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暗示教学法
第二章 保加利亚:卢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思想
格奥尔基(乔治)·卢扎诺夫(Georgi Lozanov)是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所创。他根据心理学的无意识原理,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技能原理,哲学的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受印度瑜伽功的影响而提出暗示教学思想并开始暗示教学实验。
一、发展阶段
(一)成人教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暗示教学小组,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初步实验,并进行理论研究。
(二)普通教育阶段
70年代,在普通教育(小学)中推广实验阶段,扩大到全国。
(三)国际影响阶段
1971年,国际会议召开(保加利亚瓦尔那);1976,国际学术会议(美国洛杉矶);80年代引入中国:暗示教学;情境教学。
二、含义
(一)暗示
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隐喻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
(二)暗示教学 所谓“暗示教学”,就是对环(情)境作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想象、联系和音乐、戏剧等各种方法,营造充满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氛围),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以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简单说,就是:
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习进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教学方法。”
三、原理(依据)
(一)心理学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向统一原理、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统一原理。
(二)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分工协调活动原理。
(三)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
(四)哲学的整体性原理
(五)精神治疗学理论。
四、原则
(一)愉快而不紧张原则(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习。在暗示教学中,愉快情绪不是来自要求学生掌握繁多的知识,而是来自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愿望。因此要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紧张、恐惧等感觉和情绪。
(二)有意识无意识统一原则
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它无意识活动的影响”。只有当有意识与无意识和谐统一时,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卢扎诺夫认为,如果教学过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不顾及感情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最终只能造成理智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加剧彼此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师生相互暗示(尊重信任)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
(四)多种暗示综合作用原则
暗示手段包括:音乐、艺术(戏剧、舞蹈、电影)、情境、游戏、节拍(韵律)、声调、前卫(崇拜心理、明星效应)
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多种刺激共同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效果很好。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受到暗示的教学环境
(二)呈现新的教学材料,教师借助手势、表情介绍要教学的内容
(三)教师在优美的音乐中,和着音乐的节奏,带着生动的表情和情感朗读课文,学生看着课文,可以模仿;
(四)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听教师的配乐朗诵,这样可以产生有意和无意的认识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不知不觉地记忆所学的材料了。
六、应用策略
(一)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化。
这里讲的权威(authority)是指某些人物、观念或教材,经过时间考验后取得人们尊重、崇敬的信任感。运用这种权威的影响力,使人能乐于受教,易于接受暗示,增强学习能力。教师的权威无疑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关心爱护,平等相待;不仅专业知识精深,且知识结构广博;不仅要动作技术优美娴熟,还要具有健美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特征。在使用权威这一技术时还应注意,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权威的作用不能太明显,因为当学生不知道教师使用的技术时,反暗示防线更容易被突破。
(二)稚化技术。
稚化(infantilization)这一技术针对成人教学而言。稚化并非消除或弱化成人的生活体验和智力,而是使成人在学习中利用儿童的某些特点,如自发性、自信、好奇心、记忆能力。稚化技术能够帮助(高年级)学生消除暗示,即将他们从过去受到限制的、不利的暗示中解脱出来。比如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可能因某种来自成年人的观念而束缚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对于在众人面前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表现出明显的畏怯、退缩或矜持,这一点在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而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则没有这样的压力或有意识的努力,意识的被动和身体的放松状态使得体育教学更容易进行。因此,通过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达到稚化,对于引发轻松的学习气氛,消除压力和恐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双重交流。
双重交流(double-planeness)指来自环境的无意识刺激(如教室的装饰)和教师的教学特色(表情、手势等)对学生无意识心理的刺激。这些边缘刺激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暗示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布置,同时教师应保持愉快、热情、自豪、饱满的精神状态。此外,在运用双重交流技术时,教师还应经常性地向学生渗透高期望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效应,激发学习的自信。
(四)高超的教育艺术。
运用暗示教学,并非简单地做几个手势,放几段音乐,说几句鼓励的话那么简单。真正的暗示,是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暗示技巧的,比如如何把握有效的暗示时机,如何有效突破学生的反暗示防线,如何不留痕迹地达到暗示的效果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因此,运用暗示教学法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培训。
七、实施条件
(一)适应学科:外语、语文等情节性、情境性强的学科
(二)环境要求:优美的环境
(三)实施要求:精良的设备
(四)师资要求:训练有素的教师
第二篇:中职英语教学中暗示教学法的实践
中职英语教学中暗示教学法的实践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都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应更加关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自主的学习中掌握英语。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以切实有效教学方法作为基础,所以,积极探索符合中职教育的英语教学方法就成为了众多中职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学方法的种类形式多样,选择时必须以当前时期的教学需求为依据。而在当前教学形势下暗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不容置疑是最为符合中职教学现状的。这些方法中暗示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指教师通过暗示的心里手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暗示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其次是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暗示,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后达到师生共同提升的目的。自暗示教学法获得推广普及以来,受到了各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们也开始不断进行自主的探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暗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暗示教学法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实践应用。
