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科学活动《1和许多》(张凤玲)
小班科学活动《一和许多》
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幼儿园 张凤玲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2、能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能从环境中找出一和许多个物体。
3、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重点:能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能从环境中找出一和许多个物体
活动难点: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兔妈妈头饰一个、大灰狼头饰一个、蘑菇卡片(与幼儿相同)、篮子一个、卡片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兔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可是我们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啦,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思考解决办法)今天,兔妈妈就带你们去采蘑菇。
二、初步感知“一和许多”。
1、(出示篮子)这是什么?有多少篮子(一个)?今天的任务就是需要宝宝们,每人采一朵蘑菇,然后放在妈妈手中的篮子里。
2、(出示蘑菇)宝宝们快看,哪边的草地上是什么?有多少蘑菇呀?(许多)
3、出示草地旁边的大灰狼,让幼儿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多少(一只)?它正在干什么?(睡觉)
4、(强调操作纪律):宝宝们,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集采到蘑菇,又能不被大灰狼发现?(幼儿讨论后交流)
三、操作感知“一和许多”。
1、采蘑菇。
幼儿在兔妈妈的带领下每人到草地上采一朵蘑菇,然后返回,并告诉兔妈妈自己采了多少蘑菇(我采了一朵蘑菇)。
草地上的许多蘑菇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说出许多蘑菇变成了我们手中一朵一朵的蘑菇啦。)
2、送蘑菇。
把自己采的蘑菇送到兔妈妈的蓝子里,并告诉妈妈自己送了几朵蘑菇(我送了一朵蘑菇)。
你们手中的那一朵蘑菇到哪去啦?(变成了蓝子里的许多蘑菇)
3、巩固提升。
(1)、找出课件中图片上“1”和“许多”的物体。(2)、找出环境中的“1”和“许多”个物体。
四、结束活动:
游戏“宝宝们快看,来了几只大灰狼啊?(一只),那我们有多少只?(许多)让我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吧!
五、活动延伸: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教室中还有哪些东西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
第二篇:小班体育教案:下雨了.张凤玲
小班体育活动:《下雨了》
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幼儿园
张凤玲
活动背景:
《下雨了》是未来出版社小班下册健康教材《夏》主题活动中的一个体育游戏。下雨是幼儿常常经历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选择了小班健康领域中的一节体育游戏《下雨了》。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幼儿能听到指令,做相应动作。
3、学习生活小常识,知道下雨了要打雨伞。
活动重点:幼儿能听到指令,做相应动作。活动难点:自主探索过水坑的方法。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2、实物准备:硬卡纸20、小鸡胸饰20、圆形蓝色大小不一的皱纹纸若干、太阳公公图片、铃鼓一个、场地准备,音乐:雷声、小小蛋儿把门开、网络小游戏音乐、小鸡进行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鸡宝宝们好!(鸡妈妈好!)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带外边去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先让我们来活动活动身体吧!(随音乐做热身活动)《小鸡进行曲》(播放雷声)
(评析:这一环节让幼跟随音乐一起做动作,《小鸡进行曲》是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采用难点前置的办法,在此环节中先突破难点,让幼儿尝试练习踮脚走的动作。)
二、游戏:下雨了
1、引导幼儿在草地上自由的捉虫,知道下雨了要打着“雨伞”跑回家。
师:宝宝们,听,发生了什么事情?(打雷了)打雷了接着就会下雨,下雨我们用什么遮雨呢?(雨伞)那你们瞧我们场地上的东西有什么可以用来遮雨呢?(请幼儿示范)待会你们捉虫的中途,妈妈摇铃鼓说下雨了”宝宝们要顶着草地上的“小雨伞”轻轻的跑回家,不要让自己淋湿了哟!(师示范),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和好朋友撞在一起了,好吗?宝宝们加油,要吃的饱饱的哟!现在去捉虫吧!(幼儿随音乐:网络小游戏音乐捉虫)
2、师摇晃铃鼓播放雷声,发出“下雨了”的指令,幼儿跑到场地四周取雨伞,顶在头上踮着脚尖跑家。
师:宝宝们跑的真快,有没有淋湿呀?
