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19-05-15 06: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篇: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南丹县罗富乡中心小学

罗丹玲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明确规定:“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具有实用性与时效性的。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来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活用和用活情境教学法,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童趣性。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产生极大的求知热情。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喜欢数学学习,爱上数学课,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具有童真、童趣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越是接近他们儿童世界的东西,他们越喜欢,越易接受,因此我们创设教学情境时应以童趣性作为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情境不一定非得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景,但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是与发展规律有联系的东西,并且要具备童趣性的真实,让学生觉得是真实的,这样自然而然就可调动起他们对学习的参与性;反之,如果学生觉得不真实的情境则会让他们感到虚假而不乐意参与。例如在上《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在课堂的导入中我采用猜谜语“八十岁的老大爷走路”打一几何图形的名称(谐音)的情境教学法,这样学生就能结合生活实际猜出谜底,进而觉得三角形原来还可以通过谜语的形式出现,看来它还有许多有用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从而就激发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期待和对这一知识点的向往,也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用3的倍数的特征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接着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教师的猜测,经过几次的猜测与验证,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呢?这样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融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去学习数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

三、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硬逼着学生去机械化地强记一个知识点的话,不如在探求新知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动”境: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接着让学生猜猜生活中为何会大量的用到这么多的三角形,难道仅仅是为了美观吗?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拉一拉三角形学具和四边形学具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自主探究中明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原理,获取了新知。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四、创造生活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生活中的学生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当中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把学生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这样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完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教学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原理后,我创设了“在空旷的野外,如何用几根竹竿和一些绳子搭建一个晾衣架的活动”。这种 2

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实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他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去学习数学。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也从实践中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其的生活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五、创设冲突式情境,诱发学生思维。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设置冲突。让学生“平衡——失衡——再平衡”。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造成“好奇”的心理状态,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校的宁涛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矛盾冲突:要求小圆纸片的周长可以用滚动法和绕线法,要求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也可以用绕线法,那么要测量北京“鸟巢”的周长那么大的一个体育场可以用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方法吗?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总之活用情景教学法,就是不要故弄玄虚,能简就不繁,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为前提,以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准则,准确把握,精心设计,合理应用。这样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能更绽放异彩。

第二篇:活用电子白板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活用电子白板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

文章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数学课堂,凭借它的活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兴趣中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合理活用电子白板,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参与,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达到乐学、爱学、想学的目的。活用电子白板创设情景教学,即为学生搭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又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传授知识变为主动有趣的获取知识,把“学会”与“会学”融为一体,把“想学”与“乐学”贯穿课堂始终。

关键词:电子白板、创设情境、主动性、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班级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其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活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电子白板操作简单,只要我们把所需要的资源输入到资源库中,就可以根据需要,生成我们所需要的不同的“课件”,把老师从艰苦的、繁琐的制作课件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电子白板走进教室,使我们数学教学过程更加精彩。

一、活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接受新事物的方式上,直观的模仿,胜于理性的思维形象的接受,胜于抽象的理解。电子白板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操作简单。不仅是教师教的工具,更是学生学的工具、认知的工具,也是情感发展的工具。课堂上充分运用电子白板,创设和谐生动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课本上呈现的情境,是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的静态图片,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够稳定,而且持续时间短暂,静态图片不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运用电子白板,就会把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演示。教师从资源库中,先拖出蓝天、白云的背景图片,又依次拖出大象、长颈鹿、犀牛等动物图片。让学生数数时,先把同类的动物拖到一块,再数一数。这样就使数学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而展现在人们面前。运用电子白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打好基础与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用电子白板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培养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1)教师应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情境。活用电子白板创设生活化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教学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学习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越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因此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从内容上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紧密。活用电子白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把任何资源,根据格式和类别,存储在背景库、网格背景库、图片库、文本库、形状库、线条库、注释库、声音库、挂图库、页面库、字条库、贴土库、视频库和学习活动库。上课时,根据课堂进度灵活调用。如:在学习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比大小”时教师就运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童话情境。教师先从背景图库中拖出一张美丽的大森林的图片然后拖出3只小猴师说“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中午,它们要共进午餐,你们看它们的午餐是什么呢?” 这时教师从图库中拖出梨、桃子、香蕉的图片,凌乱地放到背景图上,然后问:这几种水果够它们吃吗?学生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老师继续问:怎样摆?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电子笔在白板上,把凌乱摆放的各种水果分类摆好,形成课本上的统计图然后进行比较。这样的情境有情节发生、发展的过程,相比以前利用其它软件制作的课件更简便、更利于学生参与、演示、更接近现实生活学生更感兴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活用电子白板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活用电子白板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白板拖动图片,来呈现数学问题,还可以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6、7、8、加几的应用题教学,教师就活用电子白板,设计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教师先呈现花丛的背景图片,再拖进7只蝴蝶然后,教师问:你能不能再拖动几只蝴蝶?然后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同学解决学生拖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蝴蝶,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来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明确,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电子白板的设计,非常具有人文性,不仅使老师的课件制作更简单、便利、实用也更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使用,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互动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精彩。总之,现在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异常感兴趣,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时时处处尽力做到抓住学生的这一热点,引发出学生探求的兴趣和动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第四篇: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化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之产生亲近感,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的具体、生动,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能力。

