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欣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听的那首歌吗?这其实是明代的杨慎写的一首咏史词。我们再来听一遍吧。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白发渔樵才是世外高人,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那份宁静与淡泊。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顿生开阔。杨慎这首词可以算是咏史怀古诗中的上乘之作。在杨慎之前的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5)
2、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象)(2)
3、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7)
4、班内交流。(6)
5、教师简评。(3)
三、朗读背诵。(6)
四、拓展延伸(9)
1、学生阅读资料思考这些这五首怀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六首怀古诗作中哪一首立意高?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附资料:
当此美景,二人纵有百般赞美之意,却也不知说甚么话好,只是手携着手,并肩坐在石上,胸中一片明净,再无别念,看了半晌,忽听得彩虹后传出一阵歌声。
只听他唱的是个“山坡羊”的曲儿: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那“山坡羊”小曲于宋末流传民间,到处皆唱,调子虽一,曲词却随人而作,何止千百?惟语句大都俚俗。黄蓉听得这首曲子感慨世事兴衰,大有深意,心下暗暗喝彩。只见唱曲之人从彩虹后转了出来,左手提着一捆松柴,右手握着一柄斧头,原来是个樵夫。黄蓉立时想起瑛姑柬帖中所云:“若言求医,更犯大忌,未登其堂,已先遭渔樵耕读之毒手矣。”当时不明“渔樵耕读”四字说的是甚么,现下想来,捉金娃娃的是个渔人,此处又见樵子,那么渔樵耕读想来必是段皇爷手下的四个弟子或亲信了,不禁暗暗发愁:“闯过那渔人一关已是好不容易。这樵子歌声不俗,瞧来决非易与。那耕读二人,又不知是何等人物?”只听那樵子又唱道:“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他慢慢走近,随意向靖、蓉二人望了一眼,宛如不见,提起斧头便在山边砍柴。黄蓉见他容色豪壮,神态虎虎,举手迈足间似是大将军有八面威风。若非身穿粗布衣裳而在这山林间樵柴,必当他是个叱咤风云的统兵将帅,心中一动:“师父说南帝段皇爷是云南大理国的皇帝,这樵子莫非是他朝中猛将?只是他歌中词语,却何以这般意气萧索?”又听他唱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听到最后两句,黄蓉想起父亲常道:“甚么皇帝将相,都是害民恶物,改朝换姓,就只苦了百姓!”不禁喝了声彩:“好曲儿!”那樵子转过身来,把斧头往腰间一插,问过:“好?好在哪里?”黄蓉欲待相答,忽想:“他爱唱曲,我也来唱个,‘山坡羊’答他。”当下微微一笑,低头唱道: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她料定这樵子是个随南帝归隐的将军,昔日必曾手绾兵符,显赫一时,是以她唱的这首曲中极赞粪土功名、山林野居之乐,其实她虽然聪明伶俐,毕竟不是文人学士,能在片刻之间便作了这样一首好曲子出来。她在桃花岛上时曾听父亲唱过此曲,这时但将最后两句改了几个字,以推崇这樵子当年富贵时的功业。
中吕 山坡羊[一] 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二]。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一]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二]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
中吕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一],阿房一炬[二],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三]。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四],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一]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是秦国经营宫殿的重点。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阿房:秦宫殿名。《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见记·项羽本杨》。故曰:“阿房一炬”。
[三]萦纡(yu):形容水盘旋地缓慢地流着。
[四]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等国。周都镐京,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齐、秦争霹,楚、汉相争,均在这个地区。
中吕 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庆善
骊山横岫[一],渭水环秀[二],山河百二还如旧[三]。狐兔悲[四],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一]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岫(xiu):峰峦。
[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环绕着长安,非常秀丽。
[三]山河百二:喻形势非常险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注:“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四]狐免悲:言古都已经荒凉,到处是狐踪免穴。
临江仙(1)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2)。一壶渚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简注】(1)杨慎作有廿一史弹词,清张三丰注。以正史所记的事迹为题材,用浅尽文言写成。这首词即廿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2)渔樵:渔翁、樵夫。
【提示】宣扬历史空无、冷眼观世的思想。在古典诗歌中,此类作品很多,元代散曲尤甚。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影响很大。
2、教师简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第二篇: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这首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总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唐诗和宋词我们已经有所接触了,像我们刚学过的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是唐诗了,那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宋词了,今天呢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另外一种文学形式,就是元曲了。元曲可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而元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我们今天要学的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属于一首小令,也是元曲中的名篇。
2、教师导学和背景介绍
词有词牌名,曲也有曲牌名的,山坡羊就是这首曲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这首曲是作者张养浩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字希孟,号云柱,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文本,看作者是如何让借古讽今的。
3、文本疏理
同学们齐读文本,并思考把文本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要“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潼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写景。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作者驻马远望长安。几朝古都长安曾是那样的辉煌,如今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今非昔比,这正是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一层看起来是在回顾历史,并未提及战争,然而历代改朝