3、出示太阳公公创设情境。
宝宝们刚才表现真棒!现在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们一起把湿雨伞拉出去晒一晒吧!刚下过雨,地上有许多蓝色的小水坑,我们怎样才能过去呢?(幼儿自由探索并和老师说一说方法:绕过、跨过)教师和幼儿一起过水坑路。
4、过完水坑路幼儿随音乐捉虫再次进行游戏:下雨了
(评析: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分两次进行游戏,第一次游戏时老师参与游戏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发出“下雨了”的指令。第二次是教师突然发出指令,幼儿进行游戏。(通过这两次游戏完成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放松活动:
宝宝们,今天玩得开心吗?累不累呀?让我们随着音乐放松一下我们的身体吧!(播放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放松身体)
教后反思:
以下是我在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解及运用的前提下,所谈本次小班体育活动《下雨了》的教后反思:
小班下学期教育目标中的健康领域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能听口令做相应的动作,动作自然协调。以此为指导,我制定了具体的教育目标:
1、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能听指令,作相应的动作。
3、知道在活动中注意自身安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使本次活动充分体现出愉快、轻松的特点,没有丝毫上课的痕迹。各环节之间自然过渡,在玩中学习。本次活动我以听指令做相应动作为重点,以踮脚跑为难点。
首先活动开始,鸡妈妈带小鸡做早操,幼儿扮演小鸡宝宝,教师扮演鸡妈妈进入游戏。鸡妈妈带领鸡宝宝一起运动、并模仿小鸡踮脚走路,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让幼儿练习踮脚走路。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富有童趣的《小鸡进行曲》音乐,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
其次,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中的重点,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去
探索用什么可以遮雨。他们纷纷议论说草地上的纸板可以遮雨,并且用动作来示范怎样遮雨,幼儿对活动兴趣浓厚。第一次游戏时幼儿顺利完成活动的重点——听指令做动作。第二次重复游戏时由于我准备的卡纸板太多误导了幼儿取卡纸板的地方,所以第二次游戏时有些失败,但游戏规则都掌握了。
最后一环节是放松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坐在草地上跟随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模仿小鸡出壳的样子放松身体。孩子们能够认真跟随老师模仿小鸡出壳很有趣,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不争不抢有序地参与游戏活动。对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游戏规则意识,同时,有序地进行游戏保证了幼儿活动的安全。
第三篇:小班科学活动:西红柿和小黄瓜
小班科学活动:西红柿和小黄瓜(物体与物质)
活动目标:
1.感知西红柿、黄瓜的特征,知道多吃瓜果对身体有好处。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摸箱;(2)每桌3个西红柿,2个小黄瓜;(3)牙签。活动过程:
(一)出示摸箱,引导幼儿摸一摸西红柿和小黄瓜的外形。
1.师:老师在摸箱里为小朋友准备了两种蔬菜,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你摸到的蔬菜是什么样子的?再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你摸到的蔬菜又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结:原来摸到长长的蔬菜是黄瓜,圆圆的蔬菜是西红柿。(二)运用多种感官,进一步感知西红柿和小黄瓜的主要特征。
1.师:老师在每个桌子上都准备了西红柿和小黄瓜,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西红柿和小黄瓜的外形特征。(三)比较西红柿和小黄瓜的颜色、形状、大小。1.师:西红柿和小黄瓜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2.观察切开的西红柿和小黄瓜。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切开的西红柿和小黄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3.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老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西红柿外表是圆圆的,红红的身体,滑滑的。它的身体是软软的,摸起来凉凉的顶上有绿色的小叶子;切开后里面果肉的颜色是浅红的,有汁和籽。小黄瓜的身体又绿又长,切开后里面果肉的颜色是浅绿的,还有籽。(四)品尝西红柿、黄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对身体有好处。
1.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吃过西红柿做的哪些东西呢?你吃过黄瓜吗?吃过黄瓜做的哪些东西呢?
