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下)科技教案1、制作喷雾器
教学内容:制作喷雾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喷雾器原理,并会制作简易的喷雾器。直到喷雾器的一些用途。
2、通过制作和研究活动,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制作和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
材料:硬吸管两支,小瓶子,带孔的瓶盖 工具:刻刀,锥子。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喷雾器的事例
2、你用过吗?知道为什么它能喷雾吗? 我们来制作一个,探究一下。
二、制作步骤:
1、将一根吸管插入瓶盖的孔中,插入的深度以接近瓶底为宜。
2、在瓶中装水,把带吸管的瓶盖盖在瓶口,吸管插入水中,用嘴含着另一支吸管口吹气,你会看到,水沿着浸入水中的吸管被“吸”上来,并在靠的很近的两吸管处被雾化喷出。这样,一个简易喷雾器就做成了。
三、探索原理:
1、仔细观察喷雾器是怎样工作的。思考喷雾器的喷雾远离,并在班内发表自己的简介。
2、比照图三,研究家庭用喷雾器的构造,它跟你制作的有哪些异同?
3、假如把带吸管的瓶盖拧紧在瓶口,使它不漏气,接着用另一根吸管吹气,你将看到什么现象?想想看,为什么会这样?请在班内发表你的见解。
四、课外拓展:
自学小知识—伯努利原理和飞机的机翼 教学反思:
第二篇:科技教案(四下)
伞翼风筝
教学内容:制作伞翼风筝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把吸管做成各个零件。
2、能利用吸管和竹条制成规格均匀的伞架。
3、认识风筝的基本组成:骨架、翼(蒙)面、尾巴、提线、放飞线等。
4、在装饰风筝图案纹样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
5、鼓励学生制作不同式样的风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制作简易的伞翼风筝。放飞风筝:
1、初步掌握放飞伞翼风筝的技巧。
2、知道风筝飞行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巴
3、培养学生在处理放飞风筝活动中与其他同学风筝交叉情况时的谦让精神。教学过程:
放风筝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平时他们放的风筝都是在外面买的,样子大多会有些重复。如果能拥有一支自己制造的,独一无二的风筝,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所以组织四年级学生制作伞翼风筝。
一、学习制作简单的风筝
1、出示风筝,让学生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构成。
2、小结有关风筝的基本情况(对称)及构成,了解我国民间的风筝艺术。
3、做一做:
你想拥有自己的风筝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吧。
4、按照书上要求及步骤制作风筝。(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重点强调安装和校准风筝的提线:指导学生采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将风筝悬挂,并使其平衡,这时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悬线方向上,再换一个悬挂点,新的悬线也一定通过重心,前后两线的交点就非常接近重心位置。确定了风筝的重心,就可以以此为基准,来安装和校准风筝的提线了。)
5、你搜集的资料中,还有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风筝。
二、试飞大行动。
要求:各小组既要有良性的竞争又要友好的互助。
要领: 注意风筝在迎风时的角度,对放飞有成败之关键。
2风向和风速的强弱、稳定性对风筝放飞也是很重要的条件。3在试飞的过程中要及时调好提线的长度与上下提线的比例。4 如果出现打转,或倾斜时要及时调整好尾部的长度与左右平衡。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一节课的感受与体验。
四、课外拓展
同学间相互合作进行制作,看看能不能做一个别样的风筝。
橡筋动力车
教学内容:制作橡筋动力车 教学目标:
1、能做出橡筋动力车的车身。
2、能调试自己的作品,使车能跑得比较直。
3、鼓励学生用做出各种各样的橡筋动力车型。
4、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5、通过开展作品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科技制作活动课程的热爱。教学过程:
制作橡筋动力车的难点在于制作其车身,老师在教授学生制作时,一定要强调车轮要一样大,并且车轴一定要正中心,否则这个车会跑得一上一下的,较慢。可鼓励学生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
一、学习制作橡筋动力车。
1、出示橡筋动力车,让学生观察橡筋动力车的构成。
2、小结有关橡筋动力车的构成。
3、做一做:按照书上要求及步骤制作橡筋动力车。(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4、你搜集的资料中,还有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橡筋动力车。
