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10111001历史教学2007年第112期目
《历史教学》2007年第1~12期目录
第1期
专题讨论
讨论高中专题教学内容的意义/本刊编辑部//01—07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先秦部分的若干建议/张分田//01—09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葛兆光//01—12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陈红//01—15 教法探讨
历史教学中的叙述—以新课程人民版历史教学书的使用为例/陈国兵//01—17 以“百家争鸣”为例谈不同版本教材的兼顾/钱玉明//01—20 选修课《探索历史的奥秘》的教学建议—以岳麓版“研究的过程”一课为例/刘俟利//01—22 运用历史漫画进行探究性学习/张文燕//01—25 资源共享
历史教学中英文网络资源的利用/石国鹏//01—27 讲经说法
举手的表达:全班参与的方式之一/张元//01—32 重视细节 讲究技巧
(一)/汪学毅//01—34 听课随笔
创新中的旧痕迹/老任//01—37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孙才周//01—39
案例分析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教学实录/李红//01—42 浅析陈红老师的教学设计“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袁训利//01—46 备课笔记
备课日记/陈红//01—48 关注高考
2007年高考的最大看点/老任//01—54 树立正确的史料价值观—读2006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8题札记/何成刚//01—56 质疑教材
对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几点质疑/沈为慧//01—59 大象版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商榷/田占军//01—61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三处不妥/何德营//01—62 进修资料
关于“进修资料“栏的内容说明/本刊编辑部//01—63 西周是个什么样发展状况/任世江//01—64 一战后民族企业发展状况/本刊摘编//01—69 新书评介
走近大家—戚其章《走近甲午》读后/郭毅生//01—71 摘编
“五四运动“的概念由来(19)大跃进中的高等教育(24)洋枪队不是由洋人组成的(26)林彪为何怕风怕光(53)
第2期
专题题讨论
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吴这宗国//02—05 历史的脉络与思想的线索——兼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内容/林存光//02—09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的几个问题/孙晓春//02—13 教法探讨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处理好教学与教科书的关系/郑林//02—16 也谈一堂好课的标准——以初中历史为例/李宪//02—20 课堂教学实效例谈/张莲英//02—24 历史课程生成性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由教学案例“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引发的思考/王生//02—26 讲经说法
书写的表达:全班参与的方式之二/张元//02—29 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气氛——重视细节 讲究技巧
(二)/汪学毅//02—31 听课随笔
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思考/毛雁行//02—34 案例分析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解爱群//02—37 课堂的生命:形象·思想/李明海,徐振祥//02—37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后的反思/解爱群//02—43 备课笔记
学生引导我改教案——应该怎么讲黎元洪被迫当都督/李红//02—45 旧语新说,激发学生思考/万蓉//02—47 质疑教材
我们希望拥有更好的历史教材/周建定//02—48 岳麓版历史教材献疑四则/陈科//02—51 命题研究
应当规范引用和准确解读史料
(一)/聂幼犁//02—52 进修资料
中世纪真的黑暗吗/徐滨//02—55 新视野下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起源研究/本刊摘编//02—61 合理使用“夏商周年表”——与张彦芳老师商榷/冯一下//02—63 秦以后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任世江//02—65 教研动态
“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述评/任世江//02—69 新书评介
运用文物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朱筱新著《文物讲读历史》评介/叶小兵//02—72 摘编
近代中国商会选举制度之再考察(8)中国重返联合国“亮相”(12)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败的一个原因(33)华盛顿解放奴隶(44)黎元洪聚财有道(44)
第3期
专题讨论
高中教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编写刍议/阎步克//03—05 课标研究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点思考/张汉林//03—12 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四点认识——兼论人民版历史教材的有效使用/杨志才,曹伟//03—15 教法探讨
传统讲授方式在历史新课程中的运用/姬秉新//03—18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张显传//03—21 浅谈如何准备一堂优质课——参加“湖北省历史优质课竞赛”有感/唐年新//03—24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和实验探索/周道贵//02—27 案例分析
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简录)/唐云波//03—31 从“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看如何走进“世界文化遗产”/聂幼犁//03—35 听课随笔
要重视知识细节的的处理/陈国兵//03—38 新理念中的旧痕迹/何成刚//03—40 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宋忠芳//03—42 吕读教材
“谁解个中味”——浅谈人民版的“另类”风格/房莉//03—44 质疑教材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问题知识点”解读/吴志荣//03—47 讲经说法
导学提纲的编制与使用/汪学毅,杨晓//03—49 命题研究
应当规范引用和准确解读史料
(二)/聂幼犁//03—53 资源共享
