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教案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教案
导入新课:就业难,我们该如何“自助”
活动内容:PPT呈现当前就业难的图片,导入新课。教学过程:
导入:就业,是大家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就业难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解决就业问题,关键的还得看劳动者个人。我们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择业就业观为导向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过渡:我们知道,找工作少不了面试这一环节。老师今天就让大家提前过一把面试的瘾,由我来客串面试官,请一位同学来扮演求职者,根据招聘要求来进行一次模拟面试。
主题活动一:模拟招聘会面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活动内容:老师扮演面试官,学生扮演求职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过程: 【1】面试环节
哪位同学愿意毛遂自荐,抓住机会、勇敢表现自己。其他同学也别灰心,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面试官,请大家仔细留心我所提的问题及应聘者的回答,一会儿将请大家对应聘者的表现给予点评。
面试问题:请用三句话简要介绍自己及你的求职意向。(1)你为何选择我们公司?
(2)(2)应聘这个职位,你有何优势?
(3)如果安排你到我们公司做保洁员,你愿意么? 【2】学生点评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面试官,你将对应聘者的回答作何点评?
(学生发言:兴趣,能力,偏见等)
【3】教师活动: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来看看,应聘者在哪些方面做得好。首先,有同学提出他是从兴趣方面选择职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就业,树立一种什么样的观念?(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过渡:还有同学提到,应聘者为得到这份工作,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这说明我们要想获得一份工作,需要让自己脱颖而出,也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什么就业观?(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教师活动:刚才应聘者的选择,其实影射出当下很多人都存在的一种观念。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在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到底该不该放低身段,去从事那些听上去不那么体面的工作?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
过渡:大家都说得有理有据,有人支持,有人不支持。到底哪一种观点才是值得提倡的呢,相信下面这个故事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主题活动三:分析案例——90后宿管“阿姨”小雪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活动内容:分析90后宿管“阿姨”小雪的职业观 活动过程:
【1】图文展示90后宿管“阿姨”小雪的故事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她么?请大家猜猜她的工作是什么? 其实,她是近来在微博上走红的90后宿管“阿姨”——汪雪。汪雪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她放弃了自己刚考上的广州市国税局公务员的工作,来到浙江农林大学担任后勤宿舍管理员。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了,汪雪为什么要放弃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选择当一个普通的宿管呢?她的回答是这样的:“我觉得在这里能快乐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很享受这份工作。”在她的微博中,一位网友评价汪雪的行为是“在自己普通、简单的岗位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教师提问:同学们,汪雪在平凡岗位上获得满足和成功,这说明了什么? 生:略
教师引导:无论职业是什么,只要用心去做就能从中获得快乐,实现人生价值。职业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请大家回过头来想想咱们之前讨论的那个话题,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有必要一意孤行地去追求那些“高大上”的职业么?
为什么?(引导:不管是什么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须的,都是为人民服务,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教师提问:这告诉我们应树立怎样的职业观?(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过渡:如果说汪雪所从事的宿管工作是一份大家司空见惯的职业,那下面这些职业大家听说过么?
主题活动三: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优势去尝试新兴职业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活动内容:列举一些新兴职业,让学生说从事新兴行业者的不同之处,说明只要你有优势,就能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活动过程: 【1】材料展示:
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例如:色彩搭配师、励志演讲师、侍酒师等。
【2】探究问题:请大家想想,从事这样一些职业的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在某些领域或专业上有优势)
教师提问:这对我们就业有何启示?
