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课程章节练习题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
5、学校课程通常以____或____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____、____、____。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____。
8、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____、____和____。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____课程、__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
11、制约课程目标制定的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____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4、教材
5、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
三、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犁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 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第六章 课程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社会、知识和儿童
5、选修课或特色课
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材
8、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9、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10、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11、交互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5、学校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三、选择题
1-5:DCCAB 6:A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第二篇: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 绪论
1、在近代教育史上,主张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_____。
2、提出发现法是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的教育家是_____。
3、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家是_____。
4、教学相长原则主要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_____。
5、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是_____。
6、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_____。
7、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_____。
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_____原则。
9、提出“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地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__。
10、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
1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_____。
1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_____。
13、义务教育的实施在_____之后。
14、“教育即生活”“教育及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_____。
15、“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_____。
16、提出“道儿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_____。
17、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_____。
18、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_____。
19、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_____。
20、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_____。
2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_____。
22、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著作是_____。
23、重视启发教学,提出“产婆术”的人是_____。
24、第一个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
25、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_____。
26、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_____。
27、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的教育家是_____。
28、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_____。
29、主张文化陶冶的教育学流派是__________。
30、教育学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揭示 _________ 的 _________科学。
31、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2、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最著名代表人物 _________;其代表论著有 _________。
33、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阶段的最著名代表人物有_________,代表论著有 _________,第一次提出 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初步奠定了教育学科的发展基础。
34、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_________比古罗马的昆体良的 _________,还要早三百年。
35、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出版的代表著作 _________,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_________之父。36、20 世纪 40 年代苏联教育家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被认为是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系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37、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_____。主张以_________为中心,教育方法是_________。
38、美国的布鲁纳于 60 年代出版了 _________ 一书,提出了_________论点。39、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派别有:、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生物起源学说: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完全否认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3、关于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由三种不同的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4、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划分,可以把教育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5、根据生产关系为尺度来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6、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可以把教育分为三种形态: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
7、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8、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教育的国家。
9、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0、在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
11、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2、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
13、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工业化,第二:民主化,第三:制度化。
14、知识社会除了工业社会的特征外,还出现了新的特征,第一:信息化,第二:国际化,第三:网络化。我国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
15、当地中国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
16、近年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强调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徐金教育的公平公正。2006年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
17、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18、教育现代化的深刻内容在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其核心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19、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转化,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在更高水平上的体现,使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是教育的整体转型,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手段等多种要素在内的教育系统全面进步的过程。
20、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将是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21、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而教育改革又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途径与动力。
22、原始教育形态的基本特征是:①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② 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③ 教育内容简单;④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3、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学校。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学校名优:序、校、学、辟雍、瞽宗等,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24、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教育内容大多是军事体育训练,目的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雅典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目的是在于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此时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并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5、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官学还有等级性,而且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在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26、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7、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28、199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国务院又分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3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要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29、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30、教育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到2020年要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31、我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
