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论文-情商
心理学结业论文
题目:情商的培养
心理学结业论文
情商的培养
在研究智力与幸福感的关系后,有些人可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明显看起来脑袋聪明的人,但是生活却不尽人意,而有些人看起来智力平平,却过得很幸福。明明应该是成正比,但是事实却是智力没有绝对优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到情商的提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才得到解释。
查看情商发展史,从20世纪30年代爱德华•桑代克把“社会智能描述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到1995年心理学家兼《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它比IQ更重要》一书的出版,渐渐的情商被人们所熟知。情商也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就是说,情商是一种“软技能”,是一种了解和控制自身和他人情感的方式,有了它你就可以把握说话做事的分寸,去促成想看到的结果。
此外,为了使每个人就会知道培养情商所需的品质,并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现在的情商水平,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可供对照的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包括:
1.了解自我,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为什么情商如此重要?美国人曾开玩笑地说:“当遇到事情时,理智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大脑,能聪明地思考问题;野蛮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四肢,大脑空虚,疯狂冲动。”情商对生活的影响,由此也可见一斑。尤其对于学生,总会在生活中遇见很多问题和创伤,情商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以最佳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与他人融洽地相处,;在日后的社会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而缺乏情商不仅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样会破坏我们自身的整体性,减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减少我们通过外接正确对自己的认知,获得自我的认同。
情商的培养有利于你去做出选择,主导生活的各个领域,探索和培养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进行情商的培养呢?除了优化学校与家庭氛围,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注重教
心理学结业论文
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还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培养。
情商的培养,需要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促进和谐自我的形成。自我意识又称为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从心理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其中属于情绪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意识的三种表现形式综合成一个整体,便成为个性的基础——自我,自我使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诸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如果自我发生障碍,人就有可能失去自己肉体的实在感,或者感觉不到自己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人格障碍,积极的自我意识包含着“将要成为怎样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目标,这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学生应该学会冷静分析自我、把握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应豁达地为人处世,乐观地对待人生,学会悦纳自我,以促进自我和谐稳定的发展。便能提高情绪体验与情绪认知的能力,以提高情商,更好的实现其适应作用。
情商的培养,需要进行自我激励训练。人类的发展与创造力产生离不开心理和生理潜能的激发,而潜能的激发需要自我不断进行激励,自我激励是一种在任何时候都对自己从事的事情充满激情,不怕挫折,不自怨自艾,永远进取的自我强化意识,通过自我激励,来激发他们的热情、干劲和自信,摆脱消极影响,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情绪影响智力水平的发挥,焦虑、愤怒、沮丧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学习和日后的工作效率。所以,作为学生,应该学会通过自我赏识训练,甜柠檬和酸葡萄安慰法来进行自我激励,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健康自信的生活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情,激励自己去取得成就,将自己带入崭新的人生境界。
情商的培养,需要学会调控情绪。情绪调控是指个人能左右情绪的发生和结果,使之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这种调控过程是通过对情绪的激励和克制来实现的,激励表现为推动人为达到目的而产生积极情绪;克制则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具体的事件中实施情绪调控的激励与克制是相互联系的,正是这种相互联系与冲突促进着情绪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由于在当代学生中,压力源的广泛存在,加重着他们的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反应,而如不能很好地调控情绪则会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考试、择业等等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学生要学会进行情绪调控,通常的方法有:向亲人朋友倾诉,转移注意力,音乐放松,情绪自我宣泄,情绪归因升华等以提高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心理学结业论文 更好的发挥情商的动机作用。
