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奥数网[五篇]

时间:2019-05-15 06: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奥数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奥数网》。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奥数网

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

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

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

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

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

算(不超过三步)。

6.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

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7.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

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10。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一、十进制计数法

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读法,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页的教学挂图。

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及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读数。

教学过程:

一、学习数的产生

1.探究数的产生(质疑激趣)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猜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看书)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总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自学记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页的教学挂图:

(1)让学生看图,图上说明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互相补充。)

(2)你读过这方面的书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请几名同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

教师: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复习旧知。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十二亿,世界人口50亿等。这些数都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亿大的数。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第二篇: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学时间

七课时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能比较水与空气的异同;

4、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5、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1、学生谈谈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2、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取一个向外拉出一半的注射器,让学生演示;

3、问:谁有办法证明塑料袋内空气的存在。(学生证明空气的存在)

4、小结: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看见空气的存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让学生吹瓶内的气球。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吹大?

2、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实验;

3、小结:瓶内的空间为空气所占有,所以没有办法再增加新的空气,因此气球没法吹大;

4、进一步证明空气占有空间;

实验:把纸塞进玻璃杯底部,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三、小结

通过本课研究,我们知道空气确实存在,并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教后记: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空气的认识,这是了解前概念的机会,同时也寻找适当的机会导入新课,并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进来。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有学生回答说空气没有重量,这正好涉及到下文将要讲到的东西。研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去做,原想在实验中挑出毛病,但实验比较简单,他们完成得尚可,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一些细微之处做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

一、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

1、问:水有什么性质,它与空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2、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结果:水难以被压缩,而空气则容易被压缩;

3、指导学生小结空气和水的异同。

二、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用手压充满气的塑料口袋,体会其中的感觉;

2、用注射器进行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三、探究压缩空气力量的大小

1、生活中,压缩空气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2、学生讨论,做出假设,说明理由;

3、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四、小结:空气的性质。

教后记:本节课带学生去实验室上课,首先强调了实验室的纪律,然后利用注射器做了三个实验,一是空气的压缩性;二是水有没有弹性;三是做空气枪,第三个实验效果并不是很好的。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吹气球的装置。问:我们是怎样把气球吹大的?(注:空气的流动性也是上节课所谈的空气的性质之一。)

2、说明:当气球内的气体占据瓶子的空间,原来瓶子里的空气被赶了出来,这说明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实验1:把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受空气;

2、这个实验说明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上流动。

3、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

实验2:在蜡烛火焰步方转动纸蛇或把其它较轻的物体(如塑料袋)放在火焰上方。

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会上升。

三、探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问:热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实验3:烤纸杯内的空气;

3、为什么底下的点火柴的纸杯会往上翘。

4、小结:纸杯内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推动纸杯往上升了。

5、了解“孔明灯”、热气球的相关原理。

第二课时

一、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

2、学生根据热空气的原理进行推理。(注:这一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如是一样,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是在课堂上,推行的效果不太好。)

3、能通过一些事例来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4、学生讨论、回答;

5、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二、探究风的成因

1、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是什么?风是怎样形成的的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看插图,讨论并汇报;

4、小结:地球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教学后记;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由上一课空气的性质之一的空气的流动导入,书中关于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实验原是老师做的演示实验,但因为要求不是很高的,所以让学生到前面来体验,有的实验可以多叫几个学生上来(如手放在蜡烛上方的实验),这样一半,学生可以对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有切身的感受。对于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主要是以学生自己推理为主,按理说,学生进行这样的推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是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那么容易的推理出来,另外,本课的课时内容分配并不合理,第一课时内容太多。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3、知道二脱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看书上图片中三种不同条件下燃烧的蜡烛,猜测哪雪蜡烛先熄灭。(注:这里用到了下学期最后一课才学习的预测方法,另外对实验结果的猜测,也是科学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手法。)

2、演示:看两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罩着的蜡烛点燃后所发生的现象。

3、问:瓶子里面还有空气吗?(注:这个问题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即经过蜡烛燃烧后,瓶子内有没有剩余的空气,如果有,蜡烛为什么灭了,这个进一步导出下面的内容。)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做相关的实验

