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

时间:2019-05-15 06: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

第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

郑场镇底坝小学:王春宇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在脱离语文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理解生字词语。特别对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缺少直观性的认识,以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对词语的理解,《新课标》在不同学段提出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不断变化、提升的要求,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如:第一学段对词语理解方面的要求是“综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对词语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下面我以第二学段为例,谈一谈在阅读教学中,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

第二学段:这一学段的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对词语的理解已经有了逐步的认识,也简单的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针对这一学龄段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等方法指导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理解词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词用词,体验学习的乐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如《花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陆续”是什么意思?从上文看,各种花儿在不同时间里,先先后后,时断时续地开放,就可以清楚明白了,这样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而理解“争奇斗艳”这个词,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喜欢的句子,通过朗读、交流、感悟,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如理解“大致”这个词时,我先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想,把“大致”换成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大概、大约”等词,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如“锋利的斧头”,理解“锋利”就可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见过的刀、剑等来理解,“锋利”这个词语就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4、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巨人的花园》“‘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在引导学生理解“逃窜”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当一回巨人,大声朗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接着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们蜂拥跑上讲台,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如何表演好“窜”时的样子,提示学生“窜”到哪里去。台上的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再次表演。当他们听到我和台下的学生齐读巨人的话“好„„滚出去”“滚出去”话音落地,台上表演的学生有的朝前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朝左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抱着头跑,还有的索性钻到桌子底下,这样“逃窜”这个词,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就自然而然地理解。

5、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巨人的花园》“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这点句话中“凝视”这个词,我引导学生理解“凝”是集中的意思,“视”是看的意思,“凝视”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为“集中注意力看”。

6、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如理解《搭石》“协调有序”这个词,学生由“协调有序”联想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景象。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自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前,我深入研读教材,发现本课的词句理解是关键,尤其是课文的第三段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理解更能起到以词带句,深刻体会作者情感的作用。因此,在备课及教学中着力研究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首先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并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所描绘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采用重点突破法——先理解“暇”的意思,分析“暇”的形旁,把握字形,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最后,将词语还原于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不同味道,读出课文中蕴含的意味,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就词解词的不良做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关键词语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充分说明了词语的重要性。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词语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关键,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词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基本力:注重读词。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能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 串联词语进行教学

通常我们从文章中找出的关键词语并不是孤立的,都与语言情境、故事情节、中心人物发生一定的联系。因此,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将词语机械而零散地进行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而且不易是情境进行串联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词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而且课堂结构严谨,节奏快捷。

让词语教学“有景”

尽管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语言不易描述或是带有一定意境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词语更为生动易解。如前面的教学片断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都运用了此种方法,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便于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词语,完成教学。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有了足够多的词语后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

一、二年级是学生积累和初步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力求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

一、扩充。

利用多媒体,把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扩充成词语,之后通过领读,小组齐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熟悉或记忆较多的词语。

二、诵读。

熟读背诵是最基本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课文中有许多精采的句段和准确的词语,有意识地把这些内容熟读成诵,就可以积累不少词语。

如在教学《太阳》时,我利用投影指导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跳出来、冒出来、唱出来”这些词语,然后让孩子们把这些词语背诵下来,背诵时,可以同桌互背,也可以到小组长或老师那儿去背。每两周举行一次“词语背诵比赛”,比一比谁记下的词语多。经常进行这样的诵读,学生积累的词语一定会越来越多。

三、归类。

让孩子们按构词方式、词性等不同的方法把词语归类。比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就引导孩子们归纳出AAB形式的词语,并记忆这些词语;又如在教学《太阳》时,让孩子们积累“跳出来、冒出来、唱出来”等这些动词。

四、学以致用。

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表达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最大限度的增值。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才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让学生用“愿意”说话,孩子们有的说:“星期六,我兴致勃勃地去博物馆看恐龙化石。”有的说:“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去电影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口头造句训练是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之一,不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所学词语、发展学生思维都有很大作用。

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与词语“亲密接触”,给予他们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

