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二、三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A.导出计算方法。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教学例2(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11 ×3 = 2×3/11 = 6/11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知探究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1)+ ×
(2)× -
(3)- ×
(4)×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1)课件出示: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课件出示: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一题,第三题。
(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想想怎样做简便?应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再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点,发现存有问题。(2)小组内评比,解决疑难问题。(3)教师讲解疑难。
四、课堂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 练习课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并会分析数量关系。
2、知道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3、知道如何找单位“1”。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理解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3)、如何来理解单位“1”?(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4)、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全班交流汇报:
2500× =1000(平方米)
3、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4、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当堂测评
练习四第2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小组内订正后
四、课堂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 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练习课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
(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小组间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解法二:80×(1-)=80× =70(分贝)
3、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
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4、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五第2、3、4、5题。
1、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2、小组间解决疑难,全班汇报,教师讲评。
四、谈收获、找疑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教学后记
:
第九课时
:练习课
第十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 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1)×
×
6×
×40(2)×
×
3×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课件出示知识目标:
(1)什么叫倒数?怎样理解“互为”?(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3)0、1有倒数吗?是什么?
2、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3、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4、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5、同桌互说倒数,教师巡视。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六第2题: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3/5×()=()×4/7=()×5=1/3×()=1
四、课堂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 你联想到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教学后记
第十一、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
×
×
×6
×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3)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千克)
÷3=(千克)
÷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
=,每份就是2个。B、÷2= × =,每份就是 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 ÷2和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3
÷3
÷20
÷5
÷10
÷6
2、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 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4)[7+(5.78—3.12)]×(41.2―39)
3、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1)
1、教师课件出示例4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例4中的哪些条件和复习中的3相同?问题相同吗?
(2)自己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
(3)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答。
3、学生根据提纲尝试解题。
4、全班汇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4(2)
(1)计算1/5÷(2/3+1/5)×15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1)一个数的3/4等于12.(2)男生人数的11/12等于220人。(3)甲数的5/8是40.(4)乙数的4/5刚好是1/6.2、解决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2)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这一例题和复习中的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想一想。(2)有几个问题?都和哪些条件有关?(3)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4)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2、全班汇报
(1)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2)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3)列方程来解决问题。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
(4)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3、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χ= 35
χ=35÷
χ=75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不必计算(每题15分)。(1)一个数的2/5是40,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3/8是24,这个数是多少?(3)甲数是100,占乙数的4/5,乙数是多少?(4)甲数是乙数的2/3,已知甲数是12,乙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40分)。
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占男生的8/9,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注重学困生的提高。小组内订正、互评,做到兵强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设计意图: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以使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二)练习课
第二篇:第一、二单元教案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窃 读 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板书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二、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整体理解课文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深入研读课文,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对话内容。过程与方法: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懂本课内容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对话内容。过程与方法: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把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 知识与技能:
深刻体会人物对话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一、复习导入
一个是在求学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一个是学识渊博、学有建树的学者,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对话吧!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三、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四、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背诵第7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阅读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教学准备: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过程与方法:
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
“首先„„然后„„最后„„”
课题:4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认识本课生字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知识与技能: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认识本课生字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默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四、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及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知识与技能:
掌握“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认识本课生字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的“长生果”,现在就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叫它“长生果”吧!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三、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b。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过程与方法:
c。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d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设计: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b.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c.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二、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布置作业:
大家课后多阅读课外书籍,交流读书感受。板书设计:
“开卷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过程与方法: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布置作业:
誊写作文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课题: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设计: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一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课题: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a.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b.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设计: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两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a.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b.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两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他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议深情
1、学生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四、记生字
1、找到本课两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相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5、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7、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8、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9、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0、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议深情
1、学生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四、记生字
1、找到本课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布置作业:
课题:6 梅 花 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课题:7桂 花 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箩、杭”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知识与技能:
学会“箩、杭”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弄清字形。
三、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深刻句子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桂花雨”,现在我们就来理解课文吧!