一、暗示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1.愉快而不紧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是暗示教学法的重要核心。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情感、兴趣及认识是共通的,情趣是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趣的重要基础,同时紧张、害怕、烦恼、反感、压抑等各种消极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保持心平气和、愉悦、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情绪。
2.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
暗示教学法更加注重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结合,即强调用感情调节理性,起到无意识调动有意识的效果。例如,老师在学生完成一项简单的操作或课堂活动后就给予表扬,会让学生认为老师的表扬暗含着自身学习能力低的潜意识认知,学生这时未必会高兴,反而会以为自己能力低;如果完成了难度较大的任务后,受到老师的中性评价,学生则会认为自身能力较强;如果失败后受到老师批评的话,学生也会觉得自己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表扬和批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努力促进学生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的共同发展。
3.师生互相暗示
师生相互暗示的前提是老师与学生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师生间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了解其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合理分配情感与理智,从而使自己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心理的作用快速地接受知识。
二、用暗示教学法实施英语教学
1.自我暗示
每个人都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和感觉存放在大脑中,长时间后再对自己进行判评和定位,最终形成自我认知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与思维方式都是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我暗示。因此,为了能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发展,我们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对他们进行各种积极的暗示,如采用名人名言、教训启示、经验总结、树立榜样等激励手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长时间的暗示、鼓励来增加学生对自身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有意识地自我鼓励及自主学习,最终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2.体态暗示
心理学专业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有93%的意愿是靠非语言(表情、声音、手势等)来表达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明确表达自身的用意,应多注重运用“体态暗示”,使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多结合自身的体态语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积极表现竖大拇指或者以做“V”形手势来表示鼓励,教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从而增加了学生们的成就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体态暗示,使学生们获得积极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 May I come in? ”这一日常用语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情景再现。由一位学生在门口问“May I come in?”教师回答“Come in,please.”并配以 “请进 ”的手势,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短语的记忆。
3.手势暗示
教师在讲解文章时,要灵活地应用形象鲜明的手势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听讲时能够心领神会并时刻集中精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以下一段教学内容:“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slowly the old lady stooped to pick it up with trembling fingers she tore it into little bits.”教师可边朗读,边进行表演“slowly stoop”的动作(慢慢地弯下腰),再作出“with trembling fingers”(用颤抖的手指)及“tore it into little bits”的动作(把支票撕得粉碎)。学生观察了教师的一系列形象的动作及手势后,不仅能够快速明白讲解内容的大致信息,同时,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所讲内容的含意。
4.语言暗示
中职学生因正直青春期更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经受不起考验。如果在平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暗示的方式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会让学生重新找回信心,更积极地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太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而这些学生有的是确实不知道答案,有的则是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更有一些是因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耍酷,故意显得自己不屑于回答。此时如果老师能够在提问时尽量采用一些:“请、帮助我、谢谢”等互相尊重性的语言,那些有个性又很渴望表现的学生,就会产生积极性,踊跃回答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减少不良行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语言暗示法,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上,让学生消除顾虑和疑问,表现得更积极。
总而言之,暗示教学法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其不仅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能够实现对学生无意识下心理活动的有效利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暗示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必然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状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中暗示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适当的合理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广大教师还应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各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探究中,促进旧有方法优化改进的同时开创新型教学方法,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充足的动力。
(责编 陈 颖)
第三篇: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科学学院0901班 胡红丽 学号:20091050101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是每个英语老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合理的运用此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帮助学生打开英语学习的大门。
【关键词】:新课改 暗示教学法 英语教学
一、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暗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
