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月27日听课教案
《We love animals》教案
知识目标:
1、词汇
能听、说、认读单词:duck, pig, cat,bear,dog, elephant, monkey, bird, tiger, panda, zoo.2、句型
能听懂、会说What’s this/that? It’s a …
Cool!I like it.能力目标:
1、能够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 …
询问并回答动物的名称;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
Cool!I like it.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击鼓传花:
1、教师拿铃鼓,学生拿花。
2、教师铃响开始,学生一条龙传花,敲鼓即止。花落谁手,谁就用英语向大家打招呼,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回顾以前学过的重点句型,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单词
1、规定时间内哪组同学说出的动物多为胜。
2、小组分工:教师出示图片,一人表演,一人回答,一人记录。
3、对胜利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环节,达到复习本单元单词的目的。
三、复习重点句型
小组合作对话,展示对重点句型的运用。
What’s this? It’s a bird.Cool!I like it.1、自评、互评
2、教师纠错
3、奖励机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学生对于本单元重点句型的运用能力。
四、创设情景剧
几个同学相约去动物园玩。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达到复习巩固本单元重点句型,并增强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拓展
每个国家都有其代表性动物。
1、展示中国、英国、俄罗斯、泰国的国旗,问学生是哪些国家的国旗?
2、展示四钟动物的图片:狮子、棕熊、大熊猫、亚洲象,问学生这些分别是什么动物?
3、让学生猜四个国家的代表动物是哪个。
中国—熊猫,英国—狮子,俄罗斯—熊,泰国—大象。(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四个国家的国旗及其代表性动物,渗透其他国家与动物有关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二篇:听课教案
主题活动:看看我的牙
活动目标:
1、观察有关牙齿的现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2、认识牙齿的基本功能。活动准备:
1、“科学爆米花”:《你的牙齿,我的牙齿》。
2、学习单:《有几颗牙》。
3、每人一面镜子;图画纸、蜡笔;不同牙齿构造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画画牙齿。
(1)请幼儿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边照镜子边将自己的牙齿画下来。(2)提醒幼儿园尽量画出牙齿的形状与数量。
二、待牙齿画好后,请幼儿带着问题阅读科学爆米花《你的牙齿,我的牙齿》。(1)自己的牙齿和画面上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2)每颗牙齿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3)咬东西时会用什么牙齿?(4)唨嚼时会用什么牙齿?
三、认识牙齿的功能。
(1)借助门齿、犬齿、等内容的画面或事先制成的牙齿图片,帮助幼儿认识牙齿的种类和功能。
(2)教师说明时,可以让幼儿边用镜子看自己的牙齿,边比对牙齿构造的参考图,认识自己的牙齿和图上的牙齿有无不同。
四、找一个同伴观察、比较彼此的牙齿。
(1)看一看门齿、犬齿的外形,有没有蛀牙、掉牙等。
数学活动:11-20各数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会11-20数的组成
2、巩固洞洞板的操作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满十进一》
请幼儿相互交流自编的《满十进一》儿歌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1)操作感知
教师先请幼儿摆出10个棋子,再摞在一起,体会10个1就是一个10.再添上一个棋子,提问:1摞棋子表示什么?一个棋子呢?现在洞洞板上一共有几个10和几个1?一共是多少个棋子?1个10和一个1合起来是多少?(2)理解数位上各数的含义 3、10加几的加法 出示一摞棋子盒3个棋子
提问:1个10和3个合起来是多少?(13)
你能根据这句话列出一条算式吗?(10+3)
3、教师小结
主题活动:牙齿表情超级变
活动目标:
1、收集牙齿与表情的各种资料并与同伴分享。
2、知道牙齿与人脸表情有一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动物或人脸表情的录像或图片。
2、相机,海报纸、笔、圈选单。
3、“牙齿表情超级变”小报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1、观看动物和人脸表情的录像或图片,并组织幼儿讨论:
——动物会张大嘴巴露出牙齿、呲牙咧嘴来表达情绪,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怎样的?