(在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就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灵活选择职业)教师提问: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知识总结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今天学习了在找工作时要树立的几种就业择业观。分别是
1、根据我想做什么,择己所爱,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根据我能做什么,择己所能,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择世所需,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根据我有哪些资源,择己所长,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第二篇: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在高考扩招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国家采取相应政策的前提下,只有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题。就业观的转变不只取决于大学生本身,还取决于社会。关键词:就业难 大学生 就业观 政府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日益严峻。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559万,增幅近13%,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10年高校毕业生继续增加达630余万,1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50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去解决就业问题,高校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但这并不足以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需要大学生自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此外政府也需要制定政策,逐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一 大学生不恰当就业观。
(一)大学生当前不适当的就业观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大学生往往受到传统儒家精英文化的影响,自视为天之骄子,认为学而优则仕。对自己的定位过高,相应的对工作的选择性也很强。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在单位选择上:选择科研机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区三项仅有5%。这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导致的岗位选择、地区选择的不均衡,东部地区人才竞争激烈,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宁愿在东部失业也不去西部就业。再有的一个现象就是高校毕业生一窝蜂地去报考公务员,每年本科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有几百万,某个岗位的报考比例为2092:1,这也是受到传统的“官本位”、“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认为当官才是正途,哪个人家出了一个当官的那是无限地荣耀。与“国考热”相对应的是,教师岗位特别是乡村教师岗位的冷清。
(二)盲目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影响着正确就业观的树立。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大城市精彩繁华,但那里也容纳不了所有的毕业生。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艰苦岗位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能提供比大城市更好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实际上西部有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大有作为。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那里正亟需各方面的人才,从2004年开始各大高校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支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在那里有充分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其在东部求职待业、虚度年华,不如在西部堪当大任、一展宏图,人才的闲臵就是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新农村建设正在当时,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到农村去,村官计划就是这个目的。大学生可以把到基层工作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通过了解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
二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错误的就业观对自我发展和国家发展都不利,要有一个踏实勤恳的态度。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在给大学生演讲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我公司应聘,公司里只有一个扫厕所的职位,你欣然的接受了。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把厕所扫的比别人干净,我发现了会让你去管理所有扫厕所的人。结果在你的管理下所有的厕所都比以前干净。这样我就会觉得你是个人才,会把公司的后勤交给你管。你把繁琐的后勤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就把你提为公司副总了,这样你就成功地进入了公司管理层。这虽然不是实事,但也充分表达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俞敏洪对待员工的态度。作为求职者就要从这个例子中受到启发,不是说一开始就能找到体面地工作,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工作,做出成绩,你的才能就会被发现,你的才能也就能得到施展。不要说岗位卑微,再卑微的岗位也能做出成绩。
(二)转变就业观要抛弃专业对口的旧观念。
当今大学生要抛弃专业对口的观念,据报道09年仅有不到30%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香港早在10年前就注重通才教育,3在职业生涯中灵活的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划分出现了新的标准:博士生为专业性人才,硕士生为应用性人才,本科生为通用性人才。中国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的进程中,也进行着类似观念的转变,并且通才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步实施。因此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但是你的素养和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本科生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硕士生也应该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不要死抱着专业不放。
(三)转变就业观念要从大学期间开始。既然专业对口率不是那么高,那么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应该注意这一现象。专业课的学习不能放松,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广泛地阅读其它方面的书籍,力求自己的全面发展。例如学习中文的可以涉猎一些新闻、历史、体育、甚至中医学的一些知识。在多方面的学好知识的同时,大学期间也应注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女士对大学生讲,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臵的财富。大学生就业要有正确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生应“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要恰当的制定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要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应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里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方向,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以平和的心理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如实地转移到对就业前途的考虑并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就是压力释放或转移。
(五)要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
就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做好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准备,正视就业压力,迫使自己积极地行动起来,产生求胜得心理和行动。要勇敢地打破传统的“就业就是选择终身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就业观;再则,要敢于吃螃蟹,自主创业。
三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几年内不会得到缓解,甚至会在以后几年就业压力会不断加剧。转变就业观念不能光依靠大学生,国家应该在这类问题中做出更多的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一切意识的东西都是来自物质的。就业观同样是一种意识,它的形成也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因此想要大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则要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现在的高校毕业生都红了眼地去考公务员,真说的上是疯狂,为什么大家都往这条“独木桥”上挤?众所周知,公务员的工资其实是于教师的差不多的,但他的各项福利待遇则是教师所不能比的。如今消费水平高,尤其是房价高,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就业、婚姻压力,近几年凸显的看病难、入学难的问题也让大学生们渴望得到一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这样的一个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能通过考公务员获得。要想更好地配臵人才,引导大学生们到合适的岗位,比如教师,就需要政府降低大学生的生存成本,抑制房价,提高教师待遇。