一、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二、一种心理影响,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心理学解释为: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作出反应的某种心理现象。暗示可以由人实施,也可以由情景实施。
洛扎洛夫将暗示教学法定义为: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能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的因素组织起来。暗示教学法是运用暗示手段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用间接的方法影响学习心理。
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的原因 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在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暗示教学法要求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感,且能使之与理智相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两种渠道,取得更多的更好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⒉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时代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住学术的精髓,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否则,我们就不能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就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如今,信息就像汹涌的潮水向我们袭来,“使人们日益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人类如何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了,最重要的是进行学习的革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快速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最早研究快速学习方法的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他出版了《暗示学和暗示法大纲》。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⒊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暗示教学的要点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要求从人脑活动的整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考虑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个性、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在重视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人的各种无意识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促成人脑潜能的开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不仅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开发人脑潜能,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暗示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就越好”。暗示教育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要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暗示教学法。
⒈在英语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音乐片段
音乐法是暗示教学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缺乏信心是学习过程中的最大心理障碍,在英语教学中采用音乐暗示法,用音乐建立起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课前欣赏。课前播放悠扬动听的乐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上节课的疲劳,还可以使学生思维集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较快投入新课的学习。
课文教学。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片段,使音乐暗示的意境与语言材料提供的意境达成统一,促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语言材料。所选的音乐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能激发学生斗志的,最好是轻音乐,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能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又不让学生睡着,要将音乐播放得小声一点,不能让学生跟着音乐走。在音乐背景下朗读课文时,教师声音应尽量控制得与音乐的旋律产生和谐感。第一遍,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课文,注意语言结构。第二遍,合上课本,注意听课文内容。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⒉在英语教学中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不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必须习得和识记多少单词,强调学生必须努力背诵,而是创设一个具体情景,使用合适的音乐伴奏。比如在学习kite(风筝)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好看的风筝给学生,并让学生回想自己在春天一般都放什么样的风筝,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了。
⒊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环境暗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暗示教学法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这样学生便能自然地、不由自主地、超长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爱玩,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然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表演、故事接龙等活动形式,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what is your dream 时,教师讲完新内容以后,安排这样的游戏——击鼓传花。鼓声停时花在谁的手里,就由谁站起来回答问题,该人起来后自己找一个同伴,问同伴的梦想是什么,并告诉同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自觉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努力、与人交往的努力。
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指暗示主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对受暗示者实行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体态暗示。体态暗示包括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等。如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老师用眼神暗示,让他清楚老师很关注自己,他就会把思维和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来。
四、结语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轻松愉快和充满乐趣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暗示教学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暗示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陆芳.论暗示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⒉张玉文,暗示教学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第7卷第3期,2005年5月
⒊刘雪梅,巧用暗示教育,内肛科技2009年第5期 ⒋教学艺术论(教材)
⒌曾欣悦、章力,英语暗示教学法的原则及运用,株洲工学院学报,第18卷第6期,2004年11月
⒍祖述乐,音乐教学法于英语教学的运用,高等函授学报
第四篇: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特点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 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种类
