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活动:魔力气球
中班科学活动:魔力气球
中九班 杨新峰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气球经过摩擦后产生静电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喜欢动手实验。
3、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碎纸屑、毛线头、碎棉花、纸蝴蝶、石块、碎树叶各一盘。
2、气球若干。
3、小盒子一个,小毛巾一条。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教师以变魔术的方法引出活动主题。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小盒子来玩一个好玩的魔术。
2、幼儿观察,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1)、教师把气球充气,进行摩擦,幼儿观察是否能把碎纸屑起起来。
师:小朋友仔细看,我都做了什么动作?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师:小纸屑没什么会吸到气球上呢?
(2)、幼儿尝试实验,初步验证气球摩擦后产生静电的现象。
(3)、教师小结摩擦起电的现象。
3、引导幼儿猜想气球经过摩擦后是否能让头发随着气球的移动进行舞蹈,鼓励个别幼儿尝试进行实验。
4、幼儿操作,自由探索,气球摩擦后是否能够吸起毛线头、碎棉花,碎纸屑、石块、碎树叶,并简单的记录实验结果。
5、小游戏,让气球吸在身体上,(鼻子、脸、手、衣服),让气球吸在椅子上。
6、引导幼儿尝试让气球吸在教室的墙面上、床边上、钢琴上等。
7、出示剪好的蝴蝶,幼儿想办法让蝴蝶吸在气球上,让气球和蝴蝶一起跳舞,活动结束。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有魔力的磁铁
中班科学活动:有魔力的磁铁(自然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对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感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性水果拼图、磁铁小推车、水果图卡、磁悬浮应用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磁性的水果拼图,看看能拼出什么水果。2.教师操作。
3.师小结:原来磁与磁铁之间,有时可以像一对好朋友一样紧紧吸在一起,有时却会互相推开。
4.讨论。
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
5.教师小结。
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1)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3.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3.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 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正负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是请磁铁帮忙的吗?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第三篇:中班科学活动:我和气球做游戏
活动的设计意图: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段幼儿,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
活泼、好玩,同时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常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地围着一样东西在观察。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还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与现象的探索欲。
新纲要指出,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的过程,而是要幼儿通过自身主动地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为什么气球被突然放飞会到处乱窜等等。
科学活动:我和气球做游戏
教学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感知空气从气球中突然冲出的有趣现象。
教学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若干,充足气的气球一只。
2、打气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气球喜欢吃什么
分别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和充足气的气球。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再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引出故事《气球吃什么》
1、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2、气球究竟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得胖胖的?(气球喜欢吃空气)感受气球轻轻吹在脸上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呢?(幼儿个别回答)
教师示范,重点是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可以两两合作。
玩气球:摸摸气球胖乎乎的肚子、和气球碰一碰(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放飞气球
猜猜:气球突然放飞会怎样?
请个别幼儿模仿气球乱窜的样子
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四、游戏:流星球大战
组织幼儿来到空地
游戏:听到教师喊“放射”的口令,全部幼儿放飞气球,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延伸活动: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第四篇:中班科学活动《会跑的气球》
中班科学活动《会跑的气球》
黄圩镇中心幼儿园 曹小淳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亲子活动后,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的气球还剩下很多,于是气球就成了我们除在言语上鼓励孩子们的另一份奖励,每每看到孩子们拿着气球玩得很可心,同时又好奇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表象和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需要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探索、玩中理解、玩中发现他们好奇和困惑的问题。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爱玩和好奇的天性,又在无意中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目的,也符合“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个宗旨。于是就生成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会跑的气球 活动目标:
1、对空气存在的现象感兴趣
2、探索气球跑起来的原因,感知空气的推力 活动准备:
1、气球人手一只。
2、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3、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玩气球,感知空气的存在
1、出示气球
师:瞧,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呢?(出示气球)
幼:气球
师:气球的肚子扁扁的,怎么样才能让它变得胖胖的呢?
幼:吹、吹气、打气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真多,那谁来试试把气球变胖吧(请个别幼儿操作)
幼:试着吹气球
师:哇,气球变样啦,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气球和刚才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变大了,变圆了
师:为什么气球变大了?鼓鼓的气球里面是什么呢?
幼:开拓思维,根据原有经验回答
师:所以气球里面的空气把气球变得鼓鼓的
2、用手压吹好的气球,感知气球中的空气被压后有反弹的特征
师:气球的肚子鼓鼓的,真好玩,老师来逗逗这只胖胖的气球,用手压,松手,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根据观察回答
师:我请小朋友试试
幼:个别幼儿模仿,试验
师:原来,气球中的空气被压后会反弹回来,如果曹老师把手里的这只气球松开会怎么样?