情商的培养,需要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坚强意志。坚强意志的形成是学生高情商得以实现的保障,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和情绪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积极情绪可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消极情绪则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但是消极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意志力的水平,意志力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这些消极情绪所压倒,使行动半途而废,由此可见,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利于学习的消极情绪,意志坚强者能用意志力加以控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意志坚强者能控制失败时的痛苦和愤怒,能控制胜利时的狂热。因此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坚强意志是积极情绪得以保持的有效保障,有助于高情商的培养。培养坚强意志要系统的实施,确定目标、从小事做起、进一步强化、进行激励巩固、放松减压、自我升华。
由此可见,情商在成功的因素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情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还可以识别他人的情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商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使我们的智力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帮助自我树立正确的心理意识,增强心理调适合能力以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以便应对未来生活和学业上重重困难,获得被认同的幸福感。
第二篇:情商论文
论题一:
团队合作的事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小组学习
一、团队成员及成员任务的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老师布置了一个小组学习的任务,自由组队,七个人左右,任务是关于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小组成员集体讨论过一次,主要是确定案例,然后讨论相关任务分配,最终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小组成员分工:刘志强—制作、组合PPT内容;杨杰—负责团队打造与学习型组织模块、结合内容扩展思路;赵俊杰—激励模型;孙蓉—达到绩效两条路;陆晓天—猫和老鼠案例;吴飞: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部分;李立安—考核制度与报酬制度构建。
二、团队合作事例分析
(一)团队合作成功的原因分析
1、有充分清晰的团队专业化任务和分工。
这次小组学习阶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相应的也就要承担任务下的相应责任,更好的事小组成员兢兢业业,没有出现过打酱油的现象,这样要取得分工的效果那是很简单的;
2、小组成员人数适中,且没有等级制的干扰。
团队成员的人数过多,会影响内部之间的协调且容易造成不平等和搭便车的现象,学习小组不是一个等级式的组织,也就不存在等级制下的控制消耗问题,各组员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完全不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这就大大有利于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也就更容易达成效果。
3、大家相互信任,不会陷入所谓的“团队生产问题”和“囚徒困境”。在这次团队合作中,小组七个人的合作机制很简单,也没有那么较真的成员,所以这种简单的团队协作生产是不会陷入团队生产问题的,同时这种情况下,也没有预算的约束,因此,合作效果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4、团队有效地协调、合作
当然,这种有效的协调、合作是基于上面所谈的三点,有效的协调是重要的,毕竟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争斗”,有效的协调就是一个团队成果的“助产婆”。
5、团队激励 当然,这里并不存在什么财富的共享问题,成员聚在一起,本来自身就是一个有效的内心激励,不同兴趣与能力的人相会为了共同一个任务,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的事。
(二)团队成员存在的问题
1、成员之间的任务存在脱节的现象
在任务进行过程中的某些时候沟通交流缺少,导致各人的任务结构有脱节的现象,相互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这也是团队中专业化分工某些时候的固有弊端,同时也表明领导者的协调性不是非常强大。
2、成员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团队中专业化分工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各自做各自的,形成自己的一个圈子,这种完成者、专事者、执行者带来的某些弊端就是表示对外界的不关心,自我选择盲目;当然,在我们这次团队工作中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毕竟也有存在的迹象,3、成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甚清晰
一些成员优势会表现出一定程度角色的模糊,或者会轻易地踩进别人的角色领域,不过我说过我们让团队不是等级制组织,然而这种角色冒犯也确实会造成一定的认知失调,关键是要调整自己的认知。
三、自己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行为进行评价
(一)自己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我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责任,这就是专业化分工所要求的,团队成功的基础就是对团队行事规则的遵守,这里就是任务与责任,所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就是为团队做出了贡献,当然,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是以这种方式在为团队做贡献。
再有,我主动接受分享的责任,这很重要,因为这也是一个挑战,把自己团队的思想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期间,我也分享了一些个人见解与想法,很幸运的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
中肯的说,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成员都对团队的成果做出了贡献,总的说是好的,但也有少许细节的错误,对我们团队成绩的有一定负面的影响;在团队过程中,我也大多数时候是在进行着本职工作,不是说做本职工作不好,恰恰相反,我们提倡,但是我大多数时候却忘了团队工作本来就是要大破“1+1=2”这种定理,团队不是我一个人默默无闻就行,而是要充分跟其他成员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的做好了,不代表团队的也就好了,所以要积极并且善于去帮助团队成员。
论题二:
情商素质的自我评价分析
情商(EQ)又称情绪能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细想是很有道理的,从前人们都认为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通过很多跟踪调查发现,情商相比于智商要更重要。
一、情商素质的自我分析
下面从自我觉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同理心、社会性技能这五个方面作情商素质的自我分析:
