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交流评价环节
回归本真
崇尚自然
快乐体验
和谐发展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交流评价环节
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儿园 谢梅玲
在科学探索活动之后,幼儿会有一种想将探索中的体验、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等倾倒出来的欲望。在这一环节,有效的对话交流对幼儿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交流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举手回答成为一种形式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时,一般喜欢说:“我喜欢让举手的小朋友来回答。”“你如果知道,举手告诉老师。”这就使得只要教师一抛出问题,幼儿就产生了举手的条件反射,举手的幼儿多了,教师一时不知道请谁先讲好,于是就常用“开火车”,或是随便抓住视线里的几个幼儿请他们讲。有些幼儿在一旁举手,直到火车快开完了才轮到自己回答,在这个“煎熬”的等待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为什么还没轮到我”的问题上,对刚才教师的提问兴趣也大打折扣。
(二)单纯语言上的互动占绝大多数 在科学活动的交流环节中,一般由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讨论的话题,而在引出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是把一个具体的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对抛出的问题加以回答。对于语言加工较好的幼儿来说,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的问题,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回答。但是,对于一些在语言加工方面处于“弱势”的幼儿来说,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这些幼儿看来也许是懂了,也许不完全懂,或者完全懂了,但他们不一定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以为幼儿还不知道,还不理解。于是就在心里给幼儿贴上一个标签“这个孩子不行”。是真的不行吗?如果换一种问与答的表达方式,或许是可以的。
(三)“一问一答一评”式交流占上风 教育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时,由教师针对幼儿之前的科学活动提出问题,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教师再针对幼儿的答复进行评价,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再添加额外的梳理和归纳工作。这种交流模式中幼儿看似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整个过程幼儿都由教师的问题牵着走,顺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进行揣摩、猜测。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个追问,貌似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实则是在强迫幼儿顺着自己的思维走。
通过学习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交流环节的问题后,我觉得科学探索要通过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3、接受检验;
4、不断完善。四个步骤来完成,让我明白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
二、注重科学活动过程的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科学活动的评价已从注重结果逐渐转移到把握过程,因此教师对科学活动过程的评价是组织好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尝试此转移的实践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的一些启示。
(一)注重过程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主动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注重了活动过程的评价,必然促使教师更自觉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挖掘他们更多的长处和闪光点,并通过评价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和保护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科学活动“沉和浮”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沉和浮的实物,有泡沫、有铁等,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
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儿园 回归本真
崇尚自然
快乐体验
和谐发展
自己去探索发现沉和浮的秘密。班上有一幼儿在观察中从观察沉浮转移到观察水的活动,观察的非常仔细投入。幼儿在相互交流评价时,有一幼儿说某某小朋友没有观察沉浮的实物,而是在玩水,对此幼儿的活动从结果来评价是不令人满意的。但就其参与活动的过程来说,那认真主动的态度、专心细致的观察行为无疑是积极向上的。于是我对其活动的过程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并同时鼓励他如果你观察沉和浮能和玩水一样认真,相信你会发现沉和浮游戏中有更有趣的东西。由于注重了活动过程的评价,挖掘到了该幼儿的闪光点,不仅保护了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积极鼓励的态度使全班幼儿也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探索的积极性更高了,兴趣也更浓了。
(二)注重过程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不同的幼儿由于能力不同,即使是同样的认真参与,同样的积极思考,其获得的结果仍是有差距的,更何况还有幼儿获得了有关认知经验却不善与表达。因此将评价重点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就能更客观地评价每一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长处,使得到良好评价的不再是所谓聪明的或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还是在科学活动“沉和浮”中,我还留意一位观察非常仔细的幼儿,他不仅观察了沉的和浮的物品,还将一些漂浮物使劲按到水里,观察它和其他悬浮物的不同,这位幼儿真正做到了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获得了多方位的感知经验。可在讲述结果时,这位幼儿反而描述的较为简单,不如其他的小朋友。如果单从结果看,该幼儿表现并不突出,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该幼儿令人欣喜的一面,因此我给了他较高的评价,强调了该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引导该幼儿讲述“你除了看沉和浮的物品,你还看到其他什么物品既不浮在水面上也不沉在水下面”,通过这样引导该幼儿表达的就更具体了。由于注重了活动过程的评价,我们教师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幼儿,特别是对那些虽尽努力但效果不佳或是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来说,有了更多被鼓励和肯定的机会。
(三)注重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个性强的幼儿不善于与同伴合作,有些聪明的孩子承受不了失败,有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幼儿能持之以恒的参与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怕失败,愿多次尝试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为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有益的良机。如前面提到观察“沉和浮”的幼儿和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专心探索的程度无疑是很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是幼儿对周围世界积极态度的表现,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到其他的非智力因素,如肯定幼儿的合作意识,不怕困难的意志,爱护材料的态度等。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而合理的评价正是教师正确教育观念的表现。全面观察了解幼儿,注重活动评价过程,将更有利于提高科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儿园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评价的有效性(范文模版)
