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跷跷板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跷跷板
一、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
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学生汇报交流。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四、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下册_跷跷板2教案_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跷跷板 明城学校:韩炳善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本第六页图片,(可用投影或播放有关视频资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情境,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联想到他们玩跷跷板时的体验回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师:大家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猜:(指名答)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制定实验方案。学生汇报交流。
认识杠杆尺。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使学生明确: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一样时,能平衡。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总结: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谈话: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杂技演员走钢丝(可播放有关视频资料),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等。2.学生阅读课本第七页资料卡:了解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和作用。教师讲解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四)总结评价,课下制作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2.课下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平衡的原理制作一个跷跷板小玩具。
1哈哈11
要求:
1、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的装置(杠杆),指出杠杆上的三点;
2、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受物体重量,用杠杆撬重物,多次改变支点位置,感受手用力的大小;
3、小组交流,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实验探究杠杆作用要求:
1、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实验器材轻拿轻放;
2、支点左侧为重点,右侧为力点,改变三点间的距离,比较用力大小;
3、每次杠杆平衡后再做记录;
4、分析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举重若轻的杠杆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找一找人身体中的杠杆。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跷跷板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跷跷板
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本案例中,学生们从游戏中,不仅对平衡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从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这些绝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坐在课堂上讨论就可以做到的。通过探索自身生活上或所处社会上的问题,借此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科学课要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在三年级一班上课时,我组织学生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进来,而大部分的孩子只是看客。到了三年级二班,当学生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 “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呢?”、“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
这归根于学生在有了深深的体验后,问题意识格外强烈。这样,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兴趣更高,活动效果更好。
在本课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通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教学,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过本课教学,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把每个探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蚂蚁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动物王国
蚂蚁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找朋友。(渗透共同特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 第一条:和我一样(穿 没穿)的同学。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 长)头发的同学。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 女生)的同学。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 学生游戏:多组。
第一条:和我一样(戴 没戴红领巾)的同学。第二条:和我一样(穿 没穿校服)的同学。第三条:和我一样是(单眼皮 双眼皮)的同学。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在中国,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在全世界,我们所有的华人华侨也是团结一起的一家人,你们看过08年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吗?我们看到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大量的华人华侨高举五星红旗在热烈欢迎祥云火炬。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7.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四)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
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五)制作昆虫模型。
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展示表扬。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七)活动拓展。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_指南针1教案_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指南针---2
诸城明诚学校:韩炳善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二)过程与方法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三、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四、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
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你们听。有一次,老师跟我们县里的科学考察队去渔山岛考察,那岛算蛮远的,一般乘坐快艇需要三个半
小时才能到达。大概行驶了1个多小时之后,有人喊: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走出船舱到甲板上一看,果然,四周已是水天相连,连太阳也躲进云里了。站在甲板上的我们就探讨起一个问题:哪边是东?接着我们就在那里找各种理由说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试想,我们分不清东.南.西.北那还是小事,假如船上的驾驶员也犯糊涂,那我们可就惨了!你们知道船上驾驶员又是怎么掌握正确方向的吗?
你还听说过在什么时候指南针显得特别重要?想不想学学指南针怎么用?
(二)用指南针定方向:
1.出示指南针,说说指南针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磁针.支架和标明方向的底盘)底盘是怎样放的?底盘上标有什么?中间是支架,支架是用缝衣服的针做的,针尖朝上。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2.针尖顶着一枚磁针,知道磁针是什么做的吗?因此,静止时磁针指向哪个方向?(红色一端指向“北”)观看录像。它之所以这样与磁铁的性质有关,而它就是由磁铁做成的。
3.它很忠实,喜欢它吗?但有时它也很无奈,综合以上说明想想要正确地使用指南针要注意什么?(水平放置.远离磁铁等)
4.按照你们提到的,我们先来试一次。(随意方向放置指南针一个)不好了,它没有指向“南.北”!问题出在哪里?谁能帮帮老师?(提示学生用之前还需调整底盘。)
5.齐读注意点,然后发放指南针。6.用指南针判定物体朝什么方向。
(1)指南针告诉我们 “北”在个方向?它还告诉你其它方向了吗?请你
指一指。
(2)黑板朝什么方向?教室的门.学校的大门呢?
