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之韵-----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自然之韵》说课稿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的第四节内容——《自然之韵》.通过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启发学生关注: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同时通过本堂课《自然之韵》让学生体察到:人类就生活在大自然这个精彩的音响世界中.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常常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为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声音.进而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进行理性的思考.本堂课重点欣赏《百鸟朝凤》,《异国鸟》和《海浪的嬉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属于声乐套曲体裁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欣赏.2,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百鸟朝凤》,《异国鸟》和《海浪的嬉戏》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表现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及景象的手法.通过对表现大自然的音乐的鉴赏,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参与探讨鉴赏活动,能感悟到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源大自然,自然界的声音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通过本堂课让学生认识钢琴与乐队,交响素描,音乐动机等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不同声响,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3,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品欣赏启发学生感受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大自然的不同音响和景象的.真正掌握“写意”与“写实”的两种创作手法的特征与根本区别.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深刻的内涵.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创造的舞台,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体验式,探究式,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性,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贯穿始终.为了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确保所教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还要乐于接受,本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要做到让学生能够接受我认为就必须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次要达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目标就应当充分利用对峙的方法,在课堂上形成动与静,悲与喜等等不同角度的对峙,让学生在对峙中感受和体验美,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同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要有对峙,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但又不能平铺直叙,必须有起承转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审美疲劳,真正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播放《地球之歌》(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谈听后感,老师进行总结.(引申环保,进行学科渗透)(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刚才的《地球之歌》中我们听到了地球的哭泣声,其实我们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声响和景象,那么作曲家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作品,听后说说你所听到的音响和看到的景象.”(环节衔接自然)(三)新课教学 播放《百鸟朝凤》
(启发学生进行不同乐器,音色,节奏,旋律等的听辩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手段.)2,学生讨论,回答.(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3,播放《异国鸟》,简介曲作者:梅西安
(从学生熟悉的中国作品《百鸟朝凤》到外国作品《异国鸟》的欣赏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中外作品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实”的音乐作品的特征.)4,学生自我展示
“说说你听过的描写大自然的音乐作品有哪些是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对刚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做到讲练结合.)5,教师小结
“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的作品,以及同学们自己刚才提到的一些作品都是作曲家们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声响和景象的,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作曲家是通过'抽象写意'的方式来描绘大自然的,那就是印象派音乐.”(由此引出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德彪西及其作品《海浪的嬉戏》,环节自然过渡)6,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简介(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7,播放《海浪的嬉戏》
(欣赏前对作品及体裁,动机音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有助于作品的欣赏与理解.)8,学生欣赏并谈听后感.(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引导学生重点欣赏感受作品的色彩和空间感并用心去体验曲作者的内心情感.)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印象派音乐《海浪的嬉戏》,此类音乐往往是利用每个人思想中固有的印象进行创作的,体现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就像德彪西说的:“我的作品不是大海的复制品,是大海在我心里的意象.”(对印象派音乐特点进行归纳)(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分别欣赏了'写意'和'写实'的几首作品,通过对比欣赏同学们了解了二者的主要特征和根本区别,希望同学们回去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作品下节课带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看看哪位同学收集的作品既多又准.”(通过作业的布置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复习和巩固本堂课内容最有效的手段.)(五)课外推荐: 对比欣赏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克内希特的《自然界的音画》.(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进一不提高其审美情趣)
第二篇:冬之韵教案
五年级下期
走进冬天
走近阅读
“冬之韵主题”课内外整合阅读教案
观音镇小学校 王金前
课前准备
学生:在整合阅读笔记本上完成:
1.查找积累描写冬的四字词语4-8个,能了解用法,能用积累的词语说说对你冬天的感觉。
2.查找并积累描写冬的诗句2-4句。能了解意思并背诵 3.查找出描写岁寒三友的诗词各一首。
4.积累描写冬天的句子,段落。不少于1000字。5.熟读三篇文章。
教师:收集与冬天主题有关的资料,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以冬之韵为主题,进行感受冬天的阅读能力训练。教学目标:1.结合《冬阳●童年
●
骆驼队》阅读,引导学生写具体.
