑸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 嫡长子。
⑹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士。
7、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提问:大小宗是绝对的吗?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8、影响
初期,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从长久看,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联系
学习了宗法制,请同学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⒐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请同学们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相辅相成:分封制和宗法制共同作用实现了西周的繁荣鼎盛 小组合作:用图形表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九、课堂小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请同学们思考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