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唱教学中节奏模仿与画旋律线的好处
歌唱教学中节奏模仿与画旋律线的好处
一、节奏模仿
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二、画旋律线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让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音准时除了反复聆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外,需要教师运用“假声引导法”来辅助教学。
七、八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唱歌时发声较困难,容易造成跑调。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运用假声演唱、轻声演唱等方法。例如在学唱歌曲《长江之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歌曲的风格,让学生从情感上去真切体会歌曲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主的富有表情地轻声演唱,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会运用带有气息的假声演唱歌曲中的高音。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假声引导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这一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嗓音保护是一个人终身都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变声期应受到特别重视。进入变声期早的在11岁左右,迟的要到15、16岁,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就读初中阶段。变声期间,男孩的声带显著增厚加长,喉头突起,胸声增强,失去清脆、纯净的童声,嗓音变得低沉、浑浊、沙哑,严重时甚至失音,歌唱中易出怪声。如果教师在此时引导不当,可能使学生对唱歌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可能使学生导致终生遗憾。
第二篇: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融入集体的旋律,排除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
3.正确认识“小群体”和“小团体主义”,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
二、自主预习
1.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承担不同的??。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 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个人利益服从。
3.在小群体中,彼此?,?,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合作探究
王萌萌这周“日程”安排很满:周日要参加一年一次的钢琴考级,每天要加抓时间练习;学校选派她为主角的话剧团参加市里“六一”儿童节慰问演出,每天放学后要排练一小时;下周二要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演讲比赛。可周二刚到家却发现妈妈正在生病高烧,需要送医院、需要照顾,而爸爸又出差在外。王萌萌真是崩溃了……
(1)针对上述材料,在排解角色冲突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怎样处理这样的角色冲突?
(3)针对上述冲突,请你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随堂演练
1.人类生活离不开集体,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集体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 ②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③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④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同的责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当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
A.无关紧要,任其自然??
B.需要调整集体的旋律
C.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D.应服从个人的节奏
3.生活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同时属于多个集体,在这些集体中又有不同的角色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旋律 ②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③我们应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 ④我们应调整集体的节奏,和上自己的旋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小群体关系在社会中大量存在。研究表明,规模小的群体比规模大的群体更有凝聚力和稳定性。小群体的积极作用有()
①在小群体中可以相互接纳,相互欣赏 ②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不再有矛盾和冲突 ④我们可以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⑤与同伴互学共进,增长才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群体往往以“________”的面目出现()
A.个体 ?? B.团体 ?? C.集体 ?? D.组合体
6.“学霸班级”“学霸宿舍”不断见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此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有利于他们互学共进
②小群体的成员间有亲密的友谊,有利于互帮互助
③集体中的小群体都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
④小群体的节奏与集体旋律一致时,有利于推动集体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①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 ②不可取的 ③会产生麻烦,影响学习,没必要 ④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在集体生活中,当小群体的节奏与集体的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
A.首先维护小群体成员的利益
B.拉帮结派,建立自己的小团体
C.明辨是非,坚持集体主义
D.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五、课后反思
【答案】
合作探究?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可能因角色之间的冲突给我们带来烦恼。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我们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3)解决办法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随堂演练
1.A 2.C 3.A 4.D 5.C 6.D 7.D 8.C
第三篇:7.2《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列出你在不同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数数有多少种。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每种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都有应用,但是在节奏与音乐的旋律协调时,声音才是那么悦耳。同理,我们身处不同的集体中,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节奏,那么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成优美悦耳的旋律呢?通过这节课:节奏与旋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情景探究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配上相应的图片)
情景一:小倩两周前给校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想一想:
(1)小倩这是出卖班集体吗?你怎么看待小倩的做法?
提示:不是,她这样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会带动班级的发展,所以不是出卖班集体。
情景二:小鑫随手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没有扣她们班的积分,有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
(2)小鑫的做法是维护班级荣誉吗?你怎样看待小鑫的做法?
提示:不是,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
特别强调:集体不止包括班集体,还有学校、社会等集体,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责任。
活动二:我来帮帮他
(多媒体出示课本68页材料)想一想:
(1)材料中“我”都在哪些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集体:足球队、班级 角色:足球队员、学生
(2)面对这样的冲突,“我”该怎么做?
提示: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教师讲述:如何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之间的冲突?
个人节奏有时会与集体节奏有冲突,这时应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在解决不同角色的集体冲突中学会怎样过集体生活,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三:探究分享
在集体中,尤其是班级体中,常常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形成一个小群体.(1)你身边有这样的小群体吗?(有)(2)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群体现象?
提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在一起玩的开心活动四:情景剧(1)分组讨论两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出你身边的小群体平时的生活片段。(两分钟)教师预想:积极向上的小群体;沾染歪风邪气的小群体(1)请你任选一组展示的小群体生活片段给出评价。(2)你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现象?
