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玩滑梯的启示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玩滑梯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学生:方木块、毛巾、材质不同的长木片、乒乓球、尺子。教师: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的创意金星若干个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很多同学喜欢玩,那你们一定玩过很多玩具,玩过滑梯吗?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觉?从玩滑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二)探究活动: 1.体验摩擦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玩滑梯的感受,有的同学说屁股和滑梯面之间磨的厉害,还有的说蹲在上面滑得就慢些。其实我们周围到处是与“滑梯表面”差不多的面,比如:桌面.地面.黑板面等等。下面就请把它们也当作滑梯面感受一下吧,可以用手.用脚,可以推一推东西,也可以拉一拉同学,老师这有木板可以借你们一用。活动方式自由选择,活动之后小组交流感受。(2)学生自由活动.组内交流。(3)交流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小组内的交流,有什么发现?快说给大家听听吧!班内交流活动发现。让学生边展示做法,边说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用手在桌面摩擦或在地面上拉动同学时会感到费力呢?
教师小结:像我们感觉的这样,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品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 1
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板书:摩擦力)
师:摩擦力---我们科学课上的一个新朋友,快想想你还在哪儿感受到过摩擦力?除了刚才的活动,你还能想到哪里有摩擦力? 2.关于木块下滑的实验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示木块)如果让这小木块或乒乓球从一个斜面上滑下来,那么它们和斜面之间有摩擦力吗?
师:如果想让木块或乒乓球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快一些或慢一些,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呢?各小组利用材料试一试吧!
(2)小组活动,教师参与研究(3)汇报:
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小;反之,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所以人们就会利用这个特点,改变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使生活更便利!3.联系生活,体会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
师: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的例子吗?
四、拓展活动:
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课下以《假如没有摩擦力》写一篇科幻短文吧!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玩滑梯的启示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玩滑梯的启示
这节课总的来看还是可以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激发研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兴趣的课堂,会如磁石般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上面的案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鼓掌认识摩擦,接着以学生玩滑梯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亲手验证,使孩子们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继而通过“手摩擦桌子”和“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两个游戏,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摩擦力的存在,把孩子们的研究致推向高潮。在此基础上,引导们自己猜测、设计实验、探讨更为复杂的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动脑后的成功和快乐。随后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把一组精美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意犹未尽之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走上老师指引的道路,好学,乐学。
二、注重探究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案例的整个过程都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到学习科学途径,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案例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研讨的过程;都是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过程;更是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
三、突出生活化。
把科学概念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案例从一开始师生谈话鼓掌,接着谈玩滑梯的感受到“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以及最后的自由举例,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就使得学生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愿意学,觉得学习科学很有价值和意义,因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周围。
第三篇:2.玩滑梯的启示
2.玩滑梯的启示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第一单元第2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玩滑梯这一学生从小就喜欢的游戏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知道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并能进一步探究有关摩擦力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为核心,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玩为载体,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以基本的科学知识为目标,既重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爱护他们的好奇心。
【学情分析】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但学生很难能用语言讲述出什么是摩擦力,也很少有学生思考和探究有关摩擦力的各种知识,在上一节课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推力和拉力的实验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技能,对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操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教法分析】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遵循科学性、趣味性、主体性、探究性、全体性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基本特征,教学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由表到内,由浅到深,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准备】 学生:要在课前亲身体验玩滑梯,把玩滑梯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并准备好大小不同的木块、表面光滑度不同的长木板、白纸、布、线团、直尺等实验材料。
教师:要准备一些摩擦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和实验记录表格及课堂评价表。【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首先教师与学生交流:大家课前都去玩滑梯了吗?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呢?等等。教师板书课题:玩滑梯的启示。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摩擦的感觉。
2.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猜想假设
1.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1)教师提示引导:我们周围到处有与“滑梯表面”差不多的面,比如:桌面、地面、黑板面等等。下面我们通过做几个小游戏来体验一下。
活动一:手在桌面上摩擦运动。活动二: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
小组内活动交流,然后班内交流活动发现,让学生边展示做法,边说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手在桌面摩擦或在地面上拉动同学时会感到费力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摩擦力的存在。
(2)教师小结:像我们感觉的这样,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品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教师板书:摩擦力)
(3)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摩擦力,使学生意识到摩擦力无处不在。2.提出猜想
(1)引导学生探究:如果让这个木块从一个斜面上滑下来,那么它们和斜面之间有摩擦力吗?(有)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想让木块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快一些或慢一些,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呢?(2)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些能帮助解决问题的假设。
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三、制定方案
1.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2.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四、实施探究
1.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正确不正确,应该怎么办?(做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自由发言,师适当板书。
2.选择小组喜欢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五、展示交流
1.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3.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六、拓展创新
1.设计实验: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2.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如矿泉水瓶盖、自行车把手、鞋底、给车链上油、润滑油等,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利用摩擦力的。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为什么?