换代战争的惨烈却跃然纸上。只有战争才使得华丽的宫阙都做了土啊。真是眼望而心伤啊,因景抒情。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议论。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总结:抒发作者对山河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四、朗读背诵和拓展延伸
1、朗读背诵。(提示学生注意感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2、总结:学生阅读资料思考这些这五首怀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六首怀古诗作中哪一首立意高?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第三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2、理解散曲的内容与思想;
3、体会作者把抒发的情感,并赏析名句。教学重点:、理解散曲的内容与思想;体会作者把抒发的情感,并赏析名句。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小令(散曲)并有感情地诵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今天让我们将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课件出示课题)
指名说出“山坡羊”与“潼关怀古” 分别是这首曲的什么?并介绍“怀古”:为咏史诗的一种形式,一般为缅怀古迹,有感而发,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2、理解这首小令的内容与思想;
3、体会作者曲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其中的名句。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文学常识: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2、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3、作品背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四、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听课文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
五、研读理解大意
1、结合注释研读小令,理解这首小令的大意;
2、教师指导点拨,翻译理解小令大意;
大意: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六、品读理解赏析
1、出示学习提纲: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层次,概括各层大意。(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现手法?(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5)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学生汇报,师点拨:(1)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阕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2)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5)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3、小结:这首小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4、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炼字角度赏析)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黄河水以有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名句赏析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内容与主旨角度赏析)“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就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提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七、巩固训练:中考链接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八、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第四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元曲的体裁特点;学习如何欣赏元曲作品;熟读并背诵作品。
2、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特点;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本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已经有所了解(即:亡,百姓苦),但对“兴,百姓苦”的理解还不深刻,不能很快地转过弯来。教师要用教学手段和技巧,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元曲的内容,体会句意。难点:诗词曲中意境的体会。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诗的氛围,导入新课(播放音乐)
我国是诗的国度,许多优美的诗篇为人们所传诵。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诗,喜欢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品味元代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
潼关怀古》。
1、体裁介绍。
• 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
•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小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2、作者介绍。张养浩(1270—1329)59岁,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3、写作背景介绍。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陕西任上写的。潼关地势险要,秦汉以来许多王朝统治的中心。尽管统治者兴废无常,但人民遭受的苦难始终未变。他深刻指出,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替换,带给人民的都是苦难。
(以上具体内容均以课件形式出现)
(二)、朗读课文,把握结构美
• 要求:①速度适中(一般稍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②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③恰当停顿、注意重音。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后,请两位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2、正音:峦()踌()躇()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理解字词的意义,了解诗词的大意。(课件)
5、明确本诗的结构:这首诗由三部分组成--写景、抒情、议论。
(三)、品读、体会诗歌
• 1.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 3.“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汇报结果
1.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拟人手法、以动写静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所在。
(五)轻松演练