——邀请哟呃U然做出不同的表情,互相看看不同情绪下嘴巴会有什么变化,牙齿是张开还是合起来,牙齿有没有露出来。
2、和幼儿一起举办一个“牙齿表情超级变”,配合不同的情绪时牙齿、脸部表情表现是怎么样的,例如: ——冷的时候,牙齿会怎么样? ——威胁别人时,牙齿会怎么样? —生气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 ——牙痛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
——将幼儿的表情一一拍下来,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情绪时会有的表情,老师拍照时可近一些,焦点在幼儿表情与牙齿上。
3、展示“牙齿表情超级变”小报。——请所有的幼儿一起来选票。
——票选前可先一起设定不同的选项,如最美、最特别的、缺牙最多的、最整齐等的选项,让幼儿来一一表决或票选。
——当选的幼儿可以在一起上台做一次该表情,请大家鼓励他们。
美术活动:向日葵
活动目标:
1、学会欣赏别人的画作。
2、用自己的想象结合参考别人画画的色彩搭配自己作画。活动准备:
1、“向日葵”的画作
2、彩色画笔若干
3、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小朋友看一看上面画了什么呢? 幼儿分组讨论后,教师总结:上面画了一只放在桌子上的花瓶,里面插满了向日葵。
2、引导幼儿欣赏向日葵的色彩、造型
----这幅画里画的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怎么样?
----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向日葵是向着太阳生长的,所以画家把它的颜色画成了橘黄色。3、4、5、6、请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印象。介绍画家、画种 幼儿作画 教师小结
主题活动:热与冷
活动目标:
1、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提出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扇子、调羹、空玻璃杯及大的容器等材料。活动过程:
1、让幼儿试测自己杯中热水的温度并记录,然后猜想杯中热水温度的变化。
——与幼儿讨论如何知道杯中热水的温度。
——幼儿拿温度计测试热水温度并加以记录。
——讨论杯中热水一直这样放着,结果会怎么样。
2、探讨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并记录。
——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4、实验与讨论。
—让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试验,教师巡回指导,为幼儿实验提供帮助。对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可与之共同实验。
——请每个幼儿测量试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请幼儿充分介绍自己实验中所用的方法,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给予补充。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内水温下降的速度不同呢?
4、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冷水便热水的方法。
主题活动:工具的分类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2、通过分类操作、绘画等活动巩固对工具的认识。活动准备:
1、各种类别的常见工具的图片,请幼儿来进行分类,并鼓励幼儿说出分类的理由。
2、各种颜色的瓦楞纸、美劳材料。
3、各种各样的文具、测量工具。
4、教师提前装饰好一面“工具的分类”主题背景墙,一面“交通工具大集合” 主题背景墙。活动过程:
1、讨论工具的分类。
——第一次分类:教师出示已准备的各种工具图片,请幼儿来进行分类,并鼓励幼儿说出分类的理由。
——第二次分类: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工具的功能用途对这些常见工具的图片再次进行分类:厨具、餐具、清洁用具、文具、交通工具、体育用品、乐器、玩具、手工具。
2、装饰主题墙。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工具的图片分类粘贴到事先装饰好的主题墙上,同时配上相应的类别文字。
3、分享成果。
——欣赏师生共同完成的主题墙,边观察边讲述:上面有哪些种类的工具? ——分别是什么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
主题活动:绳子的游戏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跳绳能力
2、使幼儿表现出平常没有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绳子若干(长短不
一、粗细不
一、颜色不一)活动过程:
1、摸一摸,说一说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绳子)这些绳子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材质、颜色)
----这些绳子有什么用处?
----请幼儿是示范自己见过的绳子有哪些使用方法。
2、绳子游戏 单人进行游戏
---幼儿尝试单人玩绳子的游戏方法。---教师巡视并对遇到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教师总结幼儿想出的游戏方法。(如:跳绳)
3、造型游戏
---教师用绳子示范做造型游戏。
---请幼儿亲自试一试,比一比水的造型更有趣,能让人看出是什么?
4、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主题活动:屋顶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形状屋顶的不同作用。
2、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屋顶的照片。
2、三角形的屋顶、水平屋顶的模型数个。
3、大水盆、水杯数个,记录笔、记录纸。活动过程:
1、说一说屋顶的形状。
——出示照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屋顶有什么特点。(有平平的屋顶,有一定坡度的屋顶。)——喜欢哪一种屋顶,为什么?
2、创设问题情景:遇到下雨,这两种屋顶哪一种排水快呢? ——出示三角形屋顶和水平屋顶的模型。——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并说明理由。
3、通过实验验证猜测。——幼儿分组操作,分别从三角形屋顶、平面屋顶上浇一杯水,感受排水方式的差异。
——请小组派代表表述这两种屋顶排水的不同。
4、讨论:平面屋顶上的水排不下去时,怎么办?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解决平面屋顶的排水问题的各种方法。——通过小实验验证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如在屋顶上打洞等。
5、引发幼儿思考:屋顶的形状除了影响雨水排放的速度,还会对哪些自然条件产生影响。
阅读活动:寻找身边的风姐姐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带来的身边各种物体的变化
2、用自已熟悉的出面语言或符号方式记录经验 活动准备:
1、在户外摆设一些可供幼儿观察风的物品。
2、室内挂上风铃、风车、彩纸条等轻柔的物品。活动过程:
1、到户外去找风姐姐。
——请幼儿带上记录表格,到户外进行观察。(1)找一找风姐姐在吗?