二、试跑。
要求:各小组既要有良性的竞争又要友好的互助。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一节课的感受与体验。
四、课外拓展:
可合作进行,制作一个别样的橡筋动力车。
自航船
教学内容:制作自航船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船体:
①小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②切割出的船体对称; ③泡沫塑料块的切割面光滑。
2、学会制作水箱和气囊:
①水箱、气囊和吸管的结合部紧密,无漏水、漏气现象
②水流、气流通畅。
3、学会自航船的组装、测试。
①水箱、吸管与船体粘接紧密;
②船体入水平稳,能自由前行:
③会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④会利用表格统计实验数据;
⑤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将泡沫塑料块切割成小船的形状,在尾部切一“Ⅴ”字形小口。
1制作水箱:用锥子将一次性茶杯扎一个小孔,穿入吸管(用剪刀将吸管一端剪成斜口),再用橡皮泥将吸管和茶杯的结合部封好。
2制作气囊:将吸管插入气球嘴中,用线绑紧(注意:不要将吸管压扁)。3将水箱和船体平稳的粘接起来(吸管粘接于船体“Ⅴ”字形切口处)。水注入水箱后通畅喷出,船自动向前行驶。
4将气囊上的吸管粘接于船体“Ⅴ”字形切口处,出气口略低于船底,往吸管中吹气,使气球鼓起来,将小船放入水中让它自动行驶。
5给水箱注入不同数量的水,统计船航行的速度和距离。
6给气球更换粗细各不相同的吸管,统计船航行的速度和距离。将吸管的一头夹住又有会怎样。
简易验电器
教学内容:学会制作简易验电器 教学目标:
1、能想办法将铜丝穿过塑料瓶盖。
2、会使用工具将铜丝做成指定形状。
3、能够将制作好的部件按要求进行组装。
4、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能使验电器上的铝箔片发生变化。
5、用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拿到验电器上检验,得出正确结果。
6、通过教师讲解和亲自实验,初步了解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教学过程:
1、将小饮料瓶里面烘干。想办法把铜丝穿过瓶盖。
2、将穿过瓶盖的铜丝内端做成钩状,外端做成环形。
3、剪两张长2厘米,宽1厘米的铝箔纸片,纸片的顶端各穿一个小孔。4
将剪好的铝箔纸片挂在铜丝的钩子上,放入瓶内,盖好瓶盖。
5、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观察两片铝箔纸片的变化。
6、用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再拿到验电器上检验是否带电。
7、先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观察两片铝箔纸片张开夹角的大小;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观察两片铝箔纸片张开夹角大小的变化。
叶脉标本
教学内容:制作标本工具与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书中介绍的步骤制作叶脉标本。知道制作叶脉标本基本步骤。
2、用心体验制作标本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其要领,体会美丽背后的不容易。教学过程:
1、选择叶片。选择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如桂花叶、石楠叶、木瓜叶、桉枝叶、茶树叶等。在叶片充分成熟并开始老化的夏末或秋季选叶制作。
2、把约100毫升水倒入烧杯,在水中加入4克氢氧化钠,把烧杯搁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
3、把树叶浸没在溶液中,继续加热15分钟左右,用镊子轻轻搅动,使叶肉分离,腐蚀均匀。
4、待叶子变黑后,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检查叶肉受腐蚀和易剥离情况,如易分离即可将叶片全部捞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再逐片进行叶肉与叶脉的分离。
5、去掉叶肉。从清水里取出叶片,放在玻璃上,用旧牙刷柄光在叶面上轻轻擦试,受腐蚀的叶肉即可被擦掉,然后在水龙头下面冲洗,继续擦试,直到叶肉全部去掉,露出白色的叶脉。
6、漂白叶脉。将刷洗净的叶脉放在漂白粉溶液中漂白后捞出,用清水冲冼后夹在旧书报纸中,待其吸干叶脉上的水分.。
7、取出压平的叶脉片,待叶脉干透后,用毛笔在叶脉两面涂上水彩颜料,稍干后再压平。
8、取出涂上颜料的叶脉片,在它的叶柄上系一条彩色丝线,就得到了一张精致美丽的叶脉书签了。
爬坡桶
教学内容:制作爬坡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爬坡桶。
2、知道爬坡桶的玩法及其组成。
3、体会亲自动手制作,变废为宝制作玩具的乐趣。调试和改良爬坡桶:
1、通过制作和调试活动,认识到爬坡筒是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
2、能正确记录爬坡筒的运动情况。
3、尝试对爬坡筒进行改良和再创造,体验制作与创造的乐趣。教学过程:
知道爬坡桶的基本组成及其玩法。
1、制作爬坡筒需要哪些材料?