1.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不仅是自己看自己的此时此刻的“状态”,更涉及一个人在其文化背景熏陶、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的结构与家人互动模式、及个人遗传特质等因素与此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更能对一个人的情绪、行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有深入与完整的了解。
我觉得自己还是蛮有自信的,自己认为有能力做的事,就一定要达到自己的预定的目标,否则绝不轻言放弃。我知道自己想做的事,以及自己能够做的事。我对自己做的事情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做事做人的准则。
2.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方式。自我调控强调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监察、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自我调控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能够从失败中、痛苦中、失意中„„尽快地走出来,能够重新振作聚集力量继续战斗,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己能够给自己一个目标,为了达到那个目标,会不断地鼓励激励自己,告诉自己能行,自己可以的,矢志不移朝目标前进。
4.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自己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当事人的感受,并会为此采取相应的对策。
5.社会性技能
社会性技能是指善于建立和管理关系网络,能够找到共同的立场和亲善的关系。
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这要是有性格决定的,性格较为内向,所以在人际交往这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尚需努力加强。
二、自身的优势环节与薄弱环节及其形成的原因
(一)优势环节
1、信心充足。做事情有充足的信心,不会有轻言放弃的心理。
2、耐心充足。做事情有充足的耐心,心里有“好事多磨”的信条。
3、信念坚定。做事情有坚定的信念,只要是认准的事情,就不会有半途而废的想法。
4、调节能力好。能够从悲伤中、失败中、失意中„„尽快走出来,尽快摆脱不良的阴影。
(二)劣势环节
1、沟通能力不足。在与人的沟通当中,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2、表达能力不足。沟通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表达不到位。
(三)原因分析
1、兴趣爱好。喜欢看那些顽强拼搏、信念坚定、充满自信等积极向上的任务的书籍,及其背后的故事。觉得很是励志。
2、性格所致。自己的性格是属于内向型的,不太善于言辞,因此沟通和表达能力上有欠缺。
三、提高情商的方法(1)控制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高兴、快乐、郁闷、烦躁的时候,这些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每天都在产生,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处理、排解。要想提高自己的EQ,我们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学会放松,运用深呼吸,幽默疗法,挑战认知都是很不错的方法。同时它也要求我们有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2)情感
它要求我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当我们有了一些内在的品质以后,人际关系会变得很和谐。比如:对人宽容、换位思考、学会关心、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沟通协调、诚信正直、善于合作、乐于吃亏、奉献精神、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进取。我们需要有团体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懂得服务他人,在人群中建立影响力,具备领导力,发展其它人的能力,冲突管理,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培养及维持我们的人脉。(3)意志
坚持自己的想法,当然前提是你的想法是对的,执着但不固执,不要半途而废,做事不能虎头蛇尾,意志能成就一个人,当然,她也能毁灭一个人。也许你航行了一生也没有到达彼岸,也许你攀登了一世也没能登上顶峰。但是能触礁的不是士,敢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奋斗了就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成功的人生。(4)耐受挫折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挫折是好是坏?取决与你。只要处理得当,挫折可能也是一种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善待人生的机会。在面对挫折、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要像是对待机遇一样对待它,挫折了可能短时间内会有损失,但是我们看的很开的,放远了看,就把这暂时的挫折当作是个长期投资吧,总会有收益的,而且收益肯定是正的,而且会很大。
文雅的举止,得体的应对,真切的关心,优雅的微笑,适度的放松,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这些都是提高情商的途径。
论题三:
沟通事件分析
一、沟通事件经过
我在广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中实习,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家族企业,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基本上都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其中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尤其是老板给我安排了他的大儿子做临时上级,而这个人主要负责公司研发工作,根本没有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他的眼里,只有技术最重要,公司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但是我认为越是这样就越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到公司的第五天我拿着自己的建议书走向了直接上级的办公室。
“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我走到经理办公桌前说。
“来来来,小沙,本来早就应该和你谈谈了,只是最近一直扎在实验室里就把这件事忘了。”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持续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雇员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按照自己事先所列的提纲开始逐条向王经理叙述。
王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公司在赢利这就说明我们公司目前实行的体制有它的合理性。”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发展,许多家族企业都是败在管理上。”
“好了,那你有具体方案吗?”
