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体心理活动课教案:“变形虫”
团体心理活动课教案:“变形虫”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游戏“变形虫”,体验沟通的必要性;
2、通过小组交流,感悟人际交往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
3、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13米的长绳一根、5个眼罩为一套,需要若干套。
四、活动场地
以室外场地为宜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先把13米长的绳子两头相结成一个大绳圈,这样的大绳圈准备2—3个。
2、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人。2—3组同时进行游戏比赛。3、5名同学分别戴上眼罩,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绳圈分别交给他们。
4、根据主持人发出变形指令,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5名参与者通过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5、在合作变形的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
六、注意事项
1、长绳的长度以5个人伸直双臂的总长度多5米为宜,不要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都会影响游戏的难度;
2、一般以2—3个小组同时开展竞赛为宜,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3、在“变形”过程中,要求绳子充分展开,不可以收缩部分绳子,减短边长,降低难度。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当五个人之间的角色关系确定后,对主持人提出的变形要求,可做出规律性的变化。明确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点,一只手也可以是一个点,一个人也可以代表两个点;两个点可以形成一条线,所以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条边。假如要变出一个正三角形,五个人中只需要三个点,必然出现两组两人重叠的情况。假如要变出一个六边形,需要四个人每人一个点,一人出两个点,共六个点构成,调整六条边为等长即可。
由于整个游戏要求参与者不用语言交流,所以一个组要顺利完成变形过程,需要产生“领导者”,通过自发产生的“领导者”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从无序逐步到有序。在游戏中存在“领导”与“服从”两种角色。学员之间需要有一个协调、服从、合作的过程,主持人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变形”过程的完成。周边同学也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提醒和暗示,当“变形”成功时,集体鼓掌给予激励。
2、活动案例
五个学员蒙上眼睛开始了艰难的“变形虫”游戏,但在旁观者中常常会听到议论声,有暗示的、有提醒的、有指责的、也有嘲笑的,现场比较热闹。主持人应如何控制好场面,听听“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心里话就明白。
A学员: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对要完成任务心中无底——很茫然。
B学员: 我一直在等待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但一片乱糟糟的,缺乏有效沟通,我真不知怎么办?——很着急。
C学员:我很想说话,就首先发问,得到了回应——很高兴。
D学员:我做了两遍,发现沟通很重要。所以我就不停的与大家交流,虽然眼看不到,但彼此的合作使我们很快成功。听到大家给出鼓励的掌声——很兴奋。
E学员:我在旁边看这些“蒙眼人”瞎走瞎变,各个都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缺乏中心“指挥员”,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功——很着急。F学员:我看他们真笨,不动脑筋,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是几个点,几条边也不找找规律,全乱套——很无奈。
教师点评:看来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当你蒙上眼睛,又不能讲话交流,小组成员是谁,他在哪里,他想干什么都不清楚时,如何才能完成一个集体的任务呢?一个再聪明的人也难以完成啊!所以组员之间需要沟通,学会主动;需要交流,学会真诚;需要合作,学会放弃;需要理解,学会宽容;需要认同,学会赞美;需要思考,学会机智。相信在探索中可以找到默契和信任,在信任中获得合作和成功。
3、学生感言
● 我们在室外做了一个游戏——“变形虫”。在游戏在中,每位同学必须戴上眼罩,听老师的口令,把手中的绳子变成一个个不同的形状。大家被蒙上了眼睛,首先要辨别自己的准确位置,然后将自己的位置告诉同伴,最后通过大家的默契配合完成任务。
游戏告诉我们,在与人的交流时需要正确、清晰、明确的语言。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不仅关系到游戏的胜负,而且在日常生活也很重要。同时游戏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大家明白彼此交流需要信任。我们在欢笑之余学到了很多。高二(10)林雯超
● 我们戴上眼罩,6人一组,在老师的指令下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其间我们没有了视觉,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来完成每一个任务。失去了视觉真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但小组成员还是在组长的指挥下,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默契、团队精神是完成这个游戏最好的方法。
别小看这游戏,只有真正亲身体验之后,才能会有真切的体会——团体是如此的重要。
第二篇:团体心理活动“变形虫”
“变形虫”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心理游戏“变形虫”,让学生体验沟通的必要性。
2.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悟人际中交往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3.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13米的长绳2—3根、5个眼罩为一套,需要若干套。
四、活动场地 以室外场地为宜。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先把13米长的绳子两头相结结成一个大绳圈,这样的大绳圈准备2—3个。2.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人。2—3组同时进行游戏比赛。
3.5名同学分别戴上眼罩,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绳圈分别交给他们。
4.根据主持人发出变形指令,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5名参与者通过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5.在合作变形的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
六、注意事项
1.长绳的长度以比5个人伸直双臂的总长度多5米为宜,不要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都会影响游戏的难度。
2.一般以2—3个小组同时开展竞赛为宜,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3.在“变形”过程中,要求绳子充分展开,不可以收缩部分绳子,减短边长,降低难度。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当五个人之间的角色关系确定后,对主持人提出的变形要求,可做出规律性的变化。明确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点,一只手也可以是一个点,一个人也可以代表两个点。两个点可以形成一条线,所以一个人也可以成长一条边。假如要变出一个正三角形,五个人中只需要三个点,必然出现两组两人重叠的情况。假如要变出一个六边形,需要四个人每人一个点,一人出两个点,共六个点构成,调整六条边为等长即可。
