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李斐岚 著
自幼学钢琴有什么好处?将为孩子的未来带来些什么?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学会从另一个渠道来理解世界。美好的音乐不仅给人生带来极大乐趣,使人愉快健康,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人类对于音乐的爱好和需要是非常普遍的。钢琴正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乐器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钢琴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弹钢琴,学弹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能使孩子更聪明一些。是的,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从小受到较多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较快的找到打开这扇“窗子”的钥匙,不仅使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形成却往往是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当你在欣赏那优美动听的乐曲、在刻苦的进行技巧训练、在“月宫”中漫游时,它却从那“窗口”将音乐之光悄悄地照射在你的心灵上。因此无论孩子长大后从事什么职业,从小学习音乐都会对他的未来和事业起着我们所预想不到的而常常又不被人们察觉的作用。翻开历史可以看到的而常常又不被人们察觉的作用。翻开历史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列宁、恩格斯„„他们都是音乐的忠实爱好者。
也有的孩子成长为艺术工作骨干。他们无论是成为电影、戏剧还是舞蹈、美术„„工作者都会深深感受到从幼年的钢琴学习中获得的音乐修养给予他们所从事的其它艺术事业以莫大的帮助。
还有的孩子由于打下了良好的钢琴基础,使其今后继续学习弦乐、管乐、民乐、声乐、作曲、指挥等音乐专业更加顺利。
一部分孩子,由于音乐素质好,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主观上又以坚强的毅力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音乐和技术的发展较为全面,终于成长为钢琴专业的优秀接班人,他们将在祖国和世界的乐坛上更添异彩。他们无论是钢琴独奏家、钢琴教师还是钢琴伴奏,都将终身难忘那幼年的钢琴启蒙教育,以及为呕心沥血的双亲。
让我们向孩子们的未来表示中心的祝愿吧!连载2
2、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
培养音乐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好的音乐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若没有环境的熏陶及精心培育,再好的天赋也难成才。
在生活的环境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自身音乐爱好的种种表现(唱歌、弹吉他、拉手风琴、吹口琴„„),艺术趣味的高低、音乐欣赏情调的优劣,无形之中都在正确或不正确地熏陶又影响着孩子,这是特别要留意的问题。如果常能从幼儿心理出发,多听些符合儿童情趣的音乐,那是十分有益的。
在孩子的一天中,并不需要规规矩矩地端坐着听音乐,音乐应伴随着他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而孩子也会逐渐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响:早晨起床和进餐,音乐轻松愉快,孩子也精神兴奋;学运动员一二一二向前走时,音乐节奏鲜明有力,孩子也挺胸昂首;入睡前播放一曲悠扬甜美的歌,孩子会安静地微笑着进入梦乡„„。父母还可以配合音乐的情绪变化讲故事,合着音乐的节拍玩游戏等。
为孩子买玩具时,也可挑选一些能发出优美声响、能敲打出清晰节奏的玩具,如小钢琴、小木琴、碰铃、铃鼓、沙锤、多音小喇叭、八音盒„„。这样,父母可以在教孩子玩这些玩具之中,使孩子和音乐建立感情。
除了在家中进行音乐熏陶,听录音、看电视等等,最好常带孩子听听音乐会,亲眼看一看指挥是怎样挥舞双臂打拍子的、认一认舞台上那些不同模样的乐器、听一听各种乐器有什么不同的声响,特别是要常常听听钢琴独奏节目,逐渐建立对钢琴的亲切感。
总之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之中,他将会在音乐的感染下,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情趣,以至于自发地产生学习音乐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胎前教育的重要性,后天教育虽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胎前教育也是不可忽略的。科学证明七个月的胎儿就具有听觉,他会对外界的一些声响做出反应,甚至可以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高或极低频率的声响。有个音乐家在指挥一个从未指挥过的作品时,中提琴部分的乐谱旋律,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脑子里。他把这奇怪的现象和母亲说了,母子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音乐家的母亲是个中提琴手,这个作品中的中提琴部分正是她怀孕时经常演奏的。因此,当小宝宝还未出世的时候,年轻的母亲就可以多听一些优美、愉快的健康音乐,对腹中胎儿进行音乐胎教,这也将会有益于未来的孩子。但后天的教育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连载3
3、对孩子用的钢琴、琴凳、乐谱及照明条件有什么要求? 在孩子接触钢琴之前,最好请修琴的师傅对钢琴进行检修。因为音不准会损坏孩子正确的听辨力,形成错误的音高感,破坏音乐原来的美。缺弦少榔头以及其他故障造成的漏音、音不平均、键子不起等毛病也会降低孩子初学琴的愉快感及导致错误的触键法等。总之,要先把钢琴修理好,让孩子在一台声音准确、机件灵敏、松紧适度的琴上‘入门’弹奏,不可凑合了事。钢琴还应保持美观清洁,让孩子眼里看到的是一件讨人喜欢的“大玩具“,增加对钢琴的亲切感。琴凳应有一定高度及硬度,不同年龄的孩子还不一样,高度不够,孩子够琴键费力、使不上劲;硬度不够,松软下陷,又易造成孩子脊骨弯曲和身体重心的不正确。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发育及弹奏姿势的正确,必须使用较高的琴凳或用硬物垫高琴凳。此外,由于孩子个儿小,脚够不到地,需要再准备一个垫脚用的小木凳,防止双脚悬空,身体失去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从而使身体重心后移,影响弹奏时使用力量。脚垫凳的高度要适度,便于身体重心前倾即可,不可过高。孩子的乐谱最好是干净而清晰地,家长应提前包好封皮,并教育孩子爱惜,不用时摆放整齐。有条理的学习习惯应从这儿就考试养成。
琴上应有专门的照明设备,让光线柔和地照在乐谱上,仅用房间中的吊灯看铺亮度不够,容易损伤孩子柔嫩的视力。连载4
什么年龄学琴合适?弹奏前要提前学习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怎样教给孩子?
孩子一般都是从四、五岁开始学琴,也有两三岁就被父母抱着叮叮咚咚地“玩”琴的。我们可以参看一个资料; 第三届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中被统计到的三十三位钢琴家中开始学琴的年龄是;六岁有八位、五岁和七岁的各有七位、三岁和四岁的各有三位共28位,两岁、八岁、九岁、十一岁开始学琴的各一位、十四岁的一位。
从这个资料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钢琴家是在幼儿这一黄金时期就开始学琴了,而且还可以看出,从三岁到七岁都可以说是幼儿学琴的最佳年龄。但具体到每个孩子何时合适,则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他的智力发育情况、身体发育快慢(特别是手部的发育)、学琴前的环境条件及有无初步的音乐基础知识而定。如果各方面条件较好,自然是越早学琴越为有利。
弹奏前要提前学习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清左右手和五个手指:
由于弹钢琴要使用左右手,要运用不同的指法,所以必须搞清楚左右手及五个手指。多数孩子在生活中已有父母教会辨认了。对于还没搞清楚的孩子,不妨教一教下边这首儿歌。节奏: ×× ×× × — │ ×× ×× × ─ │
歌词: 我有 两只 手 左手 和右 手,动作:(伸出两只手)(分别举起左手和右手)
×× × × × │ ×× ×× × ─
│
两只 手 都 有 五个 手指 头。(两只手向前伸出)(晃动着两只手)
×× ×× × — │ ×× ×× × ─
│
一二 三四 五 五四 三二 一,×× ×× ×× ×│ ×× ×× × ─ ││
我用 手指 弹钢 琴 多呀 多欢 喜。(任意选用表示快乐的动作)连载5
二、初步认识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唱出音的高低长短:
由于孩子们年龄、接收力均不一样,讲叙时可以灵活一些,适当取舍。下边以课堂对话方式来说明。(钢琴老师和幼儿学生小晶)
老师:“你愿意和钢琴做朋友吧!咱们一起来把它的大嘴巴打开。”(师生一起打开琴盖)
“你看!它有那么多的白牙齿,还有„„” 小晶:“还有好些黑虫牙!”
老师:“这张大嘴巴的白牙齿叫白键。你说说看?” 小晶:“白牙齿叫白键。”
老师:“对!那么黑牙齿呢?叫„„” 小晶:“叫黑键。”
老师:“对!一弹这些白键和黑键就会发出高高低低的声音。从左边往右边弹,声音越来越高;从右边往左边弹,声音越来越低。”
(老师握住小晶的手在键盘右边弹弹,又往左边弹弹)“你看!白键一个一个挨着排队,黑键是不是也挨着排队的呀?” 小晶:“不是。黑键是两个在一起,三个在一起。” 老师:“对!和两个挨在一起的黑键左边贴得最近的白键我们唱do。”(老师边说边在钢琴上弹出来)
(小晶按老师说的方法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好几个不同高度的do。没找到一个do,老师就放上一颗小红星。)小晶:“老师,七个小红星,七个do 啦!”(钢琴的大小不同,有的钢琴师八个do。)
老师:“do还有个名字叫C,最中央的这个C,大家都叫它中央C。你先记住这一个。”
小晶:“我也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王晶,一个叫小晶。“ 老师:“我们唱的时候就唱‘do’,叫它的名字呢就爱叫‘C’。我们一起来唱一下do好吗?”
(师生一起练唱,老师边唱边弹中央C)
老师:“唱的时候耳朵听着节拍机响,每响四下换一口气就是唱四拍,每响三下换一口气就是唱三拍„„”(如果没有节拍机,就用手拍、敲铃等方法代替,主要明确四、三、二、一拍各有所长。但拍距间一定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小晶:“老师,我知道啦,我唱的时候听见响几下就是几拍。”(以后可以过渡到心中默数拍子)
老师:“你说的对。除了do,钢琴上还有许多别的音。我们从do向右边的音唱上去,是re mi fa sol la si,然后又到do,一直到钢琴最右边都是这样排起来的。从一个do到邻近的一个新的do要弹八个音,我们叫它一组八度的音阶,‘音阶’就是声音的楼梯,越往右弹声音越高叫‘上楼梯’,越往左弹声音越低叫‘下楼梯’。”(老师带着小晶分别练唱音阶上行及下行,先用人声教唱钢琴伴奏,对唱不准的音利用小花猫的叫声‘喵—’及小汽车声‘嘀—’等象声词来代替以启发小晶模唱出正确的音高„„继而过渡到仅用钢琴声代替人声教唱。)
小晶:“do有两个名字,别的音也有吗?” 老师:“对,有的。咱们以后慢慢学会好吗?”
老师给小晶留的作业是:
一、每天在琴上找一次do及记熟中央C的位置。
二、唱熟do re mi fa sol la si
三、唱的时候分别按四、三、二、一拍练习。
有的孩子唱音阶时听起来确是五音不全,这多半还是力不从心,不会把耳朵听来的音与嘴里唱的音协调一致,要耐心练习,随着年龄稍长也会有所好转。连载6
三、初步认识五线谱:
教幼儿认谱的关键在于儿童语言的运用及生动活泼的上课形式。下边以课堂对话方式来具体讲解五个内容的识谱课题:
(一)这四种音符表示的长短
(二)什么事五线谱表
(三)是什么意思
(四)中央C的位置
(五)小节线及拍号
老师:“小晶,上节课咱们一起唱会了四拍、三拍、二拍及一拍的中央C。有一个办法,不用我的嘴巴告诉你唱几拍,你只要看一样东西就能知道。这种东西叫做‘音符’。你想知道吗?”
小晶:“想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呀!”
老师:“你瞧!我手里拿的音符是象什么呀?”(举起一个用硬卡片剪成的全音符)小晶:“嗯„„象个圆鸡蛋。”
老师:“这个圆鸡蛋告诉你一个音符唱四拍。大声念一念:‘鸡蛋圆圆唱四拍’。”
小晶:“还有唱三拍、两拍和一拍的呢?”
老师:“瞧,这多像一个长把的球拍及一个小圆球呀!”(拿出一个剪好的二分音符和一个小附点,摆成 放在小晶面前)小晶:“它唱几拍呀?”
老师:“球拍加球唱三拍。”(然后把附点拿走了)“只剩球拍唱两拍。”(小晶感兴趣地重复着)小晶:“唱一拍的像什么样儿呢?”
老师:“你看过电影《小蝌蚪找妈妈》没有?” 小晶:“看过,看过。”(老师拿出一个四分音符来)老师:“小小蝌蚪唱一拍。”
(教师和小晶一起拍着手大声地读这个歌谣,边读边指着音符认)
完整的歌谣是:鸡蛋圆圆唱四拍,()
球拍加球唱三拍,()
只剩球拍唱两拍,()小小蝌蚪唱一拍。()以后再过渡到: 全音符 唱四拍,二分附点音符 唱三拍,二分音符 唱两拍,四分音符 唱一拍。
教师:(在一张大白纸上自下而上地画了五条平行线)“这是五线谱表,一共有五条线,四个间。‘间’就是线和线之间的空白。这些‘线’和‘间’干吗用呢?它们都是用来给音符当‘大楼房’住的,有的音符住在线上,有的住在间上。”(边说边把单个的大音符放在五线谱表的线上和间上)“音符住得高,在钢琴上也弹得高,住得低呢,也弹得低。一看音符家在哪儿,就能知道弹哪个琴键了。”小晶:“那中央C住哪儿呢?”
老师:“别着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老师在原来画的五条线下又画了五条平行线,并在上行五线谱表前面画了一个,下一行五线谱表前面画了一个,两行谱表用竖线及花弧线连在一起。在两行谱表中间加上一根短线,放上一个全音符)
老师:“上边的一行五线谱表前边多了一样东西,它像一只大蜗牛在墙上爬„„它叫做高音谱号,咱们叫它‘高’老师吧,‘高’老师管的‘大楼’里的音符大多数弹钢琴上中央C右边的音,右手总爱帮忙弹;下边的一行五线谱表前边也多了一个低音谱号像一条金鱼吐泡泡„„,咱们叫它‘低’老师吧,‘低’老师管的‘大楼’里的音符大多数弹中央C左边的音,左手总爱帮忙弹。你要问的中央C,就住在这两行谱表中间的短线上。‘高’老师和‘低’老师是好朋友,右手和左手也爱互相帮助呢。”(老师指,小晶说:“高音谱号。”并举起右手,老师指,小晶说:“低音谱号。”并举起左手。又分别记熟了中央C的四种拍子—)老师:“小晶,你见过大火车吗?是一节一节的吗?” 小晶:“我见过,火车好长好长,每一节车都一样长。” 老师:“五线谱也可以用线分成一节一节的车厢,叫‘小节线’,每节车厢的音符加起来拍子都一样长。如果在 和 后边写上2/4,就告诉你,一个小节住的音符有两拍,要是写4/4,就是一小节四拍,这种记拍子的符号叫“拍号”。(小晶在老师指导下把不同长短的中央C 划分出了小节,她心里很高兴。)老师:“小晶,你学会了认音符是几拍,知道了什么叫五线谱表,还认识了 和,看到了五线谱上中央C是在哪儿„„回家要好好复习啊!”