2、如果没有橡皮筋能否用绳子代替?
趣味纸环
教学内容:趣味纸环 活动准备:
剪刀、墨水、铅笔、纸条、胶水 检测目标:
1、能用纸环做多个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2、阅读资料了解各种实验的科学原理。教学过程:
1、认识了解扭转纸环的发现者:莫比乌斯(莫比斯)。
2、实验:将一个扭转180度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的魔术般的性质。
3、体验魔术表演纸环游戏的乐趣。
4、说说生活中的莫比斯环现象。评价方法:
1、课前布置查阅资料来达到评价标准。
2、通过实验验证莫比斯神奇的发现,继而讨论扭两圈的纸环和做链条的游戏,层层推进,可以用魔术表演的形式呈现。达到标准2和3。
3、拓展:问问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莫比斯现象,(根据各校各班的情况因材施教,若时间或空间不够,可布置课下完成)
取物游戏
教学内容:取物游戏 活动准备:
棋子、纸、玻璃杯、厚书、细线、水、铅笔、直尺进行取物游戏的试验(有3项)
1、取出底层棋子
2、杯下取纸
3、线断取书 教学过程:
1、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取出底层棋子”的活动就是因为上面的棋子由于受惯性的作用仍保持原来的状态而不倒的。
2、在“线断取书”这项活动中,当快速向下拉线时,由于有惯性的存在,书将保持在原地不动。这时,拉力还没有被传到上线,下方就已经承受了较大的拉力,因此下线就被拉断了,当缓慢的向下拉线时,上方的线由于承受了书的重量,所以上线被拉断。
检测目标:
1、能够描述什么是惯性。
2、能够举出运用惯性的例子。
3、体验在(游戏活动)玩中学知识。
4、在游戏中了解惯性及其现象。
5、通过学习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动脑筋“加一加”
教学内容: 认识“加一加”的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加一加”的现象。
2、利用“加一加”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3、使用“加一加”的方法,设计一件小发明。教学过程:
动手做一做“加一加”的小发明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品,谈一谈“加一加”现象。达到评价标准1。
2、找出生活中需要用到“加一加”的实际例子,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达到评价标准2。
3、动手设计制作“加一加”的小发明。(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分组指导)达到评价标准3。
检测目标(含样题)
1、针对“加一加”现象设计一件小发明。
2、针对某物体的缺点想出多种“加一加”即可改进的方法。
3、收集身边的小发明的故事
蜡烛游戏
教学内容:蜡烛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蜡的某些特性。
2、习利用蜡的特性拓印材料。
3、利用蜡在水中燃烧的活动让学生探索物体有关 重心的知识。
4、学生能感知模具的应用及其特点。
5、道蜡遇热融化,冷却凝固的科学知识。
6、握制造蜡制品的步骤,对简单的工艺流程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 :
活动一是利用蜡的附作较强的特性进行拓印的工艺过程在操作中要求蜡的涂抹均匀,拓印力度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活动二除直观地可知蜡烛可漂浮在水面外还需要思考分析的是为什么蜡烛的底部加了硬币后蜡烛能悬浮于水中(重心降低)。检测目标: a.主动探究设计出制造蜡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b.自主发现设计制造模具的方法。
2、看学生完成的拓印作品。3、写一份分析报告。4、活动小结操作步骤过程。
第三篇:四下教案1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桂林山水(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单元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引导读通
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 和 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 作业:复习词语卡。
第四篇:科技制作教案1:浮沉子
浮沉子的制作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因
2、知道什么叫浮沉子以及浮沉子的制作原理
3、通过动手制作浮沉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
二、教具准备:
可以浮于水面的小药瓶(含瓶塞)、剪刀、水、注射器或胶头滴管、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塑料瓶、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玻璃瓶、橡皮薄膜、橡皮筋等
三、教学过程: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演示并操作:教师与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物品,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它们在水里的浮沉情况,然后一一投入水中验证。
讨论:一些物体下沉至水底,一些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还有的物体最终悬浮于水中,是否下沉的物体如硬币石头等不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根据小学科学知识,讨论得出下沉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2、展示并介绍浮沉子
教师介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作的既能上浮又能下沉的物体就叫做浮沉子。
教师演示两种采用不同方法改变使小药瓶上浮下沉的浮沉子,如图所示,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通过观察猜想通过改变什么使小药瓶上浮和下沉的? 学生猜想:改变浮力或改变重力