在历史教学研究中成长——北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教研经验及成果介绍/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历史教研组 李静,白幼蒂(执笔)//03—56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新启示——SATⅡ:美国历史与社会科评析/张应进//03—61 进修资料
宋初死刑复核制度释疑/周明学//03—66 民国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韩湘萍//03—68 教研动态
和谐盛会话课改 继往开来谱新篇——记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实验指导工作会议既培训研讨会/刘东明//03—70 摘编
“借贷复式记账法”中国学了近百年(14)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17)诗人艾青(20)三大改造中的京剧班子(30)抗日外交的尴尬(37)“文革”纪事(39)“乔老爷”善笑(41)1951年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一次分歧(43)齐百石的一张画只能换两个烧饼(46)江青的文学素养(52)梁漱溟批林批孔的态度(60)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67)科学制度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67)
第4期
专题讨论
精耕细作三题/李根蟠//04—05 略谈中国古代商业史的几个问题/陈明光//04—10 写法·文献·评判——试析高中新课标历史教科书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王世光//04—14 课标研究
再谈“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建议”为例/张汉林//04—19 教法探讨
研究教学细节不等于讲究教学技巧/赵亚夫//04—21 对新课程高一历史教学的反思/苏顺娇//04—25 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两个指导策略/李建红//04—28 对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思考/宋忠芳//04—32 案例分析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实录/胡勇//04—34 备课笔记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李翰//04—37 资源共享
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思维/Yali Zhao 梁晓东译//04—40 听课随笔
学生经验:激活历史课的灵丹妙药/陆安//04—42 激情:课堂教学的活力/刘俊利//04—46 命题研究
材料题要注意提供足够的解题信息/聂幼犁//04—49 关注高考
新课标历史高考内容体系的整合——兼谈复习策略的调整/袁兆桐,韩建峰//04—52 讲经说法
角色扮演——一种课堂讨论的教学技术/汪学毅//04—56 进修资料
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任世江//04—59 品读教材
原因分析还应注意教材隐藏的“内证”——以分析“唐代茶业迅速发展原因‘为例/周明学//04—66 质疑教材
民主政治是雅典灭亡的罪魁祸首吗——一位高中历史老师的困惑/王红珍//04—68 日本大陆政策的侵略步骤及其目标的变化/侯银厚,余文芝//04—69 摘编
对殖民时期印度史的再认识(18)从王安石变法的实施途径看变法的消极影响(27)从“蛮族“首领到”圣徒“国王(31)再认识马克思的一段名言(39)论艾德礼政府的印度土邦政策(48)
补白
季羡林先生如是说(31)一个犹太思想家的反思(51)
第5期
专题讨论
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安启念//05—05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一些认识/胡小鹏//05—09 课标研究
历史教学目标争议一:怎样理解知识目标/赵亚夫//05—13 “想象“何为——对现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反思/王世光//05—19 教法探讨
历史课程“情感教育“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包云鹏//05—24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教学尝试之心得/朱广军//05—27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神入”艺术杂谈/赵士祥//05—30 案例分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陈红//05—36 再谈如何上好“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课/何成刚,夏辉辉//05—41 备课笔记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备课笔记/胡勇//05—46 命题研究
选择题的“包装”和过度“包装”/聂幼犁//05—49 对一道典型试题的指瑕及思考/孙寅生//05—51 讲经说法
实物教具的功效/汪学毅//05—53 关注高考
以山东为例看2007年新课程高考的趋势/袁辉//05—55 教研员工作
思考与应对新形势下历史教研/彭亮//05—57 质疑教材
对新课程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几点看法/侯增志//05—60 “张骞通西域”属“中外交流”吗?/胡海存//05—61 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商榷意见/刘登三//05—62 进修资料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任世江//05—64 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对北美十三州经济发展的影响/路恩芳//05—68 新书评介
一部知识面丰富的历史论文集——评陈其博士的《史海萍踪》/臧嵘//05—71 摘编
徐铸成划右派实情(8)列宁谈专政(26)张作霖资助中国代表团(35)“邓广铭把会议搅黄了”(52)单凭史实就能评价历史人物吗(56)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63)
第6期
专题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1)/萧功秦//06—05 课标研究 历史想象与历史假设的理论与实践尝试/李友东//06—13 历史教学目标刍议二:怎样理解能力目标/赵亚夫//06—17 弥补课标缺失 完善知识结构——兼评人教版新编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陈康衡//06—23 教法探讨
初中生不适合进行历史探究吗?——与宋忠芳老师商榷/陈志刚//06—27 高中新课程中的“新”与“旧”/朱广军//06—30 组织合作学习探究的障碍分析/王春丽,杨立军//06—32 案例分析
南宫出塞为什么这么悲伤?——浅谈课堂中历史影视的运用/操璐璐//06—34 “人的历史”和给人讲历史/聂幼犁//06—37 我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亲密接触/金波//06—38 初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功范例——金波老师执教“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点评/侯建飞//06—42 听课随笔
现实的联系/叶小兵//06—44 命题研究