为了加强认谱,还可采用教具及“音乐入门辅助图示”配合教学,使幼儿认谱和游戏形式相结合。连载7 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正确的?
有的孩子最初学琴时姿势不正确:驼着背、伸直胳膊弹;坐得很低、勉强够着键盘;坐得很近、胸脯贴着琴边弹;手指伸得直挺挺、手掌歪来歪去地弹······有人说,姿势不对是小事,孩子还小呢!长大就会好起来的。常言道;苗栽得正,大树才容易长得直。从小学会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才能逐步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并增强与弹奏有关生理功能的发育。
那么,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对的呢?
一、身体要对正键盘的中央坐得端正而不坚硬,上身略向前倾,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放松而不垮。
二、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初学的孩子也可略高于键盘,以体会手臂重量的运用。
三、坐的距离以上身在略向前倾,双肩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地稍向身体外侧展开时,双手能舒适地放在键盘上为度;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膝弯出到脚后跟不小于一个直角,双脚略向前伸摆稳定。
四、手型应放松而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五个手指的指端之间呈半圆形,掌关节自然拱起,好像松松的虚握了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不要拱起或塌陷。大指第一关节应略略弯曲,不要全“躺”在琴键上,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近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站正。
正确的弹奏姿势可使学琴的过程更加顺利,少走弯路。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主要是靠向教师模仿,并适当地用一些孩子能理解的比喻来启发。
连载8 先不看谱弹奏好?还是学看谱弹奏好?
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有的教师主张在初学时先不看乐谱,模仿弹奏——即教师示范弹奏,幼儿依靠听觉去倾听音调节奏及依靠视觉观看弹奏动作和键盘位置,从而学习弹琴。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侧重于锻炼听觉和加强对音乐的记忆力,并能比较专心地注意弹奏方法及熟悉键盘位置,对于音乐也能感受得更直接一些。
也有的教师在孩子认识了键盘及学会了音的高低长短之后,就结合学看谱——也就是专业工作者常说的“读谱”来联系弹奏,教师在教弹奏的同时要担负起教读谱及讲解部分音乐知识的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训练大脑的思维、反应,培养视觉(读谱)、听觉(倾听音响)、触觉(练习弹奏动作)三种感官的协调一致、密度合作十分有效。对于加强内心听觉、体会手在键盘上弹奏位置的空间感以及早日通过自己读谱学习独立练琴也都有好处。如果简单的话来解答,则模仿弹奏听觉得益多,而读谱弹奏大脑受锻炼较大。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提倡模仿演奏方式入门;欧美一些传统教育法则以读谱教学为主。
可以尝试把模仿弹奏和读谱弹奏结合起来,交叉进行。有些谱面上看起来较规律的乐曲可以让孩子读谱弹奏。如果谱面上比较复杂一些,就可以先以模仿弹奏的方式教孩子,然后再结合读谱弹奏。当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读谱能力之后,要以读谱弹奏为主要方式。连载9 看谱弹奏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入门?用什么教材?他们各有写什么特点? 绝大多数钢琴初级教材都有其入门的一定规律,在其入门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之后,才逐步辅之以其他不同的教材。根据这些规律,可以把入门教材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高音谱表入门,中央C入门及多调性综合入门法。幼儿初学阶段最好选一种主要的入门法。这样可以使读谱的进展更有规律、教学更有系统。然后才考虑逐步结合学习其他教材。这三种入门法有什么特点呢?
一、高音谱表入门:初学时双手位置均在高音谱表上练习弹
奏。孩子接触的键盘音区仅在高音部分,入门时的听觉感受较为单调,由于弹奏的音域范围有一定限制,胳膊和手部弹奏时的固定姿势也多一些。弹多了双行高音谱表,对于稍后进入的低音谱表容易陌生。入门书例可参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
二、中央C入门:初学时从中央C开始,同时接触高低音谱表,逐渐向两极扩展。它通过识谱时反向对称地认识两个谱表的音符,能自然地将这两个不同的谱表统一起来。由于双手同时接触高、低音谱表,对听觉的感受也较为丰富。但由于仅从中央C入门,在一段时间内向往往围着中央C上下一个八度内打转转,也容易产生夹住手臂来弹得现象,因此最好结合手臂的运动,常常把乐曲移高八度或移低八度弹奏,也可以旋律和伴奏之间空隔一个八度,这样有利于肩膀和胳膊的松弛。
三、多调性综合入门法:这是近年来国外常用的一种较新的入门法,但国内很少见到这类乐谱。这种入门法读谱的形式从一开始就不局限于中央C附近,而是让孩子知道五线谱“线”和“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线—线,间—间是隔一个琴键,从线—下一间、从间—下一线是挨着琴键弹),并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中心音来读谱及能较快的寻找到其他音符的键盘位置。
这种入门可以以五指原位弹奏方式,迅速地接触到钢琴上的十二个调性,孩子在钢琴上就像“变戏法”,越弹越觉得变化丰富有新鲜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兴趣、加强听觉、熟悉键盘位置、增强双手对于弹奏位置的适应性等。我主张以中央C入门为主、多调性综合入门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前者作为读谱及系统教学的主线,后者可以结合模仿弹奏手法广泛地接触键盘,变换调性、训练听觉。
孩子先从中央C开始弹奏,鼓励他用同样的指法关系去模仿,做半音上行移调或下行移调,让“小蜜蜂”也“飞”到别的“花”上去“采采蜜”,还可以由孩子创造五指原位内的小旋律在各调弹奏,他都会感到有兴趣的。
其他简单的小曲(用五指原位弹奏的),也可让孩子试着在较容易的调上移调弹奏,这也是锻炼创造力的一种尝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入门教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教材的选择也并不是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经验的教师们往往采取“取长补短”的方法,选择各教材中较为优秀的或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曲目弹奏,决不会一条一条挨着弹到尾。连载10 初学一般接触到哪几种弹奏法?分为哪几个教学阶段为好?
初学阶段接触的奏法一般有三种:非连音(non Legato)、跳音(Staccato)、连音(Legato)。
一、非连音奏法:
要求音与音之间断开弹。初学时为了体会弹奏时手臂的放松及自然下垂的重量,在弹奏一个音之前,要用手臂带动手腕提起来,然后松弛地下落在要弹得琴键上,触键时手掌关节及手指的第一关节要尽量站稳。注意第一个音弹奏之后的离键动作也就是第二个音的准备。教师可以用很慢的动作来示范弹奏让孩子模仿和倾听。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可以把弹奏非连音的动作比喻成:“大象走路”,每“走”一步都是提起“脚”来,“脚”站着的时候稳稳地,一点也不晃动。
二、跳音奏法:
它有几种不同的弹奏法。孩子开始学习的是最初步的一种,只要求比非连音的触键更为短促、更为轻巧和有弹性即可。孩子练习跳音可以和非连音联系起来,先弹非连音,然后将其时值逐渐减短,为了便于孩子理解,还可以把跳音的弹奏比喻为像活泼的小白兔、小青蛙以及跳绳、拍皮球等等。通过想象、模仿和倾听就可以逐步学会。
三、连音奏法:
连续地弹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称为连音奏法。两个音的连音常为小连音。它要求先用手臂的自然重量落下去弹奏第一个音,然后将这第一个手指保持在琴键底部继续发育直至下一个手指触键发音时的一瞬间,才离键,要避免过迟离键产生两音同时发音,和过早离键产生两音断隔开的现象。力量的重心应由一个手指端转移到另一指端,手腕也应跟随手指力量的重心平稳地移动。弹完第二个音之间之后要用手臂带动手腕及手指离键。三个音以上的连奏道理也一样。孩子弹奏的连音主要是手指的连奏(Legato)。为便于孩子理解,可用走路的感觉解释弹奏。如:不能一步高一步低——指抬指动作忽高忽低;不能一步慢一步快——指声音长短不一;不能走一步停一停——指声音不连续,仅单个手指向下用力,而手指之间失去联系„„这样可以便于孩子理解。
对于幼儿初学的几个教学阶段,各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基本方向是相同的。我一般分四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 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体会运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弹奏。通过练习非连音、初步的跳音及简单的双音来增强腕、掌、指关节的支撑力和弹性。曲目以双手共同完成一个旋律的弹奏为主。教师可适当衬托简单的伴奏,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初学时的孤独单调感,增加兴趣、信心和节奏感,并有益于听觉。孩子在原调奏出后,应鼓励他移高、移低八度弹奏或作简单的移调弹奏。第二阶段:
进行二至五个音的连奏练习。这是为过渡到弹奏较长串的连音打基础,对于体会手臂到手指自然重心的支撑及移动以及“打开”掌关节,训练手指的力量和独立性都很有好处。这阶段弹奏的曲目以左右手动静结合及配置简单和音及单音伴奏为主,使两手逐渐达到协调合作。第三阶段:
五指原位内各种奏法和不同节奏型的综合训练。重点是锻炼五个手指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指法,初步做到均匀地、较灵活的弹奏。曲目是以有固定音型和节奏型伴奏的、两手简单配乐的乐曲及浅显的小复调为主。第四阶段:
进入带有大指转弯的大约在两个八度之内的音阶训练,并开始接触带有一组或几组十六分音符的各种音型和节奏。通过训练加强手指的灵敏度及力度,提高速度。开始接触有一定长度的曲式结构及各种类型的曲目。
这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所需时间因人而异,由于孩子们年龄、接受力等等条件的不同,大约可在一至三年内完成,届时程度大约相当于弹完车尔尼练习曲599。
连载11 怎样建立师生感情,消除初上钢琴课的紧张情绪?
孩子初上钢琴课时,往往在带着极大地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他想看看钢琴课怎么上?老师凶不凶?弹钢琴难不难?„„因此,作为把孩子引进音乐大门的启蒙教师,首要问题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以对孩子的爱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建立师生之间初步的感情,这样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也才有可能去吸引他对弹钢琴的兴趣。
天真无暇的孩子们,对感情的反应是极为敏感的,若上课时教师过于严肃,往往会使孩子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敢弹,甚至从心里上产生弹奏的紧张感,这样教师也就很难看到孩子的真实性格和才能。对于孩子,特别是胆小怕事的女孩,更要主动地亲近她,爱抚她,鼓励她,如主动地和孩子拉拉手,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聊聊天,稳稳她的喜好;请她唱个歌,表扬她的勇敢等等。待孩子心情松弛一些了,再把注意力吸引到钢琴上来。至于有关的教学内容,在头一节课里不必讲太多,主要是达到让孩子喜欢老师,愿意再来上第二节钢琴课的目的。
教师上课时,有声有色又有具体形象,孩子就能产生愉快感;教师示范弹奏生动鲜明,孩子就能对乐曲发生兴趣;教师主动和孩子一起按音乐节奏唱唱跳跳,孩子就会觉得音乐使他快活;教师像父母一样为孩子剪去长指甲、擦去汗水„„,孩子会感到温暖„„总之,教师在既严格而又耐心的教育孩子之中,不但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地爱他,还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说得来、玩得来。在教师身上,要同时体现出教师、父母、朋友三者的化身。
随着孩子和教师之间所建立的真诚友谊的发展,孩子会爱老师、尊敬老师、听老师话。当他有不懂得问题敢问,和爸爸妈妈有别扭也敢说,自己的快乐也愿意和老师分享。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也才能对孩子有较全面的了解,根据他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更好地上课。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让教师和孩子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彩桥吧!连载12 孩子初学阶段用什么方式上课?