1、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看看、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时。我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石块,然后分别演示把石块取出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

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石块放进水里了,石块占了空间,所以水会上升。然后,我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石块,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知识

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寻找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找出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真正的学到知识。

3、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通过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以“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问题,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让他们在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不能脱离生活。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五篇: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化,历史化,实验化,错误化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思维问题情境中学到研究数学学问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一个主动愉悦的数学生命历程。

【关键词】思维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分段函数这一考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km以内10元,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0元/km。

①如果某人行驶了7公里,他需要付多少车费?

②如果不计等待时间的费用,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果某人花费了35元,请问他乘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这个生活情境很明显的应用到了分段函数,让学生体会到了函数学习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瞄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二、创设历史化的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及其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富兰克林的遗嘱”的故事: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而感受到电击,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一千英镑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镑,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钱过了100年增加到131 000英镑。我希望那时候用100 000英镑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 000英镑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钱增加到4 061 000英镑,其中1 061 000英镑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 000 000英镑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主张了!”

你可曾想过区区的1 000英镑遗产,竟立下几百万英镑财产分配的遗嘱,是“信口开河”,还是“言而有据”呢?事实上,只要借助于复利公式,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yn=m(1+a)n就是复利公式,其中m为本金,a为年利率,yn为n年后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在第一个100年末富兰克林的财产应增加到:y100=1000(1+0.05)100≈131501(英镑),比遗嘱中写的还多出约501英镑。在第二个100年末,遗产就更多了:y1100=31501(1+0.05)100≈4142421(英镑)可见富兰克林的遗嘱是有科学根据的。通过遗嘱故事介绍使学生感受到:在指数效应下,微薄的财产,低廉的利率,可以变得令人瞠目结舌,从而让学生体验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对指数增长速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创设实验化的问题情境,增强动手能力

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创设实验化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动手”的乐趣。在讲解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线,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后发现,轨迹是一个椭圆。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一个定值(绳长),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绳长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通过实验的“动手”过程,自然地让学生总结出椭圆的定义以及找寻到定义中的关键字眼。正如苏联著名的数学家A、R、辛钦,在其《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四、创设错误化的问题情境,培养质疑反思精神

设置错误情景,即“错误教育法”,使学生反思,质疑错误的解法,错误的命题,不仅更清晰的认知基本概念基本数学方法,更能在“错误”中产生积极思维,质疑,创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讲解必修五第二章第四节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定义,通项公式,中项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导,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似之处,紧接着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性质:若m+n=p+k则am+an=ap+ak,其中m,n,p,k∈N*即下标和等,两项和等。让学生大胆猜测等比数列的性质,有同学得到如下结论:

若m?n=p?k则am?an=ap?ak,其中m,n,p,k∈N*而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教师请同学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如果结论正确,给出证明方法,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细心的同学很快发现,当数列为1,2,4,8,16,32„时,m,n,p,k分别取1,6,2,3时,a1?a6=32与a2?a3=8不等,通过举反例,学生发现了猜想结论的错误,进一步修订了结论为若m+n=p+k,则am?an=ap?ak,其中m,n,p,k∈N*,进而得到了证明过程。

思维化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愉悦的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问题,它比生硬的讲解,冰冷的习题更易让学生接受。正如布鲁纳在发现法中所提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分析问题,在错误中反思问题,在历史中总结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吧!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2]范梅.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下载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摘要:新课改以来,对于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老师们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 在讲授《开花和结果》......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蒙文福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江县枫香溪镇八一爱民学校:王安松 【摘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源于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学生......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