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

时间:2019-05-13 21:2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

第4单元 比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比的意义 2.比的基本性质 3.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 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编排与实验教材基本一致。把这部分内容分拆出来另成单元,主要是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比不仅与分数除法有联系,与分数、除法等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重要。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把比单独设单元,能使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 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想的培养。

(二)具体编排

1.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

教材精心选取了“神舟”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 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情形。例1的素材也是从中选取的,凸显情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教材先给出两面长方形小旗的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关系。除了可以用减法表示出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还可以用除法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在此基础上直接指出: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如果仅从形式上看,比是除法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这为学生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 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教材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用除法表示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在此基础上,直接指出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出非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

教材在教学了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相除的关系的基础上,直接 抽象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一意义是后面求比值、推导比的基本性质的直接保证。

接下来,给出比的写法、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值的概念,并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给出比的分数形式的写法。并根据小精灵的问题,进一步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2.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在前面“做一做”第3题对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首先通过比较比值,直接看出6:8和12:16这两个比相等,同时也能看出这两个比和3:4也是相等的。接下来,让学生探究两个比相等的内在原因。教材给出了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类推的过程,再让学生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3.例1。

本例教学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第(1)题仍采用“神舟”五号的题材,给出两面旗的长和宽,要求这两面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其中15∶10的化简给出了完整的过程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化简;180∶120的化简则让学生自己完成。化简的过程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更加简明、清晰。两个最简整数比相等,也渗透了图形按比例缩放的相似变换思想。第(2)题的两个比中的前、后项分别出现了分数和小数。教材同样提出了启发学生思考比的化简方法的问题,把前、后项不是整数的情况首先转化为前、后项 都是整数的情况,再利用第(1)题的方法自行完成。4.例2。

本例让学生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类问题与“和倍问题”实质相同。教 材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配制清洁剂稀释液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按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编排,旨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养成审题和反思的习惯。在问题情境图中和解答过程中都采用直观图帮助学生清 楚地看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稀释瓶上标明的比表示的含义。

教材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把比看成份数之比,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把此问题转化为整数的“归一问题”来解决。另一种是根据直观图和比的意义,算出浓缩液和水分别占总体的几分之几,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回顾与反思”阶段,重新借助比的意义,看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 化简后是否与题目中所给信息相符。

四、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比的意义。2.加强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1课时

比 的 意 义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

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3∶5=

90∶2 =

2.完成教材的做一做。3.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0.375∶0.875=

0.25∶ 0.75 =

4、完成 教材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反思:

2.6∶3.9=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导学过程】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因为它们的分数值都是0.75)(3)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它们的大小相等吗?怎样证明?(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 都可以化成,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4)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把 改写成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 =3∶4; =6∶8; =12∶16)(2)探讨这三个比之间的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3∶4=6∶8=12∶16,比值都是0.75)(3)观察、比较、发现。

观察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6÷8=(6×2)÷(8×2)=12÷16 ↓

↓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6∶8=(6÷2)∶(8÷2)= 3∶ 4 ↓

↓ 6÷8=(6÷2)÷(8÷2)=3 ÷ 4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4)归纳总结。

①试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三个比的变化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②讨论:同时乘或除以的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为什么?(不可以是0,因为除以0没有意义)③归纳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再由提出的问题,引发横向思维,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最后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逐渐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养成比较完善的思维习惯。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1)探究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①PPT课件出示教材50页例1(1)小题:“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②明确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的比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③探究15∶10和180∶120的化简方法。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15∶10 =(15÷5)∶(10÷5)=3∶2 180∶120 =(180÷60)∶(120÷60)=3∶2 小结:化简整数比,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整数比的化简)(2)探究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①PPT课件出示教材51页例1(2)小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②探究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8,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A.用乘最小公倍数的方法B.用求比值的方法

=3∶4

=3∶4 ③探究小数比的化简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使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如果这时还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要再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0.75∶2 =(0.75×100)∶(2×100)=75∶200 =(75÷25)∶(200÷25)=3∶8 小结: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分数比时,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无论是分数比的化简还是小数比的化简,化简比的结果仍要写成比的形式,而不能写成小数或整数的形式。(板书:分数比的化简,小数比的化简)(3)总结。

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的是,化简后仍是比的形式。

设计意图:在弄清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各类比的化简方法,结合实例,总结出各类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练习1.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2)4∶0.25化简后的结果是16。()(3)从学校走到图书馆,小明用了8分钟,小红用了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4∶5。()2.填空。

16∶200=()∶()=()∶()=()∶()=()∶()=()∶()。

(独立尝试后交流,汇报时说明理由,第2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和16∶200的比值相等就是正确的)3.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3页4、5题。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

