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系统互联与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系统互联与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从TCP/IP基本概念讲起,讨论了主要协议和机构,讲解了TCP/IP的各种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讲解网络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强调原理,概念准确,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新颖,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又要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包括各种组网技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培养目标
掌握TCP/IP基本概念,主要协议和各种应用,在此基础上网络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各种组网技术(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整个教学安排分为参加面授导学,学生自学、网上讨论、作业等部分,面授导学共安排四次每次两小时。作业按教材的章节布置。
(四)课程内容简介
1熟悉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各层协议。
2理解和掌握TCP/IP网络的地址、域名、路由和协议的机理,学会运用软件工程方法来描述和开发网络协议。熟悉掌握因特网应用协议和应用系统的原理、开发和操作方法。4 网络工程招标、投标,各种网络设备选型,综合布线系统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1《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 第一卷》Douglas E.Comer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工程》林全新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教材:1 《TCP/IP权威教程》 Adolfo Rodriguez 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TCP/IP详解 卷1:协议》 W.Richard Stevens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六)教学进度:
第一次面授导学
面授内容 教材第1—8章 第11章 第二次面授导学
面授内容 教材第9章 教材第12 13章 教材第24--28章 第三次面授导学
面授内容 教材《计算机网络工程》 第四次面授导学 进行考前辅导;
(七)作业及考试
作业拟用浏览器界面提交,教师通过浏览器界面浏览作业(程序)网上批改。
考试总评成绩的计算:作业20%、考勤10%、考试70%.
第二篇: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教学大纲
分院院长: 崔秋华 执笔人: 陈亮 分院名称: 高职学院 编写日期: 2011 课程编码: 1208029 课程中文名称: 网络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 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3.5学分 总学时: 48学时(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
基本教材: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第二版,陈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参考书:【1】《网络安全标准教程》,穆振东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
【2】《防火墙技术标准教程》,曾琼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已经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少有一个网络独立存在的情况,即使在一个单位内部也是若干个网络(网段)的互联。因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掌握广域网技术的主要标准,如帧中继、综合业务数字网,异步传输方式,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局域网,广域网的应用,了解ATM、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以及Web技术等相关知识,能较好地学会网络的基本应用及维护方法。初步掌握规划与管理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包括网络技术的选择,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的配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织实施,以及网络安全与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规划、构筑和管理中小型网络系统、尤其是Intranet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2.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基础; 3.掌握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4.掌握网络需求分析;
5.掌握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机房设计; 6.掌握配置路由器; 7.掌握企业网设计; 8.掌握网络安全设计;
9.了解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工程设计概论(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和安全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信息安全等级和标准,以及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我国信息安全形势和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
2、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3、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
4、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5、信息安全等级与标准
6、信息安全法规
7、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黑客与攻击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和防范方法,包括: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技术。
了解:了解黑客的攻击技术,能够根据攻击的手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黑客攻击与信息安全的关系。2.重点和难点
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黑客概述;
2、网络扫描;
3、网络监听;
4、WEB欺骗;
5、IP地址欺骗;
6、缓冲区溢出;
7、拒绝服务攻击;
8、木马;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分类。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3、计算机病毒原理;
4、计算机网络病毒;
5、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
第四章 信息加密与鉴别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信息加密基础,包括传统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了解:密钥的管理与交换、报文鉴别技术和身份认证。2.重点和难点
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数字签名。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信息加密的发展和数据加密模型
2、传统加密技术
3、对称加密技术
4、非对称加密技术
5、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6、数字签名
7、报文鉴别技术
8、身份认证
9、密钥管理和交换
第五章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防火墙的功能、类型、主要技术以及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设计,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结构和分析方法。
了解:防火墙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防火墙的概念和功能
2、防火墙的类型。主要技术和常见的体系结构
3、防火墙的设计
4、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5、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6、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安全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2.重点和难点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基于任务的角色控制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2.自主访问控制 3.强制访问控制
