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

时间:2019-05-15 06:0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

第一篇: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

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表达技巧题相关考点及常见题型方法

2.掌握表达技巧题的解题【学习重点难点】掌握表达技巧题的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10·山东卷·)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知识回顾】:小说的表达技巧有哪些答题角度?

(鉴赏小说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手法的运用

(1)修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2)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技巧归纳】

品析小说表达技巧题同散文“鉴赏表达特色”题做起来没有多少区别,同样包含了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不过,它还有自身特点:

1.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

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4.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1)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3)语言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表达技巧题型的规范答题模式】 技巧术语+效果+具体分析

【及时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

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两个句子的特点句子简单短小,(1)句运用外貌描写(2)句使用动词刻画人物,两句都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形象。

2.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题思路】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作用是凸显人物某一个方面的性格特点,答题

时应侧重人物独特性格的分析。

【课后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评价鉴赏)。

【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试题解析】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指向:第(1)小题属于赏析,第(1)小题是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第(1)题要赏析的是人物语言,扣住“怎样描写的”和“有什么作用”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怎样写,一般又要考虑修辞、用词、句式等。第(2)小题回答描写方法,要区分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的方法就很简单了;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本题只要求分析情节方面的,联系下文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才子赵树理

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2.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身后感情。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第二篇: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执教人:王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并掌握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方面的答题方法。

2、过程和方法:检查预习,构建知识体系;借鉴例题,探究答题的方法步骤;

课堂练习,体会答题的方法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在表达方面的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借鉴例题,探究有关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步骤。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填诗词小练习

最害羞的人——

最多的愁——

最消瘦的人——

最深的情——

最高的楼——

最大的瀑布——

二、考纲在线

三、探究过程:

第一:检查预习,构建知识体系

修辞手法:1、比喻 2、借代 3、比拟 4、夸张

5、对偶 6、排比 7、设问 8、反问 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就是比喻、借代、比拟、夸张。

(一)比喻

作用:

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借代

作用: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三)比拟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例: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分析: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四)夸张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第二:借鉴题例,探究答题的方法步骤。

常见设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详解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详解析)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谈效果)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表感情)

第三:课堂练习,体会答题的方法步骤。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四、布置作业

(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第三篇:表达技巧教案

• 一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

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

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二)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第四篇:表达技巧教案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教案)

浠水二中语文组

学习目标:

1、重点复习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构思技巧。

2、进一步明确表达技巧中表现手法、构思技巧的考点要求。

3、掌握鉴赏表现手法、构思技巧的几种方法。

4、明确表现手法、构思技巧题型的答题步骤及要点。

考点解析:

1、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比兴、明褒实贬、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翻果为因、无理而妙等。鉴赏表现手法应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表现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动作用。

2、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前后对照、逐层拓展、画龙点睛、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起承转合、伏笔照应、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等。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典例分析:

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分析: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对诗人情感或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

训练精选:

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落 日 怅 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请从本诗的表现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本题可以从比兴、渲染烘托等角度做答。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诗人用“孤云”“归鸟”,既是起兴,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此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渲染烘托:诗人用“孤云”“归鸟”“微阳”“秋山”等物象,渲染出一种秋日萧瑟、清冷的氛围,烘托出作者深深的伤感之情。

2、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舟 中 晓 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3、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①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将军:指东汉名将班超,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为定远侯。在西域生活了三十一年,晚年思念家乡,上疏请求回去,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空老玉门关”即指此。

这首曲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①空老玉门关。”三句借用了“楚汉争霸、赤壁之战、班超守边”三则与战争有关的典故,反映了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与困苦,含蓄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而无可奈何的感情,使全诗内涵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

第五篇: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1、熟悉考点及相关知识。

2、掌握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熟悉考点及相关知识点

诗歌的表达技巧指的是作者在诗歌中描写事物、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所用的方式、方法、技巧和手段等。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1、语言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古诗中不存在“说明”,因此,古诗从表达方式上讲,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我们民族的诗歌特色多是即景抒情,因而描写和抒情用得多,手法也多种多样。传统的叙事诗少,叙述的表达方式用得就少。议论在诗歌中用得更少,但也有,宋诗要多一些。

