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乃斯的马 教案
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二)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说说你的感受。个别读,齐读
(1)这情景象山洪暴发似的,不可阻挡,来势汹汹,十分壮观。指导朗读:声音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
(2)这四个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写出了群马奔跑时的气势。指导朗读:注意节奏,读出递进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踏住那闪电”,“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它们好像要与闪电作战,好像要成为指挥战斗的将军,连小马都在慌乱时刻临危不惧,甚至连牧人的喊叫也淹没在这气势汹汹的群马奔腾之中,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指导朗读:注意分号前的停顿,表现出形形色色的马奔跑的气势。
(4)你是怎样理解“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马蹄声、嘶鸣、叫喊声和雷声、雨声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场面,真是震撼人心呀!(眼前仿佛呈现出群马与雷雨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谁再来读?
(5)由惊心动魄道瞬间消失,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是让人惊叹呀!
(三)学习第四段
1、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见到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部分: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古战场、交响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生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读最后一句,问:
(1)它指什么?
(2)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
(3)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四)小结:作者描写了一幅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整体到部分
气势
突出特点
声音
第二篇:《巩乃斯的马》教案
《巩乃斯的马》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2、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读《巩乃斯的马》,我想起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川、河流、草地和花朵动物组成景色,几乎把雄浑、秀美、清幽、苍凉的意境占尽,当我们仰望星空,俯视大地,不禁被自然这不肯言说的美丽所震撼。从远古时代起,自然界神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的心灵,与之相感相应,人类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即使静默如庄子,也不由得意动神随,挥舞大笔,演述自然的美丽。于是,有了寓言:庄周有一天说他梦见了蝴蝶,不知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于是有了神话:望帝有一天隐居山林,化作了杜鹃,夜夜栖宿在山林;于是有了诗“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千年之后,如千年时间的每一个点,周涛也同样面对不言的自然,坐在时间的流上,他与西部草原部落的图腾——马结缘,用美的文辞注解了生活不朽的壮美,宣泄了心中顽强的追求。现在让我们走进西部草原,走进《巩乃斯的马》,感受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主要描写了什么?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2、指读文,订正读音。
3、交流初读的认识。
三、细读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
明确: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三段、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说说你的感受。个别读,齐读
提示:(1)这情景象山洪暴发似的,不可阻挡,来势汹汹,十分壮观。指导朗读:声音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
(2)这四个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写出了群马奔跑时的气势。指导朗读:注意节奏,读出递进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踏住那闪电”,“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
它们好像要与闪电作战,好像要成为指挥战斗的将军,连小马都在慌乱时刻临危不惧,甚至连牧人的喊叫也淹没在这气势汹汹的群马奔腾之中,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指导朗读:注意分号前的停顿,表现出形形色色的马奔跑的气势。
(4)你是怎样理解“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
马蹄声、嘶鸣、叫喊声和雷声、雨声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场面,真是震撼人心呀!(眼前仿佛呈现出群马与雷雨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生齐读。
()由惊心动魄道瞬间消失,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是让人惊叹呀!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第二时
一、学生自读文。
二、学习第四段
1、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
(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见到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部分: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
(古战场、交响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生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读最后一句,思考:
(1)它指什么?
(2)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
(3)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三、小结:作者描写了一幅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拓展延伸
1、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文第二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根据中心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遇到困难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形成对比或引起共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第二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整体到部分
气势
突出特点
声音
第三篇:《巩乃斯的马》教案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教学目的要求:
2、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难点:“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徐迟写作的《黄山记》,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了新的认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在小学,在初中,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过描写马的诗文吗?谁能说说? 明确:有韩愈的《马说》、臧克家的《老马》,还有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有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龙马精神等等。
二、研读课文:
1、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
(学生找出“雪夜骑马狂奔”和“夏日群马奔腾”两个场面描写,思考其前后抒情议论的语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下面做出标志)
2、怎样写的?(明结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一、① ③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 点明题意。
④ ⑧冬日雪夜纵马狂奔 对自由的向往追求。⑨ ⑿马的家族图 对生存竞争的肯定、赞许
二、全部魅力
⒀ ⒄夏日雨中群马奔腾 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三 ⒅ ⒇由马引出的联想和思考
四、(21)照应开头
3、为什么要这样写?(学技巧)
文章第一自然段即亮出自己的态度而决不隐晦:一是认为不爱马的人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迟钝,二是认为他们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这种写法先声夺人,很快就抓住了读者要了解真相的心理。为什么要这样说?真正的马又是怎么样的?