第三篇:在引导中教学

在引导中教学

李贵凤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 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现在实行的新课标,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时间就更显得宝贵了,已往在备课过程,我心里总有个想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知道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教给学生。结果课堂的表演主角变成了我们老师自己,学生成了被动的吸收者,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并不是教学的主体,应明确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应重在导字上下功夫, 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认识相符合的任务性活动。

1.选取合适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觉学习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数学教学中, 要从数学素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讲解“象棋发明者让印度国王往棋盘上放麦粒” 的故事来引起学生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兴趣;使用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 “可与珠峰试比高” 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星期天以后的第22000天是星期几? ” 也能引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兴趣;通过讲解中国电脑体育彩票获奖面的大小激起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 等等。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引导其自觉学习。

2.设计再创造过程,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新知识。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 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究与发现, 从而获得新知,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例1关于诱导公式(二)的教学设计

(1)用三角函数定义求sin240°、sin60°(教师强调在同一坐标系中求, 为证明作铺垫)。

(2)由学生谈感想并进行猜想。大部分学生得出两种想法: sin240°=-sin60°、sin(180°+α)=-sinα(α为锐角)。有学生进一步猜想sin(180°+α)=-sinα(α∈R)。

(3)引导学生验证。对学生的猜想和证明肯定后, 要他们看教材, 进行比较, 并展开讨论, 获得对发现与创新的体验。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知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则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 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例2, 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设计。

考虑到几何法作函数图象的局限性和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 因而微调教材内容(几何法改为描点法)作出教学设计, 并由学生独立探索。有的同学作出错误的图象;有的同学作图正确但对单调性的判断仅凭直觉;有不少同学推理有据, 作图正确, 颇有见地。在研究过程中, 函数性质不教自明。

4.讲究解题的教学技巧, 引导学生学习中拓展思路

①一题多解

在解题教学中, 不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 跟教师一致, 而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 已知cotα=m(m≠0)求cosα。”学生先后找出四种思路, 他们思维活跃, 一题多解,(下接第29页)(上接第33页)

竞相发言, 课堂高潮迭起。

②常规问题新解

突破常规、另辟蹊径, 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因此, 在解答一些基本问题、常规问题时, 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新解, 进行速解。学生的思路有时是出人意料的。

例3, {an} 为等比数列, a8=8, a10=16, 求a20。

当大多数学生还在求a1时, 一个学生就举手了。其解答过程是: 由a8=a1q7=8, a10=a1q10=16, 得q2=2。a20=a1q9。q10=16(q2)5=512。这种速算很有新意。

5.利用学生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 我常常在几种正确的解法中夹着一种错误的解法, 然后让学生来比较、评价哪一种解法更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的成果除了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公式、定理、解题方法,,还有学生的能力、意识、情感等。在教学中,不应只是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总之,应该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活动提供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各种思考和操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本质过渡。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理解与记忆的关系”读后感

在中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叫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一些知识。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也不知道理解与记忆有什么关系。上了大学才发现理解与记忆的关系非常密切。

学习数学,要使学生思维敏捷,运算快而准确,在明白题意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除了具有分析能力外,还需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上下工夫。记忆是智力的“仓库”,“仓库”里有货,才能使用;货多,利用起来便利。记忆有“记”有“忆”,先“记”后“忆”。它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提取的过程。数学记忆不单纯是背书。背书只是机械记忆方法,而数学知识中定义、定理、公式繁多,很多使用字母,单靠机械记忆不够,必须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而且要经常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的方法。这是数学记忆不同于其他学科记忆的显著特点。如公式(a+b)2 =a2+2ab+b2中,a、b实质代表两个量,可以是数、代数式等。教师教学中始终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数学中记忆方法很多,比如说:(1)逻辑记忆:如直线与平角的概念,重点理解它们的区别:直线是一条线,无端点及顶点,而平角是一个角,平角有顶点和内部,而直线没有。(2)规律记忆:如周角、平角、直角,只要牢记其中的一个大小,在记住它们的倍数关系,其他两个角的大小也就记牢了。结合图形特征记忆,如角平分线概念,每当看到角平分线的字样,头脑中便显现出图形,就十分容易记住他们的两个本质特征:(1)是一条射线,且以角的顶点为端点,在这个角的内部;(2)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这些方法都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学生理解的层次,强调理解而又不明确理解应达到的层次,可能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消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强调理解与记忆的关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一味的反对记忆。