五岁到七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变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实因疲劳而不集中精力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弛下来,否则会由于过度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再说,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
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上课:
一、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首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将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孩子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换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二、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钢琴前弹奏,“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三、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得住一些。教师要能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时间去相应地逐步延长,如开始时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连载13 教师怎样安排好每一节课时?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特点及规律,这里仅提供其中常见的一种。
一般是先过问一下练琴情况,然后弹弹手指练习、音阶等有关基本功德练习,这样有利于把僵冷的手活动开来。复调乐曲比较费脑子,最好先上,轻松活泼的小品有利于减轻疲劳,可以后上。同类训练课题的技术曲目可以代表性的上其中一首。大型曲目,如回旋曲或小奏鸣曲,可以上重点段落,例如回旋曲的一次主题及两个插部、小奏鸣曲上完呈示部之后再现部也可以简略。
每次上课,在肯定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之后,要再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反复强调,让孩子多在琴上练习,直至家长和孩子搞清楚回家该怎么练为止。如果教师没在课上讲清楚,家长也没问个明白,那么孩子回去的练习肯定是糊里糊涂的。
教师适当地示范弹奏,可以增加孩子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时,教师要像孩子一样认真地去弹,速度不可太快,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所以示范尽量要小心慎重一些,同时也不可过多,曲曲示范反而不好,使孩子完全模仿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其能力的大小、进度情况、练琴时间有无保证及家长工作是否格外繁忙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最好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弹奏目的及特别要注意的要点。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练习曲的比例是相对要大一些,在既要有针对性地留一些不同类型的必弹曲目的同时,也要适当弹一些既动听又浅于程度的浏览小乐曲,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下课之前,最好三言两语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连载14 在教学中怎样照顾孩子的生理条件?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条件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个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关节及肌肉等比较软弱,力气有限。较大年龄的初学者在弹奏中所能做到的,对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生理条件,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
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弹奏时音域过宽,孩子的手够不到,比较吃力,就容易边弹边在座位上左右挪动,这样就容易影响弹奏的质量,并且妨碍了上半身对于弹奏的适应性。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弹到较远距离的琴键,身体下趴或歪扭、腰部塌陷、不自觉地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失去了人体在弹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撑点。因此弹奏中要照顾幼儿力所能及的音域范围,比如弹音阶,不要一下子弹四个八度,先弹一至两个不度就够了,年龄稍大一些,手臂长一些的时候再弹三个八度、四个八度。如果乐曲的音域范围都在中高音区,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边一些,反之就稍靠左一些。
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弹起来轻而易举的某些音程、双音、和弦等,孩子的一双小手就显得比较费力。因此,在弹奏中,最好选择方便于孩子弹奏的音程、双音、和弦等,或将不合适的简化省略,并以手指伸张和收缩的交替弹奏、远距离和近距离相结合的弹奏来取代于过多的、连续的手指伸张,以免肌肉紧张。
“音阶转指”牵扯到手腕和大指的横向移动、指法也较多变化,比起五指原位弹奏复杂一些,所以一定要在五指原位弹奏复杂一些,所以一定要再五指原位弹奏较巩固之后进入。较宽的音程转位,如琶音转指,要比音阶更迟一些进入,弹奏时也一定要比音阶更慢一些,因为孩子的手太小,而琶音的音与音之间距离远,够到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些乐谱的指法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如果完全照用,孩子容易发生困难,而产生紧张心理。最好根据孩子手的适应情况,将指法稍作更改,使之既方便弹奏又利于音乐表现。有时,克服弹奏中的一个难点关键在于修改指法。
最初弹奏时,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那样柔弱,它们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力气去弹奏,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劲弹„„”就容易导致孩子不择手段地去“弄响”琴键,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培养弹奏的舒适感,而且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被孩子的耳朵听惯了,也容易损害他的听觉。什么是恰当的音量呢?即孩子弹奏时不拘谨,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键上基本能站好,声音不压不飘,保持通畅,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赖于弹奏方法的逐步掌握、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等。
各个孩子由于年龄不
一、生理条件又因人而异、学琴时间也有差别,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需灵活对待。同时,要注意到随着弹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会产生新问题,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锻炼。
连载15 怎样体会幼儿心理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用教成人的语言和方法教孩子,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奏效,只有教师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用幼儿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启发和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听得懂、记得牢,容易做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采用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孩子是十分奏效的。比方说,乐曲中的加快和减慢,不妨说“火车开出车站,越来越快„„火车快到站了,慢慢停下来。”声音的渐明亮和渐柔弱,可以比喻为太阳升起来了,天亮了„„太阳落山了,天黑了。乐谱上的音乐标记,如“ ”(延音记号)可以说“眉毛下边长了个眼睛,想看弹这个音的手指多站在琴键上呆一会儿。”孩子声音要平均,好像这些小圆圈()告诉他:“声音要平均,好像这些小圆球,个个都一样圆,不能一个大球一个小球()个个都不一样。”孩子弹奏的声音不够集中,可以拿支铅笔立在琴上,告诉他手指头的感觉好像铅笔尖一样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孩子不会一只手弹跳音另一只手弹连音,可以告诉他:“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乌龟一起在琴上做游戏。”如果两只手是两个声部的对答,可以比喻为:“爸爸和妈妈说话呢。”乐句的上句和下句,有时也可以假设为上问句:“明天你上哪儿去呀?”下句回答:“明天我去动物园玩。”总之,要用儿童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来给孩子讲解。
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方式,如把乐曲内容变成小故事;按音乐的节奏,做些相应的形体动作来体会正确的律动感;教师和孩子一起歌唱和联弹以感染和带动孩子的音乐表现情绪等等。
孩子爱模仿大人的举动,他虽然是个小小的学生,也爱学着教师的腔调和样子说话。碰到比他稍小或程度浅些的孩子,也可以让他当当“小老师”,甚至连教师、父母也可以充当“小老师”的“差学生”,请“小老师”来纠正弹奏的缺点。这样可以让孩子通过听辨及观察达到自己启发自己,同时也提高了胆量,建立了自信心。
孩子充满好奇心,爱提问题,一个小小的问号,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生活中孩子爱提问,学琴中也应引导孩子想问题,提问题,也鼓励孩子自己不懂就问,教师再根据其他能理解的方式解答,比方说,孩子问:“干嘛弹完一句要呼吸呀?”教师可以让孩子捏住鼻子和嘴,问他难受不?孩子就会明白,哦!弹琴时不呼吸,音乐也会“难受”的。
总之,不断研究幼儿心理,就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连载16 初步弹好一首乐曲的标准是什么?
完美的演奏一首乐曲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意味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把孩子当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不可能做到,会望而生畏;要求过低,又会使孩子得不到提高。因此,对于孩子只能根据其学琴的不同年龄、程度以及接受力、音乐感、技术条件的差别提出高低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下面几个要求是应当力争达到的:
一、在知道了乐曲的标题、作者和性质之后,要准确地读谱,完整地弹奏。
二、用良好的姿势及奏法演奏,声音基本通畅、均匀。
三、弹出乐曲的情绪,力求有表情,有对比——强弱的对比、旋律和伴奏的对比。
四、用内心歌唱带动手指弹奏,能够弹出基本的分句来。
五、节奏准确,速度基本合理。连载17 弹奏基本练习、练习曲及各类乐曲的目的是什么?选曲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基本练习及练习曲:
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基本功训练十分重要。基本练习包括短小的手指练习、各种针对性小练习及各类音阶、琶音、双音、和旋、分解和弦等等。练习曲则是比基本练习规模大、曲式结构完整、有一定音乐性的特定技巧性曲目。用一定的时间弹奏这些基本练习及练习曲,作用是明显的:既能加强大脑对手指的指挥能力,保证弹奏技巧的系统训练和全面发展,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个技术难点,为乐曲弹奏打下基础。这些特点的技巧练习,其实就是组成乐曲的“小零件”。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西洋许多古典曲目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手指音型、音阶、琶音、分解和弦等作为表现音乐的手段。传统的、有价值的基本练习和练习曲,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程度及需要加以选择,不要无针对性的一条条挨着弹,另外,还应根据孩子各人的特殊问题,再创造性地编写一些有益的小练习,尽可能好听一些,以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而不当作“和尚念经”。
二、各类乐曲:
小、中型乐曲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每首曲子均有针对性的技术课题和不同的曲式结构,孩子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节奏、和声、肢体等塑造音乐形象,并从中提高音乐兴趣,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加强弹奏技术。在选择乐曲时,要注意题材及风格的多样化,这样可以使孩子去感受和想象各种不同音乐形象,增强音乐感。
大型乐曲,一般指小奏鸣曲、奏鸣曲和协奏曲,也可以扩大范围把组曲、变奏曲、回旋曲等也列入此类。这类乐曲往往能体现作曲家风格,曲式结构也较大,常有几个较大的部分,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既有统一性又有对比性。孩子通过学习既可以初步了解作曲家风格,又可以在头脑中“搭”起音乐结构的“房子”,既学会有条理地进行音乐布局,又能进行较复杂的记忆背奏。小奏鸣曲及奏鸣曲既可让学生将一首乐曲完整的弹下来,也可以只弹第一乐章或二、三乐章。总之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
复调乐曲的典型代表是巴赫的作品,孩子们接触的复调虽然较为浅显,但已有两个声部的进行、主题的对答及音乐的发展。由于两只手“说不一样的话”,“唱不同的调子”,对于锻炼大脑的指挥、思维、记忆,学会倾听不同声部中音乐的层次和分句,培养两手的独立性、协调性及演奏中的歌唱性都十分有益。由于一般孩子们弹奏复调乐曲比弹奏单旋律乐曲更为困难一些,所以一定要估计准确乐曲的难度,并辅之以练习的方法。
各种曲目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就能使孩子在音乐、技术等诸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连载18 如何纠正不正确的手型?
有的孩子弹琴时手掌翻来覆去,手指东倒西歪,叫人十分头疼。该怎样逐步纠正呢?
如果孩子的手已能舒服地够到五度音程,不妨可以试用下面的做法。(如果小手还够不到五度或只能勉强够到五度,则可适当放宽要求,让小手自然放松,端正的摆在要弹得琴键上即可,避免由于手指过于伸张去够五度带来紧张的感觉。)
用比喻的方法对孩子说:“五个白键就像五张铺着白床单的床,床上放着五个小枕头。(边说边用铅笔按孩子手的长短条件分别在C、D、E、F、G五个琴键上画上五个小圆圈当‘枕头’,圆圈与圆圈之间呈半圆形状,例如:请五个手指兄弟上床睡觉。)他们都是弯着身子(指头指自然弯曲)头冲着枕头(指手指端垂直触键)来睡觉,大哥哥又矮又驼(指大指又短,第一关节又稍稍弯曲)他睡在床的边上(指琴键靠外部分),三哥哥个子最高(指三指最长),他睡在床里边一些(指琴键稍靠里贴近黑键部分)。五个兄弟都很守纪律,谁也不歪到别人床上睡,该谁值日(指弹奏)谁就干活,马上要该值日的兄弟要准备好,不该值日的就乖乖地在自己的枕头上睡觉„„,教师边说边示范,然后让孩子也练习说和做,这样孩子不觉得枯燥,也容易记忆得牢固。五个手指的位置放好之后,再提醒孩子手掌心好像轻轻握了一个鸡蛋(不要使劲),这样基本手型就差不多了。至于手指的收缩弹奏(五度以内)和伸张弹奏(超过五度),只要求手指能端正而放松地摆在要弹得琴键上,并随着音型移动,弹奏时切勿紧绷手掌及手腕。
为什么用以上的比喻来教基本手型孩子容易接受呢?因为幼儿时期大脑的抽象思维不发达,主要靠形象思维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事物,因此当他想着“五个兄弟在自己的枕头上睡觉”,五个手指就自然放松地摆好了位置;“谁也不歪到别人床上”,这需要掌关节到指关节都端正了才能做到;“谁是值日生谁干活,不该值日就睡觉”,那么弹奏的手指就主动认真,不弹得手指也会想到一定要处于放松状态,不翻来覆去乱伸乱翘了。
也可以用其他办法教孩子,如把手和前臂放在桌面上,掌心向下握住拳头后慢慢地把五个手指松开,让手指自然弯曲的站立着,这样连手腕的基本位置也体会到了。总之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具体事务,形象地讲给他听,这样就容易做到,记得也牢固。一般孩子在反复练习之后都可以做到手型基本端正。要想掌握得更好,则需进一步加强掌关节和手指第一关节支撑力的练习。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下,手型端正主要是针对初学者相对而言,就像我们中国孩子在初学写方块字时一笔一划要整齐的道理一样。随着年龄增大、学琴岁月的增长及曲子难度的逐步加大,手型绝不是已成不变的,它将随着人的手部发育成长去调整,而且还要考虑到适应乐曲音型及音乐的需要,同时还要密切结合手腕的运用。
连载19 怎样加强手腕、手掌及手指第一关节的支撑力?
孩子年纪小,正处于发育时期,腕骨、掌骨、指骨、肌肉和韧带都十分柔嫩,所以手腕、手掌和手指缺乏力量,教师用一些合理的方法训练可以促进发育的速度,但也不能超越孩子的实际而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这样反而导致生理方面的一些毛病。
加强腕、掌、指关节的支撑力可以采用下列辅助练习:最初仅先用第三指练习弹奏非连音,因为三指比较粗壮,又长在五个手指中间,用非连音弹奏容易体会到手掌的支撑感并有益于手背的平衡。然后再根据难以分别训练一、二、四、五指。特别要留意大指的掌关节不要内陷,(如果内陷就轻一点弹,或用另一只手帮帮忙,辅助大指的掌关节凸出)以及小指有意识地站正弹奏,(小指弹奏时大指尽可能贴键放松,切勿高高翘起来,否则由于大指高举而导致手腕和手掌倾斜更容易把小指压得躺下来)单指练习之后,还可在小音量、慢速度的前提下,根据难以程度来选择双音的不同组合逐步进行练习,如一、三指,一、五指、一、四指,二、四指,二、五指,三、五指分别组合。练习方法的一种是两个手指分别下键后一起保留住,一起离键。如:这样可以先体会两个手指同时在琴上时手掌关节的支撑感,而避免两个手指初次同时下键容易产生紧张感。另一种是两个手指分别下键之后,先一起保留住一会儿,然后抬起一个手指,仅仅留一个较弱的手指继续支撑一会儿再离键。如:这样可以感觉到由于手掌所起的支撑作用,使弱指得到加强。最主要的练习方式是双指同时下键,下键时结合手腕的柔和下送,然后用手腕带动双指一起离键,注意动作松弛、触键整齐。如:进而可练习三和弦。这些双音及和弦练习对于加强腕、掌、指关节支撑力是有好处的,这是由于发挥了手掌的支撑作用,手指在键盘上同时有了两到三个支撑点,对于柔弱的单指能起到相互辅助的作用,并有易于弹奏时手部的稳定感及手腕的弹性。支撑力的假期那个对提高弹奏的力度和速度是有益的。连载20 怎样让孩子进行手指练习?
