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手工制作《果冻壳变变变》教案
大班手工制作《果冻壳变变变》教案
授课人:李文梅
授课时间:2012.10.17
一、设计思路:
废旧材料是我们手工活动的主要材料,平时我们就注意让孩子们搜集废旧材料,如饮料瓶、各种纸盒、纸杯和易拉罐等。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创作,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初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果冻和冰激凌孩子们都很喜欢吃,所以我们收集了许多的果冻和冰激凌的盒子,我们利用这些盒子制作了小花篮、娃娃、和各种小动物。还剩下了许多的果冻盒时不知做什么用,我就问小朋友,这些盒盖像什么,有的小朋友告诉我像乌龟壳,经孩子们一提醒,我利用果冻壳制作了一只会爬的小乌龟,决定让孩子们一起制作。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会爬的小乌龟,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重点:
1、学习制作会爬的小乌龟,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活动难点:
1、在制作中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动物形象。
五、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果冻盒一根一寸长吸管、一根两米长的毛线。
2、色卡纸、水彩笔、透明胶带、小剪刀。
3、教师制作的会爬的小乌龟一只、制作示意图。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制作的会爬的小乌龟,拉动乌龟身下的绳子,演示乌龟向前爬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2、请幼儿观察乌龟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3、幼儿探索乌龟为什么能爬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制作示意图,请幼儿分步骤观察制作的方法。
2、教师根据制作示意图重点演示以下步骤。
(1)、乌龟壳与乌龟身子的粘贴和固定。(2)、小乌龟身体下面的两根吸管粘贴的要对称。(3)、演示用牙签帮助将毛线穿过吸管。
3、教师演示结束,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制作不同的会爬的小动物。
(三)、幼儿操作: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颜色的卡纸来画自己设计的动物。
2、画好后剪下来。
3、将果冻壳与身子粘贴和固定在一起。
4、在粘好的卡纸下面粘上吸管,穿上毛线作品完成。
(四)、结束部分:
做好小动物的幼儿将绳子的一头挂在小椅子被上,另一端拉在手中,来回拉动绳子让小动物向前爬行。待幼儿都做好后,大家一起玩起来,比比谁的小动物爬得快,体验制作的快乐。
(五)、作品评价:
幼儿制作完成后,教师参与孩子们的玩耍中,边玩边点评幼儿作品的特别之处。
活动感想: 通过老师的演示,幼儿对利用果冻壳制作小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个都积极参与到制作中去,终于拥有了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感到无比的快乐。
第二篇:大班手工制作:纸杯变变变
教学内容:大班手工活动:纸杯变变变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杯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感受纸杯的多变性、易操作性,进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体验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用纸杯进行小制作 教学难点:自己在纸杯上设计造型 教学准备:
1、一次性纸杯。
2、剪刀、双面胶、即时贴、彩纸、水彩笔等。
3、教师用纸杯制作的成品,如白鹅、金鱼、小青蛙、小乌龟等组成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课时:1课时
理论依据:《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纸杯作为本次活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对纸杯进行绘画、剪裁、粘贴等来体验材料的多变性和易操作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幼儿欣赏作品。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来啦?(出示教师作品,用纸杯制作的故事情景《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说一说都有谁。
2、以小客人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请你们看看我们是用什么做的呢?(幼儿回答:纸杯。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师示范设计制作。
1、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最喜欢哪个呀?(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以小青蛙为例,教师进行示范制作。
师: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完整的纸杯,现在我要将它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以杯底作为身体,用铅笔在纸杯壁上描画出青蛙四肢和嘴巴的轮廓。(2)用剪刀沿着所画线条进行剪裁,剪时要注意力道,不要把四肢剪断了。(可边剪边说儿歌:小剪刀,真灵巧,沿着线条跑呀跑,直着跑,弯着跑,慢慢跑,跑呀跑,跑呀跑,一只青蛙出来了。)
(3)剪完将四肢整理好,添画眼睛,然后用彩笔进行上色,涂色要均匀。
3、师:我喜欢的小青蛙就这样做出来了,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好好设计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幼儿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小动物)
三、我的纸杯变变变。
1、操作前,教师讲清制作要求: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正确使用双面胶,不要到处贴;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剪裁后的下脚料要放进桌子上的小筐里。