从心理学术语上讲,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一般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于是生活中出现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并列的情况,其实,从术语上讲,这两个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这样,自己的心理(心理活动)可以给自己的人格(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人格。
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习惯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会有不快的感觉,顿时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什么的,继而会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作用
消极作用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积极作用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应用
简述在临床中,心理暗示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疾病,甚至单独用来治疗疾病。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语言、手势、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含蓄间接地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者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咨询目的即心理暗示的使用。
仅靠心理暗示并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但是其辅助效果往往非常惊人。下面这个例子是仅靠心理暗示治愈疾病的例子,但是,该案例中的疾病并非身体疾病。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注意事项:教师和父母最需谨慎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都是必须谨小慎微的人,因为儿童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在考试心理的调整中引导学生变“我一点没底,我恐怕要考砸”为“别人行,我也行”。家长不应当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
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 信。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心理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询和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暗示应具有艺术性。教师要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在刑侦科学方面的作用:犯罪嫌疑人会利用人们这种普遍的受暗示的心理特性,实施作案。心理的犯罪比实际行为犯罪更让人感到可怕,特别是通过心理暗示来控制他人思维达到犯罪目的的行为更是令人不寒而栗。但心理暗示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起作用的,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受害者一定是那种心理暗示性比较强的人;第二,就是突然有某一件事的发生对他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达到了显著效果;第三,受害者一定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积聚在心里。
刑侦科学的发展令刑侦专家同样会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对案情进行仔细甄别,从而发现蛛丝马迹,在侦破中巧妙地还原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全过程。从而大大减少这类犯罪对人类的危害。
反向利用心理暗示
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是被别人暗示了,以致往暗示的方向发展。比如,两个关系很好的异性同学,本来不是想要追求对方,但是在周围同学的经常议论的情况下会慢慢的变成男女朋友。他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原始状态——议论、讨论——主体思想变化——思想趋向议论——实践议论——行为与议论一致,其中第二步就是一种外部的暗示导致的内部暗示。同样,内部自己的暗示也会产生或加剧某种情况。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内部暗示原理,在自己出现心情不好时,不去想,那么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那种情绪的加深,达到调节自己的良好效果。快乐的心理暗示
每个人都会有不顺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经到了最低谷,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当你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周期”,有时人们难免会陷入莫名的情绪低迷阶段。这时就应该先做些简单的工作,不要给自己增添过重的负担。我们可以在自己情绪高涨的时候处理那些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好心情能激发饱满的工作热情,促使人们增强信心,产生知难而上的挑战欲。人在良好的状态下迎接挑战,可以淡化为难情绪。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商标”。不要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我缺乏变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欢我”等等。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商标”,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成功一定会属于自信的!
第五篇:暗示心理学
暗示对人体的作用
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已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在临床中,暗示还可以治疗疾病。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已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什么是暗示?暗示的种类有哪些?
暗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曲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
自暗示是指自已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已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编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
每个人都有一本心理辞典,即在自己的内心中对生活、人格等一些重要品质的定义和认识,如自信、独立、责任、勇敢、友。而每个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取向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有些人越活越糟糕?因为这些人的心理辞典中的词汇全是些消极错误的定义。为什么有些人越活越糊涂?因为他们心中的心理辞典、就是模模糊糊、含混不清的。
对于那些想全面提高自己人格和心理品质的人,给自己编一本积极向上、内容明确的心理辞典,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心理训练方式,其过程可概括为:
选择一些自己想提高的人格、心理品质,或是人生和生活中重要的品质,如自信、乐观、责任、勇敢、友谊、热情、聪明、独立、果断、自主等,——罗列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根据你的理解,分别给这些词汇下定义。
随时补充、修正、完善这些词汇的定义,这工作可通过下述三种过程完成:
(1)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
(2)看书学习;
(3)与人交流、向人请教学习。
重复上述工作,直到你对所下的定义感到满意和完善为止。
作为一个对未来怀有梦想的年轻人,你应该尽快建立起一本
这样的心理辞典。愿你编好这本辞典,也要用好这本辞典,它将是你获取成功与幸福的一本难得的人生指南。
什么是「催眠后暗示」
催眠师在催眠状态中暗示被催眠的人,要他在清醒之后的某个时间或看到某个讯号的时候,就要去做某一件事情。
譬如说,现在我在催眠中暗示你,等你醒来以后,一看到我用手摸鼻子,你就要去打开窗户。好,那么等你解除催眠,醒来以后,你可能在房间跟朋友聊天,但是,你一看到我在摸鼻子,你就会忍不住走到窗户旁把窗户打开!
注意喔!你已经忘记了这是我所给你的指示,你会以为这是你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去做的。这时,如果我问你:「喂!你为什么去打开窗户呢?」
你可能会说:「因为我觉得房间里的空气很闷,所以要打开窗户!」
所以,很有可能,许多你以为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其实,只是你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别人或社会或某些团体给催眠了!