“史料题”及其如何变假为真/聂幼犁//06—46 新课程调研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使用的调查与思考——以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例/孙才周//06—49 制约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包云鹏//06—52 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姚锦祥//06—55 进修资料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续)/任世江//06—58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姜守明//06—6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教学的几个问题/刘汝明//06—65 质疑教材
三本教材引发的思考——我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曹广举//06—69 品读教材
岳麓版教材中的“资源缺漏”现象与应对策略/林志海,朱刚//06—71 补白
于丹歪解《庄子》(36)蒋介石的慈善职务(48)
高中新课程专题讲座与新课标高考报千会会议通知//06—33
第7期
专题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二)/萧功秦//07—05 现代中国学人对泛化封建观的质疑
(一)/冯天瑜//07—14 课标研究
历史教学目标刍议三:怎样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赵亚夫//07—19 教法探讨
谁的“过程与方法”——三论“过程与方法”目标/张汉林//07—25 高一学生历史活动课引发的思考/杨莉//07—27 案例分析
从三易课本剧“去留肝胆两昆仑”想到的/姚丹旭//07—29 演史、求史和识史/聂幼犁//07—32 “先学后教”教学法的的实践与思考/姜桂林//07—33 新在一个“学”字/朱继军//07—35 《再谈如何上好“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课》商榷/胡勇//07—36 听课随笔
单元的总括/叶小兵//07—39 听课随想录/老任//07—41 命题研究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聂幼犁//07—43 资源共享
浅析历史教育在美国社会科课程中的核心地位/邱勇//07—46 新加坡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及特点/齐树同//07—50 运用“邮件合并”工具打造自己的题库/沙志援//07—54 质疑教材
新教材的另一面/吴忠起//07—57 进修资料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专题教学建议/任世江//07—61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李明海,吴玉霞//07—67 新课程调研/关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意见——在岳麓书社讲座会上的发言/罗彪扬//07—71 摘编
论新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的形成(23=66)《水浒传》中的银子(53)
第8期
专题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三)/萧功秦//08—05 现代中国学人对泛化封建观的质疑
(二)/冯天瑜//08—10 课标研究
从钱穆的国史观谈中国古代史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姚锦祥//08—15 资源共享
试论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启示/张国义,徐敏//08—18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朱煜//08—22 香港与内地中国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之不同/李莉//08—27 为了学生而存在——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HSC历史课程标准的评析/刘冬梅//08—29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获取历史信息——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案例与做法/齐树同//08—35 教法探讨
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张汉林//08—38 以文习史 尝试新法——历史课程设计实施一例/吴自兴//08—39 以一节视频课的反思过程为例/王生//08—42 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史料运用——以必修(Ⅰ)“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为例/林永清//08—45 巴黎公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吗/袁辉,张波//08—48 案例分析
“美国内战”教学设计/姒吉霞//08—50 关于荣氏企业发生发展的几个问题/何成刚,沈为慧//08—55 新课程调研
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张静轩//08—58 命题研究
尽可能把复杂的形式简单化/聂幼犁//08—61 高考研究
2007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第26题评论/豆艳荣//08—64 听课随笔
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老任//08—66 进修资料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若干细节/任世红//08—68 补白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范例”吗?//08—14 “一大二公”中“二公”指什么//08—49 《历史教学(中学版)》征订//08—65
第9期
专题
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
(一)/金雁//09—05 教材研究
作为“学材”的历史教科书应该是什么样子/赵亚夫//09—10 对历史教科书某些编写问题的思考/陈志刚//09—15 论地方课程教科书的编写——以北京市朝阳区地方教材《朝阳》为例/王耘//09—19 教法探讨
从“尼雅文明消逝探谜”一课看有效探究式学习的模式/郑洁//09—22 一堂好课的关键——理发地对待教科书/刘飞//09—27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魏德才//09—31 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四类问题/罗申佑//09—34 透视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流失/郑金霞//09—35 案例分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点评/郭仁贵,杨志才//09—37 力求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朱继军//09—41 备课笔记
“美国内战”备课札记/姒吉霞//09—44 命题研究
从一道有争议的试题说开去/聂幼犁//09—48 加强学习,提高命题的科学性/王俊伟//09—51 高考研究