(3)面向黑板坐立,正面(指鼻子、眼睛所在的那个面)朝的是哪个方向?左侧脸对着哪个方向?右侧脸呢?(4)听口令,做转身运动。
7.用指南针判定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向。
(1)课件出示A.B两点,假如以A为中心,B在A的什么方向?出示C点,C在A的什么方向?
(2)假如以B为中心,A在B的什么方向?C在B的什么方向?(3)看着指南针说说XX同学在你的什么方向?你在XX同学的什么方向?(4)讲台在你的什么方向?分析答案不一致的原因。
(三)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讲述: 古代,我国人民发现有一种石头能吸铁,就把它叫做磁石或铁师。后来,又发现磁石能指南,就把磁石磨成一个勺,把勺放在一个光滑的标有方向的铜盘上。这个磁石磨成的勺在铜盘上会旋转,停下来后,勺柄正好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仪器,人们把它叫做“司南”。到了宋代,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指南仪器进行了改进。制作出各种式样的指南针。几百年前,指南针传到欧洲。从此,世界各国才逐渐有了指南针。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六、总结延伸:
1.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希望学生能说出人类的伟大;应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指南针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我也想做一个指南针等。)
2.假如让你来做一个指南针,你会吗?要注意什么吗?
教学课件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返回主页 4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梦溪笔谈》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书中谈到磁学和指南针的一些问题。指南针的发明并无确切的时间.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的研究和认识是指南针发明和发展的基础。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公元前600多年管仲的著作《管中》中就记载着:“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意思说,如果山上有磁石时,山里就藏有铁矿。中国古地理名著《山海经》中,也曾记载“题灌山中多磁石”。《水经注》里记载了秦国阿房宫前面,用磁石制成大门,防避有人进宫谋刺暗杀,如坏人暗披盔甲、暗藏兵器入宫,就会被门吸住而被发现,这说明人民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并加以利用了。•下一页•下一页
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这在《韩非子·有度篇》中和《鬼谷子》一书中都有记载。在《鬼谷子》中记载说,郑国人到深山密林中去采集玉石时,为了不迷失方向,带着“司南”。这“司南”就是指南针这种机械。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描述过“司南”,它象只水勺,用天然磁石磨制面成,勺底为球面体,勺呈椭圆状,勺柄通体渐渐缩成柱状。为了确定方向,还配有一个“地盘”,它是铜质或涂漆木制盘,中央是平滑圆槽,形状可能是内圆外方,框上刻划出定向的刻度,用“干”、“支”(即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以及八卦等表明二十四方位。将会投于地盘中央时,它的柄部就会大体停止在指南的方位上。以上可知司南是现代指南针(磁罗盘)的体型。下一页 “指南”是张衡在《东京赋》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代经过一千多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了。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发展的当时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当时在生产和科学实验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航海事业和外贸的兴起扩大下,指南针逐步发展起来。沈括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实践在创造的四种指南针的装置方法。第一种是水浮法,将磁针浮于水面进行指南,虽然比较平稳,但容易动荡不定;第二种是指甲旋定法,将磁针置于指甲上,转动灵活,也容易滑落;第三种是碗唇旋定法,将磁针置于碗口边上,转动较灵活,但易滑落;第四种是缕旋法,用蚕丝将磁针悬挂起来,可达到转动灵活而又稳定。他还记载了人工授磁方法即“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这种用人工制成磁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还曾制出过“指南鱼”、“旱针”、“水针”。旱针、水针这两种指南针,成为近代指南针(罗盘针)的基本结构原理奠定了基础。沈括在研究指南针的过程中,还总结和发现了地磁有偏角存在。也就是说,指南针指示的方向,“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我国对地磁学作出的伟大贡献。返回主页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