“目前还没有,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但是如果得到了您的支持,我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研究报告上。
此时的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我的建议书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事。我陷入了困惑之中,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二、沟通失败的原因
下面从沟通的目标、原则、策略等角度分析本事件中沟通失败的原因。
1、沟通目标
在本次沟通中我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沟通满足自己的成就和自我实现需要,因此更希望获得王经理的及时反馈,即使王经理不同意自己的观点也应该说明理由并肯定自己的做法和精神。而王经理则可能更希望杨瑞在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后,在不触及家族成员间利益关系的前提下针对公司的管理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这种方案有助于巩固提高自己的地位或者至少不受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本次沟通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明确对方的沟通目标,从而向对方传递了不合适的信息。如我提出的“管理对家族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公司中职责权限不清”等建议就与王经理的期望不符,而王经理则忽视了我期望获得及时反馈和认可的需求,不但没有对我的建议给予评价反而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并且强制性的很快中断了谈话,以后也没有做出任何反馈。
2、沟通原则
在本事件中沟通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沟通双方没有很好的掌握和运用沟通原则。
(1)我忽略了信息组织原则。所谓信息组织原则就是沟通双方在沟通之前应该尽可能的掌握相关的信息,在向对方传递这些信息时应尽可能的简明、清晰、具体。在本事件中我仅仅是到公司才不到一个星期的新员工,以前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因此在提建议时很容易给同事或上级一种“异想天开、脱离实际、年轻气盛”的感觉。降低或消除这种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充分的准备,使自己的建议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从而具有说服力和可执行力。但是本事件中我却仅仅凭借自己的观察和主观判断就提出了问题,而且没有针对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我忽视了正确定位原则。沟通中的定位包括:问题导向、责任导向、事实导向定位等。本事件主要是下级向上级提建议希望上级给与认可和支持。因此最好的做法是以事实为导向,先描述公司中存在的事实和问题使上级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必要性,然后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事件中的我却没有仔细描述事实,而只是给出了自己对公司管理的主观评价,而且没有拿出初步可行的方案只是做了许诺,这使王经理觉得很没有说服力而且认为我提出这些建议只是一时冲动而已。
(3)沟通双方缺乏某些沟通技能。沟通是一门艺术,说话有说话的艺术,听也有听的艺术。说话的人要引起对方的兴趣而听话的人也要及时地作出反馈鼓励对方透漏更多的信息,只有双方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了解了彼此的需要和意图,才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沟通。在本事件中我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列数公司的管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使王经理觉得这更像是一次抱怨的发泄而非建议。而王经理呢,在刚听了没几句之后就“微皱眉头”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最终以要方案为名打断了谈话。也就是说王经理根本没有给我表达观点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说王经理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3、沟通策略
沟通讲究策略。根据沟通客体、沟通内容、沟通情境的不同应该选择合适的沟通策略。在本事件中双方在沟通中由于观点的不同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属于简单冲突。在面对冲突时双方选择了各自的策略。王经理利用他的地位和权利驳回了我的建议也即采取了权力支持型的策略。而我面对王经理的回绝和权力地位的压力之下对冲突采取暂时回避的态度。也就是说双方在选择沟通策略的时候都没有作出继续沟通的努力,因此也就没有给达成一致留下余地,沟通失败在所难免。
三、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
(1)悉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眼睛不躲闪,全神贯注地用心来听;(2)勇敢讲出:坦白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想法和期望;(3)不能口出恶言: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4)对事不对人;(5)理性沟通,有情绪时避免沟通;(6)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7)要有耐心,也要有智慧;(8)学会拒绝;
四、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沟通目的:每个沟通,都会有一个目的或目标,就是想通过这次沟通达到或实现什么,其他的都是为实现这个目的服务,在沟通中也必须时刻检查是否符合这一目的
(2)沟通主体:在区分沟通主题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沟通双方的身份之外,还应该要考虑到谁是这次沟通的发起者,一般说来,沟通总是实现信息的传递,而要传递信息给对方的人就要负责将沟通保持在正确的渠道上,避免偏离。(3)沟通媒体:这里讲的沟通媒体,除了选择最恰当的交流方式,比如电话,面谈等,更主要是指采用什么介质,比如图片,文字,还有就是用什么方式,比如介绍,演示等。
(4)沟通语言: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除了要避免使用方言外,还要注意使用双方理解一致的词,在有专业词汇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专业词汇,但要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地给予解释。
第三篇:情商论文
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并为其今后走向社会铺垫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 发展 ,也就是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班主任,其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班务管理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培育民族情、亲情、同学情、师生情为基本点,有意识地使情商培养贯穿其中,净化学生心灵,凝聚学习动力,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百折不饶、理性思维、善解人意、团结协作等优秀心理品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生素质 教育 极为重要的内容,纳入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使全体同学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当代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新时期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意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培育中学生的民族精神要用先进文化构筑中学生的精神支柱,用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空间,用我国 历史 和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
二、体味父母辛劳,加深亲情意识
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美好玫瑰,对学生学习、成长和生活有难以替代的鼓舞和促进作用,感情亲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为了使同学们感受父母孕育生命的艰辛,培养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我有意识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亲情教育,让同学们知父母的苦,感父母的恩,报父母的情。一是阅读欣赏有关亲情描述的小作品,让学生认识亲情,引发共鸣。二是让学生做有心人,观察父母对他们的爱,体味亲情。妈妈早晨的催促声、风雨中送来的雨披、夜色中的守望、生病时父母的焦虑、失败时的鼓励等,这些都是亲情的体现。让学生仔细观察将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之爱,感受到人间温暖,更加珍惜生命。三是利用他们喜欢的西方节日,在父亲节、母亲节交流各自为父母做了什么,大部分同学都感到做得很少,很欠缺,从而激发感恩之心,他们将以更热烈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觉性得到明显提高。
