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时间:2019-05-15 06: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 比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2.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掌握求比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掌握求比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课本P48题目和问题。2.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 ⑴表示长和宽的倍数的关系

①用除法表示: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②用比表示: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③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表示两个长度的比,即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⑵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①用除法表示: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以表示为42252÷90 ②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即42252比90 ③ 路程和时间不是同类的量,两个不是同类的量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但是这两个量要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比才有意义。

二、新授

1.比的意义和比的读法和写法

让学生观察板书出来的比,揭示比是除法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勾画课本P49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P49,认识比号,比的前项,后项,读法和写法。然后老师结合班级的男、女生和全班人数,让学生写比,指出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2.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15:10,15÷10和15/10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⑴观察比较

比 除法 分数 15:10 = 15÷10 = 15/10 ⑵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用表格表示)

让学生思考,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不能为0?(分母和除数都不可以是0,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a:b=a÷b=a/b ⑶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区别

①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一个数。除法:一种运算。②各部分名称读法不同。

③表示方法不同:作为一种运算,除法算是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④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有要求计算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出,而分数本身就是一个值,不需要计算。

三、巩固应用

P49做一做1.2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谁来说说?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明、小强、小丽都喜欢制作折纸。有一天,他们三人在争论谁每分钟折的纸鹤数多?

小明说:“我折的纸鹤数与时间(分)的比是6︰8。”

小强说:“我折的纸鹤数与时间(分)的比是3︰4。”

小丽说:“我折的纸鹤数与时间(分)的比是12︰16。”

问题:小明、小强和小丽谁折得快?

问题:

1.这三个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比的前项、后项都不相同,可是比值却相同。

2.这三个比中有什么规律?这与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问题:借助商不变的性质你发现比中有什么规律?

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三)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1.根据108︰18=6,说出下面各比的比值。54︰9 =()648︰108 =()10800︰1800=()

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说出比值的?根据是什么?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6︰7=(6×0)︰(7×0)=0(2)1︰2=(1+2)︰(2+2)=0.75(3)2︰8=2︰(8÷2)=0.5 问题:你觉得这种做法正确吗?如果错误,错在哪里?

二、解决问题,巩固发展

(一)明确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18︰27 4︰9 3︰15 4.5︰9 5︰6 7︰11 问题: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的?

小结: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又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叫最简单整数比。

(二)化简比

例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问题:

1.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反馈交流: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 3︰2 小结:通过上面两个比的化简,你能说说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吗?

(三)练习拓展

例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自己尝试解决。

2.反馈交流:为什么要乘18?

小结:当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不是整数时,怎样把它化成最简单整数比?

(四)综合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问题:自己尝试解决;反馈交流。

三、知识拓展,介绍黄金比P51你知道吗?

1.你听说过“黄金比”吗? 2.出示图片欣赏,介绍黄金比。

3.找一找除了a︰b之外还有其他线段长度符合黄金比吗? 4.你还了解生活中的黄金比吗?课下查阅相关的资料。

四、小结:这节我们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谁来说一说如何化简比?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帮忙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出示: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

问题:1.从这个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2.根据这个信息能确定这个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问题:

⑴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⑵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

2.阅读与理解 问题:

⑴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⑵500mL是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 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分析与解答

⑴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⑵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⑶反馈与交流:

①你知道方法一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方法二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4.沟通与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回顾与反思

三、巩固应用,拓展思路

1.P51.2.3.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交流。⑴观察上面4道题,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⑵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 教案

比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

【学习内容】课本第54页例2 【课程标准描述】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中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按比分配有三种情况,一是把比的前项、后项看作分得的分数,先求出每一份;二是求出前后项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来解决;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我们现在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会用分数来解决问题,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加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习目标】

1.能运用比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读懂具体问题的要求,能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3.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根据题中所给比,求出总份数和各部分是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学习难点】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活动方案】

1、根据题意,读懂题意,会分析总量和比,评价目标1。

2、通过分析理解,能写出所占总数的分数比,并进行正确运算,评价目标2。

3、通过交流互动的方法,从而提炼归纳出适合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评价目标3。【学习活动方案】

一、我回顾

1.小练习:出示课件

(1)什么叫做比?

(2)100公顷的是()公顷。100公顷的又是()公顷。2.小应用:出示课件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展演订正 352

5二、我探索

1.请你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例2。一定要用心思考每一个细节哟!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评价目标1】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份,水的体积占()份,一共是()()()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评价目标2】

()()2.认真思考理解例题中的两种解法,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3.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评价目标3】 方法一 方法二

1=100(ml)144浓缩液100×1=100(ml)水有500×=()ml

14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500×水 100×4=400(ml)

4.怎样进行检验?

5.我们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

三、我会做

引:你能自己运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吗?大胆尝试一下吧!

课件出示:1.按照盐和水是1:100的比配制一瓶404克的盐水,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评价目标1/2】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评价目标3】

四、我总结

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关键是什么?