2.结合诗歌《冬之韵》,指导学生读出意象、读懂内容、读出感情。3.结合文章《冬之韵》,指导学生通过积累、联想、抓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4.能感受到冬天独特的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相机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1.力求充分体现课内外整合阅读下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
2.力求充分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力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感自悟。
第一章 :走进冬天
1.从歌曲中感受冬天——设问:歌曲中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经典回顾:在本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伴随着林海音走进了北京的冬天,在林海音的记忆中,北京的冬天是怎样的?试着用一二个词描述。作者又是如何把天气和冬阳写得具体的!你能试着把一个东西写具体吗?比如我们写冬天的寒冷。
示例:天空阴沉沉的,北风不停地吹着,抬眼望去,看见的只有白色的一片。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台大冰箱,人和动物不敢出门,山冻得发抖,水冷得打颤。
3.其实每个人都会对冬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在你的眼中,冬天是怎么样的呢?请你用一二个词语,谈谈你的最真的感觉。
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看,美丽的冬天正披着白雪,迎面飘来;你听,冬,夹着雨点,悄然而至。正如《冬之韵》所写的那样。让我们一起走进冬之韵的主题阅读。
第二章:走进阅读
霜落风起,迎着浓雾,披着白雪/冬天的脚步橐橐地走向大自然。风随着雨,雨杂着雪/四周像帷幔一样,围着人们。冬早已入怀,入心,入进一个飘飞的境界。
冬是透明的//没有了繁花绿叶,抬头却可以看见朗朗的丽日和悠悠的白云。
冬是深沉的/素衣淡妆,优雅恬静,默默的积蓄酝酿/在幽寂中等待着春的到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姿态,/春的绿,夏的红,秋的黄,冬的白。俱展风采,姿态万千。
我对冬天的情感/丝毫不亚于,对春的眷恋,夏的热情,秋的咏叹,我赞美那冬的风情,期待冬天每一场雪的到来。
窗外那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枝/响着呼哨,地上几片零落的枯叶/被风儿吹向远方,我的思绪/也随风飘扬。
1. 阅读指导、同桌交流
A 诗中描写了冬天哪些特有的景物:霜落、浓雾、白雪、丽日、白云、秃秃的树枝、零落的枯叶
B 诗中哪些词语能概括冬之韵? 一个字写冬之韵:
白
二个字写冬之韵:透明、深沉、幽寂 四个字写冬之韵:素衣淡妆,优雅恬静
C 诗中哪个词语能表达作者对冬天的感情?
D 配乐朗读,让我们带着对冬的赞美,读出冬的韵味。
2.阅读小结:读诗,就要读出意象、读懂内容、读出感情。
(在诗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冬的白、透明、深沉、幽寂、素衣淡妆,优雅恬静的独特韵味,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冬的另一种韵律——《冬之韵》
冬之韵
春天万物丛生,夏天葱葱茏茏,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呢?它拥有什么呢?她有着独特的韵律之美。
隆冬将至,寒风先来,一阵阵凛冽的寒风,让你寒颤不已和倍感刺骨,这时的人们往往是少有激情。但是,寒风过后,阳光初射。温暖的感觉,会自心底通融至全身,让你又会激情满怀。冬日不像夏日那样灼热,秋日那样清高,虽然不比春日的温暖,但却更显和煦,更加暖人心怀。阳光像是温柔的纤纤小手,轻轻拍打你的身体,剌激你兴奋无比;阳光又像一双温暖的大手,抚摸你那孤独的身体来驱赶寒魔对你的侵袭。仅此,你就会万分珍惜和留恋那温暖人心的阳光。这便是冬日之韵,暖人心。
不要以为阳光之后必须是寒风,其实在冬的韵律之中,刺骨的寒风充其量是很少的,此时落到人间的是大自然在寒冬季节时的结晶,洁美的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很多时候,雪是在夜间而来,在早晨给人们一个惊喜。雪是纯洁的象征,看那晶莹剔透的雪花儿,在天地间飞舞着,姿态万千,白光四射。雪是令人遐想的,漫天飞舞是她动人的舞姿,晶莹剔透是她高贵的品格。人们总是喜欢那“雪白如玉”的东西,包括心灵。“瑞雪兆丰年”,又是来年必是一个好年成的千古谚语。雪也是傲气的,终身陪伴着寒冬。若说鸟语虫鸣是天籁之美,那么雪花乃是天地结晶之丽。这便是冬雪之韵,洁人心。
在冬的韵律中,还有一种令人陶醉的风景,那就是傲气十足、不畏孤独和风寒的梅。梅花独然屹立在风寒之中,千千万万的梅花竞相开放构成了一道艳丽的风景,此时是梅花争妍。
在隆冬时节,梅花香飘万里,她是冬的新娘,她不仅有仙女般的外表,更有那傲视风寒的骨气,不论昼夜,不论东南西北风,她都依然矗立在寒风之中,傲视风寒,还依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其品质,其外表,梅花都堪称为万花之王。这便是冬梅之韵,傲人心。
冬天里,有阳光、有雪、有梅、有着许许多多的独特之美,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享受着阳光之暖、雪世界之美景、梅花之香,品味着人生,冬天也是美好的。
这就是妙不可言的冬之韵。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1.阅读中得学会积累佳词妙句,读了本文,你可以积累到谚语:“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瑞雪兆丰年” 你可以积累到诗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可以积累到精妙的比喻:阳光像是温柔的纤纤小手,轻轻拍打你的身体,剌激你兴奋无比;阳光又像一双温暖的大手,抚摸你那孤独的身体来驱赶寒魔对你的侵袭。
你可能积累到工整的句式:漫天飞舞是她动人的舞姿,晶莹剔透是她高贵的品格 鸟语虫鸣是天籁之美、雪花乃是天地结晶之丽
2.阅读中在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冬之韵的,那就是:冬日之韵,暖人心。冬雪之韵,洁人心。冬梅之韵,傲人心。
