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酒席宴会拍摄技巧 (转帖)
【教学】酒席宴会拍摄技巧(转帖)
序言及声明
小弟很喜欢浏览网上的摄影讨论区,一来吸收最新的摄影知识和信息;二来欣赏人家的作品,提升自已的水平;三来了解一下有没有一些活动可以参与;四来就是跟人家聊聊天。
这些年来,都会发现久不久就会有一些重复被问及的问题,我们都会将这些重复的问题戏谑为「月经题」,经典如:「我的镜头进了尘,怎么办?」、「XX相机有没有重直握把?」、「传闻某某相机将会降价,是否属实?」、「我用甚么甚么镜头,用那款滤镜比较合适?」、「我准备出手了,那家店商最便宜/可靠?」、「数码、底片那个优?」、「哪伙镜头比较优?」、「传闻某某的后继机快要推出,真的吗?现在入手还是等将来再跌价?现在入手会否不值?」林林总总,各色其式,看久了也自然会知道「标准答案」,也难免会感到郁闷。
可是,每当有人问:「我的朋友下月结婚,怎么办?」、或者「公司要我拍周年晚宴,我有甚么甚么器材,够用吗?」之类的「月经题」时,人人就会七嘴入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看得提问者更多的疑团。有点难明的是:网络上总会不乏职业的高手,可是几乎从来不见他们出手相助,到底是他们不屑与新手交流?还是害怕饭碗不保,而把各种的秘技都收藏起来,不与分享?亦或只是工作太过繁重,无瑕畅游网络世界?不管怎样,回想起来,自己也曾经历这个阶段,而这些年来也算是累积了一些经验,倒不知把这些点滴归纳、总结一下,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小弟先自我介绍一下。小弟涉足摄影大概有五年多。虽然小弟并非职业的摄影师,只是业余的摄影爱好者,但是小弟曾以唯一摄影师的身份先后替两间任职的公司拍摄周年宴会、庆功宴和座谈会达十多次;另外替友人拍摄婚宴两次;替自己的祖父拍摄寿宴一次。小弟的经验虽不如职业者,但所拍的照片绝大部份都是合格且都能被人家所接受和认同。正因为小弟的业余身份,小弟十分清楚其它业余摄影人面对拍摄酒席宴会所感受的困难和忧虑,所以,小弟将会针对业余摄影人的需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各位业余摄影人称职地去克服酒席宴会的拍摄工作。
当然,小弟始终不是职业者,所有的经验都是误打误撞之下累积回来,当中大不乏可改善的余地。此外,自己的习惯和观点,重点是减少新手出错,在最大的程度上拍出合格、可用的宴会照,而非拍摄效果出类拔萃的宴会照,故此内容上未必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场合。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提出让大家切磋交流。
附带一提。对于全无相关经验的新手,最好从拍摄公司周年夜宴开始,累积经验。因为公司宴每年都有一次,偶然一年的照片拍不好也还有下一年,机会陆续有来,而且不少中小企但求有照片作个纪录,根本就不太在乎影像的质素,更惶论聘请职业的摄影师,只要有员工肯担当有关工作,甚至用上专业一点的相机就己经十分满足。但婚宴不同,毕竟每对新人的婚宴只此一次,要是照片拍坏可没有重来的可能。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者,千万不要担当主力的摄影师(但可当个摄影的副手)。如果是因为新人想节省开支而请求「杖义相助」的话,则阁下应该清楚并明确地告知该对新人婚宴乃人生大事,不可马虎;阁下的能力仍未能胜任,随便了事更可能抱憾一生。必要时甚至当面断然拒绝有关的请求。
以下的文字,小弟将会分成不同的篇章,让新手可以快捷地按自身的需要参考个别部份。包括:
器材篇 事前准备篇 设定篇
宴会流程和正式拍摄
最具挑战性的情况:大合照和敬酒
器材篇
人家找你拍摄酒席宴会,通常都是因为他们知道阁下有摄影这门嗜好,或者知道阁下有一套比较象样的摄影器材。不过,各大小摄影讨论区都常常有新手询问关于拍摄宴会的器材问题,所以这个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就让我们从最重要的器材开始说起吧。
外置闪光灯
也许大家会奇怪:为甚么外置闪光灯会是最重要的器材?而不是镜头、机身之类?根据小弟在各讨论区中的观察,发现有相当多摄影新手是尚未添置外置闪光灯,就被请求拍摄这类题材了。之所以会造成这个情况,一来是新手的资金比较结据,舍不得花钱购置原厂的高阶外置闪光灯;二来是目前不少相机都设有内置闪光灯,而新手通常都倾向依赖内置闪光灯,以为可以应付需要;三来可能是害怕不懂得如何使用外置闪光灯。
不过,拍摄酒席宴会,外置闪光灯却是必须的,这是内置闪光灯所力有不逮的。
先说说闪光灯的重要性。酒席宴会通常都在室内举行,而室内则必定是人造光源。人造光源有两大问题:照明度不足和色温偏差。人类视觉的适应性很强,即使在人造光源下,我们仍会觉得光线充足,也大抵可以判定正确的色彩。但相机不能,人造光源在相机的世界里往往是昏暗到不得了,而且相机也不会纠正因色温偏差所造成的色彩异常(数码相机可以纠正某程度上的色偏,但不太聪明,且有它的极限)。闪光灯因此就成为确保有足够照明和准确色温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室内的灯光多数由天花射下来,有些人的面部轮廓比较多凹凸,或者发型有比较大的前荫,容易在面部凹陷处造成阴影。闪光灯就是消除这些碍眼的阴影最有效的工具。
至于外置闪光灯,它比内置的有不少优胜之处。首先是灯头可以调整角度,以便反射式闪光,或者使用柔光罩、反光板等配件,提供多变化的照明方式,以营造更自然的闪光效果。其次是强大的火力,才能应付上述会耗用大量光能的闪光照明方式。再来是相对于内置闪光灯的独立电源供应,它不会耗用相机的电源,大大延长电池的持续能力。此外,外置闪光灯往往有较佳的电能转换能力和效率,一般比内置闪光灯有较快的回电速度,因而增强相机的连拍能力,更能应付突变的场景。最后,外置闪光灯的发光位置比内置闪光灯更远离镜头的光轴线,即使不启用防红眼功能,也能有效抑制红眼的形成。
如果阁下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还是不值得添置外置闪光灯,而坚持使用内置闪光灯的话,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效果会跟使用平价便摄相机/ DC 没有两样,这就未免糟蹋了阁下宝贵的器材吧!
至于选择何种外置闪光灯好呢?建议原厂的顶级型号就好,因为原厂的适配性最好;最能发挥所有自动化的功能;调光的准确性最高;亦能避免因不同品牌而造成失误或失准的机会。至于次级的型号,要不是火力不足、回电速度慢、就是灯头调整的方向或角度有限制,成效跟使用内置闪光灯差不多,也就失却意义了。另外,有人或会额外再添置火力更强的副厂(例如 Metz)手柄式闪光灯,除非阁下会经常被邀请拍摄这类活动,或者有意投身这一门职业,而手上资金充裕,否则,小弟不主张选购这种闪光灯。一来,只要运用得宜,原厂机顶外置闪光灯已经可以有不俗的效果,这种手柄式闪光灯只是锦上添花而实效不鄣;二来,这种闪光灯往往不是原厂所出,欠缺很多自动化的功能,操作上需要更多技巧,新手应付不来。第三,价钱和重量都非常可观,假如是职业者也就无可厚非(但其实职业者也不太多使用),业余的就实在是无此需要了。
镜头
一般新手第二个常问的问题就是:「我已经有甚么甚么镜头了,够用吗?还是要添甚么镜头呢?」接着下来我们再来讨论镜头的选择了。
其实,这是纵多关于器材的问题中,最容易解答的一项。几乎所有拍摄过酒席宴会的人,都会回答:标准变焦镜就够了!这是因为标准变焦镜容许被摄者在一个舒适、而拍摄者容易控制和沟通的工作距离之下,以广角焦段拍摄数人的合照或全身人像、以标准焦段拍摄半身人像、或以望远焦段拍摄大头特写。进既可攻、退亦可守。的而且确,标准变焦镜是拍摄酒席宴会的最佳利器!
