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燕)悟学式《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卢燕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主要让学生在利用表内乘法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数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任意两、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3.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教学方法:“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的内容。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动)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就来个“口算卡片”闯关比赛试试看,好不好?(出示口算卡片,生抢答。)
2.今天有很多老师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开心吗?老师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而且还教育我们怎么做人,那趁这个机会你们有什么要和老师说的吗?学生积极回答。(认真学习,好好表现,画一幅画送给老师!„„)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题。
二、预习思考。(感觉)
1.出示课件(例1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每人身边都有一盒彩色笔,每盒彩笔12支。
2.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盒彩色笔是12支,2盒彩色笔一共多少支? 生:一盒彩色笔是12支,3盒彩色笔一共多少支?
3.问: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老师提问并板书,及时表扬孩子。)
三、问题的讨论。(感知)
1.怎样算出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2.组内交流,各抒己见。比一比哪个组的方法最多?老师巡逻倾听。3.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算法。4.师生合作,分类平析。
师:刚才同学们用摆学具的方法,用连加的方法,用数的分解组成的方法,还有用拆数法把12分成两部分,再用乘法口诀算出了结果,你们真了不起!
四、教材分析(感悟)。
1.在这些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
2.质疑: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了3个12是36,在这些方法中大家都认为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想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3.四人小组研讨,探究竖式。
在学生分组进行研讨时,老师巡视,并不时地参加学生的研讨活动。在各组学生基本上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指定的位置写出自己研讨的结果。步骤1:
引导学生他们的竖式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步骤2:
同桌说说哪一种竖式的写法更简便合理?请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肯定学生研究的成果。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哪种竖式的写法比较合理。步骤3:
老师提示:6个一和3个十在竖式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感悟:6个一写在个位上,3个十写在十位上,这样就是36。
步骤4:简化竖式: 2 × 3 3 6 4.理解竖式各部分的意义。
5.追问: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一位数乘两位数,应先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个位上。接着再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十位上。
6.老师小结: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位数乘任意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
五、课堂练习(感恩)
1.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有4盒彩色笔,每盒12支,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把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演算,订正竖式。2.课件出示“闯关”练习题:
(1)“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练习题,请学生完成。指名说说演算过程。
(2)谁是最佳小裁判?看看谁做得对?
小红 小聪 小芳
1 2 1 2 1 ×3 × 3 × 2 9 3 3 6 4 2
(3)比比看,谁厉害!(4)考考你!
总结:闯关结束,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一、设计思想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76页例2是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进位,所以这里安排了一个数目较小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位的道理。
例2出现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交流。应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使学生体会到应从个位乘起,否则遇到进位就很麻烦。二是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应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以及笔算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十位上的乘积时,把个位进上来的数记错或忘记,这时可让他们把这个数暂时先记在竖式十位的横线上。
在学生做过一些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什么时候要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么知道该进几?怎么进位?启发学生得出: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
“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五、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老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
师: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题目:
①口算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1×2+5=
生口答。
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的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②用竖式计算。
2
× 4 3 2
× 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师问生:你是怎么算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师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PPT出示P76例2主题图.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她们班同学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应用题。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板书:18×3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2.探究“18×3”的笔算方法。
(1)估算
师:现在先请大家估一估,18×3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2)尝试计算18×3
师:18×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
生探索,师巡视。
师:已经写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师巡视,请几个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思路,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解说自己的计算思路。教师适时纠正或者学生之间纠正。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8等于24,写4向十位进2。1乘3表示3个十,3个十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得5个十,所以十位写5。
师:进上来的2,为了怕忘记或记错,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竖式横线上十位的下面。
老师一边说,一边让小老师用红色粉笔把进位的2写上。
师问:谁跟他想的一样,也来给大家讲一讲?
再请一名学生讲一讲。学生说计算方法,师课件演示18×3的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把竖式的计算过程再重复一遍,使学生明白笔算乘法进位的过程。
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怎么算?