提示:联想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的。仔细观察小药瓶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瓶内水量的多少。
讨论结果:通过增加或减少瓶内水量改变小药瓶的自身重量,实现沉浮。
教师粗略介绍气压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捏瓶身或压橡皮薄膜可以使水进入小药瓶。
3、浮沉子的制作过程
① 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将小药瓶的瓶塞中间穿一个小孔,方便水进出。
② 将瓶塞取下,灌入适量水,然后塞上瓶塞,再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滴入少量水,保证小药瓶恰好能浮出水面约1-2mm。
③ 往大塑料瓶中灌水,注意不要灌满。
④ 将小药瓶放入塑料瓶中,再次检查小药瓶是否恰好浮出水面。
⑤ 盖上大塑料瓶盖,捏瓶身观察能否实现小药瓶的沉浮。如果不能,则调节小药瓶内的水量或塑料瓶内的水,直至实验成功。
⑥ 另取出玻璃瓶,往其中灌水,让水面距离瓶盖约2cm高。⑦ 将调节好的小药瓶放入玻璃瓶中,用橡皮筋将橡皮薄膜固定在玻璃瓶口,保证其密封性。
⑧ 用手指压橡皮薄膜,观察能否实现小药瓶的沉浮。如果不能,则调节小药瓶内的水量或玻璃瓶内的水以及橡皮薄膜,直至实验成功。
4、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5、小组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制作心得,教师点评
展示成果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克服困难的办法,相互借鉴学习。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的制作积极性以及肯定不懈努力反复试验的同学。
第五篇:科技制作教案
第一课
纸杯娃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五、教学准备: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组织学生评估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七、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八、组织大家下课后相互参观作品。第二课
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
三、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四、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1.启动要快。2.风量要大。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五、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六、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第三课
神奇的风帆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
二、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三、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第二四课
我用纸做多面体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2.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提问: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多面体,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制作多面体。]
制作六面体:教师拿出六面体的手工材料。重点讲解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轻,要粘贴凭证。
二、学学做做。
1.学生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拿出手工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有变化的六面体或其他多面 体。
指导制作时,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加贴上去的。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都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3.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精神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五课
摩天大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方法步骤。
2.通过合作完成一幢摩天大楼纸模型的设计与制作。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方法步骤。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图片,导入课题。
观看树上或自带照片上的摩天大楼。
二、教学摩天大楼纸模型的制作步骤。
教师拿出事先制作好的摩天大楼,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出摩天大楼 纸模型的构成。(分主楼和裙楼)
教师分别讲解裙楼和主楼的粘贴步骤,给主楼安上避雷针。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主楼和裙楼怎样组合,使摩天大楼更坚固,好看。
三、学生动手实践。
设计自己的摩天大楼。
分工做好摩天大楼纸模型部分,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遇到较长的直线轮廓时,可以用美工刀和直尺进行切割。按剪切线和粘贴面将大楼和基座分别制作好。
把做好的各部件组合,“建造”成“摩天大楼”,并做好最后的装饰。鼓励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发挥想象力,组合出与众不同的摩天大楼。
四、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一组设计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情况。比比哪组设计制作得好,好在哪里。