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评价的有效性
21世纪世界开始步入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对科学素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今日的幼儿,也将成为未来科技时代的主力军。面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开始备受关注,故幼儿园结合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将简单的科学常识、科学思维引导幼儿探索实践周围的事物进而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从小启迪科学探索的意识。引导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手段发现、推理科学原理,促进其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为教学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方法、总结经验。但当今的评价活动却存在教师评价为主,幼儿倾听;流于形式、评价形式单一等现象。那么在科学活动中如何评价才是切实有效的呢?
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现在的课堂评价主体单一,较多都集中为教师一统天下,幼儿处于被动地位。而科学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如果仅靠教师总结性、理论性、枯燥的结论词容易让幼儿产生厌烦。如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将教师和幼儿评价有机结合,如采用小组讨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幼儿评老师等手段交替使用,既体验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又能帮助教师观察幼儿能力。如科学实验中可以让幼儿评价下自己探索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或是多名幼儿评价实验的结果、过程,既让幼儿在讲述中反思自己的活动,在讲述评价中了解自己的优势或不足。还帮助幼儿在同伴评价中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学习别人的优势以解决自己在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等。
另外,教师无论在何种评价形式的情况下都应以尊重幼儿的观点为基准,同一个议题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看法,让不同看法的幼儿在相互评价中倾听别人的想法,在倾听同伴的评价中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存在的错误。对幼儿之间能力水平的促进碰撞有很大的推进功能,还可以帮助教师清楚的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出适宜的评价,为教师分析幼儿科学能力水平有了确切的掌握。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一般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的是语言评价、物质奖励,还可以包括表情、动作行为评价。物质奖励可以适当为幼儿的活动激发动力。生动有趣的语言评价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能力发展指明方向。而有时虽然幼儿回答后老师给予的只是简单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或是看着他认真的倾听,其中蕴含的关心、尊重和肯定,对幼儿而言却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三、评价应指明方向,富有针对性
《纲要》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幼儿情感态度的评价,却只停留在“你真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等浅显空洞的评价,缺乏指导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缺乏对活动过程的观察评价并不能起到改进、提升幼儿的功效。
一方面,《指南》针对科学领域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可见除了关注幼儿的科学知识的积累,我们还应意识到科学探索技能的掌握及科学情感态度的重要性。而科学情感态度除了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还可以是探索活动中如何专注;遇到困难如何坚持完成探索;能和同伴很好的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积极探索不同的操作手段等等。
另一方面,评价还应从“总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评价应该立足于教师对幼儿整个活动情况的了解,以促进幼儿进步为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科学实验的结果,而是全方位、多种能力的进步,如游戏活动态度、多种试验方法的积极尝试、遇到困难分析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等等。让幼儿在一个活动中得到的不是一个原理,而是探索所带来的乐趣及过程中积累的探索方法的经验。
四、评价应关注个体差异。
《纲要》中强调“教育内容要更多的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就感。”而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注重在了解幼儿个体能力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这便需要教师从幼儿前期能力水平的理解以及对本次活动过程的观察这两个维度进行评价。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应根据幼儿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结合幼儿原有的能力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即使同样地表扬评价对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实践情况也不尽相同。如平时学习习惯不好、行动兴趣缺乏的幼儿,哪怕他们只有一丁点儿的进步,如坐姿端正、遵守操作规则、认真听讲等都需要教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于能力水平中等、害羞胆怯的幼儿,则需要教师锐利的眼神及时发现他们的闪亮点并进行强化肯定,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对自我的信心;对于能力水平强、活动积极的幼儿,则需要慎用鼓励评价,提高要求让他们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时适时表扬,以维持他们对学习难度的挑战、新鲜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对幼儿的纵向评价,避免幼儿间的平行评价,切实促进每个幼儿都能活动不同程度能力水平的提高。
总之,课堂评价是促进课堂发展、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的评价最终应是以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为主要目的。
第三篇:科学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
一、优点
(一)活动目标方面
1.难度适中,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2.包含了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方面。
(二)活动内容方面
1.活动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如:教师把冰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使冰融化的方法。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到了冬天,水结成了冰……
4.活动各环节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三)活动准备方面
1.活动准备的材料具有探索性和变化性。如:冰可以化成水,水烧开后冒出的水蒸气遇冷
可以变成水珠。
2.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方面
1.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如: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还能不能变成水
呢?从而引导幼儿进行下一环节的猜想。
2.教师的语言流畅,提出的要求比较明确。
3.教师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这个水蒸气是怎么来的吗?