以前还发生过一个案例,有一个人向精神医师抱怨,他老是觉得很紧张,总感觉到背后有一只大黑狗跟着他,好像随时会被它咬一口!他自己也知道其实后面并没有狗,可是这种一直强迫出现的念头,使他受不了。
医生帮他治疗了好久,都没有效果,后来,就用催眠,回溯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才发现,很多年以前,他曾经去参加一场舞台上的催眠表演,催眠师在舞台暗示他有一只又大又凶猛的黑狗正在背后追他,使得他在舞台上拼命奔跑,达到了非常好的戏剧效果。他自己在表演之后,睡了一觉,对於发生什么事情都毫无印象了!可是,从此以后,他就一直感到有一只黑狗在背后追他。
找到原因以后,医生就在催眠中暗示那一只狗走了,不再追他了,醒来以后,他才完全恢复正常。所以,有时候参加催眠的舞台秀,要小心一点,被催眠成超人跑来跑去还好,万一被催眠成一听到音乐就忍不住大跳脱衣舞,那你可要小心点儿„„
绘一幅自己的“画像”
----“我太胖了,得减肥!”身高1米56,体重52公斤的红叶这样看自己。
----“我长得又瘦又难看,同学们都叫我'柴火杆'”小基的心情也不好。
----“我做不到,一看到电脑,我就控制不住自己要玩游戏。”秦明对爸妈不让他打游戏很烦恼。这些都是一些同学对自己的描绘。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的“画像”,那么这幅“画像”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每个人在看自己的时候,是通过两双眼睛观察的,第一双眼睛是在意识中把自己当做观察的对象,去看自己、认识自己。问自己“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能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当我们自言自语或者思考问题时,无一不是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无一不是把自己分成两部分,把其中的一部分对象化,去审视、评价它。这是一幅“自画像”
第二双眼睛是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也就是在别人眼中“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一幅“他画像”。我们将这两幅画像合在一起,就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完整的自己的画像。
自我的本质就是个体对自己─他人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个人同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使人们清醒而又完整地看到自己、理解自己。因此,我们每个人不但可能认识别人,也可能认识自己,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如果比较客观、正确、就表明其自我意识水平比较高,从而就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他
人的关系,一个人对自-他关系处理比较好,其社会适应性就比较强,心理的发展就比较健康完善。
我们在画像的过程中,不仅了解自己的物理特征(外貌特征)、还需对自己的内在特征,如情感、意志、能力、个性等等作出判断,从而形成对自己的完整印象,并对自己的形象作出满意的自尊感和自信体验,或者不满意的自卑感,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改变和控制。所以我们给自己的画像不是一幅静止的形象,而是随时变化和修改的动态画。
相貌与心理
人的先天相貌缺陷生下来时已决定了,而出生后,人的青春却要靠健康心理来延迟衰老的降临。老年人常告诫我们:“不要生气,生气会变丑。”美国总统林肯的好朋友曾向其推荐一个人来任职,受到拒绝后不解问道:“怎么能凭相貌来判定人的好坏呢”?林肯则回答:“四十岁以后每个人得对自己相貌负责。
”不难判断,一个性格丑陋的人不可能相貌堂堂,反而会加速丑化速度,导致由美变丑。最近一位美国科学家所做的有趣实验也给人们提供启示。这位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伸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显著变化,伤心时则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浑浊;进一步实验就发现人生气时的分泌物甚至可以毒死一只老鼠,他还据此计算出一个人如果生十分钟的气不亚于三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何等重要!应该象珍惜自已青春美貌一样去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使之泰然自若,平静如水,那种处在外界巨风恶浪而仍然水波如镜的心理乃是世间最高的境界。
直呼其名也打动人心
常打招呼是赢得好感的秘诀
如果上司在众多同事中唯独对自己打招呼,每个人都会心中暗喜不已。
如果你刚搬入新居,面对陌生的环境正一筹莫展时,忽然听到一声:“您好,我是隔壁的某某。请多多关照。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吧”,亲切之余,顿时你会觉得对方是个可信赖的人,日后很可能同他关系融洽。
打一声招呼,哪怕只是谈论天气或寒暄几句,都是把自己的心情或善意转达给对方的第一步,是为接近对方并了解其内心所作的重要铺垫。
直呼其名:打动别人的“自我参与理论”
在公司的走廊里,上司与下属擦肩而过时,简短地打声招呼显然比光点头示意显得更为亲切,而直呼其名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某某君,拜托把这件事办一下”和“给,把这个去办一下”相比,前者会更好地表达你的亲近感,并赢得对方的好感。想想自己被直呼其名时对对方产生的好感,便能领会其中奥妙了。
直呼其名的心理效应可以用“自我参与理论”来解释。因为在交谈中使用一些固有名词会使对方强烈地感觉到你和他关系十分密切。
在医院里护士常常以哄孩子的口吻对待老年患者,如:“听到了吗,老奶奶,该吃药了”。虽然这是出于好意,但比起用“老爷爷”、“老奶奶”这些泛指的称呼来,直呼其名,如:“某某先生(女士),该吃药了”,是不是更好呢?这样老人会认为你是真正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关心他,为他担忧。而被当作众多患者中的一个或下属中的一员的感觉并不好,谁都不愿被认为只是“众人之一”。因此,直呼其名是消除对方被忽视感、提高其自我参与程度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掌握别人内心的第一步是了解对方,而了解对方的第一步是记住并直呼其名。
“某某君是怎么想的?”