甚么是标准变焦镜?就是通常跟机一同配售、俗称「kit-lens」的镜头了。严格来说,就是指那些焦距界乎 24/28 至 70/80/85/105 mm 的镜头(相对于135 规格底片相机或 135全片幅 DSLR)、或者界乎 17/18 至 50/55/70 mm 的镜头(相对于APS-C 规格的 DSLR)了。
至于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的型号呢?这里倒是有两派理论。支持的认为:可以全开光圈以缩短闪光灯的回电时间、获得较高的快门速度以减少手震造成影像模糊、容许调低 ISO 以获得更纯净的影像、或者缩光圈以提升画质,另一方面使得摄影者形象上更专业一些。至于不完全支持的一派则认为:为确保有足够的景深,反正都要缩光圈之下,镜头有大光圈没有明显用处;小光圈可以透过提高 ISO 解决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况且现时 DSLR 高 ISO 时的画质已经相当纯净、细致;目前新型的闪光灯的回电效率和镍氢充电池的性能已经达到足以应付小光圈下拍摄的要求;大光圈镜头就是重,长时间下来体力负担不少。坦白说,虽然小弟是大光圈派的一员,不过,小弟亦看过两派都拍出好照片的例子,所以阁下支持那一派悉随尊便,没有一定的准则,能够充份地用好手上的镜头才是重点。
除了标准变焦镜之外,小弟亦非常鼓励再额外添加一颗超广角变焦镜。所谓超广角变焦镜,就是指焦距界乎15/16/17/18/19/20 至 30/35/40 mm的镜头(135 规格底片相机或 135全片幅 DSLR)、或者界乎 10/11/12 至 18/20/22/24 mm 的镜头(APS-C 规格的 DSLR)。这类镜头由于视角特广、景深特长,所以主要是为了应付一些特殊用途,例如拍摄一整围台、或敬酒时抢拍等等(稍后会再有论述)。另外,超广角变焦镜亦可作为后备镜头的用途,以备主力镜出现不测。当然,相对于标准变焦镜,超广角变焦镜不是必需品,有很多职业摄影师也只用单一颗标准变焦镜。所以,这个推荐纯粹是基于小弟个人的经验和习惯,仅供参考而已。
至于长焦距的望远镜头,因为酒席宴会通常在室内举行,空间有限,更重要的是可以四处走动,那是完全无用武之地,故不在此赘述了。相机
通常会被要求拍摄酒席宴会,很大程度是因为阁下已经拥有一部比较象样的相机,人家看得起阁下才会提出要求。正因如此,相机基本上是「已成定局」、没有更换余地的器材。所以,接着下来小弟将不会推荐甚么种类的相机,反倒是分析各种相机的特性,好让新手更了解自己的器材,能够更充份的发挥它们。
DSLR
传统以来,单镜反光机(SLR)一直都是拍摄酒席宴会的标准相机,但近年来的数码热潮,数码单镜反光机(DSLR)已经取代使用底片的机型。DSLR 又分高、中和低档次的型号,由于近年低档次入门级的售价已经大幅下降,更差不多取代了专业型消费级数码相机(Prosumer DC),所以,有不少新手都投入成为 DSLR 用家的行列,亦因此偶而会有新手问及自己手上的入门级机种性能上是否足以应付拍摄酒席宴会。
入门级 DSLR 能够取代 Prosumer DC,除了彼此售价接近之外,可更换镜头、更快速的自动对焦、更高速的连拍速度、更精准的闪光曝光控制、更便捷和更丰富的操控性能,高 ISO 时的噪声控制等,都是入门级 DSLR 凌驾 Prosumer DC的地方。可是,如果回顾一下两者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某些设计优异、性能不俗的 Prosumer DC,只要运用得宜,已经可以满足拍摄酒席宴会的大部份要求(小弟转战数码摄影之初,也是由 Prosumer DC开始,曾使用 SONY DSC F828 拍摄公司的周年晚宴,效果蛮不错的。),所以,功能和性能指针比 Prosumer DC 更胜一筹的入门级 DSLR 就没有应付不了的道理。
相反,入门级 DSLR 比中、高阶的型号还要有某程度上的优势。由于兢争激烈,入门级的产品更新周期往往比中、高档的要快很多,所以,入门级机种往往能使用更先进、更优良、更成熟的技术,当中犹以影像的处理技术最为明显。而且,生产商也渐渐了解到:入门级机种主要是面向普罗大众,影像的调性要迎合大众的口味,无需太多的后制也会有悦目的影像。相比之下,中、高阶的型号主要是面向专业摄影师,以要保留最大的后制空间为主要诉求,未经调整的影像在大众眼中往往不甚讨喜,需要倚赖后制才能获得悦目的影像。可惜,一场酒席宴会下来的照片拍摄量往往非常可观,要每张后制实在为摄影师带来沉重的负担。就算能在计算机中作批处理,可是并非每幅影像都能使用相同的设定,效果可能更惨不忍睹,也就失却了后制的意义。如果计算机尚未升级更可能无法处理大批的影像档案。更甚的是,在今天这个数码化年代,公司高层或者宴会宾客都期望第二天就能收到阁下所拍摄的影像档案光盘,试问哪来这么多时间供阁下精心调图?
Prosumer DC
在入门级 DSLR 普及之前,数码摄影的热潮已经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不过,当时的 DSLR 只有专业的型号,而且成本非常高昂,即使是职业摄影师也未必每位都能负担得来。可是,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顾客要求数码影像档案,所以,操控性能比较近似 AF-SLR 的Prosumer DC 亦开始被应用在酒席宴会的拍摄工作上。
其实,Prosumer DC 反比当时的 DSLR 有某些方面的优势。Prosumer DC 一开始就已经面向大众,跟近期的入门级 DSLR 相似,所以它的影像调性已经能迎合一般人的口味(这点连早期的入门级 DSLR 也有所不如,因为早期的入门级 DSLR 跟专业机型都犯了同一个毛病:要倚赖后制)。另外,由于 Prosumer DC 的影像感应器(即一般所指的 CCD / CMOS)在正式拍摄前,一直处于曝光的状态,能够一直监察光暗和色温的变化,所以 Prosumer DC 在曝光和色彩还原的准确性方面,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连专业 DSLR 也望尘莫及。虽然 Prosumer DC 在高 ISO 时噪声控制远不如 DSLR(这是 DSLR 的天生优势),可是在相同的视角之下,Prosumer DC 的镜头实际焦距非常短(所谈的只有数亳米至十数亳米而己!),且动辄就有 f:2.8 大光圈,即使光圈全开也有极长的景深,足以弥补低 ISO 时快门速度还不致于太低。另一方面,可多角度取景的 LCD 亦是 Prosumer DC 抢拍敬酒环节的有利工具。
当然,Prosumer DC 在配件的支持、闪光的曝光控制、对焦速度、连拍性能(指摄影师连环按动快门钮的反应速度)、和快门时滞等都及不上 DSLR,加上入门级 DSLR售价的亲和化,使 Prosumer DC 目前已经开始淡出市场。不过,如果性能和操控性设计不错的话,Prosumer DC 仍可应付比较静态的场合。如果阁下正是由 Prosumer DC 升级到 DSLR,而手上的旧机尚未出清的话,留下当备用机其实蛮不错的。
传统底片单镜反光机(Film SLR/FSLR)
有一段颇长的时间,FSLR 可说是拍摄酒席宴会的必然器材。近年因为挡不过数码洪流而淡出各大摄影领域。FSLR 与 DSLR 的最大的分别是 DSLR 是以电子技术去产生和储存数码影像档案,能够不断覆制和(理论上)永久储存而不会改变影像质素,亦能随拍随看;而 FSLR 是以底片作为记录和储存媒体,容易受破坏,难作长够的保存,而底片要经过冲洗才能呈现影像,所以 FSLR 不能随拍随看,万一出错也无法立刻修正,对缺乏经验的摄影新手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尤其是面对重要如酒席宴会等的拍摄场合。
DSLR 虽然取代了 FSLR,但两者除了纪录和成像媒介不同之外,彼此在摄影的原理方面却是共通的,例如曝光控制、对焦等等。而事实上,DSLR 可说是在 FSLR 的基础上,加入数码的元素发展而成。所以实际拍摄时两者可谓完全没有分别,只要设定正确,两者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况且,具自动对焦和曝光的 FSLR 已经高度自动化,摄影师只需专心构图拍摄,所以用 FSLR 拍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困难。
无可否认,再精密和成熟的测光技术,也会有出锤的时候。幸好,底片生产商一早就洞悉这种情况,所以底片都有一定的曝光宽容度,特别是针对民用级的彩色负片,即使有前后两级的曝光失误,也能在洗相片时矫正过来。再配合现今流行的「数码激光冲印系统」,能够自动调整光暗、反差、锐利度、刨和度和——最令我感到最无械可击的——色差。坦白说,小弟已投入数码摄影近三年,纵使非常享受数码摄影所带来的便利,可是当遇到要拍摄照片数量惊人的酒席宴会时,我还是倾向使用底片机以负片拍摄。试想想一次过把数十卷底片交给冲洗店,两个小时后就有色调悦目、人人喜欢(必须强调是一般/普通人。对摄影有要求的人就会嫌反差过高、色彩过浓、层次细节尽失)的照片。只须假手于人,便毋须自己花上至少多数倍的时间和精神操心调图,实在是赏心乐事。无耐于现今数码洪流之下,请求小弟出手拍摄的人,也期望我交出不是一叠叠的硬照和底片,而是载有数码影像档案的光盘!