正确地在琴键上弹出声音是依靠身体→上身→手臂→手指的重量及力量的结合。任何的接触形式都是经由手指传递到琴键发声的。加强手指的训练,使其坚强有力而又灵活敏捷、发音集中而又有弹性是弹好钢琴需具备的主要技术条件。
在连续弹奏中,手指有准备地抬起来然后结合手臂的运用把声音有力的送到指端,能使手指独立性得到增加,声音也会逐渐练得集中而又颗粒。由于五个手指头经常地你抬起来、我弹下去,这样上上下下的活动增加了手指间传递交换的灵活敏捷,减少了手指之间相互的依赖性,也使掌关节逐渐变得灵活、有力、有弹性。因而,抬起手指——打开掌关节弹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地。
凡是不可过分,过渡的抬高手指和紧张用力的抬指动作都是有害的,这样会把弹奏所用的力量大部分消耗在手指运动的空间,肌肉过渡紧张也使声音变得僵硬。因此,抬指运动的空间,肌肉过渡紧张也是声音变得僵硬。因此,抬指弹奏的练习一是不要过度抬高、二是动作要放松、三是要保持手指关节原有的角度(第一、第二指关节勿向内勾)把力量用到下键的一瞬间去。还要注意各个手指抬起及下落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所用的力度要彼此相同,这样才有助于发音平均。
保留音的练习,对训练手指独立性也颇有好处:即在分别有一—四个音保留在键底的情况下,单独地使用某个或某几个手指弹奏,这种练习可以大限度地让手指本身学会独立活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一定要注意去除弹奏时的紧张感,不过份要求音量,速度也可以慢一些,动作的大小要根据手本身的条件。
除了上述手指练习外,还需结合小动作和贴键的手指练习,变换奏法(如non Legato staccato Legato)及变更节奏型的各种练习,这些都是为快速、均匀而 有颗粒的跑动音型作准备地。
要注意任何的手指练习都不是什么孤立的技术训练,要把内心的歌唱感和手指端的声音移动结合起来,这样声音才有流动感。此外,练习时速度要由慢速开始,再提高为中速及快速,可对孩子,比喻为大步走—慢跑步—快跑步,这样孩子较容易理解。
连载21 怎样让孩子弹奏出好听的声音?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弹奏出动听的声音是许多钢琴演奏者梦寐以求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需要做到的只是声音不砸不压使着力的渠道能基本通畅,在这一前提下,才谈得上逐渐寻求其他的音色。
能弹奏出好的声音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去努力达到的,如果练习方法得当,这个过程就可适当缩短。
首先要注意从肩臂通向指端的这条发声的“道路”畅通无阻。任何耸肩夹臂、架起肘部、吊起手腕或下压手腕、手掌关节下陷或僵硬、手指第一关节紧抠或软瘫等都是妨碍“道路”畅通的。因此,教师需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弹奏动作,找出他不通的环节所在,以达到使声音能通畅地发声于指端。这样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也就是“好听”的声音。
如果发现孩子肩膀耸起来,可以让他来回走走步,手前后摆动,告诉他走路时肩膀是什么样的感觉那么弹琴时就是什么样的;如果胳膊肘加起来,就让他把手前臂舒服的放在扶手椅子的扶手上,体会一下手臂放松时重量的下垂;教师还可以轻轻晃动晃动他的胳膊,告诉他胳膊好像下垂的“秋千架”既有重量又能自由活动。改进不正确的弹奏动作也有主次先后之分,而且有时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最省事的方法是从入门开始,就让孩子尽可能走一条“直路”,不断地提醒他要正确的方法练习,纠正错误总是要花费更多精力。声音是否通畅,除了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弹奏动作是否正确之外,主要是靠直接倾听声音的质量,由教师弹出正确的声音与孩子所弹出的不正确的声音相比较,让孩子学会用耳朵辨别声音的好坏,并尝试用他自己的手指也去“找一找”好听的通畅地声音。如果仅仅是用指头弹,没有结合手臂的重量,声音单薄;光用手臂重量弹,没有结合手指本身的弹奏及之间力量的传递;声音是靠胳膊振动去一个一个压出来的,不可能通畅连贯;手指端在弹奏之后还继续用力下按,声音是被压死的。因此,要得到通畅地声音,确实不大容易,必须耳听声音、眼看动作,多用慢速及中速弹奏来体会手臂的放松,并把手臂重量通过手指本身的弹奏动作送到指端。弹奏时要有以内心歌唱带动声音在指尖移动的感觉,这样声音才有流动感。
还须注意在弹奏快速、颗粒性强的片段时手指第一关节应垂直一些,下键快一些,这样力度集中声音扎实;而弹奏歌唱性的片段时,手指第一关节则要平伸一些,让较多的肉垫部分触及键面,同时下键的速度也慢一些,这样所得到的声音便会柔和一些。连载22 为什么孩子弹琴常出现胳膊及手腕震动的现象?
这是幼儿时期弹奏中容易发生的现象,但原因不尽相同。基本可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一)生理现象的抖动
钢琴不像小提琴,有好几种不同的规格(指音程的把位大小)供不同年龄的学琴者选用,现在,大人小孩用的都是同一种规格的钢琴。但这种琴对于幼儿来说,确实是太大了些,键子又宽又长又重。孩子气力不足,手又小,弹起来自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需要一定音量及速度时,尽管方法正确,这种抖动也会略大一些,但随年龄的增长增大,手指力量的加强,这种现象会逐渐好转。因此初学时对于音量的大小及速度是否加快等等问题的要求,尽量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以免负担过重。另外,人体上肢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在弹奏中本身就会结合而产生正常的轻微的弹性震动。只要声音渠道畅通,弹奏动作不紧张就没有什么关系。
(二)肩膀、胳膊及手腕紧张发僵影响重量下垂,而导致震动:
这种错误的震动靠肉眼可以观察到动作的紧张感,靠耳朵也能听出声音发死。只有靠放慢速度弹来改进,不论是单音、双音、和弦都应体会肩部、臂部及腕部的放松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弹些non Legato(非连音)及小连音,短连句来纠正。
(三)手指不能独立站稳、掌关节无支撑力而且不灵活,导致以胳膊振动代替了手指的连续弹奏。这种现象只有靠锻炼手指的独立,加强手指关节的力量,以及训练手掌关节的支撑力及灵活性来纠正,多用抬起手指、快速下键及保留音的练习十分有用。
(四)由于手指与手指之间在连续弹奏时没有相互联系移交过程,导致音与音之间声音不连贯而产生“跳动”方式的弹奏。
纠正这种现象要让手指端相互之间的移交过程要再琴键底部完成,移动时保持手的平稳,并要用内心歌唱来带动一组音的连续弹奏,手指也要提前准备好连续移动切勿想一个音弹一个音。
有时孩子会出现以上几种现象的混合,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来带动其他次要问题的解决,不过无论怎样说,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及过程,切勿过分着急。
连载23 怎样练习大拇指的转弯?
由于大拇指的转弯扩大了五个手指在键盘上连续弹奏的音域范围,使我们获得了更多表现音乐的技术手段,它是钢琴弹奏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会大指转弯就像开汽车、骑自行车的叔叔阿姨学会转弯一样重要!”
正确的大指转弯全过程是怎样的呢?可以用C大调音阶为例:第一步是大指要提前做好准备,灵活而又放松地逐渐伸向手掌下的新音位,手腕也应随着大指的转动而稍许转动,并保持其平稳和柔韧,大指转弯时,两肘不要改变其自然姿势。第二步是大指移到新音位之后要用指端主动接触及琴键靠边沿的位置发声,不要用手腕和整个大指向下压出重音。第三步是当大指移到新音位弹奏之时,其他手指也要迅速放松而平稳地移到准备弹奏的新位置上去。
如果孩子大指转弯不好,就要检查它是不是没有按上述三个步骤的要求弹?是没有做好准备拜师肌肉紧张?观察孩子的动作、倾听他弹出的声音再提出改正的办法。
有几种练习法不妨试一试:
一、先练半音转指再练全音转指,最后才练隔音的转指。对孩子可以比喻为大指先钻进“高山洞”(半音转指接触黑键,位置稍高)再钻“低山洞”(白键到白键,位置较低),最后钻“长山洞”(隔音转指距离较远)
二、让大指连续地往返弹奏及连续地向上或向下弹奏,以练习它的灵活性。对孩子可以比喻为大指在“捉迷藏”。
三、把音阶中的转大指部分单抽出来练
四、用音阶指法顺序的在五个音上往返重复等等。连载24 怎样提高读谱能力? 学读谱就像学读书一样,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只有提高了读谱能力,才能更顺利地遨游在音乐的天地之中。课堂上教师留的新功课,主要靠家长辅导孩子在家练习,读谱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琴进度的快慢。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怕累着他了,又担心孩子一个音一个音看得太慢,就代替孩子去读谱,然后手把手儿告诉他怎么弹,这样“口传心授”时间长了,孩子的眼就“懒”了一到读谱就等着父母来告诉他是什么音、什么节奏,自己是“视而不见”,别看两只大眼睛瞪着谱子,其实什么也没真看见,问他弹到哪儿了?乱找一阵子也找不到正确的位置,或者眼睛干脆不看谱,光看着键盘和自己的手指弹。也有的家长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认谱时自己容易理解的,认为孩子一定也能明白,当孩子有些地方弹了几次还是搞不对时,就连叫带嚷、火冒三丈,骂孩子笨。于是孩子更紧张,越急越错,慢慢就觉得读谱是件苦差事,没兴趣,弹琴就挨骂,真没意思。正确的做法是,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既让他学着读简单的谱子,又要在他的能力尚未达到之前孜孜不倦地引导他、辅导他去学习如何读谱,正如交给他一把钥匙让他学会开门的道理一样。熟能生巧,多读多认,自然也会提高较快。孩子读五线谱的音高时,总爱一个音一个音去数格子,这样就慢。一方面要尽快记熟固定的新音位,另一方面要学会按线、间的关系趋推算,这样就可以读谱快一些。如线间相接,一定是挨个音弹下去,只记准头一个音及末一个音是什么再看看音列是向上排列还是向下,就大致知道了一串音的位置,遇到和弦时则只要手指间隔一个音即可,也可以按音型一组一组地读,一叠一叠地读;如果孩子能尽快熟悉乐曲中的调性,每弹一新乐曲以前,先弹弹该调的音阶,就可以减少由于忘记了什么调而把乐曲调性内应弹得黑键弹到白键上去的情况,如果知道了一个临时升降号在一个小节之内都起作用,那么一经提醒就会及时改正错音。
要掌握乐曲中的节奏不大容易,因为读音高主要靠记忆音位,而读节奏还需要计算一下音的时值长短,往往需要数拍子或左右两手“对”拍子去弹,这里还需要一点逻辑思维来帮忙,而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因此孩子出现错拍,往往需要耐心地来纠正。纠正的办法除了让他用听觉去感受之外,还要理解音符长短标记的意义,学会用均匀的拍子(常称打分拍子)去对照练习。等孩子感受多了这种节奏型的律动规律之后,则能一看音符就较快的直接弹出来了。还有三对二的节奏,也是不易弹对的,可以根据数学中最小公倍数的原理,给孩子画上六个小格子然后让孩子按格子来数两种节奏,这样就不会觉得难了。
孩子读五线谱上的指法时也容易马虎,以至于往往由于一个错指法而带来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孩子读谱时常常要提醒他这个问题,特别是关键的指法(如大指转动)一定不能忽略,如果平日孩子重视基本功,经常弹各种手指练习及音阶、琶音、和弦等,比较熟悉指法,那他读谱时碰到这类指法就比较顺手而不费力了。
其他提高读谱能力的方法,如学习一些乐理,以音乐知识的增加促进读谱;边听音乐边对照看谱学会快速泛读,照一些生动有趣又稍浅于孩子程度的小曲子及四手联弹等让孩子视奏浏览,都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如果孩子读谱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
成人视奏能力强的,往往眼睛能“走”在要读的谱前面数拍,幼儿时期当然读谱速度要慢得多,但只要多训练,功到自然成。连载25 怎样才能顺利地读好一首新曲谱?
孩子和家长,对于留新乐曲,往往是十分兴奋地。因为旧乐曲通过了,有“完成任务”的喜悦,新乐曲则又意味着新进步的开始,所以有的孩子和家长真实恨不得立即把新谱子读下来去上课,心情十分迫切。这种求知欲是很好的。但如果急急忙忙、漏洞百出、丢三忘四地练下新乐曲来,绞死反而要用加倍的时间“返工”,有时错处太多,而且又已经错得十分熟练,改正的过程比初次练习更麻烦。
怎样才能有条理的、顺利地读下新谱呢?首先要看看曲名、标题及作曲者,初步了解一下乐曲的性质然后告诉孩子。如果有音乐术语字典,可以查一查乐曲的速度标记,这倒不是为了现在的速度就必须达到乐曲的要求,而是因为速度标记中往往包含有音乐的特点及触键的要求,如adagio(柔版)常常表示缓慢安静而深沉的歌唱,触键就要厚一些,多用些胳膊的分量;marcia(进行曲)则是进行曲风格,触键就应肯定一些、节奏鲜明些;andante(行板)则表示行走的速度,触键往往要连贯,声音更歌唱和流动一些。这些都有利于找到初次读谱时的正确情绪及触键感。家长应把乐曲的谱号、调号、拍号一一指个孩子看仔细,最好在开始弹之前把这首乐曲的调号及调性(大调还是小调),搞清楚,先弹几遍音阶(程度浅的可以两手交接弹音阶)然后再弹乐曲。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读新谱时能产生连续而正确的条件反射,读谱要力求准确再准确,争取把音高、节奏、奏法、指法等尽量弹正确。为了缩短有生疏到熟练地过程,开始时一定要尽可能放慢速度弹,宁肯慢而通顺,不要快而结巴。这样眼睛才来得及仔细看,脑子来得及认真想,耳朵顾得上听清楚声音,手指也顾得上寻找位置。
从头一口气读到尾对于短小乐曲是可行的,但稍长一些的乐曲,应当一句一句地读,再一句一句巩固好,读谱过程像是火车头一节一节挂车厢那样,越挂越长,最后完成全曲。这样的好处是每次读谱量不大,负担不太重,记忆清晰,而且由于还有新谱要接下去读,对孩子仍富有吸引力并保持了新鲜感。
如果乐曲的节奏比较规整,可以两手同时读谱,这样左右手可以互相“帮助”,“对”拍子弹,容易找到正确节奏,如:要是节奏或音型较复杂不容易“对”拍子弹,可以先分手弹并打分拍子练,练熟了再一点一点合起来弹。也可以采用分声部读谱等。能力较强的孩子读谱过程可以稍细致一些,有些孩子不可能太顾及全面,就要靠教师上课去要求,去一一加工。
读新谱一定要在孩子精力充沛、视力不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眼睛盯着看谱时间勿太久,父母要注意光线的强弱并及时让孩子休息,身体也应精良保持稳定少晃动,以免由于视谱时焦距不停地变动会损坏眼睛,容易近视。
至于在学新谱时发生了技术困难如家长不会辅导则需要再教师的指导下再一一加以克服。
连载26 怎样辅导孩子背谱子?
