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3:3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第一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三维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曾学了柳永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学生齐背)在词中,作者将他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是实写;下片主要书写别后想象,是虚写。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在古典诗词中经常用到。那何为虚,何为实呢?(板书:虚实结合)

一、虚实结合

何为诗歌中的 “实”与“虚”?(学生谈)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实:现实的,眼前的;

虚:想象的,过去的、未来的;

那虚在诗歌中又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呢,大家能结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神仙鬼怪的世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界、梦境)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已逝之景之境)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设想未来之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设想对方之境)

虚具体表现为: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未来之景;

d、想象对方之境

二、探究诗歌中虚与实的作用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学案上的三首诗,两两组合,相互讨论,探究虚与实在诗歌中有何作用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富贵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中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强化诗人的情感)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如高适《除夜作》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实写自己除夕之夜在清冷旅馆中寒灯下影只形单凄寂难眠,第三句“故乡(借指亲人)今夜思千里(借指自己)”从对面虚写,想象故乡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丰富诗歌的内容,把诚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含蓄。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变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月夜》等。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更能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2、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突出中心(丰富诗歌的内容)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相互通行,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之情;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3、从实处着笔,实中见虚,凭虚处传神,激发读者的联想(扩大诗歌的意境)。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在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运用可以大大丰富诗歌的内容,扩大诗的意境,强化诗歌的情感。

那在高考的诗歌鉴赏中,这种手法又是如何考查的呢?下面请大家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完成2015年安徽的诗歌鉴赏,杜甫的《月圆》。

三、练习体会:

月圆①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4分)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规律总结:

提问方式: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简析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题步骤

1、点手法

2、析虚实

3、明效果 真题巩固: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的“实”是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是诗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

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

四、拓展延伸:(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五、布置作业(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了音律上的考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答案: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木葱茏的骊山。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

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

板书:

虚实结合

实:现实的,眼前的;

虚:想象的,过去的、未来的; 作用:丰富诗歌内容;

强化诗歌情感; 扩大诗歌意境 答题格式:点手法

析虚实 表效果

教学后记:

第二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小编推荐]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幅画,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

(符合,因为随着泉水的流淌,时间的流逝,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声了)

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看到的蝌蚪是实景,而蛙声确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的确,在音乐和美术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虚实相生的技法。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种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

二、初步体验

1、有备而来:

回顾: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类题型答题步骤:

①、说明是什么技巧。

②、结合诗歌分析技巧。

③、表达了什么感情。

2、步步深入。

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3、小战热身: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虚)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虚)(实)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⑥、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虚)◆小结

1:诗中的虚有哪几种类型?

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比较这两首词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运用有何区别,分别有何作用?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例 1:读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参考答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例 2:读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参考答案:

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小结

2:虚景和实景有几种关系?分别有什么作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柳永《雨霖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的别后的凄清之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虚实结合,强化了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夜雨寄北》《琵琶行》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 《虞美人》 ◆小结

3: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第三步:析效果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四、牛刀小试,点击高考,1、(2005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 “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2010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虚写: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效果: 烘托 氛围 表达 情感 参考答案 :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3、((2010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参考答案: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五、课堂回顾,学习小结: 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

1、分析下面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请从虚实角度对本词略作赏析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梳理: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参考答案: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3.2010潍坊二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 觌(dí)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 1169 年隆冬,在去金国进贡时,作者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问:“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

答案:2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上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寄寓了词人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势衰微的悲痛之情。

七、板书设计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

诗词里的虚: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诗词里的实: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第三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时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

一、课堂热身

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

1.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借代)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衬托)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反衬)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借喻)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8.澄江如练,碧峰孤拥。(化用)

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视听结合)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声衬静、动静结合)1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组合)1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实结合)

古人说,作诗无外乎情景二端,那么,诗歌中的情是怎样抒发的,景又是怎样写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诗歌鲜明生动,从而感染读者。为实现这种目标,而采取的这种方法和技巧,其实就是艺术技巧。

二、知识积累

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说明 抒情 描写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互文等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化用、联想、想象、象征、叠词等

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铺垫、过渡、照应、抑扬、层层深入、重章叠唱等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

描写:1.意象组合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正侧结合5.点面结合6.以乐景写哀情 7.白描(粗笔勾勒)和细描(工笔)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三、当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诗歌、分组讨论,每组请一位同学回答。