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探究】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8题

2、练习十二的第7题

教学反思:

导学案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15

= ÷= 3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 :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

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8)、360千克与0.84吨的比值是();40分钟与1小时的比值是()。

3、求比值。

0.8:1.6

60米:70米

1.5吨:1.2吨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组成比。李芳今年12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班里共有42名学生。王刚的爸爸今年36 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50000元,王刚的妈妈每月工资3000元,她所在单位有90人。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重点: 正确化简比。难点:

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50-51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课前热身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带★的题可选做。知识链接:1)、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2)、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一、课前热身:

1、填空

8÷3=(8×)÷(3×)=

125÷45=(125÷5)÷(45÷)=

2、结合上题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探究比的规律。

6÷8=(6 × 2)÷(8×)=()÷()

6:8=(6 ×):(8 × 2)=():()6:8=(6 ÷ 2):(÷ 2)=():()

↑ 6÷8=(6 ÷ 2)÷(8÷)=()÷()

小结:()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例1(1):化简比的方法

3)、“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首先写出:小旗长和宽的比为:

大旗长和宽的比为:

再观察两个比

15和10()是互质数,180和120()是互质数,这两个比都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化简比

15:10 =(÷):(÷)=

180:120=(÷):(÷)= 例1(2)、分数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0.75: 2

交流: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三、学以致用:

1、填一填。

85∶51=(85÷)∶(51÷)=5∶3

:25 = 4()=6 :(2、把4:5的前项乘3,后项也应();前项除以2,后项也应(前项加上12,后项应()。

3、判断。

1)、24:6化简比是4.()2)、比值等于 0.75 的比只有3:4.()3)、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扩大3倍,比值也扩大3倍.()4)、5:4=(2.5×2):(4÷2).()

4、解决问题

1)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多少?);)2)从A地到B地,客车需要6小时,货车需要8小时,客车与货车所用时间比是多少?

★修路队第一天3小时修路120米,第二天5小时修路250米,写出每天的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3课时

比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2、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点:

弄清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学习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54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知识链接: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一、自主学习:

求比的未知项:3.5:()=2

():80=1.25

二、合作探究(弄清总量与份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

例2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如果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 思考: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即把稀释液的总量平均分成()份,浓缩液占()份,水占()份。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小组交流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练习:

1、学校买回120本新图书,按3:4;5分给三、四、五年级,三、四、五年级各分得多少本?

2、幼儿园午饭分包子,按3:4:5的比分配给小班、中班、大班,中班分了60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我发现: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学以致用

1、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

(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

(1)已看的页数占未看页数的()。(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3、六年级一班有80人,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3,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

4、小明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框架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六

(一)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男生比女生多6人。六

(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 第4单元 比

第4

单元 比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1分,共22分)

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2.():6=       :()=

3.把: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4.()÷12=2÷8==()16=()(填小数)

5.乐乐读一本书,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4:5。已读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未读页数与全书总页数的比是()。

6.甲数是乙数的,甲数和乙数的比是();甲数比乙数少,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7.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6小时打完,乙单独打要8小时打完。甲、乙两人打字的时间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8.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6,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乙:丙=():():()。

9.六(1)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7:5,这个班有女生()人。

10.如图,把25克糖溶解到200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5分)

1.马拉松选手跑40

km,大约需要2小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40。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3.0.2:0.1化简后是2。

()

4.运动队的男生、女生的人数比是85,则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5.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因此,特殊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讲数学故事比赛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倍,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A.5:4     B.4:5     C.1:4

2.将10

g盐溶解在90

g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与水的比是1:9

B.盐比水少

C.盐占盐水的D.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3.六(4)班共有7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有多少人?列式正确的是()。

A.70×

B.70×

C.70×

D.70×

4.学校买来80本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三个班,正好分完,三个班分到的图书本数的比可能是()。

A.2:3:5

B.2:3:4

C.1:2:3

D.3:4:5

5.下面四个情境中的比,可以用23表示的是()。

6.如右图,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正方形面积的,相当于小正方形面积的,则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的比是()。

A.3:4

B.4:3

C.16:9

D.9:16

7.慧慧家这个月缴纳的水费和天然气费的比是5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缴纳的水费是5元,天然气费是6元

B.缴纳的水费比天然气费少1元

C.缴纳的水费是天然气费的D.缴纳的天然气费比水费多

8.同学们对LED灯进行市场调查,获得如下信息:LED灯是目前最省电的灯,8

W的LED灯的亮度相当于75

W的普通白炽灯的亮度;同等亮度的情况下,8W的LED灯使用125小时用1度电,而普通白炽灯使用小时就用1度电。同等亮度的LED灯与普通白炽灯使用1度电所用时间的最简整数比是()。

