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英语最新版初中全册标题(写写帮推荐)
七年级上册
Unit 1 Good morning!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Unit1 My name’s Gina.Unit2 This is my sister.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 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Unit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七年级下册
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2 What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4 Don’t eat in class.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Unit6 I’m watching TV.Unit7 It’s raining!
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U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八年级上册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Unit6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八年级下册
Unit1 What’s the matter? Unit2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Unit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九年级全册
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Unit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Unit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Unit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Unit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Unit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Unit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Unit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
第二篇:人教五年级全册作文第一份
五年级第一份
给远方小学生的封信
台湾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们要团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一起感受祖国妈妈的温暖。一想到这,我就忍不住给你们——不知名的朋友写一封信。
我们虽然没见过面,但我愿意将一颗真诚的,渴望友谊的心献给你——远方的朋友。我叫宋可心,今年12岁,是个活泼,开朗,快乐的小女孩。我嘛,乌黑的头发,一双小得不能在小的眼睛,我妈经常说我是“老鼠眼”,不大不小的嘴。长的一般,但令我骄傲的是我高大的身材,没人敢欺负我。这一切都不会使我们感到陌生。也许你是一个和我一样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小男孩),或者你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男孩(女孩)。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会溶进中华这个到家庭里,让我们拉起友谊的手,去真诚的等候那一天的到来吧!
我的家乡——山城重庆的黔江,我爱自己的家乡,那里四面环山,青山绿水,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水。对了,中国的牛肉脯,珍珠兰茶都是我的家乡生产的。如果有机会愿你到我的家乡来玩,我愿做你的导游,虽然我的家乡不富饶,但也有可爱之处,美丽的大众广场,灯光闪耀,是我的家乡的一道风景线。还有武陵山,小南海,森林公园,……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多得数不胜数。
我现在在人民小学六年级五班读书,我爱我的学校,学校四面都是花草树木,好像戴上了绿色的花环。老师培育我们茁壮成长。
远方的朋友,让我们跨越大海等着我们团聚的那一天。信就写到这,如果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就请你回信,和我们共同绘21世纪的蓝图。
童年趣事
儿时的傻事,大多都淡忘了。唯有此事,至今还历历在目,每一想起也禁不住扑哧一笑。
记得有一年暑假,表哥来我家玩。那天我做完功课,无聊极了,就邀表哥到楼下打羽毛球,可表哥不领情,说要看书,不管我怎么哀求,他都无动于衷。气得我肺都要炸开了,只好一个人抱着蓝球到楼下玩。
汗流夹背的我回到家后就坐在沙发上吹风扇,瞟了一眼书房,见书呆子还在啃书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嘴里愤愤地嘀咕着:“臭哥哥,看我怎么整你!”就在这时妈妈从厨房走出来就喊:“亮,快洗脚去,你那臭脚快把人熏晕了。”妈妈话音一落,忽然一条妙计从天而降,我赶紧跑进卫生间洗完脚,迫不及待地拎起那双臭袜子,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走进哥哥的房间,把它放在了枕头底下,还捂着嘴偷偷地笑了笑。
第二天早上,心中有鬼的我赖在被窝里不起来。这时传来哥哥的声音:“舅妈,我床上怎么会有一股臭豆腐的味道,臭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妈妈惊奇地说:“不会吧!”我一听赶紧蒙起被子,不禁笑出声来。不多久,妈妈进来掀开我的被子,手里正拎着那双臭袜子阴沉沉的说:“亮亮,是不是你干的?”我抿着嘴,吐了吐舌头天真地说:“是哥哥不听我的话,我请他吃臭豆腐呀。”妈妈和哥哥听了异口同声地说:“你这臭小子!”说完也笑了。现在想起这件事,虽然觉得不应该,但是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竞选学习委员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三班的余晓君,我这次竞选的职位是学习委员。
你知道吗?其实当大队委是我从小的梦想,在以前我曾看到过许多人在台上竞选大队委,当时我很羡慕他们,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当上大队委。在同学伤心的时候,我就充当一个天使,把幸福带给他们;在同学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便会充当一位老师,耐心的教导他们;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耐心的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所以我这次能竞选大队我感到非常光荣。
假如我这次当选了大队委,我就会组织一些学习小组,让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又可以帮助自己复习,真是一举两得。我还会在每一个星期让每一个搬出一份关于学习的手朝报,贴在学校的黑板上,这样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又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我还会多组织一些知识竞赛,让同学们能在竞赛中学到的知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有自信不一定成功,但没有自信就一定不会成功。”这句话常常提醒知我。今天我就凭着自己的自信站在这里竞选大队委,所以希望你们投我神圣的一票。记住哦,我是4号的余晓君,一个很有自信心的女孩。
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但谁料想得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我回过头一看,“爷爷!”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爷爷跑了过去,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爷爷说。“不用了,反正我也有伞了,我可以自己回去,您就别带我骑车了,这路多滑呀。”爷爷已经上了年纪,自己骑车都可能出危险,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爷爷忙说道:“没事没事,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快走吧,一会儿雨更大了!”我只好答应了。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爷爷索性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脸上,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但都没成功。
终于到了家,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爷爷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
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我是多么爱爷爷。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自豪,骄傲!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爱“唠叨”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她中等个子,总喜欢穿一件棕色的外套,腰上常系着一条绿色的围裙。那布满皱纹的眼睛。她只要一笑就合不拢嘴,这时候你可以看见她嘴里只剩下几个“卫兵”——门牙。我的奶奶可爱唠叨了,一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奶奶这种唠叨伴随着成长,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奶奶的唠叨。
奶奶虽然爱唠叨,但我从来就不讨厌她。有一次,奶奶出去买东西,稍稍回来晚了一点,回到家后,爷爷说了奶奶几句,奶奶又不厌其烦地开始“念经”了“今天去买东西,那可叫个累呀!路上又塞车,好不容易才买到那么多东西,你也不去帮忙,专叫我这个老太婆去拿那么多东西,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人老了,动作不利索了,什么事都干不好了,今天回来晚了,本来想回来吃个热乎饭,可你什么也不干,我还得自己做,全家什么事都让我干,不知哪一天也会累个毛病来就好喽!
这时,妹妹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放学回来了。写了一会儿作业便嚷着要看电视,爷爷不允许,奶奶便出来帮腔:“小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你才上三年级,以后要上初中,要上高中,还要上大学,路还长着呢!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知识,长大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现在考大学的人从来不看电视,怪不得人家学习那么好。写完作业看书,复习复习功课,做做练习题,把学习搞好,再去研究电视,听见没有。妹妹早把耳朵堵的紧紧的,见奶奶没有了,才把塞进去的棉花拿出来,说:“真唠叨!”这句话被奶奶听见了,又开始唠叨了,如果你不听奶奶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大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你应该听大人的话,妹妹听了,只好不情愿地又把头埋进书堆里,接着学习。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虽然奶奶有点爱唠叨,但那唠叨倾注着她对我们的感情。我希望奶奶的“唠叨”,永远陪伴我度过一生一世!
难忘的一刹那
周末,我和妈妈去了阜阳市东方第一城的华润苏果超市去购物。
我刚来到超市里面,一股热流朝我扑来,真是热啊!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去那边买两瓶饮料?咱娘俩喝。”“去吧,去吧!以后别打着我的旗号要东西就行了!”妈妈回答。我心里真是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说完就去买。我一把抓过来。喝完,我感觉又渴了,而且感觉身上比原来热的更狠。我又在想法子,怎么再让妈妈给我买个雪糕吃。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又渴了。”话没说完,妈妈来了句:“别得寸进尺啊!”我又说:“不买算了,反正你就我这一个儿子,看你老了,谁伺候你!”妈妈回答:“真缠不过!”说罢,妈妈从包里拿了一元钱给我,我又买了一个“小布丁”的雪糕。这个雪糕可真“雪中送炭”啊!一个雪糕马上就被我“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
吃的真爽,吃完,我把雪糕棍和袋子就随手扔再地上了。随后,我听见有人好像在喊我:“大哥哥,大哥哥!”我向后面瞟了一眼,怪不得声音那么幼稚,原来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叫我。这个男孩的个子应该在一米~一米二的个子,脸上红红的,浓眉大眼,还是个瓜子脸。穿着绿色的上衣,黑色的短裤,脚穿白色的运动鞋。我说:“干什么?”他理直气壮的说“老师说了,不能随手扔垃圾,丢垃圾不讲究公共卫生。”“管你什么事?我想扔。”我说。他又接上了腔说:“我刚才都看见了就是你把雪糕棍和雪糕袋扔了一地,难道不知道公共场合事不能扔垃圾的吗?老师还教我们说“公共场合是我家,卫生清新靠大家嘛”!”听完,我的“哧溜”一下红了。这时妈妈说我还不如那个小孩呢!妈妈真是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听完小弟弟的话后,我羞愧的吧垃圾捡了起来,并说:“谢谢你,小弟弟,如果不是你,我还会再错下去的。”小弟弟说:“不用了,只要犯了错误能改正,那就是好孩子。”在那一刻,我真不知道谁是哥哥了„„
随后,我让妈妈赶紧乘坐22路公共汽车回到了家„„
虽然,那是一次很短的时间,但对我的启迪很大。
第三篇:人教新版英语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Lesson 1 Teaching aims:
1、能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Hello!Hi!I’m „ ,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运用.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cat monkey3、学唱歌曲Hello, 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Hello!I’m„ 并熟练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Teaching aids: 相关的动物图片,录音机,头饰等。Teaching procedure : 1.Warm-up :课前播放歌曲Hello, 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2.Presentation:
a.以自然的方式向学生说Hello, 引导学生向老师说Hello, Hello,表示问候。然后让学生相互用Hello!练习问好。
b.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戴上Li Yan 的头饰说 Hello, I’m„ 然后请学生向老师进行真实的自我介绍。
c.向学生出示本课书的教学挂图并提供话题情景:清晨,校园里来了一个外国小学生,同学们和他热情地打招呼。同时借助挂图,提问:Look, what’s this ? 并将贴在树后的动物图片进行移动,然后戴上面具说:Hi , I’m Mimi.Hello, I’m Mimi.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3、Practice: 找朋友:将学生分成里外两个圆圈,听音乐转圈,每当音乐停止时,让里外圈的小朋友面对面相互问好并进行自我介绍。
4、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2 Teaching aims:
a、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用“ 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回答。
b、Just read: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dog , duck。
c、Let’s sing:学唱歌曲What’s your name?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a、熟练的使用“ What’s your name?”句型进行交流。
b、掌握dog , duck两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投影、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A、Revision
a、课前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渲染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b、唱 Hello 歌
c、学生起立做自我介绍。B、Presentation
a、教师首先做自我介绍,如:My name is Du Mei.,大声重复几遍。接着以自然的方式问一名学生:“ What’s your 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用口型提示他回答My name is„,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师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引导他们用My name is„进行互相问答,注意 name 一词的发音。b、向学生出示本课书的教学挂图,借助该挂图,复现上一节课的小动物。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新的单词dog , duck.。教师可以戴上动物的头饰介绍:Hello!I’m a dog.My name is Doggy.What’s your name? Hi!I’m duck.My name is Ducky.,并请同学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对话。
c、听录音,用投影展示句型和生单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单词进行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体会其英语句意。C、Practice
a、将学生分成四个动物代表队,进行课文对话表演,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同学创设的场景最好,表情丰富,语句运用充分得体,为他们颁发最佳表演奖。b、利用玩扑克牌的形式将学生快速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持有不同花色相同数字的学生有走到一起,互相问候并询问姓名。
e、两个学生高举手臂筑成拱桥,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当音乐停止时,哪一个学生落到桥下,参与游戏的全体学生都要问What’s your name?请他回答。D、教唱歌曲What’s your name?
