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秧歌教案
大班舞蹈教案:《秧歌舞》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秧歌舞是我们中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们河南是一个典型的汉族聚居区,了解和学习我们汉族特有的民族舞是很有必要的。大班舞蹈《秧歌舞》共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以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为重点,第二课时以舞蹈表演及动作创编为重点。本次活动——秧歌舞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直观欣赏和参与秧歌舞的表演、课件演示、要领讲解、探索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进而为第二课时的创编和表现秧歌舞打下知识和技能基础。活动目标:
1.感知秧歌舞热闹、喜庆的特点,知道秧歌舞是中国汉族舞蹈。2.学习“秧歌十字步”,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活动准备:
1、音乐《欢乐中国舞》及《拥军秧歌》片段。
2、秧歌舞道具——手绢。
3、课件(不同道具、不同场合秧歌舞表演图片、秧歌舞常用道具图片、秧歌十字步分解图)。
4、地面十字步标记每人一个。重难点:
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活动过程:
一、进入情景,快乐舞蹈。
1、欣赏教师表演的秧歌舞,引发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2、观看课件,提问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点。(1)观察自己手中的手绢的形状、颜色 师:王老师送给小朋友的是什么礼物呀?谁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舞蹈?
(2)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秧歌舞是我们汉族的舞蹈。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汉族人常常在舞台上、在广场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热闹、喜庆的秧歌舞,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观看课件,了解十字步的动作要领。师:你们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绢来跳一跳热闹、喜庆的秧歌舞呢?要学好秧歌舞,首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十字步。
2、探索、学习十字步的走法。在课件的帮助下,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在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并请个别幼儿讲解、示范,互相学习。
3、幼儿在十字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尝试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1、初次尝试。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2、尝试拿手绢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3、尝试加上手臂动作随音乐完整表演秧歌舞。
四、结束活动。
师:你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到外面给其他班的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随音乐跳着秧歌舞到室外继续表演。
这个活动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点是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第二篇:东北秧歌教案
东北秧歌教案
类型:音乐课
班型:初一(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用具:多媒体、手绢花
教学内容:
1、学习《大姑娘美》歌曲;
2、熟悉东北大秧歌的典型旋律
3、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4、将东北秧歌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了解东北秧歌。
2、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信地以真挚、热的情感以及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模仿打节奏,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探究与创编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的去探究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内容。
4、在大家真是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感受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让学生体验舞蹈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东北大秧歌》这一节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音乐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典型曲调以、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并能够积极参加当地乡村的民俗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1、对《大姑娘美》歌曲的掌控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3、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喜爱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本节课中可能会在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创编中以及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大姑娘美》,进入我们的课程。
师:同学们,大家看看视频里面,演员的衣服和打扮,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啊? 生:颜色鲜艳,很喜庆。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服装吗? 生:东北地区秧歌服。
师:你在哪见过?什么时候见过啊? 生:自由回答。
2、师:看到今天老师拿来的手绢花了吗?老师问同学们这个手绢花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对秧歌都有怎样的了解呢?
4、好,就让老师带大家进入我们的东北秧歌大世界。
二、互动合作、探索新知
1、初识秧歌。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简介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编辑本段历史
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杨宾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写的《柳边纪略》中,对当地人民的秧歌活动有过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又说:“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繖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
东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跷两类。地蹦子又称地秧歌,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南,特别是营口(大石桥)、海城和盖县一带。说的是某地有某水田农民插秧时唱田歌,叫秧歌。
编辑本段特点 概述
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
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性、调式的变换都要“顺”。“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兴演奏的能力,使音乐灵活多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
当地的民间乐队一般有高音唢呐2人及打击乐器若干人组成。唢呐以七寸五(指唢呐杆长)简音为a’的高音唢呐最常用。