由于整个游戏要求参与者不用语言交流,所以一个组要顺利完成变形过程,需要产生“领导者”。通过自发产生的“领导者”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从无序逐步到有序。在游戏中存在“领导”与“服从”两种角色,学生之间需要有一个协调、服从、合作的过程,主持人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变形”过程的完成。周边同学也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提醒和暗示,当“变形”成功时,集体鼓掌给予激励。2.活动案例
五个学生蒙上眼睛开始了艰难的“变形虫”游戏,但在旁观者中常常会听到议论声,有暗示的,有提醒的,有指责的,也有嘲笑的,现场比较热闹。主持人应如何控制好场面?听听“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心里话就明白。
A学生: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对要完成任务心中无底——很茫然。
B学生:我一直在等待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但一片乱糟糟的,缺乏有效沟通,我真不知怎么办?——很着急。
C学生:我很想说话,就首先发问,得到了回应——很高兴。
D学生:我做了两遍,发现沟通很重要,所以我就不停地与大家交流。虽然眼看不到,但彼此的合作使我们很快成功。听到大家给出鼓励的掌声——很兴奋。
E学生:我在旁边看这些“蒙眼人”瞎走瞎变,各个都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缺乏中心“指挥员”,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功——干着急。
F学生:我看他们真笨,不动脑筋,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只是几个点几条边也不找找规律,全乱套——真无奈。
主持人点评:看来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当你蒙上眼睛,又不能讲话交流,小组成员是谁、他在哪里、他想干什么都不清楚时,如何才能完成一个集体的任务呢?一个再聪明的人也难以完成啊!所以组员之间需要沟通,学会主动;需要交流,学会真诚;需要合作,学会放弃;需要理解,学会宽容;需要认同,学会赞美;需要思考,学会机智。相信在探索中可以找到默契和信任,在信任中获得合作和成功。3.学生感言
•我们在室外做了一个游戏——“变形虫”。在游戏当中,每位同学必须戴上眼罩,听主持人的口令,把手中的绳子变成一个个不同的形状。大家被蒙上了眼睛,首先要辨别自己的准确位置,然后将自己的位置告诉同伴,最后通过大家的默契配合完成任务。
游戏告诉我们,在与人的交流时需要正确、清晰、明确的语言。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不仅关系到游戏的胜负,而且在日常生活也很重要。同时游戏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大家明白彼此交流需要信任。我们在欢笑之余学到了很多。
•我们戴上眼罩,5个人一组,在主持人的指令下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其间我们没有了视觉,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来完成每一个任务。失去了视觉真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但小组成员还是在组长的指挥下,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默契、团队精神是完成这个游戏最好的方法。
别小看这游戏,只有真正亲身体验之后,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团体是如此的重要。
第三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模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了解并学会调节你的情绪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1)情绪的基本类型;(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2.能力方面:
(1)了解自己的情绪;(2)学会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
(1)自觉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2)使学生通过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生活品质的能力。【教学重点】
(1)消极情绪的危害性;(2)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教学难点】
(1)情绪的含义;(2)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辅导方法】
(1)采用讲述、讨论、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2)使用自我测试、例证、探究式教学法; 【辅导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导时间】1课时。【辅导过程】
教师用故事引入: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医生叫阿维林纳,他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两只小羊同样喂养,其中一只放在离狼笼子很近的地方,由于经常恐惧,这只小羊逐渐消瘦,身体衰弱,不久即死了;而另一只因为放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没有狼的恐吓,它健康地生存下来了。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情绪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受情绪所制约。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是“了解并学会调节你的情绪”。
一、情绪
1、情绪。
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无意中听到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其中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图片展示)
①快乐 ②恐惧 ③愤怒 ④痛苦 ⑤喜欢 ⑥忧虑 ⑦难过 ⑧讨厌
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结: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容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容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二、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a、有人弄坏了你的自行车;
b、有个同学告诉你,放学后他要找几个人一起来揍你一顿;
c、当你正在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时,有人把它调到了别的节目。
d、你把妈妈省吃俭用给你买书的100元钱弄丢了;
e、你看到班上的小张又在欺负小李了;
f、你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
g、同学们喊你的绰号;
h、在某次竞赛或考试中你获得了第一。
2、讨论:在碰到以上各情景时,你会有何种情绪产生?你如果有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会有什么结果?(每组讨论一个情绪)
3、能就自己日常生活中因不适当的情绪反应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举个例吗?