这段话中的“他们”指谁?——2007年上海高考卷A组第7题辨误/豆艳荣//09—53 2007年全国高考陈寅恪题值得商榷的三个问题/周明学//09—55 关于儒学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的思考——从江苏卷”儒家思想”题的立意与设计谈起/姚锦祥//09—57 资源共享
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案例与做法/齐树同//09—59 听课随笔
必修课中的孔子与选修课中的孔子/老任//09—61 质疑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插图献疑三则/魏飞//09—63 四幅人物插图,到底哪幅错了/郭友刚//09—65 抗日战争中国政府何时对日宣战/张红香//09—67 品读教材
对新教材书法部分的几点意见/鲍林//09—68 各抒已见
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以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例/胡运珉//09—69 对“困惑”的回应/老任//09—71 摘编
毛泽东“最后决定权”问题评析(33)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40)认识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韩国认识(47)戏剧公演与雅典城邦政治(47)“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李大钊与胡适关系探析(52)1924-1927年中俄会议研究(54)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外交政策的演变(62)1920年代国内蒙古问题之争(66)
第10期
专题
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
(二)——1905年革命、改革与战争/金雁//10—05 教材研究
对江苏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的思考与认识/陈伟国//10—11 落后的理念而非历史——从“左“倾是第五次反“围剿”的主要败因说起/周仕德//10—15 挑战与选择——以历史内容为中心探讨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的编写/富兵//10—17 教法探讨
变死路为路——这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贾立娜//10—24 从孔子相貌引出的历史研究/杨莉//10—25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王涛//10—27 如何理解“公私仓廪俱丰实”——从杜甫的《忆昔》诗说起/刘建民//10—31 案例分析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学实录/赵剑峰//10—33 创新性地合理整合教材,搞好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从赵剑老师的“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一课说起/叶小兵//10—40 备课笔记
“文艺复兴”备课笔记/唐云波//10—42 听课随笔
一堂好课的感悟/戴晓萍//10—46 整合教学内容应遵循历史发展的逻辑/陈光裕//10—48 命题研究
命题切忌“想当然”/聂幼犁//10—50 讲经说法
老师读通鉴——图像与细部、鸿门宴叙事中的紧要文字/张元//10—54 资源共享
谈谈历史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问题/袁伟鹏//10—58 质疑教材
历史教材不宜编重文学感染力/毕志英//10—59 对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的几点商榷/陈家华//10—60 各抒已见
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解“困惑”或许更好——与任世江、胡运珉商榷/陈新祥//10—62 进修资料
美国联邦制建立应把握的几个特点/刘汝明,叶瑞碧//10—64 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细节/任世江//10—68 摘编
武夫办学(30)从弹药消耗看中国抗日战争之艰苦(39)“史书”出,“史料”亡(63)
第11期
专题
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
(三)——1917年革命阵营的力量/金雁//11—05 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评价——以高考历史试题为例的讨论/冯一下//11—12 关注新课改
沈阳市试行“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思考/韩波//11—16 对初中新课程培训的一些思考/周仕德,雍建平//11—18 教材研究
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研究——以人教、人民、岳麓版教材相关章节为中心/支小勇,刘美//11—22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真的吗?/郑金霞//11—27 关于宋明儒学的几个问题/李娟//11—29 教法探计
尊重历史:走出“反设事实”的教学误区——有感于《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张永谦//11—33 透视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低效教学/祝旭东//11—37 关于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的几点思考/马永波//11—40 如何处理这道课后题/刘秀杰//11—42 各抒已见
“张骞通西域”的属性问题及其他/周明学//11—43 求佳,实现求真、求实的有效方法/郭子其//11—45 命题研究 虚拟情景必须以史实为依据/聂幼犁//11—47 备课笔记
从“雾里看花”到“柳暗花明”——“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备课笔记/赵剑峰//11—50 讲经说法
老师读《通鉴》——历史人物的出场/张元//11—54 质疑教材
人教版历史教材的一点瑕疵/葛明//11—57 细微之处,不可不察/郭祥贵//11—58 对人教版统一教科书的一些疑问/金祖才//11—59 岳麓版教材两处矛盾的时间表述/王宗信//11—60 听课随笔
生成——历史课不可或缺的元素/陆安//11—61 进修资料
分期付款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朱永俊//11—65 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细节(续)/任世江//11—68 摘编
为什么要开七千人大会(26、36)蒋介石认为知识分子都是糊涂蛋(32)香料为什么是新航路开辟的诱因(53)海瑞的局限(56)“阿芙乐尔”号的命运(67)
第12期
专题
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
(四)——重新认识“孟什维克”/金雁//12—05 关注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祝旭东//12—11 教法探讨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理解与设计指误/陈光裕//12—14 现代史学理论与历史教学设计的创新/徐金超//12—17 这样的课堂活动有意义吗/王生//12—21 历史教学中冗余信息的利用/范红军//12—23 讲经说法
