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跷跷板》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22-23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比较事物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3、通过中介物质的等量代换,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天平等。教学流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出示PPT第一页,猜谜语。)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
师:今天,邹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比看谁最聪明。(学生得到谜底:跷跷板。)导入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答案。那谁都玩过跷跷板呢?(邀请甲、乙两位学生,这两位同学体格有差异。)
师:现在他俩去玩跷跷板,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样情形呢? 生:甲会沉下去,乙会翘起来。
生: 翘翘板就会倾斜,因为甲重,乙轻,。(引导学生说甲比乙重,乙比甲轻。)
师:那现在邹老师也想玩跷跷板,谁想和我一起去玩呢?(挑选学生甲。)
师:老师和甲去玩跷跷板,小朋友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生:老师那边低,甲那边高。
生:老师那边会沉下去,甲那边会翘起来,因为老师比甲重,甲比老师轻。
师:那请大家想一想,邹老师和甲、乙相比,谁最轻?谁最重? 生:邹老师最重,乙最轻。
师:小朋友们真棒,只是通过观察就看出了谁轻谁重。为了奖励你们,瞧,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宝盒)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第一箱宝藏!接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更多的惊喜,你们有没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呢?
生:有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跷跷板出发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继续闯关,收获更多的宝藏吧。
(板书课题:跷跷板——比轻重)
二、探索新知
1、感受“掂一掂”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本数学书和一本字典,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轻哪个重呢?
生:数学书重。
生:字典重,数学书轻。
师:呀!有的同学觉得数学书重,有的同学觉得字典重,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谁能想出好办法来帮我们验证一下到底谁重呢?
(学生积极想办法。)
生:可以用手来验证,一只手拿一样东西来比较。
(请两到三名学生用手掂一掂,再把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生:字典比数学书重,数学书比字典轻。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字典比数学书重,数学书比字典轻。看来有些东西光用眼睛看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谁轻谁重。
师: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师 : 同桌合作找一找身边的两种不同物体,掂一掂比比谁重谁轻.生:同桌合作
师:大家真棒,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动脑解决了我们遇到的问题,又得到了新的宝藏!(课件展示:宝盒)师:不过小朋友们可不能骄傲,因为后面还有精细等着你们来发现哦!
2、感受称一称
师:老师会变魔术,看看我的手里有什么? 生: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师:赶紧猜猜看哪个重哪个轻。(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师: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么我们用刚才掂一掂的办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苹果重还是梨重呢。
(学生掂一掂,依然得到不同的结果。)
师:同学们的答案都不同,这可怎么办呢?谁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同学验证一下呢?
生:用秤称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天平)师:介绍天平的构成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天平,看看左右两个托盘是什么状态?(展示:天平)生:平平的
师:当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一样平的时候,我们就说左右两个托盘里的物体一样中。
师:现在大家在看看天平,看看天平左右两个托盘还一样平吗?(教师操作,把苹果放在天平的左托盘里。)生:不一样平,左边沉下来了 生:苹果重
师:我们班的同学太厉害了,太善于观察了。当天平地把边托盘沉下去,我们就说哪边的物体重。
(教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盘里。)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说谁轻谁重呢?(学生自由发言,试着说出理由。)生:天平动了,梨这一边低。
生:梨那一边沉下去了,梨比苹果重。
师:小朋友们真棒,看哪边托盘沉下去就知道哪边重。怎么样,小朋友们在成功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宝藏的同时,还交了天平这个新朋友,以后它也会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出示:宝盒)
3、练一练
师:还剩下最后一箱宝藏了,赶紧给自己拍拍手加加油吧!师:出示一个铅球、一个皮球
师:小朋友们觉得谁重谁轻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又不统一了。那赶紧想想办法验证一下,看看谁这次猜中了?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师:谁想来掂一掂感受一下 生:掂,铅球重
生:可应用天平秤一称
师:那就请出我们刚刚才认识的好朋友——天平,让他来告诉我们究竟谁轻谁重吧!
(随机请一位学生来操作,一个托盘放铅球,另一个托盘放皮球。)(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得到结论:铅球比皮球重,皮球比铅球轻。)
师:那么通过铅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的比较,小朋友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师:非常好。我们也谢谢好伙伴——天平帮我们来比较谁轻谁重。今天小朋友们真棒,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努力获得了这么多的知识宝藏,那现在带着这些知识宝藏去知识大擂台上一显身手吧,看看谁最聪明最能干!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 生:指名领读题目
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放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纠错、教师评价
2、练一练第2题。
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 生:指名领读题目
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放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纠错、教师评价
3、拓展延伸(练一练第4题)
(引导学生比较三个物体中谁最轻谁最重。)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呢,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了那么多的知识宝藏,带着这些知识宝藏又去知识擂台上一显身手。邹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五、作业设计:练一练第3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课堂反馈来看,整体教学设计较为合理,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的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境“玩跷跷板”出发引入新课.再新手内容时把课堂交给学生,比如“掂一掂”环节。试着让每个孩子都拿起自己身边的东西来掂一掂,充分体会“掂一掂”的过程,也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
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评价。“知识大擂台”环节作为巩固练习,层次感和梯度较好的展现出来。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是一节比较好的教学设计!
第二篇:《跷跷板》教案1
《跷跷板》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22~23页。
学习目标
1、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轻重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孩子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直接而准确的判断个别物体的轻重,因此对于学习这节课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不同,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因此我会顾及到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难点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体验两个物体间轻重的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学习过程
一、小调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的的感受。(一上一下,翘上去的轻,压下去的重。)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今天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开展了一场跷跷板比赛。想去看看吗?