三、引导学生交往,增进同学感情
目前,仍有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交往会耽误学习,甚至会出现早恋。其实,不管你如何压制,他们的交往依然十分活跃,与其压制不如正确引导。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通过观察,我鼓励学习成绩或生活条件有差距的同学结为帮扶对子,按学科引导男女同学成立兴趣小组,分小组对遵守纪律、各科成绩和打扫卫生情况进行打分排名。班级凝聚力明显加强,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逐步形成了“友爱、互助、勤奋、进取”的良好班风,他们为班级得到荣誉而一起欢呼雀跃,为一张小小的扣分单而一起难过。
比如,针对早恋这一敏感话题,我利用班会进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首先,我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要懂得珍惜;其次,我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让对方注意自己,必须使自己更出色;最后,我从心理和生理发育 规律 的角度,让学生明白,早恋其实是一个人早期的情感历程,处理不好会带来伤害,甚至会影响一生,要学会保护自己。宽容的态度,友好的引导,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笑声中得到教育,男女同学问的交往更加 自然、纯洁。
四、注重言传身教,加深师生友谊
“教”和“学”的成功取决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融洽。班主任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饱满的工作热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都能升华为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同时倡导学生尊敬老师,深切体会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1.班主任要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每天看见微笑的班主任,学生心中 自然 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作为班主任,我们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问好,微笑着讲道理;放学时微笑着与学生道一声再见,我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天的愉悦,可能是他(她)一生的灿烂呢?
2.班主任要协同各科老师以愉快的心情上好每堂课,让学生喜欢上课
课堂45分钟很重要,教师要尽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除了用心备好课外,老师的课堂上的教态表情也能感染学生。班主任要保证本班的纪律,让任课老师以愉快的心情与形象魅力吸引学生,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面带自信的微笑,目光真诚具有说服力,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运用亲和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恰当的肢体语言既能帮助你表意,又能为你增添魅力,再运用生动活泼的 现代 教学手段,使学生喜欢上每门课,喜欢学每门课。
3.成功的心理暗示是征服困难的必胜武器
正确面对挫折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反复必修的一门功课。心理承受力不同,面对挫折的反应也不同,有的人能将失败转变为成功之母,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自甘落后。班主任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挫折 教育 ,培养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具有积极而又现实的意义。教育学生恰如其分地看待挫折,让他们知道挫折不等于失败,挫折是成功路上的必经之路,并告诉他们该从中学到什么。引导他们暗示自己“我不怕困难,我敢于尝试失败”,帮助他们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4.以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
班主任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起调控作用。班主任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作为班主任要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5.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团队成功,我成功”的合作理念,需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塑造学生的协作意识。
总之,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情商在教学和班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努力探寻培养学生情商的途径与方法的过程中。班主任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不断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情感力量影响学生,不断 总结 与反思学生情商培养的效果,开发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情商、高技能的人才。
第四篇:心理学论文
关于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调查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和生理都会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行为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生理上的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应对心理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经济 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专业方向等8个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对学习环境不满意”“对教学质量不满意”“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及“其他”等12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列第1位,占35.6%;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找不到学习动力,分别占19.7%和13.8%;经济压力居第4位,占9.3%。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2006年同样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排在第2位,这也与我国经济飞速 发展 的国情有关。但就业压力一直处在第1位,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后果。2.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农村 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经济压力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要大,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15.3%,基本上是城市大学生经济压力(7.7%)的两倍;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学习压力占15.2%,远小于城市大学生学习压力(23.5%),这是由于农村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及城市大学生,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而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
3.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占41.7%,比男大学生就业压力(30.9%)多出10个百分点,这是由长期以来人们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偏见导致的。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已确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有时会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 理学 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
(一)与学习有关的原因
