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

时间:2019-05-15 06:1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

第一篇: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

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

了解《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能够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

2、组织学生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体验家庭幸福

有一种情被称作天下第一情,那是天伦之情;有一种爱被誉为天下第一爱,那是父母之爱。跟我打开亲情相册,一起享受这份温馨幸福!(点击课件)

(展示一组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配音乐,画外音: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乐乐,组成幸福家庭。)

过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二、案例点击,感受法规之益

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案例点击。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1、观看第一段视频。看完请学生说一说,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

过渡:好在邻居们叫来了110,把王涛的父亲带到了派出所。一个月后法庭公开审理,并作出了判决

2、观看第二段录像。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王涛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虽然家庭是未成年人得到无尽关爱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用法律,为我们——撑起家庭的保护伞。(课件出示《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三、以案说法,了解法规知识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以案说法,首先请大家看一则新闻。

1、出示赵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件(课件)小组讨论:花季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谁的责任?假如赵某的父亲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和他说?

2、小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赵某的父母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保护好赵某,特别是父母离异后,他的父亲忙于做生意赚钱,就是老师找上门来,对赵某也是不闻不问,使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最后离家出走,流浪街头。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3、教师小结。

赵某的父母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他们究竟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呢?让我们链接有关法律法规。

4、课件出示,学习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十一、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能打孩子。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5、指名读,齐读

四、实践思辨,明确法规之力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法律法规,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我当小法官。

1、课件出示两个案例(课件),请学生当小法官理一理

(1)XX新闻网报道:成都洞子口乡一位家长因无法管教孩子,竟将他用铁链锁在家中,而记者在采访家长时,家长竟然说孩子是自己的,想怎样管教就怎样管教,没有任何不对。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

(2)有位父亲在与朋友打麻将时,因为其中一人临时离开,他就叫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代打。儿子不愿意,说作业还没做完。这位父亲就命令儿子先打麻将。儿子没办法,只好坐下来打麻将。你会怎样教育这位家长?

2、指名说,评比优秀小法官

五、联系生活,运用法规护航

在我们的身边的一些家庭中,是不是也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

1、指名交流身边的违法行为

2、我当小辩手

前不久老师遇到一位同学向老师诉苦。(播放录音)内容涉及家长偷看她的日记。家长的做法究竟有没有错?是不是违法?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环节——我当小辩手

学生间进行辩论。

3、法律咨询

究竟对与错,让我们通过法制热线咨询一下。

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六、引导小结,教师寄语

1、学生畅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受益匪浅。法制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制的蓝天是湛蓝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撑起家庭的保护伞,平安、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篇: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

教学目标:

了解《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能够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

2、组织学生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体验家庭幸福

有一种情被称作天下第一情,那是天伦之情;有一种爱被誉为天下第一爱,那是父母之爱。跟我打开亲情相册,一起享受这份温馨幸福!(点击课件)

(展示一组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配音乐,画外音: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乐乐,组成幸福家庭。)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二、案例点击,感受法规之益

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案例点击。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1、观看第一段视频。看完请学生说一说,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

过渡:好在邻居们叫来了110,把王涛的父亲带到了派出所。一个月后法庭公开审理,并作出了判决

2、观看第二段录像。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王涛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虽然家庭是未成年人得到无尽关爱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用法律,为我们——撑起家庭的保护伞。(课件出示《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三、以案说法,了解法规知识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以案说法,首先请大家看一则新闻。

1、出示赵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件(课件)小组讨论:花季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谁的责任?假如赵某的父亲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和他说?