2、四人一组,每人一份制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采用直接介入指导、建议性指导、(同伴借鉴)及练习法的指导方式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
(2)密切关注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如果他们有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如果完成的快,有再制作的欲望可以满足他。(提醒幼儿在制作结束后,把多余的东西整理好)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完成后,把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
1、将制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区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更多种类的玩具作品。教学评析: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纸杯作为素材,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活动开始的导入部分,教师出示的示范作品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创作兴趣,一个小小的纸杯竟能变化出这么多好玩的手工作品。通过教师的制作演示,孩子们了解了制作过程,但是,由于幼儿是初次尝试这种形式的制作,因此,部分幼儿在纸杯上绘画时总是画不好,教师及时的发现了问题,进行再次示范、讲解要领,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并鼓励幼儿按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使每一名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生态意识,养成了勤劳节俭的美德,了解到废物不废,一双勤劳的小手也可以变废为宝,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骄傲。
第三篇:小班教案:变变变(手工)
小班教案:变变变(手工)小班教案:变变变(手工)活动目标
让幼儿在拍拍打打的玩泥过程中,熟悉油泥的性能,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
1、变变变。
(1)团圆:比一比谁团的橡皮泥像皮球。
(2)压扁:皮球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皮球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2、整理
送橡皮泥回家。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第四篇:大班:影子变变变
主题:我自己
【主题站点】 和影子捉迷藏
【活动名称】 影子变变变(以科学领域为主)【年龄段】 大班
设计思路
1、对活动价值的分析
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的开展过程中,有一个关于“和影子捉迷藏”的站点。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到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站点要求中同时提出“在比较中感知和探索影子的基本特性。”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满足大班孩子继续探究的兴趣?提高孩子探索的能力?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深入分析,以及孩子对影子的已有经验的把握,挖掘了影子与光源、物体变化这一科学特性,同时结合大班孩子合作行为初步萌发、探索能力初步形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2、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有关影子的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此活动来源于集体活动“测量影子”的延伸,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趣味性,对于大班幼儿有延续探索的吸引力和不断深入的挑战性。并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熟悉的材料,于操作过程中,他们会不断遇到问题、操作实验、解决问题,一次次的分享交流、思维碰撞中,有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这些激发孩子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在一次活动中,提供两次不同难度的操作,孩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经验,从影子形状的变化,到合作发现问题,不断激发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索。孩子只有通过探索、操作才能找到物体和光源之间造成的有趣光影现象。
3、对活动设计的思考 活动共预设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幼儿前期经验的回忆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明确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影子的经验。
环节二:影子变变变。一共非常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通过幼儿的个体操作,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现,初步感受光与物体之间变化造成的不同的影子。第二次操作,此环节中给予孩子充分合作探索的时间,不仅进一步体验了光影的关系,更推动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合作发现的快乐。环节三:延伸。通过提问、视频欣赏等,让幼儿感受到光影现象的神奇魅力,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索、操作光与影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合作中,发现物体和光源之间造成的有趣光影现象。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教学准备
手电筒、投影板、记号笔、提示卡、视频
教学过程
一、影子真有趣
【通过幼儿前期经验的回忆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明确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影子的经验。】
1、经验回顾 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影子吗?它是什么样的?