1.学习中心地位的失落。一般来说,能进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都是学习的佼佼者,无形中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期望值很高。进入大学后,由于高手云集,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的成绩平平,心里落差极大。有的学生为了找回自己在中学时曾经具有的学习优势,废寝忘食的学习,但仍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反而不能正常的学习。2.学习负担过重。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有的大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以外,还学习社会急需的课程,辅修专业的课程,再加上计算机、外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使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下去,不但学习效果不佳,而且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也会相继出现。
(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原因
1.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大学,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处世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应保持尊重、宽容的心态。但是,有些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正确的,对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行为不与认同,从而极易与同学产生矛盾,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2.缺少人际交往的技能。应该说,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交往的需要,但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或以前生活环境的影响,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技能,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不善于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参与,这使他们的交友圈子越来越窄,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每天独来独往,内心非常孤独、痛苦。
(三)与自身有关的原因
1.自卑与自尊的冲突。自卑是许多贫困生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在和城市同学的比较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以外自卑能力的不足,在物质生活上的巨大反差,而忽略了自身优点,产生自卑。同时,这些同学又很自尊,渴望通过自我学习优势的发挥来弥补不足,维护自尊。但由于环境所导致的自我评价和认知上的失调,造成了内心自卑和自尊的冲突。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有些大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人群中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但又苦于自己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家境平平,缺少特长。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让他们非常痛苦,内心冲突十分激烈。如果这种内心冲突得不到及时缓解,他们就会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抑郁的心理。
(四)与择业有关的原因
1.社会原因。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通过市场实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的转变,一方面给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缺乏实践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名气、层次不高的地方高校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求职焦虑,对前途担忧,缺乏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
2.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还没有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和训练,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及早地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并有计划逐步实施。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自我的盲目和职场竞争的激烈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不安和焦虑。
3.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中等程度,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是就业的高压力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缺少求职帮助、自我认识与定位、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其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提出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等转变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再次,提出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从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着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以求取得良好效果.三、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压力
1.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必抱怨,必须勇敢面对。
2.辩证的看待压力。压力对人既是威胁,又是挑战。当一个人正视压力,压力就会表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压力能使大学生正视自己、积累人生经验,变得更加成熟;压力可以使人发现自身潜力、看到生命价值、充满自信。
3.压力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常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即使不能完全战胜压力,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
(二)正确认识自己
1.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就是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通过有效的自我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既承认自己的价值,又能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变得成熟、自信,从而避免因过低自我评价所带来的自卑和过高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失落和抑郁。有些大学生的压力就是源于不会“认识”自己,不敢“认识”自己,不愿“认识”自己。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缺点和不足缺乏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导致在职业选择时,或过于自负,期望值高;或过于自卑、胆怯,期望值低。
2.自我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规划就是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我和外在因素,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可行性设计,并制定行动计划。一个能自觉进行自我规划并成功执行计划的大学生会表现的充实、自信,压力感较轻。但从我国大学生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在大学期间做出自我生涯规划的人还很少。
(三)积极行动
“好心情来自好行动”,这句话至少为我们应对压力提供两点启示:第一,面临困境时,积极行动;第二,要进行有效行动。实际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大多是只想不做,缺少行动。由于缺少行动,许多并不难于解决的问题又累积成新的困扰。因此,行动是摆脱压力最好的办法。但是,也应注意到,不能盲目行动,而是要进行有效行动。为了确保每一次的行动都成功,就要使行动分步进行,以部分缓解压力,增加信心,最终实现摆脱压力的目标。