有人说,小孩子记性好,弹熟一首曲子自然会背。有的孩子即使把乐谱放在眼前,那只不过是“定心丸”,其实手指也早已“溜熟”了。这种背谱往往是下意识地弹奏,而且缺乏动脑筋,一旦弹奏中断,常常不会接下去,又从头开始,因此这样背谱把握不大。
最好用中等速度练习背谱。教师们常说要用“心”,即动脑筋,学一点分析乐曲的方法,如分几个大段?大调和小调是怎样转换的?情绪是怎么变化的?小奏鸣曲的主题、副题在哪儿?„„以上这些都可以用孩子的语言来分析。如背曲子的结构,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背,比如回旋曲式,主题可以借一只小花猫来比喻,两个插部可以借小山羊或小白兔等比喻,孩子记住某个动物代表某段,主题是同样的动物反复出现,就好背熟谱子,不会背“串”了段。还可以用画格子的办法来背,相同段落用相同颜色和式样的格子来代表,一眼望去就清楚地知道曲子的几段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如果是标题性乐曲,还可以按情节编为小故事,孩子的思路随情节发展而继续下去,这样不大容易搞混大的段落结构。
主要旋律最好要唱唱,要记熟,伴奏部分往往对旋律的依附作用较强,又总是由不够独立的左手担任,所以一定要单独分手练熟,以免左手在背奏中“浑水摸鱼”。复调则是一定分声部背。
此外,背乐曲中的和弦转位可以用和弦在向上或向下“翻跟头”来比喻;和弦分解可以用和弦“分家”来形容;旋律加“花”(如和声外音)可以用语言中的加重语气来比喻,如“妈妈你好!”加“花”就变为“亲爱的妈妈你好呀!”这样
第二篇: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1
琴路漫漫,非常有幸的与钢琴结下情愿,并成为了童版很多小朋友的钢琴老师,今天静下心来想谈谈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幼儿钢琴中从初级到高级普遍出现的一些话题,结合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家长、老师们交流、商榷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顺利进行钢琴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 我有一个学生曾经告诉她妈妈,罗老师是她最崇拜的偶像,她要努力把钢琴弹好,还有一个小男孩写了一篇作文是我最喜欢的钢琴罗老师”其实举以上两个列子并不是趁机想自催宣传一把自己有多牛,而是激发了我很多的感想,我觉得钢琴老师首先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然后才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当稚嫩,教师要主动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对话,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先让孩子对教师的个性、风格等现有一定的了解,不急于直入教学主题,当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默契之后再过度道实质性的钢琴教学,通过教师亲切友好的谈话、讲解和富有表现力的钢琴弹奏等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对老师产生由衷的爱戴和敬佩之情,由此孩子便会心甘情愿的听从老师的教诲和学习钢琴弹奏知识
二、巧妙童趣的介绍钢琴这个庞大的玩具
钢琴对于3至5岁的小朋友来说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幼儿在看见钢琴的时候大脑里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个大家伙是干什么用的?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大象老虎和小鸟的声音?我是否也能弹好听的乐曲呢?等等,针对幼儿的好奇心,通常我会当着孩子们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掀开,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然后用他们的小手弹响钢琴,也可由老师即兴弹奏孩子熟悉的小儿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原来钢琴是这样的,一些小疑问就自动解决了,孩子的兴趣也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正常的钢琴教学了。
三、斟酌教学语言,化解学习困惑
开始进入钢琴教学阶段了,你会发现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很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如读谱、节奏、节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会另一些幼儿费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动作游戏来比拟。例如、高低音谱号,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儿见过的东西?这时他们会说,高音谱号像棒棒糖和小蜗牛,低音谱号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学到《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时候会特别的兴奋与激动,似乎在这首曲目里面找到了与他们共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给孩子讲解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彻底的燃烧起孩子想学的欲望,我记得我的这群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就从这首小曲子爱上钢琴了。。。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心领神会,轻松学习钢琴
四、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1、边弹边唱,提高视奏和读谱能力
“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也说过、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那我们教师每次指导孩子学习一首新曲时,先让学生认识五线谱,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旋律走向及音乐情绪之后就开始尽可能的先让孩子大声反复地唱一段旋律,包括里面的休止符。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读谱、视奏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较快地理解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感觉。
2、耐心的示范,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最直接和最好的榜样
示范法是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老师应该认真耐心地进行弹奏示范,突出重点,并明确讲解弹奏要领及练习方法等。当教师进行示范演奏时,幼儿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模仿老师的弹奏动作、触键方法、音乐呼吸及表情处理等,获得钢琴表演的最直观和感性的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使学生将自己的钢琴表演和实际的音响感受结合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五、老师、家长、孩子三维一体 在进入钢琴教学以后我想强调一下老师与家长的配合至观重要
l老师与家长、a通常我会在上完第一节课后留时间与琴童父母交流,这段时间可以说和上课同样重要,首先要告知家长每天给孩子养成非常好的练琴习惯,譬如、规定好每天几点开始练琴,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最好分阶段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一阶段半小时即可,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一定要高效率的练琴,把喝水、上厕所、吃东西等等这些小动作在弹琴之前先通通做好,然后认真练琴。(b)、接下来要把本次上课的重点以及本周的训练要素告知家长,在家里,琴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陪练老师。(c)、学琴路上,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非常重要,要知道孩子学琴路上总免不了风吹雨打,坎坎坷坷,这时如果我们琴爸琴妈们能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在弹琴以后做一些小活动以增加他们学琴的兴趣。如、家庭音乐会、四手连弹、编唱小儿歌等等
六、重视手指练习的教学
1、规范音阶琶音的指法
音阶和琶音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合理的指法习惯是手指练习的基本要求。我一般不要求学生看谱练,而是从讲解乐理知识入手,配合上听觉,让学生自己找,虽然开始可能慢些,但记忆深刻,不会弹一个忘一个,最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他们其中的一些指法规律
2、“预备”的重要性
在触键发音前手先到位“预备”好,是准确演奏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说,远距离的大跳要抽出来单独练习,准确先导,速度其后,从慢练开始,在手指触键发音前,手臂和手指先行到位。有的学生会在某个段落总是弹错音或碰错键,我会把发音前手指先预备到位的要求提出来,让他在错音前停下来,先把手指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先用较慢的练习,手指找到正确的位置再弹下去,几个来回后,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加速练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键盘感觉和肌肉习惯。
3、两手独立性的练习
培养两手的独立性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使在一些很短小的乐曲中,也常常会有左手伴奏右手弹奏主旋律的段落,或是左手跳右手连、右手跳左手连的部分,学生常常会跟着一只手走,即、要么两手一样的轻响,要么两手都用一样的奏法、这时首先要告诉孩子两手分别做的不同的动作,分手慢速练习,然后才逐渐把两手放在一起弹奏,加强两手的机体协调性。最难的是要求学生左手轻一些或右手主旋律响一些,我的方法是弹旋律的手在钢琴上正常弹奏,而弹伴奏的手则只动手指不出声音的“无声法”来进行练习,使两手在用力和触键上拉开距离,便于体会两手的独立性,然后再逐渐缩小两手在音量上的差距,直到耳朵听到的音色令自己满意为止。
七、养成聆听的习惯,培养综合性的音乐感觉
耳朵是钢琴演奏者的监视器,也是学生独立练琴时最好的老师、拥有一双灵敏的,善于倾听的耳朵,能够倾听自己弹奏声音的对错、音的质量、音色以及节奏的对错等等,是每一个习琴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弹奏方法,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弹奏中的不足与差距,培养他们自我修行的技巧和能力,他们才会在练琴时进行弹奏动作的自我调整,向正确的方向靠拢。
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
在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所以在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会听长音,听声部等,比如右手要保持四拍,而左手还在弹,可以要求孩子试试看是否还能听见上面的那个音,这时学生的听觉器官会进入一种准备状态,凝神细听,如果我们不提醒他们,他可能就听不见那个长音的保持。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他们注意聆听,并告诉他们听什么、怎么听,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在整个弹奏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起到监督和指导弹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学生在弹奏中同时也要注意聆听和声的变化。因为音乐中和声的序进、色彩、紧张和松弛、游移与肯定,都对音乐的表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段明亮的和声段落后,紧接着一个柔和色彩的和弦或者出现变化音和转调时,问问学生“这个音写成这样你觉得好不好听呀?”也可以在他弹奏新的和弦和段落前以感叹“真好听啊”来提醒学生注意和声的变化,学生就会逐渐有意识地体会到音乐色彩的变化,感受到音乐表情的细腻转换。
八、了解乐谱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音乐表现力
1、乐谱所蕴藏的音乐密码
乐谱是体现作曲加乐思的载体。演奏者一个理解并遵循乐谱上的音符、休止、强弱、快慢等音乐标记,并通过这些标记去领会和表现音乐,我八这些音乐标记称为“音乐密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就培养他们科学、立体、全面的了解乐谱的意义,引导他们发现“音乐密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表现音乐从乐句做起
音乐的旋律总是在流动着的,乐句经过起句推动走向高点(高潮)收束结尾,这是音乐忽而语汇的基本方式。把这些乐句的结构表达清楚,像平时说话一样有语调、语气和呼吸,就能赋予音乐自然的生动性,使之“像说话一样”,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新功课基本上可以完整弹奏时,就开始要求弹奏的乐句感,我让孩子们把音符串起来用说话的语气弹出像唱歌一样。比如有“落提”连线的两个音,我教孩子弹成“你好”“苹果”的语气语调。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2
一年又一年的乐器考级热,使琴童的数量越来越多。面对琴童稚嫩的小手和家长热切的目光,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时,又觉得自己作为启蒙老师的压力很大。如何科学地把这些孩子领入音乐的殿堂,让钢琴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在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盲目地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所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学一年就让孩子考三级,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相互询问“考几级了”,有的甚至相互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水平好。在这样的心理下钢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产生了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如、有些学生学琴没多久就双手摸谱,于是有些调号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随意更改指法,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了事,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不去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死记硬悲,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要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枯燥可想而知。耐心和家长沟通后,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在指导时,教会他们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根据学习程度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乐曲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在练习方法上,我认为在刚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再加速度,最后根据乐曲要求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综合乐谱上的信息,教准确地弹奏,减少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弹奏错误,逐步眼培养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巩固手型和基本技术。但是往往在这样的要求下,有些学生在第一次回课时就会把曲子弹得慢腾腾,死气沉沉,几乎可以说除了音符和指法以外什么都没有。造成的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会使乐曲性质脱节,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单音印象,则形不成曲调,留不下深刻的旋律印象,因此总练不熟,影响进度,并造成思想不集中。所以不能为慢而慢,我要求学生上课时一定要把乐曲弹得有自己的想法,慢练是适当降慢速度,还应该弹出乐曲的感觉,否则这样的慢练是达不到练习目的的。
二、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现在有很多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他们长得非常可爱,而且能够弹一些小曲,但当他们表演时却对乐曲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有的孩子是慢吞吞、口中念着“一、二、三、空”地弹一些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有的则是每个音都“极认真”地完成把手指抬起来再放下去的任务,有的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音乐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痛苦的、很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在初学时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由于我们在教学中的某些要求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不多久就造成了“三痛苦”的现象。即孩子学得痛苦,家长陪得痛苦,老师教得痛苦。有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基本功技术和手型的要求,不要求音乐感觉,只要求手指能够站住,指尖有力,这样会让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认为弹琴就是这样枯燥无味的一个个抬指。一旦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概念和习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儿童的手指大都比较软,如不考虑这个基本的现实情况而强求“有力”必然会造成用手臂推,或靠其他部位帮助用力,甚至靠手指僵硬来达到“有力”的结果。这样的技术要求超出了儿童自然条件所能达到的水准,容易造成手臂和手腕紧张,手臂抖动,而实际的手指未能达到有力。还有些孩子只会机械地抬高手指,造成不能稍快地连弹几个音,就连弹短倚音,也只能弹成,扼杀了音乐的美感。还有的家长叫初学的学生在桌上练手指,而不是接触琴键,结果使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喜爱,造成对弹钢琴丝毫不感到乐趣,只是傻弹。这是极可悲的现象,音乐本是美育的一部分,如此学习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当然,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就使他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教师应弹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例如、演奏常听的儿歌,和他一起随钢琴伴奏唱歌等形式都是易于儿童所接受的,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要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做“勤快手指哥哥和懒惰手指弟弟”的比较,用手臂放松站好与不站起来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启发他们时要有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加上技术上的指点,示范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一味的枯燥练习。
在初学时就要求有乐曲性质、越剧、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诗歌如歌的乐曲,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利,有的轻捷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他们会主动把乐句弹得有内容、有表情乐句有走向,句尾有自然结束感,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并这样去弹奏而产生整体感觉,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弹一首进行曲,如联想到队伍前进,当然就要弹的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的弹一些音符。又如弹一首摇篮曲,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从而努力去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而不是干涩、生硬、敲击的声音。若是弹一首圆舞曲,应当启发学生向导三拍子的舞曲,要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如果学生在弹琴时思想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想的是表现音乐内,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而不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要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尽管有时由于初学,有些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耐心教诲,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我想,许多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是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这颗心的种子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尽心保护它们,发展它们,而不是扼杀。让我们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绽放。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3
现代生命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阶段是进行音乐训练和开发智力的黄金年龄,幼儿对待钢琴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感性的。幼儿能否对钢琴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能否始终快乐地学习,除了受其本身及家长的支持配合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性格特点、言谈举止、为人风格及教学理念等,都是直接影响师生交流,影响幼儿钢琴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笔者针对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沟通师生情感,树立教师威信