E、Homework: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调查,用英语询问家庭相关成员的姓名。Lesson 3
Teaching aims:
1、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相互问早上好。
2、学习有关的动物单词:panda, bear。
3、学唱歌曲 Good morning 巩固本课教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熟练应用英语进行问好,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Teaching aids :相关的动物图片、录音机、头饰、简笔画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1、课前播放歌曲Good morning 渲染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
2、唱歌曲 What’s your name ?
3、做接龙游戏:
A:My name is Li Yan.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Peter.What’s your name ? C: My name is Micky.What’s your name ? „
二、Presentation:
1、以自然的方式走向学生逐一问候Good morning , 并配以恰当的简笔画(生起的太阳)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短语,教师指图,领读单词、短语,然后引导学生互致Good morning.2、当学生们向老师问候Good morning 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回答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为了便于学生理解boy 和girl 这两个单词的意思,教师可以先分别指着几个男同学说boys ,指着几个女同学说girls, 然后再说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4、教师自我介绍 I’m Mr Zhang,让学生跟读Mr ,在黑板上画下女教师的简笔画并介绍This is Liu Mei.You can call her Miss Liu.5、借助挂图,复现上一课的小动物。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引出心的单词 panda 和 bear.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问候小动物: Look ,that’s Mr.Panda.Let’s say “Good morning., Mr.Panda.”然后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面具进行对话。
6、听录音,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子和单词认读。
三、Practice: 学唱歌曲Good morning, 并将歌词的结尾处该为具体学生的名字,然后做歌曲接龙游戏。
四、Homework: 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Lesson 4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继续学习问候语,并在实际情景和生活中自然运用。
2、Just read: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pig, rabbit。
3、Let’s sing:学童谣巩固复习前几课所学的动物名称。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pig, rabbit两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投影、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A、Revision
a、课前播放歌曲Hello,师生对唱,并拌有拍手等动作。b、师生互相问好。c、鼓励学生们使用自己的英文名字分别表演前面几课Just read部分的对话内容。B、Presentation
a、通过简笔画分别创设情景:早上日出和上午艳阳高照,区分morning 和 afternoon,教师加以介绍:It’s afternoon.b、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向学生打招呼Good afternoon ,学生跟读、模仿Good afternoon,注意连读现象。
c、教学Miss一词时可采用上节课的方法,先指着教学挂图说That’s Mr Zhang.I’m not Mr Zhang.I’m Miss Zhang.然后再在黑板上画一位女教师并介绍:This isn’t Mr Zhang.This is Miss Liu.。
d、借助教学挂图。在巩固复习已学动物的基础上引出新的单词rabbit 和pig,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问候小动物:Look, that’s Miss Piggy.Let’s say “Good afternoon , Miss Piggy.”e、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戴上pig和rabbit的面具说:Good afternoon ,Miss Piggy.My name is rabbit.以此达到情景中练习会话的目的。f、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子和单词进行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体会其英语句意。
三、Practice
1、游戏:找朋友。将学生分成里外两个圆圈,听音乐转圈,每当音乐停止时,让里外圈的小朋友面对面相互问好并互问姓名。
2、分别出示早晨和下午的多张图片,请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英语抢答出是早晨还是下午。
3、举办森林动物聚会,请同学们戴上动物的头饰进行前几课书Just read 部分的会话练习。
4、听录音,模仿录音学习童谣。
四、Homework
1、请学生下午与老师同学见面时用Good morning 问候。
2、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Lesson 5
Teaching aims:
1、能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晚上好” 和 “晚安” 的英语表达法,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运用.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bird mouse3、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外型特点来扮演小动物,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并模仿他们的动作。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Good evening.Good night.并熟练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Teaching aids:相关的动物图片,录音机,头饰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将各种小动物图片的一部分给学生看,让学生猜一猜到底是那种小动物。b.请学生到讲台前扮演教师,与全班同学互相问好,并询问部分同学的姓名。
二、Presentation
1、通过简笔画复习“早上”“下午”的同时引出 evening 一词。由教师戴上围裙扮演妈妈,与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孩子互致问候Good evening,。运用简笔画和时钟设定傍晚的情景,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练习Good evening.2、继续补充简笔画的内容,画上一张床及男孩要睡觉的样子,把闹钟拨到10点以后。指图询问学生Can we say “Good morning ”? Can we say “Good evening”?在得到学们的否定回答之后,教师介绍根据此情此景应当说Good night.3、借助挂图,教师指着大树上的小动物提问并教新单词 bird ,mouse ,并结合挂图讲故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鸟和小老鼠在这样的夜晚会怎样问候。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找朋友:将学生分成里外两个圆圈,听音乐转圈,每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It’s evening now.让里外圈的小朋友面对面相互问候Good night.四、Homework: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6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富有情节的故事,将本单元Just speak 中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并创设情景进行运用。
2、Just read:本单元的听力练习是让学生看着书上的图根据所听内容核对。
3、Let's sing:通过动手制作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复现、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词汇。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复习所学句型。
2、掌握所学单词。
Teaching aids:图片、投影、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
1、唱 Hello 歌
2、利用玩具组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巩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单词。
3、将玩具放在一个大盒子中,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小组成员依次上前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并用英语说出该动物的名称。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的动物多并能准确说出动物名称,哪一组就获胜。
二、Presentation
1、请学生看图猜故事大意。
2、请学生听录音,看投影或挂图,了解故事内容,并模仿录音中的角色朗读。
3、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三、Practice
1)制作小动物图片。教师先做示范,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若课堂时间不断,可以让学生课下完成。
2)引导学生用做好的动物玩具进行对话练习。
四、Homework:
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Lesson 7
Teaching aims:
1、能够运用This is „ 句型在熟悉的场合介绍同学或老师,并能对此类介绍作出得体的呼应。通过学习这一会话接受礼貌教育。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book bag3、学唱歌曲Glad to meet you.巩固本课学习的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This is „ , Glad to meet you.并熟练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Teaching aids:相关的动物图片,录音机,头饰,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采用看图片说,猜图片,表演动物的动作等活动进行复习所学过的十个表示动物的单词。
二、presentation
a、先出示教学挂图,边指图中人物边放录音,让学生感知本课的对话内容。b、教师先问班上的某一学生What’s your name ?学生答出My name is„ 之后,教师手指这个学生向全体学生说This is „, 让学生以行或列为单位分别用This is „介绍另一组的同学。c、教师向一个学生打招呼Hello, I’m Mr „等学生说出I’m „ 后,教师上前与学生边握手边说Glad to meet you ,当学生理解后,让学生相互问候Glad to meet you.听录音,引导学生看着图片感知整段对话。然后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对话表演。当最后一组表演后,教师指着一个学生背上的书包说Look!This is a bag and this is a book.然后教学生学习这两个单词,并引导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书包和书。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听录音学唱本课歌曲 Glad to meet you.b.两人一组边表演边唱歌曲 Glad to meet you!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8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的会话情景与第7课相同,仍然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扩展问候语Nice to meet you.2、Just read :学习两个学习用品的单词pen , pencil.3、Let’s sing:学唱歌曲This is Gao Wei.巩固复习所学内容。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This is„”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pen , pencil 两单词。
Teaching aids:图片、实物、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 a、课前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表演边唱所学过的歌曲。b、通过游戏复习单词book , bag.二、Presentation a、以小组为单位复习表演第7课的会话内容。教师和两个学生表演第7课的对话,当其中一位学生说Glad to meet you.时,教师说Nice to meet you.教师再用以下对话反复与学生进行交流。S: Hello!I’m „ T: Hello!I’m Mr „ S: Glad to meet you.T: Nice to meet you.这样使学生明白Nice to meet you.的含义及用法。b、出示本课书的教学挂图,使学生边看挂图边听录音,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段对话。组织学生根据本课对话内容进行操练并表演对话。c、教师拿出一个书包,先复习单词bag,再从书包里拿出书让学生复习单词book,然后再拿出钢笔及铅笔说Look, what’s this ? It’s a pen.What’s this ? It ‘s a penicl.带领学生学习这两个单词。d、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指读Just speak 和 Just read 的内容。
三、Practice a、听录音学唱歌曲This is Gao Wei.。b、组织学生边唱歌边表演。
四、Homework:
听录音模仿对话,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内容。Lesson 9
Teaching aims:
1、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介绍一位新同学,全班同学表示欢迎,学习新句子:Welcome及 Thank you.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glue scissors3、学习chant ,并利用这一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六种学习用品的单词。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Welcome.Thank you.” 并熟练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Teaching aids:相关的动物图片,录音机,头饰,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b.根据第7课和第8课的对话进行分组表演。.二、Presentation
a、先出示教学挂图,边指图中人物边放录音,第一遍教师边指人物边做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初步理解Welcome!及Thank you.的含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这两句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和一个学生与全班同学共同表演练习本课的对话。b、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上讲台表演对话。.c、通过复习book , bag , pencil, 用实物学习新单词 glue和 scissors..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听录音学唱本课.Let’s chant,.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书、钢笔、铅笔、剪刀及胶棒,听录音边说边指以物品。
b.教师拿一个大书包,让学生猜猜书包里有什么东西,如果猜对就给予奖励。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10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教室情景,旨在引导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品,参与对话的同学做出积极的回应。
2、Just read:继续学习两个学习用品的单词:eraser , sharpener。
