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大学教案-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课内容:实验十四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与性质 授课对象:化学、材化等专业本科生 实验时间:6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本实验教学的目的:
1.掌握合成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增强对Fe(III)和Fe(II)配合物性质的理解和认识。3.练习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浓缩等操作。
4.了解简单盐与配合物的区别,能通过实验区分配合物的内外界。
二、教学意义
本实验基本操作较多,实验内容涉及较多的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包含沉淀溶解、配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草酸电离诸平衡。是对学生进行无机化学理论和实验的综合训练,可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Fe(II)的氧化及注意事项,包括反应温度控制、滴加速度等因素; 2.Fe(III)草酸配合物的合成,包括草酸与草酸钾的比例,沉淀的形成等; 3.配合物组成的定性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
Fe(II)的氧化与Fe(III)配合物的形成。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以多媒体课件结合现场操作演示为主;学生实验,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六、讲授内容
(一)回顾与检查
① 总结上次实验的不足之处和应该注意的事项。② 通过提问,检查实验预习效果;
(二)合成方法介绍
① 氧化—沉淀—配位法;
② 沉淀—氧化—配位法;
(三)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① 光敏性; ② 内外界鉴定;
七、讲授方法
(一)实验十五、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预习检验
通过预习思考题的提问,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
二、实验方法介绍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操作演示介绍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不同制备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讲解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验操作的指导过程中。
三、实验指导
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内容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各项实验操作,并随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实验进行完毕后,要求大家将实验记录本交教师审阅,实验记录经教师签字认可后再整理清洗好自己所用的实验仪器。使之保持使用前的状态,并将自己的实验桌面清扫干净,然后离开实验室。
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学生按合成实验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写完实验报告后由课代表集中交实验指导老师。
四、本实验的具体内容
(一)氧化—沉淀—配位法合成三草酸合铁(III)酸钾操作要点
① 硫酸亚铁铵的氧化要完全,反应温度应控制在40度左右,既能保证氧化速度,又可防止过氧化氢的过度分解。(复习固体物的溶解与加热操作)
② 氢氧化铁的沉淀要完全,加热煮沸的目的在于使胶体状沉淀转化为易于过滤、洗涤的沉淀。(复习沉淀的洗涤与过滤操作)
③ 加草酸与氢氧化钾混合物溶解氢氧化铁时,应以饱和草酸和氢氧化钾为宜,且反应加热温度应控制在75-80度。(复习溶液的浓缩与结晶操作,抽滤操作)
④ 配合物的光敏试验(复习溶液的配制操作)
⑤ 配合物内外界的确定;
(二)沉淀—氧化—配位法合成三草酸合铁(III)酸钾操作要点
① 草酸亚铁沉淀制备操作,溶解硫酸亚铁铵时,应先加少量硫酸,防止其水解。(复习沉淀的生成、洗涤与过滤操作)
② 草酸亚铁的氧化,也应控制在40度左右。加入的草酸钾也应为饱和溶液。③ 配合物的合成,升温至75度左右,补加草酸溶解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控制终点pH为3-3.5左右,过滤、冷却,加入无水乙醇结晶。(复习过滤操作)
④ 光敏试验与内外界确定
八、时间分配
本次课程讲解过程用时 50 分钟,分配如下:
① 实验要求20 分钟。② 基本操作演示30分钟。
第二篇: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
[实验名称]
醇、酚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
醇羟基和酚羟基在化学性质上不同 [教学难点]
性质试验中苯酚硝化实验 [教学方法]
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 【实验目的】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讲述] 【实验步骤】 1.醇的性质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1 mL水,然后分别滴加甲醇、乙醇、丁醇和辛醇各5滴,振摇并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入5滴样品,观察之,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 mL无水乙醇(不要使用一般乙醇!),然后将表面新鲜的金属钠1小粒(尽可能小一点!)投入试管中,观察现象,有什么气体放出?怎样检验?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1],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滴加酚酞指示剂,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3)醇和Lucas试剂[2]的作用
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 mL 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每个试管中各加入2 mL Lucas试剂,立即用塞子将管口塞住,充分震荡后静置,温度最好保持在26~27℃,注意最初5分钟及1小时后混合物的变化,记录混合物变混浊和出现分层的时间。
(4)醇的氧化
将盛有1 mL乙醇的试管中滴加1% KMnO4溶液2滴,充分振荡后将试管置于水浴中微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式。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5)多元醇与氢氧化铜的作用
用2 mL5%氢氧化钠及5滴10%硫酸铜溶液,配置成新鲜的氢氧化铜,然后一分为二,取5滴多元醇样品滴入新鲜的氢氧化铜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样品:乙二醇和甘油 2.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水溶液1 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 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将上述苯酚饱和水溶液一分为二,一份作空白对照,与另一份中逐滴滴入5%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呈清亮为止,写出有关反应式。
(2)苯酚与溴水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1滴,用水稀释至2 mL,倒出2/3后,再加入10 mL水,往其中逐滴滴入饱和溴水,当溶液中开始析出的白色沉淀转变为淡黄色时,即停止滴加,然后将混合物煮沸1~2分钟,以除去过量的溴、冷却后又有沉淀析出,再在此混合物中滴入1% KI溶液数滴及1 mL苯,用力振荡,沉淀溶于苯中,析出的碘使苯层呈紫色[3],观察现象如何?
(3)苯酚的氧化
取苯酚的饱和水溶液1 mL置于试管中,加5%碳酸钠2~3滴及5%高锰酸钾溶液0.5 mL,随加振荡,观察现象。
(4)苯酚与FeCl3作用
取苯酚的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1滴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
[讲述]【注释】
1.该反应需要使用干燥的试管,故而可以安排为第一个实验。如果反应停止后溶液中仍有残余的钠,应该先用镊子将钠取出放在酒精中破坏,然后加水。否则,金属钠遇水,反应剧烈,不但影响实验结果,而且不安全。
2.此试剂可用于醇的鉴别,要用干燥的试管,可以先做。含六个碳以下的低级醇均溶于Lucas试剂,作用后生成不溶性的氯代烷,使反应出现混浊,静置后分层明显。
3.苯酚与溴水作用,生成微溶于水的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滴加过量溴水,则白色的三溴苯酚转化为淡黄色的难溶于水的四溴化物。该四溴化物易溶于苯,它能氧化氢碘酸,本身又被还原成三溴苯酚。
4.酚类或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大多数能与FeCl3发生各种特有的颜色反应。产生颜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成了电离度很大的酚铁盐。加入酸、酒精或过量的FeCl3溶液,均能减少酚铁盐的电离度,有颜色的阴离子浓度也就相应降低,反应液的颜色就将褪去。
FeCl3+6C6H5OH[Fe(OC6H5)6]3- + 6H+ + 3Cl-
第三篇:济南大学校徽