事前准备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纵然是老生常谈,但不可否认:除了相机、镜头和闪光灯之外,其它配套对顺利的拍摄工作亦非常重要。
首先是电池。如相机使用的是专属的类型,除使用中的一颗外,还要多预备至少一颗备用。如使用普通的电池类型,则额外多备两组。闪光灯也要额外预备多两组。如使用的是充电池,不要忘记把所有电池给先行充满电。接着到记忆媒体。容量方面越多越好,而且最好有三四张或以上,以防其中一张失效。投入拍摄工作前,最好用相机机身进行格式化,一来清空内容、二来可免于兼容性出现问题。个人而言是不主张使用数码储相器(digital wallet),一来容易手忙脚乱、二来这类产品稳定性欠佳,客易遗失档案,故此还是多购数张记忆卡为上。
如果用底片拍摄,要确保底片的数量足够。以个人的经验而言:每十名出席宴会的人,就约需一卷 36 张的底片。当然也要视乎自身的拍摄手法,再额外多预备 1/4 至 1/3 的底片数目,就可确保万无一失。
新手拍摄这类场面,难免容易手忙脚乱,拍摄中途可能已用上了约干器材而不自知,事后才发现有器材遗失。为避免如此令人不安的情况,建议先制订一张详细的器材清单,以供事后核对。
本文针对的是并非以摄影为职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阁下之所以要担当这类场合的摄影工作,除了因为拥有一套比较象样的摄影装备外,更最要的原因,是阁下也都是相关的亲朋戚友,或者是公司员工。所以阁下实质上有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也是宾客。正因如此,衣着方面就不能太过随便。由于拍摄时难免要爬高跪低,甚或要帮手搬动台椅,穿着一套华丽的礼服、洋服,就未免太夸张,亦不设实际;可是如果穿普通的汗衣、牛仔裤、运动鞋,却嫌有失庄重。正确的选择,还是衬衣(恤衫)、西裤和皮鞋(即一般所指的「smart casual」)就很合适了。个人而言,还喜欢结领带,并用领带夹固定好位置,以免妨碍拍摄工作,供参考之。
除非可以确定宴会时有进食的机会,否则,先行吃饱才展开拍摄的工作。
设定篇
但凡摄影,都不外乎构图和曝光,酒席宴会的拍摄都不例外。由于不是艺术创作,构图的要求就简单很多,只是要求画面四平八稳,人物都在画面的中央,把各人的面目照得清清楚楚,摆一个自然的姿势,把一些碍眼的杂物移开就是了。同样,曝光的要求也不复杂,只要求正确就是了。
为了要确保有正确的曝光,相机的设定就至为重要。
先说曝光模式。一般而言不外乎全手动、光圈先决和全自动。快门先决倒是不常用,因为酒席宴会属于静态摄影,对快门速度要求不高,反而因为要求把全部人照清楚,景深要求深一些,对光圈的控制就比较重视。小弟比较主张用全手动的曝光模式,这是因为可以避免在使用光圈先决或全自动曝光模式时,出现逆光的场面(室内最常见有射灯的强光入镜,和镜子做装饰的使用,在应用闪光灯时造成强反光)而造成欠曝。当然,如果场地不同的角落会有很明显的光差,手动曝光需要频密调整的话,也不妨使用光圈先决以减轻工作量,但就要注意会否有强光入镜而作合适的曝光补贘(这要求拍摄者有一眼关七的本领,新手因欠经验而未必具这个能耐,容易出锤)。
再来是感光度,一般都是设 ISO 400 或者使用 ISO 400 的底片。这是因为可以维持合适的快门速度之余仍有效控制噪声(DSLR)和伙粒度(新一代的底片)。当然,如果现场环境太过严苛,使用更高的感光度而牺牲一点画质也是切衷的方法。
先前提到,拍摄酒席宴会对景深比较重视,所以通常都会先考虑光圈的设定。根据小弟和其它人的经验,通常都习惯把光圈设成 f:5.6。这是因为 f:5.6 在 80 mm 或更短的焦距之下都已能获得足够的景深之余亦通常能维持不太慢的快门速度,确保不会因手震而导致影像模糊。
关于快门速度,理论上只要不高于最高闪灯同步速度都可以(因为用闪光灯),但高速快门会使现场的背景曝光不足,变成只看到由闪光灯打亮的人物主体而背景漆黑一片(便摄傻瓜相机拍出来的样子),无法交待被摄者身处于宴会当中。所以,确保现场有合适的曝光是衡量拍摄酒席宴会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弟习惯在选定感光度和光圈值之后,会在场地不同角落辅以灰卡(底片机)或方直图(数码机)测光,看看快门值的变化后再取其平均值(过光或过暗的角落的测光值会被忽略)所为最终的曝光依据。
这里多说明一下。快门速度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场的照明。在传统的中式食肆,由于比较「灯火统明」,一般至少都可以有 1/30 sec.的速度(ISO 400,f:5.6),小弟最夸张的经验是可以快至 1/125 sec.!但在一些新派的中式食肆、西式餐馆、酒店、会所等,灯光就比较「柔和浪漫」着重情调,快门可能低至 1/10 sec.,小弟试过最离谱的只有 1/8 sec.!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之下,一是用较广角的焦距全开光圈(仍保有足够的景深,但较大机会出现透视变型)拍摄;或是调高 ISO 值(但较多噪声);又或是闪灯打跳灯(bounce flash)配合反光板(bounce card)或柔光罩;如迫不得已就唯有不管背景用自己有能力控制手震下的最慢快门速度拍摄。
顺带一提。小弟在网络上见过有人主张故意让背景欠曝 1/2 至 1 级,理由是这样可确保被摄者的曝光不会在被闪光灯照明之下再过度吸收现场光而造成色偏和过曝,因为数码相机对这两点问题的表现比较敏感。小弟对此论点持中立的态度,因为小弟转用 DSLR 之后偶而都被这两个问题困扰。可是小弟是从底片机过渡至 DSLR,以往使用负片拍摄,把底片交到冲洗店用自动数码冲印系统输出相片,可以自动且有效地矫正色偏;而且负片的曝光宽容度高,即使过曝两级仍可保有细节,所以小弟只需依照先前已订下的曝光数据拍摄,这样就算闪光输出出现差池,也可单靠凭现场光获得的正确的曝光,顶多只是主体会有较多阴影和比较明显的片偏,有欠美观,但未至于不能看。至于两者执优执劣?小弟自己也还在摸索中。
至于测光模式,则端看个人的使用习惯和器材的特性,没有定论。通常是多幅面的测光和偏重中央测光为主流,重点测光则绝少会用到。理论上,由于已经决定了光圈和快门,何种测光模式都不再重要。不过还是要注意的是,闪光的控制会否跟测光模式连动?不同测光模式之下对焦区域的选择会否影响闪光输出?其效果如何?那个操作起来比较顺手等?拍摄者一定要在事前了如指掌。
接下来讨论有关白平衡。如拍摄负片,那就不用操心了!一来没有选择,二来现今的数码冲印系统矫正色差的本领十分高明。但如用数码机种的话,正确设定白平衡,可免于事后面对数量庞大的相片进行后制。不同品牌、型号的数码相机,白平衡表现不一而足,用家应当事前了解清楚。个人而言是不赞成用自动白平衡,理由是自动白平衡的原理会取决于画面内各种色彩出现与否和多寡来调整偏色,遇上画面出现大面积颜色相类同的区域时,相机的内置白平衡处理器会被误判,导致其它颜色跑掉。小弟试过用自动白平衡在块红色墙前拍摄一位穿红衣的宾客,结果宾客「面也绿了」!不过小弟用的相机是略为早期的型号,自动白平衡的判别运算尚未十分成熟。闻说近期新型号的入门级 DSLR 的自动白平衡的表现有所改进,可是效果是否如其所言则仍需拭目以待。一般而言,较为保险的做法是设定成「闪光」或「日光」,也有人主张手动设定成 5600 K(这是闪光灯理论上的色温值),或者以闪光灯作照明对灰卡作「预设(preset)白平衡」。至于这些设定的效果,当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抵上不会有太明显的色偏,使用何者要视乎器材的特性、个人的喜好、和现场的照明情况而定。
在介绍器材的章节中,已说明了闪光灯的重要性。可是,应该如何用好闪光灯呢?这里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闪光的输出控制。现时,各大厂商都花了不少心血去发展先进的 TTL 闪光系统,大部份的情况下,这些系统都可提供不俗的闪光效果,用家都可放心依赖这些先进功能。当然,个别厂家的设定和用家的口味偶有出入,少许的微调补贘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的效果,个别系统可能要求用家运用特定的拍摄方式,例如必须把主体置于画面中央;或者需要先进行构图、选择合适的对焦点、完成对焦后才拍摄;或者先把主体置于中央进行对焦、按闪光灯预闪及输出锁定钮、再构图拍摄等等(如是者要向被摄者清楚告知首次闪光并非正式的拍摄,要加以忽略。否则人家会误以为已经拍摄好,而开始其它活动。)。
不过,凡是自动化的功能,就总有出错的机会。最常见的是之前曾提到的遇有以镜作室内装璜,形成强烈反光导致闪光输出减少,而需要大幅的闪光补贘(可多至 2 级);或者调整拍摄的位置以回避此等环境;甚或单只倚赖现场的光线令被摄者有充足的曝光,事后才送计算机后制调回色差等等。另外就是主体衣服的颜色和深浅误导了闪光系统,例如婚宴中新娘的白婚纱会导致欠曝(要作正的闪光补贘,建议 1/3 至 1/2级就好);新郎的黑色礼服则会导致过曝(作负 1/3 至 1/2 的补贘)等等。新手如缺乏经验则主张每次都拍摄两张,一张没有补贘,另一张则有所补贘,如相机有包围曝光的功能可加以善用之。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闪光灯的可工作距离,通常原厂的高阶闪光灯在灯头直指向前的时候,都能显示:在相机当下的感光度、光圈和焦距设定下,它能有效控制闪光输出的工作距离(这也是鼓励用原厂的高阶闪光灯的原因之一)。用家就务必要确保被摄者的拍摄距离都落在这个工作范围之内。在室内拍摄,通常空间有跟,加上高阶闪光灯通常「火力强劲」,容易出现最近工作距离比主体的位置还要远而出现「爆光」的情况,这时可以使用柔光罩、反光板之类能削弱闪光火力的装置,以缩短闪光灯可控制的距离。
第二个层次是闪光方向和光质的运用。对于每位摄影人而言,最理想的宴会场地,是一个楼底不高、天花呈白色且没有任何装饰的房间。这样,只需将闪光灯头向上 45 至 60 度倾斜作反射式闪光,把现场背景照亮,再配合反光板将部份闪光射向主体,消除阴影,就可以获得最自然、最柔和、没有明显色偏且不太需要理会现场照明情况的闪光宴会照。
可惜事与愿违。小弟历次的宴会拍摄工作,从不遇过上述的完美环境。中式餐馆楼底是够低了,可是装璜往往故作「金壁辉煌」,颜色深沉;西式酒店或会所的天花颜色是够白了,但楼底的高度足以加建多一层阁楼,或者气派非凡地装有几盏硕大无朋的水晶吊灯……
对于所有人,最简单和保险的闪光布光方式,就是直射。现今的自动相机对直射的闪光调控已经非常完善,加上如果单凭现场的照明就足以获得足够的曝光,基本上是不会有出错的机会,对于新手可谓容易不过。但是直射闪光的光源过于集中,光质很硬,反差会很强,主体容易出现「白鼻子」和主体身后带有强烈阴影等缺点,有时甚至会出现主体像「纸板公仔」般被「黏贴」在背景上的不自然效果。所以除非情不得已,或者要作连环快拍(争取回电时间),否则稍为具经验的摄影师都会尽量避免直射闪光。