二、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本课课文。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课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句子含义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三、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布置作业: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设计: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布置作业:整理活动材料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学习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布置作业:作文(题目自拟)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布置作业:收集好词佳句。
第三篇:二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找春天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习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平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⑵ 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⑶ 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⑷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 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如: ①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②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④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⑤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放声朗读课文。3、三读课文,感悟积累: ⑴ 课件出示春景图: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鸟报信的时候可高兴了。你们呢?(高兴)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高兴地向大家报个信吧!指导朗读。
⑵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们几个孩子可高兴了,急忙──(出示句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此时,课件显示课文情景。
齐读第二段,指导:还能再急切些吗?
⑶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们可急了。可是春天却── 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自② 指名读。③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④ 再读句子,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⑷ 齐读1~3段课文。⑸ 留下悬念: 我们找到春天了吗?下节课,让我们再跟着他们欢快的脚步,走进春天,去领悟春天那充满生机的美。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有关生字,左窄右宽的字有哪几个?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探 躲:
课件出示“探 躲”两字,请学生说说这两字该注意的地方,课件上突出该部分,教师再进行示范,学生练习。
3、师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字
4、找找说说(课件出示课后习题及配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到8段,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师:燕子姐姐从南方回来了,她听说咱们班小朋友特别聪明,一节课就和许多生字词语交上朋友。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出了一些题目来考考大家。如果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她就会送我们大家一份礼物。谁来打开考题?
课件显示词语: 害羞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嫩芽 音符 喜鹊 杜鹃
二、朗读感悟
(一)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让我们跟随燕子姐姐一起去找春天吧!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4到8段,找找春天都藏在哪里?
⑵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随机出示句子: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这几句话中选一句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⑷ 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学生读句子,说说感受到的,想到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抓住问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又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请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再如: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 由读句子。
笑„„
师引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生接读: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中的“„„”变红色)
学生说说春天还在哪些地方? 2、齐读4~8段课文:
⑴ 春天这么美,有位诗人把这几句话改成了一首诗(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看到她,我们听到她,我们闻到她,我们触到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师:春天这么美,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你们真棒!燕子姐姐也被你们的智慧征服了,她想带咱们去春游呢!(课件显示小燕子一路飞过春天各个地方,与此同时,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激荡。)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2、你眼中的春天美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生1:画春天。
生2:说写几句话来赞美春天。„„
3、自主组合,赞美春天: 画画组:展示画。
写话组:把写的话串成一首诗。4、展示成果。
四、作业自助餐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文中词句。2、到郊外去找春天。3、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板书设计: 小草 眉毛 野花 找春天 眼睛 嫩芽 音符 溪水 琴声 „„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找春天》一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课文改成诗歌,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学生写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
2、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草
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ï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3)重点讲解。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九、拓展延伸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人呢?(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 一径| 深,树头| 花落| 未| 成阴。儿童| 急走| 追|黄蝶,飞入| 菜花| 无处| 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丽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教学反思: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3、笋芽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
难点:字写字,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下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笋芽儿积极向上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能通过网络、书籍、生活等平台收集与笋相关资料。锻炼信息收集、筛选、整理能力。
2、准确认读“笋、唤、揉、漆、轰、扭、钻”7个生字,正确书写“轰、世界、呼唤”5个字词。
3、通过对课文1——4小节的朗读、感悟,感受积极向上的精神。
4、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竹子图片。这是什么,竹子在小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教学生字“笋”。说说你对笋的了解。笋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笋芽儿”。
“笋芽”是我们今天要写的词语。指导书写。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就是“笋芽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2、生字交流
小朋友们,笋芽还在地底沉睡呢,小朋友想不想帮帮它,让她钻出地面?
认读生字。
笋芽钻出了地面,你的心情怎么样? 读句: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在自然界中,是谁帮助笋芽钻出地面的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再读读课文。
三、品读1——5自然段
1、交流:是谁把笋芽儿唤出地面的呀?