3、Let’s sing:通过有韵律、节奏的说说、做做,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学习用品单词。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This is „”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eraser , sharpener两单词,巩固已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实物、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 a、组织学生演唱学过的英语歌曲。b、分组创设情景进行对话表演。c、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六个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
二、Presentation a、出示本课书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本段对话中的my , big 需要教师用实物及自己的形体语言向学生演示。例如:教师可说My name is „ 然后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教师指着名字说This is my name,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书、钢笔、书包说 This is my book / pen / bag ,再说,教师分别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书、球等,边比划边说It’s big.或It’s not big.以此使学生明白big 的含义。b、在教师的指导下操练本段对话,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big 一词。指导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可以用对话中的人物名字。鼓励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表演对话。c、在复习book , bag , pen , pencil , glue , scissors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学习eraser 和 sharpener。d、Let’s do 的活动分以下几步骤进行:A.由教师边说边做,让学生看清教师手里拿什么用品做什么动作。
B.由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主要检查学生所拿的学习用品是否和老师指令中要求的相同。
C.当学生能熟练做出各种动作后,可让学生变换学习用品继续做动作。例如Open your book.Take out your pencil.Close your pencil-box.Show me your glue.Let’s draw a bag.D.播放录音,鼓励学生跟读,并指读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Practice 复习本课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时可做下列游戏:
赛一赛看谁拿的多。方法如下:1)在桌子上摆放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老师发出指令pen,学生从中找出pen 并用英语说出,两人一组看谁拿得迅速准确。2)学生那出自己所有的学习用品,当老师发出指令Show me you pen.是学生边说This is my pen.边举起手中的pen,看谁说的对,同时动作正确。
四、Homework: 听录音,模仿对话,在恰当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Lesson 11 Teaching aims:
1、能够运用This is „ 句型在熟悉的场合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品,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赞美别人。并能对此类介绍作出得体的呼应,通过学习这一会话接受礼貌教育。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ruler,pencil-box3、用This is my „ 这一句话,边说边找出自己的学习用品,达到复习单词和句型的目的,巩固本课学习的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This is „ Oh!It’s nice!并熟练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Teaching aids::相关的动物图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采用看图片说,猜图片,表演动物的动作等活动进行复习所学过的十个表示动物的单词,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学习用品单词。c.分组创设情景表演对话。
二、Presentation
a、先出示教学挂图,边指图中人物边放录音,让学生感知本课的对话内容。b、教师拿出一个漂亮的铅笔盒,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Oh!It’s nice!的含义。.c、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本课对话内容进行操练,在操练过程中重点教pencil-box及It’s nice.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d、利用实物学习ruler 及 pencil-box.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根据本课的对话内容,利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用已学过的学习用品重新组成对话进行表演。并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评选最佳表演奖。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12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综合本单元前五课的对话内容编写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内容。
2、Just read:复习检查十个学习用品的单词。
3、Let’s sing:学唱歌曲Here we go,巩固复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基本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十个单词。
Teaching aids:图片、实物、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 a、课前组织学生演唱英文歌曲。b、分组表演各课的对话,进行比赛。
二、Presentation a、教师手拿自己的一本书边指边说This is my book.Look at my book.然后再拿出自己的pen , pencil , eraser 等学习用品边指边重复Look at „,让学生理解Look at my book.的含义。出示本课教学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录音要反复听几遍,使学生明白:(1)图片中每一个人物所说的内容,图④中,猴子拿着小猫的学习用品说“这是我的转笔刀„„,”小猫在图⑤中纠正说:“不,这是我的„„”,注意其中的my要重读。(2)每幅图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把六个图的对话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操练。
b、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然后鼓励学生戴上小动物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三、Practice a、通过游戏复习十个学习用品的单词。
b、听录音学唱歌曲Here we go,然后跟着录音边唱边表演。
四、Homework:听录音,模仿Fun story 的内容,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Lesson 13 Teaching aims:
1、本课以马戏团的演员与小观众的简单对话引出本单元的话题:Look at my„ It’s big(small),让学生观察、理解画面中的各个人物的行动和话语,进而情不自禁地进行表演、模仿。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nose eye3、Let’s do.让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Look at my„ It’s big(small),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已学过部位的名称。Teaching aids: 几组大小比例悬殊的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头饰,实物等。
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Here we go。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b.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表演英语对话,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Presentation a、教师通过复习上课内容,及时出示第12中的 Fun story, 引出Look at my book.并让学生自己拿起自己的文具,用Look at my„互相介绍文具。b、教师指着自
己的鼻子说:Look at my nose, nose , nose, nose.Look at my nose.同时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学生会在理解后小声跟着教师说。此时,教师要随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大声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先在组内练习Look at „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eye然后,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进行练习。c、作TPR活动Touch your nose„„,巩固所学单词。教师先讲步骤与要求,让学生了解游戏内容和方法。然后分小组竞赛:一组为指令组,其余为参赛组。在游戏中要逐步淘汰出现错误的小组,最后推出优胜组。d、教师拿起一个大书包,说Look at my bag.It’s small, small , small.再拿出一块小橡皮Look at my eraser.It’s small, small, small.让学生理解small。再依次出示其他大小比例悬殊的学习用品,让学生比较big与 small, 然后模仿操练。e、教师戴上马戏团小丑的头饰,指着鼻子说Hello!Look at my nose.Wow!It’s„ 在这里稍做停顿,做手势夸大鼻子的形状,引导反应快的学生随之说出big.教师此时要及时给予表扬。用同样的方法介绍Hi!Look at my eye.Wow!It’s small.f、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让学生戴上马戏团演员的头饰,先在组内,后在全班,用本课内容进行会话练习。
b.学生打开自己的铅笔盒,用大小不同的文具进行对话练习。c.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各种玩具,互相介绍并比较大小。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14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刚飞临地球的机器人与师生对话的童话式的情景,让学生学习如何用How are you? Fine , thank you.相互问候。
2、Just read:学习认读face , mouth ,能够听懂,会说,能在句子中应用。
3、Let’s sing:通过指令性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巩固复习教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How are you? Fine , thank you.”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face , mouth两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课前播放歌曲Hello!How are you?活跃课堂气氛。b、唱歌曲Glad to meet you!带入英语情境。c、学生自己结组表演对话。
二、Presentation a、教师自然地走近学生,问候How are you?然后,转身站在学生一面,点点头,做感谢的表情并自答Fine , thank you.借助当时的情景,配以适当的手势,恰当的体态语言,多次重复,使学生理解句义。此时,教师可稍做解释,中国与英语国家见面问候语的不同,中国人习惯说,“你去哪里了?”等等,而英国人士则习惯问身体、天气等等。b、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模仿操练。教师要注意指导fine 中n的读音,不要吞音。Thank的th 的发音,不要发成[s]。c、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对话操练,增加训练的密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d、教师边出示本课图片边说“Look at my picture.Wow!It’s nice!”接着,指着图中的人,“Who are they? This is a teacher.They are children.”教师指着机器人“Who is this ? ”“It’s a robot.”然后,教师戴上机器人的头饰指着自己,“It’s me.I’m a robot.How are you? ”与学生们互相问候。e、借助图片上的人物,说出face , mouth,并出示图片或词卡片,实现音、行、义同步教学。
f、用Touch your„进行TPR活动,巩固复习face , mouth 两个单词。同时复习上节课学习的nose , eye。
g、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指读Just speak 和Just read 部分的学习内容。
三、Practice a、让学生按指令画画“Draw a face ,draw a nose , draw a mouth , draw two eyes ”。在这里,教师要指一指自己的眼睛,让学生理解。同时告诉学生,说两个眼睛时,要用eyes,让学生初步接触英语复数形式。然后,将画得好的图画在全班展示。
b、小组竞赛。全班分为四至八个小组,举行听力画画接力赛,教师为每个参赛组发一张白纸。学生根据教师指令画出人体的一个器官,依次传给下一位同学,直至完成。比一比哪个组画得迅速、准确、富有创造性,帖到班内墙上展览,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组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四、Homework:
1、听录音,仿读对话。
2、鼓励学生课后与教师、同学、家人见面互致问候时将课上所学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Lesson 15 Teaching aims
1、本课以公园里熟人互致问候,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How are you ? Good!And you? I’m fine, too.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head ,ear3、学唱歌曲Hello!How are you? 巩固复习教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How are you ? Good!And you? I’m fine, too.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Hello!How are you?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b.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表演英语对话,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Presentation a、教师走向学生,依次用Hello!How are you? 问候,引导学生回答 Fine.Thank you.然后向教师问候: And you?问下一位同学Hello!How are you? 教师回答Good!引导学生再依次回答Fine.Thank you.b、在语言师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练,然后教师出示挂图,为学生提供会话背景。鼓励学生两人一组,到台前表演对话。
c、学唱歌曲Hello!How are you?巩固所学内容。
d、运用Touch your„ 进行TPR 活动,鼓励学生认读新单词head, ear, 同时复习前两课学习的词汇。
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分别用简笔画设置场景:公园,车站,教室,学校门口,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让学生理解,并综合运用所学内容。
b.全班学生自由结合,边唱歌曲 Hello!How are you? ,边表演,每次换一个伙伴,在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所学内容。
c.学生可设计人体器官中英文连线练习,以检查学生对英语单词整体认读的情况。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16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运用Peter和Yang Ming在学校门口见面时相互问候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画中人物的身体状况,学习表示身体不适时用的Not very well.同时熟悉相关的呼应语Oh, sorry!