进阶一些的做法是利用柔光罩或反光板。两者的原理是将原本近乎点发放的闪光变成面发放,以柔化光质,减少反差和阴影。操作的方法大同小异,都是把柔光罩或反光板装在闪光灯头上,灯头朝上 45(主体较远)至 60(主体较近)度倾斜。
反光板的原理前面已经提过,而面积越大效果越明显。其特色是主体的色彩还原比较正确(换句话说:主体的色彩比较抽离于现场);且光源略带指向性,主体的面部轮廓较有层次;配置成本平宜。缺点是反光板容易拌倒和破烂;横幅和直幅拍摄之间转换时,得同时调整灯头的指向和反光板的装配,影响机动性。还有一点要特别留意的,就是这种方式会有比例较高和相对集中的光线射向天花,遇到天花装有高反射性的对象,就有机会在主体上投射出一些高光斑。(举例天花装有水晶吊灯,会营造出主体身处舞厅/Disco/夜总会的效果。)
而柔光罩的原理是制造向四方八面散射的光源,并利用天花和墙壁将部份光线再反射到主体上。其特色是主体的色彩跟现场光源比较趋于一致(换句话说:主体有较强的现场感,但也意味有少许偏色);且因光线大幅散射,主体的面部轮廓比较平板;横、直幅转换时只需调整灯头的指向;有需要时可不拆下柔光罩作直射的闪光,机动性高。缺点是配置成本较贵,和容易受现场对象颜色的影响而导致主体色偏。
有关反光板和柔光罩的应用效果及特性,可参考小弟以下之劣作: http://www.dchome.net/viewthread...&extra=page%3D1
无论使用柔光罩或反光板,有两点要留意。第一、彼此都会大幅消耗闪光灯的火力输出,必须确保闪光灯有足够的火力和快捷的回电速度,故此小弟一直强调原厂高阶、甚或顶级闪灯的必要性。第二、要了解所使用的系统在这些闪光模式下的调旋旋光性能会否出现偏差,是否需要作额外的补贘。
在这里,小弟再分享一下少许个人心得。小弟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女性对「一白遮三丑」的观念根深蒂固,出镜时总希望把肌肤给照得白一些、滑一些。以前用负片拍摄的时候,小弟通常都会惯性地调高 1/3 至 1/2 级的闪光输出来迁就她们。可是转用数码之后,就种做法就行不通了!因为数码机种的曝光宽容度始终比不上负片,曝光不足还好一点,除了噪声变得明显之外,总算可以把细节后制回来。可是一旦过度曝光,就会因为讯号饱和而致使细节尽失,不管怎样后制也救不回来!如何在无需后制的前提下在丧失细节之前获得最光亮的闪光照明,就成为小弟这两年一直挣扎的课题。
对于使用数码机种的用家,还有如反差、锐利度、和色彩饱和等设定。这些就纯粹视乎用家自己的喜好,没有准则。个人而言就倾向把反差和锐利度调低一些,使画面略带有粉嫩的感觉,让上了年纪或皮肤较差的女仕在照片中显得年轻和柔滑一些。
由于拍摄量颇多,照片格式以 JPEG 为主。但为防失手要后制抢救,把照片格式储存成 RAW + JPEG就比较稳妥。
宴会流程和正式拍摄
由于活动的性质不同,婚宴、寿宴和公司聚餐的流程会有所出入。
婚宴的流程如下:
一、餐前的恭候时间;
二、新人向家长敬茶;
三、大合照(可能);
四、入席;
五、宴会主持、新人等发表宣言、祝福;
六、进餐;
七、敬酒/玩新人;
八、大合照(可能);
九、宴会结束,主家人恭送宾客;
十、余庆节目(如有)。
寿宴的流程如下:
一、餐前的恭候时间;
二、大合照(可能);
三、入席;
四、进餐;
五、宾客向寿星公/婆祝贺;
六、大合照(可能);
七、宴会结束,主家人恭送宾客。
公司宴会的流程如下:
一、餐前的恭候时间;
二、大合照(可能);
三、入席;
四、宴会主持、公司高层发表演讲;
五、进餐;
六、敬酒;
七、领发奖项、抽奖;
八、大合照(可能);
九、宴会结束,主家人恭送宾客;
十、余庆节目(如有)。
请留意:以上所列出的流程安排只是一个大概,个别宴会的细节和内容不尽相同,差异可以颇大。拍摄者有责任在宴会开始前了解清楚整个宴会的内容和程序。
如果大家细心留意的话,会发现婚宴和公司宴会的流程颇为接近,而寿宴就简单一点。
几种宴会都有餐前的恭候时间,这是会场开放让宾客进场,聚首一堂、寒暄耍乐的时间。拍摄者应该要尽早到场,趁宾客人数不多的时候整理好装备和设定好器材,并且了解现场环境,如发现有不利拍摄的布置,亦可趁这时向主家人和场地管理人员商讨作出协调。
开始的时候可以跟主家人合照数张,一来让主家人和自己来个热身,二来用以测试器材和作出一些微调。
通常,婚宴场地必定会有个主礼台,但寿宴则不一定。如果没有,最好就划定一个让主家人和宾客合照的区域。这区域如在传统的中式餐馆,必定是在「某某寿宴/联婚」、左龙右凤的那道红色墙前。其它类别的场地就视乎实际的环境而定,例如新人的结婚蛋糕旁之类可为照片提供「命题」的角落。主家人和宾客的合照就尽量在这区域内进行。由于婚宴和寿宴会有长辈出席,为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或只是单纯的不良于行,所以要预备数张座椅在附近,需要时移到中央位置让长者坐下拍摄。另外,再多安排
一、两张座椅,目的是让宾客放下他们的手提物品,不用他们拿着拍照,影响构图。这两张座椅最好放在摄影师自己身后两旁的位置,这样可以让宾客目睹他们的财物而感到安心,也不会妨碍拍摄者自己的活动。
至于公司宴会,通常亦同样有个主礼台,但它的用途是让高层发表演说和进行抽奖,而绝少会有主家人和宾客在这处合照。由于出席公司宴的除了员工外,更同时有其它与公司来往的贵宾、或潜在的客户出席,公司的高层都会主动迎接他们,有时更会进行短暂非正式的业务商谈,穿梭全场,拍摄者基本上要紧随着公司高层身旁,随时为高层和宾客合照。
拍摄其间如有空档,也不要停下来,可以拍摄一些花絮,例如宾客竹战四方城、高歌自娱的情景、一些有特色的场地布置、宾客进场时签名留念的情况、抽奖的奖品等,也可以按宾客的要求替他们拍一些私人照。
有些人比较害羞,不喜欢出镜。如果是公司宴,除非高层要求,否则如经再三要求下仍不愿出镜,就不要勉强。但如是寿宴,尤其是婚宴,就要尽量鼓励这些人,毕竟这些场合可一不可再。说些如:「难得新娘今天这么漂亮,不要浪费这个机会呀!」、「错失今次机会,下次不知要待何时了!」、「平日大家难得一聚,今天就留个纪念吧!」之类鼓励性的说话。说时态度要亲切、诚恳、面带笑客。千万别以负面的用语或命令式的语调。如果仍是说服不了,就唯为寄望酒精的力量了(稍后再谈)。正式拍摄时,先安排宾客放下手上的物品(如有者)。如有长辈就先行准备座椅。指示被摄者到指定的地方,摆好位置,通常主家人在中央、宾客在两旁。花少许时间检查各人的衣服和饰物有否歪倒,有需要就提示宾客或出手替他们摆正。遇有小孩或婴儿,找一些可产生声响的对象(如锁匙)或小玩具(记得预备啊)在镜头前摇晃,以吸引注意。之后进行构图和对焦,并示意被摄者望向镜头,清楚地发出指示:「好!望着镜头!预备!一…二…三…!」按下快门。为安全计,重复示意,并多拍一张。完成后就向他们道谢,并提省他们取回自己的物品离开。由于不是艺术创作,为免人家不接受。构图采用中央式,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就可。要注意构图的水平,切勿东歪西倒,这类照片但求四平入稳,切勿加入个人意念。如拍摄时有其它宾客用自己的器材拍摄,致使被摄者无所悉从的情况,可以暂时略为放下相机,先礼让他人,之后客气地询间他们拍完与否,再举高左手向被摄者示意现在由你拍摄。
一般而言,大合照都要待所有人均在场才会进行,故通常会在两个时段进行:入席前;或进餐完毕,各人离场前。两个时段各有利弊:不少餐馆地方不大,为了方便宾客交流耍乐,在进餐前只安排较细小和普通的台椅,要到准备入席进餐时,才重新安排或更换相关的台椅。如在此时进行大合照,就会被有关的工作人员阻碍。但另一方面,此时比较能保证所有宾客均在场;至于在宴会尾声进行,可以受较少阻碍,但与此同时,有些居住偏远的宾客可能已在最后一两道菜上台前已先行离去,就会出现人缺的情况,或者有些宾客已经醉倒,无法配合拍照。至于是那个时段,则取决于主家人的安排。要是无特定的安排,则建议尽可能安排在入席前进行,并与场地工作人员进行协调。
大合照要求更多拍摄技巧,故此相关的技术细节将会于稍后另文再述。
到入席之后,个人习惯每一围台都各拍至少一张,这样可以为同坐一围的宾客留个证据。另外,先前遗漏未有出镜的宾客都有亮相的机会,证明曾出席过这次宴会。
再下来的拍摄工作就是到婚宴中的新人向家长敬茶、玩新人和公司宴的抽奖环节。三者的拍摄手法基本类同。由于都在主礼台进行,大抵上可以固定在一个可以掌握台上所有活动的地点拍摄。也因为是属于半随拍的形式,无需被摄者刻意作出配合(新人敬茶例外),只要捕捉到合适的机会按下快门就可,多拍一点也无妨,不难应付的。起首的阶段可以拍摄司仪/主持人的个人/特写照(这时容许带艺术性的拍摄手法和构图)。及后,就公司宴而言,就有点要求:要为负责抽奖和颁奖的嘉宾/公司高层拍一些特写照,与及捕捉抽奖时的各种神态;颁奖时为要颁奖嘉宾和得奖者合照等。而婚宴玩新人的环节则无此要求,随便纪录一些精彩的游戏片段即可。
到敬酒的环节。先说说寿宴。由于主角通常是长者,且也必定是长辈,原则上他/她不会主动的走到各宾客处敬酒,相反会是其它宾客走到寿星公/婆处敬酒祝福,场面相对地有秩序。走到寿星公/婆的对面拍摄各宾客交流的场面即可。至于婚宴和公司宴,由于是主家人走到每围台处与各宾客敬酒,场面混乱且复杂得多,故有关技巧会稍后另文再述。
别以为进餐完毕,所有的拍摄活动就告完结!正如之前提过:这时可能会是另一次大合照的时机;也可以趁这时补拍一些之前遗漏了的宾客。不要小窥酒精的力量,有些人平时害羞,不愿出镜,可是两杯烈酒到肚之后,就马上判若两人,热情奔放,甚至会主动的到处捉其它人要求合照,这正是替他们补拍的大好机会。
在此小弟也顺道分享一个较少提及的课题:应否拍摄喝醉了的宾客的醉态?以个人的经验,如果属行为完全失控的「烂醉」,不拍为上!一来欠道德操守、二来无意思。但喝醉者如属半醉、尚有意识、只是情绪特别高涨、与平日举止有点分别、大抵仍能控制到自身行为的一类,可以拍,但仍要视乎主家人的取态:婚宴者没有所谓;寿宴则看寿星公/婆是思想开明,还是封建保守的一类,前者拍了也无妨,但后者就犯不着了;公司宴中如该喝醉的同事是不拘小节的一类,可不妨一拍,但照片则不要交与公司,只可与对方私下分享。
开始离场时,拍摄的工作仍未完结。这时应该走到会场的出口处,拍摄主家人恭送宾客的情形,尤其是重要的宾客,更不可遗漏。其它的随便拍一些就可以了。
当所有宾客离开后,询问一下主家人还有没有拍摄的要求。确定没有之后,就交待一下何时、以何种方式,交出照片或档案。之后就可以根据器材清单逐一点算及收拾器材。如果是拍摄底片的话,底片的数目更特别要再三点算清楚。自始,拍摄工作才告结束。
最具挑战性的情况:大合照和敬酒
在酒席宴会中,相信最教新手感到忧虑的,莫过于大合照和敬酒这两大环节了。大合照的挑战性,在于要在有限的室内空间、用有限的镜头视角、把起码数十人的面孔、透过控制他们的举动、运用适当的构图,秩序井然地拍得清清楚楚。至于敬酒,则在于要在狭窄的空间之内、在极度混乱且不受控制的场景之下、把随意活动且气氛和情绪都非常高涨的宾客们的神态捕捉下来。现在,就让小弟先来分享一下应付大合照的心得。
大合照的处理方法
坦白说,小弟至今也只曾应付过最多四、五十人的合照,人数再多的话小弟也说不准。