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与人才的缺乏已形成了一种矛盾,如何突破西部人才缺乏的“瓶颈”,这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部地区观念相对落后,经济、科技水平欠发达,难以提供中青年人才成长的多元化渠道。西部地区经济较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有实力的公司和企业相对较少,高层次人才难以获得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博士在外企年薪能拿到5—20万,在西部只能是1万多。人才市场机制不全,西部地区的人才就多数留在行政事业单位,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无论是行政还是事业单位,都有等级森严的制度,事业单位也套用行政级别,有相应的厅级、处级、科级等,特别在西部地区有较强的“官本位”价值取向,无论是分配方案还是住房都与行政级别挂钩。在谋取相应的行政级别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不利于中青年人才成长。这就要政府提高西部人才的待遇,解决住房问题,优化人才利用模式。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国家需要给农村大学生一些就业帮扶。中国的农民有八亿多,大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家人省吃俭用,只盼望孩子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离开农村,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因此这类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不仅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婚恋问题,还要顾及年迈的父母,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挣钱的工作。他们大多不想家人也不愿让他们回到农村去,城里的大学生自小在优越的环境里成长,更不愿到农村工作。因此基层就又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状况。要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政府在待遇上刺激以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再个就是要解决好农村的养老、医疗问题,现在农村被纳入“医保”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但转变就业观不是喊喊口号,也不只是大学生自己所能解决的,这还需要政府作出努力。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营造一个优越、公平的就业环境,创制一个良性的人才配臵机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远 施春华《大学生实用心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周德明等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中南大学出版社
3、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一)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成因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它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就业观作为择业观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择业观与就业观之间有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择业观是就业观的基础,择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的动机与就业目的。择业观的变化与发展,将促使就业观随之发生变化。
择业观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因直接与两个前提条件有关: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择业观与就业观形成的客观条件,自我意识是择业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和支配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课题。
(二)就业观表现:
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在就业观上具体表现为:
1.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生毕业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1]。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2.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发展作为就业的唯一要求,不愿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去。据统计:43.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有的单位“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身发展”,他们可以放弃户口,33.1%的毕业生表示,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2]。
3.拉关系、找门路,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就业竞争。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生杀大权”的人便成为一些想投机取巧的人的焦点。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3]。这无疑是一种与文明社会不协调的因素,这不仅是对工作岗位的亵渎,更是对广大大学毕业生的不平等的待遇。
上述这些不健康的就业观,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这些家庭中的“独子”,在比较优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通过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可是毕业就面临失业。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为了儿女上大学,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而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不仅家庭、学生都缺乏思想准备,政府和学校在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方面也缺乏经验。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就业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万工作岗位,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2006年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为2500万人。我国失业率将高达20%[4],这也造就了一个好的岗位会有成千上万人来竞争的独特景观。因此,大学生们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的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树立正确就业观重要性: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
想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
三、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
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那些“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旧观念,都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格格不入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不可能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了这个机会当然幸运,但如果失去这种可能,难道就是人生的不幸吗?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这个狭隘的就业观念束缚中摆脱出来。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工农商学兵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走出这块小天地,何止七十二行,七千二百行都不止啊!有两则新闻,一个是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在西安卖猪肉[5],另一个是研究生唐忠华在四川当猪倌[6]。对这两则新闻,媒体和公众总是能将大学生职位的卑尊放大成焦点事件。普遍认为,大学生具有高端的专业知识,现在放弃专业去喂猪、卖肉,是人才浪费,如果那样,“何必十年寒窗苦,枉费光阴穹度日”?其实笔者认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白领诚可贵,蓝领价更高,为了能就业,两者皆可挑”。靠自己的勤劳致富,靠自己的智慧赚钱都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的。所以,大学生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因为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不是大学生挑岗位,而是岗位在挑有能力的适合的应聘者,如果不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就业的道路上,就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大学生们能认清形势,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先就业,再择业,眼前可能就别有一番天地了。