2、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互文等。

3、表现手法:对比、抑扬变化、铺陈、象征、用典、化用、衬托、联想、想象、照应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掌握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描写景物、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平淡化为生动,将深奥化为浅显。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延绵不绝及浓厚。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明显。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只情。

3、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描写自然景观,起到增强气势的作用,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瀑布壮观的气势;描写人事,起到放大情感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愁苦的深重。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纯用名词组合组成排比,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6、设问。无疑而问,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放在开头,设下悬念,引发思考:“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自己却还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驿馆中借宿。长夜枯坐,举目无亲,又有谁来问寒问暖。人无可亲,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摇曳作伴。“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放在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放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苍茫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只的沙鸥自喻,孤独寂寥。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语气冷峻,强调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尾联是王诗针对杜牧《题乌江亭》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使用反问句式,提出看法:项羽人心丧尽,江东子弟不可能为他卷土重来。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8、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预习案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问题:“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研讨案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找出二者在手法运用上的相同点。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预报

[金]王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总结:修辞手法类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修辞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巩固案

4.(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5.(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6、(2009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掌握表达方式中的抒情和描写在古典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一、抒情方式。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小诗,直抒胸臆,情感思想一览无余——饱含了一个赤子无限深沉的悲伤和期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诗人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引发了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① 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如: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

如: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前两句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⑵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将思想感情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它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例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所作,借助咏石灰(的形成过程)的内在本质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写照。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帽子或旗杆顶上的缨子;垂緌,指蝉。)这首诗抓住蝉“饮清露”和“流响”这种高洁、栖高、声远的特有形象,寓贤能之人,不需要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二、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借景抒情;(2)营造氛围;(3)奠定情感基调;(4)衬托人物

三、描写方法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①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②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如:《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细节描写 :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又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④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周围的树木)

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⑤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⑥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⑦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预习案

1.(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研讨案

2.(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①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问: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案: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解题透析】写景抒情,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答此类题目清楚景是什么样的景,情是什么样的情,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明确作答了。

3.(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赶鸭上架之为。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其次,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思”,第三、四句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审好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总结:这种题型的诗歌提问方式。

巩固案

4.(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第三课时

教学设想:

1、掌握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

2、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一、表现手法。

明确:若提问表现手法,也包括抒情方式和描写方法。

1、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权贵家酒肉发臭与路边因冻饿而死的百姓进行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2、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另外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

①正衬:又叫陪衬、烘托,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来陪衬所要表达的主要事物(主体)。是同一方向的比较,目的是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此诗通过描写居处的幽静荒僻来正面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

②反衬:选择相反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事物。以丑衬美或以美衬丑。(包括以动衬静)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采用了反衬手法,突出了梅花傲霜独绽的品质。

3、象征。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方式。古诗中的月经常是某种意义的象征,如象征团圆、离别、思念、爱情等。杨柳象征惜别,鸿雁象征思乡,落叶象征失意,鸿鹄象征高志,大海象征开阔,流水象征叹息,梅花象征傲视,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杜鹃鸟象征凄凉、悲哀、思乡,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等。典型的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中的石灰象征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

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5、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7、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本诗系悼念亡妻所作。以沧海和巫山起兴。

二、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如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在这里“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2、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

4、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明 徐渭)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预习案

1.(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研讨案

2.(201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问: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3.(2012年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问:“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总结:这类题型的答题规范:(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使用这种手法。(3)此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巩固案

4.(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参考答案】(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5.(2013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下载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说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表达技巧教案3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教师版) 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精选五篇)

    散文阅读 ——表达技巧的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2.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一、考点解读 对散文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是常考点。主要题型有两类,一......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教案(5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解题......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时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

    小说写作之大纲技巧(5篇)

    小说写作之大纲技巧大纲这个东西除了给你的编辑看以外,还是为了给你理清自己思绪的,因为写长篇和写短篇不一样,短篇可以在1万字以内就完结讲述完整个故事,作者更容易掌控,而长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教案

    2011届苏州一中高三语文教案系列一诗歌鉴赏四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 了解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重点难点:通过例题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例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