小弟尝试过不同的排位方式,觉得分成前、中、后三排的方式最理想。因为构图上人物不会过分只分散在画面左右两旁而浪费了上下的空间。也可以避免便用过分广角的焦距而造成透视变形(画面两旁的面孔会被按扁)。另一方面可充份用尽画面,把面孔照得大一点,那么即使镜头的解析力稍逊也不至于「面目模糊」。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向宴会场地供应者要求数量相等如合照人数 2/3 的座椅,分成两排,两排之间要有足够的阔度供人站立。高层职员/长辈座在前排、两排座椅中间则安排中层/管理层职员/晚辈站立、至于初级员工/其它宾客则站在后排座椅上。(当然要先征得座椅提供者同意座椅可供人站立。)
细节方面。首先,在公司的宴会中,一般越初级的员工人数越多,难免需要「越级」排在较前的位置。不过要注意的是,安排较高级的职员在每一排近中央的位置,而稍低级的同事则在两旁。而婚宴、寿宴等也到样适用。这是尊重和礼貌的表现。另外,在婚宴中,前排座椅中央的位置「必定」预留给新人的父母就座,而一对新人就顺理成章站在中排的中央位置。(以前还会要求男家的亲戚在左、女家的在右,不过今时今日就随意得多了。)至于寿宴,当然是「寿星公/婆」和他/她的伴侣坐在前排中央啦!其次、部份思想传统的家庭或会要求男丁排在中央的位置而女仕在两旁,如果主人家主动要求这样就尽量安排(不过目前几乎绝迹),否则,在强调两性平等的今天,千万不要如此安排,尤其是公司宴会更要注意。话虽如此,但第三、有时也要顾及女仕的特殊需要,例如:为安全计,避免让穿高跟鞋的女仕站在后排座椅上(或先把高跟鞋脱掉);尽量不要安排穿超短迷你裙的女仕坐在前排,避免露出裙底春光,造成尴尬等。第四、要特别留意坐前排的人的坐姿:男仕们不要掰大双腿(很霸道),也不要像女仕般过份靠拢(很小家),自然就好。绕腿坐也可以,但不要看来像占用旁人的位置为上。双手手掌不要平放在大腿或膝盖上(五爪金龙?),也不要绕着双手摆于胸前(要人服侍?),应该合起双掌放在两腿中间。第五、为安全着想,在就位时,应该先让最后排站椅的人先就位,接着到中排,最后才到前排就座。拍摄完毕,则应该以相反的次序离开位置。第六、同是为了安全之余也方便调整各人的位置,不要让宾客手持大型对象就位(女仕的手袋尤甚),最好就放在摄影师身旁较后的位置,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对象而安心,也不妨碍摄影师工作。第七、如需要向宾客作出指示的时候,内容和语气要清晰、明确、坚定而诚恳,例如:「不好意思,我想穿蓝色衬衣配白色短外套的这位女仕帮帮忙(给点时间对方确定自已,必要时可能要提及更多特征),对!对!对!就是妳!我想请妳向这个方向(用手指指示方向,避免用言语,有些人左右不分)慢慢移动…对…再移过一点…再过一点,好!就停在这处,非常好,谢谢妳!」第八、正式按快门前,再三透过观景窗仔细察看有没有再需要改动修正的地方,特别要留意有没有人的面孔给遮蔽(最常出锤)等。之后告诉大家会数三声之后正式拍摄。另外,最好重拍至少多一张,也暂要求宾客原封不动,待检视(数码机的话)确定满意后才让它们离开。最后,安排多
一、两位宾客站在中间那一排的两旁,目的是防止后排的椅脚露出穿崩。
敬酒的处理方法
别说是新手,即使是经验丰富、靠这门吃饭的职业摄影师,对敬酒也会感到莫名的压力。事实上,因为宾客的一举一动是完全无法预先掌握,具突发性,加上环境多变,所以,只能但求能够随机应变、尽力而为而已。纵然如此,事前的准备工作还是不能马虎。越是准备充足,就越是能应付突变的状况。准备功夫包括:先询问主家人敬酒的路线,并跟据此路线,每围台都预先安排一个拍摄点,其位置和角度可以尽量捕捉主家人和宾客交流的画面。其次,因为敬酒的场面「兵荒马乱」,往往为避免错失时机而不其然的「乱枪扫射」,短时间之内拍摄量可以相当惊人,所以最好先更换一张空白的记忆卡、或换卷新底片。如果不能确定电池的剩余电量(包括机身和闪灯),也最好先替换一下。如果有超广角镜的话就在这时更换,经验所得超广角镜在敬酒这环节是最好使好用。接下来就是把器材设定好,由于正式拍摄时往往是新闻抢拍式,没有机会再作调整,预先设定就可以减少因机身误判而出锤的机会。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同,也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所以如何设定可谓各施各法,这里小弟就分享一下自已的习惯供大家参考:
手动曝光(其实整个宴会小弟都是用手动)、快门1/60秒(要凝固各人的活动,但无耐会牺牲背景)、光圈f:8(配合超广角镜有「超焦距」的效果,就算失焦也有足够景深把各人也纳入清楚的范围)、连续阔区对焦配合最近主体优先(已运用「超焦距」,对了那里其实也没相干,而且可以随时就击发快门)、i-ttl闪光控制模式(我是用Nikon器材,除了Auto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闪光」白平衡(闪灯在此时是「唯一」的「强制性」光源)。
到正式拍摄,首先就是到先前已计划好的那些拍摄点举机拍摄,当主家人移到下一围台时就走去下一点。不过,正如之前一直强调: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变幻莫测。主人家的行走路线突然改变、宾客太过忘形把镜头遮挡、原先设定的拍摄点被人占去、挤拥的宾客把通道阻塞、主家人忽然「兵分多路」等等,要懂得临场应变。面对如斯情况,就唯有放弃原完预定的拍摄点,另觅新据点。有机会就尽可能钻入人堆中争取有利的位置和角度。有需要而又许可的话,立即找张椅子站上去以高角度拍摄。要是完全无法取得合适的拍摄角度,迫不得已之下就唯有举机过头盲拍。虽然这些拍摄方式,相片的效果未必能尽如人意,但拍不好总比拍不到而无法交差好。再者,职业的摄影师在此等环境下也未必会拍得比你好。总的来说,拍摄手法跟记者抢拍新闻差不多。所以,小弟强烈建议大家平日尝试拍摄一些社会活动,甚至混入真正的摄影记者堆中一起抢拍,以取得经验,并更了解自己手中的器材,特别是镜头焦距视角的运用。
~~ 全文完 ~~
第二篇:ABAQUS学习技巧总结(转帖)
ABAQUS学习总结
1.ABAQUS中常用的单位制。-(有用到密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单位制错误会造成分析结果错误,甚至不收敛。2.ABAQUS中的时间
对于静力分析,时间没有实际意义(静力分析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对于动力分析,时间是有意义的,跟作用的时间相关。3.更改工作路径
4.对于ABAQUS/Standard分析,增大内存磁盘空间会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对于ABAQUS/Explicit分析,生成的临时数据大部分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关键数据,不写入磁盘,加快分析速度的主要方法是提高CPU的速度。
临时文件一般存储在磁盘比较大的盘符下
提高虚拟内存
5.壳单元被赋予厚度后,如何查看是否正确。梁单元被赋予截面属性后,如休查看是否正确。可以在VIEW的DISPLAY OPTION里面查看。
6.参考点
对于离散刚体和解析刚体部件,参考点必须在PART模块里面定义。而对于刚体约束,显示休约束,耦合约束可以在PART ,ASSEMBLY,INTERRACTION,LOAD等定义参考点.PART模块里面只能定义一个参考点,而其它的模块里面可以定义很多个参考点。7.刚体部件(离散刚体和解析刚体),刚体约束,显示体约束 离散刚体: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无需定义材料属性,要定义参考点,要划分网格。
解析刚体:只能是简单形状,无需定义材料属性,要定义参考点,不需要划分网格。
刚体约束的部件:要定义材料属性,要定义参考点,要划分网格。显示体约束的部件:要定义材料属性,要定义参考点,不需要要划分网格(ABAQUS/CAE会自动为其要划分网格)。
刚体与变形体比较:刚体最大的优点是计算效率高,因为它在分析作业过程中不参与所在基于单元的计算,此外,在接触分析,如果主面是刚体的话,分析更容易收敛。
刚体约束和显示体约束与刚体部件的比较:刚体约束和显示体约束的优点是去除约束后,就可以立即变为变形体。
刚体约束与显示体约束的比较:刚体约束的部件会参与计算,而显示约束的部件不会参与计算,只是用于显示作用。8.一般分析步与线性摄动分析步
一般分析步:每个分析步的开始状态都是前一个分析步结束时刻的模型状态;如果不做修改的话,前一个分析步所施加的载荷,边界条件,约束都会延续到当前的分析步中;所定义的载荷,边界条件以及得到的分析结果都是总量。
线性摄动分析步:线性摄动分析步结束时的模型状态不会延续到下一个分析步中,例如,分析步1,4为一般分析步,分析步2,3为线性摄动分析步,则分析步2,3,4的开始状态都是分析步1结束时的模型状态;线性摄动分析步中所定义的载荷,边界条件,约束不会延续到下一个分析步当中,它只适用当前分析步;所定义的载荷,边界条件以及得到的分析结果都是相对于上个分析步的增量。
(线性摄动分析步中所施加的载荷要足够小,目的是使得模的型的响应不会过多地偏离切线模量所预测的响应值)。
9.对于难收敛的非线性的问题,可以把初始增量步设为适当小的值,例如,分析步时间乘以0.01或0.1,如果初始增量步设置得太小,会大大增加增量步数,延长计算时间;如果初始增量步设置得太大,分析会很难收敛。
10.非线性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材料非线性 即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
(2).几何非线性 即位移的大小对结构的响应发生的影响,包括大位移,大转动,初始应力,几何刚性化和突然翻转等。
(3)边界条件非线性 即边界条件在分析过程中发生变化,接触分析是典型的边界非线性。
11.单元类型
一.非协调模式单元(I)和修正单元(M)
非协调是相对于Quad(四边形)和Hex(六面体)。
修正单元是相对于Tri(三角形)和Tet(四面体)。
非协调单元的计算精度很接近二次单元,而计算代价远远低于二次单元,但是如果单元形状较差的话,计算精度会降低。
定义了接触和弹塑性材料区域后,不要使用二次完全积分和二次减缩积分单元:如果能够划分六面体就非协调模式单元,如果不能就用四面体二次修正单元。
非协调单元不能用于ABAQUS/Explicit分析中。
12.变形缩放系数
有时候自动的变形缩放系数会比较大,造成结果变形很严重(感观上的),这时就要自己设置变形缩放系数。
13.查看最大和最小值(应力,应变,位移等等)
14.在可视化模块里可以按具体的节点编号或单元编号等等查询。
15.不收敛的处理方法
一.接触不收敛常用的处理方法:
出现不收敛时首先想到的是模型有没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检查接触关系、边界条件、载荷和约束。<2>.消除刚体位移。
(1).Automatic stabilization
(2).Unsymmetric solver
(3).General solution controls(成倍地增加5-10)
(4).Contact controls(数值采用默认就可以)
(5).Contact property