4.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6.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7.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第七章 Web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Web的安全问题,包括Web服务器存在的漏洞、Web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以及Web客户端存在的问题。
了解:Internet的脆弱性,脚本语言的安全性 2.重点和难点
Web服务器的安全和Web客户端的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Internet的脆弱性
2、Web的安全问题
3、Web服务器的安全
4、Web客户端的安全
5、CGI的安全性
6、ASP.NET的安全性
第八章 数据数据库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安全的概念、数据完整性、容错与冗余技术和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特性 2.重点和难点
数据安全和数据库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
2、容错与冗余技术
3、备份与恢复技术
4、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
5、数据库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7、数据库安全系统特性
第九章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电子商务安全工程以及电子政务安全工程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评价标准和框架 2.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3.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
2、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制、策略建设
3、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需求、体系结构和安全措施
4、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习题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
2、参考其他教材或同类书目加深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的技术。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成绩为平时考核和基本考核两大环节。平时考核包括课程作业、测验、出勤情况等多个环节,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取笔试的方式,要求考试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还能检验学生的能力,占总成绩的70%。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详细教学大纲
……………………………………………………………………装……订……线…………………………………………………………………………………………………………… 《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工程 英语名称: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 013016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 4学分,64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从规划、选型、施工、测试到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典型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和接入技术,学会基本网络设备 HUB、交换器、路由器、服务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参与计算机网络工程作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网络系统集成体系框架(2学时)
1、讲授内容:
网络系统集成的社会需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涵盖内容;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网络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系统集成的社会需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涵盖内容。理解:网络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掌握: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
3、教学重点: 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
4、难点:
网络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
1、讲授内容:
本章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已作为重点讲述,属于复习不作为考试重点。
2、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
3、教学重点: 基本的网络协议。
4、难点: TCP/IP 协议。
第三章:高速局域网(2学时)
1、讲授内容:
掌握各种局域网的特点,尤其是以太网的工作机理;掌握高速局域网的发展背景以及相关技术; 领会虚拟局域网的特点及应用。
2、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各种局域网的特点,尤其是以太网的工作机理;高速局域网的发展背景以及相关技术; 虚拟局域网的特点及应用。
3、教学重点:
各种局域网的特点,尤其是以太网的工作机理。
4、难点:
虚拟局域网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章:网络互连产品(2学时)
1、讲授内容:
网络互连存在着层次问题;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互连存在着层次问题。理解:
掌握: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3、教学重点:
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4、难点:
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第五章:广域网(2学时)
1、讲授内容:
了解各种广域网的交换技术以及能为用户提供的业务。(重点)(难点)
2、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广域网的交换技术以及能为用户提供的业务。理解: 掌握:
3、教学重点:
各种广域网的交换技术以及能为用户提供的业务。
4、难点:
第六章:网络接入技术(2学时)
1、讲授内容:
各种接入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
2、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各种接入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
3、教学重点:
各种接入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
4、难点:
各种接入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
第七章:综合布线系统(2学时)
1、讲授内容: 网络综合布线的必要性以及综合布线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极布线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极布线方法。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必要性以及综合布线的标准。
3、教学重点:
网络综合布线的必要性以及综合布线的标准。
4、难点:
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极布线方法。
第八章:网络安全与管理(2学时)
1、讲授内容:
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必要性;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网络管理的有关协议及平台。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必要性;网络管理的有关协议及平台。理解:
掌握: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
3、教学重点:
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
4、难点:
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
第九章:智能大厦网络系统(2学时)
1、讲授内容:
智能大厦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即楼层局域网的技术方案。
2、教学要求:
了解:智能大厦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即楼层局域网的技术方案。理解: 掌握:
3、教学重点:
智能大厦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即楼层局域网的技术方案。
4、难点:
智能大厦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即楼层局域网的技术方案。第十章:网络接入技术(2学时)
1、讲授内容:
园区网组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部分实用技术一些相关技术的集成。
2、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园区网组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部分实用技术一些相关技术的集成。
3、教学重点:
园区网组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部分实用技术一些相关技术的集成。
4、难点:
园区网组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部分实用技术一些相关技术的集成。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基本概念讲述清晰的情况下,多让学生作练习,上机实验是本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条件的应该安排每周2学时的上机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讲解相关技术时应注意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状况做相应的调整。
2、教学手段 上机演示。
3、教学辅助资料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作业
2、答疑和质疑
(三)考核方式
考试,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先修课: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网络工程》林全新、周围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书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上、下册
第四篇:《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0
二、课程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分析、系统分析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设计一些适合要求的信号与信息系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子信息领域中诸如管理与维护、开发与设计等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灵活性与广阔性,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课程,应能熟练运用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积分、级数、复变函数等数学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程时,应深刻理解和牢记信息、信号及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性质,牢固地掌握信号分析、系统分析的各种基本方法。
1.深刻理解信号的描述方法,各种信号的定义,掌握信号在时域内的各种运算、变换方法,能熟练地直接计算信号的卷积。
2.深刻理解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牢记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牢记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的性质,掌握部分分式展开法,能熟练地计算傅立叶正反变换、拉氏正反变换和Z正反变换。
3.了解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系统性质及确定方法,掌握系统响应的时域和变换域计算方法,理解和判别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与稳定性,能熟练作出系统的框图。
三、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目的及要求,课程的主要参考书,信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
信号与系统 本章介绍信号的表示及常用的典型信号,如指数、正弦、单位阶跃和单位冲激信号;信号独立变量的某些变换(如时移和尺度变换等),系统的基本性质。重点是信号的描述,系统的基本性质,单位阶跃和单位冲激信号的定义及特点。
1.0 引言
1.1 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 1.2 自变量的变换 1.3 指数与正弦信号
1.4 单位冲激与单位阶跃信号 1.5 连续与离散时间系统 1.6基本系统性质 第2章 线性时不变系统
本章讲述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卷积和定义及计算,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卷积积分定义及计算;讲述冲激响应概念;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系统的微分、差分方程表示。重点是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卷积和定义及计算,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卷积积分定义及计算。
2.0 引言
2.1 离散时间LTI系统:卷积和 2.2连续时间LTI系统:卷积积分 2.3 LTI系统的性质
2.4 用微分和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LTI系统 2.5 奇异函数
第3章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
本章介绍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及其性质,LTI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响应,输入周期信号时系统的响应,介绍了频率选择性滤波的概念。重点是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表示及其性质。
3.0 引言 3.1 历史回顾
3.2 LTI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响应 3.3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 3.4傅立叶级数的收敛 3.5 傅立叶级数的性质
3.6离散时间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表示 3.7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性质 3.8傅立叶级数与LTI系统 3.9 滤波
第4章
连续时间傅立叶变换
本章讨论连续时间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傅立叶变换与傅立叶级数的关系,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以及从频域来表征和分析LTI系统。重点是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4.0 引言
4.1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4.2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4卷积性质 4.5乘积性质
4.6由线性常系数方程表征的系统 第5章
拉普拉斯变换
本章介绍拉普拉斯变换变换定义,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拉普拉斯变换收敛域,LT性质,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计算反变换,利用LT变换分析与表征LTI系统的系统函数及应用,以及系统的级联型、并联型和直接型方框图表示的构成等。重点是LT变换定义及其性质,LT反变换的计算,LT变换分析与表征LTI系统,及系统方框图表示。
5.0 引言
5.1拉普拉斯变换 5.2拉普拉斯变换收敛域
5.3拉普拉斯变换性质
5.4 由零极点图对FT进行几何求值 5.5 拉普拉斯反变换
5.6 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和表征LTI系统 5.7系统函数的代数属性与方框图表示 第6章
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
本章讨论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以及从频域来表征和分析DLTI系统。重点是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典型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6.0 引言
6.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6.2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6.3卷积及乘积性质
6.4由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表征的系统 第7章Z变换
本章介绍Z变换定义,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Z变换收敛域,Z变换性质,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计算反变换,利用Z变换分析与表征LTI系统的系统函数及应用,以及系统的级联型、并联型和直接型方框图表示的构成等。重点是Z变换定义及其性质,Z反变换的计算,Z变换分析与表征LTI系统,及系统方框图表示。
7.0 引言
7.1 Z变换
7.2 Z变换的收敛域