2、是呀,雷公公和春雨姑娘可关心小笋芽了,是他们把笋芽唤了地面。那么他们的呼唤有什么不同?(低声的呼唤、粗重的嗓音呼唤)
3、老师也想当当笋芽儿,你们能当当春雨姑娘来呼唤我吗?生读。
4、和春雨姑娘不同,雷公公的呼唤却是粗重的。请你读读这段话,看看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你想当当雷公公吗?自己去试试。课件出示句子: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理解藏了一冬、重重
5、指导朗读两段话。
6、听见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撒娇:平时你会向谁撒娇?你也学着笋芽儿来撒撒娇吧。配上音乐表演读
7、听了春雨姑娘的话,笋芽儿醒来了,听了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又怎样了呢?
从“一个劲儿”你看出了什么?那你怎么读?你能做动作读吗?
是啊,尽管泥土是这么的硬,笋芽儿却还能一个劲儿的网上钻,真不怕苦。她可真是好样的。让我们再用我们的朗读来夸夸她。
你能做动作读吗?
7、看见笋芽儿不断向上钻,妈妈心里可急了,引读:她给笋芽儿穿上——
还不停唠叨——
理解“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
8、其实这篇课文有许多提示语告诉我们怎么读课文,以后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提示语自己读好课文。
四、小结课文,书写生字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的帮助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的心情怎样?
再读: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2、你希望钻出地面后的笋芽儿长的快长的壮吗?请你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帮她。
3、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终、辫、够、抚、滋、润、冈、豪”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世、界、喊、冈”四个生字。
2、能有流利、感情的欣赏、朗读全文,大部分学生能背诵第6自然段。
3、懂得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雨露的自然规律。
4、根据学生不同学情积累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有主动搜集和积累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动画歌曲《小雨沙沙》
2、春雨姑娘叫醒了沉睡的万物,到处春意盎然.笋芽儿也终于从地里钻出来了.
二、品读课文
1、第六段
a呀!外面的世界真美呀!笋芽儿看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b(自由读,展示读,比赛读,齐读,试背诵)
c拓展:“„„”代表什么意思?她还看到了什么?(配乐想象)d引读“她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
e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还有朋友们的呼唤,笋芽儿高兴的说(指导多元理解朗读——“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f练读段落。
2、第七段
a笋芽儿的愿望是什么?能实现吗?为什么?是谁帮助了它? ——春雨姑娘,太阳公公
b他们是怎样帮助她的?——通过理解积累词语“阳光雨露” c(指导多元理解朗读“我长大了!”)d练读段落
e用“我”代替“笋芽儿、她”改读课文。
三、检查识字,积累词语。
四、教写生字
1、看书
2、看老师范写
3、练写。
五、课外拓展阅读 附:
一、古诗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 熹 《春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 甫 《绝句》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游园不值》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 甫 《春雨》
二、散文《春》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板书设计: 笋芽儿 春雨姑娘(图)
太阳公公(图)阳光雨露 生字:冈、世界、喊
4、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
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结尾的这句话,一定会引发学生许多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课前准备:
动物头饰,玫瑰盛开的录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小鹿栽种玫瑰花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实物导入:
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板书课题)2、谈话导入:
(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
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五、朗读 1、自由读:
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2、交流读:
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5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
“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 “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 “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2、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
(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五、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板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
嫩绿的叶子──花骨朵──快要开花──浓密的绿叶──(带来快乐)(受伤)(失望)
黄莺──唱歌微风──玫瑰香风──小鹿快乐(快乐、幸福)
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自己更快乐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学生看“我的发现',自己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并连线,看谁连得又对又快。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1)游戏激趣。导语:走出“小小观察台”,春姑娘又带我们来到“字词游戏宫”(点击课件)。
配音:欢迎同学们参加“合作闯关”字词游戏。请看游戏提示: ①组成“读读认认”自学小组,选组长,分任务。
②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记字,比谁认得准,互相检查。
③小组商量怎样抢答汇报学习结果。④快乐传递读生字。⑤生字搬家,考考你。
(2)当众汇报小组学习结果,鼓励每个组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材:与木相关。(材料、钢材、教材)渡:与水有关。(渡口,横渡,渡船)粮:与米有关。(粮食、干粮、细粮)
帽:“冒”加上围巾的巾,组成“帽”。草帽、衣帽、帽子 达与走路有关,到达、达到、雷达、直达车。按:安全的“安”加提手旁,读“按”。按时、按期。笨:“本”字加上竹字头,组成笨。笨重。
烈:“列”字加上四点水,组成烈。烈士、烈火、激烈。(3)做快乐传达游戏。去掉拼音,还会认这些生字吗?分小组听音乐传生字卡片,音乐停,拿卡片同学依次教读生字。
(4)生字搬家。出示课件制作的儿歌,配图。生字搬了家,跳进儿歌里,你们还会读吗?