(2)什么样的情况说明风姐姐来了?(3)用自已的符号方式记录下来。——回到教师找风姐姐。(1)风姐姐在我们教师里吗?
(2)教室里的风姐姐和户外的有什么不同?(3)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已的表现。——提示幼儿用自已的符号方式记录下来。
——我们还在哪里见过风姐姐。进一步提醒幼儿图画书散文的内容,引导幼儿发展思考和想象,说说自已还在哪里发现过风姐姐?
数学活动:《快速插收棋子》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认识棋子图案。2.掌握快速插收棋子的方法。3.培养倾听习惯和快速反应能力。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活动过程: 1.复习操作规则。2.练习开关棋盒。
3.练习听口令插棋子,反复练习由慢到快。
4.听口令插图案棋子,反复练习由慢到快,并提问幼儿每种颜色的棋子中有什么图案。5.游戏“比一比”。
组织幼儿比赛,分为若干组,请幼儿听口令快速插10个或20个棋子,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算获胜,老师进可能让每个幼儿获胜。
主题活动:《好玩的动物偶》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质材料制作动物偶。2.想象并用动物偶玩手掌游戏。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彩色纸、塑料袋、信封、图画纸等。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看一看。
——出示原始材料,如彩色纸、塑料纸、信封、图画纸等,让幼儿想象将其变成什么动物。
——欣赏教师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的动物成品。
二、说一说,看一看。
——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中《袋子妙妙妙》的画面。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如:图上有哪些动物?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可以用哪几种方法做出好玩的动物?
三、动手做一做手偶鱼。
——教师示范制作手偶鱼。
——请幼儿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鱼的鱼鳍和尾巴。——大胆的进行黏贴制作手偶鱼。
——鼓励幼儿用自制的小动物玩手掌游戏。
主题活动:《公共汽车》
活动目标
1、学习清楚大声的朗读儿歌。
2、简单讲述公共汽车的外形特征。活动准备
儿歌《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每部分相应的图形、小板凳摆放公共汽车的样子。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编年儿歌边玩做公共汽车的游戏。
2、引导幼儿围绕公共汽车展开讨论,教幼儿念唱儿歌 a、刚才小朋友坐的是什么车?说一说公共汽车时什么样的?
b、教师出示公共汽车的轮廓,教师边说儿歌边按照儿歌的句子,将车厢、轮子、车窗、笑脸一次贴在纸上。
c、教师与幼儿玩儿歌接龙游戏(采用接龙读、大小声读)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播放儿歌的CD,请幼儿欣赏货跟唱。
主题活动《我的梦》
活动目标:
1、幼儿回忆并描述梦中情景,常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体验自由表现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记号笔等。
2、范例《我的梦》。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作品,观察并讨论: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他在睡觉?
2、组织幼儿讨论:做的是美梦,还是恶梦?为什么?(美梦,因为他是笑咪咪的)。师问:小朋友做过梦吗?都梦见些什么?那一次做梦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讨论:你做过梦吗?梦见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回忆梦里的情景,帮助幼儿确定绘画内容。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确定绘画的主题,构思画面:(做梦的人画大,梦中的人或景物画小)。
2、提醒幼儿合理安排画面,突出主题。
3、提示幼儿注意构图丰富,色彩协调。
4、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梦境大胆表现出来。在展示区展览幼儿作品,并引导幼儿评价:谁画的“梦”最有意思,画面最漂亮。
音乐活动:《袋鼠》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样不同的亲热动作。3.培养幼儿与同伴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活动准备:
1.观看操作卡片《袋鼠妈妈和孩子》的画面,认识袋鼠,了解其特征;学会唱《袋鼠》歌。2.“狼”的头饰1只。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复习歌曲《袋鼠》,进一步理解歌词。
2.启发谈话,知道袋鼠是一蹦一跳走路的,鼓励幼儿模仿小袋鼠一蹦一跳地走路。3.学习蹦跳步。(1)教师示范蹦跳步。
(2)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
(3)请幼儿听音乐与袋鼠妈妈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能听前奏整齐开始提醒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每小节跳一下。)4.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相亲相爱”。
