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学设计美丽的漩涡
美丽的漩涡(小班)
设计:申红梅
李爱萍
田欣
徐朝阳(安阳钢厂幼儿园)(小班)设计思路
漩涡是幼儿在玩水中发现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漩涡的特点,感知漩涡的奇妙。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
(一)你知道漩涡吗?(感知漩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感知漩涡的存在。
2.了解漩涡产生的原因,并能通过手工或绘画来表现漩涡。
二、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转圈跳。2.哪些东西会跳舞?
3.幼儿讨论回答;树叶、雪花、小鸟、小动物等。4.水会转圈跳舞么?
5.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6.水会不会跳舞,让我们试一试。
(二)试一试,幼儿探索发现,感知漩涡现象
1.给幼儿提供水槽、水、搅拌器具、让幼儿操作实验发现漩涡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不用搅拌器具只用手进行操作。
2.组织幼儿讨论,有漩涡吗?怎样才有漩涡?
(用东西搅水,水就有小涡,用力越大,搅得越快,漩涡就越大,转得就越快)。3.教师总结孩子的经验,“用手或勺子等物品使劲搅动水槽里的水,水就转圈,有小涡,这个小涡就叫漩涡。”
4.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不搅动水有漩涡吗?”组织幼儿讨论。教师请幼儿观察水池注满水后放水的现明,发现漩涡。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看到的漩涡是怎样产生的?那里有漩涡?” 5.教师请幼儿带着问题回家请教父母或亲戚朋友
三、延伸活动
教师召开家长会,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水的转圈、跳舞现象——漩涡,并请家长为幼儿拍摄录像带或照片作为资料。
造漩涡(小班)
活动
(二)制造漩涡
一、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漩涡的特性,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大小、高低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
三、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哪儿见过漩涡?它是什么样的?幼儿可拿照片或资料介绍自己看到的“漩涡”并讲述相关知识。1.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2.水池放水的时候。3.漩涡中间有个洞。
4.因为水下有洞,所以才有漩涡。
5.我爱的“十万个为什么”cd盘上说漩涡是水底有暗洞。
(二)做一做:操作表现,进一步观察漩涡。1.你观察到漩涡是什么样的?(1)漩涡象蜗牛的壳。(2)漩涡象龙卷风。(3)漩涡象漏斗。2.操作一:手工做漩涡
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直观的表现出自己看到的漩涡,幼儿有的画出了螺旋线,有的用毛线摆出了螺旋线,还有的用手工纸剪出了螺旋线。
其它:(1)把橡皮泥搓成长条,然后把长橡皮泥条摆成螺旋线。
(2)在手工纸上画出一个密密麻麻的螺旋线,然后拿剪刀顺着螺旋线剪,剪出一个漂亮的漩涡。
3.操作二:水中做漩涡
1)教师提问:你会在水中制造漩涡么? 2)请幼儿讨论自己将采用什么方法。用手搅、用嘴吹一吹、用筷子搅水等。
3)教师提供材料,请幼儿尝试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4)幼儿进行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结:长而细的搅拌器皿在大又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三)设计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学过的“漩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1.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
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样把它们捞出来?
用手、用勺子,都不容易,幼儿无意中会发现,当把水搅出漩涡时,沙子会向盆中间聚,水不转的时候,沙子就聚成了小山头。2.小鱼集合吃食
有了上次搅沙子的经验,孩子们很快就知道怎么做了,他们有的用筷子搅,有的用勺子搅,有的用手搅,都搅出了好看的漩涡,小鱼也随着水转到了水底。
四、建议: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透明的容器抬高,让幼儿从底部看漩涡形成的洞。
第二篇:幼儿小班教学设计美丽的国旗
篇一:幼儿园小班教案 美丽的红色
小班综合活动
美丽的红色
美丽的红色
设计意图:
颜色使世界美丽,也能美丽幼儿的心灵。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色彩秘密的好奇心,也为了熏陶幼儿的美感,我们预设了“彩色世界”的单元综合课程。
活动目标:
1、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感受我们周围的红
活动准备:各种颜色的鲜花、花瓶;
魔箱(苹果、樱桃、西红柿、红色的糖果等); 幼儿用书及课件《红色在说话》
红色气球若干及红色的眼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看看是
什么呢?(出示鲜花)小朋友们来找找有没有红色的花呢?(送给每个小朋友一支红色的花),小结:红色多可爱呀,它不但是香香的,还把花瓶变得更漂
亮了。
二、出示魔箱
四、游戏:好玩的气球
活动延伸:
1、为幼儿准备红色的眼镜,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篇二:大班语言教案美丽的国旗
美丽的国旗(语言)
目标
准备
1.找国旗。
过程 1.谈话
(1)教师与幼儿谈话:散步时我们在外面看见了什么?