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对自身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如何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应好高骛远,这山看到那山高。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人”,进而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一次走上社会,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一旦真正做起事来,难免心浮气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读了大学,按说对就业有期待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就此端起了架子,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认为非大城市不去,非工资高福利好的单位不去,这就大错特错了。就业,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大学毕业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扎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的同时,熟练地掌握一两项技能,文凭只是个“敲门砖”、“介绍信”,能不能胜任工作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第四篇:树立正确就业观演讲稿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心态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内容是:心态,什么心态?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中的心态。
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的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有一则故事,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他们抵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般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被卖到比中国更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聚头,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分分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顶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真实的故事,反映了海外华人的奋斗历史。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任何一个只要把社会和别人当做自己敌人当做自己生活不幸来源的这样的人,你的生命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也都不会成功。任何一个人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是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近年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报道连篇累牍(读),到处可见于各种形式的学术期刊、新闻报纸以及会议记录之中,各方代表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都发表自己的高见。有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扩招惹得祸,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当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失业;有说是大学教育的问题,如果说大学教育能紧跟社会的需求,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只有社会有大量的需求的时候,工厂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自2000年我国第一届扩招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以来,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的说法就一直不断,每年都有就业形势严峻的各种花样翻新的说法,因为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就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过程之中,据调查200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07万,到 2010年毕业生将达700万。这个庞大的数字不由的让大家直冒冷汗,为自己的前程担忧。人数少,就业就易;人数多,就业就难吗?
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并不等于大专毕业生就找不到工作,只不过是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难.大专毕业生仍有许多就业的有利因素: 大专毕业生学历虽然不算高,但他们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这些人员专业实用,适应范围广,实操能力强,这都是那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大专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优势.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大专毕业生应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如何打好就业基础,是摆在他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应成为当代大专毕业生的共识.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这个问题,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形势严峻,困难和机遇同在.要克服就业困难,至少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一、是要有关注时事和形势的习惯。自我判断形势,不要听信传言。“三人成虎”。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当前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有一定的敏感度,不能形成那种“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习惯,要善于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当中去,要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以后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不是偏听偏信,所谓“三人成虎”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不思考,轻信传言并且去传播这些传言造成的。
目前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的就业形势都处在一个比较严峻的状态之下,正是由于这种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了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措施来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而我们国家、地方政府更是从不同层面出台了多项积极的就业政策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群,理应有最起码的自己判断事物是非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学生正确地判断我们自己所处的形势,那么要处理我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件什么困难的事情。
二、是就业永远是个人的问题,核心是个人的素质。“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从宏观上看来,国际国内的金融形势、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就业形势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具体到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身上,真正地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如果我们自己的实力不够强、综合素质低下,即使外部的就业环境再好,就是我们能找到工作,也只能做那些外围的工作,也不能进入到真正的核心工作岗位。
反之,如果一个大学生的综合实力超强,即使外部的就业环境十分恶劣,那么这个学生要找到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真正的人才,相当一部分企业就是在外部的大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时候吸引人才的,因为正是那个时候他们才能更容易挖到他们所急需的高级人才。
正是所谓的“有了金刚钻,不怕揽瓷器活”。“瓷器活”任何时候都是有的,但是“金刚钻”不是任何人都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金刚钻”的能力的高手。只要我们的个人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想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都是没有任何困难的。
所以,眼下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确定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围绕着我们自己制定的发展方向完善我们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我们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动手能力,这样我们将来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有明显的质的提高,那个时候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我们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不会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了。
三、是要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做什么?到哪里?应当早做准备,做哪些准备? 贫蹭,有一瓶一钵{bo}。那我们的:一瓶一钵{bo}。是什么?