4.拓展活动
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展开你的想像,课下写一
七、当堂达标
(一)选一选
1.下列例子中,增大摩擦力的是()A.在百米赛跑时,采用助跑器 B.在自行车比赛前,向车轴中加机油 C.冬天路面结冰后,常在冰面上撒些渣土 2.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那条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往结冰的路面上撒煤灰 C.运动鞋底的花纹
(二)填一填。
1.当我们在地面上拉一个物体时,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2.手按在桌面上推,很费力,是因为()与()之间有摩擦力。3.汽车轮胎上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摩擦力。
篇《假如没有摩擦力》的科幻日记!
【板书设计】 2.玩滑梯的启示
摩擦力 两个物体接触相互运动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物体的轻重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根据以上教案,我对《玩滑梯的启示》一课进行了授课。对于本次本次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既有比较成功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造出各种条件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实现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2)重视了课堂评价的功能。①评价主题强调了多元化。即评价不再是教师自己的事,学生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了评价,使评价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性。②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仅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还评价了学生在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③强调了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参与,既进行了过程性的评价,有进行了终结性评价,并且多是鼓励性评价,使评价伴随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状态。
2.使用建议。在导入环节,教师只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新事物,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这一环节中,设计时只想到通过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入“摩擦力”概念,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但是这样做,只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教师提前设好的“圈套”,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平时对摩擦力的存在现象其实已经很熟悉,只是没有把它们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摩擦力”的认识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有可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调控下面的教学。3.需要破解的问题:虽然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在重点知识的研究上,“放”的度不够大,没有真正把知识放给学生去研究。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可以将研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两方面整合为一个环节,让学生去探究,然后共同汇报。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玩镜子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2.玩 镜 子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照镜子的生活经验引入,让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镜子知道不同种类的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各种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学情分析:
镜子是孩子熟悉的日常用品,玩各种各样的镜子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前学生对生活中各类镜子进行观察,搜集相关的食物和图文材料。
教学目标: 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 2.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镜子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镜子;小车;手电筒;活动记录表;
学生准备:小镜子、平面镜;长方体橡皮;量角器;纸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到公园里玩,有没有打过气球,好玩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打靶。好不好,现在老师先把枪发给大家。我们今天的枪是手电筒。要做射击活动有了枪还需要有什么。靶子在这!
2.介绍靶场:靶位 目标 镜子位置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电筒、镜子、来帮助你们组打到目标。打到目标后请用笔把电筒、镜子、目标沿着灯光用直线连接起来。清楚了吗?(注意:语速)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手电筒打靶 1.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2.交流汇报:好!任务完成了吗?你们是怎样打到目标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进而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
3.灯光为什么可以绕过障碍打到目标呢?
当光射到另一种物体,在物体面上光将改变方向,被反射出去。
4.镜子除了反射之外还有什么用途吗?女同学就是爱照镜子、一说就知道镜子还能做什么,懂得美。你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什么?是真实的你吗?如果我把小车放到镜子前会看到什么呢?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你或小车是真实的吗?
5.我们把在镜子里看到的你或小车称之为:像!
好!我们知道了在照镜子时镜子里有自己的像,现在我们就仔细的照镜子。(活动二):玩镜子 1.提出要求:
其实我们天天都在镜子,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镜子玩一玩、照一照。我们在照镜子时,镜子里的像和真实的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学生照镜子活动。
3.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对比)
(1)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你的像。什么是像?
(2)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还能看到旁边。
(3)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是反的。不是上下相反,是左右相反,是直立的像。
(板书:直立的像)距离相等 大小相等 位置对称(活动三):反字正看
1.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一张纸片上面写了些文字,大家发现上面什么?
(这些字是左右相反)
我们把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板书:平面镜)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镜子都是平面镜呢?
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的图像特点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活动四):拓展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蚂蚁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动物王国
蚂蚁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找朋友。(渗透共同特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 第一条:和我一样(穿 没穿)的同学。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 长)头发的同学。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 女生)的同学。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 学生游戏:多组。
第一条:和我一样(戴 没戴红领巾)的同学。第二条:和我一样(穿 没穿校服)的同学。第三条:和我一样是(单眼皮 双眼皮)的同学。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在中国,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在全世界,我们所有的华人华侨也是团结一起的一家人,你们看过08年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吗?我们看到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大量的华人华侨高举五星红旗在热烈欢迎祥云火炬。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7.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四)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
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五)制作昆虫模型。
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展示表扬。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七)活动拓展。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