2.学儿歌(2)幼儿学说儿歌。
附作品美丽的国旗
国旗国旗真美丽,我愿变只小小鸟,篇三:活动设计:美丽的国旗
活动设计:美丽的国旗
活动设计:美丽的国旗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国旗,了解这些国旗的颜色还有组成图形
白色长方形
活动进程 一.引入国旗的话题
1.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星期一升的国旗是长什么样的呢?
3.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属于自己的国旗,其他国家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国旗哦(展示图片)
二.观察国旗,突出国旗中的图形
1.这些国旗分别有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请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例如:第x幅国旗是x国家的国旗,它是x颜色的,x形状的)
2.有谁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长方形,都有红色)
3.这些国旗包括我们的国旗都有什么图形在上边(中国:五角星,日本:圆,美国:长方形、五角星,法国:长方形,英国:长方形,叉叉„)
三.为自己所在的班设计一面旗子
第三篇:幼儿教学设计
夸夸我们的书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表达、散文欣赏、快乐游戏),尝试让幼儿表达“树真好……”。
2、培养幼儿萌发“亲近树木、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关于诗歌的图片、角色
活动过程:
一、自主表达。
你们瞧,这儿树真多,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它呢?(树真好……)
二、看图讲述。
1、看图片。
我们来看一看,谁也在说树真好。
⑴谁喜欢树?为什么喜欢树?(它可以在树上(下)干什么)、2、说一说
⑴“小鸟在做什么?它觉得树哪里好?”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表达。
(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做窝,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的叫。)
⑵“人们在做什么?大家吃得怎么样的?它觉得树哪里好?”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⑶大狗在干什么?小猫怎么办?小猫觉得树哪里好?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
⑷树上有什么?谁坐在上面?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
3、完整表达,把散文诗连起来。
三、快乐游戏。
1、树真好,想不想到树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寻找人,请你们扮演躲藏人,我把眼睛闭上,请你们轻轻地躲到树林里。(师幼游戏)
2、在树林里捉迷藏,感觉怎么样?那我们,好好夸夸大树的好吧。“树真好,我们在树下捉迷藏,大家玩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3、树真好,我们该为树做点什么呢?
四、走进自然
树真好,让我们到外面夸夸我们的树朋友吧!
第四篇:幼儿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健康活动《胖和瘦》教学设计
新的学期一开始,我们发现经过一个月的假期,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的变化很大,我们高兴地对有的小朋友说:“恭喜你,你长胖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我们则皱皱眉头说:“你怎么又胖了,你怎么又瘦了?”于是,到底是胖好还是瘦好成为近期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分析我班幼儿的身体成长状况,就能发现存在许多”参差不齐”,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儿在饮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现象,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并且到了晚上或双休日还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来填饱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麦当劳、饮料、冰淇淋等。家长也常因娇惯而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
幼儿需要了解自身的的身体状况、关注自己的成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活动前发给幼儿;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三、活动重点
通过幼儿自由辩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胖和瘦的概念。
四、活动难点
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点来表示幼儿的健康状况,并请幼儿自己贴到相应的表格中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集体讨论、多媒体课件和“自助餐”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
五、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幼儿将自己有关胖好还是瘦好的想法在集体中展示、扩散,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过程: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根据手中圆点的颜色寻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绿色表示正常)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为不同情况的孩子“开处方”。
(三)分组游戏活动,经验梳理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 :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合理的美餐。
六、活动延续
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锻炼,并把有关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继续鼓励幼儿搜集资料,研究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幼儿艺术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互相观看眼睛,对自己的眼睛产生好奇。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眼睛所看到的景象。
3、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注视丰富多彩的周围环境。
二、活动准备:
1、眼睛小精灵,眼睛处可替换。
2、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上面画有眼睛)、水彩笔、彩色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眼睛小精灵,用小精灵的口吻与幼儿对话:嘿!小朋友,你好!认识我吗?我是眼睛小精灵。我就在你们的身上,找找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互相观察同伴的眼睛,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将眼睛小精灵的眼球处替换成班中小朋友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眼睛像什么?(照相机)
请幼儿眨眨眼睛,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模仿照相机拍照的样子。
3、带领幼儿到室外,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选择几处自己喜欢的“景象”合作拍摄。如来到花朵前,做照相机的幼儿盯住花朵,另一幼儿边说“咔嚓”,便轻拉当“照相机”幼儿的耳朵,此时做照相机的幼儿使劲闭一下眼睛,表示拍摄成功。
5、引导幼儿绘画特写的眼睛,重点画出眼睛上呈现的景象。
6、幼儿作画,请完成的幼儿将自己眼中看到的美丽世界画下来,送给那些看不到景象的眼睛,使那些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美丽。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幼儿张贴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四、活动反思