说明: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济南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第四篇:济南大学专业课
济南大学专业课程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专业包括两个方向(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要求、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计、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化学品工艺学、分离工程等。
土木建筑
画法几何建筑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房屋建筑学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测量 土力学 结构力学(1)、(2)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计价与计量构
砌体结构 建筑钢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建筑结构抗震 基础工程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数控技术测试技术 机电传动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学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工程制图控制工程基础I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液压传动工程制图基础画法几何计算机辅助绘图
材料工程系
材料工程系专业建设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良好的文化修养、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材料领域的生产、科研、设计、经营和教学等工作,也可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材料性能评价、产品质量检测等技术工作和相关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学习无机材料的制备原理、制造工艺、工艺设备以及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生产、科研、设计、经营和教学等领域的基本技能,接受无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生产、科研、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从事材料生产、科研、设计、教学、经营、新材料研发、推广应用、材料性能评价、产品质量检测等技术工作和相关职业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无机材料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制备的原理及工艺基础,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机、电、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无机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专业知识。具有正确选用材料、设备并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初步能力。具有产品的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能力。具有工程优化设计的初步能力。
第五篇: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1.包心鉴,现任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2.江奔东,现任济南大学历史与产业学院院长,兼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部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学科组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郑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专职研究员。
4.王孝红,男,1963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副导师,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水泥技术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山东冶金》杂志编委,清华大学国内教材编委会编委。
5.邱立平,男,1968年生,山东高密人,工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合作指导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
6.孔祥正,男,泰山学者特评教授,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7.张书香,济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首批资助的高校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济南市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复合材料常务理事、《山东化工》等杂志的编委等。
8.张昭良,现任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编委,资源与环境领域863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山东省清洁生产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评审专家,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担任2009年 “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主席和2010年“第六届国际环境催化大会”分会主席。担任Journal of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专家。
9.孙中溪,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瑞典 Lule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获 Docent(博导)资格,中科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作为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受聘于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吴柳明,女,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瑞典 Lule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获博导(Docent)资格。
11张以河,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863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12.马汝建,现任济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获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兼任济南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省力学学会理事、《船海工程》杂志特约编委。
13.王强,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锻压设备委员会委员、《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杂志编委、日本塑性加工学会JSTP会员。
14.程新,济南大学校长,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硅酸盐通报》、《建筑材料学报》、《水泥》、《混凝土世界》、《中国粉体技术》等期刊编委
15.耿浩然,现任济南大学结构材料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机械工业学会理事、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济南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中国行业科学研究会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16.刘福田,现任济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
17.刘宗明,济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
18.周宗辉,济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硅酸盐学会会员。
19,芦令超,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武汉理工大学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水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硅酸盐学会理事,山东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建设科技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副主任。