2、Just read:学习认读neck , arm , hand.学生应能够听懂,会说这些词,并能在句子中应用。
3、Let’s sing:运用TPR 活动,巩固复习所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身体不适时)使用“Not very well.”和“Oh, sorry!”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neck , arm , hand三个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课前播放歌曲Hello!How are you?师生共同表演,渲染气氛,进入活跃的英语课堂情景。b、自由表演创新对话,真实运用英语交流。
二、Presentation a、教师组织学生用Touch your„进行TPR活动,引出新词neck , arm , hand,并认读单词卡片。b、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TPR活动,用Nod your head , Clap your hands , Wave your arm , 巩固复习所学词汇。
c、教师假装在讲台前摔了一跤,伤了胳膊,作痛苦状,走近学生。I have hurt my arm, 接着指着胳膊Look at my arm 而后转身演学生模仿说Oh , sorry 以使学生理解sorry 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模仿训练。
d、教师接着做头痛、牙痛、胃痛等状,摇着头,摆着手,用Not very well 回答学生How are you ? 的 问候。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理解其意义,然后以小组形式,再现这一表达方式。
e、教师出示挂图,介绍:Look at this picture.It’s morning.It’s time to go to school.Peter and Yang Ming meet at the school gate.They are talking.Peter isn't very well today.How do they talk about this ? Let’s listen.然后,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指读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Practice a、创设几个情景,让学生包扎化妆后戴上头饰或名卡进行表演,通过交流,让学生理解、区别回答How are you 时,Good!Thank you.和Not very well.Oh , sorry 的不同用法。
b、TPR活动;用Open your mouth, Close your eyes 进行训练,然后带入bag , book , pencil-box 进行扩展练习。
四、Homework:
a、听录音,仿读对话。
b、在实际日常交际中运用表示问候的用语How are you ? 及其回答Fine , thank you 或Not very well.Lesson 17
Teaching aims:
1、本课通过LiYan和 GaoWei在教室门口见面互致问候的情景,让学生观察,了解和模仿表示身体不适时的另一种表达方法,Not too good 以及对方表示惊讶、同情与抱歉的应答语:Oh, no!I’m sorry!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leg, knee, foot.3、学唱歌曲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巩固复习教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Not too good 以及对方表示惊讶、同情与抱歉的应答语:Oh, no!I’m sorry!.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医用三角巾,纱布,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表演英语对话,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Presentation
a、用Touch your „ Wave your „ 进行TPR活动引入新词汇leg, knee, foot.然后全班随录音唱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巩固所学内容。.b、用第16课的新内容引入的方式引入学习项目Not too good, Oh, no!I’m sorry!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理解英语表示身体不适的另一种用语。c、出示挂图,用简单的英语作解释,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理解这一用语。然后,教师将本课图于上一课的图画作一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Peter和Gao Wei 的表情,理解对话的意思。仿读后,在小组内进行操练。d、学生到讲台前,戴上Gao Wei和 LiYan的头饰,进行表演。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戴上头饰或名片后,进行表演或创新对话演练。教师要及时表扬,在学生中提倡创新。
b.运用TPR 活动,听声音做动作。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c.学生可设计人体器官中英文连线练习,以检查学生对英语单词整体认读的情况。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18 Teaching aims
1、Fun story:本部分通过Fun story有趣的卡通故事,承上启下地将本单元内容作了归纳总结,并为下一单元的内容铺垫。在童话故事中,真实运用英语,巩固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用图中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
2、Just check:通过有趣、夸张的图画,采用所后判断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听力测试。
3、Let’s make引导学生按照图画所展示的步骤进行手工制做,同时进行简单的对话,使语言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能够在几种交际情景中展开话题,并在较为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实际运用以下语言项目: Look at my „ It’s big.(small, nice)
1)How are you ? Fine , thank you.2)How are you ? Good.And you ? I’m fine.Thanks.3)How are you? Not very well.Oh ,sorry.4)How are you? Not too bad.Oh, I’m sorry.2、能够听、说、认读身体部位名称:nose , eye , face , mouth , head , ear , neck , arm , hand , leg , knee , foot , 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的各部位。
3、能够听懂英语指令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课前播放head ,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 , 渲染课堂气氛。
b、全班自由结组表演唱Hello!How are you ? 进入英语情景。c、自由表演对话,真实运用英语。
二、Presentation a、教师自然地走到学生们面前说:Show me your pen, 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教师在给予表扬后带领学生进行Show me your„ 的语言训练。
b、教师出示本课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出fun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观察力,并对反应机敏的学生予以表扬。
c、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指读Fun story,模仿录音中的语言,语调。d、教师引导学生逐图练习会话。让学生几人一组,在组内分角色表演,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参与,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到台前表演,展示操练成果。
三、Practice
a、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力,运用学过的语言,编演创新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b、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Just make ,训练学生听指令,正确完成动手活动。然后,让学生戴上面具,两人一组进行自我介绍的游戏。
c、“猜”的游戏。两人或四人一组,其中一人用毛巾蒙上眼睛,用This is my „ 指着自己的面具猜,如果猜错了,唱一首英文歌曲,猜对了给予奖励。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Just check 中的听力练习。
四、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Look at my „ It’s big.(small, nice)
1.How are you ? Fine , thank you.2.How are you ? Good.And you ? I’m fine.Thanks.3.How are you? Not very well.Oh ,sorry.4.How are you? Not too bad.Oh, I’m sorry.五、Homework
a、听录音,仿读对话。b、发展想象力,编创新对话。
c、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流。Lesson 19
Teaching aims:
1、能够在家庭等具体情景中理解、说出、并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运用:Look, I have a ball.Wow!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doll, ball3、学唱歌曲Li Yan has a little doll.巩固复习教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Look, I have a ball.Wow!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玩具,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Hello,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采用小组探究和自选表演内容的方式,根据前面学过的歌曲、韵句和对话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二、Presentation
a、当各个小组的对话表演快要结束,有学生说:This is my„ 时,教师走上前说:Can I see it ? Oh, it’s nice, 然后拿出自己的一个球给学生们看,并说:Look!This is my ball.I have a ball.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反复听,在情景中学会I have „, 并通过手势使学生理解这一新句型的含义。
b、用同样的方法引出新单词doll,教学生学会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新单词。
c、让带了球和娃娃的同学说这两个新句子:I have a ball.I have a doll,其他同学反复说、听,以此达到在情景中操练的目的。d、借助图片,问学生Kate与Li Yan各有什么,该怎样表达,让知道的学生站在图前面表演。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戴上头饰或名片后,进行表演或创新对话演练。教师要及时表扬,在学生中提倡创新。
b.运用TPR 活动,听声音做动作。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c.用卡片认读所学的两个单词。将图与单词分开,让学生重新把他们排列好。看哪个学生排列得准确。也可以用分组比赛的方式看那些学生排列得既准确又快。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20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第19课的基础上学会Me , too!Cool!以充分情景对话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2、Just read:学习kite , balloon 两个单词,能听懂、会说,能认读,并在生活中运用。
3、Let’s sing:学说韵句,巩固复习所学的内容。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熟练的使用答语“Me , too!和 Cool!”进行交流。
2、掌握kite , balloon两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实物、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播放歌曲Hello,师生交流感情,进入和谐的教学氛围中。b、听、唱歌曲Li Yan has a little ball , 复习上节课内容。
c、小组自由交谈,教师应了解学生交谈情况。肯定优点,纠正不足,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的英语句子进行交流。
二、Presentation a、在小组自由交谈基础上,让几组学生在全班表演。当学生所到I have a ball.时,教师可以拿着自己的球走上前,插入说:Me ,too!Look!It’s nice.使学生理解Me ,too!的含义,并在特定的情景下运用。b、出示教学挂图,播放录音,让学生理解I have a balloon.I have a kite.Me, too.Cool!表达赞美之意,进一步体会Me, too!Cool!的含义。c、三人一组根据所带的实物,自由组合进行恰当的对话,可以多次组合反复练习。d、用卡片认读单词。把图与单词的音、形联系起来记忆。e、Let’s Chant
1)先看图听录音,在看与听中理解歌谣的含义。2)反复听。教师边让学生听,边指导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跟读。
3)学着说,并能表演。注意/ai/的发音,口型要由大到小滑动。
三、Practice a、可以把kite , balloon 的图与单词卡片和以前所学单词的图与单词卡片混合,然后让学生辨认并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b、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通过小组接力赛的形式,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看哪个组同学找得准,找得快,找得多,读的准。对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四、Homework:
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上,可带学生在操场上放气球、放风筝。在活动中运用所学过的句子,边玩边说。Lesson 21
Teaching aims: a、继续学习I have „ 的句子,并进一步充实对话的内容,学习Really? Yes, Look here.Wow!It’s super.等句子。并能使用这些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b、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car , busc、通过做游戏,学习运用所学的单词。通过表扬和努力,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Really? Yes, Look here.Wow!It’s super.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玩具,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采用小组探究和自选表演内容的方式,复习I have a doll/ ball/ kite/ balloon 等。
二、Presentation
a、提前让学生带一个遥控小汽车,并教会他说I have a car, 教师问:Really? 然后在让他向全班展示带来的小汽车。并说 Yes.Look here!教师说:It’s a car.Wow!It’s super.(在说的过程当中板书新单词car)并让大家跟着学。再学busb.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学生拿着自己带的学习用品或玩具,每人拿一件实物,放在身后,然后轮流告诉同学。
A: I have„ B: Really!