《明亮的眼睛》这一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幼儿互相看眼睛,对自己的眼睛产生好奇,然后通过替换“眼睛小精灵”眼球中的景象,引起幼儿的兴趣,最后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去注视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通过这一活动引起了幼儿对视觉感知的兴趣,从中萌生出强烈的好奇心与关注态度。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因为他们要将自己看到的多彩世界送给那些看不到东西的眼睛,所以他们作画过程中很注意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因为他们想让那些“眼睛”看到更多的色彩。同时他们在一个小小的圆里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在布局上孩子们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构思。直至活动结束孩子们还告诉我:“老师我象画更多的美丽世界,送给那些看不见的眼睛。”这种对绘画的热爱和丰富情感的表露也正是这节活动的最终目的。
幼儿科学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一天午睡时,子怡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在一旁的朵朵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一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还有一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一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一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三、活动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 “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一: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一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一边吸一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结果一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是许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为什么不是磁铁但是也能吸物体这个道理。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 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但是孩子们在 探索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玩具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纸屑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不减,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纸,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对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铁质小棒、不锈钢盖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接着,我又投放了不同大小、质地的纸屑,如绉纸、蜡光纸、硬纸板、塑料纸等,并设置问题:“你能通过磨擦将这些纸吸起来吗?”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静电现象与物体质地的关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幼儿语言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小红帽》是一篇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意义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像空间。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首融于故事情景的儿歌,幼儿一听就明白,容易理解,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这样孩子在接受它时可以不用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有了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形式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让幼儿在欣赏、理解、体会儿歌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阅读故事→探索尝试→学习儿歌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大灰狼”形象,通过它出场时播放沉闷、缓慢的音乐,为幼儿创设一个幼儿熟悉的游戏场景,相信幼儿们都会被深深吸引,很快进入故事角色。
2.阅读故事:
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小红帽》,图画书上的故事图片已经展开了孩子们想像的翅膀,再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讲解说明,再次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分段讲述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找出故事的重点,引导幼儿不断思考、探索、层层递进,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的目的。
3.探索尝试:
一起来玩“小红帽”的游戏,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情节发展得更完整些,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幼儿把他们对故事的理解通过表演变成事实在在的东西,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的目的。
4.学习儿歌: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们通过学习表演儿歌,对刚才所学的内容做个巩固,让幼儿们把刚才所理解的故事内容通过儿歌的方式来进行加深了解。场景与语言形式的转换又会让幼儿们觉得新鲜、不枯燥,所以他们又会兴致勃勃地模仿着老师的样子进行表演,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八.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我整合了区域活动,在表演区让幼儿继续探索,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我发现小班幼儿在与别人交往时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在情景中学习、喜欢模仿等特点,我采用源于生活的情景表演,拍摄了一些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积极引导幼儿体验、感悟、辨析、评价,使幼儿产生学习使用礼貌用语的愿望。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去兔妈妈家做客”(由配班教师和幼儿表演)。
2.拍摄录像片段,内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时,一幼儿不会拉拉链,向另一幼儿寻求帮助。
片段二:妈妈下班回到家,幼儿递上拖鞋。
片段三:小区里,一幼儿在玩秋千,另一个幼儿也想玩,于是两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车上,一阿姨给幼儿让座,幼儿坐下后对阿姨说了一句话。
3.活动室四周张贴幼儿进园、离园、和同伴游戏等场景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
1.观看情景表演。
师:今天兔妈妈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请你们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表现怎么样。
(表演内容:小花猫轻轻地敲门,兔妈妈问:“是谁呀?”小花猫说:“是我。”兔妈妈开门:“请进!”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把小花猫引到桌子前说:“请坐。”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说:“小花猫,我请你吃小鱼。”小花猫接过鱼说:“谢谢!”