提示: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但有些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形成极端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对自身成长和班级建设都有很大危害。
活动五:探究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7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提示: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做法,反对小团体主义。活动六:(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课本71页“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总结:面对小团体与集体的冲突,我们心中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即使是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第四篇:画旋律线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画旋律线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画旋律线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什么是旋律线呢?旋律线是在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走向的变化、力度强弱的变化、情绪感染的变化等而形成的起伏线条。运用画旋律线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作品,包括乐曲中的音的高低、力度的强弱、时值的长短以及情绪的变化,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旋律线段,让孩子迅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在中小学诸多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喜欢用画旋律线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作品,画旋律线似乎成了音乐课堂的时尚。由此,我想到,怎样画旋律线?音乐课中必须要画旋律线条吗?哪类型的音乐课适合画旋律线?画旋律线的作用是什么?
一、画旋律线的方法
一般来讲,画旋律线没有作明确的规定,更没有符合学科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确定画旋律线的方法。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结合音乐旋律的走向动态来画出旋律线。通过用连绵不断的旋律线来展示乐曲的舒展和宽松的音乐节奏以及较慢的乐曲速度和美好的感情特征;通过用动荡不定的旋律线来展示乐曲紧密和活跃的音乐节奏以及较快的乐曲速度和欢快的感情特征。
二是各种不同的音乐情感用不同的旋律线条表示。如:庄严、肃穆的音乐情感用水平旋律线或起伏变化不大的线条表示;活泼奔放以及热烈激动的音乐用幅度起伏比较大的波浪型旋律线;微波荡漾的音乐形象采取小音程上下起伏的规则旋律线;逐渐紧张的音乐感觉用连续上行的旋律线;逐渐松弛的音乐感觉用连续下行的旋律线;推向音乐高潮用不断向制高点上升的旋律线。总之,旋律线的上下起伏,不仅可以表现情绪的涨落,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婀娜多姿”以及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是软硬旋律线条的不同表现。孩子通过对音乐各要素的聆听体验,孩子把“柔和舒展”画成弧线状的旋律线,把“坚定有力”画成折线状的旋律线。
二、画旋律线的练习
旋律线一般可以用手在空中划出来,也可以让孩子用笔在本纸上画出来。
孩子练习画旋律线的方法,可以从简单的乐曲作品开始,比如根据音的高低来画曲线:高音往高画,像高山,低音往低画,象峡谷;根据音的长短来画曲线:强音用粗线条重线条画,弱音用细线条单线条画;根据音乐记号来画曲线:下滑音由高向低弯曲下滑,重音记号画很粗的顿号大点;根据不同的乐器出现来画曲线:小提琴优美动听在高处波浪线,中提琴声音粗旷在中间画波浪线,低音鼓低沉浑厚在低处画点状等,画法无定法,只要你怎样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画旋律线。
我们还可以根据乐曲不同的段略用不同绘画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情感,即一个乐段一幅画,充分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起来,这也是画旋律线的方法延升。
三、画旋律线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要求画旋律线。一般情况,画旋律线适合于器乐作品欣赏课,也有少数的声乐作品欣赏课也可以利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一首简单的声乐作品或器乐作品,很明显段略划分和高潮的出现,没有必要画旋律线来帮助分乐段,因为画旋律线是对理解作品的一种辅助形式,而不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须的环节,更不是故作设计精巧,以画旋律线的花样动作而打造课堂亮点,这样,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反倒影响课堂的看点。
四、画旋律线的作用
在教学时画旋律线,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画旋律线可以帮助孩子大概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以及它的外部形式,了解作品乐段、乐句、乐汇中的音高、时值和情绪。
2、画旋律线能有效地抓住音高、节奏和情感,掌握乐曲当中的音高、力度及感情的异同,以提高孩子们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3、画旋律线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不能表达的情感艺术和声音艺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4、画旋律线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对作品的识记和理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5、画旋律线能有效地推动情感的体验。小小的旋律线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感觉,焕起了对美好感觉的联想,流露出对美好情境的情感,享受孩童时代快乐的情景。
6、巧妙运用画旋律线的方法,还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音乐的深度及广度。
总之,旋律线是音乐表达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让音乐课堂教学通过运用画旋律小线条,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音乐旋律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孩子们音乐抽象思维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的模仿与创新
数学教学中的模仿与创新
章向阳
模仿是被动的机械运动,而创造能力却要有独创性,但是二者并不互相排斥。模仿不仅不会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反地还会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模仿’在数学教学中一直被排斥,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教学理念。比如:联想是大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与练习设置恰恰就是这样关联的。这也说明必要的模仿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还是应当培养学生的模仿力。
模仿的根底是知识,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与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收集各种题型、积累各种解题思路,才能在脑中储存素材,直接学到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为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比如:在分数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分数变化时,学生没有一段时间的模仿,是无法对分数进行理解的。例如:2∕3 =4∕6=8∕12,让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学生逐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往往把“0除外” 丢了。这时可以及时启发学生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原型中展开联想,发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补上“0除外”,否则这一性质不能成立,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一种优化比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没有创新。从而或略一些好的传统方法应用,或略基础知识,或略理解和对法则熟练掌握。但是,如果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而模仿性的练习恰恰是对概念理解和熟悉的最佳方法。在辅导学生解答一道题目时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此时的模仿又是学生进行创新型思维的有形的梯子。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不珍重思维上升的渐进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而学生思维的进程正确展开,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我们不能矫枉过正。
论文札记:文中的“学生通过收集各种题型、积累各种解题思路,才能在脑中储存素材,直接学到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为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并不代表我赞成“题海战术”,只是想强调模仿的重要性,以及与创新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