从积极思考,掌握要领,有创造性,注意安全,作品效果五个方面填写好评分表,评出优胜一组,给予表扬。
第六课
让小电珠亮起来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三、教具:小电珠、电线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第七课
自制泡沫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泡沫盆景
三、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
(二)绘制盆景草图
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
2.用哪种颜料上色?
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三)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
3.主要制作步骤:
(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
(2)制作房屋;
(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
(4)确定摆放位置
(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五、美化盆景
六、展示、欣赏成果
七、全课小结,思考:
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第八课
课企鹅娃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鹅的特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通过开展设计、制作玩具——企鹅娃娃这一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制作布绒娃娃
三、教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作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完成绒布娃娃的制作,让小朋友和你们的企鹅玩具交朋友,你想做怎样的企鹅娃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企鹅。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企鹅
教师出示一些企鹅图片,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师生共同交流企鹅的特点。
2.确定自己想做的企鹅种类
3.设计、构思
(1)构图
(2)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探讨基本制作方法
4.制作绒布企鹅
按照一定顺序制作企鹅身体的各部分
5.让企鹅更完美
对比,看看我的企鹅还有什么缺点?
五、活动小结
第九课
小提篮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学的纸条编制法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编制富有个性和想象的纸条编制小摆设(小提篮)
2.在编制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美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剪刀、固体胶、彩色复印纸、彩色卡纸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相信同学们的写字台上一定摆设着几样漂亮的小摆设吧!同学们,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学习过用纸条编制漂亮的小玩具。今天,我们来学习制作一只彩编小提篮。
(二)动手实践
1.师:首先我们要准备好剪刀、固体胶、彩色复印纸、彩色卡纸等。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制作彩编小提篮。2.学生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意见。
步骤一:出示图1,准备若干张10~30cm的纸条。教师应该提示学生,纸条的宽带不要超过0.5—0.7cm。
步骤二:出示图2,将纸条交叉编织成正方形。经线四条,纬线四条即可。
步骤三:出示图3,将四周的纸条向中心折叠,形成“经线”(竖线)
步骤四:出示图4,将一条纸条穿过“经线”,形成“纬线”(横线)。
步骤五:出示图5,将“经线”和“纬线”交叉固定。步骤六:出示图6,取第二根“纬线”依次编织,直至完成。步骤七:出示图7,剪去小提篮顶部多余的纸张。步骤八:出示图8,用纸条装饰提篮口,使篮口边缘平整。步骤九:出示图9,用固体胶将提手固定在篮身上,这样小提篮就编制完成了。
第十课
多姿的叶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学的简单钩针编织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物件。
2.在编织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美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普通钩针,细绒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几种常见的钩针针法,如锁针、短针、长针等。如果将这些针法进行不同的组合,就能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物件。本书课中,我们将利用上述针法,编织一些自然界中的树叶。
(二)动手实践
1、师:首先我们要准备好钩针和绒线等。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出示图片。你能看出下面几种“叶片”分别使用了哪些钩针的针法吗?这些针法是怎样组合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和研究“叶片”的钩针的针法。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最常见的叶片的编织方法。2.学生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意见。3.实践步骤。
步骤一:编织20针锁针(又称为辫子针)
步骤二:在锁针的一侧编织一针短针,然后编织一针长针,使之成为弧形,最后再编织一针短针。
步骤三:在锁针的另一侧重复上述的编织方法。
四、交流创新
根据上述的叶片的编织方法,同学们还能试着编织其他形状的叶片吗?试试吧!