幼:猜测
3、感知松开气球口后,空气产生的推力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气球,我们到这边把气球用力的吹大,然后松开手,仔细观察,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气球坐到你们的位子上。谁来告诉我,你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根据自己的发现自由回答(有风、飞起来了、跑了。。)
二、玩“会跑的气球”,探索气球跑起来的原因,再次感知空气的推力
1、观察、思考气球跑起来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发现手松开,气球会跑起来,气球怎么会跑呢?
幼:
师:刚刚老师用手按气球的时候,手一松开,气球就会弹回来,那是因为气球里面的空气有推的本领。那么,聪明的小朋友,是谁让气球跑起来的?
幼:气、空气
师小结:当我们手松开的时候,气球里面的空气从所球的嘴巴里面冲出来,冲出来的空气推动着气球,所以气球跑了起来
2、发现气球会根据放置的方法不同,而跑的方向也不同
师: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在玩的时候,每一次气球跑的方向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气球不是朝一个方向飞的。那么气球的嘴巴朝不同的方向松开手,它会朝哪个方向飞呢(演示)
师:我先朝上放,松开手,气球会朝哪个方向飞呢?气球嘴巴朝下放气球会朝哪个方向飞呢?要是朝左放?朝右放呢?
三、记录操作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在黑板上有一张操作记录图,这个我们叫指向箭头,是用来表示方向的,比如这个,气球的嘴巴是往下的,如果气球往上飞我们就在这里打个向下的箭头,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这样一张记录表,一会我们再玩一次,玩的时候记住你的气球是怎么放的,它是往哪个方向飞,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幼:再次操作,师幼一同验证结果并提醒幼儿完成记录表
师幼儿一起发现、展示操作结果,并在黑板上记录
师小结:原来气球的嘴巴朝哪个方向放,就会往相反方向飞。
四、探索气球跑起来的原因,再次感知空气的推力。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小秘密,看,老师手里的两个气球,哪里不一样?
幼:颜色不一样、嘴巴不一样,一个嘴巴大、一个嘴巴小
师:如果把这两个气球放在水里玩一玩会发生什么呢?
幼:猜测
师:我找两个小朋友来试试,一个嘴巴小小的气球,一个拿嘴收大点的气球。
幼儿操作并发现
师:谁来说说看,你发现在什么?
幼:一个在水里跑得快、一个在水里跑得慢。。
师:哪个气球跑得快?
幼:嘴巴大点的气球在水里跑得快
师:哪个气球跑得慢?
幼:嘴巴小点的气球跑得慢 师:哪个在水里跑的时间短;哪个在水里跑的时间长?
幼:嘴巴大点的跑得短,嘴巴小点的跑得时间长
师小结:刚才我们让气球在水里比赛,发现嘴巴大点的气球在水里跑的快,嘴巴小点的气球在水里跑的慢,我们也发现嘴巴大点的气球在水里跑的时间短,而嘴巴小点的气球在水里跑的时间长。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根据原有经验猜测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气球会被空气推着跑起来这个小秘密,开心吗?开心的事情要给好朋友一起分享,拿着会跑的气球,我们一起出去找你们的小伙伴玩,看谁的气球跑得最远吧。
第五篇: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气球,了解并说出气球的用途与主要特征。
2、探索发现使氢气球留在身边的方法。活动准备:
1、关于气球用处的课件或挂图。
2、普通气球若干、氢气球若干。
3、橡皮泥、易拉罐、积木、双面胶等材料。
4、能飘在空中的氢气球一个。活动过程:
1、用猜谜语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引出主题。
圆圆的身体皮儿薄,有红有绿颜色多,拴在线上轻轻舞,手儿一撒飞上天。
2、让孩子了解气球的用途。(1)、引导幼儿说出在哪儿见过气球,气球用来干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气球(兔子、喜羊羊、、、、、)你见过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2)、引导幼儿说出气球的用途,如:装饰作用、烘托气氛、娱乐等。(3)、小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气球,气球是们的朋友。
3、发现气球的特性。(1)、让幼儿自由玩球,探索气球与别的球有什么不同。它的特征是什么?(2)、让幼儿观察:让气球撒的气能吹动小朋友的头发,发现里面有空气。(3)、让幼儿玩踩气球的游戏,感受易碎的气球。告诉孩子不要把破了的气球含在嘴里。
4、认识氢气球。探索怎样让气球留在自己身边。(1)、拿出氢气球,让幼儿观察氢气球和气球的不同。为什么他能飘起来?(2)、让每个孩子都用手拉拉气球,然后再松开手,看松手后的情况,引导孩子思考怎样让气球留在身边,还不妨碍们的手做其他的事情?(3)、让幼儿探索不同的方法,可以运用上面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装饰气球,看谁装饰的最漂亮。
活动延伸:和孩子一起玩踩气球的游戏。活动后反思:
幼儿通过学习了解了气球的用途与主要特征,知道了什么样的气球能留在自己身边,并充分体验了玩气球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几个孩子表现比较突出、思维比较活跃,知道氢气球、热气球的用途。大部分孩子对这两种气球比较陌生。想通过搜集有关的图片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