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的量(一)教案与反思
必修一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宁城蒙古族中学 张彩霞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2)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 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四、学情分析: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但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认识、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产生认知矛盾,恰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认真填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充分备课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探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这里有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我们如何知道盐的质量,绳子的长度以及这瓶水中的水分子数?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摩尔的含义是什么?物质的量与摩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 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四个字不能拆分,任意加字、减字、改字
①物质的量和摩尔用于表示微观粒子。
②用摩尔表示微观粒子要用化学式注明粒子的种类。练习: 1、1mol H2O含水分子的个数()
2、0.5mol H2O含水分子的个数()
3、6.02×1023个水分子是()mol 4、3.01×1023个水分子是()mol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练习:
1molH2O的质量是()9gH2O的物质的量是()
1molAl的质量是()54gAl的物质的量是()小组交流 动手练习
探究点二: 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推导出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的能力(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
4、表述规则:
2、单位(mol)5、表达式: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
6、摩尔质量(M)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的逻辑思维训练,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转换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将概念理解和解题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本节课中的问题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之间的联系互化,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环境,无疑会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
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极大的帮助。本节课通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有一瓶水的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这对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是有一定帮助的。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比较多,相对于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而一节课中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这需要在以后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十一、参考答案:
6.02×1023 3.01×1023 1 0.5 18g 0.5mol 27g 2mol
第二篇:初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与反思
初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与反思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题充分体现了中考题型。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
本试题满分为13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校在参加的130个考生中最高分为111分,最低分为0分,年级平均87.98分,语文基础年级平均41.38分,作文平均46.6分、其中以80--90分的居多,总体考分偏低,优秀人数偏少只有2人占总人数的1.53﹪,全年级及格人数为109人,及格率为83.85﹪。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改错,材料分析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积累、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1、汉字书写,改错,难易适度
2、材料分析运用注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既考查了对家乡文化底蕴的熟悉又巧妙的考察了学生的拟写标题的知识。有新意的是让学生针对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名句填空。第1----8题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难度较小,除个别的有错别字,其余得分不错。体现了中考默写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4、名著积累。名著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语言的运用与其结合起来,可谓一举二得。比如说“他指谁?请揣摩一下他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作文
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出题者设置文题:《心中的阳光》感悟生活。是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考察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思想。
三、对今后教学的走向
1、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名句的默写和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行练习。
2、强化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复习及名著阅读的拓展,以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
3、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和古诗文阅读。
4、强化写作训练,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第三篇:水平一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水平一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持轻物投远”是小学一年级投掷内容中的一个,它主要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把投掷内容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巩固了技能。首先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用手中的报纸来制作活动材料,进行热身活动。学生们有的用报纸做成一辆小飞机,当起了小小飞行员,还有的同学将报纸团成一个纸球用来自抛自接和互相抛接的游戏活动,他们一边玩,一边练,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生机勃勃,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场投掷纸飞机的比赛,我也加入了其中,并且我和大家一起选出比赛的小裁判,让他们做出公正的判决,让比赛更加公正。学生们进行练习的兴趣也更高了,纷纷要和我比赛,本组的同学更是为我大声加油,在比赛的过程中我顺便选出了一些投掷动作好的同学,在比赛结束以后,我就请这些同学进行示范,并且讲讲他们的动作要领和体会给大家。在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我归纳了投掷的动作要领给大家,让大家开始本课的内容持轻物投远,学生在进行练习动作就掌握的快多了。在第二个游戏活动中用轻松有趣的地滚击球来让学生进行活动,做到了一物多用。这样一节课学生愉快的进行了下来,我们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这样才能把课上好。
第四篇:纯净物与混合物教案
《纯净物和混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2)初步形成化学物质观,提高素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化学物质的兴趣。
二、教学材料
水、食盐、酒精、沙子、钉书针、烧杯100ml、铁架台、玻璃棒、滤纸
二、教学过程(35~50min)【导入部分】
[师]:好,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什么叫纯净物吗? [生]:„„
【讲解】(20~25min)
[师]:这样吧,谁能告诉老师“纯净”什么意思呢? [生]:„„
[师]:1.(若无人回答或答错)“纯净”到底是什么呢?纯净是不是就是很干净、没有污染呀。
2.(若回答正确)对,大家都很聪明,纯净就是„„
我们之前是不是学过“物质”呀,那么谁能举手告诉老师“物质”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很好,这样,纯净物我们可不可以叫做纯净的物质呀。[生]可以。
[师]那么纯净物是不是就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很干净,仅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呀。[生]:对
[师]:来,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猜一猜这是什么。快举手告诉老师,回答正确的同学会有小奖励哦。(水、食盐、钉书针)
1.(有人举手)看我们的aa小朋友一下子就举手了,快来告诉老师,这里面都装了什么呀。[生答]。好,我们的aa回答得非常棒,我们来掌声鼓励一下。(同理展示其他两样)。很好,我们其他的小朋友也要像他们学习哦。2.(无人举手)鼓舞气氛使举手。
好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这里都有些什么东西,那大家可以告诉老师这些东西里面,那些是纯净物吗? [生答]。
[师]:嗯,我们同学们都非常的棒,在这3东西中呢,全部都是我们的纯净物。这样,来,大家看着老师,看,老师的左手是水对不对,右手老师拿的是我们的食盐,这两样东西是不是都是纯净物呀。看,老师把食盐倒进了盛有水的烧杯里。好了,我问大家,这杯水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呀? [生]:没有。
[师]:很好,非常棒。我要提问题了哦,快准备好要抢答。那么现在老师手里的这杯水还是纯净物吗?