(6)use surface to surface finite sliding(7)apply a small friction(0.02)
15.按照步数来查看结果
16.对称算法与非对称算法
用对称算法不收敛,用非对称算法可以很好地收敛。17.初始增量步的大小对计算应力值与计算所需的时间影响
18.被赋予弹性和弹塑性材料的机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外力比较小的时候,机构所受到的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应力对于两种情况是一样的,但当外力比较大时,机构所受到的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应力,这时弹性材料所对应的应力比较大。19.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由实验和工程实践可知,当构件的应力达到了材料的屈服点或抗拉强度时,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或者断裂,为使构件能正常工作,设定一种极限应力,对于塑性材料来说,它的极限应力为屈服强度,对于脆性材料来说,它的极限应力为抗拉强度。
考虑到载荷估计的准确程度,应力计算方法的精确程度,材料的均匀程度,以及构件的重要性等因素,为了保证构件的安全可靠地工作,应使它的工作应力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使构件留有适当的强度储备。一般把极限应力 除以大于1的安全系数n.。
正确地选取安全系数,关系到构件的安全与经济这一对矛盾的问题。过大的安全系数会浪费材料,太小的安全系数则又可能使构件不能安全的工作。各种不同工作条件下构件安全系数n.的选取,可从有关工程手册中查到。对于塑性材料,取n.=1.3到2.0 对于脆性材料,取n.=2.0到3.5。20.从面与主面
(1).从面应该是网格划分得更密的面。
(2).如果从面与主面的网格相接近时,从面应该定义在较软的材料上。
21.关于ABAQUS的任务管理
1。ABAQUS6.4新增了任务管理的命令,可以暂停、恢复、和终止一个正在背景运行的任务,方法如下(在命令行输入并运行):
任务暂停:
abaqus suspend job=job-name
任务恢复:
abaqus resume job=job-name
任务终止:
abaqus terminate job=job-name
其中任务暂停(suspend)的时候,windows任务管理栏中仍会保留standard/explicit的计算线程,只是不再使用CPU资源,当任务恢复(resume)的时候继续工作。
任务终止则就像CAE中提交的任务的KILL功能类似,直接cut掉正在运行的任务,不可恢复。其实也就和在windows任务管理栏中强行终止差不多,但属于合法操作。
2。就是利用windos的任务管理栏了,使用它的processes管理功能时,不仅仅可以强行关掉一个正在运行的任务,还可以通过改变它的优先级别来改变其对CPU的占用程度。共有Realtime,High,AboveNormal,Normal,BelowNormal,Low 五个可选等级,windows默认的等级是Normal,此时所有的任务都在随机抢占CPU资源,一般ABAQUS在运行时想要运行别的程序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一些大程序。在觉得机器使用时有明显的延迟时,就可以把ABAQUS任务的优先级别设的低一些,就可以腾出CPU资源给别的级别高的任务了,不用机器的时候再把ABAQUS任务的级别调上去,这样就可以娱乐、工作两不误了。
21.利用queue的功能由本地机器向远程unix机器提交abaqus作业的方法 [精华]
利用queue的功能由本地机器向远程unix机器提交abaqus作业的方法
假设:
1.远程unix机器的安装目录为/abaqus,2.远程计算机IP地址为192.168.0.166,主机名为ibmlinux
3.本地计算机IP地址为192.168.0.18,主机名为training
下面的讨论涉及的内容相应改变
Step 1 分别设置本地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之间的主机名和IP地址对应。
1.修改本地hosts文件,windows上一般位于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下,unix上位于/etc下,加入远程计算机主机名和IP地址对应行,如:
192.168.0.166 ibmlinux
2.修改远程hosts文件,位于/etc下,加入本地计算机主机名和IP地址对应行,如:
192.168.0.18 training
Step 2 设置本地计算机对远程计算机运行rsh和rcp命令正确。
1.两台计算机登陆名和密码一致。举例而言,若远程计算机登陆名和密码为root/root,则设置本地计算机也用同样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2.修改远程计算机.rhosts文件,该文件位于对应用户名登陆后的主目录下,如/home/root,加入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使得本地计算机可以访问到远程计算机。
3.在本地计算机的提示符下键入
rsh ibmlinux ls
测试rsh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果可以列出远程计算机主目录下文件,代表rsh和rcp工作正常。
Step 3 设置远程计算机该用户的默认登陆程序为csh,修改passwd文件,位于/etc下,如:
root:Ty91eFGzybEE2:0:3::/:/usr/bin/csh
Step 4 修改远程计算机的abaqus环境文件abaqus_v6.env
在环境文件最后加入
queue_name =[“nice_queue”]
after_prefix = “-b”
queue_prefix = “-q”
nice_queue = “/bin/sh-c 'nice./%S 1>%L 2>&1 &'” 保存 在提示符下面键入
abaqus fetch job=beam.inp
abaqus job=beam queue=nice_queue
如果可以顺利获得beam.odb,则表示远程计算机queue设置正确。
Step 5 修改本地计算机的abaqus环境文件abaqus_v6.env
在环境文件最后加入
def onCaeStartup():
def makeQueues(*args):
import os, driverUtils
driverName = './abaqus'
scratchDir = '/abaqus/Commands'
session.Queue(name='nice',queueName='nice_queue',hostName='ibmlinux',driver=driverName,localPlatform = NT,fileCopy=ON,directory=scratchDir)
addImportCallback('job', makeQueues)保存
Step 6 在本地计算机上启动abaqus/cae,创建或打开一个模型,在Job模块创建一个新任务,选择Run Mode为Queue,选择nice,OK,提交运算,观察是否任务被自动提交到了远程计算机的/abaqus/Commands下运行并自动返回odb文件到本地计算机。如有错误,会在启动cae的提示符窗口中出现,检查错误并找到相应解决办法。
第三篇:升学宴会酒席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长辈。同学。亲爱的来宾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有这么多的亲朋好友前来参加我的升学宴会,在此我要代表我们全家对大家的盛情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也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这些都倾注了不光我一个人而是很多人的辛苦和汗水,在此我首先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在学习上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要感谢我的父母亲,虽然他们平时都蛮忙,但是他们都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关心着我,鼓励着我,成为我身后最坚实的后盾,在这里我想说上一声“爸爸妈妈,辛苦你们了”
在此我还想说的是,我以后学习的道路还有很长,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我,我一定会加倍的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和各位来宾对我无微不至关爱,更加优异的成绩将是我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最后祝各位来宾:
事业蒸蒸日上
家庭美满幸福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第四篇:[转综合帖]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转帖]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程朝阳
摘自:《西部教育网》
[摘要]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本文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进而明确目的,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然后直面现状,剖析了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最后,重点论述如何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式阅读、整体性阅读、诵读法
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有点受冷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拟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以求正于方家。