2、关键提问
(1)什么东西会有影子?(2)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3)你见过的影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只要有一道光、一个东西、一个面就会产生影子。影子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长有时短。(提示:本环节是孩子们对于过往有关影子经验的回忆,通过幼儿的交流了解影子是有变化的,从而为下个环节的操作做好铺垫。此环节控制在5~6分钟)
二、影子真会“变”
【通过两次不同的操作,让幼儿感受光与物体之间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子,进一步推动孩子探索光和影的兴趣,同时体验合作发现的快乐。】
过渡语:究竟为什么影子会有那么多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做做小实验,找找答案。
1、第一次操作(1)要求:
每个人拿一支记号笔和一个手电筒玩一玩。 找找记号笔的影子,发现它有什么变化。(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引导幼儿操作过程中仔细地观察。 观察幼儿操作中坚持探索的兴趣。(3)交流和演示: 关键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4)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提示卡——大小与远近、长短与角度(方向)
小结:原来,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变大变小,变长变短,只要改变光和记号笔的位置,就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影子。
2、第二次操作(1)要求:
两人一组,用一支记号笔、两个手电筒玩一玩。 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合作情况。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摆放方法进行探索。(3)交流和演示: 关键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怎么做到的?
如果呈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影子,你有什么办法?请你们试一试。 如果想要在记号笔的周围一圈都出现记号笔的影子,可以做到么?
小结: 原来,只要有好几个光从不同方向照射,一支记号笔可以有好多个影子,而且位置也不同。(提示:在集体交流讲评的环节,建议老师利用幻灯片的空白页,使用功率大的手电筒直接在幻灯片上呈现影子,这样便于幼儿的观察。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建议老师给予孩子充分操作的时间,让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三、影子真神奇
【通过提问、视频欣赏等,让幼儿感受到光影现象的神奇魅力,从而进一步萌发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兴趣。】
过渡语:我们中国人非常聪明,还利用光影这个有趣的现象做了很多的事情。
1、出示视频:幼儿观看《符号中国》。
2、关键提问:
看了视频,有什么感觉?
还有一种戏,好像影子在做游戏,是中国人特有的,知道是什么吗? 结束语:影子真有趣,我们回教室再去玩一玩,去发现更多的秘密吧。
(提示:此环节是轻松的环节,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激发孩子对于光影现象的兴趣,时间在5分钟以内)
温馨提示
1、本次活动需要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2、幼儿需要掌握呈现影子的集体方法:光源、物体和面的三点一线。
3、第二环节的第一次操作中,如果孩子缺乏一定的探索经验,建议在第二次操作之前给予一定时间,让孩子验证第一次操作的结果,再进入合作操作的环节。
第五篇:大班美术教案 图形变变变
大班创意美术:百变图形(添画)
设计意图: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它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图形很感兴趣,大班幼儿已掌握各种图形的基本形态特征。经常发现幼儿根据看到的图形自发进行创作游戏。《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创意添画美术活动,本活动主要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创造力,以互相合作的绘画形式,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图形,感受不同图形的基本形态特点。
2、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一个或多个图形进行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画面,培养合作意识。
3、愿意与同伴分享创作的成果,体验创作的乐趣。重点:启发幼儿的想象了,培养创造性思维。难点:以互相合作的绘画形式,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
2、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每三人一组)
3、记号笔、油画棒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图形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瞧!这是谁? 它看起来像什么?(幼儿说,教师现场绘画)
二、百变,激发幼儿想象力。
1、出示梯形
你们看这是谁?你最想把它变成什么{正放}(房子、汽车。。。)请你们看看小房子一个人待在这儿孤单吗?你们想让谁来陪陪它?小朋友真厉害!如果这样放呢?{反放}你们想把它变成什么?(船、宝剑。。。)
教师引导幼儿丰富想象内容
2、出示4个圆形
请看这上有什么?你愿意它们变成什么?如果是这样呢?你愿意它们变成什么?(横竖摆放)
教师引导幼儿丰富想象内容
3、出示形状不同的图形若干(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小朋友看他们是谁?跟之前我们看到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前看到是一样的图形,现在是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
你最想把他们变成什么?如果是这样呢?你希望他们变成什么?(不同位置摆放)
三、幼儿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绘画。
今天,我们画画方式跟以前有点不同,今天老师请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画一幅画。请你们找你的好朋友,跟你一起画。明白吗?
2、添画时要注意什么?
小朋友,在和好朋友一起画画时,你们需要注意什么?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请小朋友找你的好朋友,找到了,请开始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体验成就感。
我们小画家的作品完成了,谁愿意来说说说,你们画的是什么?
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