在心平气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在悔恨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乳白色沉淀。
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沉淀物却呈紫色。再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亡了。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消极情绪长期存在,生理变化不能复原时,情绪压力就会损伤健康。因此为了身体健康,请尽量不要生气,实在生气,也要学会克制、幽默、宽容等消气艺术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当然,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无论情绪是亮丽的还是阴暗的,它们本身都是正常的。因此,有消极情绪不是“病”,它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只是每个人产生的程度不一样。我们要认识它,接受它,并学会控制它。
三、了解自己的情绪。
1、请在选择符合自己的情况。
①我感到很愉快
a经常 b有时 c较少 d根本没有
②我对一切都是乐观向前看
a几乎是b较少是c很少是d几乎没有
③我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现在仍感兴趣 a肯定b不像从前c有一点d几乎没有
④我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a经常b现在不这样c现在很少d根本没有
⑤我对自己穿着打扮完全没兴趣
a不是b不太是这样c几乎是这样d是这样
⑥我感到情绪在渐渐变好 a几乎是b有时c很少是d是这样
⑦我能很投入地看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 a总是b经常c很少d几乎没有
题做完了,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呢?
选a得0分 选b得1分 选c得2分 d选得3分
结论:“良好情绪<9分<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持续下去将会影响身心的健康,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那么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2、你最近有不顺心的事或不良情绪吗?是怎么引起的?请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要求学生写在一张纸上)
四、调节情绪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
①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改变注意的焦点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
②转移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理想时,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会使人精神振奋,忘却烦恼。若把自己困在屋里,不仅不利于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能加重不良情绪对你的危害。
2、合理发泄情绪。
不知同学们在看电视和电影时注意到这样的镜头没有:某人因有不良情绪,便跑到旷野、海边、山上无拘无束的喊叫,或者拼命地击打树木,或者狂奔。这就是合理发泄情绪。合理发泄情绪可用以下几种方式:
(1)宣泄(可以适当的哭一场、痛快地喊一回或者写日记。教师指导并强调:宣泄不能在语言或行为上攻击别人);
(2)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好心情更离不开运动);
(3)多参加娱乐活动,看搞笑片,多放声大笑(讲述我国“大笑运动”创始人张立新在广州、深圳举办欢笑俱乐部“笑遍天下”的事例;并举法拉第的故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4)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算算你所得到的恩惠——不要去清点你的烦恼”)(5)制定快乐清单(如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让自己有成功的体验);
(6)向亲朋好友倾诉。(记住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
3、学会控制情绪。
学会自我调控是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能力。控制情绪就是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
“喜怒有常”就是要符合常情,合乎常理。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情绪能在适当的时间、场合表现出来,这才是人之常情。但是,情绪表达时,也不能任其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小说中有不少典故,像《三国演义》中周瑜怒不可遏,吐血而亡;《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高兴而笑疯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哭死的;这些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所以情绪的表达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做到“喜怒有度”。否则,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①自我暗示法。一个人在消极的情绪中,通过名人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
②深呼吸法。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性水平,使人的波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的方法。
步骤:a.站直或坐直,微闭双眼,排除杂念,尽力用鼻子吸气b.轻轻屏住呼吸,慢数一、二、三c.缓慢的用口呼气,同时数一、二、三,把气吐尽为止d.再重复三次以上。
③、心理换位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如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自己心里有气,这时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老师、家长,遇到此类情况会怎样呢?这样,往往就能理解家长、老师、对自已的态度,从而使心情平静下来。
④、升华转化法。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和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小结: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积极的方法是及时消除和克服,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宣泄两种途径,但有人发怒时进行严重自我惩罚,或把别人作为出气筒,损坏别人的东西,甚至打人、骂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故宣泄要做到有理、有度,既不损害他人,也不损害自己,做到了这点,快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这次课所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利用这些方法热情地帮助我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巩固新课】
五、学以致用。
1、如果有个同学少了东西,他怀疑你,你很气愤,并想揍他一顿。这时你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怒气?
2、小明是高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班中名列前茅。可是,每当参加重大考试时,他总感到压力很大,担心自己考不好,原来复习好的知识在考试中常想不起来,思维迟钝,因此几次竞赛都考不好。他该怎么办?
