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教案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和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辨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操,坚定要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及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认清“台独”的实质及我们的做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课前播放《公元1997年》的MTV)。师:这首歌主要歌唱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生(集体):香港回归。
师:对。香港回归是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事件。那么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采用了什么政策方针呢?
生(集体):一国两制。
师:对,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二)、讲解新课:
这节课老师设置了许多环节,把你们分成三个组,在这些环节里,需要同学们整理好你在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开动脑筋,去为自己的团队争取胜利,每一次胜利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活动一:曾经沧桑知多少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就香港、澳门分别设置了许多题签,各组同学要以抢答的方式回答出这些小问题,老师说出“开始”,同学们就可以快速站起回答。关于香港:
A香港是哪一年沦为哪一国殖民地的? B香港是如何沦为英国殖民地的? C香港是在什么时间回归的? D香港的首届行政官是谁?
E象征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花卉是什么?
F说出一首最能表达人们热盼香港回归的心情的歌曲并唱出几句(课件)(生答)
关于澳门:
A澳门是哪一年沦为哪一国殖民地的? B澳门是如何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的? C澳门是在什么时间回归的? D澳门的首届行政官是谁?
E象征着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花卉是什么?
F说出一首最能表达人们热盼澳门回归的心情的歌曲并唱出几句(课件)(生答)刚刚我们听了饱含深情的歌曲,舒畅的心情溢于言表,可是高兴之余,我们也会发出许多疑问。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 活动二:欢欢喜喜话回归
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一方面,使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与发散性。在师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小高潮。设问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什么是“一国”?什么是“两制”?
B港、澳为什么能顺利回归?港、澳回归后,发展如何?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C一国两制”方针具有什么深远的重大现实意义? 过渡:
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著名的诗《乡愁》,同学们想不想听?(课件)听了这首诗,不由让人想起祖国的宝岛——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热盼着统一,作为大陆人,你对台湾了解吗?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 活动三:几多欢喜几多愁
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漫画、文字资料展示出来。(生动)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无耻行径,老师也收集并整理了一段录像:《“台独”的错误言行及其危害性》,请同学们观赏(课件)。了解了这些之后,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因此,老师设置了几个讨论题,请同学们整理好你们课下收集到的资料,经过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A、列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搜集:“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无耻行径,简要分析其实质是什么。C、辨析:台独暗流不断涌动,陈水扁当局“台独”步伐骤然加速,赤裸裸地提出了台独时间表。因此,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动用武力。D、2005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这是一部“对台动武法”,以此来煽动台湾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敌视,作为当代爱国青年,你应该如何回应他们?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教师讲评:(略)
“一国两制”是个新事物,可是港、澳顺利回归和回归以后的良好发展证明: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决台湾问题,相信大陆和港、澳、台永远心连心!
四、小结:
其实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好,你们每个人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着那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下面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学生集体回答)原 则:一个中国的原则 基 本 方 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立 场: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 诺放弃使用武力。最 佳 方 式:一国两制
五、探究与实践:——
满怀信心盼统一
学习了这节课,大家的心里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感触,你可以从港、澳、台的角度,从一国两制的角度,从祖国的大好形势,从你自身,把你最想说的话告诉大家——满怀信心盼统一(请同学们以此为主题写一份演讲稿,字数约250字。)
六、板书设计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一)关于港澳回归
A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启示 B “一国两制”的概念 C“一国两制”的意义
(二)关于台湾问题
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行径及我们的做法。
C、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
第二篇:第八课和平统一2
第八课和平统一(2)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2.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
3.知道解决台湾问题要靠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台湾与大陆骨肉相连的亲情,进而引导学生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并为实现民族复兴作贡献的决心。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
预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诵诗《乡愁》,体验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2.“一国两制”的方针顺利地使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什么台湾
问题还未解决?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阅读P75页材料。分组讨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你都知道哪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实?
教师展示与此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解台湾的历史,并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台湾永远属于中国的领土。具体历史事实见教科书阅读资料,也可以参阅历史书等。
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原因。重温历史,可以更好地看待今天的台湾问题。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阅读P76页的两幅图片和文章《宝岛在我心中》。讨论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都做了哪些工作?