(笨笨熊)或乖乖笨,摇渡船,运粮食,运木材。烈日当头不用帽,按时到达心欢笑。2.读读背背。
过渡:(点击课件,春姑娘话白)祝贺同学们识字闯关成功,让我们到语文天地“精美语句园”去采集最美的诗句吧。比谁采得多。
(1)轻声读诗句,不认识的字,看音节多读几遍。(2)将诗句大声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4)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展示交流,课外收集描写春光的诗句,或即兴写诗。3.我会填。
过渡: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会用学过的词赞美春天的景物吗?
(1)读词:春光、天空、枝条、绿叶、阳光、小溪。(2)请同学们讨论填空。
(3)交流欣赏,画图,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填写。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教学过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加展示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己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如果学生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学生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学生参观别人的作品。
4、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 细心观察 畅所欲言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重在积累和练习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和学以致用。当然在学生的练习中还要注意语言要规范。比如“我的发现”比喻句的练习,有的学生会说“燕子像剪刀”“月亮像香蕉”“我长得像爸爸”等,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都要及时进行纠正。二年级还应该注重句子的积累,所以在“读读认认”中我加了选择词语说话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还是令人惊讶的,经常这样的练习肯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第四篇:第一、二、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设计教案
恩城中小
耿文志 题目: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目的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
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填写信封并贴上邮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誊抄习作和寄信。)
五、总结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教学设计
恩城镇中小 耿文志 题目:看图作文
目标:
一、看图作文:主要是通过看图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曾经积累的看图作文的方法,写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
二、童年趣事:这项要求作为前一项主要要求的可选对象,目的是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习作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所有的学生有内容可写。在写作上主要是让学生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激发学生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的是真实事,诉真情的良好品质。
[习作写法指导]
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把看图作文作为指导的重点,童年趣事因为在前面的习作指导中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在多谈。
同学们,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写过大量的看图作文,大家还记得看图作文的一般程序吗?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看图作文的一般操作程序:
一、全面细致地观察画面:
1、同学们,我们在写看图作文之前,一定要对画面全貌进行全面细致观察,掌握画面结构。对于此次作文的一幅图,要充分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从整体上把握画面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有三部分组成: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观众。
2、观察时要看清画面的背景,重点观察其中的人或物。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所画的背景显然是在一处废弃的空地上,从地上的书包及边上的观众可以推测是在放学以后发生的事。画面中的重点人物也很明显:守门员是整个画面的核心,其次是小守门员身后的替补守门员及边上的观众。
3、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图意。同学们要看清楚图上有些什么?他们各在什么位置?他们之间有何联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其图意,看究竟反映一件什么事,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画面的意思,也就是说从外部形象进一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内容。从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可以分析:小守门员与整个球队比赛的关系,边上的观众与赛场上的运动员、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之间的关系。
二、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1、抓住画面的重点,围绕画面的中心人物、景物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我们透过小守门员的眼神、表情,可以推测在他的前方赛场上,正在进行着十分紧张激烈的比赛。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想象到此时的比赛进展,想象到此时可能对方的队员正向小守门员这方进攻着„„