2、小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赵某的父母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保护好赵某,特别是父母离异后,他的父亲忙于做生意赚钱,就是老师找上门来,对赵某也是不闻不问,使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最后离家出走,流浪街头。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下一页

3、教师小结。

赵某的父母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他们究竟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呢?让我们链接有关法律法规。

第三篇: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教案

《撑起家庭的保护伞》教案设计

口前镇中心校

王进 教学目标:

了解《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能够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

2、组织学生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体验家庭幸福

有一种情被称作天下第一情,那是天伦之情;有一种爱被誉为天下第一爱,那是父母之爱。跟我打开亲情相册,一起享受这份温馨幸福!(点击课件)

(展示一组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配音乐,画外音: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乐乐,组成幸福家庭。)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二、案例点击,感受法规之益

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案例点击。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1、观看第一段视频。看完请学生说一说,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

过渡:好在邻居们叫来了110,把小思泽的父亲带到了派出所。一个月后法庭公开审理,并作出了判决

2、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王涛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虽然家庭是未成年人得到无尽关爱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用法律,为我们——撑起家庭的保护伞。(课件出示《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三、以案说法,漫画欣赏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以案说法,首先请大家看一幅漫画。

1、出示小明学习下降的案件(课件)小组讨论:小明成绩下降是谁的责任?假如赵某的父亲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和他说?

2、小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赵某的父母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保护好小明,特别是他的父亲不务正业,就是老师找上门来,对赵某也是不闻不问,使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最后贪玩,成绩下降了。

3、教师小结。

小明的父亲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他们究竟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呢?让我们链接有关法律法规。(学法)

4、课件出示,学习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十一条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能打孩子。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5、指名读,齐读

四、实践思辨,明确法规之力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法律法规,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我当小法官。

1、课件出示两个案例(课件),请学生当小法官理一理

(1)XX新闻网报道:成都洞子口乡一位家长因无法管教孩子,竟将他用铁链锁在家中,而记者在采访家长时,家长竟然说孩子是自己的,想怎样管教就怎样管教,没有任何不对。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

(2)有位父亲在与朋友打麻将时,因为其中一人临时离开,他就叫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代打。儿子不愿意,说作业还没做完。这位父亲就命令儿子先打麻将。儿子没办法,只好坐下来打麻将。你会怎样教育这位家长?

2、指名说,评比优秀小法官

五、联系生活,运用法规护航

在我们的身边的一些家庭中,是不是也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

1、指名交流身边的违法行为

2、我当小辩手

前不久老师遇到一个情况,一位家长说孩子基础不好,家里经济困难,无法上学了。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环节——我当小辩手

学生间进行辩论。

3、法律咨询

究竟对与错,让我们通过法制热线咨询一下。

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六、引导小结,教师寄语

1、学生畅谈收获

2、播放歌曲

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受益匪浅。法制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制的蓝天是湛蓝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撑起家庭的保护伞,平安、健康、茁壮成长!

第四篇: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材料之家庭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材料

—— 家庭保护

我国历来重视家庭在养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的保护,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保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如何履行监护人职责、实施家庭保护作了若干规定,而要取得孩子养育的成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要熟知这些法律规定,充分认识家庭保护的责任,在抚养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依法行事。

要领之一 了解孩子的权利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即“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圈、参与权等权利”。这是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有关规定的概括。

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贯穿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字里行间,在家庭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新法增加了禁止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是对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保护;规定在作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是对未成年人参与权的保护;规定应当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保证孩子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发展权的保护等等。不仅有限制性条款,更多地是增加了指导性条款。

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家庭保护的根本。可是谈到孩子的权利,有的家长却说:“小孩子有什么权利呀?还不是得听大人的!”也有的说:“现在的孩子就够难管了,再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权利,我们当父母的怎么„玩得转‟呀!”事实上,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否自觉、是否自愿,无论能否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在客观上都对孩子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地行使与维护。

教育提示

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必要前提。父母不是单纯的对孩子生活的照料者、思想行为的教导者和控制者,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挖掘他们发展的潜能,而不是被动地做父母的附庸。在这方面,父母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领之二

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

小陈的父母在他2岁时就离婚了,法院判决他由父亲抚养,此后母亲再嫁。事实上他是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不管他,母亲也不来看他。爷爷去世后,小陈便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经常打骂他,后来把他赶出家门。小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也没有生活来源。在当地居委会和律师的帮助下,小陈把他的父母告上法庭。