老师读《通鉴》——从王国来到朝廷的汉文帝/张元//12—25 命题研究
考“方法”要遵守逻辑规则
(一)/聂幼犁//12—30 历史,可以这样考/周明南,邹敏华//12—32 高考研究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刘波//12—34 听课随笔
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把握/老任//12—36 学生的表情/唐培芝//12—38 资源共享
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论析/何成刚//12—40 质疑教材
对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质疑/顾琳//12—45 对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若干献疑/孙士承//12—47 各抒已见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求真、求实/孙梅//12—49 也谈“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李国权//12—50 求真、求实要有证据意识/豆艳荣//12—52 再谈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与郭子其老师商榷/陈新祥//12—53 教材研究
试解“六面碰壁”“居士”的意思/孙寅生//12—54 进修资料
真实的叶名琛/薛伟强//12—55 抗日战争与中国磊国地位确立的双重性/刘新宇//12—57 北京人发现始末/吴鼐//12—63 美国联邦制与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不相关/刘汝明,叶瑞碧//12—66 摘编
1、道德的故事(39)冯友兰不同意统一教材(46)赫鲁晓夫主支归还旅顺(62)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二篇:简报第2期
幸福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工作简报
第2期
幸福小学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6月20日
进入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阶段后,学校按照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行风民主评议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通过开展征求意见、自查自纠等活动仔细查找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通过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努力实现高效廉洁从政、耐心细致办事、热情文明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我校政风行风建设。现将整改落实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归纳后,我校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整改落实与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育形象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切实做到顺应民意抓整改,达到了以下各项要求和目标:领导班子、教职工团结协作,师德高尚;依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学校教师能够自觉落实依法执教的有关要求,关心爱护学生,不讥讽、歧视、侮辱、变相体罚学生,不私自办班或从事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用书资料和其他商品,不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钱物和有价证券;不擅自调课或停课,不在上课时间使用通讯工具;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现象;抓好安全工作,学校与每一位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每一位教师的安全责任;建立了良好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取得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幸福小学行风政风领导小组
2013-6-20
第三篇:简报第2期
宜宾市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
第2期
中共宜宾市委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5月26日
宜宾市“五个保障”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工作顺利开展
5月24日上午,宜宾市召开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主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华对我市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副书记陆振华作重要讲话。会议对全市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意义,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议指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充
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时间中建功立业,深入推进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各地区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在6月5日前将活动实施意见报市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要突出主题,把握原则,确保不走样和出特色。会议对宜宾市创先争优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活动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步骤环节。我市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宜宾;活动主线是:建坚强堡垒、做模范先锋、促科学发展;目标任务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关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市委在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五个好”和“五带头”的基础上,结合宜宾市基层党建工作成果,创新提出了“五好四强”和“五带五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五好四强”,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要努力做到“五带五争”,即: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学标兵;带头创造佳绩,争当敬业模范;带头服务群众,争当为民先锋;带头遵纪守法,争当自律表率;带头弘扬正气,争当和谐卫士。
