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等源流情况
2.理解长江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长江特点之间的关系
3.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2.长江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3.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4.长江航运的开发。【教学难点】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在“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干、支流。3.长江水能资源的成因。4.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5.长江航运的重要性。【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唱《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我们为长江而感到骄傲。[板书]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
2.注入的海洋
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的省区,把省区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
教师归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向东注入东海,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板书]4.主要支流和湖泊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并绘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教师归纳: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2)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活动]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并标注在图上。
[结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板书]5.上、中、下游的划分
[活动]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宜昌和湖口,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投影]“长江干支流示意图”
学生依照老师所指的顺序,依次说出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
[承转]长江作为我国第一条大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们看一下长江这条大河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提问]: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什么有关?(河流落差及气候条件)
出示“中国地形图”(挂图)。让学生观察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哪几个阶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长江流经了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个阶梯青藏高原,向东横切横断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然后又劈开巫山,经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汇入茫茫东海。出示长江干流剖面图。
[提问]:长江源头与入海口的落差是多少?长江源头到宜宾之间的河长是多少千米?落差是多少?你认为长江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讨论、回答。
[结论]长江从源头到河口之间的落差巨大,达6400米,水能资源应该非常丰富。特别是源头到宜宾这3500千米的河段,落差竟达6200米,并且这些地区的降水比较丰富集中了长江绝大部分的水能资源。下面看一下具体数字检验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
[投影]长江水能资源扇形图。
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
长江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
[结论]长江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板书]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十分丰富
[投影]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示意图。
[提问]:长江流域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讲述]长江流域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已达4万余座,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发电量将是葛洲坝的3倍。加速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投影]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过渡]尽管长江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我们努力。滚滚长江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除了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在发展航运方面又如何呢?
三、航运
[投影]1.长江干支流航运图。
2.长江于支流航运与全国内河航运比较表。
[投影]长江航道与京沪、京
九、京广铁路及京航运河的交会图。
[过渡]长江的航运价值虽然很高,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航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讲述]目前我国已确定对长江航运大规模开发的战略:一方面,整治河道,例如川江的疏浚,荆江的治理以及沿江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沿江的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的经济带,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全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
[过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古老的长江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咆哮。
[板书]
四、洪水及其治理
出示资料: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
[提问]:长江流域的洪水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
思考提示:
1.长江洪水大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季节长江流域水量大?
2.长江洪水大多发生在什么河段?为什么?
[提问]怎样治理长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板书。
[板书](1)加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水库
(4)植树造林 【板书设计】
一、源流概况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三、航运
第二篇:第二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明溪县城关中学
肖玉香
8(2)班
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了解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及主要地形区。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各河段的主要特征。4.理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水能宝库”的作用及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和长江航运图,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江的源头、入海口、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2.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难点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聆听或演唱《长江之歌》,感受长江之美
一、我国第一大河 教师:《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那么,长江带来了哪些“贡献”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活动一读教材P45图2.34“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题目: 1.长江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长江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3.长江干流流经哪些地形区? 4.长江有哪些主要支流、湖泊?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特征?
6、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等材料讲述内容。
二、长江的开发
1、水能资源——“水能宝库”