后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场,它们和小花猫一样很有礼貌。中间穿插小狗把小花猫的鱼碰翻了,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场:它重重地敲门,兔妈妈把门打开后,它不向兔妈妈问好就直接闯了进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妈妈说:“小老虎,我请你吃点心。”小老虎接过兔妈妈给的点心也不说“谢谢”,吃完东西后拍拍肚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饱了。”然后不和大家打招呼就走了。)
2.交流、体验。
师:有哪些小动物到兔妈妈家做客?
师:你觉得哪些小动物有礼貌?
师:兔妈妈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幼:兔妈妈说了“请进”“请坐”“请吃小鱼(肉骨头等)”。
幼: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师:小动物们听到兔妈妈说的话心里感觉怎么样?
幼:小动物们觉得很舒服。
幼:小动物们都觉得心里甜甜的。
幼:小动物们觉得兔妈妈很热情。
幼:小动物们都很愿意到兔妈妈家玩。
第五篇:幼儿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2、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3、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导入课题
1、春的消息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读一读,春天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请孩子们说一说
3、再读诗歌,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读一读、比一比、赛一赛,谁能通过朗诵带我们走进美妙的春天。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特级教师王菘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诗是孩子们感情上的营养品,它短小、精练、有丰富的想像力,充满了童真、童趣,比其它的文学体裁更易让学生喜爱,它能提纯孩子们的心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让学习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基于儿童诗对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一直致力于让儿童诗走进课堂的研究,而这一研究也是我承担的国家作文课题子课题 “以情入文、快乐写真、创意表达”课题下的研究内容。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首先是让他们爱上童诗,和童诗交朋友,一年级孩子有着丰富的思维,独特的想像力,超群的模仿力,这些都可以作为习作的切入点去挖掘、去培养。在此阶段引导孩子与童诗交朋友最有优势。在学生阅读背诵了一定量的童谣、童诗基础上,我设计了《学写童诗》一课。
教学课题:学写童诗
教材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怎样让学生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朗朗上口、想像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呢?经过层层筛选,我最后选出《汽水》《怕打的小孩》、等几首特别有趣的童诗,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放开手脚去读、去品,引领孩子们深入诗境,感受诗美,体味诗情,领悟诗蕴,孩子们在熏陶、滋养中迅速成长。孩子们的灵感稍逊即逝,很有必要引导孩子们试着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据此设计了仿说、仿创、独创等环节。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情感教学法和语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童诗的魅力,品出诗的味道,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兴趣,引导学生以诗的形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创作的信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的思维体操,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朗朗上口、想像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
3.激发学生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创作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思维体操
培养想像
1、考考你的观察力
师:咱们一起看几张好玩儿的图片,(出示图片观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真会观察。一般的人首先看到的是白瓷瓶,而你一眼就看出隐藏在图中的两个人脸对脸。了不起!再来一张,看到了什么?
你们很会观察,这么一会儿就发现了图里的秘密,真棒!接下来咱们就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有创造力!
2.比比你的创造力
⑴出示草莓图片:瞧,这是什么?发挥你的想像,它能变成什么?(原来可以变成小金鱼!)
⑵那这个呢?(三个水萝卜)能把他想像成什么?原来稍加创意就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他还甩着小尾巴向你问好呢?
3.奇思妙想
你们看,“﹋”这个符号像什么?(大海、方便面、卷发、蚯蚓、蹦蹦床„„)
“○”呢?它又像什么?(耳环、面包圈、饼干、圆桌、戒指、手镯、游泳圈、洗脸盆、篮球、足球„„)
师:你们真聪明!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就能想到那么多,真让我佩服。那看到一个词又能想到什么?