(2)、讨论:水涌进瓶子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瓶内的空气少了。注:减少的原因是被点燃的蜡烛所消耗了)

2、实验2:剩下的空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1)、提出问题:剩下的空气能不能支持燃烧?(学生讨论。注:这里应该用上节课所用过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对结果进行推测。)(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后汇报结果。(3)讨论:烧剩下的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4)小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注:作为教师,应该分清支持燃烧与本身燃烧的区别。)

三、总结

空气是由两种以上的成分组成的。

第二课时

一、认识二痒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分组实验,收集二氧化碳;

2、实验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了解石灰水方面的知识;

(2)、分组实验:把澄清石灰水倒入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3)、小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这种现象,在中学的化学课本将会强调多次,可惜小学阶段对学生对此无清楚的认识,无法起到埋伏笔的作用。)

3、实验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演示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注: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的性质。)

(2)、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实验4: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学生分组实验:摇晃瓶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不是变浑浊;

(2)、小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注:利用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是证明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一个常用方法,只是小学阶段用得不多,主要是在中学阶段完成。)

2、实验5: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三、总结:

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有氮气与氧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教学后记:第一课时开头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思考到一个矛盾的现象,这应当是教材设计者的本意,所以在演示实验时,我让学生猜测蜡烛在烧杯内燃烧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仅仅想到上节课学到的空气或冷热空气方面的知识,这种一味回忆旧知的方法没有办法推理到空气的成分,因此猜不到点子上。后面的实验讲完后,由燃烧现象推出空气不是单纯的气体。对于书上所说的空气的两种主要成分,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完书后再加以说明,这样效果似乎好点。第二课时实验较多,但二氧化碳的制取涉及到一些药品的使用,按书上那样,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基本技能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危险系数较大,因此还是教师作演示实验为宜。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由此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学生举行弊气活动,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注:这个活动可以全班参与,在搞这个活动时,我让学生自愿参加,有一两年,还让参加的学生站起来,在搞活动前,跟学生说一下,如果他们觉得不行了,就停止弊气,事实上,学生也是这么做的,因为到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了。学生在私下或公开谈自己的感受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难受”。)

2、问: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命离不开空气?

3、说明: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二、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1、讲解什么叫空气的污染;

2、讨论:

(1)、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2)、什么原因造成空气的污染。

3、小结: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注:说到底就是人类过自然的无序改造,这本身也是一种贪欲。)

三、考察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1、制定调查方案,开展科学讨论;

2、小结:空气污染带来的问题。

四、研究保护空气的措施

1、问:怎样减少污染?

2、了解森林的作用;

3、讨论:为净化空气,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后记:

开头回忆旧课,我无意中谈到一氧化碳,并称之为二氧化碳的兄弟,谈到这种气味不能让人呼吸一事,乘势转到本课的内容,谈到空气的重要性。然后提问:标题上为什么加一“也”字,学生想到三年级学过的水是生命之源,这也是调查学生旧知的方法之一。在谈到空气的重要性,我列举了不吃饭、不喝水与不呼吸三种情况下坚持的时间。对书上四幅图的处理,我尽可能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以这种手段让他们参与进来。

第三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认识

总课时数:第13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9月27日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复习线段:还会画线段吗?它有什么特点?

巡视。对个别人进行指导,回忆画法,画出线段

交流。(画法特点)

2.认识射线

情景引入,出示主题图。

香港的夜景美吗?美在哪儿?

各有各的说法,会有学生说出灯光的。

指出: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是射线(板:射线)

射线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借助前面的线段示范(不作语言描述)(观察)

试画(不注意示范的画法会各异)

交流画法

结合学生画图情况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讨论:现在你们认为该怎样画射线?

讨论交流射线的特点生活中还有那些是射线? 交流。再画射线,体会无限延

二、自主探究

擦去线段两端的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提问:大家有什么发现?

还是一条直的线、没有了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答案组合)

说明: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巡视学生画直线)

画直线,交流并体验无限延长。

三、精讲点拔

比较: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

结合回答板书(可设计成表格式)。讨论交流。

4.练习(判断)

想想做做1 小黑板出示第一题

明确题意,独立完成。交流并说明理由。

5.认识关系

谁能说说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修订本: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此处学生可能较难回答出来)

6.讨论并交流异同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线游戏)

①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②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③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独立画线

互相交流,汇报情况。结合教师讲解明确: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各自掌握的情况

7.完成想一想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四、运用提升

1.角的组成独立画一画 你好能从一点画出两条射线吗? 画一画,看一看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交流:画成的是一个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你能画出跟刚才不一样的角吗?