A.8:75

B.75:8

C.5:3

D.3:5

四、细心的你,算一算。

(共17分)

1.化简下面各比。(每小题2分,共8分)

0.12:56    :   300

cm:50

dm   升:350毫升

2.求比值。(每小题3分,共9分)

1.28:0.32

144:72

小时:15分钟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

(6分)

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周长是20

cm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六、聪明的你,答一答。

(共34分)

1.快递员小张今天已经送了12份快递,已经送的与今天还要送的份数比是3:4,小张今天一共要送多少份快递?(5分)

2.学校计划绿化一块260

m2的空地,用总面积的种树,剩余的按3:2的比种花和草,种花和草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5分)

3.配制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200。如果有2

kg的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如果有2010

kg的药水,里面有多少千克的水?(6分)

4.甲、乙两地相距51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9:8。客车的速度是多少?(6分)

5.用一根长60

m的铁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6分)

6.实验小学四年级有45人报名参加秦陵博物院联合“耳朵里的博物馆”发起的名为“传承文明,守护文化——我讲兵马俑”青少年公益行动。五年级报名的人数是四年级的,五年级和六年级报名的人数比是9:13,六年级报名参加的有多少人?(6分)

★挑战题:天才的你,试一试。(10分)

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路程是未修路程的,如果再修510

m,这时已修路程与未修路程的比是4:1。这条路全程多少米?

答案

一、1.相除 比值 2.3.21 2

4.3 48 4 0.25 5.59

6.3:4 1:4 7.3:4 4:3

8.8 12 15 9.20 10.18 19

二、1.× 2.× 3.× 4.× 5.×

三、1.B 2.C 3.B 4.A 5.A 6.B 7.D 8.B

四、1.:

=:

=15:20

=3:4

300

cm:50

dm

=30

dm:50

dm

=30:50

=3:5

升:350毫升

=0.25升:350毫升

=250毫升:350毫升

=5:7

2.小时:15分钟

=(×60)分钟:15分钟

=90:15

=90÷15

=6五、六、1.方法二: 12÷+12

=16+12

=28(份)

答:小张今天一共要送28份快递。

2.剩余:260×(1-)=200(m2)

种花:200÷(3+2)×3=120(m2)

种草:200÷(3+2)×2=80(m2)

答:种花的面积是120

m2,种草的面积是80

m2。

3.水:2÷=400(kg)

答:需要加400

kg的水。

水:2010÷(1+200)×200=2000(kg)

或2010×=2000(kg)

答:里面有2000

kg的水。

【点拨】可以按份数解题,也可以按分率解题。

4.510÷3×=90(千米/时)

答:客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5.60÷4=15(m)长:15×=(m)

宽:15×=5(m)高:15×=(m)

体积:×5×=(m3)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m3。

6.45×=36(人)

36÷9×13=52(人)

答:六年级报名参加的有52人。

挑战题:510÷=1200(m)

答:这条路全程1200

m。

【点拨】原来已修路程是这条路全程的,后来已修路程是这条路全程的,这条路全程不变,再修510米对应的分率是,单位“1”(这条路全程)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

五、百分之十八点

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第二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2、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使用图表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合格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中搜集有关百分率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教学过程:

一、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他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课

1、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学生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在交流总结。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教师说明: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2、师生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

三、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

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格率的高低。

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

四、总结评价:谈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

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出勤率: 出油率: 成活率: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营养含量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探讨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写有试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在250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让学生列式计算。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3、师生探讨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4、练习: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70页第1题的表格,练习分数、小数、百分数间的互化。(3)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统一个数量。(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三、课堂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营养含量 百分数 ↗↙ ↘↖ 分数 ←→ 小数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这月我当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除法算式,或者直接根据关系式列方程。教学准备:写有试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 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德20%。

二、新授

1、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

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时,并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数是解答问题。

4、学生交流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三、练习

1、做72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2、做第3题,指明说出六五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

这月我当家

总支出钱数 ×买食品的钱数 =40%

ⅹ × 500 =40%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方程法、算书法。

2、学生合作学习,愿意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的方法。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书法解答问题。

教学策略:

分析百分数的意义,找准标准量,写出关系式,列方程和算数式,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画有百分数信息的表格和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用算书法解答呢?