2.小结:小朋友有吃过西红柿做的西红柿汁、西红柿蛋汤、西红柿炒蛋等;吃过黄瓜做的炒黄瓜和凉拌黄瓜等。
3.师:那你知道西红柿有什么作用吗?黄瓜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西红柿可以补充维生素,还可以防中暑;黄瓜可以加速我们的新陈代谢。
5.分组品尝。
师: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切开后的西红柿和小黄瓜,想请小朋友品尝。在品尝之前请听清老师的要求。1.提要求:
(1)请小朋友先把小手洗干净,擦干。(2)品尝的时候要注意卫生。
(3)吃完后将碟子和牙签放在桌子上。7.在品尝中自由结束活动。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
小班科学活动案例
认识圆形
黄海幼儿园 李丽丽
一、活动说明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数学活动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圆形已经很熟悉,但对于圆形的特征幼儿没有概念,特别是将圆形迁移到生活中的物品时,幼儿很容易概念模糊,对活动兴致不高,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新教材,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游戏化的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幼儿的学习变成一种兴趣学习、快乐学习。
我的整个活动以小熊开商店为主线贯穿于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故事情境作为活动导入、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为教具学具,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以情景教学为主的、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性较强的游戏形式,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在感知、观察、理解、有效提问的基础上,将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引导幼儿在周围的环境中发现“圆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萌发幼儿乐于讲述和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征。
2、能不受颜色、大小、物品种类等因素的干扰找出圆形物品,并探索圆形物品会滚动的特点。
3、萌发探索各种圆形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自制圆形通行证与幼儿数相同(红黄蓝三咱颜色卡纸制成,事先放到幼儿椅子下面)
2、布置小熊商店货架上摆有各种物品。
3、布置进货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圆形的放大镜、呼啦圈、篮球、蛋糕、比萨、小筐子、玩具小碗、光盘等和一些不是圆形的物品。其中圆形物品数量大于幼儿数)
四、活动过程:
1、创设逛商店的故事情境,导入活动。“小熊的商店开业了,邀请小朋友去逛商店,你们想去吗?” “他说要拿通行证才能进去噢,咱们快找找通行证在哪呢?”
【这是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没有像新教材提供案例那样直接带幼儿去逛小熊商店,而是通过圆形的“通行证”做引领,将圆形直观的出示在孩子面前,给孩子一个概念上的定位。由于我事先将通行证藏在幼儿的小椅子下面,并创设了带通行证去逛商店的情境,给幼儿带来了神秘感,这对于好奇心正强的小班幼儿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寻找。】
2、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1)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沿着圆形的边缘和面触摸,在摆弄中感知并说出圆形没有角(光滑、圆溜溜)的特点,鼓励幼儿相互间交流自己想法。(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通行证的颜色和形状。)“你拿到的通行证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说一说圆形像什么?
小结:圆形没有角,四周是圆滑的。
【我的引导语言让幼儿的注意力都在自己手中的通行证上,幼儿在观察中说出“圆形”、“红色”、“蓝色”、“黄色”等零散的词语,我用完整的语言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它们是红色的圆形……”,正在这时,王子文小朋友大声的说“圆形像太阳!”,我马上给予肯定“对,圆形像太阳!”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开始效仿“圆形像小朋友的头”“圆形像面包圈”,还有一个小朋友指着自己嘟起的小嘴说“圆形像这样”……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一一点头表示赞同和肯定,积极地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幼儿探索各种圆形物品的强烈愿望,而且幼儿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自然引导并示范沿着圆形的边缘和面触摸,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圆形的特点,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逛一逛小熊商店,找一找都有哪些圆形的物品。
请幼儿说出“进店密语”(圆形的特征)才能进入商店,引导幼儿观察商店里的商品,找一找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相同的。(圆形的盘子、扣子、镜子、玩具等)。“小熊商店都有什么商品?哪些商品的形状是一样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进入小熊商店后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店里的商品,引导幼儿比较各种商品的形状,重点引导幼儿不受商品大小、颜色、种类的干扰,发现它们都是圆形的共同特征,巩固幼儿对圆形特征的认知。这一环节帮助幼儿从对平面圆形的认知过渡到像圆形物品上。】
3、寻找物品上的圆形,并探索圆形物品会滚动的特点。
(1)创设大象伯伯送货的情境,引导幼儿帮助小熊验货。(货品有酸奶杯、饮料瓶、薯片筒、玩具汽车等带有圆形的物品。)
“大象伯伯来送货,可是小熊说它们都不是圆形的不能收,请小朋友帮忙看看应不应该收下呀?”
【当我向幼儿抛出问题时,幼儿的回答发生了分歧,大部分幼儿都说不收,只有几名幼儿说应该收下。我请同意收下的崔佳怡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收下,她有点不自信的说“因为它们上面有的地方也是圆形的”,我对她的说法表示肯定,并请她来指出物品的圆形,她大胆的指着饮料瓶盖说“这里就是圆形的”。对于教师的提问,幼儿会做出不同的回答,而我们选择哪名幼儿来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做为幼儿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善于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及时捕捉来自于幼儿发现的正确信息,以给予其他幼儿正确的引领。】 “这些物品都有哪些地方是圆形的?”