4.词语联想
出示:夏天
看到“夏天”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炎热、冰激淋、游泳、汽水、暴雨、冰雹、闪电、蝉在唱歌 鸟儿鸣叫)
师: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不仅看到了夏天的景色,还听到了夏天的声音、闻到了夏天的芳香。
这么炎热的夏天,要是现在能喝到一瓶凉凉的汽水那多好呀!看,这是什么?(师拿出一瓶汽水)来,我把它打开!(嘭)呦,他火气还挺大,咱们先把他收起来,让他消消气。汽水虽然没喝到,但是大家一定回忆起自己喝汽水的情景。你们想到了吗?有人把喝汽水这么平平常常的小事写成了一首小诗,想不想读读呀?出示《汽水》这首诗。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师:自己读读吧!有的同学边读边乐,谁来读。多有趣呀,在小作者眼里,汽水变成了一个爱生气的人,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就成了童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出示课题:我和童诗交朋友)相信你们一定能和童诗交上朋友,童诗也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
二、趣诗引路
感悟诗味
师:把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儿童诗,拿出来读读吧!读完了吗?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带劲,有的同学忍不住笑了,看来你们都非常喜欢这些小诗。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首?(以学生为主,说到哪首就欣赏哪一首)
怕打的小孩
鼓是一个怕打的小孩,当你轻轻地打他,他就小声地叫:
疼!疼!疼!
当你重重地打他,他就高声地喊:
痛!痛!痛!
师:先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吧!诗中怕打的小孩是谁呢?(“鼓!”)我们经常在超市、饭店或商场门前看到敲鼓的,场面非常热闹、欢快。可是你想过吗?当重重的鼓槌敲在鼓身上时,它会怎么想?作者由敲鼓时鼓的感受联想到小孩子挨打的声音,把他的想法写下来,就成了你们喜欢的小诗。
谁能想象着自己就是那面鼓,加上表情、动作形象地读一读吧。谁再来读读!
好,全班齐读。
《爸爸的鼾声》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
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爸爸的鼾声(板书课题)
二.赏诗引路,捕捉诗意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感觉怎样?课件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A.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小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B.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吗?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
3、带自己的体会小组合作有感情的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赏读儿童诗《树叶小耳朵》
一谈话导入:
儿童诗就是这样简单有趣,老师这里还有一首金波爷爷的儿童诗,课件出示儿童诗《树叶小耳朵》(节选)并范读:
有一天,小鸟又在唱歌,它们忽然发现,树枝上突然钻出了许多嫩芽芽。不久,嫩芽芽张开了,变成了小树叶。
每一片,就像绿色的小耳朵。
2、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说说它有趣在哪儿?
(金波爷爷的想象多有趣呀!居然把小树叶想象成了小耳朵!你一定想知道这些小耳朵会听见什么奇异的声音吧?)
师:儿童诗还有充满童趣的特点。
(板书:充满童趣)
3、小结。
师:同学们,春天小草发芽,树叶长出新的绿叶,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如果针对这些普普通通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我想》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师导: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诗歌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出示ppt)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大自然的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准备:
1、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2、大自然景象教学挂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3、拍摄的大自然景象图一套。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a、学生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b、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c、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d、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e、组织学生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学生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a、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师: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b、学生进行仿编。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二)总结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春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讲述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诗歌内容。、能仔细倾听,初步理解作品拟人手法。3、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创作欲望。教学设计:
诗歌《春天》是一首欢快的抒情小诗,诗歌展开了美丽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通过将春天比作一本彩色的书、一本会笑的书、一本会唱的书,情景交融 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绚丽多彩的春景图,帮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想象美丽的春景,诗歌 语言精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适合孩子发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我们去野外寻找春天,你发现春天是怎样的呢?
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顺着孩子的话题,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诗歌《春天》。
师:你听到诗歌里讲了些什么?
你在诗歌中自己听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分段欣赏,结合多媒体动画,通过边听边看边说分段理解诗歌内容
欣赏第一段,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欣赏第二段,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谁笑了呢?小池塘怎么会笑呢?它的酒窝指什么呢?
欣赏第三段,通过提问: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谁在唱歌?
(二):完整欣赏诗歌
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请孩子完整欣赏诗歌,使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你喜欢这首诗吗?那几句最喜欢?