二、授新
1、说一说 出示情境图
师:瞧,第一场是由狮子和老虎两位选手进行比赛,请认真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信息?(狮子重,老虎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场是由老虎和豹子参加比赛,再请认真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老虎重,豹子轻。)设疑,引出最轻,最重。
师:诶,这只老虎为什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发生了什么事情?(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引导学生说狮子与老虎比(或老虎与豹子比),谁轻谁重呢?(注意语言规范性)师:你们判断的好极了,那你知道狮子,老虎,豹子,谁最轻,谁最重呢?你是怎么想的?
2、掂一掂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怎么判断哪个轻,哪个重呢(1)课本与本子。(2)文具盒与铅笔。
这些物品都是我们常见到的,他们中哪个轻,哪个重,你想怎么比较呢?(引导出掂的比较方法)
师:你们想到的办法很好,那就快快试一试吧(一组一组进行)。谁能说一说你在掂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总结:在两个物体重量差距比较大时,就可以用点的方法比较出轻重。
3、称一称,说一说
师:刚才你们用了掂的办法比较了两样物品的重量,那我这里有个苹果,有个梨,你们谁来掂一掂哪个轻,哪个重?(让生掂,感受出很难用掂区分轻重,对掂适用于所有物品产生质疑。引出大小,质量接近的物品需要称一称。)
让学生理解称一称时,托盘判断轻重与跷跷板判断轻重是一样的,压下去的重,翘起来的轻。
4、圈一圈
师:你们已经会用称称出轻重了,这时候请你们来看一看这两样物品(铅球和皮球),这些物品已经站在了称上,他们想让你们来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课本22页。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三、练习拓展
课本23页。第1题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后,单独完成,集体纠正。第2、3、4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试着完成,集体讲解,纠正。
第三篇:诵读教案2 《跷跷板》
晨诵教案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中的寓意;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来迎接新的一天吧!,齐读开启诗: 每一天的阳光是新的
每一天的我也是新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示
跷跷板
跷跷板,板翘翘; 一头低,一头高。你(们)一翘,笑哈哈; 你(们)一翘,笑哈哈; 我(们)一翘,哈哈笑。翘呀翘,翘呀翘: 你(们)高——我(们)低 你(们)低——我(们)高
二、熟读全诗
1、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生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师指导)
2、能读下来的举手,请放声朗读一遍。
3、谁想为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读准确。男女生分读。
4、齐读
5、加动作读,表演读。
三、读中娱乐
跷跷板是孩子们的娱乐,一头高一头低让学生爱上阅读。
《梳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中的寓意。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
3、让学生触摸到爱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来迎接新的一天吧!,齐读开启诗:
每一天的阳光是新的 每一天的我也是新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示 妈妈用梳子 梳着我的头发 我也用梳子 梳着妈妈的头发 风是树的梳子 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 梳着海的头发
《过山车》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中的寓意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问句、答句的趣味。
3、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了自己的头发,看到神奇的小梳子,那就是我们的爱心,今天让我们去天上逛一次,坐上过山车,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过山车》
过山车
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了,过山车,下山了,我变成,流星了。
1、自由读。
2、配音乐诵读。
3、领读,小组赛读。
4、范读。
5、分角色诵读。
6、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7、赛一赛:谁记得最快。
第四篇:《3 跷跷板》教案1(范文)
《3 跷跷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2、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3、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
二、教学重点
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杆尺平衡的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察书本中第六页中玩跷跷板的图画,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新课讲解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观察书本中第六页中玩跷跷板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大家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讨论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制定实验方案。学生汇报交流。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
使学生明确: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一样时,能平衡。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
总结: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谈话: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杂技演员走钢丝等,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等。
2、学生阅读课本第七页资料卡:了解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教师讲解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四、总结评价,课下制作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下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平衡的原理制作一个跷跷板小玩具。
第五篇:第二课 跷跷板
第二课
跷跷板
宁夏长庆初级中学
陈志超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乐高9686套件的构件,使学生从最简单的活动中认识乐高教育的方法、任务等。教学目标:
1、了解乐高9686套件的使用方法;
2、学习杠杆、支点与平衡的关系;
3、感受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准备:
1、给学生分组,检查所需的零件是否齐全。
2、材料准备(每组):9686机械套装
3、辅助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Connect联系(联系已有知识与真实的世界)
1、故事引导:小时候我们经常玩跷跷板,现在你能根据印象搭建一个能够转动的跷跷板吗?
2、和学生一起观察多媒体课件所示的跷跷板,让学生们了解跷跷板的结构。(跷跷板是由一根长长的板以及支撑这块板的架子组成。)
3、从积木盒子中拿一根梁,让学生们放在自己的手指上试一试,看梁的什么地方放在手指上时,能保持平衡。让学生们明白重心点与平衡的关系。
4、让我们开始吧!
二、Construct 构建
1、让学生们用盒子里的积木做一个跷跷板。可以提醒学生,什么积木可以做支架,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2、要求学生们的跷跷板:
(1)保证跷跷板是保持平衡的,能够顺利的上下摆动
(2)如果跷跷板不能保持平衡,检查一下支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跷跷板如果不能顺利的上下摆动,检查一下安装在蓝色梁上的滑轮是否过紧
3、当完成后,将跷跷板放在展台中间,展示效果。
三、Contemplate反思
1、从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2、给你的装置打分(100分制)
3、你的装置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可能,你打算如何改进?
四、Continue延续
1、让学生们在跷跷板的两端不同距离的地方放一块积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2、用简洁的话说明一下你的跷跷板的工作原理。
3、通过哪些改进可以使你的跷跷板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