3、班主任王老师告诉大家,过几天就要去郊游了,期间还要搞一些娱乐活动比赛。听到这个消息后,你会有什么反应和情绪?(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做好准备。b、无所谓,搞不搞这次活动都行,去郊游肯定会遇到许多麻烦,没准还会出点事呢。c、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去郊游)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我也要做“万人迷”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教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团体对象】
初一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1次,每次90分钟。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l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叠罗汉”(55分钟)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3)一句话介绍完自己后,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名字和特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4)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
(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5.领导者小结(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二)“许愿精灵”(15分钟)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三)“你我的约定”(15分钟)
1.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四)小结(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第二次团体
单元名称:打开心门交朋友 单元目标:
1.进一步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活动准备:
1.3米左右高的桌子1张;捆手布1—2块;体操垫1块;各种颜色的心形纸卡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10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1个;记号笔每人1支。活动程序:
(一)“我猜你猜”暖身游戏(10分钟)
领导者在心中默想一人,但不说出他的名字,此人必须是团体成员中的一人,然后请其他成员来猜他的名字。在猜的过程中,可以向领导者提问,但领导者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最先猜出的人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在心中默想团体成员中的一人,其他成员来猜。如此类推。
(二)“爱在指间”(30分钟)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领导者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4.成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
5.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信任后仰”(30分钟)1.活动程序
(1)游戏开始之前要求所有成员摘下眼镜、手表、首饰以及身上任何尖锐和硬的物品,并把口袋掏空。
(2)选一名自愿者(如a)站在一张1-3米左右高的桌子上向后倒,一名成员作为监护员,其余成员(至少应在10人以上)负责承接后仰者。他们两两相视而站。按个头高低在桌子前排成平行的两列,队列与桌子成垂直角度。每位成员向前伸直胳膊,掌心朝上,放在对方的双肩上,形成一个安全的承接区。为确保后仰者的安全,可以在承接区铺上一块体操垫。
(3)领导者站在桌上,用捆手布将后仰者的手捆住,然后用手抓住捆手布。一切准备就绪后,后仰者喊“你们准备好了吗?”台下成员高声回答“准备好了!”领导者听到回应后,发出“一、二、三、倒”的指令,并松开捆手布,后仰者应声向后挺直倒下,其他成员则竭尽全力平稳地接住a。并用“放腿抬肩法”将其平稳放下。(4)每位成员轮流充当后仰者和承接者。尽量要求每位成员参与,但有心脏病、高血压和严重腰伤者不能参加。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了么?你相信其他成员会稳稳地托住你么?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2)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3)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四)“团体检测站”(15分钟)
请每位成员从大红、粉红、橙、黄、蓝、绿、紫、白、黑、灰等各种颜色的心形纸卡中挑选一个,代表自己进入团体的心情。并在心情温度计上画上相应的温度,代表自己在团体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温度越高表示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越高),然后加以解释说明。
(五)小结(5分钟)
1.领导者总结今天团体辅导的内容,并再次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敞开心扉、主动交往的重要性。
2.重复做一次“爱在指间”游戏,在游戏中结束团体。第三次团体
单元名称:沟通从倾听开始
单元目标:协助成员掌握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活动准备:
一些画有简单线条的图片(见图
1、图2)、纸每人2张、笔每人1支、小纸箱1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1张(详见“
(四)沟通练习”部分)
图1
图2 活动程序:
(一)“我说你画”暖身游戏(10分钟)1.活动过程
团体成员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两人小组,领导者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图1,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要求在描述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画。比比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每组中的两个成员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图2,重复上述游戏。2.领导者点评
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二)“倾听的技巧”(20分钟)
1.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运用哪些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来表达你在认真倾听”,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2.领导者总结(1)倾听的言语技巧,如避免沉默不语;变换回答的方式,不要总是回答“嗯、嗯、嗯”,“对、对、对”等;适当地插入提问,或要求对方进一步补充说明,表达对对方所说内容的兴趣;指出共同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表达对对方所说内容的理解等。
(2)倾听的非言语技巧,如身体面向对方,并适当地前倾,使对方感觉你在洗耳恭听;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所说的话感兴趣;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面部表情随对方所说内容而发生变化;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和头部运动,如微笑、点头、扬眉等;避免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持开放的姿势,表达对对方话题的接纳态度等。
(三)“秘密红帐”(25分钟)
1.请每位成员观察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良好倾听行为,并把它们写在纸条上,放人小纸箱内。要求:
(1)只允许记好的行为,不准记不好的表现。(2)写清楚被赞扬的成员的姓名。(3)允许记录多个成员的良好倾听行为,只要你认为某个成员在倾听的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把它写下来。
2.领导者当众宣读纸条的内容,以激励每位成员在今后的团体中自觉练习倾听技巧。
(四)沟通练习(30分钟)
1.请每位成员谈谈。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一般而言你会作何反应?并简要说明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1)朋友向你倾诉:“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我又没考好。我不敢告诉父母,为了供我上学他们拼命地赚钱,已经很辛苦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每天早晨起来,我都鼓励自己要努力地学习,但是感觉压力很大,要考上重点好难呀!” 你会如何回答? a.你要想开一点,面包会有的,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的。b.你不用太悲观,这次好多人都没考好。