A: Yes, look here.B: Wow!It’s super./ It’s new./ It’s big./ It’s small.b.运用TPR 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c.用卡片认读所学的两个单词。将图与单词分开,让学生重新把他们排列好。看哪个学生排列得准确。也可以用分组比赛的方式看那些学生排列得既准确又快。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22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课是在19课到21课学习对话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让学生在感知、模仿、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的目的。学习Can I see it? Sure.这两个新句子。
2、Just read:
学习新单词bike , taxi , train , 听懂、会说、能认读,并在生活中运用。
3、Let’s sing:学习英文歌曲Gao Wei has a new taxi。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学习使用“Can I see it? Sure.”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bike , taxi , train三个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玩具模型、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给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用学过的英语句子创设情景,与同学交流。
二、Presentation a、当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说到I have a new „ 时,教师说:Really!Can I see it ? 教师可借助适当动作使学生理解Can I see it ?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说到I have„时,教师也可以说:He has a new„ Who wants to see it? 教师一边说,一边示意这个学生过来看看,在学生们说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重复,做出示范。b、运用录录像创设情景(或用挂图和录音),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去理解Can I see it ? 听录音并用投影展示Just speak 和Just read 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听录音跟读,并指读。表演对话,进行交流。c、教师用一个大盒子装上新玩具:自行车、出租车和火车,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学生可能猜A car? A bus? A balloon? 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可拿出自行车,说Yes/No, I have a new bike.启发学生说出Wow!Cool!Can I see it?教师回答:Here you are.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告诉学生在接受别人给的东西时应说Thank you.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板书新单词:bike , taxi , train运用图与单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词意与词形的联系。d、学唱歌曲Gao Wei has a new taxi.三、Practice a、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将自己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b、做游戏,每组就一个话题一直说下去,看那个组说得准确,句子说得多。如: Perter : I have a big taxi.A: Peter has a big taxi.B: It’s nice.C: Cool!
D: It’s super.E: It’s big./It’s small.F: It’s a good taxi.G: Look at my taxi.H: This is my taxi.四、Homework:
a、做游戏: 猜一猜。
老师的手里拿着一个玩具,放在身后。请同学猜一猜。老师; What do I have in my hand? Please guess!学生; A: A car? 学生: B: A taxi?
老师: Yes, I have a taxi.(No, I have a bike.)老师应奖励猜中的学生。
b.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天气很好,小猴子要到北京去旅游,你们知道他该怎么去吗?It’s fine today.Monkey is going to Beijing.How can he go there? By car or by bike? By taxi or by train?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出一个好注意。Lesson 23
Teaching aims:
1、进一步充实对话内容,学习Here you are.Thank you.You’re welcome.这一组常用的句子,使学生在这一话题的交流上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ship, plane, boat.3、能听懂指令语Bounce a ball.Ride a bike.Drive a car.Row a boat.并能形象表演出来。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能听懂指令语Bounce a ball.Ride a bike.Drive a car.Row a boat,并能形象表演出来,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玩具,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Hello,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采用小组探究和自选表演内容的方式,根据前面学过的歌曲、韵句和对话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二、Presentation a、出示挂图,听录音。让学生理解Here you are.Thank you.You are welcome.围绕I have a„ 为对话语句,展开本课话题的对话内容。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跟读并指读,模仿表演对话。
b、学习新单词ship, plane, boat,能听懂、会说并能认读,反复认读后,将图与词分开,请大家做找朋友的游戏,把相对应的图与词放在一起。c、小组结合自由操练,扩展学生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对话练习。A: Hello, Kate!B: Hello, Peter!A: I have a boat.B: Me, too.Look, this is my boat.A: Cool!Can I see it ? B: Sure.Here you are.A: Thank you.B: You are welcome.d.Let’s act.学生能听懂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并能形象表演出来。教师边做动作,边说:Bounce a ball.学生边做拍球动作,边学着说。然后让一学生发出指令其他同学做动作。在此基础上学习另外三个动作和词组:Ride a bike.Drive a car.Row a boat。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让全班的学生站起来,听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凡是做错的,请坐下。b.学生围坐一圈,教师站在中间,给每个学生分配写有:car, bus, ship, plane, bike, taxi, train 的卡片反复分配,当教师说到car 时,凡是得到car 卡片的学生起立,赶紧换个座位,教师这时也可拿着卡片加入到游戏中,找个座位坐下。最后没有位子的人站在中间,再说:bus and plane, 那么凡是有bus和plane卡片的人起立,赶紧换座位。以此反复,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反应能力。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24
Teaching aims:
1、Fun story:这一课为本单元的复习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过圣诞节的情景,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学会It’s Santa.Merry Christmas!等句子。在学生与“圣诞老人”交谈中,在同学之间的交谈中运用所学过的句子,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2、Just check:通过听力练习复习所学词汇。
3、Let’s chant and play:学会歌谣并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复习super , cool , car , boat , train , taxi 等单词。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能够在家庭、学校、野外和街区等具体情景中理解、说出,并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运用以下语句:
Look , I have a ball.Me , too!Really? Yes, It’s super!Cool!Wow!Look here!Can I see it ? sure.Here you are.Thank you.You’re welcome.2、能够听说、认读以下单词:doll , ball , kite , balloon , car , bus , bike , taxi , train , ship , plane , boat , 并能运用这些词进行情景对话。
3、能够听懂课堂中所接触的指令语并做出相应的反映。Teaching aids:图片、录像、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播放英语歌曲Happy New Year!引出本课主题。
二、Presentation
a、看挂图,听录音,让学生从了解西方文化。让学生跟读并指读Fun story,学会说It’s Santa.Merry Christmas!等句子。鼓励学生模仿。
b、教师告诉学生:Today is Christmas day.Look!It’s Santa.这时一个装扮成圣诞老人的学生走进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本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这特定的情景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圣诞老人交谈。当圣诞老人给学生礼物后,学生之间就收到的礼物进行交流。
三、Practice
a、在“圣诞节的聚会上”小动物cat , dog , duck , monkey , panda 等(由戴着头饰的学生装扮)都是客人。教师说:The 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s.They’re Dog , Cat , Duck , Monkey , Panda„ Welcome!Welcome!Let’s play a game.当“Check”转盘停止后,小猴子说:“I have a car,大家鼓掌,然后说:Monkey has a car.也可以模仿Li Yan has a little doll.唱歌:Monkey has a little car„b、学习歌谣。c、拿着图片,听录音。
d、拿着图片,大家一起说歌谣。(注意节奏,反复练习。)
e、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及团队精神。
四、Homework:复习对话和单词。Lesson 25 Teaching aims:
1、从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新知,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情景中初步感知、理解 What colour is it? 及其答语,并能初步达到交流的目的。
2、能够听、说、认、读有关颜色的单词: red, blue.3、通过Let’s play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What colour is it? 及其答语,并能初步达到交流的目的。
2、并能形象表演出来,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玩具,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Gao Wei has a new taxi.Li Yan has a little doll, 活跃课堂气氛。b.采用小组探究和自选表演内容的方式,根据前面学过的歌曲、韵句和对话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二、Presentation a、教师拿出一个文具盒,告诉学生说给他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它们都在文具盒里,请同学们猜猜文具盒里有什么。学生们积极主动去猜,将这节课准备的文具名称自然引出。
b、拿出一支新的红蓝铅笔握住蓝色一方,告诉学生: I have a new pencil, 这时教师可询问:What colour is it ? 让学生体会这句重点句,同时说出答语,并通过同桌之间的操练,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继续以红蓝铅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答完It’s red.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不止是a red pencil,然后露出蓝色一方,操练:It’s red and blue.c、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具在小组内操练,以巩固所学知识。
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让一位学生拿着文具,藏在身后,到前面让全班猜或指定某人猜,练习I have a „ What colour is it? 同时学会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26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部分从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新知,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情景中初步感知、理解What colour is it? 及其答语,并能初步达到交流的目的。
2、Just read:学习颜色词;green , yellow
3、Let’s sing:学唱:Who is wearing green today?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What colour is it?”句型进行对话。
2、掌握green , yellow两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展示上节课对话内容,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颜色。b、复习学过的玩具,如:car , bus 等。
二、Presentation a、利用黄颜色的玩具,自然将新知识引出,例如教师准备一辆黄颜色的公共汽车,用This is a yellow bus.引出新词yellow , 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问答What colour is the bus?/What colour is it? 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b、教师用绿色玩具,在交谈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green含义,并能够初步掌握其正确发音。c、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玩具拿出来用I have a „ It’s „ 句型介绍。如:Hello!I have a bus.It’s yellow.It’s supper.等等。
d、同组之间操练,以What colour is it? It’s „ 为主题互相问答,引导学生加入以前所学内容。
e、播放录音,用投影展示Just speak 和Just read 的内容,要求学生跟读并指读。
三、Practice
a、让学生利用文具、玩具做猜颜色的游戏,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b、学唱歌曲:Who is wearing green today? 教师可指着绿色衣服的学生让全体学生感知wear green 的含义,在学生学会wear green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颜色如:red , yellow 等等教唱Who’s wearing red today? Who’s wearing yellow today?