第三篇:教育学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A)《礼记·学记》(B)韩愈的《师说》(C)韩愈的《进学解》(D)孔子的《论语》
2、“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A)。(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3、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A)。(A)斯腾伯格(B)加德纳(C)罗杰斯(D)加涅
4、下列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是(B)。(A)Dos(B)Courseware(C)Windows(D)lnix
5、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在统计上(A)。
(A)没有显著相关性(B)有显著相关性(C)有高相关性(D)有低相关性
6、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C)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7、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在于(D)。
(A)测验的形式不一样(B)答题的时间不一样(C)计算测验有效性的方法不同(D)解释分数的方法不同
8、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他认为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A)。(A)实践性智力(B)学术性智力(C)言语智力(D)数理逻辑智力
9、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C)实现的。(A)终身学习能力(B)教育科研能力(C)参与精神(D)文化素养
10、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B)。
(A)具有明确知识(B)具有策略性知识(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1、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D)-运用和反思”。
(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12、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A)和想象。(A)思维(B)判断(C)运用(D)理解
13、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B)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全面接受与服从自己的指导
(C)教师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D)教师对教的影响具有选择、改造和控制的权利
14、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B)。
(A)知识的习得(B)能力或倾向的改变(C)经验的积累(D)信息的加工
15、项目学习属于(B)。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16、知识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区别“知识”与“非知识”或“准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性质也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知识价值大小的标准,知识的性质的两个标准影响(B)。(A)教育的目的(B)课程内容的选择(C)教学过程(D)教学对象
17、倾向于通过遵循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逻辑程序理解课程材料的学习者是(D)。
(A)语言表达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18、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B)。(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性(D)发散性
19、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设施环境是学校(B)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A)时空环境(B)物理环境(C)自然环境(D)教学环境
20、效用可以分为确定情况下的效用和不确定情况下的效用,评价前者时需考虑的因素是(B)。
(A)随机因素(B)确定因素(C)主观因素(D)客观因素
2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层级性的模型构成的,其第二层次的主成分是以(C)因素为主要标志。
(A)记忆(B)判断(C)理解(D)评价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等级的教学水平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C)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和评价。它要求有目的地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积极介人。
(A)记忆水平的教学(B)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C)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D)开放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23、在教学模式的功能中,指明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的这一功能被称为(B)。(A)解释功能(B)构造功能(C)启发功能(D)推断功能
24、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C)
(A)主导性、创造性(B)发展性、主导性(C)主导性、发展性(D)创造性、发展性
25、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就是(A)观点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文化
26、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是(A)。
(A)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B)尊重学生的人格(C)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生学习共同体
27、教学模式的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是(A)。
(A)师生角色(B)教学理论基础(C)教学目标(D)教学程序
28、程序教学模式是(D)中最为典型的模式。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29、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策略是(C)。其中“1”是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2”是指讲解先行组织概念;“3”是强化认知组织。
(A)1-2-3(B)1-3-2(C)2-1-3(D)3-1-2 30、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B)。(A)内控(B)外控(C)物控(D)自控
31、布罗非和古德曾经将由教师的低期望导致的学生成就失败的恶性循环称为(B)。(A)消极循环(B)失败循环(C)退步循环(D)期望循环
32、人们发现,将课程看作(B),很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A)经验(B)知识(C)活动(D)文化
33、课程的本体功能表现为(B)。
(A)社会文化的再生产(B)培养人(C)传递文化(D)选择文化
34、(A)是用于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的课堂交往研究模型。
(A)弗兰德互动分析模型(B)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模型(C)提问策略分析模型(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35、“活动—经验”型的课程设计其所依据的设计原理是(B)。
(A)以学科为中心(B)以学生为中心(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D)以活动为中心
36、在评价时注重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的评价模式主要是(A)。(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主观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
37、(B)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
(A)维拉(B)波斯纳(C)布鲁巴赫(D)勒温
38、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称为(A)。(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参照性评价
39、侧重于反映和测量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情景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被称为(B)。(A)第四代教育评价(B)另类评价(C)古典教育评价(D)形成性评价 40、今天的信息技术一般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和(B)。(A)电子技术(B)网络技术(C)集成电路(D)存储技术
三、多项选择题
1、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BD)。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E)因材施教
2、以下属于王夫之教育教学思想的是(ABCD)。
(A)知行并进(B)学思相资(C)因材施教(D)积渐不息(E)及时施教
3、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ACE)。(A)教师(B)学生(C)课堂教学(D)活动(E)教科书
4、范例教学法中规定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质包括(ABC)。
(A)基本性(B)基础性(C)范例性(D)应用性
5、以下关于赞可夫教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ABE)。
(A)在教学中引进了“最近发展区”概念(B)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D)强调“从做中学”(E)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
6、以下属于对夸美纽斯教育教学思想描述的是(ABCD)。(A)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B)提出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
(C)采用直观教学(D)教学上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E)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
7、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ABCD)。
(A)职业道德(B)文化素养(C)终身学习能力(D)参与精神
8、案例的作用是(BDE)。
(A)非偶发性(B)拟真性(C)典型性(D)启发性(E)针对性
9、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的较全面状况进行的价值判断属于(AD)。
(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10、文化科学素质是由多种不同知识有机结合、互为联系、互为整体、纵横交错、网络化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包括(ABD)。
(A)知识的发展(B)信息素养的发展(C)文化的发展(D)科学素养的发展
11、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知识是(ACD)。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显性知识(D)明确知识(E)默会知识
12、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ACD)。
(A)加工系统(B)调节系统(C)执行控制系统(D)预期系统(E)反馈系统
13、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ABCE)。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B)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C)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D)每个儿童都是竞争的优胜者(E)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14、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AC)。(A)教师(B)心理环境(C)学生(D)物理环境