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夫妻之间由于各种原因解除婚姻是夫妻双方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可以解除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有的父母在离婚后也随即放弃、削弱或扭曲了自身对孩子的养育职责,有的不直接抚养孩子就中断了与孩子的联系,有的直接抚养孩子却不让对方接触孩子,人为地制造了孩子抚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都是侵害了孩子的合法权益,是违法的;也有的父母因为外出务工、出国等原因长期不与孩子共同生活,不管孩子;有的父母忙于工作,为了孩子拼命挣钱却忽略了孩子;还有的家庭把孩子教育交给一个人负责,尤其是父亲“缺位”比较普遍;更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没有给予必要的教育等等,这都是父母履行监护人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提示

许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许对“监护人”的称谓感到陌生,其实您就是孩子的监护人。在我们国家,监护是民法中的一项制度,就是对不具有行为能力的人或不完全具有行为能力的人设立保护人。具体来说,就是父母要对未成年孩子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如果父母双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依法由其他人担任监护人;如果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特别规定“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撒手不管,依然要承担抚养孩子的费用,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父母双方的,无论是否离异、工作多忙,孩子的抚养教育都是双方的事,是父母不可推脱的法定责任。

要领之三

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实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特别强调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创造良好环境包括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学习探索的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和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家庭条件。这其中家庭成员和睦的人际环境最为重要。全国未成年犯调查表明,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的家庭关系不好的比例高出普通孩子好几倍,而家庭关系越是不好,离家出走的比例越大,频次越高。城市闲散未成年犯与父亲关系“很不好”而“经常”离家出走的占73%,与母亲关系“很不好”,“经常”离家出走的占69.6%。一方面不良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减弱,又反过来使家庭关系状况更加糟糕。这样的恶性循环对未成年人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教育提示

家庭环境宽松,家庭成员之间充满人情味,可以使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懂得爱护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家庭气氛和谐愉快,是孩子各种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最佳环境;夫妻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感情融洽,就能够在多方面进行交流,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容易充分协商,统一要求,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果夫妻冲突,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活的环境。不仅仅是外部影响,更是心灵的抚育。为孩子创造良好、和睦的环境需要父母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付出极大的努力。

要领之四

保障孩子的人身权利不受侵害

家庭中侵害孩子的人身权利主要表现为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歧视、溺婴和其他残害孩子的行为,尤其以家庭暴力行为最为普遍。对此,新法增加了“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条款。禁止家庭暴力,就是站在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立场上,对我国多少年来固有的“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观念的否定,是对父母凭借孩子对成年人在人身和经济等方面的依赖,任意伤害孩子行为的限制。

一些人认为 “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近年来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施暴致残、致死的事件屡屡发生。然而当人们痛定思痛,反思父母行为的过失之后,并没有从中警醒。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表示“从未”挨过打的有39.1%;有15%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骂,“偶尔”挨骂的高达69%,表示“从未”挨过骂的只有16%。教育提示

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尽如人意的言行,情急之下打骂孩子,或许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客观上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父母的打骂加剧了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加剧了亲子冲突,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全国未成年犯调查显示,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具有冷酷、暴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最为明显。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是,孩子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容易结交不良伙伴,并成为一半以上的孩子“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父母从保护孩子的权益以及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多学一些管教孩子的艺术,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会收到比打孩子好得多的效果。要领之五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是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基本任务。在现实中,或许没有父母不认为对孩子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些望子成才的父母总是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有的未成年的孩子未老先衰,早早地患上了“成人病”;年幼的孩子越来越多地产生了心理疾患;由于难以承受学习压力和父母的“管教”,为了摆脱学校和家庭的“束缚”,每年都有无数的孩子自杀或离家出走浪迹社会……

新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良好的品性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毒、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与学校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发展权的保护,而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忽视全面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教育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所谓“适当”就是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以孩子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他们实施教育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对父母依法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基本要求。

第五篇: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教案

法制课家庭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家庭保护保护的含义、内容、作用,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能力目标:在明确讲述家庭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对以上内容的理解。