3.阅读时要尽可能的展开联想:
如读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你会联想我们学过的谚语:
读到傲气十足、不畏孤独和风寒的梅,你可以联想到与梅具有相同品性的。4.阅读中还要学会细细品味,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味道。比如王老师在阅读时,就感觉本文倒数第二段表达就可以美些,于是我把作了稍微的修改。你可以试试。
冬天里,有阳光、有雪、有梅、有着许许多多的独特之美,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享受着阳光之暖、雪景之美、梅花之香,品味着人生,冬天是美好的。
结束词:是的,冬天是美好的。它用寒冷磨练万物,使所有经受得住考验的人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正是冬的寒冷孕育了春的蓬勃、夏的热情、秋的丰硕„„
走进冬天 走近阅读,让我们明白:冬天磨炼意志!阅读拓展思维!冬天储蓄力量!阅读提升品质!冬天孕育希望!阅读丰盈人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方法有了,阅读还会难吗?
课外推荐阅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萧红《呼兰河传》 林徽音《十一月的小树》
附课件
2012年3月
第三篇:秋之韵 教案
《秋之韵》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培养,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说、做、画、评的空间。
3.注重学科整合,整节课融入了语文、自然、音乐等学科的内容,突出了综合性。
4.注重把“美”贯穿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的板书设计、范画和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让学生从不仅从视觉上更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秋的“美”。【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美丽的画面。【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组织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树叶拼贴的范画,课件。
学生准备:彩纸、水粉笔,剪刀,各种树叶,双面胶或白乳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境引入:
1.课前播放秋天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的美。2.图片欣赏——体会秋的颜色。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秋天的阳光下,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格外的艳丽,多招人喜爱呀!(多媒体播放秋的图片)秋天的确是绚丽的,然而秋天的美景依然不会留恋,黄叶像蝴蝶一样和要我们潇洒的说“再见”了,如果我们能把秋天留住那该有多好!
3、同学们,你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写作文……)
4、小结:是的,当我们踏着堆积满地的落叶时,只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老师用自己的方法留住了秋天(出示范作及各种树叶拼图),说说看是用什么做的?今天我们来做一幅树叶拼贴画来把秋天留住,好吗?(板书课题)
二、激发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叶子像……
教师出示叶子,旋转一下又会像什么?(3)想一想:
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4)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三、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材料、技法、粘贴的顺序等)
温馨提示: 工具使用事项(水粉笔使用后要马上清洗干净),拼贴过程中注意不要乱丢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作业:
1、运用你手中的树叶,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制作一幅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2、根据自己拼贴的画,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画面,使整幅拼贴画更完美。
三、展示拓展: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介绍。
2.学生进行点评:你认为他创作的怎么样?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教师出示作品,指名进行评价:你认为别人拼贴的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拼贴的更有创意?
4.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树叶拼贴画,你认为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你认为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教师送儿歌:片片树叶真可爱,我来把它巧设计,选叶联想再拼摆,粘贴成画更可爱。
5.现在请你根据你刚才欣赏的作品或是同学给你提的建议,请你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拼贴画。
四、秋景升华:
树叶不仅可以做成树叶贴画,还可以用来雕刻,钩编,在树叶上作画。美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发挥想象,善于创作!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随处可见的树叶也会变成艺术品!