一、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
在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中,支持学习文言文的专家们全面而深入地论述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①。我不想多作复述。下面要谈的是我面对学生的“学习文言文无用论”而提出的几点看法。
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至少在民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
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话作为依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再说,如果一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文呀?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的《中国的科技和文明》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学到中医,这恐怕不只是一种尴尬吧?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发展到哪一步?如果高中生对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文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
二、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这规定看起来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偏差。
其一,什么叫“浅易文言文”?《兰亭集序》的后半部分、《逍遥游》也算“浅易”吗?难度过大的选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打击是可以想见的。其二,有人过于信奉“工具性”,文言字词句的学习占据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而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可有可无,使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一样只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其三,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总想着“如何借助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教科研上的赶时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我认为,依据大纲,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要做好以下的分内之事:
1、继续重视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新旧联系、辨析异同中理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重视每一篇课文,把“帮助学生理解熟记具体的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育的第一要务”。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真正体悟到文言课文之美,从而乐学、会学。久之,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就能恰当引用、巧妙化用,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美感。
3、引导学生接受以思想见长的文言课文的熏陶感染,让他们直接感受一流人物的博大胸怀,自觉加强品格修养。多年以后,学生在困厄中能想到孟子的高论、司马迁的不屈以自励,在得意时能不忘魏征的警示、司马光的训诫以自勉,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真的达到了。
三、直面现状----剖析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我曾多次对新任教的班级作摸底调查,很遗憾,喜欢和比较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从未超过一成。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文言文学习的评价,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怕”和“厌恶”。我想,要搞好文言文教学,不直面现状、不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行的。
综合历届学生的说法,我认为学生普遍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除了上文论及的目的不明确外,还有下述几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
2、教材的因素。其一是选文。“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标准当然是对的,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其二是编排。新教材是以文学史为序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偏重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的编排还是按由浅入深、先韵后散,先故事性后哲理性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考试的因素。由于教师命题权力的缺失,使得学生重试题而轻老师。“考什么学什么”是倍受批评却至今仍是学生信奉的最高信条。高考试题是不考课文的,学生怎么回“傻”到孜孜以求地学习课文呢?
4、教学的因素。这里主要谈谈教学要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①教学要求的问题。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的知识,而且要背诵很多课文。而背诵现在基本演变为“默写”。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两三天要背一篇古文,怎么能不怕呢?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要背诵的课文语文老师都会“默写”吗?如果连老师都做不到,这教学要求是否该修改一下呢?此外,我们常要求学生搞清楚一些根本说不清楚的东西。比如,1997年高考题第17题,“高宗意乃解”一句,让学生区别“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和“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这两种解释的对错。其实,谁能说得清前者就比后者准确呢?
②教学思想的问题。我只想讲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一是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前者的结果是,45分钟里教师总是带领学生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而没看见那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后者更是带来恶果,教师模仿命题迷宫化、文字游戏化的高考文言文试题,支解每一篇课文,大搞考点训练,学生能不“怕”且“厌”吗?
③教学方法的问题。一方面,有人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另一方面,有人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表面上潇潇洒洒,可实际上学生连重要的字词句都没搞明白,于是,“潇潇”不见了,就剩下“傻傻”(洒洒)了。
四、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1、努力发挥语文教师的正面影响作用。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上课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教师这样的表现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改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许文言课文让学生怕了,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去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自主式阅读。所谓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的。④事实证明,自主式阅读文言作品,学生的兴致很高,就连很厌恶文言课文的学生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爱不释手。久之,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在快乐地学习中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
1、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可是由于上文论及的原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他们虽然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那如何搭建那心灵之桥呢?
