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中吹气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中吹气球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气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很爱玩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也都有吹气球的经验,而在瓶中吹气球幼儿接触少,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科学泡泡——瓶中的袋子”,意在引导幼儿在猜测、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感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从小爱观察,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生态课堂追求一种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此次活动四环节紧密相扣,步步提升,让幼儿在“低碳”课堂中享受活动的快乐,体验科学的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瓶口套有气球。(如图所示)2.幼儿记录纸人手一份,哭脸和笑脸娃娃若干,教师记录纸,记号笔。3.课件。
4.操作音乐、集中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在小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吹气球呀? 幼:想。
2.分别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师:请你来试试。气球怎么样了? 幼:变大了。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幼:我是用力吹的。
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用力,才能吹得大大的。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并记录幼儿的猜测。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 幼: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来认识一下,瓶子代表什么?问号呢?小手呢? 师:好,猜测能吹大的小朋友举手,用什么来表示能吹大呢? 幼:打钩。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能不能吹大,还要验证一下。请你轻轻地从背后的口袋里拿出装好气球的瓶子,试一试。4.幼儿自由在座位上吹气球。5.师幼讨论。
师:成功了吗?那“小手”标记下面怎么记录? 幼:打叉。
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环节中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已知经验,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为下一环节感悟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用大小不一的四种瓶子吹气球
1.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师:为什么一开始这两个气球能吹大,现在不行了呢? 幼:没用力。幼:瓶子太小了。
师:那我再给你们几个大的瓶子,猜猜能不能吹大。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记录好了,轮到你们要去实验了。请小朋友记住: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筐,里面有四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试一试,听到音乐就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指名幼儿说说有没有成功。
小结:原来,能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什么关系。
(评析:《纲要》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原来,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寻找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两次都没成功,你们失望吗?别急,老师这里有好办法。2.出示幼儿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这是你们的记录纸,我再请你们去实验一下上面的这四个瓶子。记录纸的背后有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如果哪个瓶中的气球吹大了,就在旁边贴上笑脸娃娃,如果没成功就贴上哭脸娃娃,好玩吗? 在实验之前,我有三个小要求:①还是每个瓶子都试一下;②认真做好记录;③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有什么秘密(四个瓶子中的一个身上有洞,并贴有标志)。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评析:两次尝试下来,激起了幼儿“怎么还是不能成功”的思考及“我还要试”的渴望,教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信心,再次让他们尝试。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四、总结提升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道理。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出去了,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2.寻找日常生活里与此有关的发明。
师:科学家们还根据这个科学道理发明了许多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播放PPT:打气筒、吸盘、针筒等)总结: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吸管,把
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回教室去试一试吧。
(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也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此外,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拓展,也让幼儿明白:科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最后,教师给幼儿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放了吸管的瓶子里吹气球,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发现。
2.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空气压力的科学小道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第二篇: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执教者:邓兰林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瓶口套有气球。
2.幼儿记录纸人手一份,哭脸和笑脸娃娃若干,教师记录纸,记号笔。3.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在小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吹气球呀?。
2.分别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师:请你来试试。气球怎么样了?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用力,才能吹得大大的。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并记录幼儿的猜测。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来认识一下,瓶子代表什么?问号呢?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能不能吹大,还要验证一下。请你轻轻地从背后的口袋里拿出装好气球的瓶子,试一试。4.幼儿自由在座位上吹气球。5.师幼讨论。师:成功了吗?
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探索用大小不一的三种瓶子吹气球
1.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师:为什么一开始这两个气球能吹大,现在不行了呢? 师:那我再给你们大的瓶子,猜猜能不能吹大。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记录好了,轮到你们要去实验了。请小朋友记住: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筐,里面有三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试一试,老师敲铃就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幼儿说说有没有成功。
小结:原来,能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什么关系。
三、幼儿再次探索,寻找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两次都没成功,你们失望吗?别急,老师这里有好办法。2.出示幼儿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这是你们的记录纸,我再请你们去实验一下上面的这四个瓶子。记录纸的背后有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如果哪个瓶中的气球吹大了,就在旁边贴上笑脸娃娃,如果没成功就贴上哭脸娃娃。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四、总结提升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道理。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出去了,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2.寻找日常生活里与此有关的发明。师:科学家们还根据这个科学道理发明了许多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播放ppt:打气筒、吸盘、针筒等)总结: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回教室去试一试吧。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瓶中吹气球》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1.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2.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3.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4.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5.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7.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8.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1.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2.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3.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教学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中班科学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602字。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科学详案教案《瓶中吹气球》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设计:
中班科学《瓶中吹气球》,这一活动的灵感来源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小小智慧树”,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贴合幼儿生活而又有趣的科学知识。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瓶中吹气球的兴趣,让幼儿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积累科学知识,经历分析、尝试到判断的过程。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预设幼儿的想法,经历三次尝试与分析,活动流程为:经验的回顾(吹气球)——分两次探索得出瓶中吹大气球的秘密——借课件提升“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瓶中吹气球”比赛——延伸到日常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我主张让幼儿自己去探究,与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在不同的探究中发现、分析得出不同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教学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7722字。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教案
【设计意图】
本节课属于物质与物体的一节课。醋和小苏打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在食物当中的材料。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了解少之更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及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故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激发探索的欲望和观察能力。
3、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醋、盐、小苏打、气球、透明瓶子、实验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瓶子吹气球的原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厨房中的调味品,并了解各种调味品的作用。
——请幼儿自己讲解一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也取出实验中的教具,一一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一说、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醋、盐和小苏打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两瓶白醋,一袋盐,一袋小苏打及2个透明玻璃碗。将盐和白醋及小苏打和白醋分成两组。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师:是盐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是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发生呢?
——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师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不仅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会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示气球)就是可以让气球鼓起来,你们相信吗?激发幼儿兴趣。
3、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在幼儿得出结论之后,进行操作。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气球被吹起来了)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被瓶子吹起来呢?
得出结论: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剂,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3)防腐剂,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4)制冷剂,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致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5)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5、活动延伸
课后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好玩的科学小游戏。
【活动反思】
《瓶子气球》这是一节陆慕中心园王叶青老师上的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一来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教案】相关文章:
1.幼儿园大班《瓶子响叮当》科学教案
2.幼儿园大班科学瓶子的声音教案
3.《有趣的瓶子》中班科学教案
4.瓶子教案
5.瓶子的联想教案
6.幼儿园大班美术《装饰瓶子》教案
7.会吹气球的瓶子三年级作文
8.小班欢乐吹气球教案
9.会吹气球的瓶子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