四、Homework:
a、听读并模仿本课录音,复习所学的颜色。b、将歌曲唱给同学及家长听。Lesson 27 Teaching aims:
1、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 I have„ Wow!Cool!Look„ 等话语让学生在掌握多种颜色的基础上,综合表达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有关颜色的单词: purple, brown3、利用文具等做听听做做的练习,复习颜色和文具。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已学过的 I have„ Wow!Cool!, Look„ 等话语让学生在掌握多种颜色的基础上,综合表达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能形象表演出来,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玩具,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Who is wearing green today? 活跃课堂气氛。b.复习26课对话,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为讲授新知识作铺垫。
二、Presentation a、教师拿出一个彩色的大气球,告诉学生 I have a big balloon, 边说边吹起气球,随着气球逐渐被吹大,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抓住,教师转动彩色气球,复习前面所学过的颜色,同时学习新词purple, brown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b、教师让学生利用这个彩色气球进行操练。Look at this balloon 或 I have a big balloon.It’s red, green„.c.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具在小组内进行问答,以巩固所学内容并灵活运用。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利用玩具、文具等多种颜色的物品用Show me„ 作快速反应训练,可将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发指令,B组做动作。
四、Homework: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28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课除了继续学习新的颜色(black , white)外,进一步学习colour 动词性用法,即Colour it„是学生在理解、体验的基础上达到自然交流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2、Just read:听懂、会说、能认读black , white 两个词,发音正确。
3、Let’s sing:通过有韵律、有节奏的朗读,复习巩固颜色及动物。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熟练的使用“Colour it„ ”句型进行交流。
2、掌握black , white两单词。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展示Lesson 27 课的对话内容,复习前面所学颜色。
二、Presentation
a、教师拿出一张panda图画,盖住一半,然后让学生用英语猜:What is it? 学生猜出后,教师让学生描述熊猫的样子。同时自然地引出熊猫的颜色black , white。
b、教师提议;Let’s draw a panda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边画边继续描述。c、教师示范Colour it black and white.d、让学生体会Colour„ 含义,并能够理解和运用。
e、让学生分组,利用图画纸,彩色笔等边画边说,巩固所学内容。f、借助挂图和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指读Just speak 和Just read 部分的学习内容。
三、Practice
a、教师教会学生本课的chant,在学生掌握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一个小chant,看谁编得最好。B、自己动手做实验。用清水将水彩颜色调开,比如:将两杯分别调成蓝色和黄色,先问学生: What colour is it? 学生回答正确后,将蓝色水到入黄色水中,搅拌溶解后变为绿色,然后再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学生答:It’s green.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制颜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在一种趣味盎然的状态中复习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Homework:
让学生自己选择画一样动物或玩具,涂色,并运用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介绍。Lesson 29
Teaching aims;
1、继续学习colour的动词性用法,使学生在自然交际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2、能够听、说、认、读有关颜色的单词: pink, orange, grey
3、学唱Colour song.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已学过的 I have„ Wow!Cool!, Look„ 等话语让学生在掌握多种颜色的基础上,综合表达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能形象表演出来,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玩具,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Who is wearing green today? 活跃课堂气氛。b.复习前几课的对话内容。一是为学生创设说的气氛,二是为新课学习作铺垫,同时让学生体验说英语的快乐。
二、Presentation a、教师拿出一张大图画纸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Today we’ll draw a kite.老师边画边说kite,学生们自然会说kite.风筝画好后,教师开始建议Colour it orange and grey,学生马上响应。这时教师拿出调色板,利用水彩开始调色,先用red和yellow调成orange,边调边问,让学生从red和yellow调成orange这一过程中体会运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如What colour is it ? 等。b、让学生利用手中图画纸和彩色笔随意设计自己喜爱的风筝,在画与设计的同时运用本课内容去交际。
c.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具在小组内进行问答,以巩固所学内容并灵活运用。d.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Let’s sing.教师教唱本课的歌曲:Colour song.利用玩具、文具等多种颜色的物品运用相关的话题:What colour is it?等去交际。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30 Teaching aims:
1、Fun story:将本单元所学内容作一个回顾,学生在接受故事的全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在具体的特定情景中感知、体验、运用、巩固所学的语言项目,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Just check:复习所学颜色词red, blue, yellow, green, purple, brown等。复习所学功能话题:What colour is „?及答语。
3、Let’s colour :通过所给图形涂色,复习colour it „句型和各种颜色词。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熟练的使用“What colour is „?及答语,进行交流。掌握red, blue, yellow, green, purple, brown等单词。
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图画纸,彩色笔,玩具等。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课前播放歌曲Colour song 及Who’s wearing green today?两首歌曲。活跃课堂气氛。b、复习词汇:colour, red, green, brown, blue, yellow, pink, orange, grey.二、Presentation
a、教师拿出一个装着文具、玩具的盒子,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请每组先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被蒙住眼睛触摸物体,然后说出物体的名称,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What colour is it? 给每一位同学三次机会,猜对了可以将物品拿走,最后看哪一组赢的物品多。
b、拿出不同颜色的图,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边拼边用与颜色有关的话题用英语进行交流。c、让学生分组尽行涂色大赛,看哪组画得最漂亮。并拿给全班同学看,说出:I have a „ It’s red/ green/ yellow„
d、借助本课挂图,让学生通过录音整体感知本课内容,跟读并指读。
三、Practice
用透明色片挡住物品或图片内容的本色,引导学生探寻物品的真实颜色。
四、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Lesson 30
I have a boat.Guess ,what colour is it ? Red!Blue!
A.No!It’s yellow.D.This is my kite.What colour is it ? Guess.Red and orange.No!It’s green, purple and white.B.It’s a pink bag.Really? Yes.Sure.E.I have a bag.Guess, what colour is it? It's pink.E.Yes!
C.Wow!Super!Words: colour, red, green, brown, blue, yellow, pink, orange, grey.五、Homework:
发挥想象力,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然后给画涂色。在作画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英语描述。Lesson 31 Teaching aims:
1、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以谈论食品为话题理解、会说I like hamburgers.I like hot dogs.Me too.2、能够听、说、认、读有关颜色的单词: hamburger, hot dog, coke.3、利用实物展示和识别,鼓励学生反复说出I like hot dog.I like hamburgers.I like coke.以达到巩固本课教学内容的目的.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I like hamburgers.I like hot dogs.Me too.能形象表演出来,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活跃课堂气氛。b.复习前几课的对话内容。一是为学生创设说的气氛,二是为新课学习作铺垫,同时让学生体验说英语的快乐。
二、Presentation a、在真实的情景中教学,教师边说:I have some food.边拿出事先准备的实物: 汉堡包热狗和可乐,将它们放入一个大袋子中,请学生们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可以用汉语说出.b、然后把袋子里的食物一一放在讲桌上。并对学生说:I have a hamburger.I have a hot dog and some coke,拿起汉堡包并做出想吃的表情说出:I like hot dogs.I like hamburgers.I like coke, 然后把这三样东西放在几个同学手中,请他们手拿实物,作出非常想吃的表情说出:I like hot dogs.I like hamburgers.I like coke.c、几个学生到前面,手里拿食物练习I like hamburgers.老师表示有同感并说出:Me too, 反复几遍之后请学生模仿。d.拿出准备好的三种食物的彩色图片,挂在黑板上。并板书三个新单词 hamburger, hot dog, coke, 请同学认读。e.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品,最终达到掌握句型的目的。f、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教师请学生充当售货员,请几组到前面来买东西,说出今天所学的用语。b.把黑板上的单词打乱顺序,请学生们快速重新搭配,检查认读单词的能力。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32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本课以一个生日晚会为话题展开对话。学说Here is a cake for you!Happy birthday!Oh, thank you!让同学通过看录像,模仿、理解、表演这些句子,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语言。培养友好相处、文明礼貌的好品质。
2、Just read:继续学习有关食物名词:cake, egg, orange等。
3、Let’s sing:学唱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熟练的使用“Here is a cake for you!Happy birthday!Oh, thank you!能够再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语言。
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实物,玩具等。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课前播放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活跃课堂气氛。
b、请学生用 I like „把三个食品名词逐一说出:I like hot dogs.I like hamburgers.I like coke.二、Presentation
a、教师对大家说:今天我有礼物送给大家。教师叫着学生的名字边发礼物边说:Hi, Lucy.Here’s a hamburger for you.Hi!David.Here’s a hot dog gor you.b、让学生运用Here’s„ for you.造句。可以用所学过的其他物品名词。让学生知道送别人礼物时应该这样说,并致谢说Thank you。c、据事先了解的情况教师引出生日话题说:今天是A的生日,我要送他一件礼物。教师拿出一个准备好的生日蛋糕对这个学生说:Hi, A.Here’s a cake for you.Happy birthday!A很自然地说出:Thank you.教师带领全班学生祝他生日快乐,一起说:Happy birthday!学唱英语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
d、利用实物学单词: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请另一个学生蒙住眼睛,然后拿出一个鸡蛋,请学生摸一摸,老师提问:What’s it?学生有可能很快就说出是鸡蛋。教师说:Yes!It’s an egg.请大家模仿。
e、再请一位学生上来,学生被蒙上眼睛之后,教师拿出一个橘子,当场剥开取出一瓣放入这个学生嘴里请他品尝。教师问:What’s it?他可能马上会说出是橘子。教师说:Yes!并告诉学生英语中橘子应该怎样说,请学生模仿。
f、借助本课挂图,让学生通过录音整体感知本课内容,跟读并指读。
三、actice 教师提议为祝贺A的生日大家一起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四、Homework: 听录音,熟读课文并与他人交流。熟练掌握本课单词。Lesson 33 Teaching aims:
1、假设野餐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食品。大家互送食品,或请别人吃东西时说Have an apple.No, thanks.I like pears.OK.Here you are.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以谈论食品为话题理解、会说。
2、能够听、说、认、读有关的单词: pear, apple, banana.3、说唱 chant, 鼓励同学们反复练习I like „ 和水果、食品名称apples, pears, bananas, oranges, cakes, eggs等。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大家互送食品,或请别人吃东西时说Have an apple.No, thanks.I like pears.OK.Here you are.能形象表演出来,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Teaching aids: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利用以学句型复习所学过的单词:I like cakes.I like eggs.I like oranges.I like hamburgers.I like hot dogs.I like coke.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品,教师可以说Me too.鼓励学生挑选讲台上的食物,并说I like „ 教师把东西递给学生说:OK!Here you are.直到把东西发完为止。