15、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有(ABC)。(A)概念获得模式(B)探究训练模式(C)先行组织者模式(D)社会探究模式(E)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6、有关课堂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E)。
(A)交往是多维度的(B)它是认知沟通的过程(C)它是情感沟通的过程(D)它是信息交流的过程(E)它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17、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ABD)。(A)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关系(B)生生之间缺乏互动(C)少语言交流(D)人际交往形式单一(E)多非语言交流
18、在教学领域里,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有(BCE)。
(A)合适的期望(B)进行有效的提问(C)提供即时的反馈(D)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E)加强课堂语言修养
1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ABC)。
(A)教育功能(B)管理功能(C)激励功能(D)甄别功能(E)选拔功能
20、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D)。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技能(D)信息情感(E)信息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
1、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C)。(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2、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机中的Word属于文字处理软件,那么VisualFoxPro,Access2000是属于(A)。
(A)数据库管理软件(B)网页制作软件(C)动画制作软件(D)多媒体开发软件
3、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B)。(A)杜威(B)夸美纽斯(C)布卢姆(D)布鲁纳
4、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D)。(A)加涅(B)布鲁纳(C)巴班斯基(D)罗杰斯
5、“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A)提出来的。
(A)勒温(B)斯金纳(C)布卢姆(D)斯腾浩斯
6、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A)。(A)另类学生(B)学习困难学生(C)好学生(D)优等生
7、产生良好的课堂交往的重要基础是(A)。
(A)师生间的情感(B)教室环境(C)教师的教学水平(D)教材
8、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D)。(A)鲍尔(B)希尔加德(C)华生(D)加涅
9、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套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B)的任务,并取得最大效果。
(A)教学(B)教养和教育学生(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知识传授
1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A)。(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气氛
11、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C)。(A)个体的知识(B)群体的知识(C)社会的知识(D)间接知识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D)。(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13、从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必须通过(B)。(A)言传(讲授的方式为主)(B)内化(融会贯通的方式为主)(C)外显(逐步清晰化的方法为主)(D)意会(做中学的方式为主)。
14、儿童语言的学习和(D)的发展,是智力准备状况的主要标志。
(A)思维能力(B)联想能力(C)记忆能力(D)推理能力
15、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D)。
(A)积极主动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直觉型
16、在处境不明、难以作出抉择时,倾向于仔细考虑观察到的现象和面临的问题、与经验相联系、使思维更广阔和系统、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风格是(A)。
(A)反省性认知(B)场独立性认知(C)分析性思维(D)直觉性思维
17、CIPP评价模式的主要缺陷是(B)。
(A)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B)操作过程复杂
(C)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D)目标的合理性判断难以进行
18、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第三层级的主成分以(C)为主要标志。(A)记忆因素(B)理解因素(C)判断因素(D)应用因素
19、同等智力水平下,造成学习成绩显著差异的是(D)。
(A)知识结构(B)智力水平(C)遗传(D)情意品质 20、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说明学生是(A)。(A)学习的主体(B)既有受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C)自我教育的主体(D)发展性主体
21、合作教学的空间是(A)。
(A)教材的难度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B)克服困难
(C)强烈的认知欲望(D)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22、学徒制是适合于手工操作的技术教育形式,它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但这一些教育形式也存在不足,以下列举了它的一些缺陷,但不包括(D)。(A)偏重实际操作,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B)限于小范围的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
(C)通过师傅传徒弟的形式,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将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口传身授的形式不易于传递默会知识
23、教学模式以实践中的案例提供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的参考,所以,教学模式科研帮助教师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模式的(D)功能。(A)构造(B)解释(C)启发(D)推断
24、(C)不是泰勒的“课程原理”中的主要步骤或阶段。
(A)确定课程目标(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C)设计控制影响因素的方式(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5、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D)。
(A)教学程序(B)教学策略(C)教学评价(D)教学目标
26、探究训练模式是属于(A)。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27、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最为典型是(D)。
(A)创造历程模式(B)意识训练模式(C)课堂会议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8、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D)。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29、清晰、成功的教学,还必须以特定的概念或术语来实现师生对具体内容的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认知交往地理解。这种交往是(C)的过程。
(A)认知、情感沟通(B)信息交流(C)符号交流(D)多维度 30、在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中,常用的方法有录音录像、访谈、调查问卷和(A)。(A)实地笔记(B)测试(C)训话(D)向家长告状
31、获取学生各方面的信息、经常与学生沟通和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是有效课堂交往情感领域策略中的(A)。(A)合适的期望(B)少说不(少否定)(C)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D)鼓励学生自治、树立自尊心
32、(B)被后人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通常人们以此为现代教育评价诞生的标志。(A)《泰勒—史密斯报告》(B)《史密斯—泰勒报告》(C)《艾钦—泰勒报告》(D)《泰勒—艾钦报告》
33、布卢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B)。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C)情感领域-学习领域-教学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34、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C)。(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D)课程即社会改造
35、“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决定,重在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课程设计是(B)。(A)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B)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
(C)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D)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36、关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B)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C)学生是有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权利,有权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D)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控制,形成社会及自我发展所要求的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规范,不需要教师进行管理。
37、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使评价对象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C)。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
38、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的评价是指(C)。(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39、另类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主要目的,可解释性、监控、安置的基础上增添了另外一个目的是(B)。(A)进行整体判断(B)提供榜样(C)培养良好的教与学(D)为检测而教 40、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B)。(A)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B)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教室网络、英特网
(C)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计算机(D)互联网、计算机
三、多项选择题
1、《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它们是(ABCD)。
(A)善喻(B)及时施教(C)循序渐进(D)长善救失
2、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ACE)。
(A)分析性智力(B)运动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内省性智力(E)实践性智力
3、从教育目标来看,下列属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有(ABCD)。
(A)道德素养的发展(B)身体素质的发展(C)认知能力的发展(D)情感的发展
4、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AC)。(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5、行动研究始于美国,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广大教师或科研人员一起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渗透着两个基本的思想观念是(AC)。