五、家庭作业:编织其他形状的叶片
第十一课
美丽的桃花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学的编织技法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美丽花朵
2.在编织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美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钩针一支、粉红色的细绒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描写桃花的诗句,同学们一定能说出不少,谁来说说看 生: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山寺桃花始盛开”等。
师:大家都说的很不错。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用钩针来编织一朵美丽的桃花。翻开书P6,你见过书上的这些“花朵”吗?你能说出这些花的种类吗?说说它们的花瓣都有哪些特点?
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二)动手实践
1.师:首先我们要准备好钩针一支、粉红色的细绒线若干等。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编织一朵美丽的桃花。2.学生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意见。步骤一:出示图1,用6针锁针起头,形成圆环。
步骤二:出示图2,自第一层开始,编3针锁针,然后再起头的锁针内编织1针长针。注意:1针锁针内编织3针长针。
步骤三:出示图3,自第二层开始,编3针锁针,然后再长针上编长针。注意:长针的长短要有变化,形成弧形。
步骤四:出示图4,完成第一片花瓣的编织后,沿边缘回到第一层,从圆环的第2针锁针内拉出3个长针,开始编织第二片花瓣。
步骤五:出示图5,完成第二片花瓣的编织后,沿花瓣的背面回到第二片花瓣的第一层边缘,开始编织第三片花瓣。
步骤六:出示图6,按上述方法逐一完成5片花瓣的编织,然后 选择黄色的绒线点缀花瓣。这样一朵美丽的桃花就编制完成了,如图6所示。
四、交流创新
根据上述的桃花的编织方法,同学们还能试着编织其他形状的花朵吗?试试吧!
五、家庭作业:编织其他形状的花朵。
第十二课
搭建简易塑料小拱棚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简易塑料小拱棚的搭建。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铁锤、菜刀、约220cm长的毛竹条,宽幅200cm的塑料薄膜、约50cm 长的竹签、塑料袋、绳团、一次性木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蔬菜可以反季节种植,那么如何保证蔬菜生长的环境呢?塑料棚技术是一种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技术。塑料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植物的设施。它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保温、保湿的效果。塑料棚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普遍应用,起到了秋延后、冬保温、春提前的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反 季节栽培。
怎样种植的呢?
(二)学习新课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搭建塑料棚,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锤、菜刀、约220cm长的毛竹条,宽幅200cm的塑料薄膜、约50cm 长的竹签、塑料袋、绳团、一次性木筷。
2.师:对,那么这么多的工具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呢?
步骤一:出示图1,在播种了苋菜种子的一边畦面的边沿,先用竹签戳出插孔,一般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为60-70cm,然后插入毛竹条。
步骤二:出示图2,在另一边畦面的边沿,用竹签戳出插孔,将毛竹条弯成弓形,插入孔内。注意:弓形的高度一致、前后平行。
步骤三:出示图3,在拱棚架的顶部绷上塑料薄膜,要求绷紧、绷直,用菜刀把两边的薄膜插在畦面的边沿上。
步骤四:出示图4,在塑料袋内装入泥土,压在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上,使小拱棚密封,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步骤五:出示图5,在两个弓形骨架之间,用绳子绷紧,以压住塑料薄膜,使薄膜牢牢地扣在棚架上面。
3.师:(提问):
(1)为什么要保持弓形的高度一致、前后平行呢?