二、Presentation a.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表演,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对于表演出色的学生,老师可用食物奖励:Have an egg.Have a hot dog.Have a hamburger.Have an orange.Have a cake.学生们一一道谢。让学生知道在请别人吃东西时应说Have„这时教师拿出几个苹果分别送给几个学生说:Have an apple, 让同学跟教师重复。b.学说No, thanks.首先让几个学生用手中的食物请教师吃。当一个学生对教师说:Have an egg, 教师说:No, thanks.I like pears.当一个学生对教师说:Have an orange, 教师说:No, thanks.I like pears.请学生说出汉语的意思后,跟教师模仿。c.老师说出单词,请学生找出相应的图片放到黑板上。叫教师再根据图片写出单词:pear, apple, banana.d.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chant, 让学生先听再跟教师读,最后能自己说。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每个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食品拿出来请大家吃,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礼貌待客的好习惯。
b.让学生表演歌谣。
四、Homework:
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34
Teaching aims:
1、Just speak:接受本课对话,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师应告诉学生向别人要东西时,应非常有礼貌地说:Can I have some „ , please? 当接过东西时应该说:Thank you.2、Just read:学习有关饮料的不可数名词:milk, juice, water
3、Let’s play:通过游戏复习巩固所学内容。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熟练的使用“向别人要东西时,应非常有礼貌地说:Can I have some „ , please? 当接过东西时应该说:Thank you.能够再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语言。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实物。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课前播放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活跃课堂气氛。b、通过游戏和表演复习Have an apple.Thanks.Here you are.二、Presentationa、教师把一个苹果放在学生的课桌上,然后对这个学生说: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学生马上说:Yes.Here you are.教师马上说:Thank you.引入新词。教师拿着一杯牛奶走到学生中间,任意请几个学生品尝,请学生说出这是什么。此时,教师milk 这一英文单词,请学生模仿。教师拿来一杯水请学生品尝,并且问:Is this milk?学生自然说不是奶,是水。这时教师告诉学生们水的英文怎样表达,请大家跟读。c、教师出示实物请大家说出英语单词。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板书单词,请同学们认读。d、借助本课挂图,让学生通过录音整体感知本课内容,跟读并指读。
三、Practice
a、教师出示实物,学生们快速说出英语单词。b、品尝食品或饮料,用英文表达出来。
四、Homework:
听录音,熟读课文并与他人交流。熟练掌握本课单词。Lesson 35
Teaching aims:
1、继续介绍礼貌用语,使学生学会在餐厅、饭馆如何进行交际。学习noodles, please.Here you are.Thank you, 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2、能够听、说、认、读有关的单词: rice, noodles, chicken.3、通过游戏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分组游戏,也可以全班一起做游戏。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在餐厅、饭馆如何进行交际,学习noodles, please.Here you are.Thank you, 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Teaching aids: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复习第35课对话内容。鼓励学生将自己编好的对话表演给大家听。b.出示图片请学生一一说出英语单词,复习15个食品名词。
二、Presentation a.教师将食品展示在学生面前,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食品,用英语大声说出,并please.教师将学生所要的东西递到学生的手中,并说:Here you are.反复多次后,学生可以两人一组或分组表演本课对话。
b.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米饭、面条和鸡肉的图片摆在货架上,刚才的食品店当成快餐店。利用食物叫学生说出rice, noodles, chicken等单词,让学生用这三个词造句或编话。同桌可以模仿刚才的对话进行操练。c、认单词,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单词,领大家读。
d.按课文内容做练习。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利用转盘猜食品,15种食品都在转盘上,每一种食品标一个号,学生只看见标号,看不见食品图,请学生猜出几号是什么。b.把词与相应的图连线。
四、Homework:听本课录音,熟读本课课文及单词并应用所学对话进行交流。Lesson 36 Teaching aims:
1、Fun story:通过Big Bob的故事,复习学过的用语,如:A: How are you, Bob? B: Fine, thank you.And you? A: I’m fine.2、Just check:听录音,判断对错。讨论学过的食品名称。
3、Let’s make and play: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的单词。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熟练的使用“向别人要东西时,应非常有礼貌地说:Can I have some „ , please?
当接过东西时应该说:Thank you.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And you? I’m
fine.能够再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语言。Teaching aids:图片、录音机,实物。Teaching procedure:
一、Revisiona、用I like„ 造句。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品,如:I like hamburgers, hot dogs and coke.等等。
b、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我们大家结识了一位新朋友,His name is Bob.但是他特别贪吃,而且非常胖。他的同学们都叫他Big Bob.教师出示Big Bob的头饰。
二、Presentation a、出示挂图,听录音,教师提出问题:指出哪一位是Big Bob?Which is Big Bob?学生很快认出谁是Big Bob.Big Bob要了几种食品?What food does Big Bob take?学生能说出hamburgers, hot dogs, coke.教师启发学生:谁能把Big Bob说的话重复一遍。学生说过之后,教师更正,并带读:Hi, I’m Big Bob.I like hamburgers, hot dogs, coke „b、看黑板上的图,听录音,跟读全部课文两遍。c、学生各自在小组里进行操练。
d、听录音给图判断对错。完成Just check
e、做Let’s make and play活动指导学生用纸片粘、剪,做出小老鼠,然后教师说食物名称,让学生把小老鼠粘在黑板上相应的图卡上。
三、Practice
a、把所学过的本单元食品名词写成卡片,挂在黑板上,教师把图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比赛,请按手中的图去找单词。看谁最快最准。b、教师提供新图,请学生编新对话。充分复习巩固本单元内容。
四、Homework
听录音,熟读课文并与他人交流。熟练掌握本单元单词。
第四篇:人教五年级全册作文第三份
五年级第三份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四川同胞们:
你们好
我们从未相识,也不曾相见,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把远隔千里之外的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连日来,我从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一直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你们那边的受灾情况。当我看到近乎一半的房屋坍塌变成一片废墟时,当看到流离失所的你们露宿街头时,当看到那持续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时,当看到被埋在废墟下你们那孱弱的身体时,当看到苦苦等待家属生还消息而憔悴的面孔时,当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哭喊妈妈时,当听到那些失去亲人们而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为那些在灾难中遇难的生命而伤心,为那些失去亲人而悲痛欲绝的朋友而痛心,为那些至今仍被埋在废墟下面的兄弟姐妹而忧心,为那些在震灾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的未来而担心,我知道此时此刻的你们一定很辛苦,你们需要承受来自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种种痛楚,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你们一定要坚强,你们的一举一动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心,你们并不是孤单,你们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们还有我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和帮助你们,此时此刻我才深切地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强大力量。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家人有难,我们绝不会袖手旁观,是爱把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我的兄弟姐妹们,你们不要害怕,不要恐怕,房屋倒了,可以再盖,家园没了,可以重建,只要生命还在,任何奇迹都能够再创造。我希望那些还被埋在废墟下的兄弟姐妹们,你们一定不要放弃任何一丝可以生还的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很快我们的救援队就会去解救你们,只要你们再耐心的等待一下,我想上帝是公平的,它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上帝既然把灾难带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就要用我们的爱去战胜灾难,我们要手拉手、心连心去勇敢的去面对,任何困难在我们的面前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我的兄弟姐妹们,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强勇敢,总有一天会看到胜利的曙光,加油,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会为你们祈福:愿你们能够早日渡过这个难关,重建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祝:
早日重建家园
童年趣事
想起最初入学时,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这一课让我懂得了成功其实并不难,其实有一个能为我们播种自信的好老师,那么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我的幼儿园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在图书馆,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讲完后她说:“这本书是一位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将一个故事?”我立即站起来,紧张的说:“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姐姐和我„„”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我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接着老师又问:“哪个小朋友能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起来了,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姐姐”和“我”。当然画的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的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孩子们,瞧,这是锦程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成为伟大的人物。”
我的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里都被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都有了美好的梦。
六一”联欢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大家好!
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我谨代表学校对你们前来参加本次“六一”联欢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挚的感谢!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稍纵即逝的!谁不想拥有一个像阳光般欢快的童年,又有谁不希望留住童年这美好的时光呢?于是,我们开展了本届,也是第一届的“六一”联欢会。作为首届“六一”联欢会,我们以“创新、阳光的童年”为主题,希望在玩耍中,不仅让大家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愉悦,还能让大家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六一”节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相信接下来的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一个个逗人捧腹大笑的相声、小品,一场场趣味十足的游戏„„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无穷的乐趣。
最后我预祝大家玩得愉快,首届“六一”联欢会能得到圆满成功!并祝所有少年儿童“六一”节快乐!
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晶晶,天气预报今天有雨,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
正当中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学校教书,中午从不回家。刚好,妈妈这几天正发着高烧打着点滴。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呆地坐着,又急又饿,望着窗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象要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
“晶晶,快过来,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头发,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汤鸡”似的妈妈,望着她那青白着的脸,我不禁又哭了起来„„
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爱的伞给我快乐和幸福。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
缩写《草船借箭》
诸葛亮和周瑜约定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要怎样在三天之类造好十万支箭。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向他借了船、六百名军士、青布幔子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叫鲁肃替他保密。鲁肃按照诸葛亮说的全部都准备好了,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了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命令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有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叫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依旧擂鼓呐喊。
天快亮了,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足有十万余支,接着二十多条船驶回了南岸。诸葛亮如期完成了任务,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我有一个可爱的表弟,他长得不错,像“大头儿子”,我叫他“大头弟弟”。
表弟的脸圆嘟嘟的,一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印在圆圆的脸蛋上,两道浓眉,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生气时,两只眼睛翻着白眼看着你。这时,你要是碰他一下,他就马上大哭大闹拳打脚踢。他要是高兴,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还拿出心爱的变形金刚给你玩呢!