c.你应该告诉你的父母,他们也许能帮你,和你一起想办法。
d.你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你。可是你的压力也非常大,不知道自己一个人是否扛得过去。
(2)朋友向你倾诉:“我最近倒霉透了,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居然把我给甩了。哎,我真想一死了之!” 你会如何回答? a你怎么这么想,一次失恋就成这个样子,也太没出息了。b.哎,是挺倒霉的。你再想想有没有什么跟她和好的办法? c.我比你更倒霉呢,我都被人家甩过两次啦。
d.不用这么难过,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改天我帮你介绍一个更好的。e.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居然和你分手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觉得活着没意思了。2.领导者点评
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理解了他的意思。理解了他的心情。以上两个案例的几个答案中。只有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但很少人会选它。因为它只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说的内容简要地翻译了一遍(这种沟通方法被称为“意译法”),似乎是在说废话。很多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误以为朋友向自己倾诉就是需要自己帮他出主意,因此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自己的行为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意译法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最简单但是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小窍门。
(五)小结(5分钟)1.领导者小结倾听的言语和非言语技巧,并鼓励成员在团体中和团体外的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2.预告下一期团体的内容。第四次团体
单元名称:人缘来自好性格 单元目标:
1.协助成员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人格特质。
2.协助成员检视自身的人格特质,发展受人欢迎的特质,克服不良特质。3.进一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活动准备:
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用于记录“魅力指数”的记号笔1支(详见“
(二)魅力测试站”部分)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魅力测试站”(50分钟)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4.组织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最受欢迎的三种性格”,以及‘如何克服最不受欢迎的三种性格”。
(三)“人际财富”(25分钟)
1.给每个成员分发一张白纸,一只笔。然后请成员跟着领导者的指导语和示范,绘制自己的人际财富图。
(1)首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实心圆点代表自己。
(2)然后以这个实心圆点为中心,画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代表三种人际财富或者人际圈。同心圆内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表示心理距离。将亲朋好友的名字写在图上,名字越靠近中心圆点,表明他与你的关系越亲密。
(3)写在最小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一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相爱。你愿意让对方走进自己心灵的最深处。分享你内心的秘密、痛苦和快乐。这样的人际财富不多,却是你最大的心灵慰籍,也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力量。
(4)写在第二大同心圆内的是你的“二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关心,时常聚在一起聊天戏耍,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努力奋斗。虽然你们之间有些秘密是无法分享的,但这类朋友让你时常感到人生的温馨。
(5)写在最大一个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三级人际财富”。这些朋友,可以是平时见面打个招呼,但是需要帮助时也愿意尽力帮忙的朋友;可以是曾经比较亲密但渐渐疏远,却仍然在你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朋友;也可以是平时难得见面,却不会忘记在逢年过节问候一声的朋友。
(6)同心圆外的空白处代表你的“潜在人际财富”。尽量搜索你的记忆系统,把那些虽然比较疏远但仍属于你的人际财富的人的名字写下来。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分享
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需要与大约120人维持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2∞50人心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如果人际关系过疏或过密,都容易引发个体的心理问题,或孤独无助,或自我迷失。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否合适?你认为是自己身上什么性格品质给你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财富,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比如是否因一时愤怒的情绪而失去了曾经的知己;是否因太自我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而被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找出自己需要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
(四)小结(5分钟)
1.领导者鼓励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积极发展受欢迎的性格特点。2.预告下次团体的内容。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心理团体活动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心理团体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的:
1、使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在遇到看似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要通过换位思考以及团队的合作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2、帮助同学们体会信任的建立取决于对自己团队成员的信心,相之间的沟通时树立这种信心的基础,一旦信任完全建立,你就会感觉到团队的学习生活气氛是那么的轻松愉快。
3、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和身边的人、事、物。活动过程:
一、大屏幕播放手语歌曲《我相信》导入
二、游戏活动 活动
一、解手链
1、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围成一个圈,握住左右两边人的手,并记住你的左右手拉住的是谁。
2、全体松开手,老师站在中间,放舒缓音乐,让大家随意走向不同的方向。
3、音乐停,全体直线向主持人聚拢,分别找到你刚才左右手拉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拉到。
4、全体通过移动身体、变换位置来解开相互交错的套。讨论问题
1、你在开始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是否思路混乱?
2、当解开一点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3、最后问题得到解决,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第一次没解开,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5、最后问题得到解决,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活动
二、信任倒
1、老师让每个学员围成一个向心圈,而老师自己站在中央做示范
2、老师双手绕在胸前,做出以下的沟通对话
老师:“我叫。。。(自己的名字),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全体团队成员回答:“准备好了” 老师:“我倒了?” 全体团队成员:“倒吧!”
3、这时老师整个身体完全倒在全队成员的手中,这时团队成员把老师推动两圈
4、老师做完了示范以后,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去试一试 讨论问题:
1、倒下去的那刻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你怕吗?
2、你愿意在什么样的集体里生活?