提问:“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相处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不同动作。)
5.玩游戏:《袋鼠》,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1)请幼儿扮演“狼”和“猎人”(“狼”要做出凶恶的表情和样子)。(2)提醒幼儿:“狼”出来时,“袋鼠”们蹲下不动。(3)音乐再起时,提醒“袋鼠”们按节拍做蹦跳步上位。(4)完整听音乐玩游戏。
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小鸡“歌唱”的趣味性。
2.用部分替代法创编第四、第七小节的歌词并做模仿动作。3.学会变换动作方向来避免与同伴碰撞。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小蛋儿把门开》。
2.组织幼儿观察操作卡片《小小蛋儿把门开》,了解法孵生小动物的知识。3.幼儿已学会屈膝走。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1)教师指出教学挂图,边范唱歌曲边演示,提问歌曲的名称和内容。(如:谁把门打开的?出来一只什么样的小鸡?小鸡是怎么歌唱的?)(2)请幼儿重复欣赏,在听到第七小节“叽叽叽叽、叽叽叽叽”时,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双手食指拇指相对放在嘴前,做小鸡嘴巴状或双手放身体两侧,指尖向外等)。2.学习歌表演。
(1)教师放慢演唱速度,让幼儿模仿教师进行歌表演。
(2)组织幼儿完整地进行歌表演,启发幼儿变换动作的方向,避免与同伴相撞。3.发展练习。
(1)启发幼儿说出还有哪些宝宝是从蛋壳走出来的。(2)请幼儿随着老师唱小鸡宝宝的歌。(3)带幼儿边唱边做模仿动作。
音乐活动:《猴子爬树》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猴子动作表现音乐以及猴子灵巧、顽皮、快活的心情。
活动准备
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猴子;操作卡片《猴子爬树》。活动过程
1、使用操作卡片《猴子爬树》,讲述猴子爬树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2、请幼儿倾听音乐,并根据音乐的上行、下行,表现猴子向上爬树及下树的动作。3、4、5、引导幼儿能合拍地做爬上树及下树的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9`~10小节的动作,并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启发幼儿用灵巧和快节奏的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神情,并完整听音乐总动作。
主题活动《大家来吃水果》
活动目标:
1.知道吃水果对身体的益处。2.了解不同水果的吃法。
3.懂得吃水果应该注意的卫生常识。4.感受吃水果时愉快而甜蜜的心情。活动准备:
配套图片、各种水果。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并讨论不同水果的吃法。——出示挂图,请幼儿说说画中的内容。——教师提问: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中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应该怎么吃? ——请幼儿在挂图中进行连线。
小结: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食用方法,有的是剥皮吃,有的是切开吃,还有些洗干净就可以吃了。
2、吃水果应该注意的问题。
——情境表演:教师表演两种不同吃水果的方式,一种健康的方式,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请幼儿说说他们喜欢哪一种吃水果的方法。——吃水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吃水果的好处。
主题活动《动物洗澡》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洗澡的方式。2.想象并仿编歌曲《大公鸡》。活动准备:
1.“自然放大镜”:《动物洗澡》。2.配套挂图。
3.配套音乐教育资源:《大公鸡》。,活动前幼儿已学会本歌曲。活动过程:
1.唱唱歌曲《大公鸡》。
2.与幼儿谈一谈:人是怎样洗澡的额,公鸡是怎样洗澡的。你还知道其他动物洗澡的方法吗?
3.跟幼儿分享《动物洗澡》。
出示挂图,请幼儿看图猜一猜动物们在做什么。和幼儿分享图片中动物洗澡的方式,如大象用鼻子吸水来冲澡、犀牛泡在泥浆里洗澡等。4.仿编歌曲《大公鸡》。
——引导幼儿将歌曲《大公鸡》的歌词换上“大象、犀牛“等,如:“大象穿灰衣,灰衣脏了用水喷。不用肥皂搓一搓,哗啦,哗啦,用水洗。”
——幼儿说出一种动物的洗澡方式,大家就编一段新歌词,和着《大公鸡》的旋律进行歌唱。
第三篇:听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小步舞曲》主旋律 2.介绍音乐家巴赫 教学目标:
1.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小步舞曲》,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2.背唱歌曲旋律。
3.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背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难点: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带着大家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流行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啊?(播放音乐)。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是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创作的乐曲,你们知道吗?