第五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浅议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高一年级 艺体组

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论断和新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而是通过艰苦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心智“苦”,筋骨“劳”,不断体验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使人的道德和人格得以完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体”为表,“育”为本,“体”为术,“育”为道,践行而悟道。毛泽东同志在1917 年《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德育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讲“完善人格,首为体育”“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因此,对青少年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价值观教育不能凭简单空洞的说教,更不能跟风造势大搞形式主义,而是要寓观念教育于日常活动之中,要潜移默化、细水长流。

一、体育折射出来的精神正能量是构筑核心价值观的最核心要素。

体育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活动之一,其核心就是“公平竞争”,即所有参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任何人不能逾越和凌驾于规则之上,这种精神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体育不仅仅是竞争,更有合作与和谐的一面,在集体项目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集体而存在。每一个集体都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集体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只有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为集体增光添彩,集体才会变大团结、繁荣、强大。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开展以下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比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在这些比赛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技术在精湛,离开集体的协同作战,也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如在巴西世界杯最后的争夺中,最终德国队获得冠军,德国队的教练在总结胜利的原因时,把团队精神放在首位。一个优秀的球队首先是一个懂得合作的球队,懂得集体作战的球队。相对于德国队来说,其他一些强队最终落败,不能说他们缺少优秀的球员,更多的是因为团队合作发挥得不够出

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引导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应超越单纯的知识教学,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纳入其中,使课堂成为学校价值观教学的重要阵地。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课程目标,将价值观放在了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受课程改革理念的熏陶,也为了体现自身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纳入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超越功利主义的限制,不仅仅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上,而应该有更长远、更实在的教学指向,将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有力地落实下去,而不是作为一种“点缀”或“应付”。因为,考试的分数高低只能部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此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谋福利,也不意味着它们就此知道如何幸福、有价值地去生活。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行的价值引导

对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无形地影响着。有的教师虽然没有把时刻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内涵在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工作态度和教学风格上,目的明确,信心十足,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这些都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通过这些言行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进而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教师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体育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简短的动作提示,都会给学生增强无穷的信心和勇气。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四、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引导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时要遵循何种价值观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他方面的价值观起统领作用,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的集中表达。其“以人为本”又与社会、国家相联系的价值观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教育评价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在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中,评价制度不完善,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不相符等问题也有存在。因此在国家政策上要加大对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视,着力建设一套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从社会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环境,有的学校过分注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对先天条件不同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有的学校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搞形式主义,这是毫无法治而言的。因此在社会层面上,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要体现“标准”上的不同,实际上的平等、公正。另外要加强监管,确保体育教学评价实施中的法治性。从个人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他人评价的做法普遍而个体自评较少,领导评教师,教师评学生,而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情况很少有一个主体性认识。另外,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的非认知因素的发展的评价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个人层面上体育教学评价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基础的发展观。

下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学生自主改错,教师个性指导 一.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思考—改错—理解—反思的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融入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初探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初探 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中学 李步会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呢?我认为这品诗一如品茶。 既这品茶有观、闻、尝,这品诗词亦有读、想、......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师:导入由一段对话引出词语的语境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 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的 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没......

    在教学引导中找突破

    在教学引导中找突破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知识理所当然地应该不断革新。当今教育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必须不断地寻找......

    浅谈二年级教学中词语理解的方法

    浅谈二年级教学中词语理解的方法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

    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体类作品的几点看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就是每当课程涉及到有关人体的作品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怯怯私语、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山东省昌乐县城南街道边下小学岳西河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教学研究也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