2、紧扣画面的主题,结合画面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观众——大个子叔叔,我们可以从他专注的神情,联想到他可能正在回忆自己儿时参加足球赛的经历呢。另外,从各个观众目光关注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他们可能是比赛双方不同的拉拉队员„„
[习作思路展示]
看图作文由于受到图画上人物、景物的限制,在写作思路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尤其是像本次习作的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场面。当然,我们也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习作的构思。下面提供集中写作思路,供同学们参考:
一、顺序式描写
本次看图作文是属于场面描写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场面描写的一般顺序,即按顺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及事情中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等。在介绍中,人物活动的描写作为重点,可以先介绍主要人物,再介绍次要人物。如本次作文可以这样进行描写:首先用一段话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男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到这片空地,把书包和帽子一丢,堆成两堆,便成了简易的球门。激烈的球赛开始了。然后具体介绍事情中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从那位头发金黄的守门员写起,接着写站在他身后的小男孩,再写过往的行人都被这场紧张的球赛吸引了。纷纷停下脚,坐在长凳上,其中有那个带着弟弟的小男孩,有和守门员一样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有站在他身后的,头上系着深红色蝴蝶节的小女孩儿,有戴红色帽子的小女孩,还有一位抱着洋娃娃的女孩,一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男孩,最后是那个看得最认真的大个子叔叔了。
二、变序式描写
有时为了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打破叙述的常规,采取变叙式描写的方法。即不按照常规的思路,而是首先将画面中最突出的人物拿出来,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给读者制造一定的悬念,让其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读文章,这样的效果一定很好。比如有同学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在麦田尽头的牛瓜角树下,有一个小男孩,他肤色微棕,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白领的短袖衫,下着一条青绿色裤子,右腿膝盖上有一处擦伤口,用白纱布包着。只见他半蹲着,身子微微向前倾。双腿叉着,目光炯炯有神,望着前方,似乎在严阵以待什么„„接下来再介绍画面中的其他人物及周围的环境、所发生的事情。
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2、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的有趣,互评、欣赏、自改作文。
教学重点
互评、欣赏、自改作文。
教学难点:
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的有趣,评改作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评与写作
一、教师总结上次作文写作与评改情况(约5分钟)
1、简介总体情况,表扬文章写得好的或进步大的学生。
2、课件展示精彩句段(句段后注明作者),让学生本人读,其余同学欣赏。教师把每 次作文的精彩句段打印,欣赏完毕张贴在教室墙壁的写作乐园栏目中,供学生摘抄学习。
二、指导习作(约5分钟)
1、课件出示本次习作要求,生读。
习作要求
1、选择童年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突出“有趣”。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也可以写看图作文
2、交流习作注意事项。
3、教师点拨、小结。
同学们,在前面口语交际和练笔(四人小组接力日记)的基础上,可以把你的文章补充修改,写得更具体些;有的同学看了别人的练笔后,受到启发,可以另写一篇,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
三、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了解。(约40分钟,第2课时上课伊始5-10分钟留给学生完成习作)
第2课时评改与赏析
一、完成习作。
上课前5-10分钟留给写作慢的学生完成习作,已经写完的学生自改作文。
二、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要点(约3分钟)
1、回顾一下本次作文的要求,(课件出示),谁能针对要求说说这次作文评改在内容上要注意什么?(在课件中圈画要点)
2、除此之外,在常规要求上还要注意什么?(板书:五有三画)(说明:五有”是有眉批、有总批、有等级、有评改人、有日期;“三画”是画好词佳句、画错别字、画病句。)
二、组间交换,互评作文。(15分钟)
1、组间交换作文本
这次交换方法是:共11个小组,1组和11组头尾两个小组交换,以此类推,最后剩下5、6、7三个小组互换。
2、提出评改要求
小组同学先一起评改一篇作文,这次1号负责执笔,然后再各自批阅手中的作文。
3、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参与几个小组进行面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欣赏评价(提前打开投影展示台)
1、推荐作文:你认为谁的作文写得好?好在哪里?推荐给大家。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其他同学要认认真真地听,听完后可以作补充发言。
2、投影展示3-4名学生作文精彩段落,推荐者阅读评价,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有没有整篇文章都写得很好的?继续推荐。
师启发:我看到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同学的作文写得很成功,看看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特别多。你觉得最主要、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用红笔勾画、说明。我们再来听听推荐人***是怎样评价的?