东北秧歌音乐有以下一些特点:
音阶调式
音乐以五声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六声性乐曲。六声性乐曲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变宫音si,这类乐曲在六声性乐曲中占多数;另一种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清角音fa,这类乐曲在六声性乐曲中占少数。si和fa两个偏音并不是经过性或辅助性的装饰音,它们出现的次数较多,位置亦相当重要,对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所以,把它们看成六声性的乐曲是必要的。七声性的乐曲仅占一小部分。
东北秧歌音乐的调式以宫调式、微调式较多,羽调式、商调式次之,角调式的乐曲较为少见。宫调式、微调式较为明亮,这两种调式较多的原因与东北秧歌音乐中很多乐曲的情绪热烈、欢快有关。此外,在同一首乐曲(曲牌)中还常出现调式交替现象,这种交替主要是在同宫系统内的交替。
2、感知秧歌。
通过图片感受东北秧歌的不同的表演形式及有趣的人物扮相。
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
师:老师给你们播放一段音乐,这次听这段音乐,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听出了几种乐器。这几种乐器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唢呐等几种乐器。感受:喜庆,欢快,活泼。
师:是啊,东北秧歌音乐中的伴奏乐器多以唢呐、喇叭、鼓为主,那么这些乐器又是怎样淋漓尽致的表现音乐的呢?我们再来听听。(老师用手势提示学生音乐中的高低长短、倚音等)
生:音乐中有长音、有短音,还有滑稽的话音和俏皮的倚音……
师:谁能总结一下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生: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艮劲”、“俏劲”、“稳劲”、“韧劲”、“美劲”;
3、学唱秧歌
师:经过以上对东北秧歌的了解,我们下面要学唱这首东北秧歌《大姑娘美》
生:
(分析歌曲)
师:大家先看一下歌词,找个同学给大家念一下歌词
师:通过歌词,大家能看出这首歌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好,通过歌词,我们能看出,这是一首东北地区,东北人民表达爱情,男女两情相悦的歌曲,热情、奔放,我们看歌词,这个歌词表现了女孩在等待他情郎的心情,也表现了东北大女孩的泼辣、粗犷、率直、豪放,格调如大漠放马、平原奇峰。
(教唱)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首歌,大家通过听这首歌,表达出了女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播放《小河淌水》
通过这首歌我们知道南方女孩的细腻、婉转、典雅、别致,风情似轻柔细雨,润物无声。
(背景:自古以来,男女两情相悦场景的民歌举不胜举。而中国南北方在表现这一题材时的差距也是风情迥异,各有姿彩。一般来说,北方民歌泼辣、粗狂、率直、豪放,格调如大漠放马,平原起风。南方民歌好比春江水暖,细腻、婉转、典雅、别致,风情似轻柔细雨,润物无声。
中国南北方民歌的差异,便是其风土人情、人文风貌的差别,可说是两幅意境迥异的民族画卷,南北风情体现在民歌里尤为地道。北方骏马秋风塞北的浓墨重彩,南方杏花春雨江南的水墨风光。北方唱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高梁地里寻情郎;南方吟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谁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人笑话。)
3、体验秧歌
师:学了这么多秧歌的有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我们家乡的秧歌?扭秧歌我们还需要些什么道具? 生:扇子、手绢花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扇子和手绢吗? 给你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农民耕种时在田间地头上休息,为了娱乐,拿手中擦汗的毛巾,擦汗的扇子扭几下,经过艺术加工后舞台化了。可见是劳动中的工具转化为娱乐中的道具,我们很多娱乐形式都来自于民间。
4、学跳秧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秧歌的集中基本动作。
单臂花、双臂花、蝴蝶花、点绕花、里外绕花、下捅花(多媒体一一介绍)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跟老师一起把这些动作学习一遍。
师:下面的同学们你们想活动一下吗,让我们成立一个班级秧歌队,大家都可以上来扭一扭吧。
课程总结: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好,同学们,浓浓的东北音乐文化,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东北人,同时,我们的东北音乐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这节课我们仅仅了解了东北秧歌还学唱了东北秧歌,东北音乐的形式还有大家更熟悉的东北二人转和本土音乐文化,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音乐课堂再刮起另一个东北风,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第三篇:拥军秧歌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自信、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2.认识降记号,唱准降7音。
3.积极参与秧歌舞基本舞步的学习,能与同学一起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歌。
导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难点:能够体验并能唱出陕北民歌的特点 导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绸子 导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播放视频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好,大家知道这首歌名叫什么吗?是谁演唱的?
一、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歌手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谁来说说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什么?(音调高、声音高亢、嘹亮……旋律粗犷激昂)对,这就是陕北民歌的特点。那为什么阿宝的声音如此高亢嘹亮?为什么他唱的这首民歌如此自由奔放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去寻找答案吧。
(播放陕北图片,介绍陕北风俗、特点、气候等)陕北是我国西部陕西省北部的革命老区,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它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这里生活着 淳朴、善良的陕北人;他们的生活是以农耕、游牧为主,他们头上戴白毛巾,身穿羊皮袄,腰扎红腰带。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陕北人民最爱唱陕北民歌,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们创作的民歌音调自由奔放、豪迈,大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欣赏歌曲: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陕北民歌,(板书:拥军秧歌)。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①歌曲采用了什么拍子写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你能从歌曲中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他们在干什么呢?
创作背景:《拥军秧歌》是由安波先生填词而成。歌曲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期,陕北人民为了表达对革命领袖、八路军的热爱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出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景。
三、合作学习:学唱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陕北人民慰劳抗日英雄的歌曲《拥军秧歌》。1.播放课件,请随老师的伴奏用拼音wu哼唱旋律。
2.出示课件:师生合作学习切分节奏,与小组同学划一划,念一念。3.出示课件:认识降记号,学习唱准降7音。4.你能跟着音乐小声唱一遍歌曲吗?
5.你们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陕北民歌的特色?