2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
现在你会说18×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这题完成了吗?写横式答案、单位名称。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计算过程的思考与探讨,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76做一做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看: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什么?(师出示粘贴。)想得到它吗?不过有个要求,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数学大冲关的比赛。只有顺利闯关的同学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
师播放课件:第一关
书上P76做一做
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前两题任选一道,第三题都做)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校对。
(2)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几个题和上节课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进位。
师完善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师:想一想,做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不要忘记进位。
教师小结:
师:说得真好。如果一个数位上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呢?满三十呢?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刚才我们计算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乘的呢?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以及从个位乘起。
师:成功闯过了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
3、师:播放课件(考考你们的眼力)
1 2 2 1 4
× 1 9 ×3 4 × 3 4 2 7 8 8 4 6
()()()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预设:(1)分清楚进位与不进位。
师: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满十就要进位,不满十就不进位)
(2)
弄明白进几?
师:怎么知道该进几呢?(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4、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了不起,顺利闯关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 笔算乘法(进位)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4(本)
学生的板演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是否注意为学生创设自己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时间?你是否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三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2、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处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难点: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复习旧知
老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那么老师今天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请口算下面各题。3×8+5=
6×9+8=
5×7+4=
3×6+2=
7×8+9=
5×7+6= 同学们真的很棒,接下来请完成下面各题 1、2 3 22、1 83、1 9
××
4×
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笔算乘法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生1:都要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3:进位的数字一定要写的小一些; 生4:在计算下一位时,要看看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要加上进位上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乘法,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要在所学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一起来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境图
老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呢?(学生举手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运动会。你们看!赛场上的同学都在奋力拼搏。场外的同学们也做好了后勤工作,他们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每箱有24瓶矿泉水,9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老师:
1、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2、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
3、列竖式计算(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教师边板书讲解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 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十位上。(提示: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以直接写在百位上。)【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说明学生能够把感性的数学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本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更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要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设计意图】
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中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老师: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我很佩服大家。
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题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出示题目例4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请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质疑。)
老师最后总结评价。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道题还是从个位乘起,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某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加上进位上的数还需要进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掌握的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解决,可能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存在困难,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可以在其他学生独立解决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师: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
36×7
48×6
247×6
765×7
2、解决问题我最棒
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小红每天上学要骑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3、拓展练习
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0 8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教材第46页的例1及“做一做”。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例1主题图,彩色笔,投影仪。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1×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14×12=)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教师应该肯定这种做法,表扬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
例:14×12=168(本)
× 1 2 2 8 1 4 1 6 8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们讲一讲。(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14×12=168
14×10=140 14×2=28 28+140=168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出4个学生板演。
× 1 3 6 9 2
9 9 3 × 3 1 3 9 9 0 2 3
3 × 1 2 8 6 4 31 6
1 × 2 2 2 2 2 4 2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1.笔算下列各式。
1 × 1 3
× 1 4
× 1 2
2 ×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并改正)
2 × 1 4
8 2 2 1 1 0()
× 1 3 3 6 2 6()
2 × 1 3 9 6 3 2 4 1 6()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 1 × 1 3 6 3 2 1 2 7 3
× 1 4 4 8 1 2 1 6 8
× 1 2
2.3.21×23=483(元)4 8 2 4 2 8 8
2 × 3 3 6 6 6 6 7 2 6 3 × 3 3 9 9 9 1 0 8 9
× 1 2 2 4 1 2 1 4 4
1 × 2 6 6 6 2 2 2 8 6
1 × 2 1 4 1 8 2 8 6 1 4.11×17=187(米)思维训练
1.✕ 改正:
2 × 1 4 8 8 2 2 3 0 8
✕ 改正:
× 1 3 3 6 1 2 1 5 6
2.1元2角=12角 12×14=168(角)168角=16元8角
3.第一个因数是25-11=14,22×14=308,所以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308。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习铺垫,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骆忠华
执教(核桃村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练习纸。
课前交流:
师:前两天我有幸来到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那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忍不住将它们拍了下来。今天,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也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好吗?谁来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播放课件)
生1:这是我们校园的一角,美丽的长廊。
生2:这是我们的金木手工、陶艺教室。
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做陶艺花瓶,做各种手工制品。
生3:这是我们学校的攀岩墙。我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攀岩比赛。
生4:这是我们的操场和教学楼。教学楼上有我们学生的照片,它象征着我们就像红岩上的红梅花一样,朵朵放光彩。
师:噢,我们谢家湾小学的校园文化主题就是“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我们同
学都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看看今天谁能绽放出光彩,得到美丽的红梅花。
师:请检查一下你的学习用具,看是不是准备好了。好了,我们准备上课。上课!