(四)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在于对处于压力情境下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保护和援助,降低压力感,提供应对压力的策略。首先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时,如果能及时得到父母、朋友、同学和老师有效的安慰和鼓励,就会减少压力感,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降低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其次,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工具支持。当大学生面临压力情境时,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必要的指导,或应对压力的策略。但大学生能否获得社会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主动寻求支持。人们更愿意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人提供关心和帮助。从对我国大学生的调查来看,大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情况不容乐观。刘广姝(1998)调查发现,大学生一般并不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遇到烦恼时,只有11.02% 的人主动寻求帮助,84.4% 的人很少或偶尔寻求帮助,4.58% 的人根本不寻求帮助。所以,大学生在对待社会支持上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价值,具有主动寻求支持的意识,在困境中主动向同学、老师、朋友以及心理咨询人员求助.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 新词典[M].[2]王富荣,茅默.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 [3] 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4] 黄坚厚:《青年的心理健康》 [5]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
[6]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7]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
[8]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析 [9]姜宪明:《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 [10]曹东:大学生创业难在何处世哲学
第五篇:心理学论文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熊芳林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遇到很多前来咨询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时间、背景各异,在提供咨询支持的同时,也让自己累积了很多的体会和有了不少的感悟。综合而言,在看似安定祥和的社会背景下,情绪焦虑、心理不健康的人群还是大有人在,只是问题程度不同而已。这也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还任重道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据统计,中国的城镇化率于2013年达到51%,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自由度均超过了70%,中国全球经济总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由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点的过程中,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大量的道德缺失、价值多元和由此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如今年暑期连续发生的女大学生遇害案件,及频繁出现的砍杀幼儿及小学生事件,无一不显示在当代社会群体心理中存在一种病态心理。在上述个体“侵犯”及传染性极强的“群体心理”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此也显露出分析和寻找当前中国社会人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已十分必要。1.社会心理问题的现状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患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人口比例达7%,总数超过1亿人。其中,重性精神病已超过1600万人。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亿至3亿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焦虑和失眠分别占据心理问题榜的前3位。精神疾病以及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卫生系统最沉重的负担。抑郁症位列世界第四大疾病,中国患者约有3000万,但得到专业治疗的尚不到10%。在这些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选择自杀。
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社会状况之社会心态调查显示,经济压力大、医疗安全感低是民众反应最突出的问题。51.3%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生活问题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认为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分别是就医难、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大。此外,据调查显示,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关系是干群关系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多的人认为富人财富的积累归于外因,使人们与之社会比较时更容易产生不公平感、不公正感,怀疑富人致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成为贫富阶层冲突和矛盾的隐患。网民情绪中,愤怒的比例最高,占了超过四成(41.80%),是主导性情绪,而按情绪的“趋近—回避”理论,愤怒通常隐含着高的目标指向和行动倾向,需要小心引导和舒解。2.社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转型期引发的社会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包括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中强势成员对普通百姓的权益的侵害等。根据经验数据,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13年的0.47,目前仍在继续上升。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行业之间工资相差15倍;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加上某些有钱人收入来源的不合理,社会责任的缺失,为人处世为富不仁等,形成社会普遍的仇富心理。除了以上贫富矛盾和阶层矛盾,官民矛盾也较为突出。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行贿受贿、买官卖官,侵吞国家财产,严重损坏了官员的社会形象,致使不少人形成了无官不腐、无官不贪的极端印象。2.2 生存压力的加大
首先是房价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中至少有70%没有购买商品房的能力。过高的房价让买房由“昂贵的事”变为需要耗费一生的事,房奴的人生因此变得灰暗,安全感、幸福感由此被高昂的还贷压力压得岌岌可危。其次是就业的问题,据调查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2013年毕业生高达700万左右,2014年更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在职人员又面临岗位的竞争和失业的后怕,会产生心理失衡。此外,家庭、情感、交通、环境、人口等压力会让人产生紧张感、孤独感和焦虑感,导致个体对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并由此导致抑郁、自闭心理,严重的甚至产生暴力倾向。2.3 群体荒诞感的产生
“荒诞感”这一词在美学上指审美主体面对荒诞事物所引发的荒谬、荒唐、怪异的感受。当前转型社会中社会群体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感受无助和陌生,但是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化而又无力改变,从而形成这种内心体验和心态。众所周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获得的社会资源机会和渠道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社会收入差距拉大,从而使得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发生差异,使相当一部分人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平衡危机。这些人对现实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满,从而导致了他们迟迟融入不了这个快速变换的社会,这就造成了这些人的心理落差和攀比心里,于是一种怀旧心态出现,他们排斥这个新的制度和竞争环境,希望回到过去。其次,新媒体出现消解了传统社会价值单一化、话语霸权化的现象,人们借用互联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文化的多元选择。可是正是如此,社会整合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多样化的选择意味着社会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因此,社会群体在这样的解构消融中出现信仰危机和荒诞感,群体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都会降低。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出现迷茫和逐渐的陌生化,并逐渐丧失了对未来的希望。