水龙吟 咏月 晁端礼①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②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注:①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②九衢:指御街。

简析上阙“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

明确:①俯视、仰视相结合。词人向下看,九衢上残雪斑驳;向上看,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

②嗅觉、视觉相结合。夜风送来梅花清香,池塘表面的冰已经融解。③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描摹出元宵佳节前的自然美景。

④融情于景。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词人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⑤远近结合。

赏析:起首二句先把词人可悲的身世揭示出来。“京洛风尘”,语本晋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此处盖喻词人汴京官场上的落拓不遇。“病酒”,谓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词人由于政治上不得意,常以酒浇愁。可是酒饮多了,反而沉醉如病。官场失意,酒病缠身,境况可谓惨矣,复着以“无人问”三字,其羁旅漂零之苦,尤为难堪。

此词开门见山,句句写实,与一般长调大异其趣。接下来,词人的视线从住处的窗口向外探视,无边夜色,尽入毫端,化实为虚。一下子,词境变得空灵了。词人写道: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词人在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此刻,他不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经来到,而且他的思绪也回复到往年醉酒听歌的快乐生涯。“南楼”,指冶游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这里以对仗的句式强调当年的豪情胜概。特别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语出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见其豪情万丈。

过片又写目前衰颜,从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来,与起首二句遥相映射。“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语本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屈指”二字是起点,点明词人是算计,以下都是写算计中的思维活动。词人不仅惊觉自己早生华发,而且联想到对方如今愁苦的情绪,于是深感她的形容应该已经消瘦。“多应”二字,表明这是想象和狡滑,而一往深情,皆寓其中。以下三句,是这种感情的延伸。“马上墙头”,语本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至此,方正面点出词人昔日曾与一位女子邂逅。但无情的岁月凋谢了彼此的容颜,即使相逢恐亦不敢相认,言之不胜伤感。款款深情娓娓道来,情韵悠然相生,笔锋收纵自如。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结尾三句,设想对方凭阑凝望,罗襟揾泪。此处全用情语作结,却收到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运用移情手法,词人晁词把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慨化作盈盈泪水,风格纤弱。揾者,拭也。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教师疏通诗句含义,学生口头回答。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陈诗结尾两句间接抒情。在严酷的背景下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但是却见不到吹笛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表达了对从军将士不畏严寒、为国出征精神的赞美。

杨诗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陈诗译文: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注释:

① 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 横笛:笛子。

③ 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

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

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现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杨诗译文: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注释:①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②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④ :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⑤ 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赏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四、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两首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关于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考查,通常以下面几种形式的题目出现。(投影)

1、熟知关于“艺术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6)请简要分析某句的艺术效果。

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物或表达情感,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道题目的答案,来归纳一下这一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如何分步解答。(投影)

2.熟练掌握“艺术技巧”类问题解题“三步骤”。(学生讨论、归纳得出)1)明技巧。即说出用的是什么手法。

2)阐运用。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这种手法的。

3)析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提醒

(1)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时候,阅读诗歌时,不确定是哪一种手法时,要从题干和诗句中找答题方向,若锁定为描写手法时,则再进一步去比较后选择。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3)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下面我们再来按照以上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投影)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春 梅 晁冲之1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2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3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1.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2.东君:司春之神。3.玉堂:指华贵的宫殿。

上阕写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对比、衬托(明技巧)。用修竹来衬托梅的品质(阐运用),写出了梅花孤傲的品格(析效果)。

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明技巧)。“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正面写出梅的孤洁瘦淡;“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侧面写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阐运用)。写出了梅花坚强的品格(析效果)。

化用。(明技巧)化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àn),竹外一枝斜更好。”(阐运用)写出了江梅的孤洁瘦淡。(析效果)

词语注释

①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调名来于此。

②向竹梢二句: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此处化用其意。

③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名。④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⑤清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⑥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何似:哪里比得上。

⑥ 付他谁:即向谁诉说。⑦ 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白话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作品赏析:

词虽长调,其寄意却单纯,只就梅之品性孤高与环境冷落两方面反复写来,其情自深。首句“潇洒”二字状梅品的清高,概尽全篇。“江梅”可见是野梅。又以修竹陪衬写出。盖竹之为物有虚心、有劲节,与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之友。“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极写梅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叫伯春寒、轻失花期”。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也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实无非憾意,从叫唯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同一意念,妙在说来富于变化。同时,这几句词笔挥洒而思路活泼,盖“燕雁与梅不相关,而挽入,故见笔力”(《独醒杂志》卷四)。

林逋咏梅名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下片则化用以写在野的“江梅”的风流与冷落。唐人咏梅涛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薛维翰《春女怨》)这是“玉堂”所本。过变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以问句提唱,紧接又一叹:“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故人”即指林逋,此渭“梅妻鹤子”的诗人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没有人赏。(“分付他谁?”)不过“孤芳”自赏而已。仍以问意提唱,启发末二句,言孤芳自赏就孤芳自赏罢:“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这里“空自倚”三字回应篇首,暗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句意,将梅拟人化,意味自深。

五、本节课有何收获? 回顾:艺术技巧分类

及解题步骤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与前三句相比,末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前三句叙事写景,饱含感情,但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明志,直抒胸臆,将惜别之意上升到顶点,点明别情。

2、一轮资料: P80 2.3.5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二、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1.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 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借代

排比

反问

设问。2.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重点: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主要有: 虚实结合、用典、联想和想象、烘托及衬托(正衬和反衬)、渲染、象征、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4、结构特点

铺垫、过渡、伏笔照应等

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考查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是怎样写景的?

4、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5,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7,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8,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9,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10,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11,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2,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13,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修辞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一)比喻

作用:

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五)对偶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六)排比

列锦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设问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反复

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十)对比

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十一)双关

作用

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二)互文

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解题方法]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4、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拟人、比喻

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把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化无情为有情,似乎山水也为友人的离去而伤心动容,表达了作者对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比喻。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达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的手法。百花似乎知道春天将要归去,于是想法设法的要挽留住春天。百花不但“知春”,而且“斗芳菲”,连缺色少香、“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能“解”,使出浑身的解数留住春天,化作漫天的雪飞,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晚春景象!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对比。梅花无论生在“冷落竹篱茅舍”还是长在“富贵正堂琼榭”,都是一样的开花,突出了梅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格。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问: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满载”两句用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作者不写自己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反而写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美好的夕阳景色,写出了作者对这秀美风光的喜爱 ,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

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式: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描,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等。(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什么方式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2)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宋•周弼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周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

王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周诗描写的是动景,王诗描写的是静景。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谪仙:李白。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下面这首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诗词中的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4)虚实结合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解题思路〗手法+分析+作用 第一步:叙述定向的角度;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角度具体展开; 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表达诗人什么感情)(5)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铺垫作用。

(6)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以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7)工笔

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骆宾王《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接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感时伤事,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②喜景衬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b.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C.借事抒情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D.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鉴赏诗歌有关表达方式的答题步骤: ①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②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何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意。

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联想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4.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赏析: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景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8.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8,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9,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答题步骤:

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某种)思想感情或起到了(某种)作用; 答题要点:

1、揭示手法;

2、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手法的;

3、表达效果:结合主旨、情感(这种手法起到了某种作用)。

构思技巧

1.层层铺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诗的前三句写景,进行了层层的铺垫,最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2.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计,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阙,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照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3.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寒食

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4.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5.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敢于与权贵抗争的心声。再如郑谷《菊》中:“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从来不羡瓦松高。”卒章显志,表明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怀。又如李白的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6.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清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高考真题引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的第一联的“静”字。方法指津

“表达技巧”题型的审题

1、确定是否考手法;

2、是分析全篇还是局部(句、联、阕)

3、分清“一”与“多”:“哪种”一般只答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分清主次)课堂演练1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做出评价。

1、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间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2、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

3、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课堂演练2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上联“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景色固然很美,已无暇欣赏,反而更刺痛了愁绪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第五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一、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 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3、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二、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2、2、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3、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五、下面是一首高适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六、下面是一首刘长卿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1、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写出了作者的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如,“摇落”一词和“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何处倒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的为亲人赶制寒衣的砧声里。描写的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

2、2、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3、3、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诗歌从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时间上有递承,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感情逐渐加重的心路历程。

七、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1、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主旨有什么关系?