20,范跃进,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山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外经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21,孙国茂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2.张承芬,原济南大学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3.林丰勋,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济南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4.杨波,济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
25.陈月辉,济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和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会员,A member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n Soft Computing。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济南)2007-2008主席。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s编委和《济南大学学报》编委。近几年先后担任40个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程序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
26.荣海钦,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26.韩金祥,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1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卫生部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兼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山东保健科技协会理事长、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Intractable & Rare Diseases Research》杂志联合主编、《罕少见病杂志》主编、《中国辐射卫生》主编、《国际肿瘤学杂志》主编、《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委等。
27.张福仁,男,1963年9月生,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是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兼任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山东省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性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主编等职。
28.姜国胜,医学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社会任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血液病学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理事长、山东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秘书长、山东省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山东省毒理
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29.赵跃然,医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药卫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临床细胞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
30.张伟,济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山东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济南绿色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成员,济南市委专家智库成员,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研究员。同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
31.杜斌,济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保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建设科技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环保产业研发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等。
32.魏琴,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济南市拔尖人才,分析化学学科点负责人,山东省“十二五”化学传感分析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为中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特聘教授;济南市供排水中心环境质量检测的技术顾问;济南市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特聘专家。
33.卢欣生,男,1961年3月生,籍贯陕西,现任济南大学金融学学科带头人,金融学博士(PhD,Monash University),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34.吴吉春,男,汉族,1968年生于江西上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济南大学双聘教授,南京大学水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研究中心副主任。
35.蔡先金,男,1965年生,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月任济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为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美国剑桥学院兼职教授,加拿大英桥大学客座教授,临沂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36.王志,男,济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济南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高级会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
37.张昌文,男,工学博士,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3项。
38.马义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2012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拉筹伯(La
Trobe)大学土壤化学专业。先后在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澳大利亚DEBCO集团公司(Debco Pty Ltd),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The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任研究科学家,在所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EI源刊论文60余篇,并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顶级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
39.曹丙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教授),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截止到2012年6月,应Weily等出版社邀请,为相关英文专著撰稿5章,已在Adv.Mater.、Chem.Comm.、Appl.Phys.Lett.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杂志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30余篇,已被它引1500余次,H(Hirsch)指数23,获授权专利3项。2006年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10年曾获国际材联颁发的“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奖”,2012年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提名奖)。2010年曾任IEEE亚洲年会氧化锌材料分会主席。部分研究结果已被写入《欧洲光子学与纳米科技路线图》或相关综述文献,并得到了许多学术机构的积极评价。
40.陈岱云,济南大学社工系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学常务理事,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济南市拔尖技术人才,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