教师:我国政府在统一台湾的问题上,态度是鲜明的,一再表明了党和政府统一祖国的决心和态度。(呈现下面的事例)
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的态度和一贯主张。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和大陆之间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两地同胞的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进行学术、文化、体育、文艺观摩。
1980年2月15日,全国政协发出致台湾同胞春节慰问信,希望台湾各界人士敦促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解释名词:三通有“大、小三通”之说。“大三通”即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通邮、通商、通航。“小三通”是指大陆部分地区和台湾部分地区的通邮、通商、通航。这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提出的一项具体措施)
了解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同时了解一些有关两岸交往的事实,了解一些名词的含义。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列举自己认为祖国能够统一的 10条理由。
教师:为了早日实现两岸统一,两岸同胞都在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下面的一些事例就是近年来台湾各界所做的努力。(呈现下面的事例)
1993年4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济合作、科技文化交流、两会会务等问题交换意见,签署协议。这是海峡两岸两个授权的民间团体最高负责人的首次会谈和接触。它表明海峡两岸关系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访问大陆。
2005年5月5日至5月13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西安、南京、上海、长沙、北京。
2005年7月6日至13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的新党访问团一行30人访问广州、南京、大连、北京。
通过事实说明问题,是学生们增加祖国统一的信心。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对祖国的未来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2.你认为还可以实施哪些举措来帮助解决台湾问题?
3.配套练习
第三篇:《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
一、《反分裂国家法》本质上是一部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
从立法目的来看,《反分裂国家法》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立法内容来看,该法紧紧围绕着遏制“台独”,促进和平统一这一主轴,用3/4的篇幅对关于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平等协商和谈判的问题作了规定,充分体现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它充分考虑和照顾了台海现状和两岸民意,没有规定“统一时间表”,为和平统一而非使用武力,留下了充分合理的空间。然而,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的严峻事实不得不使我们从多方面加以防范和进行斗争,其中包括军事准备。由此,在《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和第九条对有关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问题作了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种情势,亦即三个前提条件:“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应当指出,上述的“事实”、“重大事变”和“可能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界定。该法没有明确地给“台独”和“分裂国家”下定义,但上述规定明确地为“台独”分裂活动划定了不可逾越的底线或“红线”。只要出现上述三种情势中的任何一种,非和平方式条款就可启动。
非和平方式完全是针对“台独”势力,而非广大台湾同胞。《反分裂国家法》第九条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它要求国家在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的生命和财产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我国一向遵守。在维护台湾同胞权益方面,我国政府已制订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因此,本条规定只是重申我国政府遵守关于武装冲突的国际法的一贯立场,进一步明确地把“台独”势力与广大台湾同胞区别开来,把非和平方式的目标限定于“台独”势力。这有利于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孤立“台独”势力。
二、《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意义
《反分裂国家法》将我们党和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贯立场法律化,表明了全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同时也明确了我们有权采取必要的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除了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政治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empirenews.page--] 1.《反分裂国家法》不仅表达了我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主张,而且还表明了我国政府非和平处理“台独”问题的鲜明立场。台湾问题和“台独”问题性质不同。解决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要“和”,不是“武”;而“台独”则意味着战争。《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个方向,两岸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对话沟通的六项议题,这实际上是用和平构筑一道道遏制“台独”的防线,而非和平方式条款是最后一道防线。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是该法的首要目标,“在有一线希望的情况下,绝不放弃和平统一”是其潜台词。然而,如果“台独”势力越过上述红线,启动非和平方式条款就成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法定职责。
2.制订《反分裂国家法》是贯彻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它表明我国政府将依法解决台湾问题,尤其是在使用非和平方式这一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政府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审慎行事。非和平方式的三个前提条件为两岸双方设定了行为规则,不仅约束了“台独”分裂势力,而且也约束了大陆,对国家领导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具体地说,只要台湾当局不触犯三个前提条件,大陆就缺乏动武的法律依据;相反,如果触犯了,大陆就没有理由不依法使用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这就划清了和平与战争的界限,从而缩减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幻想、误判和操作空间。由此,解决台湾问题,尤其是“台独”问题的大政方针就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保持了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3.《反分裂国家法》尤其是其非和平方式条款与台湾的“公投法”和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针锋相对,以法制法。台湾的“防御性公投”对我国对台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构成了威胁,《反分裂国家法》中的非和平方式条款对此具有明显的反制意味。彼有“防御性公投”,我有“防御性立法”;彼为歪法,我为正法。美国根据其1979年制订的“与台湾关系法”长期在台湾问题上干涉我国内政。美国的一些反华政客别有用心地以“与台湾关系法”诋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声称前者是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对美国总统都有法律约束力,必须执行,而后者只是两国间的政治声明,对美国没有法律约束力。这是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国际法效力的曲解,在国际法上是站不住脚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具有国际条约性质的国际法律文件,对中美两国政府都具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美国却依据“与台湾关系法”以国内立法形式干预台湾事务,干涉我国内政,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制订《反分裂国家法》,纯属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然而,如果任何国家干涉台湾事务,尤其是武装干预,我国有权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反分裂国家法》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条和第八条,起到了以主权法对抗干涉法的作用。
