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买矿泉水》WORD版教案
买矿泉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自己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计算和思维习惯,并能进行合作。
教学重点: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弄清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P36-P3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瓶3元,每箱24瓶,共花了多少钱?
怎样列式?24×3×2=(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先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1)25×2×3=150(元)150元就够了。(2)20×3×2=120(元)要比120元多。
2.24×3×2=(元),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汇报交流。
(1)24×3×2(2)24×3×2
=72×2 =24×(3×2)=144(元)=24×6 =144(元)(3)24×2×3 =48×3 =144(元)
每种方法都请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种列式方法中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使其他同学明白其中的道理。强调第二种方法只能在计算时用,不能这样列式。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36页1题,可以适当渗透简便算法。让学生熟练掌握125×8=1000,在此基础上进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渗透,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其中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2.估计我们学校有多少人?可以让学生到各年级做个小调查,然后进行估计。3.37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
4.37页2题,先读题,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完成。(1)41×5=205(个)(2)325-205=120(个)
(3)205+41×3=328(个)328>325 能打完。
5.37页3题,哪道题的得数大?应该是加法的结果大,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37页5题,分析题意,独立完成。
四、实践活动:
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给学生提供多种工具,如天平、杯子等,在小组内进行估测。
五、作业: 37页4题。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
陈丽莉
连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页。【教学目标】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过程,探索连乘式题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图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大约花了多少钱?“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展示估算方法多样化,全班交流。以下几种方法:
生: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够花了。生: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生: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生: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1)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学生独阐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法方法多样化。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24×3=72元 72×2=144元 生:24×2=48元 48×3=144元
生:24×3×2 生:3×(2×24)生:3×(24×2)=72×2 =3×48 =3×48 =144(元)=144(元)=144(元)
三、巩固练习
陈丽莉
学生完成讲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买矿泉水》教案
买矿泉水
吴中丽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3、能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借鉴、沟通和反思,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去商店看一看,(教师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3、能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借鉴、沟通和反思,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技能。
自学指导一:
/ 3
1、请你先估计一下,买两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先独立思考)
2、请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3、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说的好)自学指导二: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算法。
2、小组内交流算法。
(5分钟后比一比谁是自学小能手。)
展示自学成果
方法一:24×3=72(元)72×2=144(元)
24×3×2 =72×2 =144(元)
方法二:24×2=48(瓶)48×3=144(元)
三、独立尝试,巩固练习1、15 × 4 × 7
× 8 × 6
× 4 ×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4、15 × 6 × 8
÷ 9 × 12
+ 17 × 3
(15 + 35)× 6
/ 3))× 18 × 7
× 2 × 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 3
第四篇:买矿泉水 教案1
买矿泉水
一、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二、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竖式计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第五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
2、师:(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买矿泉水)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获取的信息是:张老师买来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问题是:一共花了多少元?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
师: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生:把24瓶看做25瓶,2箱大约50瓶,每瓶3元,2箱一共最多150元。
生:1箱看做20瓶,每瓶3元,1箱60元,2箱大约120多元。生: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师:大家估得都不错,看来答案在120元和150元之间。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生1: 24×3=72(元)72×2=144(元)生2:24×3×2 =72×2 =144(元)
生3:24×2=48(元)48×3=144(元)生4:24×2×3 =48×3 =144(元)
师:我们探究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生:24×3×2 是先算一箱多少元?再算2箱多少元? 生:24×2×3 是先算两箱一共多少瓶?再算一共多少元? 师: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试一试第2题:估计你们学校有多少人? 师:要想估计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些什么? 生:每班有多少人?有几个班级?
生:每班大约50人,约60个班级,一共有约3000人。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一个年级约500人,6个年级约3000人。
四、回顾与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