4.幼儿基本上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享受科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不足
(一)活动目标方面
1.目标的表述方式不统一。第一点是发展目标,行为主体是幼儿;第二和第三点是教育目
标,行为主体是教师。
2.第二点目标的表述抽象、不具体。
3.第三点目标的表述不是这次科学活动中幼儿发展的重点,不全面。
(二)活动过程方面
幼儿间缺乏商讨和合作的机会。
三、改进建议
1.活动目标可改为“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能积极主动的寻求答案;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会变成冰。3.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可以在各环节的猜想中,制作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记录。
第四篇: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这个科学区域活动总的来说比较好。
就目标设定上而言,这次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这次活动中的吹泡泡,老师并没有直接调制好泡泡水给小朋友直接吹,而是在材料上分别给了小朋友洗衣粉,白糖,盐等,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吹泡泡的工具也多种多样,有吸管,用硬质卷起来的圆筒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等。虽然老师也给小朋友提供了记录这些活动的本子,但是小朋友并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可能“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个目的没有得到具体的实现。
就可操作的材料来说,这次科学区域活动可操作的材料比较丰富,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同时这些材料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趣味性,层次性和暗示性。例如在比较滚波珠和乒乓球哪个速度快的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兴趣,使这个游戏既充满趣味性又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性。材料在空间上也分配的比较合理,比如读书区靠近绘画区,比较安静。
就指导来说,老师的指导相对而言比较少,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规则,幼儿去的指定区域要带着自己的名字卡,每个区域的人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缺少老师在旁边有效的指挥,使得活动现场有点混乱。比如有些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的讲话。。。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科学区域活动形式多样,而且重视对幼儿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
第五篇: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幼儿园
施玉美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关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应以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感受和体验为评价的主要价值取向,强调幼儿愿意表现和表达自己的兴趣,强调以多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结论。
对照《纲要》,反思以往绘画活动中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作品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忽视幼儿参与评价。
2.用统一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评价,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最近发展区,较多地进行横向比较,忽略纵向比较。
3.比较重视作品的评价,忽视绘画过程中的适当评价。更有甚者, 常常是幼儿完成作品后,美术活动就结束了,忽略了作品评价这一环节。
4.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忽视对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以往的美术活动评价存在教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问题。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该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正确有效地进行评价呢?
一、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 是一件他自己的艺术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故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贸然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多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在与他们聊天讨论中交流对作品的感受,以锻炼幼儿自己学会品位、学习感受艺术的能力。
如在一次中班的绘画活动“画太阳”中,小朋友边画边讲述着自己的想法。桐桐说:“夏天来了,太阳照在身上火辣辣的。我要画个红太阳!”小宝嘻嘻笑着说:“橙色最暖,我喜欢橙色的太阳。” 而小胖则一边擦汗一边说:“哦,夏天真热,我要帮太阳穿条红黄格子的吊带裙!”嘟嘟呢,她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伙伴,而是悄悄地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作品展览时,尖眼的小雨发现了嘟嘟的绿太阳,“嘟嘟华错了,她把红太阳画成了绿太阳”。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带着其他孩子共同的疑问,问嘟嘟:“嘟嘟,你画的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嘟嘟一脸认真地说:“绿色的太阳能让夏天凉快一点,就像妈妈让我在空调间里吃冰激凌一样”!小伙伴们听了,不但理解了嘟嘟的意图,而且都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嘟嘟,“嘟嘟真棒!嘟嘟最棒!”