5、教师小结:
的确,从***作文中,我们认为要写好一篇文章,不仅要语言丰富、生动,还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把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还要给文章取个吸引人的题目,这是写好文章非常重要的方法。(板书:命题新颖语言丰富经过具体真情实感)
下面,就让我们借鉴这些方法,来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出示课件:取人之长,自改作文)
四、自改作文
1、师语言过渡:同学们,一方面借鉴写得好的同学的做法,一方面参考同学的评改意见,把文章改一改,添一添,如果不认可,你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想法,OK?
2、学生自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毛遂自荐自改后的作文段落或整篇文章,同学点评。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评改与赏析,你有哪些体会或收获?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们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次作文是每个小组同学在接力日记的基础上完成的,大家通过互相阅读接力日记,(教师展示几本接力日记本)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希望你们平日继续加强练笔,每个同学认真写好小组接力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作文就会越写越好。
六、最后布置下次习作内容
(出示课件)请看屏幕:
以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题目自拟。
同学们根据要求,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这轮接力日记写好,有信心吗?
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恩城镇中小 耿文志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题目:竞选班干部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反思
(2)要讲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
①观点鲜明。
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
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
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附: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如果您觉得本站好,请把小学教学资源网介绍给您的朋友!^_^ “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第五篇:九年级第一学期二、三单元测试卷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人教版2011-2011九年级政治
人的身智力、有文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8.下列关于我国当前各种经济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国有经济是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9.要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途径是
A.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B.树立榜样,提倡过俭朴的生活
C.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消除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
10.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师昌绪、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金500万元。这500万元奖金属于
A.按劳动分配
B.按技术分配
C.按资本分配
D.按管理分配
11.中学生因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较弱,在消费时更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消费前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B.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经济实用的商品 C.经常购买名牌服装
D.勤俭节约,更注重精神上的需求
12、下列能直接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①中国救援队赴日参与灾后救援 ②两会时,住房、医改、物价等问题仍然引起百姓的极大关注 ③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④中考后只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重点中学读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非选择题56分
13、【家庭一幕】有一天,小明一家三口边散步边聊天……小明:“爸,你经常忘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水龙头的水流又开得很大,真浪费。”爸爸:“地大物博的大中国,一点点水电,何足挂齿!再说我们又不是没出钱。”妈妈和小明听了齐声说:“反对!……“ 请你至少从二个方面帮母子俩反驳爸爸(4分)
【社会一隅】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株洲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自2011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502个已施工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中,目前已有474个开通并投入使用,共投放自行车8000辆。已有超过300万人次使用,单日使用量最高突破8万人次。平均每辆车每天使用至少10次。每几百米设一个公共自行车亭,不少拥有轿车的市民也骑着公共自行车上街。(1)材料反映了市民什么意识在提高?(2分)
(2)践行低碳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3)我们还可选择哪些低碳生活方式?(4分)
14、(14分)材料一:2010年10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重大举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要,重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材料二:中国生产的DVD每台批发价为40美元,其中专利费却占到了21.3美元;中国是计算机的生产大国,但同时也在为微软及英特尔打工赚钱。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左右。(1)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落实什么战略?(2分)
(2)“强国必先强教”,说明我国把教育搞上去的决心,请问这样做有何意义?(4分)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4)在大力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今天对我们中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4分)
15..(图二为2011年6月20日,江西瑞金市沙洲坝村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村民见面会会场。)结合上图,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图
一、图二说明我国坚持什么政治制度?(2分)
(2)这一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具有什么地位?(2分)
(3)结合图一谈谈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什么地位,享有哪些职权?(4分)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图一
图一 图二
图二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4)请你结合图二简述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关系。(2分)
16.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点原因即可。2分)
(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何意义?(两个方面即可。4分)
(3)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学生该怎么做?(两个方面即可。4分)
17.2011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践行低碳生活,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或: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或: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3)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尽量不使用电梯,多走楼梯,多步行,多做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14、(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