(2)引导幼儿找出物品上的圆形并探索圆形会滚动的特点。生成提问:“你手里的商品为什么能滚起来?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和幼儿一起帮助小熊收下货品,看一看、找一找这些物品上的圆形在哪里?如:饮料瓶盖和瓶底是圆形的、玩具汽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等等,鼓励幼儿大胆发现,大胆表述。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宋宜霖将八宝粥罐放在地上滚着玩,周围的几个小朋友看到他的举动也兴奋的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我及时抓住来自幼儿自主探索的新发现,鼓励小朋友们都来尝试一下,发现圆形物品会滚动的特点。这个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比较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活动自主性,但是幼儿年龄较小,遇到感兴趣或有趣的事物总是投入的不能自拔,对于教师来说,此时比较难于把握。】
3、玩“帮小熊进货”的游戏
玩法:请每位幼儿在进货区帮助小熊选一件圆形的商品,摆放在货架上,并依次说出“我给小熊选的商品是圆形的**”
“小熊商店需要进新货,我们一起来帮忙吧,请你帮小熊进一件圆形的商品。”
【当我向幼儿介绍了游戏玩法后,孩子们蜂拥而至,进货区很快被他们“洗劫一空”,当我们一一分享幼儿为小熊选的圆形商品时,问题出现了,有三名幼儿选了不是圆形的商品,我用游戏语言引导他们“你们选的商品是圆形的吗?”他们都说“不是”,于是我继续说“快去重新帮小熊选一件圆形商品吧!”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幼儿对圆形和像圆形的物品有进一步的认识、排除各种因素找出生活中像圆的物品又可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欲望,并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又一次巩固所学知识,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五、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我都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了游戏和故事情境的形式,体现了生活化、自然化、情景化、游戏化的学习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对活动的兴趣到最后环节都非常浓厚,幼儿通过手脑并用将图形这一抽象事物认知转化为实际意义的自然物品,运用感知经验去主动建构新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发展,掌握了圆形特征,并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找出生活中像圆的物品。在第二、第三环节大多时间是幼儿在动脑、动口、动手进行探索发现与分享交流,充分体现了对幼儿兴趣、经验等方面差异的尊重,同时也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我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宽松、自主探索的活动氛围,但这样做的弊端容易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过于活跃、引起活动混乱难控制。新教材中也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多样性的活动形式,能让课堂氛围变的更鲜活,同样,对教师有效调控活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通过活动的执教,我在反思,如何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而不乱”“活而有效”。
第五篇:小班科学活动
小班科学活动《小兔找太阳》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相关特征大胆想象,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选择符合线索的物品。2.大胆清楚地用语言表达物品的特征,体验寻找的乐趣。重点:学习在比较中进行筛选。
难点:根据物体特征的相关线索进行选择。活动准备:
小兔图片、信封、印有“O”的记录卡片、16宫格一览表。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引出故事
1.将小兔子藏在黑板后面露出两只耳朵。提问:你们猜,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
你是怎么猜到的?
2.教师引出主题,小兔请小朋友帮忙找东西,并出示信封。
二、观察线索,寻找“太阳” 1.线索一:印有“O”的图示卡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兔想找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2)教师将幼儿所猜测到的内容用添画的方式记录到16宫格一览表中。2.线索二:出现“红色的”图示卡(1)提问:小兔要找的圆是怎么样的?
表格里哪些东西是圆圆的、红红的?
(2)幼儿猜测表述,教师给是红色的物体贴上红色记号,并将不符合的卡片取下来。
(3)带领幼儿数一数,圆圆的、红红的物品有几个。3.线索三:出示“在天上”的图示卡
(1)提问:小兔要找的东西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剩下的这些东西里面,哪些是在天上的?(2)将不符合的卡片取下来。4.线索四:出示“会发光”的图示卡
(1)提问: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这样东西是圆圆的、红红的、在天上、还会发光,这是什么东西啊?(2)小结:我们是怎么帮助小兔找到太阳的?
我们发现了它的几个秘密?哪四个?
三、拓展经验。看PPT
1、提问:找太阳,找太阳,谁在找太阳?
2、引导幼儿看图,说出人、动物、植物都需要太阳。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跟爸爸妈妈说说,什么东西最需要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