(2)搭建塑料小拱棚后,若天气晴朗,气温升高,需适当开启薄膜,以便通气、调温、调湿,否则容易烤伤作物。想一想,怎样开启薄膜较好? 生讨论交流看法。
四、家庭作业
向家人了解小拱棚可以种植哪些作物。
第十三课
漂亮的宫灯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宫灯的构造。2.学生能初步制作简易的宫灯。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剪刀、胶水、美工刀、方形纸盒一个、圆形纸盒两个、彩纸、彩色玻璃纸。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对于现代人来说,电灯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电器。在古代的晚上,用什么来照明呢?
生:(发表见解)
师:古代有很多种灯,我们在电视电影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其中 就有一种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灯彩艺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以前,它只由王公贵族们独享,如今,一到节日,公园里到处都有漂亮的宫灯。本节课中,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各种废弃的纸盒来制作一盏宫灯。
(二)学习制作
1.师: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宫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宫灯的八个教师怎么安装上去的?这样才能将这八个角做得既快又好?能否将宫灯的窗户涉及的更加美观?你有办法使宫灯的灯芯转起来,变成走马灯吗?
生观察讨论。
2.师:请大家拿出工具。你们准备了哪些工具呢?
生:剪刀、胶水、美工刀、方形纸盒一个、圆形纸盒两个、彩纸、彩色玻璃纸。
3.师:很好。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文P16-17。对照课文进行宫灯的制作。
生开始动手实践。
步骤一:出示图1,用方形纸盒做灯箱,将方形纸盒的四面用美工刀切割出四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窗户”,纸盒底部可以装上光源。
步骤二:出示图2,在灯箱的窗户内部覆盖上彩色玻璃纸,注意平整牢固。
步骤三:出示图3,将圆形纸盒(可用蛋糕盒代替)打开,盒盖做灯顶,盒身做灯底。然后再圆形纸盒上画“米”字,在盒盖侧面与 “米”字各笔画的垂线处用美工刀切割出一个小口子。
步骤四:出示图4,用从方形纸盒上割下的纸板做灯角,可采用轴对称方法制作,将纸对折后,先画上图案,再剪下来。注意:画灯角时,上、下灯角的形状要有所变化,如图5所示。
步骤五:出示图6,在盒盖侧面的小口子处,插入灯角,并用胶带纸在盒盖内部粘牢。
步骤六:出示图7,将上、下灯角插入灯盖和灯底后,分别粘在灯箱的上、下两端。
步骤七:出示图8、9,用废弃的塑料泡沫等材料制作两个圆柱形装饰物,顶部用绳子固定,底部粘上彩带。
4.小结。宫灯还有很多造型,如P18所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其他的造型。
四、家庭作业
1.设计其他的宫灯设计图。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图,设计其他的宫灯。
第十四课
淘气的小瓷龟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2.学生能初步制作简单的瓷器:小瓷龟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瓶盖或乒乓球一个、彩色颜料、笔、刻刀、电烤箱(1200℃左右)、台湾造型土或黏土一块,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如何制作小陶童。从中,我们尝到了陶艺的乐趣。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制作一只小瓷龟。也许有同学会问:“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陶和瓷是一对“兄弟”,只是瓷比陶更高档一些。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由陶过渡到瓷的原始青瓷,真正由陶向瓷飞跃的时期是在宋代。瓷器烧制的温度比陶器高,大约为1200℃~1300℃。尤其是上釉的瓷器显得更光亮、匀净。浙江杭州的南宋官窑和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都是世界一流的产品。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制作一只小瓷龟。
二、学习制作
1.师:首先,请大家观察样品图,了解制作瓷器的基本步骤。生观察,并小组交流意见。
2.师: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如何制作一只小瓷龟。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注意安全。