有一天,表弟到我家玩,他一来就钻进妈妈的房间。过了一会儿,表弟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噼啪噼啪”地出来了,高声叫:“香港小姐来喽!”他穿着妈妈的裙子,涂着胭脂、口红、戴着耳环,还挎着一个小背包。我再走进房间一看,他把妈妈的口红、粉底霜全部都翻了出来了,妈妈的衣服也被他翻的乱七八糟。我生气了,想打他一巴掌。他急忙说:“我是香港小姐,是受到保护的!你敢打我,我叫‘四大天王’来收拾你”唉这个调皮又聪明的表弟,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我从温室中走出来了
学校是我们的摇篮,家是我们成长的温室,面对家,我们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爱,无法言语的情,但我们必须明白,家只是成长的旅店,因此,我们必须离开这个充满温馨的温室,让风雨触及我们的胸膛,雷电考验我们的意志!
第一次走出我的温室,那是一个星期四的晚上。
外公外婆因有事儿出去了,便把我留在家中做作业,可当我做完作业时,他们竟然还没来!这下,我急了,心想:要在平常,这个时间,外婆本应照看我睡觉呀!可是这都半天了,怎么还没回来呀?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焦躁不安的我,心里仿佛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可最终学习的观念还是占了上风,我竭尽全力克服心中重重恐惧,战战兢兢的上了床。
刚闭眼,只见眼前一边漆黑,就想到了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一样,令人心惊胆寒。我连忙用被子罩住额头,可脑海中又忍不住浮现出了“牛鬼蛇神”的恐怖画面,就这样僵持了好一会儿,我仍然难以入眠,头上经不住直冒冷汗,把眼睛瞪得如鸡蛋般大。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外婆对我说的一句话——“人在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关于鬼,不多是人们便来吓唬自己的!”沉默了一会儿后,我茅塞顿开,重新鼓起勇气,闭上眼睛~
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惊奇的发现自己已能独自睡觉,正坐在我“喜欲狂”时,外公外婆走进来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所以,你以后一定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以后,我渐渐的理解了这句话,它伴随着我成长,直到永远。
踏出勇敢的第一步,走出自己的温室,是人生更美好!
第五篇: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教科书
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下册
教学内容:P4/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算。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后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2)P5/做一做1、2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反思: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同级运算中两种情形的运算规则,准确率也较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2)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一)24+24+24÷2
= 24+24+12
= 48+12
= 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二)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1)24+24+24÷2(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三)(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小结: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
(5)0÷23=(6)128-128=(7)0÷76=(8)235+0=(9)99-0=
(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课后小结:
反思: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四则运算中各种情形的运算规则,准确率也较高。
不足之处是计算时易漏掉进退位
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小组讨论: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 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
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º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º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 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 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 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反思: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四大正方向,八大方向的辨别和描述。准确率也较高。但对正偏某一方向类的问题,个别学生搞错主方向。
第四课时
已有基础:
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3.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 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开放题:公园游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小结:
反思: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所描述的内容。准确率也较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
24+19=()+()()+38=()+5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60+450=460+250 20+70+30=70+30+2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25×5)×2=25×(5×2)
┆(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 25×4 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5)对比练习:4×25+16×25
(25+15)×4
46×25 4×25×16×25
(25×15)×4
(40+6)×25 49×49+49×51
(68+32)×5 49×99+49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小结:学生谈收获。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1.口算: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 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练:(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2)9×37+9×63
=333+567
=9×(37+63)
=900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小练:(80+8)×25
35×37+65×37
32×(200+3)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1)1035-235-497
(2)1035-(497+235)(3)1035-497-203(4)1035-(497+203)
1035-497-235
1035-203-497
二、新授
板书: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1)填空: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
(2)判断: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2)1275-(164+36)(3)480-82-18
(4)673-84-71-45(5)81÷3÷3
(6)210÷(7×6)
四、小结 :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
(1)1035-497-203
a+b+c= 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2)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a÷b÷c=a÷(b×c)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
三、小结 :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12×30
18×20
24×40
15×40 15=()×()
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打”表示12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1)25×12=300(元)
(2)25×12
(3)12×25
=25×(3×4)
=12×(100÷4)
=(25×4)×3
=12×100÷4
=100×3
=1200÷4
=300(元)
=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
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
12×25
12×25
=(3×4)×25
=12×(100÷4)
=3×(4×25)
=12×100÷4
=3×100
=1200÷4
=300(元)
=300(元)
课后小结: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
(1)31×2+30×2+26
(2)7×21+1
=(31+30)×2+26
=147+1
=61×2+26
=148(天)
=122+26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
(2)7×21+1
=(31+30)×2+26
=147+1
=61×2+26
=148(天)
=122+26
=148(天)课后小结:
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德育方面
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1)0.1是()分之一。
0.7里有()个0.1。(2)10个0.1是()。
10个0.01是()。(3)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4)1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
100÷10=
10÷10=
1÷10=(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填表格: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0.2
0.05
0.005
0.0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1.5
40.6
3.134
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小数的性质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生: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三、联系生活
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 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题。(打“√”,错的打“×”)(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1)3.09
0.300
1.8000
5.00(2)0.000
412.002
60.06
500(3)0.090
12.0000
10.50605060 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5.(1)改写。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50.0
35.30
5.3
50.300 50.30
503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三家文具店——“奇 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现在我们就请三家文具店的售货员分别给我们介绍商品的价钱,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由三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商品的价钱。)师:听完售货员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三家商店都有卖橡皮的,但价钱不一样。
生2:我发现到“丁丁文具店”卖的书包会便宜一些。
生3:我发现同样的铅笔盒在“奇奇文具店”与“丁丁文具店”卖的价钱不一样。师: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卖的价钱可能不一样,我们买东西时要进行比较后再买。生2:我们应该到价钱比较低的商店买东西。
师: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到物品价钱比较低的商店去买东西,我们的这种做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货比三家”。师出示课题:货比三家。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买东西应该“货比三家”。如果我要买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到“奇奇文具”店买便宜。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是4.9元,“丁丁文具店”的铅笔盒是5.1元,只要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策略一:
4.9元=4元9角
5.1元=5元1角
5元1角大于4元9角 策略二:
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策略三: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棒。
2、提出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小数的大小的问题,你们能根据情境图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轮流在小组里提出问题,请小组的同学来回答。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请一个同学来回答。生1:我要买一个书包到哪一个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2:到哪家买橡皮便宜?
(解决这个问题涉及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要让学生来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生3:“奇奇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贵? 生4::“丁丁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便宜?
三、拓展运用。
1、游戏——抓珠子。(1)介绍游戏规则: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很在意思的活动——抓珠子游戏,这盒子里有红珠子和蓝珠子和绿珠子,一个红珠子代表1元钱,一个蓝珠子代表1角钱,一个绿珠子代表1分钱。你们任意从里面抓出一把珠子,看看可能会得到多少钱?(2)老师示范。(3)小组活动。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盒子,小组同学轮流从里面抓一把珠子,并填写在统计表中。填完统计表之后,在小组里比一比谁抓出的钱多。
红珠子几个蓝珠子几个绿珠子几个共几元几角用小数表示(几元)3元2角1分3.21元
(4)师:请各小组抓出的钱最多的同学向大家汇报自己抓了多少钱,我们最后来比一比全班的冠军是谁?
(5)小结:想一想,抓到多少钱跟什么有关?
2、完成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四、回顾总结。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
1、改变数字的顺序。
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
(一)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点左移
68.32~ 6.832 : 缩小。点左移
68.32~
0.6832 : 缩小。(二)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右移
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
~
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
原数扩大、原数缩小、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 米
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
1、填空
0.005米=(5)毫米 0.05米=(50)毫米 0.5米=(500)毫米 5米=(5000)毫米
反馈:
右移一位~扩大10倍
50毫米是5毫米的10倍 右移两位~扩大100倍
5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右移三位~扩大1000倍
50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右移
扩大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
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
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还有问题吗?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倍数。
三、巩练: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 47.28 11.2
2、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3)0.28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3、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3.8
0.038 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时=()分
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1)0.95米=()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1.32米=()厘米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千克
0.86平方米=()平方分米 0.3千克=()克
2.63千米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80厘米=()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吨
7450米=()千米
23分米=()米
1350克=()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三、巩固练习1、71页6题
2、()分米=1.5米
()千克=4.08吨
510米=()千米
516厘米=()米
4700克=()千克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362厘米
284克()0.284千克
1480米()1.5千米
532厘米()5.3米 4、72页10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此处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98653
45874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以上复习内容重点抓住了整数取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
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生:自己练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生:(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
(4)小结:
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练习
(1)师:最后一个信息谁提供的,你能把这个信息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生评价(改后的信息叙述也要准确)。
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手中的信息,汇报后,再同桌之间交流。
(2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小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述吗?能请你表示出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教师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
(4)出示食物的价格,判断小明带12元钱够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理由。(5)出示租车说明,判断租多少辆车去出游?
师:看来我们不仅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还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2000千米。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一万位单位的数
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二、新课: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4练习:
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像这样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3.4528亿,小数点后有4位,小数位数太多,往往实际又没有用,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如这道题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2、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期末复习第8题(1)、(2)、(3)。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2)填空。
0.1里面有()个0.01。10个0.001是()。10个0.1是()。0.1里有()个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4.2
13.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习第10题。
(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0.1 0.012 0.102 0.12
0.021(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期末复习第8题(4)、(5)。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练习。
(1)把1.8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6.21。(2)把()缩小100倍是0.021。()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0.834 2.786 3.895(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
521000(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 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67100
209500(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 了。
5、做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作业设计】 1、0.45表示()。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万,保留一位小数是()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亿,保留一位小数是()亿。
4、在○里填“>”、“<”或“=”。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万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五单元
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四)作业 板书设计
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 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②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四、布置作业
图形的拼组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让学生明确:
(1)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5)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六单元
统计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量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四、预测身高
在书上完成例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42(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
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课
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
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345.1(千米)(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104页例5和例6。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口算:(投影片或口卡)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 17+17
=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
1、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简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8.42+8.58)+(8.46+8.54)
= 25.42+8.58
= 17+17 = 34(秒)
= 34(秒)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2004年春季运动会 田径 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 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 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P106 9
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
四、作业:第134页7题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2).9.09+11.1-19=
(20
1.1
1.19)(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列式计算:(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第七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数:4课时
第1节 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一)教学内容: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