(A)从经验中学习(B)民主讨论(C)实践者是研究者(D)集体研究(E)运用和反思
6、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教学”措施有(ABC)。
(A)先行组织者(B)不断分化(C)综合贯通(D)发现式学习
7、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ABCE)显著特征。(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心(E)有选择性
8、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且有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是(ABD)。
(A)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B)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C)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D)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E)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9、课程大范围设计有如下缺点(ABC)。
(A)它为学生提供的只是各门科目中分散的信息,缺乏深度
(B)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破碎的,脱离现实世界,无力培养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C)倾向于强调的目标是内容覆盖面以及信息获得,很少提供机会来实现认知或情感的过程目标
(D)它给学生呈现的是破碎的课程,而没有提供知识一体化课程
10、为了形成合适的教师期望,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并注意(AB)。
(A)经常与学生沟通,增进亲近感(B)相信每一个学生
(C)多给差生以同情和表扬,而少批评惩罚(D)加强言语交流,减少动作等非言语行为
11、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思想家,他阐明了中国古代关于“知”与“行”,“教”与“学”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了(ABD)教学思想。
(A)学思(习)相资(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积渐不息
12、教学水平的三个层次分别为(ABC)。
(A)记忆水平(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E)评价与判断水平
13、三层级的教学目标中第二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BCDE)。(A)评价(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
14、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有四种水平的问题,它们是(ABDE)。
(A)解释(B)推断(C)理解(D)概括(E)辨认
15、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主要是(ACD)。
(A)生理因素(B)班级规模(C)心理因素(D)环境因素(E)社会因素
16、以下呈互补关系的是(ABC)。
(A)分课课程与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与活动课程
17、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密切联系与相互补充表现在(BD)。
(A)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构成教学的整体
(B)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学艺术必须符合教学科学揭示的规律(C)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是在教学发展中统一起来的(D)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验的生命力
18、传统评价的弊端是(ACD)。
(A)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B)造成大量的成功者(C)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D)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E)过分强调形成性评价
19、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有(BD)。
(A)卢梭(B)康德(C)裴斯泰洛奇(D)涂尔干 20、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挑战主要是(ABCE)。
(A)学习方式革命(B)学习时空革命(C)学习内容个性化(D)资源共享(E)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勤、博、眼、实”思想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D)。(A)孔子(B)韩愈(C)朱熹(D)颜之推
2、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A)。
(A)道德常识、道德态度、道德行为(B)道德常识和道德行为(C)道德意识和道德遵守(D)道德认识
3、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央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A)和灵活多样的评价观。(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C)创造性的能力(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4、提出“发现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B)。
(A)布卢姆(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杜威
5、(A)提出了“五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A)陶行知(B)杜威(C)布鲁纳(D)朱熹
6、(C)是物理环境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A)自然环境(B)时间环境(C)设施环境(D)空间环境
7、根据不同的取向可以有不同的课程评价标准,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是(A),它的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内部评价(D)结果评价
8、常模参照评价主要依据是(B)。
(A)教育目标(B)正态分布理论(C)教育过程(D)教育结果
9、科学精神指的是对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的认识,主要是指探索、怀疑、(C)和理性。(A)猜测(B)推理(C)实证(D)想象
10、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合作学习理论
11、(B)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反映了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学派的有关理论。(A)着眼于信息加工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12、评价主体自己依据评价原理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主动评价自身,属于(D)。(A)动态评价(B)静态评价(C)效用评价(D)自我评价
1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与学生相互匹配是指(C)。
(A)教师要用学生的语言去讲授(B)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定理进行概括归纳
(C)教师要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去讲授(D)教师能用超出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词汇
14、要求教育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对一定社会需要的敏感程度和响应能力,属于(A)。
(A)动态评价(B)静态评价(C)效用评价(D)定量评价
15、(B)是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手段等而存在的,它反映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计划及其展开过程。
(A)教学(B)课程(C)评价(D)学校规划
16、学生的成就属于(A)。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美的需要
17、认识和对环境中各种物种、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B)。(A)逻辑数理智力(B)自然观察者智力(C)人际—交往智力(D)个人内省智力
18、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D)。
(A)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B)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C)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D)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19、(C)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师说》一书中,在该书中他提倡尊师重教。
(A)柳宗元(B)王阳明(C)韩愈(D)朱熹
20、效用可以分为确定情况下的效用和不确定情况下的效用,评价前者时(A)。
(A)只考虑确定因素,而不考虑随机因素(B)不仅考虑确定因素,也考虑随机因素(C)不考虑确定因素,只考虑随机因素(D)不考虑确定因素,也不考虑随机因素
21、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B)。
(A)职初教师(B)有经验教师(C)专家型教师(D)发展性教师
22、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紧密联系是(C)的两个重要特征。
(A)良好的班风(B)和谐的课堂气氛(C)良好的师生关系(D)学校文化心理环境
23、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要求前排课桌距离黑板至少(C)。(A)1米(B)1.5米(C)2米(D)3米
24、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的核心要素(A)。(A)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C)让学生学会学习(D)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5、教师的教学风格属于(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
26、主要用来作比较和选拔的评价是(D)。
(A)目标参照评价(B)他人评价(C)定量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
27、提出“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的教育家是(B)。(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凯洛夫
28、有观点认为,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这种观点将课程视为(A)。
(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C)课程即学习经验(D)课程即社会改造 29、20世纪末,课程和教学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C)。
(A)课程与教学(B)教学与课程(C)课程教学(D)教学课程 30、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都有影响,它与学业成绩呈(A)的相关。(A)中等(B)低等(C)高等(D)没有
31、教育评价作为一个概念最早于1929年,由美国教育家(B)提出,他认为现代教育评价指的是一种过程,用来发现学生学了什么及其所具有的价值。
(A)克龙巴赫(B)泰勒(C)豪斯(D)斯克里芬
32、程序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教给学生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外部的行为方式,它有多种变式,包括直线式程序、衍枝式程序和(C)。
(A)螺旋式程序(B)分支式程序(C)凯程序(D)圆形程序
33、韩愈在(B)中提出了尊师重教的思想。
(A)《进学解》(B)《师说》(C)《论语》(D)《学记》
34、差距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D)。(A)不限于检查教学结果,注重描述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动态现象(B)把课程实施过程前后的材料作为参照系数
(C)把个人的观察、描述的判断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D)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并关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作合理的抉择
35、(A)被认为与创造力关系最密切。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求同思维(D)分析性思维
36、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B)。(A)知理应分评综(B)知理应分综评(C)知理分综应评(D)知分理应综评