二、练习

1、出示72页“练一练“的第4题,分析表格信息资料,提问: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然后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做这道题时,先引导学生从第横行中的数据入手找等量关系:总本书×20%=科技类(2400),求出总本书后,再求出学科类和故事书占总本书的百分比。

2、实践活动

统计你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支出项目可分为食品、服装、书包等。算算每个项目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绘成统计表。

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第七课时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2、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除法算式,或者直接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问题。教学准备:写有试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你掌握了有关百分数的那些知识。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二、练习

1、复习百分数、小树、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在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2、做第2题,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

3、做第3题,要学生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

4、做第5题,先提问: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应除到哪一位?并指导学困生练习除。

5、做第6题,先让学生估计一天中睡眠时间有几小时,在校时间有几小时,一天共有几小时。再实际算一算。

三、总结评价。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学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组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慨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2、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学情分析

课文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注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法

三段七步式。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有关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法:三段七步式

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用“即使„„也”练习说话。

二、激情引趣导入。

1、投影课文插图让学生欣赏,从而体会地球的美丽,由此引入新课。

2、出示课题、读题。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一)学习生字,初知课文内容。

1、自学生字词。

2、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4.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二)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找出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

(2)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四、课堂达标评价

1、看拼音写词语。yáo

wàng

jīng

yíng

yuán

kuàng

ēn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毁坏()

感叹()

交错()

节制()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慷慨()

保护()

璀璨()

长期()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激情引趣导入。

1——4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四、课堂达标评价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二、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①矿物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②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上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①我们只有一个地球。②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①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②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学习辅导》13课一至三。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后记: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教法:三段七步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激情引趣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你认为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3、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一).读课文,思考:

1、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2、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3、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二)讨论: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三)、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课堂达标评价

1、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相反()限制()反义词:强大()凶残()

2、根据课文填空:

()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之间是()、()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去判定动物的(),有时会犯()。森林中既需要(),也需要()。人们必须()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教学后记: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用“神圣”练习说话。

二、激情引趣导入。

1、在生活实际中,“神圣”一般用来形容什么?怎么理解“神圣”的意思?

2、齐读题目。

3、导入:“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理解吧!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二)、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一至三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2)“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四、课堂达标评价

1、看拼音写词语。Shèng

jié

xióng

yīng

chán

chán

huí

dàng()()()()()Zī

rùn

shàn

dài

sōng

zhī

bǎo

guì

yǎng()()()()()

2、选字填空,组成恰当的词语。

俊 峻 竣 骏

()工 英()()马 险()

3、仿写句子。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学习辅导。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听写词语。

二、激情引趣导入。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练习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四、课堂达标评价

1、看拼音写汉字

jùn yīnɡ yīnɡ juàn zhī lù()马 雄()()儿()恋 松()麋()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丛林()的湖水()的怀抱()的味道 亲切的()神圣的()潺潺的()嗡嗡的()

3、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①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②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1、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2、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后记: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二、激情引趣导入。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9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②“小环境”──艰苦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四、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堂达标评价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

险恶(wù è)

归宿(sù xiù)

不禁(jīn jìn)

六、作业布置。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二、激情引趣导入。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四、课堂达标评价

1、排列句序。

()环境恶化,动植物开始灭绝,这对人类生存将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有理由说,保护各种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

()最近,动物学家的发现,地球上许多地区的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有些地区数以10万计的青蛙神秘失踪,某些蛙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由于人类与各种动植物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共同进化,双方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条不平衡的生物链。

()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种警告,表明环境状况已普遍出现恶化。

()生命力很强的两栖动物,对于环境的要求远比人类要低,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却比人类要高。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1、写两条珍惜资源的标语。2、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

()纯朴

优良()维持()

()纯洁

优秀()保持()

()纯熟

优质()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习作四

一、基础知识训练。

二、激情引趣导入。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一)、看图,明白图意

1.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二)、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三)、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四、教学小结提升

五、作业:学生动笔习作。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基础知识训练。

二、激情引趣导入。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一)、大声读自己的作文两。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四)、点评,好文欣赏

①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四、教学小结提升。

五、作业:抄正修改好的作文。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回顾,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搜集相关句子,读懂故事,谈启示,领略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

二、激情引趣导入。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四、课堂达标评价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

()纯朴

优良()维持()

()纯洁

优秀()保持()

()纯熟

优质()

2、写两条环保标语。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

1、抄写日积月累。

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教学后记:

第五篇:人教版数学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

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探究】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8题

2、练习十二的第7题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 比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求比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习作实录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教师简介】 肖勇胜,男,汉族,1982年4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现任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城南完小教研室副主任,桂阳县优秀教师。2011年获“桂阳县......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例》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 教案大全

    比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 【学习内容】课本第54页例2 【课程标准描述】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中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

    六年级人教上册78单元日积月累

    六年级上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出自鲁迅《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出自许广......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 单元检测卷 人教新课标(2014年秋,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比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2分)1、(  ):6=12÷18==2:(  )=(   )(填分数)。2、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则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