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本期共有学生37人,学生大多聪明活泼,较守纪律,对人有礼貌,但由于家庭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也普遍不够强。因此本期应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他们能拥有健康快乐的身心,安全地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了“珍爱生命”、“关注国防”、“ 生态文明建设”、“ 中考复习”四个单元。每一板块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编排了一系列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措施及方法:
1、采用活动教学,根据每课内容创设适当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扮演角色、情景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可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评价注重三方面: 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 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 三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第1-6周:
珍爱生命 第7-10周:
第11-16周: 第17-20周:
关注国防 生态文明建设中考复习
第二篇:八年级下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授课八年级,全年级232名学生,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00人,绝大部分属于留守学生。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存在很大问题,而且思想上不求上进,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都很淡泊。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健全自己心灵,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对健康心理、健康指南、安全生活、环境保护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调控自我、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了解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和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及能力;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让这种生命质量的教育在学生一生中起到影响。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健全自己心灵,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对健康心理、健康指南、安全生活、环境保护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调控自我、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和质量。
3、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二)、知识、能力
1、了解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和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及能力。
2、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3、拥有健康的心理,爱劳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三)、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索、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
三、教材分析
本书一共分为五章,分别为健康心理、健康指南、安全生活、环境保护。通过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健全自己的心智、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健全自己心灵,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对健康心理、健康指南、安全生活、环境保护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调控自我、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课堂上采用探究式教学。
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课堂上多模拟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2,3,4周 第一章 第5,6,7,8,9周 第二章 第10,11,12周 第三章 第13,14,15,16周 第四章 第17周 复习
第三篇:2015-2016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2015-2016八年级上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授课八年级,全班12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2人,绝大部分属于留守学生。学生总体情况比较糟糕,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存在很大问题,而且思想上不求上进,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都很淡泊。因此本学期通过对生命的认识,了解生命的本质,清楚的认识自己,从而加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健全自己心灵,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掌握应对灾害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让这种生命质量的教育在学生一生中起到影响。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自爱、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态度。
2、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从小注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进一步形成安全意识。
(二)、知识、能力
1、能够认识自己的性别,明白自己的性别优势,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和卫生常识,用这些常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3、拥有健康的心理,爱劳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4、正确认识网络,能有效避免网络的不良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索、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
三、教材分析
本书一共分为五章,分别为健康心理、成长的感觉、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健全自己的心智、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掌握应对灾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任务及制度,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道德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课堂上采用探究式教学。
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课堂上多模拟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2,3,4周 第一章 第5,6,7,8,周 第二章 第9,10,11,12,周 第三章 第13,14,15,16,周 第17,18,19,20周 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篇:三年级生态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三年级生态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黄玉琼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基本特点: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1班的《生活、生命与安全》课,这个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好,个人卫生较好,但由于家庭条件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以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够强,心理素质教差,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之拥有健康、快乐、安全地学习和生活。
四、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