37、现代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首先要决定于其所具有的(B)。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和情感(C)信息技能(D)信息开发能力
38、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是:“确定并分析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方案,做好评价的准备工作”----“选择评价开始时间”----“分析评价信息,(D)”----“根据评价结论,提出改善评价对象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A)提供依据(B)进行统计(C)整理信息(D)形成评价结论
39、(C)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A)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40、从课程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以下那种课程的历史最为久远(A)。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综合课程
三、多项选择题
1、隐性课程,也称(AB)。
(A)潜在课程(B)隐蔽课程(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
2、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ABCD)。(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之(E)颜之推
3、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ABC)教学思想。
(A)知行并进(B)学思(习)相资(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4、掌握教学是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实现的,教学评价包括(ABC)。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另类评价
5、以下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思想的说法有(ABC)。(A)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使接受学习有意义
(B)强调“先行组织者”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C)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中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法(D)接受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机械学习
(E)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
6、传统智力测验被认为主要测量(BCD),因为它们提出的问题都有明确限定的答案。(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集中思维(D)求同思维
7、美国学者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ABCD)。
(A)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B)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的学校情境
(C)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
(D)把动机方案当作自己行动的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
8、上海市中小第二轮课程改革,将整个学习课程的结构按功能分为(ABD)。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活动型课程(D)研究型(探究型)课程
9、探究性理解水平教学的教学目标有(AD)。
(A)探究性理解(B)说明性理解(C)封闭性转换(D)开放性转换(E)模仿
10、一个完整教学模式包括的要素是(ABD)。
(A)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条件(B)教学程序、师生角色(C)教学安排、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11、(ABCD)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
(A)中心性(B)驱动问题(C)建构性调查(D)自主性
12、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策略主要有(ABCDE)。(A)开展微格教学(B)从事课堂观察(C)反思教学实践(D)形成教学案例(E)开展行动研究
13、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ABC)。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学科知识
14、合作行为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基础(ABCD)。(A)有一个共同的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C)有一定的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15、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的相互联系是(AB)。
(A)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教学水平上的操作(B)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依赖的,两者必须匹配(C)教学水平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D)教学内容包括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
16、从性质与归属上看,班级规模与座位编排方式是属于(BDE)。
(A)设施环境(B)时空环境(C)组织环境(D)物理环境(E)教学环境
17、学科设计受到了不少批评,主要有(ABC)。
(A)它给学生呈现的是破碎的课程,而没有提供使知识一体化的手段
(B)学科设计没有论述学校教育同生活的关系,它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C)没有为学和用有效地安排课程。虽然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改进了科目设计中人为化的线性逻辑,但它却坚持学科结构是组织原则,没有考虑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了存在着的各种学习方式
(D)学科设计的目标范围很有限,尽管要比科目课程的目标广泛些,但仍然是狭窄的学术和理智目标
18、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时,应充分发挥哪些作用(ABCD)。(A)旧知识的基础作用(B)准备题的引导作用(C)课本的示范作用(D)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19、实地笔记的主要用途有(ABCD)。
(A)记录某一时间的特定主题和教学行为(B)反思课堂的整体印象及其气氛(C)提供关于某一个案进展中表现的描述(D)记录一个教师的进步轨迹 20、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的主要方面有(ABC)。
(A)信息游览与查询(B)进行远程教学(C)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D)开展教育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B)。
(A)勤学、博学、眼学、实学(B)读读、议议、讲讲、练练(C)勤学深思、博学求精(D)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2、以下提问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是(C)。
(A)多提高级认知水平的问题(B)多提记忆性问题(C)低级认知水平和高级认知水平问题适当搭配
(D)对成绩差的学生多提记忆性问题,对成绩好的学生多提高级认知水平的问题
3、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C)。(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D)课程即学习经验
4、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两本著作中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他提出了一个较有普遍意义的,以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程序(C)为基础的教学法。
(A)预备—提示—联合—总结(B)提示—联合—总结—应用(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D)明了—提示—联合—总结
5、教师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依靠努力初步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焦点进行讲解,这指的是(A)。(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暗示教学
6、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C)。(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7、在学校教育活动必须处理好的各项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C)。(A)教师与领导的关系(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C)师生关系(D)教学与应试的关系
8、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分成基本需要和(C)。(A)生理需要(B)认知需要(C)心理需要(D)高级需要
9、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学生演示的行为,这样定义的本质,是认为(D)。
(A)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B)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C)课程即社会改造(D)课程即学习经验
10、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言语学习、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C)。(A)知识(B)情感(C)运动技能(D)直觉思维
11、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即(B)。
(A)教学科目(B)有计划的教学活动(C)预期的学习结果(D)学习经验
12、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从而建立起以(B)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课程评价体系。
(A)活动(B)科学知识(C)经验(D)人类文化
13、对某种教育行为、方式所具有的效力和作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属于(C)。(A)动态评价(B)静态评价(C)效用评价(D)定性评价
14、以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水平是属于(B)。
(A)记忆水平(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
15、(A)是比交往动机更高级的社会动机。
(A)成就动机(B)满足需要动机(C)自我实现动机(D)获得知识动机
16、信息技术系统中用于检验和指示硬件如何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与信息产生等工作内容,这个指的是(C)。
(A)信息输入和输出设备(B)操作系统(C)软件(D)信息处理设备
1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能够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教师从“教人”到“终身学习”。这是(A)的教学原理。
(A)教学相长(B)合作教学(C)师生互动(D)循序渐进
18、(B)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A)板书(B)微格教学(C)行动研究(D)多媒体教学
19、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其中程序教学模式最为典型,如(A)提出的直线式经典教学程序,其流程为“解释—问题—解答—确认”。(A)斯金纳(B)克劳福德(C)凯(D)萨其曼 20、(B)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与学生的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A)学习(B)教学(C)活动(D)教师
21、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式在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报告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的观察、反思和反应,并在观察记录基础上课后进行及时整理。这种方法称为(B)。(A)录音(B)实地笔记(C)访谈(D)调查问卷
22、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包括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软盘、硬盘、磁带、光盘等均属于(A)。
(A)存储媒体(B)传输媒体(C)感觉媒体(D)显示媒体
23、(D)是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P156(A)班级气氛(B)班规(C)班级环境(D)班风