3、被人信任和相信别人你觉得幸福吗? 活动三:留舍最爱
1、写出你最爱的五样
2、每次删掉一个最爱,并谈感想。
3、评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删掉的。
三、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再次播放视频《我相信》,给学生以鼓励。
第五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提纲
心理活动课
填空:20*1 简答3*8 分析12 教学方案设计30 论述14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教与学
教育的使命
● 五千年前孔子站在河边悠悠叹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从2000年开始,塞林格曼(Seligman)等人发起了目前方兴未艾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关注如何发挥人类的优势和能力,帮助人们扩大和建立积极情绪。● 教育从来应该是快乐的、关注人类潜能与优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
● 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 团体心理辅导课(班级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 幸福课: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关注人类优势与幸福,帮助人们快乐与幸福的课程,主要表现为团体心理活动课、网络自助课程、面对面工作坊、集体讲座等课程形式。《团体心理辅导课》如何教
五个步骤:
1、理论架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2、教学设计:创设活动情境。
3、实施教学:灵活的教学方式。
4、监控与评估:实时评估与交流心得。
5、传播:总结反思并形成研究成果、参与专业讨论、分享教学实践经验。
学的策略:
擅长于你的学习风格。生活中的心理学。优质课例研讨。参与实践和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第二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一般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课(班级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的本质是:“助人自助”
结构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体现的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通过辅导,使全班学生直接投身于活动的情境中,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在团体“心 1 理场”(psychology field)中互相分享、回馈,使旧有的认知结构受到冲击并产生内心的各种矛盾,然后再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所以,“ 结构性团体(structured group)心理辅导”的学习模式是最有意义、最有效果的学习”(梁东标、唐礼深,2003)。人本主义课程框架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价值:
1、发展性辅导目标的需要
2、全员性心理辅导的需要
3、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科课程:社会本位论。
人本主义课程:儿童本位论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必要性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很好途径
2、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于教育”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可能性:师资力量问题。课时问题。教材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内容:
1、适应学习。
2、适应生活。
3、适应人际关系。
4、学会做人。
5、发展智能。
6、发展个性。
7、发展社会性。
8、发展创造性。
吴增强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内容概括为: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生涯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
1、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题——学业成就、学习适应、社会交往、青春期、自我意识、情绪调适、升学择业
2、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经验需要经历和建构,只有通过探索才能认识自我,帮助不是替代
3、强调体验和感悟
4、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开发同辈群体资源,学会助人,学会自助
5、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6、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的具体体现:
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原则等方面来体现。 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来体现。
教学实践经验:
1、“情”贯穿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始终: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情、激情、“煽”情
2、团体心理辅导课中的“三重”“三轻”
重学生的内心体验、重学生的整体参与、重学生的实际运用 轻理论传授、轻即时评价、轻求全责备
3、鼓励性手段的运用
4、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
第三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论基础
1、课程的本质
2、课程理论的变革:学科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人本主义课程
3、现代课程若干特点
强调人本性,批判“技术理性”。强调民主性,批判权威主义。着眼可持续发展,批判功利主义
现代课程改革对团体心理辅导课设计的启示
1、经验比知识更重要。
2、满足学生的心灵世界与生活世界。
3、注重自我教育,发扬教育的民主性。
4、建立和谐关系,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5、重视价值导向,建立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设计理论
1、教学设计的内涵
2、教学设计的两种模型:以“教”为中心模型。以“学”为中心模型。
3、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学设计与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三、心理学基础-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有其专业理论体系,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中的人际沟通等都为团体以及团体过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一个理论就是一幅地图,它为你检查你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确定你领导团体的目的、澄清你作为团体领导者的角色和功能、解释团体互动、评价团体的结果,提供方向和指导。(Gerald Corey,1995)
1、团体动力学原理
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
„„这为调动同伴群体的教育资源,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团体辅导的功能
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反馈的功效;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3、影响团体的基本要素:规范、沟通和内聚力
四、社会学基础-学生团体
从社会学角度了解和研究学生团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1、学生团体的构成:正式团体-班级。非正式团体-同辈(朋辈)团体。参照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的宗旨就是要开发和整合学生团体的教育资源。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共识,这实际上就起到协调各种团体价值冲突的作用。
2、班级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班级是学生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3、同辈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4、团体凝聚力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5、团体心理辅导课对班级集体成长的作用
第四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载体:活动
一、活动理念:
1、动感第一: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1)活动与发展是团体辅导的生命和动力所在,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主体活动的最终目的。
(2)只有活动才能构建以受导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3)只有活动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降低心理防御水平。
2、互动与对话: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对话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形式。
(1)在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或透射、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
(2)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3)讨论(对话)是任何团体辅导咨询的主要互动形式(课程、教学、辅导都是对话,对话中心)。
二、活动设计的要求
1、如何既能体现对学生共性问题辅导,又能对随机问题辅导,这就取决于活动目标与具体活动方案,它是整个活动设计的核心内容。
2、活动目标设计要求
3、活动方案设计要求
三、活动形式的设计:游戏辅导。角色扮演。价值澄清。情境训练法。
1、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的涵义:是指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
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产物 游戏辅导价值:身体的价值、智慧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治疗的价值 在小学和幼儿园多用游戏辅导,在初高中提倡游戏辅导。
游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游戏是一种行为,一种情境。游戏对儿童心智上统整功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的细微功能可以表现为帮助婴儿认识父母的脸;它的宏观功能可以达到思考整个地球的环保问题的解决策略。它可使儿童人格特质的组合达到自动化。从出生到为人父母的成人期,这样的心智统整功能都在继续发展。 如果要预防儿童产生问题,那么最好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有更多的游戏机会。
游戏是学生包括成人普遍喜欢的活动,关注和参与游戏是人的天性。有益的游戏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游戏的特点是:创设了一种情境,并可将情境组合成有意义的“产品”; 过程中充满欢乐; 主动参与;
不一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没有特别标明的学习目标;不会有输赢的心理负担;有“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戏的种类——
协助交往的游戏;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游戏;促进学习效果的游戏;增强耐挫力的游戏;增强自我意识的游戏。
游戏不等于游戏辅导,因为辅导是有明确目标和明确设计的,并不是每一个游戏都可以称为是一种游戏辅导。游戏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游戏---学习规则---观察行为---调节情绪---澄清讨论(关键)---再来一次。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涵义: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模仿、想象、创造、感受、体验与讨论,达到辅导的目标
角色扮演的机制:角色预期、角色体验、角色行为、角色理解、 表现形式: 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心理剧、情境剧
角色表演活动:模拟角色 将自己理解交流信号的意义写下来。2 模仿这四种角色。3 分组讨论如何与上述角色的同学沟通,演示。4 扮演者谈体会 价值澄清
价值澄清的涵义:是指让学生通过选择、评价和行动的过程,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需求和过去的经验,最终发现他们价值观是什么的历程 价值指标:态度、抱负、目的、兴趣、行动
价值澄清的方法: 交谈法、填表法、群体讨论法
价值澄清活动:生存选择
活动目的——探讨并澄清价值观,通过交流认清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活动内容
问题情境:地球上发生就核战争,人类将要灭亡。但是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核保护装置,可以使7个人生存下来,但是现在有10个人。请你决定谁应该活下来,为什么?(并前后排序)
这10个人是:小学教师、怀孕的妇女、足球运动员、12岁的小女孩、优秀的警察、著名作家、外科医生、年长的和尚、名演员、生病的老人 生存选择人物的象征意义
小学教师——知识 12岁女孩——未来 年长的和尚——宗德 怀孕妇女——生命 优秀警察——秩序 教
足球运动员——运著名作家——文化 名演员——娱乐 动 外科医生——健康 生病的老人——道案例讨论----“公平与不公平”
案例(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共有六个角色):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鸭说:我不种。猪说:我不种。鹅说:我也不种。“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看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猪说:我太忙,没时间。“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鹅说:我要求平等。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竞争制度。在谷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小母鸡再也不烤面包了。针对这个故事,你如何看待“公平与不公平”? 分享:
公平不是绝对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这就不能保证一个人对其它任何人都公平对待。
2、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有贫瘠与肥沃之别;为什么非洲人民生下来要面对干旱、饥锇,而美国人民则享受文明、自由?面对生来就不公平的环境来讨要所谓的“公平”本身就不现实。
3、人们因出身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会千差万别。公平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但结果如何呢?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工作积极员工的最大不公平。
4、人的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又怎能要求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事待人的绝对公平。 提问:如果你是经理,你的一个下属忿忿不平地说:“我跟某人是同时进公司的,学历一样,干一样的电脑工作,为什么他的薪金比我高呢?”你如何对答。分享: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薪金公平要看收入/付出。所以要考察每个人的付出与业绩,再来谈收入,才是公平的。
情境训练:但我总是那样做
穿外衣时颠倒了习惯的穿衣秩序会有何感受? 为什么颠倒了习惯的穿衣秩序会显得笨手笨脚?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采取新的做事方式? 我们进行改变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原有的习惯影响新的行为方式? 第五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教学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课设计的几点思考: 活动设计内容要紧扣课堂主题 活动设计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设计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 实施体验教学 活动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心理生发挥游戏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中的独活 特作用
二、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教学主题的确定
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 教学结束
第六章 教学中的忧与喜——教学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引发的思考
一、忧:作业-教学方案设计撰写发现的问题
(一)、态度问题
(四)、教学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标题(题目)设计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时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于是,好多同学说:“学不到什么东西”。为什么?反思、反思„„..请问:老师为这门课做了哪些准备?
请问:作为学习者,你为这门课做了哪些准备? 再问:我们的参与程度有多高?