生拿出工具:瓶盖或乒乓球一个、彩色颜料、笔、刻刀、台湾造型土或黏土一块,釉。
3.制作步骤。
步骤一:出示图1,用乒乓球做模具,将台湾造型土压成锅盖形状,当作乌龟的背。
步骤二:出示图2,在圆形瓶盖外围裹上一圈台湾造型土,揿(q ìn)平磨光后,取出瓶盖,就形成了小乌龟的背。
步骤三:出示图3,捏出小乌龟的头、四肢和尾巴,然后用手指蘸水并抚触作品,使其表面更光滑。
步骤四:出示图4,将作品晾半干时,用小刻刀把里面的泥壁削薄一些,防止泥壁太厚导致烧制时炸裂。待作品晾干后,对其进行美化,画上满意的龟壳图案。
步骤五:将作品放入电烤箱烧制,取出后上釉,可以上几种不同色彩的釉,也可以上单色釉或者透明釉。将作品放入电烤箱反复烧,使作品更加光彩照人。
4.完成之后,学生交流心得和经验。
5.师: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烧制其他的小动物,比如小瓷猪、小瓷鱼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尝试。
四、家庭作业
设计其他的小动物瓷器。
第十五课
制作长城模型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长城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生能初步制作的纸盒长城。
二、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剪刀、胶水、废弃的长方形纸盒若干个、彩色卡纸。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就是我故乡”。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意志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长城的历史。
生:发言,讲讲自己所了解的关于长城的历史。师出示资料: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其余详见百度词条——万里长城。
(二)学习制作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完了长城。2.制作步骤:
步骤一:出示图1,用彩色卡纸条剪出城墙垛口,注意可以多层一起剪。但边缘应整齐光滑。
步骤二:出示图2,将长方形纸盒竖放,把剪下的城墙垛口围粘在长方形纸盒的上方。出示图3,用小刀切割出门洞。这样烽火台就做成了。步骤三:出示图4,将长方形纸盒横放,在它的两端粘上城墙垛口,还可以在纸盒侧面用美工刀挖几个藏兵洞。这样一段城墙就做成了。
步骤四:大大小小的长方形纸盒如牙膏盒、糖果盒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制成不同长度的城墙,出示图5。
步骤五:山坡可以用较大的长方形纸盒来做,在纸盒的侧面画一条弧线,沿线剪下后,将纸盒顶部的a纸面往下压,然后沿着弧线粘合,出示图6。
步骤六:出示图7,将绿色卡纸剪成圆形的纸片,画上树木图案,当作灌木丛,然后粘在山坡的两旁,既能美化又能起到加固的作用。
步骤七:出示图8,将大大小小的烽火台和长度不等的城墙整齐有序地粘合在“山坡”上,灌木丛正好起到遮盖缺口的作用,如图9所示。
步骤八:如果将全班同学的作品连接在一起,长城一定更加壮观了。连接时请注意长城的高低起伏及大小搭配。
3.师:如果还想在城墙上“搭建”塔楼,该怎么做呢?回家试着做做看吧。
四、家庭作业
1.在城墙上设计塔楼。2.优秀作品展出。
第十六课
废纸盒造型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1-2件废纸盒造型作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纸质包装盒,根据造型制作出独特的作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3.学会使用手工工具,规范操作,培养认真细心的劳动习惯。教学重难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纸质包装盒,根据造型制作出独特的作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废旧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结合插图,揭示课题
二、交流构想,按兴趣,爱好成立设计组。
1.人们的手儿真巧,用这些被丢弃的废纸盒做出了这么精致的作品,你想试一试吗? 2.根据自己收集的废纸盒外型,说说自己的作品。
3.把学生按兴趣分成“汽车展览会”、“新型家具展”、“房屋销售展”和“动物乐园”等小组,并招聘负责人。
三、分工合作,制作作品。
1.各小组在负责人的组织下根据主题讨论,完善设计方案,并明确作品项目,落实到人,要求人人动手,每人有自己的制作任务。
2.每人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废纸盒造型,发挥想象,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
1.请各个小组在参展处摆放作品,并设计广告词。2.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广告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