自评充分发挥了幼儿“自圆其说”的主体涌动作用,更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呢”。
二、加强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同伴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孩子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孩
子共同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如,在大班“我生活的小区”主题绘画活动中,唯有龙龙把家建到了空中的云朵上,当他的作品一展出,随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我将来也要把家建到云朵上去”,“是的,龙龙的图画我也很喜欢,我特别喜欢他的直升机”,“直升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当然是运输人和物品的喽”,“要是小鸟再小一点,直升飞机就会觉得更大了”,“老师,回家我还要画一张图画,我要把家建到月亮上去”„
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己的看法,相信都对龙龙的新颖构思与空间想象表示赞同,更为龙龙的画面布局提出了合理建议。这就是我班实行的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的同伴评价。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这样做使幼儿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的同时,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这样的互评过程是知识的复习与提升。其次,它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培养幼儿欣赏评述能力和口语交际甚至包括人际交往、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更是美术老师所不可替代的。
三、提炼教师的总结评价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可谓是“一言九鼎 ”,且由于学生对教师有向导性、依赖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教师的评价具有绝对“权威”。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会使他感到自己有较强的能力,不断增强把事情做好的自信心。反之,他则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所以说教师的正确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阅,是对学生创作兴趣的激发,并且对帮助幼儿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教育专家多次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特别是儿童绘画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而呈现出多元的评价状态。
1.多鼓励
如图三与图一,同一班的孩子画同样的主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图一画面描绘出了小兔一家欢庆的热烈场面。不管是从兔爸、兔妈咧嘴大笑的表情中,还是从空中徐徐上升的气球上,都不难发现,在长耳朵兔的大家族里,刚发生了令人兴奋、愉悦的大事情,兔子们正共同分享着这份幸福与快乐!当然也可看出小作者有较强的美术表现功底,如近大远小,前后层次等。而图三与之相比则相差甚远,很明显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环境、遗传、教育的影响,其个性特征与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评价时,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要多做纵向比较。所以我还是表扬的图三的小作者,因为他比以前画画更认真了,而且可以看出,就这幅作品他也做了很大的努力。离园前他拉着妈妈的手一定要妈妈看看今天的作品,从他自豪的表情也不难猜出,他正向妈妈说着,“今天老师表扬我画得很好!”
只有这样,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才能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
体验。
2.多形式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多采用拟人化及情境化的语言。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时,可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师应把评价幼儿作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适当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以达 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3.允许个性差异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教师应尊重幼儿自由的表现方式,以保护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就如上面提及的“嘟嘟的绿太阳”,要是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是违背常理的,而且是不可能存在的,但5岁的嘟嘟却以其独特的孩童视角描画了一个“凉爽的绿太阳”。这符合幼儿的表现特点,教师要尊重幼儿,让幼儿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管他们画的与现实是否一致。再如图四咋一看画面显得凌乱、粗糙,但只要仔细品位,这种不受轮廓与技法的表达却更突显出了儿童画的稚拙美。“小金鱼”一反平日里被惯用的侧面描绘,独到地与人进行着正面对视,圆鼓鼓的眼睛,胖乎乎的身体,着实可爱。
四、评价要伴随活动的全过程
以往我们关注的更多的只是结果评价,即最后的作品评价,而忽视了对幼儿绘画过程的评价。《纲要》中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过程中评价能够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从而激发幼儿的灵感及进一步创作的欲望,如:绘画《太空旅行》,由于很多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在作画时,有些幼儿仅画了架飞机,上面坐着个人去空中旅行。有些幼儿显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应在绘画过程中,及时评价有特点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这样不但开阔了其他幼儿的思维,同时也激励了这些幼儿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让我们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鼓励功能,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与闪光点,正确的引导他们,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在绘画这一艺术天空中健康、自由自在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