2.4 诉求渠道及治疗的缺乏 社会转型引起人的心理变化,某些适应性较差的人就会对一些问题看不惯,对一些事情产生抵制情绪,这时候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给予有效的引导和疏通,强行为之就容易引发矛盾,使一些人心理失衡,出现过激行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应该有有效的诉求和解决渠道,长期的被欺压和利益受损就会对社会产生怀疑,出现对社会和生存的失望,从而引发心理危机。上述原因的存在,使人们的生存缺乏一种公平、安全、轻松感,处于公信危机、紧张焦虑、空虚迷茫状态,时间一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3.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中国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只有572家,有精神科床位132881张,注册精神科医师16383人。按此计算,中国平均精神科床位密度为每万人1.04张,平均10个精神病人才有一位精神科医生。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具有咨询师资格只有3—5万人。与美国1000人中间就有一位心理咨询师相比,差距很大。中国目前的一些学校和单位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由于缺乏心理专业人员,许多都形同虚设。中国“小康社会”十大标准中规定每千人中有一位心理咨询师,现状与此要求相距甚远。目前我国的大学心理专业主要在师范类院校里设置,每年的招生规模有限。由于社会对心理问题的不够重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扩招的机会不大。这与目前中国的心理学人才需求形成矛盾。
4.如何解决中国的社会心理问题 4.1 努力建筑公平的社会秩序
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人群之间分配性冲突会加剧,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成员当然会感到压抑和焦虑,出现涉及到所有社会阶层的严重心理问题。社会公平秩序的建立包括:人生存尊严的公平,政府执法行为的公平,就业及工作机会的公平,经济分配结构的公平,教育、医疗、生活条件的公平等等。欣慰的是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社会不公正的严重性,并且已开始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将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合理分配国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在国家总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最高人民法院也做出决定:排查清理涉及行政诉讼的上访案件并且更正错误的行政诉讼判决。在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采取严厉反腐措施,拍苍蝇打老虎的行动,正是为了扭转人民群众对政府官员已经产生的严重不信任的形象。4.2建立社会心理关怀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构
政府应该有专门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机构,关注、研究社会存在的导致人们心理不良变化的问题,提出可行的预防及解决办法。建立社会心理问题关怀及咨询机构,实现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每个社区、学校、单位建一个心理咨询室,人们有了心理问题可就近得到咨询、诉求甚至解决。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制,采用义工制或自愿的形式,对一些弱势群体进行定期的关心和帮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使其长期积而不发,形成隐患。4.3 培养更多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
一是设有心理专业的师范院校或其他院校尽可能扩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心理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政府应重视心理专业人员的就业和社会机构的岗位设置问题。二是通过社会力量培训心理咨询师及心理服务人员。三是大力扶持一些义工进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开展心理服务活动。4.4普及大众心理知识
政府及有关社会机构要积极向民众宣传心理基础知识,使人们认识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并以积极的心理及行为去面对。在人们的传统思想中,心理咨询及服务是有钱人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心理咨询及服务专业人才多了,心理咨询室及服务单位多了,心理咨询及服务实现了大众化,人们就会发现,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就像现在的头疼脑热一样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帮助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塑造完备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自我世界的前提,也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晶,同时又是个体进行各种社会行为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要素。只有具备了成熟而完备的自我意识,个体才能成功开展相应的环境活动。总结:
随着科技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心理咨询在我国已发展为一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明确职业准则的专业学科,也存在广泛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职业规划、恋爱交友、夫妻关系、亲子教育等困惑和压力时,主动寻找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以期解决心中的疑虑,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时下,咨询心理学已经逐步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极具潜力的一门学科。
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并颁布了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明确了心理咨询师职业定义、基本条件、职责。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具备完善的人格、敏锐的自我觉察和修复能力、善于接纳他人、强烈的责任心、把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就感融为一体外,个人认为还需要有一颗真挚的仁爱之心。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当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家人等出现心理困扰,但是他们又不知道、不懂得甚至是不愿意求助时,应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采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为之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解决或者缓解他人的心理困扰。虽然此不属于正式的心理咨询活动,但咨询师以生活中朋友的身份为他们提出建议的方式,会更容易对需要帮助但是又不愿意提出帮助请求的人提供帮助。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每一位咨询师都奉献出自己的专业,奉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另外,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业起步较晚,但是社会心理咨询师得缺口巨大,现有的心理咨询师更应积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为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技术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形成合力一起推动心理学、心理咨询业在我国的发展。如此,才能让我们身边每一位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得到及时的帮助,为让更多的中国人同圆中国梦,为实现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熊芳林
201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