我们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自己将来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自己应该清楚。在我们了解了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确定我们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构建我们自己的“一瓶一钵{bo}。
我们很多同学刚进大学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宏伟计划,但是这些计划不是被遇到的困难所阻隔,就是被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影响,其结果是相当部分的同学不能完成最初制定的目标,而走向了那种上不得,下不来的尴尬境地。而这些同学所面临的正是那个“富僧”所遇到的问题,同样有自己的“一瓶一钵”,但是怎样用好这个“一瓶一钵”是很有学问的。这个“一瓶一钵”是“贫僧”和“富僧”的区别,也是一个优秀大学生和一个平庸大学生的区别。一个优秀大学生的“一瓶一钵”是完全能够支撑他达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和他想达到的目标,而一个平庸的、没有自己任何特长的大学生的“一瓶一钵”却不能支撑他达到任何一个有难度的目标的。
所以,只要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这个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那么凭借建立在这个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各项技能就能使我们达到我们最初想达到的目标。
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还要父母养活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有目标以后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他要把自己想要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坚定的信念是内化的,他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来对待。所以当我发现有一个人,他拼命地在嚎叫在喊着自己要做成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几乎立刻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事情是做不成的。为什么了?因为他还没做就先叫的非常响了他还没做就已经喊的让全世界人民都听见了所以就很难做到了。
二,应当树立怎样的就业观既然当前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那么,作为大专毕业生,应当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呢?(一)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定位,以顺应发展变化了的就业形势何谓“就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解释应为凡被安排到机关,事业或企业单位工作就叫就业.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我认为,对“就业”的解释应扩大其含义,应包括“自谋职业”(个体户),这才是“就业”的全部含义.用句通俗的话说,找到工作就是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整个社会的传统就业模式已发生了变化,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行业,人们有了择业的自由,择业的范围扩大了,择业也逐步走向了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专毕业生必须面对现实,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定位.换言之,就是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并根据自己现有的学历层次和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所掌握的专业技能,适合做什么工作,适合在哪些部门工作,有哪些用人单位能够接收你,作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另外,要求专业完全对口找工作已不现实.因此,既不可“好高鹜远”,又不要悲观丧气,无所作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就业问题上茫茫然不知所措.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尝一尝,那就是你要不工作的话,你就体会不到工作中所产生的智慧以及你就体会不到这个世界是怎么样运转的。就永远停在了那个浅表层次。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你唯一要做到的是看准了目标以后充满耐心地充满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往前走。这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二)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先就业,后择业”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识.特别是作为大专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应注意扬长避短,在仓促的选择时间和较窄的就业余地的情况下,切忌挑挑拣拣,要争取尽快找一份基本适合自己做的工作,那怕不是十分满意的工作,如那些工资不是太高,工作环境不是太好,专业不完全对口或根本不对口,甚至是自谋职业.在就业后,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
大学生就业,急功近利与随遇而安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人对起薪要求甚高,往往错失良机,最终找不到任何合适的工作就牢骚满腹。大学毕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大多数人,非“大城市”、“高薪”不干是不太现实的,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同自己当前的能力相适合的岗位,然后再做好发展的规划。
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是那些乐于从基层做起,从比较艰苦的行业做起的,正是由于有来基层的宝贵的工作经验才能使那些成功人士有了良好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令人信服的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
三、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直指哲学的原点,也是人生思考的重大的、根本性的话题。而要回答后两个问题,则必须认真思考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就业也一样,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基础。然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是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很重要,但认识自己却很困难。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但许多错误的抉择即发生在对自己认识不清。自我评估的目的即是要通过对以往成长经验的反省,检视自己的价值。在求职之前,大家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性格、兴趣、特长等诸方面进行通盘思考,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剖析。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给自己一个科学、正确的社会定位,从而为自己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解决“我能做什么”的问题。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实际上如同人认识人性是一样的。就算人类完全搞清楚了人性,要让个人性起作用,还得依靠个体的人的自己的认识了解基础上。如何自我评价
“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的这样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却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在每个人的观念中都有一个现实自我和一个理想的自我。了解现实自我并接受和悦纳它,就会认可自己、心理健康,但如果不了解现实自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出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排斥,产生心理障碍。
那么,自我评价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呢?基本的标准是:客观而全面。评价应是客观的,是在正视自己、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给自己的求职心态带来不利影响;评价应是全面的,既包括自己的特殊素质,又包括综合素质;既包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缺点和不足。
——优势分析。个人优势是我们求职就业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形成鲜明的自我定位,在招聘者面前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认识。
——劣势分析。很多人都不喜欢直面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疾忌医,是许多人的通病。其实,劣势并不总是一无是处。知道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盲目自信,趾高气扬;分析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因为劣势而无端自卑,垂头丧气。
——身体力行。如果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才能,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