思想觉悟目标:

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教学重点: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当前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小欣宜父母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慰了!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想想小欣宜你们算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你们有父母的呵护。

上初一的小刚的父母离异,谁也不愿承担抚养责任,小刚常在父、母两处跑来跑去,后来便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终于在别人的教唆、引诱下因偷窃而进了少管所。提问:

(1)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小刚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为什么?(2)以小刚的事例说明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结合案例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既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小刚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只要是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小刚虽有违法犯罪行为,但未满18周岁,仍属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像小刚这样的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也有其合法权益,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有利于促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小刚从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到受人教唆、引诱而偷窃犯罪,充分说明青少年因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加上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分辨是非能力差,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用专门的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二、导入新课

小刚流入社会、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父母离异,双方推卸对小刚抚养、教育的责任,使小刚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保护,可见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学习:

家庭保护(板书)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板书)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因为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家庭是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品德、理想情况形成的起点和最基本的条件。家庭保护做得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有了基本保证;家庭保护的缺失,则会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缺陷,给未成年人带来消极影响,小刚的事例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那么,什么是家庭保护呢?(2)家庭保护的含义。(板书)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板书)

抚养:是指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从物质上对未成年子女的养育和照料。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应当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承担经济责任。父母把未成年子女抚养成人,是法定的义务,子女从出生时起就获得了受父母抚养的权利。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是无条件的,是任何情况都不能避免的。即使父母离婚了,这种义务依然存在。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的负担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养父母要依法抚养养子女,继父母要依法抚养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应负担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独立生活为止。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承担这种监护任务的人叫监护人。监护制度是使那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而需要他人照顾的未成年人得到必要的照顾和良好的教养。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责任的;无上述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家庭保护中的“依法履行„„的义务及其职责,”表明家庭保护的义务和职责是法定的,必须履行的,“没商量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不履行这种义务和职责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3)家庭保护的作用。(板书)

①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虐待未成年人的现象严重存在。动辄打骂、随意体罚被一些家长认为是自己的权利。弃婴、溺婴,迫使未成年人辍学从商、从工等等都是来自家庭的侵害。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保护的作用,为消除这些来自家庭的侵害提供了法律保障。②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4)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板书)(先请学生看书,说出教材从几方面阐述了家庭保护的要求,第一方面是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

第一、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板书)

这是家庭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一条对家长的要求是:不得虐待未成年人;不得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病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板书)

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投影二)(见图片)

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家庭保护是重要的一环。但是近年来,有些家长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迫使未成年子女辍学从商、从工。辍学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消极的后果。

(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样的消极后果?学生说完,教师归纳明确以下三点)侵犯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我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俏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板书)

我国婚姻法对结婚年龄的规定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是法定的最低年龄,只有达到法定年龄并具备其他结婚条件,才能允许结婚,受到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仅就结婚年龄条件而言,尚未达到法律允许的最低结婚年龄,因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早婚必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身健康。第四、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家庭保护中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板书)

①父母和监护人要按照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从思想上、品德上关怀和帮助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培养起良好情操、兴趣、仪态、礼貌和诚实、谦虚、勤劳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②要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卖淫。这些恶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些未成年人出于好奇好玩而吸烟喝酒,也有的认为吸烟、喝酒有“派”,有男子汉风度,不懂烟中的尼古丁、酒中的酒精对人身体危害极大,是引发许多疾病以至癌症的元凶。未成年人经受不住这样的危害。

青少年喝酒不仅伤害身体,而且往往导致违法犯罪。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因打架斗殴被拘役、劳动教养或判刑的青少年中,63%与酗酒有直接关系;在流氓犯罪的青少年中,38%与酗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家长应防止未成年人喝酒。

流浪会使未成年人结交不良朋友,养成不良习惯,搞违法活动。家长更不应带着未成年人过流浪生活。

至于聚赌、吸毒、贩毒、卖淫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社会上有些犯罪分子,引诱未成年人从事这些活动,应引起青少年的高度警惕。

下载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