第二段第三段仍然不急于写马,而只是采取对比手法,将牛、骆驼、毛驴的形象、品性与马对照,突出马的不同于其他动物。至第三段结尾才将本文的写作对象亮出:“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⑹ ⑺自然段写自己雪夜纵马狂奔: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我感受到了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⑼ ⑿自然段突出描写种公马形象,肯定了马的社会结构,表现了对现实人类社会的担忧。⒁ ⒂两段描绘的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们的眼里。它们自由,它们奔放。
第四篇:巩乃斯的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马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作者对马的形象的分析,感受巩乃斯的马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体会作者追求的自由的情感;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对“马”的两个场面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
“马”的精神与“人”的精神的合拍。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作为人类历史张重要的代步、作战工具,马的形象已永远地流传在了文人的诗章之中,同时,更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熟知的有关马的诗歌、成语、熟语或故事告诉给我们。
明确:诗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
文章:韩愈《马说》„„
故事: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
成语:天马行空、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熟语: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风马牛不相及„„
如此多记录马的诗篇足以证明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马已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当代军旅作家周涛的散文作品——《巩乃斯的马》。有人曾赞誉这篇文章:“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周涛笔下的马的世界。
(二)识作者、知背景
周涛,1946年生,军旅作家。山西潞城人。1956年入新疆,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一级作家,新疆作协副主席,著有《游牧长城》、《稀世之鸟》等散文集。
再教育: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七十年代末已有近两千万城镇知青下乡。
(三)理结构:
1、散文有“文眼”即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话。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文眼”,写出巩乃斯的马在作者心中的神韵。明确:“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作者要写的是巩乃斯的马,为什么开头却写了牛、骆驼、驴等特地隐忍驯服、忍气吞声,形象委琐来烘托马的强悍,阳刚之气。“它们的特征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合对强者的屈服”,而大草原的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是人类的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通过对比突出马的高大形象。
3、作者写到巩乃斯的马时,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
明确:雪夜纵马狂奔图、种公马形象图、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图。
4、本文除了写巩乃斯的马,还写到了哪些“马”? 明确:“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唐太宗六骏”,大宛汗血马、赤兔马。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等等中国的好马。
总结:根据以上问题不难看出本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1-3)通过对比,引出所要描写的对象,即巩乃斯的马。
二、(4-17)描写巩乃斯的马,歌颂了它们自由奔放的进取精神。
三、(18-20)追述中国历史上的好马。
(四)、析重点
1、由上我们可知,作者在文中共分三次描写了巩乃斯的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明确:主要是从静态、动态两方面描写巩乃斯的马,从马的毛发眼神、体态等静态方面描写巩乃斯的马。
2、静态描写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态度?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马的社会结构的肯定,认为其符合生存竞争规律同时表达了对现实人类社会的担忧。
3、分析雪夜纵马狂奔图
①课文第4、5自然段,交待的奔马前的环境是什么? 明确:“政治气候”的“黑云”和天空低暗的阴云,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后文纵马狂奔的痛快舒畅埋下伏笔。
②雪夜狂奔后,文章连写了四个“笑”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而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③马的“眼睛时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怜悯”什么?“抱怨”什么?“诧异”什么? 明确:“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
“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
“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
4、分析夏日雨中奔腾图:
(1)本段(14段)使用了几种修辞手法。明确:“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激奋着”是借喻;“涌出”是比拟,将群马拟为激流;“像一队类兵”“像一块小石片”等又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马和牧人的情态。(2)作者为什么发愣、发痴、发呆? 明确:是被马群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3)让作者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作者通过对群马奔腾的壮阔声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延展练习
讨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装甲车取代了骑兵出现在现代战争中,汽车、飞机取代了马匹成为快捷的交通工具。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但马作为人类服务了千年的动物,它们身上有些精神我们是不能忘却的,我们可以从马的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
第五篇:巩乃斯的马 教案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写马的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顺行文脉络;
3.体会文中“龙马精神”的内涵,分析作者偏爱巩乃斯马的原因; 4.体会作者从巩乃斯的马那里所领悟到的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
1.学习对比衬托表现主要对象的方法;
2.体会作者透过对马的精神的赞美,体会作者对理想人格的礼赞。【教学难点】
体会特殊时代背景(“文革”)下人物的特殊情感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马的形象:
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走进文本
(一)提问:本文主要写的是巩乃斯的马,开篇为什么写到牛、骆驼和驴?其用意是什么?