4.以非和平方式反对分裂符合国际法、各国立法通例及国家实践。在国际法上,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固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不侵犯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也是国家应该遵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联合国《国际法原[!--empirenews.page--] 则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有悖于《联合国宪章》精神。各国宪法和法律都不容许分裂国家的行为。我国宪法和刑法也有关于禁止分裂国家的规定。总之,无论在国际法或各国国内法上,分裂国家的行为一直是被否定的。在国际实践中,主权国家以非和平方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世界各国的反分裂立法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1861年的《反脱离联邦法》。19世纪 60年代,为了阻止美国南方诸州脱离联邦而独立,避免联邦分裂,美国国会制订该法作为打击分裂势力的法律依据。在南北战争中战败的“南方邦联总统”被判叛国罪。此外,加拿大、英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都曾经运用法律手段跟分裂势力作斗争。
第四篇: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代建民 继保1001 130510118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战略构想,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彻底结束了外国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阐述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港澳回归祖国并且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台湾;香港;澳门;回归;和平统一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concept of this strategy, the successful recovery of the Hong Kong and Macao's sovereignty, a complete end to foreign colonial rule in China, describes the complet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the Chines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fundamental interests.I believe that Hong Kong and Macao returned to the motherland and in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policy guidelines to maintain the prosperity,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resolving the Taiwan issue and realizing complet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set a compelling example.Key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one country two systems;Taiwan;Hong Kong;Macau;regression;peaceful reunification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而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国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两岸存有共识与合作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经过几年酝酿,1982年1月,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对台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澳门和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
(一)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二)两制并存,共同发展。祖国统一后,中国的主体部分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区享有不同于我国其它省区的高度的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现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与外国的经贸文化联系长期不变;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向特别行政区收税,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有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和委员参与国家管理;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样做,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五)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六)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关键在于谈判解决问题。
(七)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八)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势力的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出现台湾独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
(九)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好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既是全新的构想,又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小平同志“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1]的产物。“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大胆创新,也是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领导人解决复杂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的表现。邓小平指出:“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
总之,“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是丰富的,也是成功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思想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是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这两个难忘的日子已铭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也为世界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正是这两个伟大时刻的到来,使“一国两制”构想开始了生动的历史实践,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在“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中,既可以展现“一国”的整体力量,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和平相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国两制”在港澳特区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且宝贵的经验,这是“一国两制”的伟大胜利。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发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相对于台湾地区的政治失控、经济低迷、社会混乱,政治有序、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港澳特区,为台湾提供了一个“统一后日子过得更好”的样板。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这必将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和发挥示范作用。
“一国两制”思想的与时俱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也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一国两制”为新时期的和平统一方针奠定了雄厚的思想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促使海峡两岸关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升华。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一国两制”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3]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范例。这些伟大意义影响深远、魅力无穷。正是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我们洗刷了国耻,我们扬眉吐气,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华夏兴旺的美好前景,我们也将看到骨肉同胞不再因一弯海峡的阻隔而使浓浓的乡愁无以慰藉。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页,31页,49页,59页,61页,101页,102页,220页。[2] 《邓小平年谱》第381页。
[3]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大报告》白皮书44—46页。[4] 《人民日报》2004年3月15日版。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五篇:关注两岸经贸论坛共盼祖国和平统一
sunshine
关注两岸经贸论坛 共盼祖国和平统一
●郭凤霞 赵伟吉