四、展示交流,体会民歌。
(1)、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这两个音跨度大,起伏大、是陕北民歌的特色,这就决定了演唱时要用真假声结合,师弹琴,生跟唱。练习唱准降7。还有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2)、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先跟钢琴把这一句练会,这一句的歌词叫衬词,它没有实际意义,是给这首歌曲作陪衬的。衬词唱法也是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要唱的轻巧。加上衬词有什么作用?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增添生活气息,更能表现出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使歌曲更好听。
处理情绪:八路军抗战胜利了,从此老百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心情怎样啊?就让我们带着豪迈,欢快地心情,随伴奏完整演唱一遍。A、完整跟琴唱一遍。
B、跟伴奏试一试,检验一下自己学会了吗?
五、检测达标:
1、检测歌曲。a.师生接龙唱。b.小组接龙唱。c.小组唱。d.个别唱。
2、学扭秧歌。同学们,陕北人民不仅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达?(跳秧歌舞),也叫扭秧歌。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学习简单的秧歌步。同学们学的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陕北人民的秧歌队里,随音乐扭起来吧。
六、对照目标,评价反思(出示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谈谈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感受到了陕北人民那种热情向上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精神面貌,让我们学着快乐的陕北人一起扭着秧歌结束今天的课吧!
第四篇:拥军秧歌教案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郴州资兴市一完小 曹瀚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拥军秧歌》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 难点:
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课件、红绸缎、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歌舞引入:
简单律动:同学们,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师随《拥军秧歌》音乐扭一段秧歌舞。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吧!
二、展开深入 教唱歌曲:
1、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拥军秧歌》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做《拥军秧歌》,也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接下来,老师把这首歌曲来演唱一遍。简介歌曲背景(幻灯片放映)
1、师点拨: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抬来了猪羊慰问八路军,并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我们要带着欢快、豪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2、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下这首陕北民歌,听完后小组讨论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什么感受?(再次播放歌曲)欢快 豪迈 评价学生:这位同学的音乐感受真好!
师点拨: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抬来了猪羊慰问八路军,并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我们要带着欢快、豪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3、学唱新歌。
读读歌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来!请跟着老师一起按节奏读读歌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读一段)好!同学们,第二段老师想交给同学们自己来读读。
6、模唱旋律:来!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来模唱旋律。(b7 节奏 唱得不准的地方多唱几遍)
评价;同学们旋律唱得这么准。(5)教唱歌词
7带进歌词;咱们把歌词带进来试试?(逐句用琴声带唱,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音准、情绪、节奏处理)
8、分组接唱:同学们学得可真快,老师有个提议,咱们换种方式分组接唱怎么样?看哪一组表现得最棒!请听好过门!(第一组 唱一段 第二组唱第二段)
9、完整演唱: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好,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声完整地演唱一遍。
10、边唱边跳:没想到咱们班同学不仅歌唱得好,舞蹈也跳得这么有韵味!接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边唱边跳起来。注意!咱们不仅是舞蹈演员,而且还是小歌手,准备好了吗?
1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学习收获)(学会了唱拥军秧歌,学会了跳秧歌舞)
12、(放伴奏音乐)是的,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音乐舞蹈种类也非常多,希望在课后同学们可以去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谢谢同学们!再见!(引导同学出去)
第五篇: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2.3.4.5.6.7.8.一、检查作业(还课)
1.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2.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3.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4.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二、导入新授课
1.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2.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4.介绍持巾法。
a.握巾
做法:手握手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食指顺手巾的圆形方向自然延伸。
b.三指夹巾。
做法:手巾花对折,手心对上,中指于手巾花下面;食指、无名指于手巾花上面,成三指夹巾。
注:作法在缠花时运用。
5.动律训练基本动作介绍。
a.动律
1.上下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下压,另一侧腰上提,交替进行,呈下弧线运动,重心在下,四拍、两拍成一拍完成。
2.前后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前送,另一侧腰回拉,交替进行,重拍在里,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3.划圆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腰部为轴,左右两侧腰围绕腰轴前、后、上、下交替划立圆,重拍在前下,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b.压脚跟。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脚跟快起快落,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强调稳、艮。6.组合编排:
准备:正步,垂手。
前奏:四拍。
5——6拍 斜下方摊手。
7——8拍 双手里绕腕经体前划半弧线回叉腰。
音乐:1X8 压脚跟四次
2X8 上下动律,压脚跟
3X8 压脚跟
4X8 前后动律,压脚跟
5x8 压脚跟
6X8 压脚跟划圆动律
注:强调“扭”。脚跟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压脚跟强调艮,动律强调扭。
7.学上自由讨论,自由练习,教师给予个别纠正。
三.布置作业。
书面:写下东北秧歌基本知识。
课下练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还课。
四.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了解基本体态。
学生在完成体态时,肩膀容易耸肩。压脚跟时,艮劲不够,几个基本动律,学生完成的也不够好。上下动律,提肋压肋,学生容易扭胯,前后动律扭的也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体态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