牛 骆驼 毛驴
马
安贫知命 丑陋畸形 黑色幽默派的小丑
是俘虏,是仆役
对比
美
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二)阅读第二部分,说说其中哪个场景最能令你感受到马的魅力。并请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出来。
明确:依据情节大致可归纳为:纵马狂奔、马的社会结构、骤雨中的马群等。雪夜狂奔图→人的情感宣泄与马的奔驰相统一 暴雨狂奔图→马的奔放自由热情
→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和渴求
提问:作者为什么奔马?奔马时候的状态怎么样?之后作者如何评价马? 奔马原因:政治使人压抑
奔马状态: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评价马: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为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提问:马到底能给人什么样的勇气、幻想? 1.敢于否定对生命的禁锢、践踏; 2.勇于追求生命的价值、自由、尊严; 3.敢于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考; 4.敢于拒绝愚昧和盲从;
5.勇于进取,追求生命宏大壮阔的高远境界
总结:作者在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纵马狂奔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是巩乃斯的马使作者在压抑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张力,精神、信仰、追求得以复苏。
提问:马的社会结构中,首领的地位是靠竞争确立的。为什么作者在文中插入了这样一段话?
明确: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文革
《狼图腾》
“好在巩乃斯草原马多,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生活不朽的壮美”
马的首领地位是由强者在竞争中确立的。任何一匹马都可以争群,通过追逐、厮咬、拼斗,使最强的马成为公认的首领。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也不能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凭血缘关系接班。”这番议论,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的是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非正常现象的愤懑和抨击。作者虽然并没有以骏马自比,但读者却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遭逢的不公;作品谈的虽然只是马群中如何选出首领,但通过运用当时的一些流行词汇如“指定”“关系”“血缘”“接班”等,马群所呈现的坦荡、自在、公平,与人的世界中的扭曲、丑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讽。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运动,当时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边疆、农场去生活、劳动,而1970年,作者周涛也来到巩乃斯草原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文革”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1600多万人,一代人的青春被集体荒废。作者身在此列。当时社会政治气氛压抑,人人自危,正常的社会生活被严重异化,人们内心压抑而痛苦。
(三)齐读“暴雨狂奔图”部分,并思考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马群的? 明确:从视觉、听觉上,从整体到局部。
作者写雨时抓住了快与猛的特点描写暴雨。在写马群时,是按照由总写到分写的结构顺序进行描写的。先后描写了,骤雨的长鞭下马群的由小到大的汇聚过程,扩展、移动,抓住了速度、风度、声响等进行描绘似雕塑若油画波澜壮阔,气势宏伟。
(四)作者说雨中马群的景象所给予自己的将使他终身受用不尽。这幅画面给予了作者的是什么启发?
明确:“(马)是进去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情感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不过分”
马群身上不屈服、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给了作者人生启示。
这种恢弘壮阔的崇高场面,给予作者的确实“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它使作者在人生的瞬间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领悟到了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充满野性力量的生命激情的崇拜,在这种崇高激烈的生命境界中,人的精神得到了一种提升。/个体力量的汇聚可以形成无比巨大的合力,开创波澜壮阔的宏伟大业。一个国家、民族只有“万马奔腾”才会有活力。
(四)阅读第三部分。说说这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联系文学作品及历史上的马的形象,升华文章的主题,赞颂我们民族的“龙马精神”。
提问:文中引用李贺的这首《马诗》有什么作用?写出马的什么特点? 明确:引用李贺的诗总束全文,点明马的精神所在。这样写既写出了马的铁骨铮铮,又有了对马精神评价的历史的厚重感,也表明对龙马精神的认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脉相承的。
提问: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总结“龙马精神”的内涵。
明确:围绕“奔放有力、优美柔顺、进取崇高、力与美的结合”等等分析即可鼓励学生表达的自由创见。
提问:阅读体会“龙马精神”表现在哪里?
明确: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五)总结 文章结构
一、采用对比手法,引出描写对象;
二、刻画马的形象;
三、赞扬马的精神——议论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