活动二阅读课本P46,图2.35“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以下题目: ①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落差约多少? ②长江从源头至宜宾,落差约多少? ③长江水能集中在哪一河段? 为什么?
④长江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位于哪一河段?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教师:三峡水电站---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播放长江三峡录像片断,升华学生对“水能宝库”的理解。
教师小结:长江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流落差大,峡谷多,因此在上游河段可以建水电站,发展水电业。但是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2、航运开发——“黄金水道”
活动三读P46图2.36“长江航运图”完成下列思考: 1.找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
2.分析长江干流宜宾至上海河段的通航能力的变化。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和总结。
教师:展示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图片,说说长江的其他开发方式。
三、长江的治理
活动四阅读P47-48页有关长江荆江河段综合治理示意图: 1.说一说长江流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2.思考为什么要对长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教师点拨:由于长江不同河段特征不同,环境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各异,所以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如上游河段激流峡谷众多,植被破坏易引发水土流失,威胁中下游地区,影响航运,故应采取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河道多蜿蜒曲折,水流不畅,泛滥成灾,所以应采取截弯取直,加固大堤的方法加以解决;下游江阔水深,水污染严重,需加强污水处理工作。
课堂小结: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能资源巨大,但同时看到长江的防洪形势严峻,黄金水道的价值还未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长江的认识,开发,利用。
板书设计
第三篇:《话说长江(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话说长江(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复述过渡
上一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全文主要内容,还解读了1至7自然段,了解到重庆名字的来由、地形特点和“山城”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我们通过多读和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理解的方法,读懂了山城的特点,了解到说明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了解“雾城”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二 自主学习
过渡启发语:书是自己读懂的,我们要通过自己认真读书把书读进去,了解雾城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读中还要把优美的语言变成画面,入情入境地体会,从中感受到山城的雾也很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8到13自然段,把能够表现雾的特点的重点词句画上横线,想想雾有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特点。学生自由朗读8--13自然段。学生默读8--13自然段,读、画、思结合。3 同桌讨论,交流读书心得。
三 全班交流,理解“雾城”特点及其说明方法。1 解读第8自然段。(1)齐读第8自然段。
(2)提问:这个自然段揭示了重庆的什么特点?(是一座雾很多的城市)“雅称”是什么意思?(美好的称呼)解读第9自然段。
(1)提问:作者为什么认为“雾城”是个“雅称”呢?它“雅”在哪里?(因为作者细致地对雾进行了描写,写出了雾城具有朦胧的美:重点词“扑朔迷离”—雾中的城市看不清真面目,很难辨别清楚是什么事物,给人一种神秘感觉,给人以想象空间;重点句: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艺术氛围。---比喻句写出了烟雾弥漫如轻纱的自然环境,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里干什么都显得神秘浪
/ 4
漫,令人遐想联翩,富有舞台艺术的味道,非常文雅、优雅)请用优雅的朗读读出你的理解。
(2)你从第9自然段里体会出“雾城”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语言体会出来的?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雾很薄--轻纱、轻轻的薄雾;作者在细致描写特点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表达出对“雾城”喜爱之情。)(板书:雾薄)
(3)感情朗读训练。指读、齐读,读出美的感受。3 解读第十自然段。
(1)你在自学中认识到“雾城”的“雾”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读出来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特点?
(雾多:有雾的时间长---一年到头、平均每两天一次雾;在雾中生活---雾中来,雾中去)(板书:雾多)作者用列数据(一年、两天、一次)说明雾多。
(2)指导朗读:要把表示时间的词语重音慢读 齐读9、10自然段后小结过渡:课文第九、十两个自然段,运用打比方、拟人、列数据和细致描写的方法,说明了“雾城”的雾具有雾薄、雾多的特点。那么,“雾城”的“雾”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解读11、12自然段。
(1)齐读11自然段后齐答:“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很大”(板书原因)(2)作者怎样具体叙述这个原因的呢?(指一名学生以读代答)6 我们也无数次遇见雾,你喜欢雾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与你的看法相同吗?从哪里看出?
(不便、危险;舒适环境)归纳小结提问:你们通过解读8至1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A、(知道了“雾城”的“雾”很美,这种美是朦朦胧胧的,体现出朦胧的美!知道了“雾城”的“雾”具有轻而薄的特点;“雾”很多,人们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在雾中生活。知道了“雾”形成的原因是“重庆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很大”)
B.、(知道了作者为了表达清楚雾的特点,采用了细致描写和打比方、列数据、拟人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 4
过渡语:前面写的多数是重庆白天的景物,到了夜晚,重庆又是怎样一番别致的景色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读读14、15、16自然段,边读边把语句变为画面,用心去欣赏重庆的夜景吧。
四 解读14、15、16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14、15、16自然段,边读边想。2 提问讨论:
(1)作者写夜景,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夜景的特点?(主要描写了重庆的灯火)
(2)灯火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灯火很多:万家灯火、一盏一点、盏盏点点)“灯火在移动”指的什么?(轮船上的灯火)“......到底是......还是......”是个什么句子?起什么作用?(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读了这个句子,就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灯星难辨,更加突出了夜色里灯火之多,火树银花,星光灿烂,美丽无比!让我们运用欣赏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一次14、15自然段吧!)
(3)齐读16自然段,引导语:雾都重庆山水相连,地理环境特殊,且常年烟雾迷蒙,她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朦胧的美;重庆的夜晚,无数灯火更是令人遐想联翩,富有诗情画意。作者面对这样壮丽河山,在结尾段连用了两个“这是”,①提问:联系前文想想:“这是自由诗”指的什么?(薄雾富有诗情画意、灯火更富诗情画意,体现出江城重庆是个如诗如画的美丽的自由的古城!)“这是交响乐”指的什么?(重庆的台阶似琴键,世世代代的重庆市民脚踏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具有音乐之美!)②联系两个“这是”想想,结束句“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之夜......”是什么意思?结尾段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意思是说:重庆体现出一种自由的美、音乐的美!作者直接抒情,表达出赞美、喜爱重庆的思想感情。)③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两次省略号,一次破折号,他们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省略号表示遐想很多很多;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仍然令人遐想联翩,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破折号用在这里,意思是强调了灯光灿烂的重庆之夜是山城、雾城之夜,不是其他地方的夜晚。)④让我们满怀着对重庆赞美、喜爱之情,运用抒情的语气,有感情地齐读最后段吧!