[ 背景材料 ] 1.两岸经贸论坛于 2006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在京举办。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为主题 , 围绕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 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 , 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 , 开放两岸直航 , 促进两岸经贸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在论坛闭幕式上宣读了本届论坛共同建议及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 15 项政策措施。
2.2006 年 4 月 16 日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 , 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 第一 , 坚持 “ 九二共识 ” 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 ,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 , 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 , 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经之路。
[ 主干知识链接 ] 一.政治学科(一)经济常识
1.市场的作用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开放 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要求 , 两岸经济论坛 , 有利于推动两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 让两岸市场优势互补 ,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 , 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 , 有利于加强两岸在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及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 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两岸的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 , 推动两岸农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 既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也有利于推动台湾地区农业的发展。
4.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鼓励支持台湾的其他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 , 推动、实现大陆人员赴台旅游 , 有利于推动台湾地区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 有利于稳定和振兴台湾经济。量
5.对外贸易的作用。两岸经贸合作 , 有利于互通有无 , 调剂余缺 , 实现资源 优化配置;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 , 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技术的交流 , 增强双 方的经济实力。
6.对外贸易的原则。我国的对外贸易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 两岸经济合作 , 也是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 , 以造福于两岸人民为根本归属的。
(二)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 ,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 两岸的经济合作 , 既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需求 , 也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两岸经贸论坛的决议和 “ 四点建议 ”, 必将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芽统一 , 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
2.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 两岸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两岸经济论坛和 “ 四点建议 ” 既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 , 亦对两岸人民带来实际好处 , 对区域合作和全球局势产生一定影响。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 部分的优化会增强整体的功能。两岸的经济sunshine
sunshine
有很强的互补性 , 两岸经贸论坛及胡连的二次握手 , 有利于两岸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 , 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 提高综合国力。
4.规律具有客观性 , 要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动能动性结合起来。两岸的经济合作 , 实现祖国统一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政府的各项政策都是在尊重两岸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 ,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 , 两岸的经贸合作 , 将有利于推动台湾的回归 , 祖国的统一。
6.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岸经贸论坛和 “ 四点建议 ” 有利于缓和台海局势 , 但 “ 台独 ” 分子的活动仍然存在 , 祖国统一之路仍然是曲折的。
7.实践决定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 , 我们对两岸关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 两岸经贸论坛形成的共识和 “ 四点建议 ”, 越来越灵活和务实 , 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 ,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 这些建议又将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政治角度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两岸经贸合作是以为两岸同胞谋利益为根本目的的。
2.国家职能。两岸在农业、金融、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 , 体现了国家在组织经济建设方面的职能。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胡总书记的 “ 四点建议 ” 指出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并就两岸关系的深化 , 两岸经济的合作 , 提出了新的意见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 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Jb。
4.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从 “ 九二共识 ” 到经贸合作到 “ 四点建 议 ”,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提高。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通过两岸的经济交流 , 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以及两岸人民的凝聚力 , 从而提 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历史学科 :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对台方针的重大转变 ,“ 一国两制 ” 的构想 和江泽民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及胡总书记的 “ 四点建议 ” 都是解决台 湾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地理学科 : 了解台湾省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气候、地形地质特征、动植物、农产、水产、矿产资源、主要城市等。
[ 综合演练 ] 1.2006 年 4 月 16 日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 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 , 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的四点建 议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两岸经贸论坛成功举办和 “ 胡连再会 ” 进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② 有利于建立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机制 , 推动 “ 党对党 ” 的交流对话新渠道③共同 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④有利于台湾和平, 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 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分久必合 ” 是历史的必然 , 两岸经贸论坛和 “ 四点建议 ”, 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 但 “ 台独 ” 势力的存在 , 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这段话体现了()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sunshine