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交流。画不同方向的角。

结合所画角体会角的两边无限延长,角的大小不变。

2.角的记法和读法

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

举例 “∠1”,读作“角一”

练写角的符号并练读

指“∠1”的顶点和边

3.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三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数一数。

交流。完成“想想做做”

五、达标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练习

板书设计:

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中间一条线最短。线段射线直线 角∠1读作角一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玉门市第二小学

四年级语文组

审阅教师:

第 教学目标

一 单 元 作 文 教 学

1.学会用一件或几件事反映一位老师的思想品质。2.初步学会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作文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

教学要点: 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确定要写的人和事。教学过程

—、有主题课文导入本单元习作。

二、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1.读习作要求,提问:本次习作要求,从选材方面来看,重点是什么?(选一件事或者选几件事反映老师的思想品质)从写作方法方面来看,重点注意什么?(注意详略)

2.提问:写老师应该选写—位你最熟悉、最了解或最尊敬的,你准备选写哪一位老师?(生思考)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确定了要写的老师之后,要认真想一想:怎么写好这位老师?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准备选一件事,还是选几件事来写这位老师?准备写什么事?

(2)你准备反映老师一方面的品质还是几方面的品质?准玉门市第二小学

四年级语文组

审阅教师:

备反映他(她)的什么品质?

2.生思考后,教师指名,点拨指导回答。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们列出写作提纲,确定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2.抽答:交流,点拨肯定。有外貌描写的,可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略写。反映老师主要品质的,要详写。

第 二

教学要点

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课内检查部分作文,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学生开始习作。(先打草稿)

二、巡视学生的习作过程,及时发现某些典型性作文。

三、抽读某些典型性作文,师生共同计议。(抽读和评议典型性作文,掌握正面引导、鼓励提倡为主,矫正不足为辅的原则)。

四、学生自己修改草稿,互相修改作文。

五、学生誊写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件、备课教案 ●教学时间安排: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1、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电子教室。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鼎、沸、贯、恢”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罩、屹、崩”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四、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

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附:板书设计:

1、观 潮

(钱塘江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壮美宁静

潮来时

雄伟壮观

近 潮过后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文体 1.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的世界之最,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的一个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2.回忆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朴实、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运用一

系列的说明方法,说明某种事物的某种特点,让人信服。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等。3.介绍作者:

杨逸畴,江苏人,水资源专家,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主要作品有《海港寻踪》、《峡谷瀚海不了情》等等。

(二)诊断预习,排除障碍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青藏 珠穆朗玛峰 咫尺 马蹄 秘鲁 科尔卡大峡谷 涓涓细流 滔滔江水 山脉 人迹罕至 美誉 纠正字音:多音字“藏”

2.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部分。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相关内容可以用笔画一画。2.讨论交流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所以分成三部分。

3.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4.师生交流:

⑴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河流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

⑵雅鲁藏布大峡谷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主要体现在雪山冰川、原始森林神秘莫测;水不同形态的美;山的美

⑶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以读代讲)

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回答。

⑴独立编题。⑵小组提问题,抢答。⑶集体提问题,抢答。

(五)课堂小结

雅鲁藏布大峡谷多么令我们骄傲和自豪呀!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它吗?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文中的好词佳句,制作一期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3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闻名 景色奇异

最长河流峡谷

神来之笔 生物多样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13、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跟随作者前往“鸟的天堂”,那儿是什么样儿的?有多美?让我们共同前往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了“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

霞光:映红万物总述天上的云:像着了火4 火烧云颜色:丰富多彩分述形状:变幻万千*



五光十色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下载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奥数网[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奥数网[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美丽的自然景观 单元内容: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动物怎样生活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和喜欢,对新学期学生有更多对科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某......

    品德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第一课 美丽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2、指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1 设计理念通过资料收集、美文诵读、音乐欣赏、讨论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