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多媒体技术 绽放古诗词之美
巧用多媒体技术 绽放古诗词之美
大荔县洛滨中学 雷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广阔而又崭新的天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教学力量,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魅力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趣引情,感受意境美,古诗词是一种精练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读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
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把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诗人的情感。我制作课件时,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同一界面,这样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很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表现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很难体会美感。教学这首诗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梦江南》,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欣赏词中的画面:无语独倚的思妇,欲落未落的斜阳、烟波浩渺的江水„„这位愁肠百结的女子,倚楼凝眸,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只见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怎能不肠断?学生身处词的氛围之中,很自然的体会出女子的心境变化过程:由希望变失望再到绝望。接着再让学生随朗读录音朗读词作,加深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在这堂课中,学生伴随着优美的画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概括了诗歌的灵魂是情感,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古诗词教学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而且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形象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还要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旋律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指导朗读《蒹葭》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屏幕上显示一幅幅图画: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成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在思慕着伊人,但伊人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即„„这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随着音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边听到的是曲调婉转的古曲,感受到的是朦胧含蓄的情感美。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在课堂中掀起诵读的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
三、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王维《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
总之,利用多媒体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躁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古诗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而精彩。
第二篇:巧用多媒体教学___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巧用多媒体教学 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电化教育是当前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育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环境,使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逼真的表现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在国培期间通过学习和交流,积极探索教学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在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中从事学习和思考,那该多好啊!有一次,我听同行上课,他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聚精会神。这才是我认识到电教媒体的效果。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被动。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选择一些适当的时候,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以 “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荷叶圆圆》一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描写了夏天小池塘里的美丽荷叶,小伙伴们都喜欢荷叶,把荷叶当成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本文,能让学生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叶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动态的池塘荷叶,学生看到生动美丽的动画,都忍不住发出了呼喊“哇!”然后我将画面定格在一片荷叶上,让他们观察荷叶的形象,由此展开对荷叶的认识。根据荷叶的特点,学生便很容易了解小伙伴们为什么把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想自己能把荷叶当成什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在讲《草原的早晨》一课时,学生对草原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牧民赶羊出圈,牧民在草原骑马奔腾,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对羊儿的欢乐和牧民的策马奔腾感受很深,以至读书读得非常到位。教《月亮湾》一课,在讲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听一段感受大自然多么美丽的优美音乐,然后再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的美丽的景色,“同学们,看图上有清清的小河,一群群的鱼儿,绿油油的农田,这个地方美不美啊?你喜欢这个地方吗?”引导学生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愿意自主学习这篇课文。再比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我给学生听课文录音并伴有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根据录音再想象。“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你用颜料笔把它画出来好吗?”这样教学中学生非常有兴趣,也促使了他们认真自主地去学课文,即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说话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 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面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秋天》时,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四、运用电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可先把一些内容制成投影片等,再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锄禾》一文,讲解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勤劳的农民拿着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人稻田里。”让学生对此情此景,先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刚才“明于口而不明于心”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五、运用电教媒体,能演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些好的灯片及课件,在教学中运用恰当,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就了解事物是如何发展的,并不需老师费太多口舌。如《狐狸和乌鸦》,我在讲“乌鸦嘴里的肉为何会掉下来时”,出示灯片,演示一遍,学生就了解到:嘴里的肉要用牙齿咬住,一张嘴,牙齿没咬住,肉就会掉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过误,比花长时间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总之,通过“国培”学习,与教师们的交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课堂才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丰富了语文教学手段,让语文教学更生动、活泼,富有激情,让课堂更精彩。
第三篇: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刘焕伟
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处于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一定要慎用、巧用,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利用在网上找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文本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云层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学习《山市》时,我们找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无形中引领学生主动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生动描述;学习《化石吟》我用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图片、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或无法再现某些场景,而通过想象力也无法理解时,这是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形式来展现相关内容。如学习《黄河颂》这一课,我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片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展示黄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可见,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事物的动态,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还可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速思想的升华。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运用从网上下载的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探究