笔者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钢琴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钢琴教师首先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然后才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辈。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还较低,教师不必急于直入钢琴学习的话题,要能够主动跟幼儿进行交流对话,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幼儿对老师的性格、个性、为人风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了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当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默契之后,再过渡到实质性的钢琴教学,便会顺理成章。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友好的谈话、讲解和富于表现力的钢琴即兴弹奏等活动,都将让孩子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威信和钢琴演奏家般的风采。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孩子们由衷地爱戴和敬佩自己的老师,从而心甘情愿地听从教诲,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等。
二、巧妙介绍钢琴,孕育钢琴情结
钢琴对于三至五岁的幼儿来说,俨然就是个“庞然大物”。幼儿在决定学习钢琴之前,脑子里一定会有很多疑问:这个“大家伙”是干什么用的?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高低不一的声音?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我是否也能弹响它?我也能弹出好听的歌曲来吗?面对孩子们的疑虑,我们有没有一个便捷的方法,让小孩全面地了解和接触钢琴乐器?我的做法是:当着孩子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地掀开,让孩子“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并让孩子亲自触摸钢琴,弹响钢琴。教师除了简要的介绍,还可以即兴地弹奏一些小朋友喜闻乐听的歌曲或者一些经典名曲等。听着、看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在老师的指尖下流淌而出,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呢?我想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了。当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便应抓住教育契机,进入正常的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的初始阶段,一般可以从弹奏姿势、基本弹奏方法、认识音符、拍子、基本乐理到音乐呼吸、情感等,步步深入,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指导孩子进行基本弹奏方法的训练,教孩子一个音一个音地数着拍子边弹边唱,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自然放松的弹奏习惯。
此外,虽然钢琴文献浩如烟海,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但对尚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其最感兴趣和惬意的事情,却莫过于能够弹奏自己在幼儿园老师那里学会的幼儿歌曲或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民歌小曲等。因此,在教材使用上宜选取一些简易、短小而优美动听的民歌或儿歌进行练习,当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钢琴弹奏知识、技能后,再慢慢增加一些专门
的手指练习、练习曲和经典乐曲等等。
三、斟酌教学语言,化解学习困惑
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注意斟酌教学用语,采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儿童化语言,化解幼儿的认知困惑;同时尽量做到微笑大方,语气和善。对一些相对难懂的音乐知识、读谱技巧或特别重要的弹奏方法等,可以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一些动作游戏等进行比对,采用打比方的方法加以阐述。如读谱知识“四分休止符”,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人”站着休息一拍。“二分休止符”则像一个“人”躺在三线上休息二拍。而“全休止符”则像一个“人”倒挂在四线下,整个小节休息。又如读谱知识“延音记号”,可以将它比拟成“小眼睛”;而力度记号“>”则可与数学里的的.“大于号”相联系等等。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比喻,孩子们便能很快记住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再如学习“断奏”方法,可以将“落下”的动作比成是“小石子从空中自由落地”;而手指接触琴键则好比是跳马运动员从木马上的下跳动作。还有如:将“跳音”比成“拍皮球”,将“连音”比成“过桥或跨步”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1、边弹边唱,培养识谱视奏能力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也说过:“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因此,每当指导孩子学习一首新曲时,应尽可能先让孩子大声反复地唱一唱音乐旋律,包括读出休止符等。先让学生通过歌唱,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旋律走向及音乐情绪等,在此基础上边弹边唱进行弹奏练习。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读谱、视奏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综合感觉,让孩子陶醉在音乐之中。
2、耐心示范,增强钢琴感性认识
示范法是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最直接和最好的榜样,要能够认真耐心地进行弹奏示范,包括触键方法、弹奏动作、音乐呼吸及表情处理等都应力求准确无误,并讲明动作要领及练习方法。幼儿通过反复模仿,便可获得钢琴弹奏的最直观和感性的体验。教师示范的过程,使学生将钢琴表演与实际音响结合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其创造思维。
3、重视聆听,培养综合音乐感觉
聆听,是获得良好乐感的惟一良方。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养成“以心聆听”的习惯,不必急着在演奏技巧上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声音”。俄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约瑟夫·列文,也十分注重听觉训练,他曾说:我一星期中要说上百次“注意倾听你所弹奏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创造观摩钢琴表演的机会,组织学生聆听老师或小朋友的钢琴表演,有选择地听音乐CD、看电视音乐节目或音乐会实况录像。还可以亲临“音乐厅”,聆听欣赏钢琴家的现场表演,从而丰富孩子们的音乐体验,拓宽其音乐视野。此外,聆听的音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其它器乐曲或声乐作品如管弦乐、室内乐、经典的成人演唱或少儿歌曲等都可以多听。总之,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必将有利于提高其音乐综合素养水平,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钢琴表演艺术打下坚实基础。
4、激励表演,提高钢琴表现能力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弹奏钢琴不仅能娱乐自己,更能传达美好的情感,为别人带去艺术的享受。在钢琴启蒙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投入地演奏。教师应尽可能为琴童提供音乐表演的机会,如定期组织“钢琴习奏会”、“家庭音乐会”等(有条件的可以争取多种乐器同台表演,不必局限于钢琴一种乐器),让每一位孩子在学习了钢琴一段时间之后,都能在真正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才能、尽情地表现自我。通过经常参加形式多样的音乐会,既能锻炼孩子们的钢琴表演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活动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同时也有着很大的变数。作为钢琴教师,除了要不断磨砺自己,提高自身音乐专业修养和文化修养外,还应积极地了解幼儿学习钢琴艺术的心理活动规律,努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因材施教,教出水平。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4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弹钢琴。学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之中不知不觉的陶冶性情。
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钢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能使孩子更聪明一些。
有的孩子由于打下了良好的钢琴基础,使其今后继续学习弦乐、管乐、民乐、声乐、作曲、指挥等音乐专业更加顺利。也有的孩子成长为艺术工作骨干。他们无论是成为电影、戏剧还是舞蹈、美术……工作者都会深深感到从幼年的钢琴学习中获得的音乐修养给予他们所从事的其它艺术事业以莫大的帮助。学习钢琴还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学习钢琴这门技艺性很强的乐器,从入门、掌握初步的演奏技能,到能自如地演奏一定难度的乐曲,并用音乐抒发内心的感情,这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孩子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接受严格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逐渐培养与建立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这是他们长大后能胜任各种工作的基础条件。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广仁曾说过、“自觉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孩子们排除一切干扰,以最大的热情、最旺盛的精力,主动去索取真知。所以通过学习钢琴的早期教育,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学习的自信心、自强心等受到较好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性格,而且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极大的益处。
幼儿钢琴教学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由于幼儿学习钢琴的意义很大,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钢琴教学具有特殊性,所以作为幼儿钢琴教师,我不断地思考着、怎样有效地对幼儿施行钢琴启蒙教育?
以下的论述是我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几点体会
一、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
正确的弹奏姿势可以使孩子在学琴的过程更加顺利,少走弯路。有人认为姿势不对是小事,这是不对的。常言道、苗栽得正,树大才容易长得直。从小学会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才能逐步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并促进与弹奏有关生理功能的发育。那么,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对的呢?正确的弹奏姿势应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身体要对正键盘的中央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垮。
②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初学的孩子也可略高于键盘,以体会手臂重量的运用。
③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地稍向身体外侧展开,双手能舒适地放在键盘上为度;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膝弯处到脚后跟不小于一个直角,双脚略向前伸摆稳定。
④手型应放松而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五个手指的指端之间呈半圆形,掌关节自然拱起。好象松松地虚握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不要拱起或塌陷。大指第一关节应略略弯曲,不要全“躺”在琴键上,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我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主要是用示范法,让幼儿模仿,并适当地用一些孩子能理解的比喻来启发。例如学弹奏前要先学会把手臂、手腕全部放松,不要紧张,不能僵硬,就好象手里拿着一支笔,一放它就掉下去了,如果没有桌子阻隔,它就掉到地上了,没有掉在半空的,那么手臂放松也一样,就好象东西掉在地上,手臂要自然下垂,不能驾在半空悬着,如果悬在半空就没有完全的放松了。紧接的就是怎样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手型?我让小孩双手握虚拳放在琴上,让他仔细地观察一下,手腕和手臂是不是一样高的,凸起来的象房子的屋顶,慢慢的把手指展开来,手指就向房子的柱子一样要挺立起来,屋顶要顶起来,不能塌下去,没有把柱子站正站稳的话,房子就会倒塌了,是不是?所以手指的第一关节不能凹下去,它是柱脚要站稳,掌关节也不能塌,它就好象屋顶不能塌下来的,手腕不能浮起来,也不能折下去,要和手臂保持一致,整只手形成半圆形,双手合起来就象抱着个大苹果一样。这样就便于孩子进行理解记忆。
二、弹奏前让幼儿学习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分清左右手和五个手指、
由于弹钢琴要使用左右手,要运用不同的指法,所以必须搞清楚左右手及五个手指。多数孩子在生活中已由父母教会辨认了。对于还没有搞清楚的孩子,我用下边这首儿歌来引导他们,并由此来活跃课堂气氛。
节奏、歌词、动作、
X X X X X │ X X X X X │
我有 两只 手 , 左手 和右 手 ,
(伸出两只手) (分别举起左手和右手)
X X X X X │ X X X X X │
两只 手都 有 五个 手指 头 。
(两只手向前伸出) (晃动这两只手)
X X X X X │ X X X X X │
一二 三四 五 , 五四 三二 一 ,
(数手指头,用右手食指数左手手指反之数另一只手)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我用 手指 弹钢 琴,多呀 多欢 喜。
(任意选用表示快乐的动作)
②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认识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唱出音的高低长短、
由于孩子们年龄、接受力均不一样,讲叙时可以灵活一些,适当取舍。用适当的比喻来启发幼儿的思维。譬如把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用动物的声音比喻,高音区象小鸟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区象狮子吼叫的声音等。音的排列用楼梯或堆积木等来比喻,要比较形象化的比喻,才能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更便于记忆。
有的孩子唱音阶时听起来确实五音不全,这多半还是力不从心,不会把耳朵听来的音与嘴里唱的音协调一致,要耐心练习,随着年龄稍长也会有所好转。
三、建立师生感情,消除幼儿上钢琴课的紧张情绪
孩子上钢琴课都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因此,作为把孩子引进音乐大门的启蒙教师,就要帮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让孩子从心理接受老师的.引导,培养他对弹钢琴的兴趣。
对于孩子,特别是胆小怕事的女孩,我主动地亲近她,鼓励她,主动地和孩子拉拉手,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聊聊天,问问她的喜好;请她唱个歌,表扬她的勇敢等等。待孩子心情松弛一些了,再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钢琴上来。
上课时,有声有色又有具体形象教学,孩子就能产生愉快感;当我示范弹奏时,孩子就会对乐曲发生兴趣;当我主动和孩子一起按音乐节奏唱唱跳跳,他觉得音乐使他快活;感到温暖……,总之,在教学中既要严格又要耐心地教导,不但要象爸爸妈妈一样地爱他,还要象小朋友一样和他说得来、玩得来。在教师身上,要同时体现出教师、父母、朋友三者的化身。
随着孩子和教师之间所建立的真诚友谊的发展,孩子会爱老师、尊敬老师、听老师话。当他有不懂的问题敢问,自己愿意和老师分享快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孩子有较全面的了解,根据他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更好地上课。我认为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让教师和孩子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彩桥吧!
四、合理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内容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特点及规律,这里我介绍自己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先问幼儿的练琴情况,然后弹弹手指练习、音阶等有关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僵冷的手活动开来。复调乐曲比较费脑子,所以我先用轻松活泼的练习曲来减轻疲劳,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教复调乐曲。同类训练课题的技术曲目我会选择其中一首或段落。例如大型曲目,如回旋曲或小奏鸣曲,重点段落就拿出来教。
每次上课,在肯定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之后,要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反复强调,让孩子多在琴上练习,直至家长和孩子搞清楚回家该怎么练为止。回家后才可以自己用正确的方法把难点练弹好,家长有空能够懂得怎样正确的辅导和提示。
我适当地示范弹奏,增加孩子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速度要适当,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弹奏,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其能力、进度、练琴时间、家长工作情况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我会简介曲子的弹奏目的及特别要注意的要点,让孩子在练习中多注意一些小节问题。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练习曲比例相对大一些,在既要针对性地留一些不同类型的必弹曲目的同时,也要适当弹一些既动听又浅于程度的流览小乐曲,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及学习兴趣。
下课之前,用三言两语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5
琴路漫漫,非常有幸的与钢琴结下情愿,并成为了童版很多小朋友的钢琴老师,今天静下心来想谈谈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幼儿钢琴中从初级到高级普遍出现的一些话题,结合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家长。老师们交流。商榷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钢琴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有一个学生曾经告诉她妈妈,罗老师是她最崇拜的偶像,她要努力把钢琴弹好,还有一个小男孩写了一篇作文是我最喜欢的钢琴罗老师“其实举以上两个列子并不是趁机想自催宣传一把自己有多牛,而是激发了我很多的感想,我觉得钢琴老师首先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然后才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当稚嫩,教师要主动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对话,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先让孩子对教师的个性。风格等现有一定的了解,不急于直入教学主题,当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默契之后再过度道实质性的钢琴教学,通过教师亲切友好的谈话。讲解和富有表现力的钢琴弹奏等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对老师产生由衷的爱戴和敬佩之情,由此孩子便会心甘情愿的听从老师的教诲和学习钢琴弹奏知识
二、巧妙童趣的介绍钢琴这个庞大的玩具
钢琴对于3至5岁的小朋友来说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幼儿在看见钢琴的时候大脑里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个大家伙是干什么用的?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大象老虎和小鸟的声音?我是否也能弹好听的乐曲呢?等等,针对幼儿的好奇心,通常我会当着孩子们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掀开,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然后用他们的小手弹响钢琴,也可由老师即兴弹奏孩子熟悉的小儿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原来钢琴是这样的,一些小疑问就自动解决了,孩子的兴趣也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正常的钢琴教学了。
三、斟酌教学语言,化解学习困惑
开始进入钢琴教学阶段了,你会发现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很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如读谱。节奏。节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会另一些幼儿费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动作游戏来比拟。例如:高低音谱号,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儿见过的东西?这时他们会说,高音谱号像棒棒糖和小蜗牛,低音谱号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学到《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时候会特别的兴奋与激动,似乎在这首曲目里面找到了与他们共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给孩子讲解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彻底的燃烧起孩子想学的欲望,我记得我的这群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就从这首小曲子爱上钢琴了……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心领神会,轻松学习钢琴