/ 4
五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1 浏览全文,想想后归纳出: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重庆的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顺序安排材料?作者为什么不先写“雾城”,再介绍“山城”?
(3)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重庆的特点?举例说明。2 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总结课文的能力: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重庆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自然资源)等特点,展现出重庆独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赞美、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我们祖国,像重庆这样美丽的城市何止一个,可以说数以万计!我们的祖国处处壮丽无比,我们怎能不感到骄傲自豪呢?!)
(2)作者是按照(事物的特点)来安排表达顺序的,先写(山城)的特点,再写(雾城)的特点,后写(江城)的特点。(因为雾是因为山而产生的,四周是山,形成盆地,城居盆中;山下有江,重庆三面是水,水多产生了雾。有“山城”才有“雾城”。所以,先写“山城”更合情理。)
(3)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作者采用了(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拟人)和(描写)(议论)等说明方法。检查交流。(指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做练习。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总结教学。(略)
六 课外作业
运用学习到的说明方法写一两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要写出家乡的特点。
/ 4
第四篇: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温故互查】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二人小组完成温故互
【自学检测】
查内容。要求:二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长复述,组长检查纠正。)******00小结: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或()后面的0即可。【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你是怎么想的?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能不能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方法又是怎样的?
3、像这样的题目保留小数以后应该怎么办?后面的万或亿字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写?
1、完成74页下面的做一做
2、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巩固训练】
1、完成课本第75页第3、4题,课本76页第7题。
2、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3000000(保留一位小数)116897000(保留一位小数)14564000(保留两位小数)2456300000(保留两位小数)
4、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第五篇:黄河长江第一课时教案
黄河长江
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第三小学
刘 华
肖沪萍
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图,知道黄河、长江及其流域,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初步了解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3.初步认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大力宣传并以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教学重点
1.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初步认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图,知道黄河、长江及其流域。
2.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学重点
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议议,引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河流湖泊,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能说一说吗?
2.师:那么,其中最长的两条河流叫什么?
3.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黄河、长江,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黄河长江)。
活动二:看看说说,了解示图
1.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
2.师:谁能上来指出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
(学生在图上指认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时,老师要指导从西到东,从上游到下游。)
3.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学生先说,老师后结合书上内容小结,并进行介绍)
4.师: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格拉山脉,雪山上的泉眼渗出泉水,汇合成无数道溪流,这就是最初的黄河水,黄河顺着地势向东方奔流,越过高山,穿过深谷,跨过平原,一路上汇集了许多条支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级行政区,最后向渤海奔去。(点到黄河源头,多媒体出示《黄河源头图》,点到黄河中游,多媒体出示《壶口瀑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水的颜色是怎样的?(黄色)
黄河流经的形状像什么字?(“几”字)
从“几”字形可以看出黄河怎么样?(黄河比较曲折)
师:对啊!这里夹带着许多泥沙,所以是黄色的,这就是黄河的壶口瀑布。
黄河水奔腾而下,波澜壮阔,惊天动地。
5.师: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他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高山上落下一颗颗水滴,形成浅浅的平缓而散乱的水流,这是最初的长江水。长江顺着地势向东奔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入东海。(点到长江源头,多媒体出示《长江源头图》,点到长江中下游,多媒体出示《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师: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师:对啊,到处都是湖泊,周围水田茂盛,这是我国长江周围特有的景观。
(师叙述:长江中下游比黄河平缓多了,长江的周围有许多河流湖泊,我们上海的黄浦江就是其中之一。长江与许多湖泊相连,形状像什么?演示“瓜藤相接”示意图。)
6.师小结并板书: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黄河全长约5500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长江黄河的源头、流经区域、入海口书上有详细介绍,而且还有黄河和长江流域示意图。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示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例,依次找到黄河与长江干流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活动三:学习课文,深化理解
1.过渡: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生活、劳动。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坊”,加深了解我们的中华民族以及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2.学生自学课文,了解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及相应的自然环境
3.了解半坡氏族、清明上河图、黄河流域的历史名城和名人。
4.师:你还知道哪些与黄河流域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5.师小结: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易于开发的土地,使农业生产发展起来。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两岸,黄河流域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6.师:(出示《黄河颂》)让我们一起来歌颂一下我们的母亲河。(齐读)
7.过渡: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组学习“聪明豆”栏目。
8.学生交流(略)。
9.师小结并板书:长江流域有河姆渡远古村落的遗址,有历经千年的景德镇瓷器,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城市扬州,古城扬州也离不开长江的哺育。所以长江与黄河可谓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出示《长江之歌》,学生一起朗诵或学唱。)
10.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查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故事及历史人
物(编制小报,主题自定)。我们下一节课进行交流。附板书设计 黄河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长江 中国第一长河 世界第三长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