----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在不断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特别是当自己的优势劣势清晰的展现在自己面前时,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我们认识自己的优势不是为了自大狂妄,认识自己的劣势不是为了自卑自责。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
——要学会正确表现自己。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困难、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出现了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自卑是同失望形影相随的,事先的期望值越高,事后因结果不理想而产生的失望程度相应越高。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生活的强者从来把困难、挫折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认为它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我们不应该自卑,而应当有信心战胜自卑。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做一比较。通过全面、辨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认识到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和遭到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要自欺欺人,又不要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态度应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一旦我们突破了自卑的羁绊,就会对自身的内在潜能得到全新的评价。
——要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形象。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宰,做自己人生的导航员。没有谁比你自己更能决定你的命运。因此,你个性内向与否,那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安排、决定。当你认定自己性格内向时,你便赋予了自己内向封闭的自我形象。而一旦这一形象标签进入你的潜意识,它又反过来引导约束你的行为。对自己的社交缺乏信心的人,不妨将自己从记事以来所认识的朋友都罗列出来,你会惊讶于自己竟有这么广泛的交际。特别是要多想想你的那些好朋友,既然你能与那么多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厚的友谊,也就足以证明你并非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了。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扬长避短。
总结: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谢谢。
第五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大学毕业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遇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挑战,同时也遇到了难得的人才发展、培养、成长机遇。一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空间;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政策性障碍正在消除;三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极为关注并极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但就业归根结底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大学生唯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大学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社会中,就业职位的层次分布是呈三角形的,从顶端向下,各职位层次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逐渐下降,数量逐渐增多。“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分布与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等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GDP增长将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职位数在600万—900万之间,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新增职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将向社会职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动,大学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已势在必行。
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面向基层就业,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
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基层还是一种意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态度。面向基层就业,是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的选择。
总结
总之,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有学会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脚踏实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季,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创历史之最。最近一则新闻读后让人挺心酸的。据报道,北京一名高校女生因毕业后就业不理想,选择了跳楼自尽。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当今大学生们如何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笔者认为关键是理清就业思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体表现为“一降、二升、三适应”。
一降,即降低就业期望值。在校期间都做了一个完美的“就业梦”,梦想自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才发现理想与现实是如此遥远。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理想就业不是非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才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从就业地而言,不一定非扎堆城市不可,也可以考虑乡镇甚至边远地区。从薪酬待遇而言,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不可,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升,即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提升自己就职的能力。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适岗准备;要注意培养求职技巧,求职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涉及到很多细节性问题,如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应在平时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在求职时不至于因“小”失“大”,错失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现在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一些对本单位有用之才,谁的综合能力强,谁能为用人单位带来财富和荣誉,谁就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时刻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水平。
三适应,即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必须明白,就业严峻是相对的,机会永远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在校期间,就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社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在就业岗位尚未落实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各项竞聘准备;竞聘岗位时,要沉着冷静,从容面对;无论求职成败,都要自信乐观,要有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求,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去争取、拼搏、奋斗,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位置。
2谈谈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简要回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六、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
3当前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更有针对性的获得就业信息?