五、我能行

1.某班有48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这个班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评价目标1/2】

2.一种糖水是按1︰19的比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糖水2kg,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评价目标3】

3.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甲数是10,乙数是多少?【评价目标1/2】

4.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个什么三角形?【评价目标3】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二 6、7、8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方法二

1=100(ml)144浓缩液100×1=100(ml)水有500×=()ml

14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500×水 100×4=400(ml)

按比例分配 各个量占总量的分数比

【基于目标的课堂检测】

1.李老师按1:4的比配置了一瓶500毫升的蜂蜜水,其中蜂蜜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李老师按1:2:3的比配置了一瓶600毫升的蜂蜜柚子水,其中蜂蜜、柚子、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3.一项工程承包费60万元。甲、乙、丙三个工程队每月的工作效率相同。已知,完成工作后甲工程队工作了1个月,乙工程队工作了2个月,丙工程队工作了3个月,请问,甲、乙、丙分别拿到了多少工钱?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学理解等方法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3.能自学本课生字,并掌握“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并且懂得应该保护地球。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学情分析: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课外书籍看得少,因此,对于地球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多,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比较肤浅.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并让学生通过BBS论坛发展自己的意见,进行环保宣传,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1~4自然段)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7.概括段意。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空间有限

粮食紧张

一、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不

资源有限

水源紧缺

环境污染

爱护

地球日

4月22日

居 教学反思:

14* 《鹿和狼故事》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已经有质的飞跃。本文的故事形式,学生一定会喜爱,但理解贪婪而凶残的狼是“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祸首”,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结合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2.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3.汇报。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五、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拓展活动: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板书:

14*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鹿死林毁 尊重自然界规律 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家乡土地的状况。2.课件。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优美的语言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语言,学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仍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品味语言,并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自告奋勇,分段试读。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3.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三、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6.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7.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8.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拓展活动: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板书设计: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16*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大胆退出课堂。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一)抓“奇迹”。

1.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2)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3.指名学生汇报

(二)抓“环境”。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三)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 2.“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3.“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4.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5.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拓展活动: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学前分析: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深刻感受到人类 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也能认识到其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很好地完成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⑶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习作

写建议书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第三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四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三、成语故事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写建议书

修改评议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竭泽而渔》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组

单元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通过此来教育学生,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感受。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单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感受。单元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单元课时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 2课时 《鹿和狼的故事》 1课时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课时

《青山不老》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 拓展 2课时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 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第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5.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把《懂你》这首歌的内涵提升了。绝!怎么想到会跟这首歌联系起来。]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评价。

3.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⑴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⑵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⑶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四、体会升华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不必回答)

二、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三、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四、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1)解决不懂的问题。(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不老 日月同辉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看漫画写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教学难点:写一份建议书,看懂漫画体会作者的用意。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教学难点: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四、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五、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

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教学重难点:通过说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具体建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第三课时(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背诵积累环保标语,领略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3.读懂成语故事,讨论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背诵积累环保标语,领略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2.读懂成语故事,讨论问题。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成语故事

1.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篇: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I have a pen pal

(Period 1)

一 Teaching aims:To listen, say and recognize “What’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To master the following phrases: riding a bike, diving, playing the violin, collecting stamps, making kites.二 Teaching emphasis: the “ing” form of “ ride, dive, play, collect, make.”

三 Teaching difficulties: ride-riding, dive-diving, make-making.四 Teaching aids: 1.Tape and tape recorder.2.Word cards.3.Some leaves, an album, two pictures of kites.五 Teaching process:

Step 1 Warm up

Sing the song of “I love going hiking.”

Step 2 Preview

Let’s play a game of rolling a snowball.T: I like apples.S1: I like apples and bananas.S2: I like apples, bananas and pears.S3: I like ….T: I like English.S4: I like English and Chinese.S5: I like English, Chinese and math.S6: I like ….T: I like swimming.S7: I like swimming and painting.S8: I like swimming, painting and singing.S9: I like ….Step 3 Presentation

1.Say and ask a student while acting.T: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What’s your hobby?

S1: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Present “hobby and playing the violin” on the blackboard.Read for the students, then repeat the question with several different individuals.2.Take out a stamp from the album, then two and ask “What’s this?” or “ What are they?” Get them to answer the questions.Write “collecting stamps”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ad.T: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Do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Ss: Yes, I do./ No, I don’t.3.(Pretend to ride a bike)

T: What am I doing?

S: You’re riding a bike.T: Yes, I’m riding a bike.I ride a bike to work everyday.I like riding a bike.Write “riding a bike”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ad.4.Take out a kite, then two.Ask “What’s this?” and “ What are they?” Get them to answer.T: What am I doing?

S: You’re flying a kite.T: Yes, I’m flying a kite.And I like flying kites.I like making kites, too.Write “making kit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practice.5.Show the picture of diving.T: What is he doing?

S: He is diving.Do the same thing as above.Step 4 PracticeChant together.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Playing, playing,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Collecting, collecting,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Riding, riding, I like riding a bike.Making, making, I like making kites.Diving, diving, I like diving.2.Play the tape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repeat.The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3.Play a guessing game.Pick out one card from the word cards, take this one as their own hobby, then make their partner one to guess.S1: What’s my hobby?

S2: You like diving.S1: No.S2: You like making kites.S1: Yes, you’re right.Get them to do like this in pairs.4.Interview.Work in four groups.Choose two group leaders to interview their member’s hobbies.They can do like following: Take a piece of paper, write down the five hobbies on it, ask “ What’s your hobby?” and tick below the right item.When they finish the interview, make a report: Four children like diving, three children like playing the violin, ….If time is up, this activity can be done after class.Step 5 Make a conclusion and give assignments

During this period, we learned five verb phrases and the ing form of them,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diving, riding and making.We talked about one’s hobby by using “What’s your hobby? I like diving.” Copy the five phrase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your exercise books.Step 6 Bb design

playing the violincollecting stampsWhat’s your hobby?riding a bikemaking kites

diving

下载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 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比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生活......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比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 一、 填空 1、1:0.25化成最简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在3:8中,把比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 3、4÷8==( ):32=( )÷40=( )小数=( )%......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ow do you go there? B部分中的 Let's learn和Let's play 。这节课围绕交通规则......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主题: 珍爱我们的家园 一、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外国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唱歌《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共24分)1、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5,甲数是(),乙数是()。2、在a÷b=中,b︰a=()︰()。3、有三筐苹果平均每筐重30千克,已知三筐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