7.3 Z变换性质
7.4由零极点图对FT进行几何求值 7.5 Z反变换
7.6 用Z变换分析与表征LTI系统 7.7系统函数的代数属性与方框图表示
四、教材
《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五、主要参考资料
1.信息信号与系统,陈元亨,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Signals and System(Second Edition),A.V.Oppenheim, A.S.Willsky with S.H.Nawab.Prentice-hall,1997 ;
3.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郑君里、应启衍、杨为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信号与线性分析(第三版),吴大正,杨林耀,张永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离散时间信号分析和处理,应启衍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六、成绩评定
本课程评定原则为 1.平时成绩 10%~20% 2.期中成绩 15%~25% 3.期末成绩 60%~70%
第五篇:《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
分:3
参考学时:5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等 大纲执笔人:
课程负责人:魏殿杰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法有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初步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何对系统在时域或变换域中求解,并对结果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1. 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法有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2. 掌握时域及变换域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各模型之间的关系。3. 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方法,并理解信号频谱的物理含义。4. 掌握连续、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时域及变换域的求解方法。5.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在通信及控制方面的应用。6. 通过MATLAB仿真使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信号与系统
介绍信号及系统的基本概念。§2 连续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的特点、表示方法及常用的基本信号。§3 离散时间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的特点、表示方法及常用的基本信号。§4 系统举例
不同领域中系统的例子,使对系统有一广泛意义上的理解。§5 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连续、离散系统,线性、非线性系统,时变、非时变系统的分类及基本判断方法。第二章 系统的微分、差分方程描述
§1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及基本求解方法。§2 系统模型的建立
举例说明通过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3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及基本求解方法。§4 微分方程的离散化
通过离散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第三章 系统的卷积模型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卷积描述
通过离散系统导出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卷积表达式,零输入零状态响应的概念。§2 离散时间信号的卷积
离散时间信号卷积的计算方法---解析法及图解法。§3 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卷积描述 导出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卷积表达式。§4 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解析法及图解法。连续时间信号卷积的计算方法。第四章 Fourier 级数及Fourier 变换
§1 信号的频率分量
不同频率分量叠加后的信号,了解信号的频率分量的概念。§2 周期信号的Fourier 级数表示
周期信号分解为基波及各次谐波的方法。§3 Fourier 变换
Fourier 变换的引出、计算方法及物理含义。§4 Fourier 变换的性质 Fourier 变换的性质及证明。§5 广义Fourier 变换
利用冲激函数及各阶导数表示不可积信号的Fourier 变换,如阶跃信号U(t)第五章 系统的频域分析
§1 正弦信号输入时系统的响应
通过特殊的正弦信号激励,求解系统的响应。§2 周期信号输入时系统的响应
将周期信号展开成Fourier级数的形式,求解个正弦信号激励的响应,得到周期信号输入时系统的响应。§3 任意信号输入时系统的响应
利用Fourier变换,在频域求解系统的响应,与在时域求解系统的响应相比较。§4 理想滤波器
介绍理想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5 采样定理
在频域推导采样定理,介绍采样定理的应用及由采样值恢复原始信号的条件及方法。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1 序列的Fourier 变换
序列Fourier 变换DTFT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离散Fourier 变换
离散Fourier 变换DFT的引出及计算方法,与DTFT之间的关系,DFT的物理含义。§3 离散Fourier 变换的性质
离散Fourier 变换的性质及证明,圆周移位的方法及由来。§4 利用DTFT和DFT分析系统
利用DTFT和DFT,求解任意输入情况下系统的响应。§5 FFT算法
分析DFT算法的特点,介绍时域抽取的FFT算法。第七章 Laplace变换及系统传递函数描述
§1 信号的Laplace变换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Fourier 变换的局限性,信号的Laplace变换的引出、定义及计算方法。§2 Laplace变换的性质 Fourier 变换的性质及证明。§3 Laplace反变换
有理分式的部分分式展开的方法,各种特殊形式的Laplace反变换及Laplace反变换的计算方法。
§4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Laplace变换 通过Laplace变换,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H(s),同时得到系统响应(零输入零状态响应)的象函数。
第八章 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 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传递函数H(s)或冲激响应h(t)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和临界稳定)。§2 正弦及任意输入时系统的响应
利用Laplace变换在S域求解系统的全响应,并与时域求解方法相比较。§3 频率传递函数
频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利用渐近线画出系统的Bode图。第九章 Z变换及Z域分析
§1 离散信号的Z变换
离散信号的Z变换的定义及求解方法。§2 Z变换的性质 Z变换的性质及证明。§3 Z反变换
有理分式的部分分式展开的方法,各种特殊形式的Z反变换及Z反变换的计算方法 §4 传递函数及Z域分析
利用Z变换,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H(z),在Z域求解系统的全响应,并与时域求解方法相比较。
§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传递函数H(z)或冲激响应h[n]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和临界稳定)。
四、学时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学时 学时
五、参考文献
教材:
Edward W.Kamen
Bonnie S.Heck
Fundamentals of Signals and Systems(Using the Web and MATLAB)Second Edition.科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
1. 郑君里 等.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自00、01级,信号与系统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同时一个班用多媒体教学,两个班用传统教学。双语主要形式;课堂版书、教材、作业、考试等全部用英语。讲授用汉语。与全部汉语教学比较:
1、教材内容精炼,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
2、提高了学生外文阅读能力。
3、提高了学生理解、专业外文文献和通过外文资料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4、提高了英文书写、记录、表达能力。通过两级学生的教学及考试,试题难度、成绩分布合理,达到了双语教学目的。6 主要存在问题是:作业批改工作量大,上机做作业有客观困难。
魏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