引导幼儿能用诗歌中的原句来回答。
延伸部分:采用绘画形式,让孩子用五彩的画笔绘出对散文中优美的意境和真实的情感的体验,进一步领悟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抒写心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特点,感受诗歌魅力 尝试用儿童诗歌的形式抒写心愿或生活中有情趣的事
3.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课前准备:
1、背诵《神奇的书》《种子的梦》等儿童诗歌。
2、准备《种太阳》动画歌曲。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激发兴趣
1、从刚才的诵读可以看出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也很喜欢诗歌,对吗?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诗歌?
归纳并大屏出示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十分醒目
2.语言简洁,饱含真情
3.朗朗上口,有韵味等
二、范文引路
1、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很喜欢诵读诗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儿童诗歌,一起欣赏。播放《种太阳》
师:喜欢吗 ?歌词就是课本中的一首小诗,诗歌还可以唱出来,真奇妙,让我们用最好听的语言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一首小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想用一首小诗表达出来,一定很美妙,今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写写小诗,有没有兴趣?
三、感受诗韵,揣摩写法
1.生自主阅读,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书中的一组儿童诗歌,看看儿童诗歌又具有哪些特点? 生自读诗歌 师:读了这组儿童诗,你觉得儿童诗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生:儿童诗不同于我们读到的成人写的诗,儿童诗非常有童趣。生:这些诗共同的特点还是想象的奇妙。
生:读了这几首诗我明白了,其实我们平时的想法、遇到的趣事都可以写成诗。归纳并大屏出示儿童诗歌的特点:
1.想象奇特
2.富有童趣
3.语言直白 2.揣摩写法
师:自由品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我最喜欢《爸爸的鼾声》这首诗,作者将爸爸的鼾声与火车的行驶联系了起来,写出了爸爸鼾声声响大、时断时续、停止等特点。
生:我最喜爱的是《橡皮》这首诗,作者把橡皮说成“最没有学问的东西”,因为“他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想得巧,说得妙。
生:我喜欢《梦》这首诗,梦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作者把它比作小鱼和风,形象多了。
生:我喜欢《种太阳》,作者想着长大能播种太阳,想得很特别,而且他种太阳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温暖而明亮,反映了作者美好的心灵。师总结:看来大家挺会欣赏诗歌的。如何把小诗写的有趣味,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大屏出示)1.展开想象
2.换位思考 3.抓住特点
4.多用修辞(比喻.排比.拟人等)
四、指导仿写 1.抒写心愿
师:上周老师让同学们都写了自己的心愿,还记得你们写的是什么心愿吗?(指名说)课件展示:心愿之花
渴望快乐(特长班 家庭作业的重压„„)
渴望亲情(劝父母不要吵架
劝爸爸戒烟
想让父母陪自己„„)渴望长大(替父母承担家庭重担)
表达理想(当教师、医生、科学家„„)想象篇(假如是个富翁、一只小鸟、一朵白云、假如有魔法、有双翅膀„„)提供学生习作片段,指导学生填写小诗 大屏出示: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我想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 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 师:大家只要把你心中所想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一首儿童诗。难不难? 师:同学们不仅选的素材很广泛,而且想的事情也很奇妙。下面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乐于想、敢于想,就一定能写好这首儿童诗。下面就请同学们各自试着写首儿童诗。
习作内容;1.心愿
2.生活中有情趣的事(任选一题)
提示:我们的诗歌可长可短,注意一下分行、分节写出来,重在真情实感。
生写诗,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音乐)。
教师总结 孩子们,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敢于想象的心灵,有一双勤于练习的 双手,神奇又美丽的诗的情思就会不期而至,小诗人就是你了!