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曲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六)、总结、深化、拓展
1、品味诗歌的感情基调: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踌蹰”“伤心”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2、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默写此曲。
3.课下完成相关资料的练习题。
第五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沙河市第六中学 石翠平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学习本单元旨在结合自己体验评价古人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2、通过师生探讨,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通过课外拓展,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2、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1、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2、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学生致辞】同学们,这两天我们一起沐浴了一场诗词的洗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掷地有声的的人生宣言,让我们看到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身居破败茅屋,却心怀天下百姓,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再次让我们热泪盈眶。
今天,我们要和石老师一起走近陕西潼关,听一听元代散曲家张养浩那一声悲叹中,又饱含了怎样悲天悯人的情怀。
【教师活动】打开课件出示课题,板书题目,边写边解读题目
二、明确目标
三、课件展示作者及背景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为人正直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背景介绍】天历二年(1329年)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散曲。
四、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学生活动】由全班女生推荐一名男生朗读
【教师活动】教师从声音、语速、朗读标准程度点评,明确并强调生字生词读音。【明确字音】课件展示
峰峦(luán)踌躇(chòuchú)宫阙(què)兴亡(xīng)
五、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师引导】读出节奏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朗读,以小组为单位划分节奏,最先得出结果的小组示范朗读 【教师引导】根据朗读情况引导其它小组成员发表意见,最后达成统一认识。【明确节奏】课件展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六、品读课文,研讨赏析
(一)听范读录音,悟诗人情感 【课件展示】播放配乐范读录音
【教师提问】试着从文中找出一个能准确反映张养浩写这首小令时的心情的词语? 【学生回答】伤心。
(二)探究情感根源,探讨朗读方法
【教师引导】是什么触动了张养浩的心弦?那次潼关之行,对张养浩有着什么特别的触动呢?张养浩又是怎样把自己的伤心之情在这首怀古作品里一步步加以表现的呢?让我们走近潼关——这个诗人的伤心之地。诗人在潼关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回答】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教师引导】古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一词达意,一字传神,下面大家在小组互相说说,你觉得这几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师生探讨】
1)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潼关的地形险要。
2)聚,化动为静,把原本静止的群山写出来动态,仿佛群山要聚集在一起,共同守卫潼关。
3)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黄河之水咆哮奔腾,仿佛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在激荡,间接写出了人的心情不平静。【教师提问】“聚”“怒”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 【明确答案】雄伟,险要,有气势。
【教师引导】怎样在朗读中读出潼关雄伟险要的气势呢?大家把重音放在关键词上试读。【学生活动】品读诗句,齐读诗句。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雄关,肯定要激情澎湃,被祖国大好河山而倾倒。可这里,这里却是触动张养浩的伤心之地。为什么呢?谁来说说潼关的地势地形。【明确答案】“山河表里通关路”,意思是说,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
【教师讲解】好一条潼关路。华山,像一道天然的城墙,守护着潼关,这样的城墙,谁能攻破;黄河,像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保护着潼关,这样的护城河,谁能闯过?而这样一个“山河表里”的潼关,谁不想占领?事实上,潼关,也的确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正因为想到这一点,所以潼关这个地方才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
【教师提问】张养浩在潼关勒马驻足,目光渐渐锁定了一个地方,“西都”。此时他是什么神态?他想到的应该很多很多,可是在这首小令里说出来的却只一句话:“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你觉得宫阙万间在这里是不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宫阙万间”在这里应该不是夸张。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它该经历何等的繁荣和昌盛。我们就以汉代都城为例,请看汉代长安西南的一个建筑。【图文展示】汉九年(前198年),未央宫基本建成。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内有宫殿楼阁无数。未央宫总面积相当于将近7个故宫大小。
【教师引导】这仅仅是一个汉代,往前数有周朝有秦朝,往后数有魏晋有隋唐。长安这个六朝古都,经历了每个朝代的无限繁华,却也承担衰败灭亡。诗人张养浩途径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呢?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味着什么?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抚今追昔,历史拨动了张养浩伤心之弦。【教师提问】怎样读出伤心的感情?
【学生品读】学生朗读,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读。【教师点拨】语调深沉,语速适当,节奏读得鲜明
【教师提问】张养浩到底伤心什么?难道仅仅是伤心“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吗? 【学生回答】诗人为百姓伤心。因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我们该怎样理解呢?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一朝灭亡,伴随着战争,百姓颠沛流离,怎能不苦?一朝兴起,统治者大兴土 木,搜刮民脂民膏,苦的依然是百姓。【教师提问】怎样读出对百姓的同情之心? 【学生试读】 …… 【教师点拨】“兴”“亡”读出对比效果,“苦”字重读,语速放缓。
七、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忧国忧民的情怀
八、有感情诵读诗词,背诵诗词。
九、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语文活动,评选我心目中的亲民诗人,为我心目中的亲民诗人投票,并写一段推荐词。
十、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之景触动心弦
怀古之情拨动心弦主旨:忧国忧民 议论之语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