三是要分类指导,统分结合,强调针对性和可操作。市委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1+8”实施方案,即:在制定了1个总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等8个分类指导意见。8个分类指
导意见分别对全市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国有企业、教育、卫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主题、思路和目标要求。同时,市委还将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大体划分成了3个阶段,并明确提出了需要重点抓好的15项工作。分别是:广泛发动阶段(2010年4月—7月),本阶段以“广泛发动,深化认识”为主线,着力抓好动员部署、集中学习和公开承诺三项工作;全面争创阶段(2010年8月—2012年5月),本阶段以“坚持标准,全面争创”为主线,着重抓好党性教育、走访调研、引领示范、党建创新、选树典型、领导点评、双向述职和群众评议八项工作;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6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本阶段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为主线,重点抓好展示成果、搞好总结、完善机制和评选表彰四项工作。
四是要注重结合,依靠群众,突出实践性和见实效。会议最后强调,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抓好结合,要在推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争取群众满意的“争先创优”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在刚刚结束的集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把眼光放在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上来,全体党员要在具体工作中亲自抓、带头干,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本领用在创新上,重实际、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不要让“五好四强”、“五带五争”成为空话。同时,在活动开展中要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活动的主题、承诺的内容、活动的进展以
及先进和优秀的评选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的监督评价,把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建成让人民幸福、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
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区)委管党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组织部分管组织工作的副部长,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市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市属及以上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负责人、政工干事和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报:省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
送: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发:各区县委、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创争办,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市属及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
中共宜宾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5月26日印(共印100份)
第四篇:煤矿安全简报第2期
益新煤矿安全监察处简报
(第1期)
益新煤矿安全监察处2014年5月31日★ 安全生产情况:本月发生2起事故,轻伤2人。
★ 隐患排查治理:本月查处安全隐患xxx条,隐患整改xxxx条。★ 工作 动 态:
生产矿长张秉德在综采一队召开现场会
掘进矿长赵永和深入一线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矿长王全达在安全监察处井学庆陪的同下到XXXX采掘工作面指导工作
本月以来安全监察处对全矿各采掘工作面进行了文明生产工作大检查
安全生产生产情况:
本月全省煤矿生产原煤XXXXX万吨, 发生2起事故,轻伤2
人,具体情况是:
2014年5月XX日X时X分一开拓区411队发生一起事故。
轻伤1人
2014年5月XX日X时X分二采区225队发生一起事故。轻
伤1人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5月份,全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查处安全隐患xxx条,整改
隐患xxx条, 隐患整改率为100%。
工作动态
下一步工作重点:
责任编辑:杨传印牟青吕建新
联系电话:0531-85686222
电子邮箱:ajyc@sdcoal.gov.cn
网址:
地址:济南市堤口路141号邮政编码:250031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
安监局,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
分送:山东省安全监管局,山东省煤炭局,各产煤市人民政府,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
属煤矿企业。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2014年2月7日印发
第五篇:《瞭望时评》第2期
公务员考试备战:2010年《瞭望时评》第02期
【来源:联创世华 编辑:hanbing 更新时间: 2010-5-1 14:53:46 点击数:62 】
把价格监测化为战寒灾防通胀的力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不仅使北方地区广大老百姓感受到了几十年未遇的冷酷严冬,使各地菜、肉、鱼等农副产品价格应声上扬,更使各级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应该说,迄今为止,许多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在此次天灾面前普遍地接受了一次检阅,其表现总体上是令
人满意的。
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在如此罕见的大面积暴寒天气中,各地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必需品——粮、油、肉、奶、蔬菜、水果等的价格虽有上涨,但上涨幅度并不大。据商务部监测结果表明,36个大中城市
18种主要蔬菜价格比前一周平均上涨1.6%。
想想都觉得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假如没有政府的强有力调控——例如,北京为平抑叶子菜价,政府及时抛出了3000吨储备菜,光靠唯利是图的“市场”,那菜价真不知会涨到哪儿去!