拓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建立了专题网站,并布置学生把在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网站上,然后在多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教室上课。课上我们利用自己搜集的网络资源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我省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并将他们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所以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巧妙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具活力。
第四篇:巧用多媒体迸发古诗教学之
巧用多媒体迸发古诗教学之“灿”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谢燕萍
内容摘要: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关键词:
声像同步 声情并茂 视听交融 动静交错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借用媒体设境,激趣引情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往往比较牵强。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领会古诗的意境,对诗的感悟自然不会十分到位。由此可见,学习古诗,关键在于再现、复原或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人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平时没有观察过江浪拍岸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天门山的山川气势,把学生带进诗人当时欣赏到的情景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运用了多媒体具有真实再现、具体可感的特点,通过荧屏去拓宽界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浩荡东流的长江之水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好像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还有那滔滔的江水声、水拍石岸隆隆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促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地达到“身临其境”。诗人在本诗中所倾注的诗情和意境就基本上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领悟到诗人所要抒发的赞美之情。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它的灵活性,如有学生需要再看的,只要用鼠标再击键,就可随时欣赏到自己所需的图象。学生可在这些图象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景和韵味,引发情感的共鸣,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就盎然而生。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能解决许多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巧用多媒体指导朗读,体会丰富情感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一诗,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上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美读,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四、妙用多媒体,启发想象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以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如教古诗《暮江吟》,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一组幻灯片。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红绿交融,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声音,让学生一边看新月当空的景色,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启发道:“诗人漫步江边,流连忘返,此时此刻景色怎样?诗人有怎样的感叹?”有的说:“太阳早已下去了,弯弯的月亮升起来了,地上的露珠在闪光,美极了。”有的说:“深秋的夜晚,露水不知不觉地洒下,直到月亮升起,月光洒向大地,才发现露珠闪烁,多么宁静多么和谐的夜晚呀!”„„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并积极地发现、自由地表达美,在营造出一幅幅美的景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告诉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的传递、变幻、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作进一步的多方面的探索。
第五篇: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已广泛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巧用为利,能提高教学效果;形式为弊,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针对其利弊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推动了教育教学目的、内容、教法、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在学习环境、教学改革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天性,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设计课件时要围绕教学目的、内容精心制作。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下面是笔者对利用多媒体教学兴利除弊的一点见解。
一、合理使用优化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以往的教法一般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而多媒体进入课堂,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有意注意时间,利用优质课件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与优化课件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课件设计得好、用得恰当,使内容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绘声绘色,通过音像剪辑和粘贴的组合,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鲜明逼真的意境中拓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可运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注意。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片段,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统计”一章时,用统计表的方法统计某校一、二、三、四、五、六各年级学生男生和女生数,学生不容易看出哪个年级的男生最多和女生最多等信息,利用课件播放出各年级男女生从各自的教室里到操场的情景,有一个声音说:“各年级男女生排队,男生一列,女生一列。”同学们自然地呈现出条形统计图的形式,然后通过技术处理把人形去掉(变男生为黄色,女生为红色),编织成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轻松地获取了知识的重点,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
二、不当使用课堂多媒体,偏离教学目的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用的现代教法之一,但是如果不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追求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方式,其目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一堂课中的所有环节和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问题也由计算机代劳,就会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的局面,此时教师就沦为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者。这和“满堂灌”的教学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会造成学生厌学的心态。
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研究。众所周知,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需要非常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而如果教师只重视多媒体教学,却忽视课堂教法研究,就会导致课堂气氛差,使得课堂教法单一无创意。再好的课件,如果没有适当的教法支持,同样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致于取得的效果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正比,使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失去了作用。
3.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师生互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又有利于学生有思考和消化知识的空间。如: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当,一味地追求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使一节课“满堂灌”。由于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图片播放较快、板书速度快,使学生根本不能深入思考和消化。这样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如果使用不当,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利。
三、兴利除弊的措施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确实很大,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者,教师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课堂效果。
1.多媒体在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之间的相连关系以及教学技术的运用是否符合每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实践证明,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精心设计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及学习效果的优秀课件。如果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反而比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显得更为充实,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那就应果断地放弃多媒体教学。
2.教师要有选择地、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新课程理念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难以理解时,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对于某些重点、难点进行板书时,教师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因为在写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内容合理地对不同的教学法进行组合,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现代化的教学需要科学的信息技术,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及完善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合理应用,兴利除弊。只有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契机。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