第四篇:无韵之离骚教案
无韵之离骚教案
www.5y
kj.co
m
——太史公笔法小议
教学目标:、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2、训练书评的写作思路并作基本操练
3、让学生从明晰的指导和简单可行的训练里走近书评、喜爱书评。
教学重点:用书评的相关知识梳理文本
教学难点: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谈书评
、顾名思义,写书评,就是要对书做什么?(评价)
2、那么,你认为书评是属于什么文体?(议论)
3、议论文要有论点,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方面作为议论的点?
(形式: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等;内容:思想情感、主题等等)
4、有论点就要论证,你觉得书评和一般的议论文有什么区别?
(围绕书为中心展开并申发议论,引用论证是论证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5、有没有同学觉得这样的东西好写,大段大段的引用就好了?
鲁迅评许广平的罗素文评:95分,90分给罗素,3分给你的抄工,2分给你后面的评论。
一般的书评写法分四步:
a、引:引用材料来证明自己
b、议:对引用材料进行评析
c、联:联系现实或个人实际
d、总结全文,呼应或提升论点
二、以此为依据,我们来看看资中筠评《史记》的这篇。
、总的论点是什么?即:议点的选取。
2、有没有分论点?
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分别论证这些论点的?(讨论)
板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奇气三★例证一《李将军列传》
这,也是太史公奇之所在——奇气四★例证二《孝武本纪》
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奇气五★例证三《项羽本纪》
三、读写结合。
、选一个点来评论;
2、引——议——感——结。
3、50字左右。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後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襃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大意:
自“太史公曰”至“小子何敢让焉”
说明作者不辞周公孔子(绍明世、继春秋)之业。
自“上大夫壶遂曰”至“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藉上大夫之问)说明孔子作春秋的理由(在达王事)。
自“壶遂曰”至“谬矣”
说明史记之作,非独刺讥而已(亦是述事齐传,尽其官职之举也)。
自“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至“自皇帝始”
说明作史记的缘由(在效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主旨:说明史记之作,意在绍明世、继春秋,以达王事。(篇首)
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书序);内容为论说文。
译文:
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正定《易传》,接续《春秋》,意本《诗》、《书》、《礼》、《乐》的人吗?’其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孔子说:‘我与其载述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在位者所做所为以见其是非美恶,这样就更加深切显明了。’《春秋》这部书,上阐明三王的治道,下辨别人事的纪纲,辨别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平定乱世,使之复归正道,没有什么著作比《春秋》更切近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其要旨就有数千条。万物的离散聚合都在《春秋》之中。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起,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考察其变乱败亡的原因,都是丢掉了作为立国立身根本的春秋大义。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说‘臣弑君,子弑父,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其发展渐进已是很久了’。因此,做国君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是谗佞之徒站在面前也看不见,奸贼之臣紧跟在后面也不会发觉。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如何灵活对待。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首恶之名。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好事而去做,只因为不懂得《春秋》大义,而蒙受史家口诛笔伐的不实之言却不敢推卸罪名。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所以《春秋》这部经典是礼义根本之所在。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最为纯厚,作《易》八卦。尧舜的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时代的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汉朝兴建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举行封禅大典,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辗转几重翻译到中国边关来,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的心意。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www.5y
kj.co
m
第五篇:秋天之韵
秋天之韵
那是个金风送爽的日子,我迈着轻松的脚步和惬意的心情去造访秋天。
秋天啊,上帝赋予了它诗情画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把春色比作美丽的小姑娘那夏天便是矫健的小伙子,冬天可以说是一位白胡子老人,秋天可以说是一段旋律优美的名曲。
若说秋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那一点也不过分。我走在金灿灿的的麦田边,看着田边没有人管的野花,那小小的嫩黄的花瓣,凝聚着薄薄的霜,但它没有意思寒冷的感觉,这一切真是温馨。一个小树林里,飘飞的红叶、归根的黄叶翩翩起舞。我俯下身,捡起一片枯叶,它的叶纹里似乎有着着一丝一缕的诗意,有一丝凉凉的秋风从脸前吹过,我不禁想起了在家人送我的一本古诗背诵中的《代离别·秋窗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霎时,我不禁有些伤感。桔叶仍在风中飞舞,秋,已经很深了。户县东关小学六年级 罗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