二、喜:在教学反思中发现并理解“教与学心理学”
1、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关注的是学习本身,它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经验开始,并以此结束。教是次要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按照这种方式,成功的教学取决于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展示了自己的先觉能力,于是判定教师工作好坏就变成了一个判断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的问题。-以学论教
2、教师的教:教学是一种呈现。教学是一种创设。教学是一种激活。教学是一种促进。
3、学生的学:
如何学习:学习方式和策略很重要,但学习行为表现更重要。
课前准备。课堂表现:态度、情感和价值。参与程度。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学会了什么:仅仅是理论知识,这远远不够。
学习责任感;参与程度。批判性思维。“对我学习帮助最大的是„„”。“告诉我作为学生最需要努力发展的方面是„„”
4、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我们准备好了吗?——角色适应。教育理念。我们的基本功。我们的学生
第七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课--教与学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强调学生的自助发展。
不是一个灌输和说教的过程,而是一个讨论、心灵沟通的过程。以平等尊重关系为前提,以讨论沟通为基本手段。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课能否有效的实施,关键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谓专业化水平)教师角色到位。教师作为激励者。教师作为组织者。教师作为指导者。
教师角色到位:对每个学生的积极信念。重视引导、淡化教育痕迹。建立平等关系。教师作为激励者:引发参与动机。鼓励学生自我表露。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作为组织者:小组发动和环境设计 教师作为指导者
学习与掌握领导技术:善于发动。善于沟通。善于鼓励。善于调节气氛。善于引导。善于提炼归纳。
二、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立主题。内容选择。活动设计。教学进行:主题导入。活动展开。发问与反馈。教学结束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和真情表露。常用的教学方法
1.“ 热身活动” 法 2.“ 情境体验” 法 3.“ 讨论分析” 法 4.“ 心理自述” 法
5.“ 游戏活动” 法 6.讲授法 7.综合法
四、教学评价
班级状况: 班级目标是否达成,班级的凝聚力是否增强,班级气氛,学生对班级的满意度
学生个人状况: 对心理辅导课程的兴趣,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
活动设计的质量: 有没有科学性错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是否欢迎
教师表现: 角色是否到位,情感是否投入,有没有创造性
第八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观课与议课
一、观课与议课的内涵
•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转变 •
“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列奥·施皮泽
观课与听课比较:
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
2、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3、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
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2、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概而言之,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 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 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 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 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 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要全面收集课堂信息。
• 一个“议”字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
二、观课与议课的载体:课例
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 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 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到实施,成为一个可供学习的案例,这就是:课例。
• “ 课” 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 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 优秀课例分析及启发
–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知识背景。
– 广泛了解来自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新主张、新设计、新做法、新材料,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设计的“原型”。
三、观课与议课的程序
一是观课前的沟通。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献课教师的献课取向, 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达成一致, 以便获得共同的议课话题。
二是课堂观察。根据观课需要, 观课者携带观课工具进入现场。在观课活动中, 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 围绕相关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 梳理“ 行为”、“ 效果”、“ 关系推测和意见” 等内容。
• 三是课后议课。参与者平等对话, 描述课堂中的现象, 判断行为效果, 探寻教育理 10 念, 推测相关因素联系, 提出改进可能。
四是行动规划阶段。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 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 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 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 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四、观课与议课的意义
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 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 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促进学生发展。•
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 反省自己, 改进自己。•
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
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 议课时针对现象, 与人为善, 赤诚待人。
五、观课与议课的实践与反思
我们以“ 全程实践” 的理念来落实并贯彻“ 从职业技能到实践性知识形成” 的教改五步曲。
(1)示范操作—— 构建教学实践理想。(2)研究、分析与设计—— 形成教学实践思路。
(3)讲、演、讲—— 进行教学实践演练。(4)说、听、评—— 系统教学实践反思。(5)见习、实习与引领——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理念第一,技巧第二
辅导理念:
1、辅导理念是辅导教师设计班级辅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它反映了辅导教师对组织某一次辅导活动的理性思考,它侧重于表述辅导教师对辅导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2、可以说,理念是班级团体辅导的灵魂,班级团体辅导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班级团体辅导与一般的主题班会的最后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
3、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有素的技巧、制作精致的课件,都只是辅导过程的保障和辅导理念的载体,它们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4、但如果理念发生了偏误,那么再生动的活动形式、再成熟的辅导技巧、再眩目的多媒体软件,都将失去原有的迷人光彩。
5、辅导理念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思考:
一、对辅导主题作理论上的辨析:这是指辅导教师对自己设计的班级团体辅导的主题有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二、对辅导主题针对性的斟酌 :辅导理念把握得是否准确,还与另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确定这一辅导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 也就是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倾向是什么?
6、设计一节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这样,我们的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7、而如果选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是选题超越了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速度。只是单纯注重活动形式或者技巧,那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8、心理辅导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因此它的辅导功能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感悟心理知识、感悟心理问题、感悟自我调控的技能,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促进自我发展上。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主要是活动,其形式是丰富的,且能达到实效。
9、总之,辅导理念涉及到对人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对学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
10、因此,无论是在设计辅导主题的内容还是各个环节的具体活动时,我们都应该时时想着这样一条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论、技术与经验的关系
即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有一定的理论储备 ,但未掌握专门的心理辅导技术 ,诸如倾听、谈话、沟通、共感等技术 ,缺乏团体辅导的操作技能 ,也不可能上好心理辅导课。此外 ,教师经验的欠缺也是影响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