24、在西方,把教育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下列哪个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为标志的?(B)(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D)洛克《教育漫话》
25、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从而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学生,这可以被看作是(D)的雏形。P240(A)学科课程(B)科目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
26、心理测验一般属于(D)。P282(A)目标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达成度评价(D)常摸参照评价
27、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B)。P257(A)课程计划实施的过程(B)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C)课程计划的制定(D)课程内容的选择
28、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都属于(B)。
(A)自发课程(B)显性课程(C)潜在课程(D)外围课程
29、课程专家泰勒的课程评价原理是以(D)为中心展开的。P256(A)效果(B)过程(C)内容 D、目标
30、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交往,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领域中有效运用互动策略,其中(C)是课堂交往中最主要的媒体,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纽带。P220(A)手势(B)眼神(C)语言(D)知识
31、斯宾塞论证和建立起的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课程体系所依据的课程本质是(B)。P232(A)课程是经验(B)课程是知识(C)课程是活动(D)课程情感体验
32、社会评价属于(D)。(A)动态评价(B)静态评价(C)效用评价(D)他人评价
33、设施环境包括教学场所和(A)等物质因素。P151(A)教学用具(B)教学仪器(C)教学建筑(D)教学园地
34、超文本信息管理技术的信息单位是(B)。
(A)信息网络(B)结点(C)比特(D)字节
35、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的革命,必将把21世纪的教育定位于(C)。
(A)掌握信息技术(B)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C)终身学习(D)学会合作
36、“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是哪种关系模式的特点(C)。(A)二元论模式(B)联锁模式(C)同中心模式(D)循环模式
37、(C)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P133(A)视觉型(B)语言表达型(C)直觉型(D)感觉型
38、程序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外部的行为方式,它有多种变式,包括直线式程序、衍枝式程序和(C)。(A)螺旋式程序(B)分支式程序(C)凯程序(D)圆形式程序
39、在中国,陶行知最先把(A)改成了“教学法”,以倡导重视学生的学习。P8(A)教授法(B)读书法(C)讲授法(D)灌输法 40、对信息源与信息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B)。P90(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技能(D)信息处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科学素养”基本上包括(ABCD)。
(A)对科学知识的理解(B)对科学方法的理解
(C)对科学事业的理解(D)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2、从教师角度上讲,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交流的几个方面(BCD)。(A)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特征。
(B)教师关心学生进步,根据学生需要和理解开展教学,多种形式评价和指导。(C)教师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D)师生之间平等,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关系。
3、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ABCE)。(A)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
4、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把反思性教学实践分为(ABC)。
(A)对实践的反思(B)实践中的反思(C)为实践反思(D)向实践反思
5、教师职业的特点包括(ABCDE)。
(A)为公众服务(B)终身投入(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D)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E)注重服务质量
6、下列属于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有(BC)。P178(A)社会模拟模式(B)课堂会议模式(C)意识训练模式(D)角色扮演模式
7、教学是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将教学材料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其核心要素是(ABC)。(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参
8、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AC)。
(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化
9、活动学***超过了言语学习的范围,它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BC)。(A)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B)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C)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D)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师以外进行
10、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ABC)等方面的发展。
(A)感觉(B)记忆(C)思维(D)情感
11、下列属于显示媒体的是(BD)。
(A)图像(B)扫描仪(C)动画(D)扬声器
12、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反过来又指导着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在指导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ABCD)。
(A)构造功能(B)解释功能(C)启发功能(D)推断功能
13、下列对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有(BCD)。
(A)教学只和学校、教师有关,所以学生不必学习相关知识(B)教学的上位概念是教育
(C)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美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D)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
14、影响师生课堂交往的主要因素有(ABCD)。
(A)学生的年龄特征(B)学生的兴趣与动机(C)教学节奏(D)教室环境
15、以学生A所处的班级考试的平均分为基础,对学生A这次考试的分数进行评价,这属于(AC)。(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常模参照标准评价(D)目标参照评价
16、对于课程的本质,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观点,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是哪三种(BCD)。
(A)课程是社会改造(B)课程是知识(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E)课程是教学
17、在教育的价值观问题上,提倡内在价值观(即以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观点的代表人物有(BD)。
(A)孔子(B)卢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齐
18、增强小组学习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有(ABCE)。
(A)问题具有挑战性,以高质量的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基础
(B)合理分配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小组研讨具有民主性、超越性(C)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D)扩大小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校园(E)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
19、学生是在教学活动中是发展性主体,包括(AC)。P159-160(A)学生是教学的对象(B)学生是教学的主体(C)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D)学生是班级的主体
20、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AD)。
(A)资源共享(B)联结因特网(C)建立信息高速公路(D)更快地传递信息
第四篇:教育学-德育练习题
教育学“德育”训练题
一、单选
1.没有英雄的一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B)。A.教师的权威 B.榜样的作用 C.领导的权威 D.社会的作用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9.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C)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种教学方法:C A.启示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D)。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A)规律。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7.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A)规律。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8.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个德育模式所强调的?(B)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0.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D)。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11.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AA)。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A)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A.伦理学 B.哲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13.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C)。A.发挥德育的教育性 B.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C.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D.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14.德育的功能不包括(C)。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D)。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16.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D)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A.科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7.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能体()。A.内容 B.层次 现这种方法的是:D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8.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1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A)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0.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C: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2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C.结构 D.方法