表面上看,诗歌没有写“倦”,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孤栖”“卧内”辗转不眠;拥被支肘,听窗竹萧萧,露珠滴答;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步出庭院,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所谓“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

2、2、从诗歌的结构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诗歌布局精巧,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吸,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移步换景。后两句抒情,且直抒胸臆,使诗歌情景皆活。

3、3、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

八、下面是一首刘禹锡的诗歌,读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州新草绿,幕府旧烟清。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本诗从内容上讲是属于咏史诗,它的特点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

3、3、此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特点的是什么,请简析。

此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方法是对比。“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是古今盛衰的对比;“新草绿”“旧烟青”的风景的依旧和王朝的更迭相对;“人事”的变迁和“山川空地形”作比。(举一例即可)

3、《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作者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之中。杜牧的《泊秦淮》中的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脱胎于此。

九、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1、1、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难解了。

2、2、全诗围绕一个什麽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

十、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1、1、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2、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十一、下面是黄庭坚的两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题阳关图二首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阳关图》是北宋画家、龙眠居士李公麟所作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意图。

1、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两首诗都用了同样的典故,所谓“断肠”是指王维的《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末句是用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

2、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结合第二首诗,具体赏析一下。

两首诗是为李龙眠根据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所作《阳关图》的题诗。是抒写离别之意。具体说,第一首是写离别之悲,第二首写离别之物、关情之物的。

第二首的第三句第四句“渭城柳色关何事”人是离别,关柳何事,原来是离人将自己的离情加在物上使得那原没有灵性的柳也有了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二、阅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开头两句诗是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十三、下面是陆游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夏夜不寐有赋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不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1、1、简述诗中作者的形象和诗歌的主旨。

作者的形象:在诗歌里,作者是以一个因心忧国事而半以入眠的形象出现的。同时又是一个报国无门却老大迟暮而彷徨不安、激愤难平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主旨:抒发了作者空怀壮志却又请缨无路而老大自伤的愤激之情感。

2、2、赏析“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两句诗,体会其妙处。

鹘是一种猛禽。本应搏击长空,现在只能掠檐低飞发出磔磔的叫声。“鹘”前加一“饥”字显现出其惶惶不安;萤虫也无力远飞而堕入水中,发出闪烁的光,“萤”前加一“冷”,既点出了意象的迷离和晦涩,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对于时局的痛切感受,显出天地间的凄迷幽暗的景象3、3、评析本诗在抒发感情方面的特点。

本诗前四句烘托渲染一种冷森和阴暗的气氛。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悲慨的基调。一种愤懑之气充盈全诗。后面才转入抒情,却又点到为止,最后一句是“以景语结情语”,以深夜难眠独自凭栏的诗人自我形象作结,使诗歌具有激荡回旋的力量。

十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1、1、简评本诗所描绘的意境。

这首诗通篇写景,作者笔下的暮春之景,像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空中,杨柳飞絮,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景的感觉。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实际上这首诗是别有寄兴的。前两句中,作者以春秋笔法暗喻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却沉醉在笙歌之中,纵情声色,“碧瓦楼”是权贵们宴饮歌舞之地,“绣幕”后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何须再问。讽刺的意味十分浓厚,后两句“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实际上是情语,阳春烟景,行将逝矣,一番风雨过后,匆匆春归去,以此暗喻南宋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对当权者是绵里藏针的冷刺。

2、2、请解释诗歌为什么要以“碧瓦”为题,并赏析“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两句诗。

“碧瓦”别开生面,有揭示题旨的作用。“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令人联想到是华美宅邸,再联系绣幕、赤栏桥等景物,诗人描绘的不是田野村家,而是贵族之家。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歌舞西湖,燕雀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样,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南宋统治者。讽刺南宋君臣沉醉临安,忘却国耻。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空中,柳絮飘飞,地上,梨花满地,洁白如雪,同时也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富有寄托,寄兴亡之感于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歌舞,不管国事的做法。

下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教案(5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解题......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教案1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冯慧敏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媒体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自制教学课件 【设......

    201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沂源二中语文组李伟 复习目标: 1、 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2、 掌握答题步骤,用术语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 一、 复习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后精炼范文大全

    歌风中学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后精练 题组一 修辞类专练 1、(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时能从描写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精选五篇)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 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教案

    2011届苏州一中高三语文教案系列一诗歌鉴赏四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 了解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