2.教师介绍作曲家莫扎特和他的第40交响曲。(播放课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也是由一首古典乐曲改编填词而来的,让我们来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3.教师播放音乐小步舞曲。(提问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教师介绍乐曲《小步舞曲》(播放课件)
二、欣赏小步舞曲(播放课件)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了解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进入主题。请把书打开到P24
三、学习歌曲
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24页歌曲左上角,谁来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C大调3/4的歌曲
我们又一次遇到三拍子的歌曲,想要唱好一首三拍子的歌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拍子的结构,请同学们看这里!出示三拍子课件。指导学生学会打击3/4节奏指挥图示。
1.播放歌曲让学生试着为音乐做指挥。2.出示音乐节奏。3.教师示范节奏打法 4.找一名同学试试 5.师生共同打一遍节奏 6.加入歌词
7.再次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打拍子)8.分乐句视唱 9.跟随录音模唱 10.跟随伴奏试唱 11.教师请个别学生视唱 12.全班齐唱伴奏 13.分男女组演唱
四、介绍作曲家巴赫
我们演唱了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还没有了解到作曲家呢,我们来看看是谁创作了如此美妙的音乐呢?
1.教师播放课件巴赫个人简介。2.聆听《小步舞曲》交响乐演奏。3.复习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和欣赏了著名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
了解了小步舞的音乐特点,感受了古典音乐的风格。让我们伴随着你们的歌声结束这古典音乐的课堂吧!1.教师播放音乐伴奏 2.学生演唱完毕下课
第四篇:听课教案
Unit3 My Friends
Part A Let’s learn 1.学情分析:学生很难掌握单词strong, thin的发音,而且学生对She has„及She is„句型中具体使用is 还是has混淆。因此,教师应反复引导学生恰当的介绍自己的朋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听、说、认读单词;能够熟练运用句型he’s ….介绍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能够使用who is he? His/Her name is………询问他人姓名并回答。
能力目标,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e’s/She’s……描述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会用tall, short, thin, strong, quiet等词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
情感目标,珍惜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3.教学重点:句型:Who's he/she? He’s/She’s„„„
词汇:cute, thin, strong, quiet 4.教学难点:单词发音friends, friendly,thin,strong 5.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教学课件 6.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7.拓展作业: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的模样。看看谁画的画像与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8.板书设计
Unit 3 Let’s learn He is……..strong She is…….thin
tall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做let’s do 热身。
2.问答练习:Who's your best friend? 3.做“猜人”的游戏。让一个学生描述班里某一个同学的模样,其他同学来猜这个人是谁。
尽量多做几组,练习句型Who's he/she? He/She i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新课导入。教师先自我介绍My name's „.,然后提问一名男生What's your name?该名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大家说:His name is„ He is„教师问学生:What's his name? 启发学生回答:His name is...教师继续指其他男生,让学生回答:What's his name? 教师再指另一个男生,让一个学生问What's your name?另一个学生回答 His name is..(多做几组)
2. 教师指着一个女生说:She's„ Her name is„ 然后问学生:What's her name?让学生试着回答:Her name is„教师再指几个女生问:What's her name?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的问答练习。
3.出示一些名人的照片,教师说:Look, I have some pictures.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can tell me his /her name? 4. 句型His/Her name is„
5. 教师依次出示一些学生的照片,让学生看着照片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个学生进行描述。
例如His name is Peter。He's tall and strong.6.让同学描述自己的好朋友。7.教师出示John的图片问:What' s his name? 学生回答John.教师再出示他妈妈的图片,说:She is John's mother.John is talking about his new Chinese friend to his mother.教师:We are all Chinese, because we are all from China.(这时教师可以指一指教室里的国旗,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Chinese。
8.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使用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3 Let's talk] 9. 让学生就对话内容回答问题。
John’s friend is a boy or girl?
What's his friend's name?
Is he tall and strong? 10.听录音,跟读对话。11.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
(三)趣味操练(Practice)1. 做游戏。与Let's play部分相结合。让一个学生来描述图片中的朋友,其他同学要根据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如:My friend is a boy.He's tall and thin.Who's he或者 what’s his name?
2.听音猜人。教师让猜迷的人到前面来,背对全班,然后让一位学生站起来用英语跟他说一句话。猜的学生要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判断性别A boy? A girl?其他学生判断Yes或No。如果回答对了,全班同学再问:What's his/her name? 猜的学生要继续回答出说话人的姓名。全班同学用Yes.或No来判断对错。猜的学生规定有5次机会,如果回答5次还猜不出来,就算输了。
(四)summary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讨论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代表起来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Homework: 回家介绍你的朋友给你的爸爸妈妈。:His name is„..He is short and thin„„„„.
第五篇:听课教案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
第4课时
加法
备课人:王慧晓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4根小棒,3个苹果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
()()()()
()()()()
()()
()()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2、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板书:3 + 1 = 4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在算术本上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出示25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座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出示3张幻灯片,完全放手让学生描述图片上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数学问题。
四、实际应用
教师先举一个例子:我的左手拿了一个黄苹果,右手拿了两个红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模仿老师自己来出一道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加号,它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它。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
加号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