四、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1、边弹边唱,提高视奏和读谱能力
“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也说过: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那我们教师每次指导孩子学习一首新曲时,先让学生认识五线谱,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旋律走向及音乐情绪之后就开始尽可能的先让孩子大声反复地唱一段旋律,包括里面的休止符。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读谱。视奏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较快地理解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感觉。
2、耐心的示范,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最直接和最好的榜样
示范法是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老师应该认真耐心地进行弹奏示范,突出重点,并明确讲解弹奏要领及练习方法等。当教师进行示范演奏时,幼儿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模仿老师的弹奏动作。触键方法。音乐呼吸及表情处理等,获得钢琴表演的最直观和感性的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使学生将自己的钢琴表演和实际的音响感受结合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五、老师。家长。孩子三维一体
在进入钢琴教学以后我想强调一下老师与家长的配合至观重要。老师与家长:
A、通常我会在上完第一节课后留时间与琴童父母交流,这段时间可以说和上课同样重要,首先要告知家长每天给孩子养成非常好的练琴习惯,譬如:规定好每天几点开始练琴,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最好分阶段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一阶段半小时即可,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一定要高效率的练琴,把喝水。上厕所。吃东西等等这些小动作在弹琴之前先通通做好,然后认真练琴。
B、接下来要把本次上课的重点以及本周的训练要素告知家长,在家里,琴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陪练老师。
C、学琴路上,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非常重要,要知道孩子学琴路上总免不了风吹雨打,坎坎坷坷,这时如果我们琴爸琴妈们能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在弹琴以后做一些小活动以增加他们学琴的兴趣。如:家庭音乐会。四手连弹。编唱小儿歌等等
六:重视手指练习的教学
1、规范音阶琶音的指法
音阶和琶音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合理的指法习惯是手指练习的基本要求。我一般不要求学生看谱练,而是从讲解乐理知识入手,配合上听觉,让学生自己找,虽然开始可能慢些,但记忆深刻,不会弹一个忘一个,最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他们其中的一些指法规律
2、“预备”的重要性
在触键发音前手先到位“预备”好,是准确演奏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说,远距离的大跳要抽出来单独练习,准确先导,速度其后,从慢练开始,在手指触键发音前,手臂和手指先行到位。有的学生会在某个段落总是弹错音或碰错键,我会把发音前手指先预备到位的要求提出来,让他在错音前停下来,先把手指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先用较慢的练习,手指找到正确的位置再弹下去,几个来回后,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加速练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键盘感觉和肌肉习惯。
3、两手独立性的练习
培养两手的独立性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使在一些很短小的乐曲中,也常常会有左手伴奏右手弹奏主旋律的段落,或是左手跳右手连。右手跳左手连的部分,学生常常会跟着一只手走,即:要么两手一样的轻响,要么两手都用一样的奏法。这时首先要告诉孩子两手分别做的不同的动作,分手慢速练习,然后才逐渐把两手放在一起弹奏,加强两手的机体协调性。最难的是要求学生左手轻一些或右手主旋律响一些,我的方法是弹旋律的.手在钢琴上正常弹奏,而弹伴奏的手则只动手指不出声音的“无声法”来进行练习,使两手在用力和触键上拉开距离,便于体会两手的独立性,然后再逐渐缩小两手在音量上的差距,直到耳朵听到的音色令自己满意为止。
七:养成聆听的习惯,培养综合性的音乐感觉
耳朵是钢琴演奏者的监视器,也是学生独立练琴时最好的老师。拥有一双灵敏的,善于倾听的耳朵,能够倾听自己弹奏声音的对错。音的质量。音色以及节奏的对错等等,是每一个习琴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弹奏方法,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弹奏中的不足与差距,培养他们自我修行的技巧和能力,他们才会在练琴时进行弹奏动作的自我调整,向正确的方向靠拢。
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
在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所以在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会听长音,听声部等,比如右手要保持四拍,而左手还在弹,可以要求孩子试试看是否还能听见上面的那个音,这时学生的听觉器官会进入一种准备状态,凝神细听,如果我们不提醒他们,他可能就听不见那个长音的保持。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他们注意聆听,并告诉他们听什么。怎么听,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在整个弹奏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起到监督和指导弹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学生在弹奏中同时也要注意聆听和声的变化。因为音乐中和声的序进。色彩。紧张和松弛。游移与肯定,都对音乐的表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段明亮的和声段落后,紧接着一个柔和色彩的和弦或者出现变化音和转调时,问问学生“这个音写成这样你觉得好不好听呀?”也可以在他弹奏新的和弦和段落前以感叹“真好听啊”来提醒学生注意和声的变化,学生就会逐渐有意识地体会到音乐色彩的变化,感受到音乐表情的细腻转换。
八:了解乐谱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音乐表现力
1、乐谱所蕴藏的音乐密码
乐谱是体现作曲加乐思的载体。演奏者一个理解并遵循乐谱上的音符。休止。强弱。快慢等音乐标记,并通过这些标记去领会和表现音乐,我八这些音乐标记称为”音乐密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就培养他们科学。立体。全面的了解乐谱的意义,引导他们发现”音乐密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表现音乐从乐句做起
音乐的旋律总是在流动着的,乐句经过起句推动走向高点(高潮)收束结尾,这是音乐忽而语汇的基本方式。把这些乐句的结构表达清楚,像平时说话一样有语调。语气和呼吸,就能赋予音乐自然的生动性,使之”像说话一样",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新功课基本上可以完整弹奏时,就开始要求弹奏的乐句感,我让孩子们把音符串起来用说话的语气弹出像唱歌一样。比如有“落提”连线的两个音,我教孩子弹成“你好”“苹果”的语气语调 。
第三篇:浅谈幼儿钢琴教学
董小攀
200802049
声乐表演
浅谈幼儿钢琴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已深入民心。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观念不断普及,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钢琴艺术三百年的历程,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弹钢琴不仅可丰富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加孩子的音乐修养,还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幼儿学习钢琴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
儿童学习钢琴 最佳年龄在3-4岁期间,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个年龄最易启发,身体发育,动作协调方面,弹钢琴能使孩子手指的小肌肉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开发。钢琴音乐是通过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 乐形象的。以声态、情态、动态等一系列的形象化特征来表现的。利用这些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练琴的过程中,即要严格完成乐谱上的标记的同时利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又要反复的体会,变化的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严谨的思维能力。一首乐曲,有多少音符,多少种节奏型,指法,表情述语,完成一首乐曲,我们需要记忆,而且是出色的记住乐谱中每个音符、节奏、指法、表述语不是单纯的记忆,是结合着声态、情态、动态等一系列的记忆,是一种空间、时间的立体化记忆。长期的这样锻炼记忆,一定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记忆力。弹琴时是需要专心致志的,在把握乐曲整体节奏方面,心中就像一个“钟”在平衡的控制着一切,这样坚持不懈的要求自己,在曲目完整、统一方面必不可少,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内心的控制能力。
但在我近两年的钢琴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儿童其生理和心理的一些特点,他们共同存在着与青少年和成年不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情绪较为紧张2学习积极性不稳定3精神集中能力较差。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就此三方面做了较多的思考,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教师上课时应脸带笑容,主动地跟学生进行聊天,问问孩子的喜好、名字和他们一起唱歌,多表扬、更快地拉近幼儿的距离。其次,教师的教学的语言必须生动、通俗易懂,更多的贴近儿童话语,教学中表情丰富、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初学钢琴时的紧张情绪。二,首先,儿童初学时内容不宜太难,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必太多,根据不同的幼儿采用一些他们耳熟的乐曲(例如会唱的歌、会跳的舞),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动静相宜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和学生一起唱谱,一起弹奏乐曲,结合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表演教学气氛不会沉闷,教与学两不误、其乐无穷。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理,在课间休息时,讲一些跟钢琴有关的小故事,让他们猜一猜钢琴知识的小谜语,这样可以消除幼儿的疲劳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三,首先,分时间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一节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时间进行教学,可以减轻学生大脑、身体的疲劳。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转换不同的教材,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再次,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外部因素干扰也是对幼儿集中精力的必备条件。
以上这些经验和观点是我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迪和帮助,为儿童钢琴教学的发展和壮大献出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第四篇:幼儿钢琴教学反思1
对幼儿钢琴的教学反思
张卓茜 教研室 2012-2013年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由于学院增设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的缘故,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年龄4——16岁一批少儿学琴的学生。在这几个月的教学中,同时结合以前上一对一小课的教学情况,提出下列关于教学模式、理念、活动及效果四个方面的反思。
在教学模式上,幼儿钢琴教学采用“一对一” 的钢琴教学模式。由于幼儿的年龄都相对偏小,因此在学习的独立性与自觉性上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在学习中采用较轻松的教材,其具有图画色彩丰富,音符印刷较清晰篇幅较大等特点。幼儿学习起来相对较轻松,教材的难度设置较低,在给幼儿讲解的同时,带上些儿童间稚嫩的语言加轻松的内容,慢慢引导从音符的简单认识,到节奏的简单拍打,再过渡到手指在钢琴上的运用。特别是在琴键的练习,因为对位置的不熟悉,因此音域的范围由一度慢慢扩大到八度,再由左右手构造的不同过渡到同向和反向的练习。
在教学理念方面,重视以兴趣带动学习。钢琴的启蒙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的兴趣之下才能有一定的学习动力。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这方面除了自身的兴趣以外,还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得以坚持。这个过程时间比较漫长,特别是如果想在这个方面取的一定成绩就需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去练习。学习的过程由于比较长,因此在给幼儿一定要求的基础上,由老师一定周期的上课完以后,由家长在家里陪同练习。在学习的初期,并不是每个家庭里都具备钢琴,因此可以多带幼儿唱唱乐谱,多识记乐谱的音高位置,多拍拍手读读节奏,在桌子上模拟像“小山坡”或者“小蘑菇”的手型。教材中有部分儿歌可以参考,基本为同手弹奏或者双手的交替弹奏,来训练幼儿的协调性。比如简易汤普森教材中的《玛丽有只小羔羊》,在前两首认识与弹奏DO、RE的基础上,学会MI这个音,而歌曲中DO、RE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因此可以巩固和强化这个音的学习与记忆。
在教学活动中,在制定了大致的统一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配套以后,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又取决于回家练习的程度,还有小朋友自己的理解程度。每周定期的上课以外,上课时间消化的内容,需要家长回家配合的复习、巩固,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回给老师,大致能流畅的用手弹出来,同时可以唱谱,有一定整齐的节奏即可。手型的部分可以不需要那么苛刻,有大致的形状就可以了,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手腕的松弛,还有就是肩膀与肘部的放松,不能抬的太高或者太低,应自然的保持弹奏。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例如自身的条件:听觉的伶俐、手指的长短与柔韧性、大脑的聪明等等,这些都 是学习中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当然在这些条件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但是结合后天的练习也是可以解决的。其次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幼儿的年龄大概在4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儿童大致处于骨骼、体力、智力的发育中,也是他们最初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与技巧的关键时期。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非常之重要。同时老师也非常的重要,在讲授最基本的方法的同时,教师的正确示范非常的重要。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大致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因此老师的正确示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老师的语言应用比较幼儿话和他们沟通教学。选用形象的语言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和成长。当然儿童在练琴的过程中,几种注意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本人发现学习和练习钢琴可以体现幼儿的性格,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力、顽强进取的品质。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一些枯燥节奏的练习曲,更换成有形象感的节奏,变换一些奏法来达到学习的趣味性。
在钢琴的学习中,音乐感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其培养需要多视听、多表演、多交流。另外也不要局限于钢琴曲,也可以是其他的乐器、室内乐、交响乐、歌剧等等都是可以来视听的。因为视听的多了,小朋友就会把所听到的、看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这就是自然的感情流露了。同时视唱练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启蒙学习中,一定让孩子做到同时做几件事情,第一就是唱谱,第二是看谱,第三才是弹奏。这三个动作相结合对于小朋友而言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在最开始的教学中就要求小朋友去尽力做到。当然这些动作同时的进行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太多,慢慢来过渡的学习。
教学效果方面,在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慢慢由简单渗透到复杂,建立一定的音乐乐感与节奏分配思维,这样能更好的学难度更大的内容。当然,如果能达到看简单的钢琴乐谱能分手分别弹奏出,并且有一定稳定的音乐节奏感,大致能达到这样的弹奏水平已经有一定的学习效果。其次如果可以上下两行的左右手谱能同时弹奏就更好了。大脑可以双向思维。分手弹奏的目的是要能够掌握单一的旋律线条,双手配合的弹奏则是锻炼大脑的双向思维,眼和手的统一训练,教学效果就是非常好了。个别课中能很好的自己独立性的去掌握学习内容及时的感受性学习就能达到老师所设想的教学效果了。
钢琴的学习之路漫长而艰难,但在幼儿时期的学习又是尤为的重要。因此在幼儿钢琴的学习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去把握和掌握好学习者的心理与练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热爱钢琴、热爱音乐,能够自己自主的去享受音乐带给小朋友的快乐,以及对以后成长的帮助。从基础抓起,循循善诱,最终提高小朋友的学习,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
第五篇:浅谈幼儿钢琴教学正文
第一章: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著名哲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在音乐学习中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语感,只有靠多听、多感受,才能真正体味其中的奥妙,不仅音乐如此,钢琴作为一门艺术语言也是如此。优秀音乐作品的耳濡目染,对孩子培养钢琴兴趣起着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儿歌或者一些卡通人物,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一些官方语言,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弹奏一小段幼儿熟悉的歌谣,让他们猜一猜是什么歌曲;也可以弹奏几个音程或者单音,让孩子们想象是什么动物或物体发出的声音。和协的音程会让孩子开心发笑,不协和的音程会让孩子恐惧甚至哭泣,像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用纯五度的和谐音程,让人感觉特别的雄伟高亢。引导幼儿在娱乐中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逐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乐趣,真正与音乐成为不可割舍的朋友。
孩子学琴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表现、沟通和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对于少儿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因此,老师应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流、表现的机会。可以在辅导班举行小型的演奏会,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演出或比赛活动,既让孩子展现自己的特长,又能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通过共同观摩,互相寻找差距,既积累了表演经验,锻炼了心理素质,又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钢琴兴趣。