25.德育具有()。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26.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A)。A.复杂关系 B.组合方式 C.实施方案 D.主观认定
27.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28.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29.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A)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30.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C)。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要以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3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B)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32.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A.各科教学 B.团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33.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A.自我调控 B.自我监督 C.自律 D.自我疏导
34.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35.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3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38.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39.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4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 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1.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4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4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它体现了德育教育的: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44.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45.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4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47.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
明进行教育。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8.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9.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50.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1.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教育
52.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53.你觉得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课堂教育 C.活动课 D.品德课
54.你觉得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A.班主任工作 B.课堂教学 C.活动课 D.品德课
55.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6.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7.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叫做()。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8.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59.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60.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6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62.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6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64.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65.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66.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以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是()。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67.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68.我国学校德育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评价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69.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A.一致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0.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A.政治课 B.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71.下列反映榜样示范教育的是: A.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B.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72.下列关于小学生操行评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B.操行评定可分为学生自评、分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步骤
C.操行评定由班主任负责,其中写评语的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完成
D.操行评定目的在于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教育儿童奋发向上 7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74.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75.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7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过程中形成的。A.知识学习B.劳动教育 C.活动和交往
D.课外活动
7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8.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B.情 C.意 D.行
85.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和关键分别是()。A.知、意 B.知、行 C.意、行()。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79.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80.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A.要遵守顺序性 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 C.可以具有多开端
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81.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82.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存在颇失公正的做法,尤其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这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这些不良后果不包括()。
A.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辍学等逃避行为
B.使部分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C.使成绩中等的学生感到不受重视,逐渐失去对某门功课的兴趣
D.更加激发成绩好的学生的斗志,努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83.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4.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动力。A.知
D.知、情
86.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二、多选
87.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8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9.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90.道德教育可以从提高()开始: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1.德育包括()。A.知情教育 B.意行教育 C.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 E.思想教育
9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校外活动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3.德育的特点主要有()。A.观念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94.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95.德育方法是()。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9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97.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98.德育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99.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100.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A.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D.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101.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102.德育原则有()
A.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103.锻炼法的方式有()。A.委托任务 B.组织活动 C.托物言志 D.制度 E.练习
104.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要素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10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106.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0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08.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
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09.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116.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A.通识教育 B.政治教育 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110.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A.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1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2.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E.示范