“某某,最近似乎情绪不错嘛。”
这样称呼对方的名字还会使谈话气氛变得轻松,谈话者自己的态度也会温和起来,但有实验表
明,初次见面便频频直呼对方的名字会产生负作用,让人觉得"故作亲密状,大概是别有用心”。自我暗示有着惊人的力量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普拉顿诺夫认为,自我暗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肌体内部的皮层过程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的现象,这种皮层过程与过去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有联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自我暗示的现象。例如,清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会心情舒畅,这是一种积极性的暗示。如果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怀疑自己肾脏可能出了毛病,于是就感到了腰痛,这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每个人的自我暗示性高低不一样。有的人自我暗示性很高,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女士曾经观看过一位著名催眠家的表演,对他非常佩服。一天,这位女士和丈夫正在餐厅吃饭。碰巧看到那位著名的催眠师也走进餐厅,并朝女士身边的空座位走过来,这位女士心想:“看样子,他要坐到我对面了,就要给我催眠了。”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还没等到催眠师坐下来,女士的面部已经发生变化了,眼睛微闭了,头也低下了,很快就睡着了。
自我暗示性高的人,有时也可导致可怕后果。曾经发生这样一个事故,一个人偶然被关进了冷藏车,当时车中的冷冻机并没有开动,可这个人却被冻死了,这是自我暗示起作用的可悲结果。自我暗示运用得当,可以避免一些不幸后果的发生,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国外有一种治疗癌症的独特心理治疗法,称作“内视想象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是让病人想象自己的白血球正在不断地击败入侵的癌细胞,有的患者靠这种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暗示疗法。这种自我暗示疗法被广泛应用。一些人到医院看病,听到别的病人讲,某某医生医术高,治他患的这种病特别有办法。碰巧他挂到了这位医生的号,于是就想,我真幸运,看来这个病很快就会好了。这种自我暗示和医生的治疗、服药一道发挥作用。
自我暗示的方法,也应用于运动员的自我训练中,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运动员往往由于比赛前与比赛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如怯场、紧张等,而不能很好的临场发挥。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自我调节的自我控制训练,对于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有重要意义,这种自我控制训练,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自我暗示训练。这种自我暗示能够达到自我调节,可以自我控制思考的内容,引起积极的情绪,消除紧张、慌乱的情绪,使运动员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
自我激励助你走向成功
著有《顾客只买赢家的东西》一书的汉斯·奥尔特曼说:“你需要自律能力、老板的信任和自信心。”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你怎样自律,赢得老板信任,并消除他的顾虑,如果事事都不顺,你如何保持对自己的信心?
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奥尔特曼认为:有许多自我激励的好方法,关键是你自己的态度。有一种看法,即自己永远也不行,那些在自己的孩提时代就把它定格化了的人有必要了解自己积极的一面,重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能力。
你没有必要去上费用昂贵的激励课或者尝试一种新的疗法。奥尔特曼建议:有时,仅仅读一本好书就会帮助你保持一种积极的心境。你还可以尝试一项适度的体育和健美计划,以恢复良好的心情。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到惬意,而是感到充沛的活力。”“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斯普林格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