①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历史背景及刘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
②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③用当代视野关照文言文,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领略其美,吸收养分。
①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第一,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首先,学生得有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的积累。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
第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语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
第三,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第四,部分地区还可以和方言结合,积累文言知识。比如我所在的苏州,是吴方言区,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语言,很多文言词语都还在用。结合方言,学生学得有趣,也使本来感觉很难的问题简单了,效果不错。
第五,辅以“务实、得法、有效”的能力训练,巩固提高。
②整体感受,体验阅读乐趣。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整体性阅读,要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教师主要是发挥组织、引导、激励、点拨的作用,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的整体感受。读《归去来兮辞》,最要紧的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那一份愉悦、淡泊又略带寂寞的情怀,而不必让学生拼命地把文章翻译成味同嚼蜡的白话文。③含英咀华,培养审美趣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其一,对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我指导学生深入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其二,发扬朱光潜先生倡导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决隐发微,探寻看似平淡中蕴含的精彩。彭宗保老师以前教《石钟山记》,着力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个“笑”字,溯“笑”之源,探“笑”之真谛。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产生豁然开朗之感,领悟了作者独运之匠心。不仅激发了兴趣,也培养了审美趣味。
④比较阅读,提高鉴赏水平。有时,学生读一篇课文,或不能深味其妙,或对其所述深信不已。比较阅读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有关联的作品放到一起来读,看异同,评优劣,在对照阅读中获得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开拓知识视野,训练思维能力,提高鉴赏水平。比如学生学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蔺相如敬佩有加,我又让学生研读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对蔺相如批评得很厉害,这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时引发了思考和争论。又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我指导学生同时阅读苏辙的《六国论》,结果在课上引发了空前激烈的争论。学生最后基本达成共识:苏洵的语言干脆利落,朗朗上口,苏辙的稍微有点拗口;苏洵是借古讽今,饱含忠谏之情,苏辙是就史论史,有逞才之意。可见,比较阅读,学生的鉴赏水平会得到超出预料的提高。
⑤质疑问难,改进教学效果。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民主化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如果因此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我主张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教参质疑(学生那儿必须放一本教参)、向教师质疑。比如课下注释,常遭到学生的质疑,一番争论后,达成共识,必然掌握得更牢了。而对课文的质疑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习《阿房宫》时,有学生问:第一段多为偶字句,为何开头连用四个三字句呢?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解决了它就弥补了教师备课的空白,师生都有收获,教学效果自然是改进了。⑥吸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我说过,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人物之手,有着丰赡的精神内涵。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正面影响是很重要的。而高中生又有叛逆心理强、拒绝说教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自觉接受熏陶、吸收养分就显得格外要紧。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言文。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比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学习文言文。还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兴致很高,效果也都不错。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一种理论叫“阅读转注”说,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自动互相参注,互相补充、互相发明,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断积累起来。根据该理论,学生只要坚持在课外阅读文言作品,就可以自然地与课内所学相转注,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从影视作品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参考文献:
①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1,6 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京),2002,7 ④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的返朴归真[J]山东教育,2002,7/8 ⑤李建邡,教苑漫录[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 ⑥彭宗保,抓住“笑”字串全文[J],语文学习,1996,4
第五篇:拍摄生日宴会的窍门
拍摄生日宴会的窍门 ——数码影像拍摄方案
曾庆祝
过生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且都想过得有意义。那么,我们把过生日的过程拍摄下来,让所有参与的人都能记住这个日子,那就更有意义了。
一、拍摄内容
对于过生日来说,拍摄内容可以从生日宴会的准备、活动过程以及相关背景资料等方面进行拍摄。一是拍摄一些生日宴会的准备过程,如到蛋糕店预订蛋糕、准备生日用餐等;二是拍摄过生日时的场面,这是重点,在生日宴会的过程中一些点蜡烛、吹蜡烛、唱生日歌、吃蛋糕以及生日宴会的重要场景千万不要错过。在点上蜡烛后可以对蛋糕拍摄一些特写镜头,如亮闪闪的烛光、蛋糕上的祝福文字等(如图1),在拍摄切蛋糕时也可以拍摄一些特殊镜头,如大人在分着蛋糕,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等。三是一些背景资料,如拍摄日历,这样可以表现过生日时的时间,也可以拍摄过去的一些成绩,如儿童可以拍摄在学校获得的奖励、平时工整的作业等。
在拍摄时可针对不同年龄或不同对象进行拍摄。给孩子过生日时,孩子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神态,觉得给自己过生日天经地义的神情等等画面;对于年轻人的生日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满活力和朝气,要抓住—些特写的镜头,年轻人看到蛋糕想到的更多的是玩,要注意抢拍他们活动过程中的精彩镜头;如果是为老人拍摄生日聚会时,除拍够老人的活动、表情等镜头外,再拍摄一些老人年轻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作品、成果等,让老人讲讲当年工作上的趣闻以及最得意的工作情况等,唤起老人对当年风采的回顾,从而更增强老人对现实生活的乐观和信心。
二、拍摄方法
1. 画面的取景
拍摄时应给人以欢欣喜悦、和睦圆满的感觉,画面色调应为暖色。在生日聚会时,生日蜡烛是生日的重要标志,因此,应注意烛光的拍摄,要求画面色彩温和,以增加生日气氛和情调,此时可用手动光圈,以蜡烛为前景拍摄过生日的人,用大光圈使被摄人的面部较亮、清晰,背景较暗,烛光在画面中便显得模模糊糊、轮廓不清,这样的画面既突出了主体又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在拍摄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推、拉、摇、移等手法,根据想要表达的意思来准确地使用镜头语言,把生日聚会的气氛最大限度地营造出来。同时,可用录音机或VCD机或其他音响设备播放节奏舒缓、轻快、音量适中的音乐来作为背景音乐,为生日宴会及宴会的拍摄创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气氛。
2. 善于抓拍人物的神态
无论是给老人祝寿还是给孩子过生日,一家人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这时应注意多通过人物的眼睛、嘴或视点、视线等特写镜头来表现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如给老人祝寿时,老人脸上洋溢着的激动的神情,孩子们还记着老人生日并为自己祝寿的满足感,一家人围在桌前共进生日大餐的幸福神态等。拍摄人物时,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拍摄,宜从侧面拍摄,以突出面部的侧面轮廓形象(如图2)。对体肥或颈部过长的人物,宜用俯拍,使脸形变得瘦长些;对颈部较短者,宜用仰拍,以使脸形变得圆些。人物摄像时,宜用手动方式来调整光圈,景别上优先选用中景、近景与平摄。采用中、近景别进行拍摄,可以使观众看清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而平摄则能比较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的外形。
给老人过生日要突出天伦之乐的拍摄。为了营造出这种氛围,建议将灯光都打暖色,若家里使用的是白炽灯可以用红纸装饰。也可以多用长镜头表现出家庭的祥和及人丁兴旺之感,大家围绕在一起吃饭,然后围坐着看看电视或是说说话。一定要记得这个场合下老人才是拍摄的重点,比如孙子向爷爷举杯祝贺等,老人对儿孙的希望和儿孙对老人的尊敬就可以在红火的灯光下一一被我们的摄像机所记录,这样的气氛会感染每一个人。
3. 生日宴会活动的镜头节奏
这里所说的节奏感,是指镜头在推、拉、摇、移时的运动速度。拍摄儿童时,不要对儿童做过多的限制,使其在自然活动的情况下被拍摄,以表现其天真、活泼、顽皮的天性和神态(如图3)。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生龙活虎,动作量比较大,拍摄他们时,要根据现场气氛的高低起伏来掌握镜头的节奏,或快推,或快拉,或连续多次快速推拉等,人为地营造出一种外在的动感,用以加强现场的热烈气氛,有时还可以采用不平衡式的拍摄方法,也就是故意将摄像机倾斜,过生日的人连同背景在画面中时左时右地倾斜,再加上现场的各种灯光,会使人感到有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而拍摄老人过生日的镜头,可以使他们感觉到大家对他们的尊敬,而且在用光上要采用柔光。因为老年人在人生的历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使用柔光拍摄出来的效果可以不使老人面部的皱纹和斑点明显地表现出来。
三、注意事项
一是合理控制曝光。在拍摄时如果全部用自动曝光会使拍摄的画面缺乏应有的表现力,比如拍摄烛光晚餐,如果使用自动曝光,就会因为数码摄像机有很强的拍摄黑暗画面的能力,导致画面很亮,完全没有了烛光晚餐所追求的浪漫情调,破坏了画面的意境。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应当使用不同的曝光以拍出符合拍摄意图的画面。
二是要合理利用白平衡。在手动挡中内置了好几种白平衡模式,你想改成什么色调都可以。一般来说,如果是冬天的晚上,可以用深色调,会有种很温暖的感觉。而夏天的时候则可以尝试一下浅色调,看起来会觉得非常凉爽(如图4)。
三是拍摄前要注意沟通。对于过生日人的来说,他们一般都会玩得很高兴,在拍摄时容易露真情,但是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他们会对数码摄像机有抵触感,不容易表现自己。此时更应该与他们做良好的沟通,谈论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彼此了解,让他们对生日的主人说些祝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