[设计思路:以介绍自己的学校为题展开交流,学生个个欲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由学生的踊跃介绍到教师热情期待“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绽放出光彩”,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了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谈话:我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题。依次出示口算卡片:12×3 500×7 15×4 60×70 350×2
生:12×3=26
生:500×7=3500
生:15×4=60
生:60×70=4200
生:350×2=700
2.估算。
师:大家看(出示卡片197×5≈),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让我们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约等于1000。
3.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28×12得多少呢?
请同学们笔算出结果。拿出练习本,开始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数去乘,再用十位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
[设计思路:丰富的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乘法口算、估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为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里,特意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引入例1。
(2)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我了解到小明全家准备乘火车到重庆,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26千米,从他的家乡到重庆需要12个小时。小明的家乡到重庆有多少千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12×126
生2:126×12
随学生发言依次板书算式。
②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那结果是多少呢?
请你选择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自选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思路: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并且。学生的“自主选择”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能够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
(3)展示、交流。
①估算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有用估算的,还有用笔算的。我们就先请用估算的同学介绍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生.:我把126看成130,把12看成10.130乘10等于1300。
师:噢,你估算的结果是1300。(板书:1300、生1:我把12看成10,126乘10等于1260。
师:你估算的结果是1260。(板书:1260)
生2:我把126看成100,把12看成10。100乘10等于1000。
师:你是把126看成整百数,把12看成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是1000。(板书:10001
②笔算方法。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是笔算出结果的。他们是这样,先写出两个因数
(板书:
126
×12
谁来说说你笔算的过程?请你来说。
生:二六十二写2进1,二二得四加l得5,一二得二。一六得六。
师:这个6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生:6应该写在十位上。一二得二,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5120
随学生口述完成板书:
126
×
252
l26
1512
师:你说的真清楚。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我们请一位刚才没有用笔算的同学.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请你说。
生:二六十二写2进1,二二得四加l得5,一二得二。一六得六,一二得二,一一
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512。
师:你说的也很清楚。那,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呢?
生:因为这个1在十位上,乘得的结果是126个十,所以126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师:说的很好。(指竖式)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数去乘126每一位上的数,再用12十位上的数去乘126每一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26)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我列的竖式和他们一样,也是126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你就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
生:是的。
师:你真不简单。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二三位数.就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
③用计算器计算。
师:刚才我看到有同学用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1512。
师:看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
同学们今后做完题检查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来.一起把我们解决问题的结果说给现场的老师听。
生:小明的家乡到重庆有1512千米。
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
[设计思路: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享成功的快乐。展示、交流中特别突出笔算方法与过程:①请用笔算方法的学生口述笔算过程,由老师板书竖式,清晰地展示笔算过程:②请没用笔算方法的学生重述笔算过程,促使全班学生了解笔算过程;③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住对齐?”.突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多老师概括强调126x12的笔算过程和方法,完成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和方法的梳理;⑤了解
列式为12x126的学生列竖式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肯定.使全体学生认识“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教.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上述各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个别学生的笔算方法的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使全体学生初步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扩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之中的过程。]
2.试一试。
师:笔算的过程都明白了吗?那好,请同学们笔算一道题。(课件出示:134)
×2l
拿出练习本.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笔算„„
师:谁来说说笔算过程和结果?
随学生口述,点击课件,展示笔算过程。
师: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计算的很正确,说的也很好。
生::我认为,他可以贴上一朵红梅花。
师:你看,同学们给了多么高的评价啊.请你贴上一朵红梅花吧。
[设计思路:“试一试”活动,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亲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的空间。在学生完成笔算的基础上,交流笔算过程、再现乘法竖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请学生参与评价,既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切实分享成功的喜悦。]
3.练一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笔算的方法啦。那,我们看看谁能在下面的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课件出示4道题)。请大家从题卡中任选1题.笔算出结果。拿出题卡,开始吧。
巡视,发现一些同学做完一题了,提出:再选一题算一算。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做了2题,真不错。
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情况。
在投影上展示学生做的题,集体订正
师:你们做得怎么样?请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小组互相检查)
全对的小组插上一朵红梅花。
做了2题并计算正确的同学,在你自己的答题纸上贴一朵红梅花。
[设计思路:“练一练”活动,由“任选一题,笔算出结果”到“再选一题,算一算”,充分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算一题的积极性。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了两道题,个别学生完成了3道题或4道题。“练一练”活动.不仅高效.而且以全员参与评价的方式给“全对的小组插上一朵红梅花”。请做了2道题并计算正确的同学“在自己的答题纸上贴一朵红梅花”.让学生在感受集体荣誉的同时,欣赏自己的成功,荻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4,比较、归纳。
师:请看(指黑板),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笔算.完善课题板书)
请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生,:我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又多乘了一位数。
师:也就是说(指竖式),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时,不仅要乘个位、十位上的数,还要乘百位上的数。(生点头)
同学们说得很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设计思路:以独立思考、小组与全班交流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经历、发现、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乘法笔算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三、练习、应用
1.检查、改错。
点课件,出示三个竖式
134
152
24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304
738
938
3196
8244
师:请同学们帮助小兰、豆豆和小雪检查一下他们做的题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说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吧。
师:谁来说第一题?