而做到这点,除了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各地各级政府增强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能不提及,这就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监测手段,使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如虎添翼。据笔者网上粗略搜寻,仅国家级的市场和价格信息监测机构就几乎遍布中央各相关部门。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央行和新华社等,都建有专门系统,有的监测系统还实行了一日一报制度。
根据天气预报,第二轮寒潮又即将来袭。这无论对于心理准备并不充分的民众还是对可能同样准备不足的各地政府来说,都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马路上“旧”雪未化,有的地方可能还会又添“新”雪,扫雪能力够不够?气温再降,供暖所需的煤、电、油、气足不足?粮食、食油、肉蛋、菜果等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是否充足?而更重要的,如果恶劣天气持续时间比较长,在农副产品无可避免的涨价带动下,会不会强化通胀预期,最终助推通胀预期演化为通胀现实?
这不仅考验政府的应急能力,更是对政府调控经济能力的考验。据悉,中央有关领导针对近期粮油市场采取的调控措施作出批示,要求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市场和价格的监测,做好应急准备和引导舆论工作,切实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可见中央对市场和价格监测之重视。记得毛泽东曾称赞我党情报奇才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及时提供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准确数据及分析,相信在接下来的“短期”迎战第二轮寒潮和“长期”防控通胀的工作中,政府必将得到比“几个师”更强大的力量。□
山西煤业整合的关键
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肯定山西煤炭行业的整合实践,认为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这意味着从“有水快流”到“大集团化经营”,山西逐步走上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煤炭产业之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发展急需大量煤炭,“煤海”山西提出一个全民大办煤矿的政策,叫“有水快流”,意思就是有资源就赶紧挖。这一政策导致全省出现漫山遍野的小煤矿,背离了“规模化开采、综合化利用”的煤炭产业基本规律,付出了惨重代价,山西至今仍为这些生态灾难和社会问题“偿还欠账”。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全国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山西艰难地在“产业纠偏、保量供应、安全生产”中“找平衡”:煤炭紧缺的时候,山西负重前行、埋头产煤;发生矿难的时候,山西又备受指责、低头“受气”。为此,山西煤炭产业改革一直在顶着压力迎难而上,从“有水快流”到“关井压产”,从“关小上大”到“大集团战略”,从资源“无偿划拨”到“有偿开采”,全省矿井数量从1万多个减少到2005年的4000多个,2009年减少到2600个,直至减少到1053个。
可以说,与发达国家的煤炭产业相比,这种整合式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不是走得太快了,而是走得太曲折、太慢了。幸好山西及时地走出了这一步。纵观山西2009年以来的煤炭资源整合,产业政策以建立“国家煤炭旗舰企业”为目标,没有单纯运用行政手段而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破企业所有制性质和地
域限制,以“先进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纽带进行重组兼并,利益分配上兼顾了市、县、乡甚至村集体的利益,整个整合过程基本遵循了“统筹兼顾”的原则。这最后成为“98%”这个数据的坚实保障。
当然,关键还是决策者的决心和勇气,尽管改革道路上困难重重、利益分配上矛盾尖锐,但只要走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道路,就顶着压力坚决地走下去。事实证明,山西整合的成效正在显现,煤矿数量下降,产量提高了,利税增加,事故下降,死亡减少。
不过,当前各省借鉴山西经验的时候,一定要警醒两点:其一,产业整合表面上做的是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实际上起更重要作用的是人和其背后利益的平衡;其二,产业转型一定要注意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规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不可“照猫画虎、盲目照搬”。
治理城市“死角”需立体思维
一边是蓬勃发展的城市经济,一边是汹涌入城的流动人口,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城乡接合部地区承接了大量流动人口,也因此,这一地区往往被视为城市化发展的“死角”,久治难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成为城乡统筹发展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据悉,2010年,在总结上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将以“创新性思维,采用市场化方式”,在流动人口集中的50个重点村展开拆迁改造,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计划虽好,但此项工作要想全面顺
利铺开,还需求解三大难题。