《美丽的童诗美丽的梦》 设计理念: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本教学设计按“读——赏——仿——创”四个环节设计在课前“我爱读诗”板块中,通过美读美诵感知儿童诗的美,奠定喜爱儿童诗的感情基础,再交流感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儿童诗的理解和认识;接着在“我会想象”板块中,通过富有童趣的童诗范例感知想象力的奇妙,对诗中比喻、拟人、排比、假设等艺术手法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个人发言和小组合作进行直接想象和间接想象有了想象的翅膀,在最后一个板块“我能写诗”学生通过儿童诗补白练习,思维的火花已经产生,为进一步创作铺一个台阶,消除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畏难情绪最后在轻松的音乐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的时间,写好后同学交流,教师点评,培养血色很难干富有创意地表述自己所想所感的能力,初步感受儿童诗语言的精练、充满童真和童趣的想象等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美读和欣赏初步培养学生对儿童诗的喜爱,感受儿童诗语言的精练、充满童真和童趣的想象等特点
2、通过观察和仿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儿童诗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谈谈自己的梦想,鼓励学生写出童心童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我爱读诗
1、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今天我们先分享几首童诗吧 《跌倒》《爸爸的鼾声》《我想》„„(多种形式朗读)
2、谈话巧导入:我们在诗海徜徉,我们在诗海拾贝,和美丽的儿童诗相遇,真幸福啊!大家既爱读诗,又会读诗,欣赏了这些诗,你觉得儿童诗与其他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3、总结并板书:儿童诗语言精练,有着丰富的想象,充满童真和童趣,读起来还琅琅上口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先到童诗芳草地来欣赏两首吧,看看哪首诗更有童诗的味道
4、出示两首诗: A 白云
星期日下午,我做完功课,到郊外散步 看见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好象棉花糖我的手没天那么高,不然 就把那些棉花糖都拿下来吃 B 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到却让人尝不到
比较上面这两首诗,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5、(指名回答)教师随机归纳: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诗要分行;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诗需要更多的想象,散文较直接
6、第二首更有诗的味道,那什么叫诗的味道呢? 投影出示:
所谓诗的味道:读了你的诗,让人觉得很美或很有趣,不经意地为之会心微笑,内心产生共鸣
二、我会想象
1、怎样才能写出有诗味儿的童诗呢?那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鸟儿要飞翔得凭借翅膀,想象也同样得有所依托依托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通常是依托比喻、拟人、排比、假设等艺术手法)
2、请你说出以下诗句依托的是那种艺术手法?出示儿童诗范例,指名朗读品味,并说出所依托的是哪种艺术手法
A“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就是依托了比喻的艺术手法;
B“稻田/这本书/风好爱翻/太阳好爱读/风翻来翻去/太阳一读在读/一直读到......./熟”,就是依托了拟人的艺术手法;
C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微笑是最暖和的阳光/微笑比糖更甜/微笑比花更香.依托了(排比)的艺术手法
D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颗吹干 依托了(假设)的艺术手法
3、有了这样是一些依托,想象的翅膀就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了想写好儿童诗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一个小秘密,就能写出最美的儿童诗来,那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下面我们就先来练习测测大家的想象力:看到蘑菇、彩虹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举手发言)
4、(课件出示:小草、花朵、大树、萤火虫的图片)请你来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吧,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紧接着又想到了什么?(先选择图片中的一种事物,各小组内合作,把本组成员想象的内容写在花瓣上)
5、能说说你是怎么进行层层想象的吗?(小组代表上台在太阳花瓣处板贴花瓣,组成两朵太阳花,并说说本组合作想象的过程)
三、我能写诗
1、学会了最关键的是要用我们的想象写出优美的诗歌来,那才是真本事下面我们进行一些补白练习,把空填写完整,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练习就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课件出示: 梦
花儿的梦是红的,/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娃娃的梦是 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美丽的小花,/只要有雨水滋润,/它就会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一朵蒲公英,/只要有风吹过,/它会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金灿灿的阳光,/只要心中有,/梦想就
2、课件出示: 写诗的要点:1.要写出美丽的想象2.要加入情感3.要分行
3、今天我们就以“梦”为主题,找到你梦想中的奇特点,在梦想中要包含美好;在梦想中学会蕴藏力量
四、交流总结
1、推敲字句是否贴切
2、语言是否精炼有诗味(教师可先作示范)
3、现场评改学生诗歌:学生朗读修改自己的诗作并朗读修改后的诗作
4、总结:让我们用一位小诗人的诗结束今天的学习:
诗是一只背篓/盛满了大千世界神奇万物/诗是一个情绪收藏家/集满了我们童年的喜怒哀乐/诗是一艘载着理想的小船/帮我们悠悠驶向文学的大海!
五、作业设计
1、师生分工合作把原创诗歌打印编辑,成为班级诗集《美丽的童诗美丽的梦》
2、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搜集儿童诗,诵读尝试加上自己的理解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