生1:第一题错了。她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十位写。
师:请你来说第二题吧。
生2:第二题错了。他把进位的数当成积来写了。用个位上的3乘152,应该是456。
师:第三题呢?
生3:第三题也错了。她忘了加上进位的数了。四四十六再加上进位的数应该得8。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
请想一想,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一
生::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以免计算错误。
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设计思路:“检查、改错”,是学生接触、了解不同错误情形及其成因,凭借已有的经
验改正错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带给学生计算时“要认真细心”的感受,带给学生帮助同学的快乐心情。]
2.笔算与欣赏。
师:郝老师到重庆已经好几天了,在这几天中,我确实感受到了重庆的美丽,重庆的繁华。你们想看看郝老师的家乡,郑州是什么样子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呈现练习题)如果你们能够把这6道题正确的计算出来,你们就能看到老师的家乡郑州了。
这样吧,咱们请每个小组做一题。第一组做第一题,第二组做第二题,依次类推。明白了吗?开始吧。
学生做题„„
师: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学生互相检查)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汇报计算的结果。
生.:54x145=7830
师:你是怎么列竖式的?
生,:我是用145乘54。
师:你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组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祝贺你们做对了。
生,:328 x 25=8200
师:对吗?我们一起看。(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你们也做对了,真棒。
生,:164x32=5248
师:(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做对了,祝贺你们。
还剩下3道题,请这3个小组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把答案输人到电脑中。
三个学生到台上操作电脑。(随答案输入.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完整的画面)
师:都做对了,掌声送给他们。(鼓掌)
师:看,这就是我的家乡郑州。(点击课件.播放郑州市风光图片)
她是一座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城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大都市。欢迎同学们到我们郑州去做客。
[设计思路:以“你们想看看郝老师的家乡,郑州是什么样子吗?”为引子展开练习活动.学生静静地独立完成计算之后,随计算结果的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笔算训练与欣赏郑州风光融为一体.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熟练笔算的同时.切实体验“家乡美”之情感。]
3.制定购票方案。
(1)创设情境,提供信息。
师:郝老师班上的同学知道我要来重庆和你们一起上课.特意委托我给你们带来他们的问候,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看、注意听。(播放录像)
师:他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请我们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购票方案。
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要乘车?
生:有46名学生,还有2位老师,一共48人。
师:我们来看看票价情况。(课件出示:上铺166元,中铺173元,下铺179元)
(2)讨论,交流。
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一下,制定出一个购票方案。
各组学生讨论„„
师:请各组代表介绍制定的购票方案。哪组先来介绍?
生1:我们组想全买成上铺。这样比较省钱。
生2:我们确定全买成中铺。
生3:我们组想都买成下铺。这样,不用担心上上下下的麻烦.而且很安全。
生4:我们组认为火车上全买成上铺或者下铺是不可能的。应该把48人平均分成
3部分.这样应该有16人睡上铺,16人睡中铺,16人睡下铺。
生,:我们可以买24张上铺,24张下铺。
生。:我们觉得可以这样买票。买2张下铺就可以了,让2位老师睡。其他的学生都睡上铺。
师:同学们制定出了这么多种购票方案。真了不起。
我们购票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下课后,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计算一下。然后.再从这些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告诉我。我会把它带给我们班的同学。在这里。我先代他们谢谢大家。
[设计思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制定购票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讨论交流,兴趣很高。他们从“省钱„‘安全”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制定购票方案。在交流中欣赏各组的成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生:知道了笔算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收获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