sunshine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3.两岸经贸论坛指出 : 两岸关系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 但由于没有实现 “ 三通 ”, 两岸贸易成本加大 ,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品在对方市场上的竞争力 , 限制了两岸经贸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A.台湾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B.农业生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C.两岸实现 “ 三通 ”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D.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竞争性
4.首届两岸经贸论坛紧扣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这个主题 , 所确定的五 个议题涵盖了直航、农业合作、金融交流、旅游观光及产业发展策略等方面 , 无一不是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本届论坛之主题是 “ 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 ”, 最早提出两岸直接 “ 通邮、通商、通航 ” 等 “ 三通 ” 主张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C.邓小平“ 一国两制 ” 构想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 实现和平统-的方针政策》
2006 年 4 月 16 日 ,“ 胡连再次会谈 ”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当前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历史上 , 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过 , 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请据此回答 :6~10 题
6.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 , 这两次合作都是()A.共产党主动提出 , 积极促成的 B.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
C.始终坚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D.最后完成了所担负的历史任务
7.1924 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C.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D.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 但仍存在着斗争的一面 , 其根本原因是()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程度不同
C.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9.主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 , 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sunshine
sunshine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 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10.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分合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外国势力的作用
C.两党的性质 D.两党的政策
11.分析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两岸经济全面交流 , 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和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材料二 胡总书记 “ 四点建议 ”, 表明了和平发展是发展两岸关系的主题 ,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 也将为台湾经济走出一条强路。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在开幕式上演讲的题目是 : 和平繁荣 , 共同期盼。而连战还为其取了一个副名——截弯取直工程研讨会。连战以自己赴京的经历说明 , 两岸需要 “ 截弯取直 ”, 推动直航 , 以免两岸同胞舟车辗转之苦 , 这也是 “ 顺应时代的潮流 ”。
材料四 解决台湾问题 ,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形成的 , 具有不可动摇性。
——摘自《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首届两岸经贸论坛的经济意义。
(2)用联系的观点 , 说明两岸经贸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3)在两岸经贸合作中 , 两岸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4)用地理学的知识说明连战主席所说的两岸需要 “ 截弯取直 ”, 推动直航的意义。(5)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 谈谈您对扩大和深 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 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 促进共同繁荣 ,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3.C 4.B 5.A6.A7.A8.C 9.C 10.C 11.(1)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甜竞争性特征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要求两岸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 , 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②南岸人民往来和经济的合作 , 符合两岸人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 ,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的 , 局部离不开整体 , 台湾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大陆人员赴台旅游 , 将有利于稳定台湾经济。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要充分利用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克服不利联系 , 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发展 , 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及台湾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3)①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者 , 在两岸的经济合作中 , 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职能 , 加强贸易和交流的引导 , 加强宏观调空。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在农业、金融等方面的交流 , 台湾当局要抛弃政党隔阂 , 为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服务 , 造福于人民。③政府要积极进行体制的改革 , 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 , 为两岸经济的发展 ,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①缩短航程的时间 , 降低运费。②大陆、台湾有着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 , 同属于一个中国。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交流交丧 , 但进两岸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5)基本原则 : 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决反对 “ 台sunshine
sunshine
湾独立 ”、“ 一中一台 ” 的图谋 ,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或组织干涉中国内政 , 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必然性的认识 : ①经过改革开放 , 中国的结合国力极大增强 ,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这是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 实现共同繁荣 ,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保证。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 , 实现统一 , 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 ,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 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 ,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 , 首届两岸经贸论坛的举办 , 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民了解逐渐增多。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 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 , 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
欢迎阅读本文档!
sun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