首先,繁荣的出租房经济加剧拆迁矛盾。出租房之所以会繁荣,是因为这些地区所承接的不仅仅是“本地人”,更多的则是外来流动人口。比如,京郊某户籍人口仅2800多人的村,容纳了近5万名流动人员。对本地人来说,出租房屋是他们获得稳定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此,大都属于违章建筑的出租房依然越建越高越密、越建越豪华。而预期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更刺激了一些村民加紧建造。如果严格执行“城中村”
改造政策,必将导致尖锐的拆迁矛盾。
其次,“食利阶层”出现增加农民就业安置难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城乡接合部地区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就业能力差,就业门路少,对出租房收益依赖程度大,其中一些人成为“主观剩余劳动力”和社会“食利阶层”,过着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生活。拆迁改造后,即使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但长期的“食利生活”必然会减弱他们发展的动力。与城市居民和外来农民工相比,这些农民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发展面临困难。因此,改造后的就业安置,成为制约改造进程的又
一大障碍。
再有,外来农民工安置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新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租房经济繁荣的现象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本地人通过出租房屋获得一定的收入,而外来人则以相对较少的花费谋取了一个安身之所,成为城市外来低收入群体“天然”的聚居区。如果处理不好外来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其后果很可能是:“城中村”不断从城市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刚治理好一批,又出现一片;或者是“城中村”虽退出历史舞台,但城市部分社区的群租现象日益突出,带来更多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
因此,改造城乡接合部这样的城市“死角”,需要主管者多一点调查研究,少一些“拍脑袋”;多搞因地制宜,少搞“一刀切”;多讲以人为本,少出霹雳手段„„如此才可能实现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思
维”。
奥巴马在也门“开打”难
岁末年初,美国反恐警报再次拉响,除了在美国本土加强安全检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外,奥巴马政府又将反恐之剑指向了一个美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也门。美国政府官员声称,有迹象表明,也门的基地组织正在壮大,并有可能发动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如果我们不采取先发制人,也门战争将是明天的战争。”英国首相布朗也形容,也门是恐怖主义的孵化器,而且有潜在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养尊处
优的地方。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濒临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是国际政治舞台主要政治力量的着力点。
长期以来,也门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国家:它有着相对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却没有像其邻国沙特、阿曼那样幸运,依靠石油发家致富,2008年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它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也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国家,但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一个由各种部落组成的集合体;它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实现了统一,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教派斗争、国家分裂与反分裂以及宗教矛盾从未真正完全停止过,政府的统治能力和治理能力相对虚弱。这些矛盾的因素加上也门一些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难怪基地组织选择这里安居落户。西方掌握的情报显示,目前约有1200
名基地组织成员藏匿在也门的沙漠地区。
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应对也门出现的恐怖威胁无非就是三种方案。一是依靠也门现政权打击基地组织,这需要向也门施加更大的压力,提供更多的援助,“帮助”也门提供反恐能力;二是谋求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通过相关决议,对也门的基地组织进行有限的军事打击;三是继续高举先发制人的大旗,开辟反恐的第三战场,然后在也门进行国家重建,“根除”基地组织生存的土壤。
但奥巴马政府在深陷阿富汗泥潭的情况下,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再开辟一条新的反恐战线,而谋求联合国通过相关决议又必然受到其他大国的牵制。同时,萨利赫政府与美国走得虽然很近,但不大可能接受美国派遣地面部队来也门打击基地组织。综合来看,奥巴马政府的最优选择依然是一手胡萝卜——增加对也门的援助,进行合作反恐,一手大棒——向也门政府继续施加压力,并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秘密的直接打击。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奥巴马来说,也门已经成为一个赌局。这场危险赌博游戏的结果难以预料,但将会对美国政府的外交走向产生相当大的影响。