第一,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得信息。第二,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获得信息。第三,通过社会各级人才市场获得信息。第四,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第五,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信息。第六,通过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获得信息。第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第八,通过各种类型的“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获得信息。
4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哪些?
1.有到学校进行招聘的企业;
2.社会上有几家大的后期培训机构如北京联想的北软,也算是个中介
3网上提交简历,要慎重
4大城市会有大型的招聘会
5家中人帮助找工作
6考公务员或应聘村干部
7自己创业
5大学生自主就业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主要优惠政策有哪些?
一.政策条件 作为创业者首先要了解创业现况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谓“火焰与海水”。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难免成为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而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仅靠热情创业也远远不够。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从局部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是中国更快崛起的机会,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让我国产业发展比原来更快。既然全球的金融环境不好,国家肯定是要发展有潜力的、有核心能力的新产业,这种新方向的选择,有可能让大学生创业的新兴企业与传统产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给创业者带来了机会。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了解这些优惠政策,会让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创业的决心,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二.资金条件 进行有效的融资
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自有资金——一些大学生从低年级便开始打工,个别学生利用自己的专长可以积累一笔创业资金。
2.私人借款——大学生创业在征得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同意后,可以向他们借款进行创业。
3.合作经营——通过寻找合作者形成合伙人或股份合作,筹集创业资金。
4.银行贷款——目前国家鼓励自主创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业指导中心也有对创业贷款的担保政策,大学生创业可充分利用这些政策。
5.风险投资——这些年无数的科技、网络精英都通过风险投资开创了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将愈来愈多,覆盖面也将愈来愈广。
三.人际关系条件
人际关系条件对创业者来说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人际关系,对创业者顺利完成创业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的人际关系条件主要是指创业者在自己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空间内,通过交往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对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有促进和影响的各种有利条件。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主要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个体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群体,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发生联系。这样,创业者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同时;作为创业者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些有利因素,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创业活动提供援助。
四.自身素质条件
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条件决定了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性质和经营范围,也决定了创业者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创业者自身素质应包括其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当今社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如从事行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其次是身体素质,创业的初期是艰难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很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样,非智力因素对创业者来说也很重要,如创业者的性格、人品和心理健康情况等等,都很重要,如创业者意志薄弱、或品质卑劣、心理不健康等,都很难成就大事。
首先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
1.积极主动——对于要创业的大学生,对人对事始终要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积极首先应表现在头脑上,既要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看法,又要积极提问,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其次是积极主动地行动,实现想法。
2.自信坚持——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成功》杂志上写文章说:“创业者若能抱着无比的信心,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遇到困难时,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前进。
3.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有各种情感,要创业就要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激励。对大学生创业者,还应进一步学会调整组织情绪,决不能以自我情绪影响或取代组织氛围。
其次应该具备充足的能力
1.学习能力——这是大学生创业者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不仅指书本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和事的感知、领悟、转化、提高的能力。
2.规划能力——大学生创业者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就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制订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
3.行动能力——无论再好的思想、再完整的方案,都要执行才能看到结果,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执行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之一。
4.感知能力——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商业感知能力,这必须通过大量的思考、分析和实践的积累。因此,大学生日常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了解财经、商业资讯,多分析研究商业案例。
再次了解相应的知识
1.专业知识——在确立目标后,围绕目标方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积累和准备。
2.企业管理知识——除专业知识外,创业者还要掌握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等等,特别还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
3.创办企业的政策法规——现在本市对大学生创业有了诸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应在充分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前提下,多利用政策的扶持,更好地走上创业之路。
自主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
找准创业方向,跨越创业障碍,同漫漫取经路一样,创业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艰难困苦要克服,甚至有几只拦路虎在静候我们的到来。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有了创意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其实,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大学生创业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视野狭窄、过于自负,而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大学生创业既要看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经济危机环境下引发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潮,是一种积极自我开拓的过程,大学生创业者在认真了解创业现况避免盲目创业的同时,找准项目,完善自我硬件,灵活应对,克服障碍,成功,必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