1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D.。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14.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115.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117.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A.政治教育 B.知识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118.我国学校德育途径主要有()。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育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119.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120.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1.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22.下列情形中属于体罚学生的是()。
A.让一个1年级的学生抄写10遍当天所学的8个生字
B.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课文10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123.下列属于体罚学生情形的是: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在课堂上打瞌睡,被老师叫醒后,为克服犯困自己站在C.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D.坚持严格要求 E.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三、判断
1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情感陶冶法。
1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132.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133.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后排听课
D.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为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用脚踢动作不规范的同学
124.下列属于体罚学生情形的有()。A.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B.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125.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6.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127.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128.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29.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A.创设良好的情景 B.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的形成。()
134.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135.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13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7.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
13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39.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40.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141.教师出于对学生负责,恨铁不成钢,有打骂学生的行为也是可以原谅的。
14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43.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144.体育课上老师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5次是惩罚。
145.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46.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应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第五篇:教育学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D4.D5.A6.C7.A8.C9.A10.B11.A12.B13.A14.D15.D16.C17.D18.A19.D20.C21.A22.A23.B24.C25.D26.C27.B28.A29.A
二、多项选择题
1.ACE2.ABCDE3.ACDE4.ABCE5.ABCDE6.ABCDE7.ABCD8.ABDE9.ABCDE 10.ABC11.ABCE12.ABCD
三、填空题
1.京师同文馆2.班级3.个体影响力4.控制5.自我教育6.组织实施 7.个体化功能8.体育锻炼标准9.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10.民主型、放任型11.学生的发展12.分析书面材料法谈话法
四、判断题
1.×2.√3.×4.√5.×6.√7.×8.×9.√
五、名词解释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2.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4.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5.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六、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班集体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班集体成熟的集体阶段。2.(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3.(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1)确立班风目标。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总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班风建设的基本思路,而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确立班级的班风目标。
(2)培养正确舆论。班主任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是非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3)强化行为训练。班主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常抓不懈,反复训练。
(4)加强榜样示范。班主任要抓好典型,树立好榜样,应注意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5.(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6.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七、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2.(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解决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即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3.(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成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1)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分析书面材料、调查法、观察法。(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学校的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一般都以班为单位来组织与安排,所以,组织与指导在这些活动也是班主任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班主任还应经常关心和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6)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奋发向上,肯定其优点,找出其缺点,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9)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11)偶发事件的处理。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八、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处罚学生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它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违反纪律也是有不同原因的,老师处罚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改正错误,更好地成长。案例中的班主任所采取的处罚方法很值得我们思考。
(2)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但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该案例中班主任在处理违反纪律的学生时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出发,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我管理,不仅遵守纪律,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3)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民主化管理。班主任要进行民主化管理,不能专制也不能放任学生自己发展。该班主任采取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处罚”手段,顾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使学生改正了错误,学到了知识,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4)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人际交往关系方面的教育。处罚违反纪律的学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案例中班主任这样的处理方法,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老师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违反纪律是错误的,必须受到处罚,这是班级管理必不可少的。
(5)案例中班主任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处罚学生的方法也是一种激励手段。这位老师采取暗示批评的形式,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没有直接点破,但是学生在老师的“惩罚”下,通过表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班主任将惩罚与教学相结合,惩罚中既坚持了原则,又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心服口服,知错能改,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1)鉴于该班级的特殊情况,我会选择班级常规管理的模式来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2)运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不断加强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自己的精神情操来影响、感化学生。
(3)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班集体组建工作很重要,我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并组织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把该班级培养成为优秀的班集体。
3.(1)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这不紧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4.(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该班主任最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专制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
(3)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