[生]:不是/是。
[师]:很好,我们有同学答对了,老师现在手里的这杯水已经不再是纯净物了,这杯水就已
经变成了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混合物。这样吧,谁能告诉老师,混合物到底是什么呢?来来来,我们举手回答。[生答]。Cc同学很棒呢,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很好,混合物呢就是由不同的纯净物组合在一起,所变成的另一种物质。就像老师刚才表演的一样,将纯净物——食盐加到纯净物——水中,就变成了混合物——盐水。
[师]:好了,我们大家都了解了到底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了对不对呀。[生答]。这样吧,老师现在给大家派发四种东西,同学们4人一组,我们先来判断一下这四样东西都是什么好不好?(水、食盐、酒精、沙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举手抢答] 老师发给你们的这4种物质里面是不是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呀。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利用这些物质混合成新的混合物好不好,我们看那一小组做出来的混合物种类最多。【学生开始混合】(5~10min)
[师]:很好,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混合物。
(水+食盐、水+沙子、水+酒精、食盐+沙子、食盐+酒精、沙子+酒精、水+食盐+酒精、水+食盐+沙子、水+酒精+沙子、食盐+酒精+沙子、水+食盐+酒精+沙子)。哇,这么多混合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再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开呢。[生]:想。
[师]:这样吧,我们今天呢先分离水+沙子、食盐+沙子、食盐+酒精、沙子+酒精,这4种混合物。大家观察一下这4种混合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呀?[生答]。
[师]:对。盛装这4种混合物的烧杯的底下是不是都有小渣子呀,这样的小渣子呢其实就是不溶物。来,大家跟我一起读,不溶物。
【实验】(10~15min)
1.(演示)折叠滤纸; 2.(演示)如图连接铁架台; 3.过滤。
4.滤完成后将滤纸从漏斗中取出,滤纸上为不溶物,盛液烧杯中为原液体纯净物。注意:
1、在演示的过程中要详细介绍你所进行的步骤;
2、再过滤操作中提醒学生注意如: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抵在滤纸三层处、盛液烧杯紧贴漏斗、漏斗内液面不易高于滤纸边缘等操作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3、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怎么样,看老师的混合物又被分离成混合前的两种物质了,同学们是不是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试试呢,接下来大家就按老师说的步骤,4人一组来完成咱们的分离小实验。【开始操作】(25~35min)
实验结束,比较每一组的分离结果,评选出分离最好的一组同学并给予奖励,让学生重复有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且播放图片让同学继续分辨混和物及纯净物。(6~10张)
第五篇:一年下数学《图书馆》教案与反思
《图书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二、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三、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笑脸卡等。
四、教学过程
(一)、互动热身,口算激趣
师:上学期我们班上有孩子获得了“口算王”的称号,其他孩子也想成为口算小能手吗?
开火车,完成口算(准备不同类型的口算习题)(二)、引发问题,探究交流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1)谈话引入情境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图书馆买了许多适合你们的图书,想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一看,呈现情境图(课件)。(2)看图提问题,列式
师:仔细观察,学校图书馆为我们准备了哪些图书,各有多少本? 学生自主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学生自主提问并列式,能解答的直接口算解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生列式,师板书算式。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28+4怎样计算呢?孩子们,试着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1)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请生1上台演示并说明摆法。
师:后面这一捆小棒表示几个十?它是怎么凑成的呢? 师:用小棒摆的,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2)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3)拨计数器
师叙述,请生1示范在计数器上拨数。
师: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8,再拨4个,这4个珠子应该在哪位 上拨呢?(师做犯难状,请其他孩子帮助解难)。个位只有2个珠子,先从个位拨2个,还有2个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发现把个位的10颗珠子换成十位的1颗珠子。10个一换成了1个十,个位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满十进一)。(4)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写竖式计算时候要注意什么?又是怎么算的?(生说,师写竖式)
师:先算个位8+4=12,满十怎么办?(生回答,师板书进位1)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指名回答)
师强调进上的“1”要写在个位和十位之间,横线之上,小一些与十位上的数字区分开。请孩子观察这个竖式,十位上明明是2,结果怎么成3了?怎么多了1?这个1怎么得来的?
师:真不错,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有了几种方法计算28+4,淘气也用了这些方法,还给我们展示了愉快的过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投影教材上的几种方法)那么请孩子们仔细看一看这几种方法有没什么一样的地方?引导发现个位相加都满十了,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师:在每种方法中你都能找到那个新的“10”吗?我们一起试一试。(预设)
3.加法算式比较,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出示24+5与28+4比较)板书副标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生齐读标题。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解决“试一试”中问题
让学生独立试做,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汇报。体会加法的含义,以及明白算理。2.圈一圈,算一算。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3.我是小当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含有多余信息,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中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能有幸承担一堂教研课,全程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收获多多,感悟多多,感动多多。课后自我反思如下:
1.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但不能很好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上的内容创设情境,缺乏有效整合运用教材的能力。对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未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特别是几种算法,缺少有效交流沟通,这样会扼杀孩子学习数学时思维发展的能动性。
2.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但方法太单一,指令训练刺激,效果不明显,缺乏儿童化的语言,肢体语言不丰富。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但形式枯燥,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
3.专业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低段教学的因材施教。教师深读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教育机智,理答方式、对于学生“错误”资源的巧妙处理等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全过程,我有机会聆听各位前辈的宝贵意见,他们对教学的严谨,对每一细节的关注,对每一个用词的讲究,我学到很多,收益匪浅。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底子的薄弱,我真正感觉到任重而道远。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多想办法,多学习,多请教。1.认真解读教材,认真备课,多收集资料,整合提炼,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课后勤反思、总结。
2.充分利用师徒结对的平台,多像师傅学习、请教。就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师傅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多与同年级或以前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交流、学习。
3.多学习低段教学的艺术,儿童化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注重低段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5.多读增强专业素养方面的书籍,多看课堂实录等教学录像。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共促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