二、注重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基阶段,启蒙老师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是幼儿的朋友,让孩子在心理上感知友好、安全、1 信任、放松;其次应该是幼儿的伙伴,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自由、尊重、平等、合作。对于幼儿来说,对钢琴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必须要靠后天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集中时间最多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灵活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漫视频,既有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又有优美动听的音乐背景,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的情景,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自己就是那翩翩起舞的小天鹅。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音乐游戏,从游戏中训练孩子的听辩力、节奏感以及高低、轻重、快慢,来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等,同时鼓励幼儿多听CD、VCD,内容不要局限,包括轻音乐、交响乐、民族乐、钢琴曲等等。也可以听听音乐大师的演奏,看看音乐家的传记,让孩子接触与钢琴有关的人和事,使其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演奏家的表演风格等等,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逐渐对音乐对钢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这时告诉幼儿,钢琴是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东西,比如声音、颜色和情绪的变化,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当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
三、让孩子在鼓励中健康成长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辅导幼儿钢琴也应如此,发现孩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和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和激励,要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欲望,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不管成功与否,应多鼓励一个已尽心尽力却表现平庸的孩子,来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进步,他会更加勤学苦练,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得到健康成长顺利发展。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练好,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更担心被老师责怪,这时能够多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孩子就会奋发努力,很快赶上进度。反之,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索性放弃不学。
在我当助教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朋友钢琴基础不扎实,每次课前检查都表现得很 2 不理想,上课听讲也是马虎消极,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后来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就当众给予表扬,并告诉家长孩子有了进步;他渐渐地树立了自信心,听讲认真了,练习也刻苦了,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孩子的鼓励,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要表现得很真诚,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并对他所做的事情感到兴趣;二要当众表扬,及时说出,针对孩子具体的进步或优点予以赞美,;三要掌握分寸,切不可言过其实,不切实际的赞美是没有必要的。通过正确适当的赞美,让幼儿充满自信,积极做好每一件事,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第二章
启蒙教学的三大要素
一、对幼儿基本乐理的导入
基本乐理是钢琴的灵魂,没有乐理知识的铺垫,就像群龙无首一样,根本找不到作战的方向。在正式上课前,应该提前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以前是否接触过钢琴,是否了解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他们的教育状况和性格特点。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词汇来教学,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1、识谱
识谱,就是对世界通用记谱法——五线谱的认识。钢琴音乐都用五线谱来记录,西欧的某些乐器也用五线谱记谱法来记谱,而中国的民乐及歌曲是用简谱来记谱。由于大多数作品是用五线谱记谱法来记录的,因此在学习钢琴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习五线谱,掌握一些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学起钢琴来没有识谱负担,能更快更好地认识键盘位置,掌握钢琴弹奏要领及方法。
2、认识键盘
由于幼儿年龄太小,生理心理特征与成人差异很大,对概念性的知识缺少兴趣,只对有鲜明形象特征的事物感兴趣,因此要因循儿童兴趣特征,画上图画、配合故事来进行。节奏节拍的训练应通过形象的声音念读或舞蹈律动,让儿童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到节奏,学习节奏节拍,为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识谱及音乐基础。
首先让幼儿了解钢琴是形体较大的乐器,上面有88个键,每一个键按上去声音有高有低,都有自己的名字,也就是音名。其次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可以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象什么声音,引导他们去想象。再次让幼儿观察键盘,认识钢琴由黑键和白键组成,知道黑键与白键的分布特点,并能迅速找出键盘里所有C调的“do”。最后让幼儿找出中央C“do”在键盘上的位置,并知道中音“do”、高音“do”和低音“do”的键盘位置关系;
3、指法
指法,类似写字的笔顺。要想写好字,必须懂得下笔的顺序,钢琴的指法的意义还要重于笔顺,因为就算不用正常的笔顺,也可以写出能认的字来,但是不用正确的指法,常常没法顺利弹出乐曲的音符和句子来。正确的指法,也就是合理的指法。合理,就是合乎手指与键盘关系之理,合乎手指与音符关系之理,合乎各人手指之间的关系之理。合理,才能有逻辑、有规律、有条不紊、不忙乱地弹奏。
初级钢琴教材大都有详尽的指法标记。首先要认真查看这些指法标记,理解这些指法,严格按指法弹奏,才能从中逐渐领会指法的规律。对没标出来的音标,幼儿应当从标过的指法中推导出该用的指法,推导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指法的途径。所以,当遇到没有指法标记的音符时,最好不要轻易动手就弹,要想一想,应当用哪个手指,这个“想一想”就是在掌握指法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非常重要,要尽量避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稍不注意养成一些不好的演奏习惯,会成为今后学习中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幼儿钢琴入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语言及教学方法,尽量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
幼儿初学钢琴,从一开始就必须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坐姿习惯。初步入门之后,要求弹奏的速度加快、音域的范围加大,若不能按照正确的坐姿进行弹奏,其表现力就会受到较大的阻碍和限制,所以正确确定面对钢琴的就坐位置尤为重要。
1、坐位点。首先把钢琴凳摆在钢琴前的正中间,然后坐在钢琴凳宽的1/2处,将身体正对着钢琴的正中,使身体的重心得到稳定,同时挺胸微抬头,两肩放松,手臂在身体的两侧自然下垂,两眼平视。
2、脚支点。一般来说,双脚自然着地,右脚稍前,左脚稍后,双脚不可分开太大,大腿稍向下倾斜,并自然弯曲。如儿童坐在琴凳上,这时可在脚下放一个小板凳,小板凳的高度一定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也就无法正确地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演奏。如何找到合适的脚支点,关键在于使人体处于最佳的松弛状态。
3、手支点。首先注意身体不要过分靠近键盘,双手放在键盘上,使小臂与键平面之间成10-15度角,肘部的外侧弯曲处处于琴键下方六公分的位置,肘部到手指又微小的倾斜,弹奏时指尖落在黑白键之间的1/2处左右。总之,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弹奏好钢琴的最基本的条件。
4、手型。手型应放松而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五个手指的指端之间呈半圆型,掌关节自然拱起,好像松松地虚握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不要拱起或塌陷。大指第一关节应略微弯曲,不要全“躺”在琴键上,仅以指测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应注意端正。
三、掌握基本的弹奏姿技巧
掌握和运用钢琴弹奏技巧,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和刻画典型意境的基础。
1、触键方法
钢琴的触键方法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音质、音量,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力的一个问题,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用力方式主要体现在形式不同的触键速度,可以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小臂到肘部、大臂乃至身体,运用不同的重力条件来控制下键速度,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声音变化和声音效果。支撑传力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音质、音色和音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度,手指各类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及用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作用。
2、弹奏方法
现代钢琴和气势恢弘、表情丰富的浪漫乐派要求,必须采用手臂与躯体重量通达琴键的重量弹奏法来弹奏。重量弹奏法,作为目前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基本方法被普遍采用,它的核心是重量通达,即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畅通无阻地通过触键手的指尖送至琴键。触键不是手指的独立活动,而是手指、胳膊及躯体共同协调动作的后果,指、掌、腕、肘、肩乃至腰肢各关节在触键时互相关联、互相影响、配合密切、张弛自如。重量弹奏能够适应任何力度、速度、长度、技巧的钢琴音乐演奏的需要。
3、钢琴弹奏技巧的分类(1)连奏法
连奏是弹奏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特色是连续绵延,富于歌唱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奏后一音手指落下的同时奏前一音的手指方可抬起,“这一起一落便在同时”。2.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必须始终贯于琴键,无论声音强弱必须触键到底。
(2)断奏法
断奏包括非连音、跳音、顿音与半连音等,其共性是各音断开,不可粘连;个性则程度有别,需具体对待。根据乐曲对速度、力度、风格的要求与活动部位的不同,断奏又分为手指断奏、手腕断奏与肘部断奏。各种断奏法对手臂下落触键与抬起离键的动作部位、活动幅度等有着具体的要求。
(3)特性奏法
特性奏法主要是针对各种装饰音即倚音、波音、回音、颤音和震音等采用的奏法。装饰音的特点是对本音的装饰作用,弹奏的时值、力度、均匀度等应从严把握,切忌喧宾夺主;同时装饰音的弹奏还受乐曲速度、力度、风格的制约,不可千篇一律。震音有同音反复、多音反复的震音,此类奏法对掌关节、指关节与腕关节的弹性、灵活性及力度有较高要求。
第三章
培养幼儿良好的练琴习惯
一、培养正确的练琴方法
钢琴的弹奏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可归为3种,具体为:非连奏,即“颗粒性” 6 弹奏法;连奏,即歌唱性弹奏法;断奏,即跳音弹奏法。
1、非连奏
非连奏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在演奏技巧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非连奏的触键要点:触键的指尖要牢固,使之具有一定坚硬度;抬起手指,使指尖与琴键具有一定挥动距离;下键快(包括相对应的起键快),触键瞬间具有一种爆发力,使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挥动有较快的速度;触键面小,用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传力非常集中。
学习非连奏方法,要抓住3个关键环节进行辅导:(1)强调抬指。提醒幼儿把手指抬高一些,强调手指起、落动作的清晰明确是必要的。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抬指的习惯,比守在孩子旁边叫嚷着让他们抬指要有益得多。(2)指尖牢靠。如果指尖瘫软,指甲关节因不牢固而凹陷,击键的力就会因手指支撑的软弱而散失,使声音疲软、松散。指尖准备应该保持一种放松而不瘫软,牢靠而不过分紧张的状态。(3)快下键。快速而有力的下键是掌握非连奏弹奏方法最困难的任务。可以让幼儿在生活或游戏中体验某种用力方式,从中获得启发,再应用到触键练习中去,也许更能奏效。
2、连奏
连奏主要用于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圆滑连贯的音型、流畅的旋律性过句、琶音或分解和弦跑句等等。连奏的触键要点: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以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触键速度快慢与声音力度强弱成正比,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音质;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间平稳的流动转移;特殊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部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手指)移向另一个音(手指),务求声音圆润连贯。
学习连奏辅导,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1)让手指展平、贴键。从入门的落指、基本手型到基本弹奏动作,我们都一直强调着手指自然弯曲,保持半圆的手型,现在学连奏,突然又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们一直在要求他们作基本弹奏动作时要注意抬起手 7 指,现在却又要求他们贴键,孩子们会感到不习惯。但这是连奏的要点,不会就得学,就得练,一定得严格做到。(2)用缓慢的速度下键。要弹歌唱性,慢下键是求得柔和歌唱的声音的最关键的一环,抓不住这一条就不会有歌唱性的声音。练了音,丢了方法,实质上等于白练。(3)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来。要做到柔和歌唱的慢下键,最根本的一点要从改变用力方向的训练上着手。(4)强调连奏运用手臂中立。由于慢下键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僵硬紧张,上面紧张不可能用上臂的重量,单单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润而有共鸣的歌唱性声音的。(5)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这是声音圆滑连接的关键,练习时要特别冷静而有耐心,要细细体验,专心倾听。(6)连奏的学习可从两音的连接开始,手指上也可选在比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练。待有了体会再扩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渐把大指、四指、五指包括进来。
另一方面,则是先作相邻的音的连奏连接,再作相间音或远距离音程之间的连奏连接。
3、断奏
断奏即跳音奏法。跳音在不同风格、不同音乐特征性的作品中,演奏的时值较长;有时半连半跳;有的则要求较短,甚至极短。不同时值的跳音有不同的表现力。断奏跳音的种类很多,我们仅以最常用、最基本、最富特点的跳音来讲,演奏跳音的技术动作要点:触键快,离键快,触键时间短促;指尖特别牢靠。可想象如充足气的皮球,坚而极有弹性;指触面最小。
学习断奏辅导,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1)指尖牢靠的准备非常关键。软物相碰也不产生弹性反应,充足气而具坚性的皮球则能极富弹性的蹦跳起来。领悟跳音触键感,可以启发孩子把自己的手想像成一只皮球,自然的在琴键上蹦跳。(2)触键快,离键快。我们要帮助孩子在触键短上下功夫,小孩子运动神经的发育还未完善,快速敏捷的动作反应需要给予有意识的训练。比如,人在突然触摸到非常烫的东西时,会有一种特别速捷的动作反应。用这种体验的想像来弹跳音,特别能感受到触键、离键的快速和时间的短促。(3)强调弹性感非常重要。力学上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触键的作用 8 力都会产生反作用力,弹奏跳音的快触键更有较强的反作用力。如果不能恰当地利用反作用力,不仅演奏起来费劲、吃力,而且会使声音死板、生硬。因此,要想像如拍皮球那样,自然下落,顺势弹起,如此巧妙的利用反作用力来使弹奏自如,使声音丰润,富于弹性。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现如今,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家长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超过老师的影响力。可以说,如若没有家长的参与和督促,孩子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更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家长应如何发挥好作用呢?
1、当好第二辅导老师
孩子处在幼儿阶段,自觉性是较差,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有限。在从师学艺之初,仅凭老师几十分钟的传授,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有的甚至记不住课后的作业。这就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积极参与到老师给孩子的授课当中。孩子学琴越早,家长就应越多地介入,和孩子一同听课并且记下每一个要点,以便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有的家长因各种原因,找亲朋好友替自己接送孩子学琴,这是不对的。如果家长想省心、不出力,孩子就不可能学好钢琴。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音乐,既不会弹又不会唱,因此不愿陪孩子学琴,课堂上全靠孩子自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试想,对幼儿的授课内容,作为成人能听不懂吗?当然,成人学艺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也有其优势:理解力、感悟力比孩子强。虽然不能弹琴,不能做示范,但听了老师的课,能够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做,比如提示孩子:手指抬高了吗?分句对吗?休止符忘了吗?速度均匀吗?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有时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练琴过程中,要教育孩子注意力集中、情绪投入、心无杂念,不要弹一会儿琴就去喝水、吃东西、玩游戏什么的。在陪练时,家长切勿边陪练边干别的事情,如看报纸、织毛衣等,这样孩子也会受影响,养成精力不集中的坏习惯。不要对孩子实行“计时制”(规定弹多少时间)——孩子会想出各种理由,如渴了、饿了、拉尿等,以拖延时间;也不要实行“计件制”(规定弹 9 几遍)——这会使孩子养成越弹越快、潦草收场的应付心理。练习结束后,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总结自己的练习情况,并收拾好学习用具。
二、用好适当表扬武器
学琴的人都深有体会,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学琴的孩子几乎都有一定的压力,而减轻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家长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每个孩子的音乐天赋是不同的,家长千万不要强求进度,更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要用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并督促其不断达到更高的标准。例如,当孩子弹琴听起来好像是在“打铁”时,家长也应当表现出兴趣,或说“你再弹一遍,好吗?”,或说“如果你再弹一遍,会比刚才弹的声音更优美„„”,千万不能用刺激的语气说:“你弹得太难听了,这哪里是弹琴啊,简直是噪音„„”用这些挖苦刻薄的语言评价孩子弹琴,孩子会变得胆怯,没有自信,逐渐失去学琴的兴趣。我曾接触过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他说:“我是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学习钢琴的,本来我是很喜欢音乐的,可是现在听见琴声就心烦。”还有一位考上艺术院校的学生对我说:“如果我父母能懂得点心理学,懂得赞美别人的优点,我肯定会弹得比现在更出色、更自信。”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孩子学琴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坚持的精神,而不是眼前的成绩。
三、营造良好学琴氛围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练琴空间,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制定学琴计划,要适应孩子的特点,而不应强迫孩子服从家长。钢琴学习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少儿表现美、创造美。学琴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不能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及时发现其与众不同的音乐创造思维。
钢琴小曲集《老鼠过年》的作者梁雷小时候练琴不专心,常常走神乱弹,弹着弹着从这首弹到了另一首连他自己也从没听过的曲子。当时,他的家长并没有阻止,更没有呵斥,而是为他录了音,几年下来竟录了好几盒录音带。《老鼠过年》中的34首小曲,10 就是根据这些录音整理的,全部是梁雷少儿时创作的作品。现在,梁雷已经走上了一条专业的作曲之路。从梁雷的成才之路,我们可以体会到,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才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幼儿学习钢琴,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的付出与坚持,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那一本本红彤彤的考级证书,更重要的是在钢琴的学习中,开发孩子聪慧的智力,感受音乐世界中的美好,赋予孩子宽广博大的胸怀,陶冶孩子高尚纯净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音乐想像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毕竟,大多数父母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在勇于表现自我中赢得豁达开朗的情怀、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耐心地陪伴孩子,共同见证一个金色音乐梦想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